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解读与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解读与理解寓言是一种通过故事来传递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的文学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运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
本文将从故事解读、道德教育以及文学欣赏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寓言的解读与理解。
一、故事解读寓言通常以故事的形式呈现,通过人物的形象、情节的展开和结局的走向来讲述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主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解读寓言。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你了解这个故事中的动物和人物吗?”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二、道德教育寓言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行动、事件转折,传递正向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来讲述道德故事,启发学生的品德修养。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寓言故事《渔夫和小鱼》来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节约的价值,以及珍惜现有的资源。
三、文学欣赏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寓言中的语言艺术和形式美。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寓言故事《乌鸦喝水》来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结语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寓言的解读与理解,学生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道德修养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寓言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探索寓言故事,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成长为有情感、有思维、有道德的综合素质发展的小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一、寓言的概述寓言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
寓言通常包含着动物、神话、传说等元素,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故事中的角色赋予人性,从而传达出一种普遍的道理。
寓言的特点在于它所表达的道理往往不是直接陈述的,而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行为来暗示的。
通过这种暗示的方式,寓言可以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引发深思,领悟其中的道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寓言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通过寓言所传达的道理,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教学的方法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言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寓言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讲述寓言故事,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展示寓言故事的插图或动画,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寓言故事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寓言的寓意是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最为独特的特点。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寓言故事,并尝试总结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然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寓言所传达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寓言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寓言所传达的道理,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教师可以根据寓言所传达的道理,来设计一些讨论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例如,在讲述《狼和小羊》这个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狼总是要吃小羊?狼真的那么凶残吗?”等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上的弱肉强食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要点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要点寓言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通常通过一个小故事来传达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要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寓言进行教学。
一、选择合适的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寓言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寓言。
一般来说,适合小学生的寓言应该具有简单易懂、情节有趣、寓意深刻的特点。
例如,《乌鸦喝水》、《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都是适合小学生的寓言。
二、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在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过程。
教师应该通过问题、讨论和思考题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含义。
例如,在《狼和小羊》的寓言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小羊会被狼吃掉?”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寓言的深层含义。
三、结合实际生活寓言是为了教育人而存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寓言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通过将寓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含义,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乌鸦喝水》的寓言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解决?”这样就可以将寓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含义。
四、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寓言通常具有深刻的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通过寓言教学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例如,《狼和小羊》的寓言中就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不要以强凌弱,这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寓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例如,在《乌鸦喝水》的寓言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乌鸦喝水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乌鸦的聪明和智慧。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智慧启迪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智慧启迪)寓言,作为一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文学形式,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寓言以其独特的故事形式,富含哲理和智慧,通过讲述一些小故事,来传达深奥的道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智慧启迪,从教学目的、方法、学生互动以及拓展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明确教学目的:启迪智慧,引导成长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明确的教学目的至关重要。
寓言故事通常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道理,可以启迪他们的智慧,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形成,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价值。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培养理解能力在寓言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图片、音频等,来增强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三、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培养创新思维在寓言教学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道理,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四、拓展阅读:丰富阅读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拓展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寓言故事给学生阅读,以丰富他们的阅读资源,拓宽他们的视野。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寓言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如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籍,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课堂延伸:将寓言故事融入日常生活,培养良好习惯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将寓言故事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和行为准则。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能
