屈原与司马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与司马迁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主人公之口提出了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一个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讨论的问题。当面临着相似的困境时,两位中国历史上成绩同样斐然的文学家——屈原和司马迁,却进行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公元前的一个早上,汹涌澎湃的碰落江边,江声浩荡若雷霆,浪花拍浪花奔涌向前,就像此刻静静伫立在江边的屈原脑中的奔腾思绪。他正在回忆,出国过去强盛的日子。记忆化作泪滴落入无尽江水之中。在泪眼朦胧与江声中,他又仿佛看见昔日大臣进谏的朝堂上如今酒池肉林、歌舞升平,而边境烽烟四起,秦国骠骑早已跨进楚国国境。楚国国内,廉洁之人恭谨行事明哲保身,小人流氓却飞扬跋扈。江边黄鸟清越的叫声刺耳,江声却盖不住啼鸣。一会儿,随着“噗通”一声响起,黄鸟之声戛然而止,他缓缓沉入了江底,楚国的命运注定也将一沉到底。
多年后的另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司马迁的屋子里却早已闪起了暖黄的灯光。顾念着人生的莫大耻辱,一串冷汗便从背脊上流过,塌湿了他的青衣,但他不曾一刻放缓手中的笔,跳动的烛光照亮了他,他在暗黄、寂静的早晨里记录下他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他每日活着,都是痛苦的残喘,但他要完成他的使命,那个超越生命价值的理想。
屈原和司马迁,一个死了,一个活着,而人却像刀的两面,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坚韧厚重,而人的生死态度即便差异如此鲜明,但还是有共同点的。
他们都为了各自的理想存活。屈原一生的志愿,就是辅佐楚王,重振楚国社稷,带领楚国称霸天下。司马迁在遭奇耻大辱之前不甘死而无闻,在历史中灰飞烟灭,所以他选择忍辱负重,直至写成《史记》。
二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宏伟的志愿,但他们的生死观却相差甚远,我认为,关键在于而这对理想实现与现实差距的评价。
屈原投江之时,楚国朝廷已被小人占领,君王昏庸,国家江河日下,内忧外患令楚国像四处漏水的大船,陷落仅是时间的问题。此时的屈原,早已看不到楚国复兴丁点的希望了,他的理想有违楚国既得利益集团,投江是他在绝望的现实中对理想最后的追求。司马迁则不同,他只是汉朝官吏,无关于朝政,他没有太大的政治抱负,著书是他的主业,中途却因言获罪,万幸,司马迁还有书写的权利,文章被流传,纵使“万被戮”也无悔。只要能写书,他便能活下去。假使汉武帝令司马迁无权再动笔墨,他还活得下去吗?二者理想成真差距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死也罢,不死也罢,他们都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两种不同的生死观中蕴含着相同的对志向的坚韧、顽强坚持的精神,将照亮中华民族不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