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章学诚《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练习(含答案)

《屈原列传》练习(含答案)

《屈原列传》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争宠而心害其能:害怕平伐其功:炫耀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明察故劳苦倦极:极其C.靡不毕见:没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同“旨”,意旨D.举类迩而见义远:种类推此志也:推广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企图强取屈原草拟的宪令底稿,目的是在楚怀王面前嫁祸、诽谤屈原。

B.屈原诚实却被怀疑,忠诚却被毁谤,内心忧愤苦闷,因此创作《离骚》。

“离骚”即“遭遇忧患”。

C.屈原在《离骚》中称述远古、中古帝王及春秋时期诸侯的事迹,用以讽刺楚国的时政。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及答案解析(12页)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及答案解析(12页)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史记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豨[xī]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豨曰:“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B.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C.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D.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古代官职任免术语,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屈原列传》测试同步练习(含答案)

《屈原列传》测试同步练习(含答案)

《屈原列传》测试一、文言文阅读(共0分)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擅长B.屈平属草稿未定属:撰写、写作C.隳名城,杀豪杰隳:毁坏D.空以身膏草野膏:肥料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

《屈原列传》练习题及答案

《屈原列传》练习题及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屈原列传练习题(15级第14周末作业)一.1.下列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短于顷襄王短:揭露短处B.顷襄王怒而迁之迁:调动官职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列:班列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称为鼻祖2.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父母者,人之本也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⑥此不知人之祸也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⑧离骚者,犹离忧也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3.翻译下列文句。

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爱国忠君的一组是()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②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⑤虽流放,眷顾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A.①②③B.④⑤⑦C.③④⑤D.④⑤⑥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列传(节选)《史记》

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列传(节选)《史记》

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列传(节选)《史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4题。

屈原列传(节选)《史记》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列传(节选)《史记》。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列传(节选)《史记》。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擅长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列传(节选)《史记》B.平伐其功伐:夸耀。

C.王怒而疏屈平疏:疏远。

D.明道德之广崇明:光明。

思路解析D项,‚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阐明。

答案D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56560007)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1234 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含答案【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屈原列传课堂练习及答案

屈原列传课堂练习及答案
11
随波逐流: 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 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 而变化以合时宜。
12
1
战国时代,楚秦争霸,屈原倡导富国强兵,联齐 抗秦。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一帮奸臣却百般诋毁、 加害屈原。清代文人李元度以爱憎分明的情感,撰成 一联: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上联强烈抨击上官大夫陷害忠良。下联颂扬 太史公司马迁是屈原的知音,对屈大夫做出了 千秋定论。
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 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
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 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6
邪曲之害公也。 (损害,危害。动词)
害 不害狠乎?
(杀害。动词)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忌妒。动词)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祸害,灾害。名词)

shuŭ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 (归属,隶属。动词)
A .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B . 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பைடு நூலகம்
A
C . 复前行,欲穷其林。
D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下列四项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一项是 ( )
A . 海瑞传 B . 阿Q正传
B
C . 屈原列传 D . 信陵君窃符救赵
8
文言句式
A 判断句 “离骚”者,犹离忧也。 B 省略句 遂绝 ( 于 ) 齐 ( 省略介词 ) 又因厚币 ( 赂 ) 用事者臣勒尚 ( 省谓语 ) 以 ( 之 ) 出号令 ( 省介词宾语 ) C 被动句 方正不容也

《屈原列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屈原列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

为楚怀王左徒1。

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2,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注释:1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

2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6、下列句中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熟悉。

B、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自夸。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疾病。

D、人穷则反本。

反:同“返”,追溯。

7、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王怒而疏屈平。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C、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博闻强记,明于治乱。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草拟宪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

于是上官大夫就发怒并从此疏远了屈原。

D、屈原作《离骚》,是因为自己的诚信被怀疑、忠实被诽谤的怨恨引起的。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2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译:参考答案:一、6、C 7、C 8、C三、9、1 译:屈平痛心怀王耳听是非不清,谗言和谄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

《史记_屈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_屈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文言文选段,达成小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刊行吟泽畔,颜色憔倅,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医生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大家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贤人者,不呆滞
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大家皆醉,
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
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传记》)
说明:醨,平淡的酒;汶汶,浑浊的样子;温蠖,尘垢
9.解说下边各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夫贤人者,不呆滞于物

②被刊行吟泽畔

③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④是以见放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①颜色憔倅,形容枯槁。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1.文中关于做人办事的态度,渔父的态度可用“_______”这个成语归纳;屈原的态度可用“_______”这个成语归纳。

12.请联合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说说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

【答案】
9.①发语词,后边跟谈论部分;②同“披”;③怀抱着;④因10.①神色憔倅,形体和面貌都像枯竭的树木同样②为何要保持美玉般的节操,自取被逐呢?
11.随声附和洁身自爱
12.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各自的办局势度经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论述,简单让人理解与接受。