够帮助学生理解道德、品德等概念,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个关于寓言故事的教学设计,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首先,选择适合的寓言故事非常重要。
在三年级的教学中,可以
选择一些简短、富有启发性的寓言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乌鸦和狐狸》等。
这些故事情节简单,寓意深刻,适合小学生的接
受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引入寓言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播放动画片、漫画等形式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接触到故事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
事的寓意。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品德等方
面的含义,引导他们从中汲取教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寓言故事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
情节进行绘画创作,制作寓言故事的道具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故事的魅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三年级的语文教师更好地利用寓言故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思维能力。
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让寓言故事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茁壮成长。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探究寓言是一种浅显易懂的文学体裁,通常以动物为主人公,通过对动物的人生经历、行为和性格的描述,来传递一些有意义的道理和人生哲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那么,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呢?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介绍。
一、选择适宜的寓言在选择寓言时,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心理发展水平的寓言,避免出现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情况。
同时,应该注意寓言的内容,避免出现过于暴力或不符合家庭价值观的内容。
此外,寓言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以寓言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如寓言剧表演、寓言画画、寓言问答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语文的兴趣,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思考寓言所传递的道理和人生哲理,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寓言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因此,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课堂讨论、心理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也是如此。
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宜的寓言,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感的人。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的寓意理解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的寓意理解)一、引言寓言是一种富有哲理性和教育性的故事,通常包含动物、神话或人类角色,旨在传达一种教训或警示。
寓言在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导小学生理解道德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探讨寓言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寓言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寓意。
二、寓言教学的重要性寓言在小学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寓言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其次,寓言富含丰富的情感和情节,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寓言中的寓意通常具有普遍性和深刻的含义,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如何理解寓言寓意1.了解背景:在教授寓言时,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寓言的背景和作者,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寓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以便更好地理解寓言所传达的寓意。
2.分析角色:在寓言中,角色通常代表着某种道德或行为准则。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如何反映出某种价值观或教训。
3.挖掘寓意:寓言的寓意是其核心价值所在。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挖掘寓言中的寓意,并解释其含义和目的。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寓意,以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故事。
4.联系实际:寓言中的寓意往往具有普遍性和深刻的含义,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寓言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便他们能够将所学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5.讨论与反思:在理解寓言寓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
学生可以就故事中的主题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可以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所学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四、具体案例分析以《乌鸦喝水》这一寓言为例,教师在教授这一寓言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角色:乌鸦的形象通常代表着聪明、机智;瓶子代表着困境;小石子则代表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寓意:即使面临困境,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尝试,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寓意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寓意探讨一、寓言的概念寓言是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简短故事,寓言的表现手法通常是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寓事明理。
我国古代的寓言非常丰富,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井底之蛙》等。
它往往运用虚构的情节,离奇的主人公,夸张的情节来表现一种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它常常是寄托某种人生哲理或是讽刺教训的短小故事。
它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二、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寓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寓言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的阶段,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寓言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其次,寓言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寓言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通过学习寓言故事,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寓言故事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阅读和理解寓言故事,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寓言在小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一)寓言故事的引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引入寓言故事时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要选择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寓言故事。
在引入时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同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寓言故事。
例如:《乌鸦喝水》、《亡羊补牢》等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就比较适合。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引入《鹬蚌相争》、《狐假虎威》等寓意深刻的故事。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寓意寓言的寓意是寓言的生命,没有寓意的寓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道德品质。
以下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
1.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寓言的定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寓
言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寓意等方面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故事情节、
分析寓言内涵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讲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
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练习写作寓言故事:通过学习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寓言故事的创作,让学
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具有寓言特点的故事,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5.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寓言故事通常都包含了一定的道德寓意,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寓言
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教育的营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6.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寓言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设计一些情境教学活动,让
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寓言故事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接受寓言故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寓言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寓言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寓言通过叙述一个短故事,表达人生哲理,属于一种文学体裁。
寓言发源于民间,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被古代文人采用,以一种短篇散文的形式流传下来。
可以说,寓言给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和文化增色不少。
精炼的语言、深刻的人生哲理以及典型的教育意义,在寓言这种文学形式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寓言使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且有利于推动教学。
教师通过对寓言的讲解,可以从中发现更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事实上,寓言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有着很多具体作用,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寓言启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来说,一般课文有着很宽泛的教育意义。
相比之下,寓言课文的教育意义和目标指向则相对更为确切。
虽然每一篇语言课文,第一眼看上去都会觉得简淡。
但事实上寓言中的那些话凝聚着的智慧。
通过看似浅显实质深刻的寓言课文,教师对这种教学形式进行把握,启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而提升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升华语文课堂。
语言中的哲理在生活中可以体现,通过简短但却生动的寓言故事,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该寓言所想传达的哲学道理,并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寓言故事中的哲理有助于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解决各类问题。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课文“狼和小羊”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妨先向学生描述“狼”的残忍,然后将学生带入这篇寓言故事之中――刚开始狼说小羊把他的水弄脏了,后来又说小羊在背地里说自己的坏话,再后来语出词穷直接朝着小羊扑过去,由此看出狼为了吃掉小羊而编造了很多借口。
首先这篇故事通过描写动物的蛮横无理,意在揭露统治者的丑恶。
接着教师引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坏蛋往往会找各种借口,使自己获得利益。
如果我们不巧遇到这样的坏人,就应该勇敢面对,从而使自己免受伤害。
二、寓言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加强对于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德育。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一、寓言故事的重要性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更能通过故事传达深层次的道理和人生智慧。
寓言故事的特点在于其富含寓意,往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传达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自行阅读寓言故事,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堂讲解:a.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b.讲解寓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人生智慧,让学生学会从故事中吸取经验。
c.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d.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将所学寓言故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加深理解。
3. 课后复习:鼓励学生反复阅读寓言故事,加深理解。
4. 家庭作业:可布置学生以写作或口头表达的形式,将所学寓言故事的内容、寓意及个人感想写下来,提高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寓言故事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与他人分享故事寓意,将其应用于与他人的交往中,或尝试在未来的生活中应用故事中的智慧。
三、教学实例以《乌鸦喝水》这一寓言故事为例,进行课堂教学。
1.课前预习:布置学生自行阅读《乌鸦喝水》这一寓言故事。
2.课堂讲解:a.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乌鸦的形象和喝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
b.讲解寓意:通过乌鸦的智慧,告诉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勇于尝试,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c.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d.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如何解决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
e.家庭作业: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乌鸦喝水》的故事及寓意。
3.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遇到问题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勇于尝试”这一寓意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寓言两则》。
这两个寓言故事分别是《强盗与砖瓦匠》和《牛和蚊子》,通过这两个故事,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关于正义、劳动以及相互的友善和尊重等价值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和寓言中所表达的道德意义。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寓言故事,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宽容待人、助人为乐的品质和道德感。
教学重点1.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道德意义。
2.学生能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教学素材学生:教学课本、笔记本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请学生回答上一课时所学的寓言故事是什么。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你们有听过什么寓言故事吗?能说出来吗?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预测本课的故事内容。
Step 2 学习新课 (30分钟)1.呈现第一个故事《强盗与砖瓦匠》- 请学生阅读课文,并带着问题阅读:你能看出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吗?强盗和砖瓦匠有什么区别?- 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讲述故事的大意。
- 教师将故事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复述故事。
2.分析故事的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从故事中你们学到了什么道理?强盗的行为对吗?为什么?砖瓦匠的行为对吗?为什么?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 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并解释。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3.呈现第二个故事《牛和蚊子》- 请学生阅读课文,并带着问题阅读: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牛和蚊子有什么关系?- 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讲述故事的大意。
- 教师将故事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复述故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故事讲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故事讲解一、引言寓言故事是一种富含深刻道理和启示的文学形式,它通常通过简单的人物和情节,传达出丰富的寓意,帮助人们理解生活中的道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讲解寓言故事,并分析其意义和作用。
二、寓言故事的选择与讲解1.寓言故事的选择在选择寓言故事时,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一些简单易懂、寓意深刻、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例如,《乌鸦喝水》、《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等都是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寓言故事。
2.寓言故事的讲解在讲解寓言故事时,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描述、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2)分析寓意: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道理和启示。