文言文班固《苏武传》司马迁《屈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班固《苏武传》司马迁《屈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屈原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围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含解析)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含解析)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练-------《屈原列传》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擅长。

司马迁《史记_屈原列传》章学诚《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马迁《史记_屈原列传》章学诚《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有删节)(二)夫屈子之志,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而不知屈子抗怀三代之英.,一篇之中,反复致意,其孤怀独往,不复有《春秋》之世宙也。

故其行芳、志洁,太史推与.日月争光。

2019全国Ⅰ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2019全国Ⅰ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贯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书李广苏建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书李广苏建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书李广苏建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釂?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材料二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

”武闻之,南乡号哭,呕血,旦夕临数月。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

司马迁《史记_屈原列传》章学诚《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马迁《史记_屈原列传》章学诚《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马迁《史记_屈原列传》章学诚《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叙》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有删节)(二)夫屈子之志,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而不知屈子抗怀三代之英.,一篇之中,反复致意,其孤怀独往,不复有《春秋》之世宙也。

文言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屈平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易》曰:“井泄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

屈原列传阅读答案

屈原列传阅读答案

屈原列传阅读答案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传记被称为《屈原列传》。

这部传记记录了他的生平事迹、思想和成就。

本文将以《屈原列传》为标题,分析他的主要思想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由司马迁撰写。

这篇传记主要描写了屈原的政治生涯和悲剧结局。

屈原是楚国的官员,曾经为楚王效力,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重大贡献。

然而,因为一系列的政治阴谋和权力斗争,他最终被贬谪并自杀,成为了后世怀念的文化偶像。

屈原的主要思想集中在两个方面,政治和文化。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屈原列传》展示了他对于君主政治的思考和批评。

他主张君主应该以仁爱和公正来治国,而不只是以权力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他对于权力斗争和政治阴谋感到不满,并写下了许多诗歌来表达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这些思想和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有重要地位,也对后来的文化和政治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屈原列传》也展现了屈原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才能和影响力。

他的作品以《离骚》和《天问》为代表,这些诗歌充满了情感和哲理,表达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屈原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后世文人的创作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提倡“辞章之辩”,主张诗歌应该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对于后来的文学发展有重大影响。

《屈原列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他对政治的思考和批评激发了人们对于合理治国的关注。

他的理念和观点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国家治理和政治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次,他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新风格。

他的诗歌深刻而动人,对于后世文人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提倡的“辞章之辩”思想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创作的借鉴。

总结起来,《屈原列传》是一篇记录了屈原生平事迹和思想的传记。

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有删节)(二)夫屈子之志,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而不知屈子抗怀三代之英.,一篇之中,反复致意,其孤怀独往,不复有《春秋》之世宙也。

故其行芳、志洁,太史推与.日月争光。

而于贾生所陈三代文质,终见馋于绛灌者,同致异焉。

太史所谓悲其志欤?(选自章学诚《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叙》)16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厚币委质.事楚质:抵押B.奈何绝秦欢.欢:友好关系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说坏话D.而不知屈子抗怀三代之英.英:才智杰出,才能出众的人17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B.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C.竟死于秦而.归葬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D.太史推与.日月争光客亦知夫水与.月乎171.请用“/”给选文(二)中画浪线部分断句。

(限3处)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17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太史所谓悲其志欤?173.选文(二)“屈子之志”与选文(一)中“三致志焉”的“志”有何异同?【答案】169. A170. C171.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172.(1)(张仪)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

(2)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

(3)这是太史公所说的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感到悲伤吗?173.相同之处:“忠君爱国”(“存君兴国”),“伤痛疾时”(冀幸俗之一改);不同之处:选文(二)还有“抗怀三代之英”(坚守高洁情怀)的情感。

【解析】169.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选项A,质:同“贽”,见面礼。

故答案选A。

170.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

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

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

选项A,“乃”于是/才;选项B,“以”连词,来/介词,用,把;选项C,“而”都是承接连词;选项D,“与”与什么相比/和。

故答案选C。

17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词语有: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人。

17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因”用;“币”礼品;“用事者”当权的大臣;“而”并列连词;“于”介词,在,介词结构倒装。

(2)“兵”军队;“亡”失去;“其”代词,他的;“为天下笑”被动句式,被天下人所耻笑。

(3)“所谓”所说的;“其”代词,他的;“欤”语气词。

17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本题题干问的是:选文(二)“屈子之志”与选文(一)中“三致志焉”的“志”有何异同?首先考生要注意理解“志”理想志向情感的意思,根据以下原文内容: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

屈子抗怀三代之英,一篇之中,反复致意,其孤怀独往,不复有《春秋》之世宙也。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屈原已被罢免。

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

秦惠王对此担忧。

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

”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

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

”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

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

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

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

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

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

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

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

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

”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

”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

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

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

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

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

”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

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

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

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

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

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

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

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

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

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

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

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

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

《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

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

”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