(3)联系生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启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4)鼓励学生思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寓言故事讲解的意义和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言故事通常具有趣味性和情节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讲解寓言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寓言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启示,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寓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同时,学生也可以从故事中获得道德教育和价值观的启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复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寓言故事是一种蕴含着深刻道理的故事形式,它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阅读中获得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人生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语文水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呢?本文将从故事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故事选择在进行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时,故事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要选择那些内容简洁、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比如《狐狸和乌鸦》、《老鼠与大象》等经典寓言故事。
这些故事大多以动物为主角,情节简单易懂,寓意深刻,非常适合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水平进行故事选择。
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的寓言故事,比如一些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而一些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则适合高年级的学生。
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选择故事,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寓言故事中得到收获。
二、教学方法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应该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寓言故事的内涵。
可以通过朗读寓言故事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老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调、丰富的表情来朗读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充分感受到故事中的喜怒哀乐。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寓言故事教学。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来讨论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教育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寓言故事教学。
老师可以将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室里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还可以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进行寓言故事的创作和表达,让学生们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效果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和理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论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论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启发思维,培养情感寓言故事往往具有深刻的含义和道理,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和思考。
寓言中的人物往往代表着各种品质和性格,通过他们的故事,可以启发孩子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情感。
比如《狐狸和乌鸦》这样的寓言故事就可以启发孩子们关于虚荣心和自信心的思考,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拓展词汇,丰富表达寓言故事中有很多富有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讲解和理解寓言故事,可以有效地拓展孩子们的词汇量,丰富他们的表达能力。
通过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和场景描述,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形容词和副词,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传递道德,塑造品格寓言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和品格塑造的内容,如诚实、勇敢、礼貌等。
通过寓言故事,可以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良好的品格。
比如《乌龟和兔子》这样的寓言故事可以告诉孩子们“勤奋”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不骄不躁。
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启发思维、拓展词汇、传递道德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品格发展。
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寓言呢?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一、精心选择寓言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寓言故事。
故事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引发他们的共鸣和思考。
要注意故事的真实性和故事的道德意义,避免一些内容不够健康或者离实际较远的寓言故事。
二、注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朗读、讨论、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和内容。
三、引导思考和讨论在学生理解和接受寓言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提炼故事的主题和道德意义,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二:寓言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二:寓言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分享寓言故事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道德和价值观。
因此,在教学中,怎样有效地教授和运用寓言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水平,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教材选择、课堂设计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分享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和精神内涵。
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写作目的,让他们知道寓言故事是通过动物或其他生物的形象来反映人类社会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2.原文阅读和注释互动。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征,加强原文阅读,同时适时地给出注释和解释。
通过口语交流或者写作练习,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解释故事中的情节和寓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创造性活动与实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创作绘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和真实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
4.比较与联想。
教师可以比较不同寓言故事的特点和故事中的情节,在调动学生的思维方式时,使用联想方法。
学生可以比较不同寓言故事,了解各种故事的说服力和故事情节,同时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寓意,更有信心和思维能力去解释和描述故事。
二、教材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文化程度和社会生活经验,选择适合学生的寓言故事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故事内容。
寓言故事是为表现人类社会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编写的故事,选用的故事内容需要与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情境相似,可以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扰的故事。
2.文学特色。
故事的文学特色是非常重要的,故事应当符合人类的正常心理需求和社会道德标准,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内涵,对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言行也能够起到要的启示作用。
探究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创新策略
探究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创新策略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内容精短,表现力极强,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寓言故事的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对寓言故事很感兴趣,可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1]。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寓言故事的教学,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寓言故事教学前准备(一)教师做好教学设计不管教师教什么科目的知识,课前的准备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前,要先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目标,寓言故事的内容虽然简短,但是所包含的知识很多。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的时候,教师要多角度对内容进行分析,把教学重点放在内容思想上。
寓言故事是告诉人们故事内蕴含的哲学道理,是给学生传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
《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是告诉学生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坚持不懈终会达到自己的目标,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时不能因为故事内容较短就进行简单的讲述,而是要把故事内含的道理讲给学生。
(二)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只有做好课前预习,才可以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跟上教师的进度,同时也要做好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前,学生可以先提前把故事内容熟读,梳理出故事思路,明白故事想表达的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二、寓言故事的多种教学方法(一)运用“演”,增强记忆小学阶段的学生玩心是比较强的,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神到学习上面。
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到知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不会把课堂交给学生的,认为这样没有好的课堂秩序。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学习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故事内容“演”出来,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故事的印象[3]。
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故事里的人物找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进行故事的表演练习。
论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论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寓言是一种以动物或植物等非人事物为主人公,通过讽刺、比喻等手法,然后引导读者反思人类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的故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的作用不可忽视。
以下从三个方面阐述寓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读寓言故事,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世界,了解人类的情感、思维和行为。
而且,寓言故事适应广泛,在表达上最大限度地迎合孩子们的叙述习惯和口味,站在孩子的角度,活泼有趣。
同时,寓言故事中存在着琳琅满目的文学修辞方法和艺术手法,如比喻、双关语、象征、对称等等,这些文学修辞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地吸收和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目的。
二、引导道德教育寓言故事是一种表现道德见解的文本,也是一种很好的道德教育工具。
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学生能够了解到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自身的良好品德和美好情操。
同时,学生可以从故事人物的经验和故事蕴含的智慧中汲取励志的力量,更好地走向成功的道路。
三、开拓思维能力寓言故事在表达上往往需要一定的想象力,能够启发儿童的创新思维,让儿童能够从文本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回答和创新。
此外,也可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类比等思维方式,学会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与故事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寓言故事具有生动有趣、启发心智和培养道德等多方面优势,有利于学生培养对语言的感受、对文学的兴趣,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思考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师应该注重选取成体系的寓言故事,并从阅读故事,梳理情节,寻找启示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做到真正的把握其精华。
学习寓言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引言寓言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以简短、生动的语言,通过寓意深刻的动物、植物或物品形象,向学生传递道德观念、人生哲理。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有幸在教学中运用寓言,现将我在寓言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二、寓言教学的意义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趣味性、生动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寓言教学,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寓言故事中的动物、植物或物品往往具有象征意义,通过分析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寓言故事中的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学习寓言,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寓言中的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寓言故事中的情节往往富有哲理,通过分析故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三、寓言教学的方法1. 课前准备在寓言教学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分析故事中的寓意,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
2.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与寓言故事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寓意,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故事的教育意义。
4.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运用板书、多媒体、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寓言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5. 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故事相关的例子,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寓言教学的心得体会1.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寓言知识教师是寓言教学的引导者,要具备丰富的寓言知识,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
因此,我不断学习寓言故事,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寓言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故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作用分析
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作用分析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动物或植物为主要角色,通过具体的情节和事件,寄寓着深远的寓意,旨在教育人们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故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核心素养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寓言故事中往往通过动物或植物的形象展现出一种道德准则或价值观,通过故事的情节和结局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
比如《老鼠和小鸟》寓意着无私和友谊的重要性,《乌鸦和狐狸》寓意着虚伪和谦逊的区别。
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能够感受到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培养起正确的道德情感和行为准则。
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寓言故事不仅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展现了丰富的文艺形式,如细腻的描写、丰富的形象比喻、富有节奏的语言等。
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可以增加对于文学形式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培养起一定的文学审美能力。
比如《小狗钻狗洞》通过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描写,给人以愉悦和轻快的感觉。
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寓言故事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美感,能够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生从寓言故事中领悟到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能够培养起对于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比如《乌龟和兔子》展现了“稳扎稳打,脚踏实地”的精神,这种精神代表着一种坚持和努力,通过欣赏这种美好的品质,学生也能够受到启发,培养起自己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寓言故事中布置了一系列的情节和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从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中获取信息,思考问题的答案,并加深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种思维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
寓言故事不仅能够传递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并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
发表时间:2012-5-30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崔晓霞
[导读] 小学的语文课本,选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寓言。
在寓言里,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
河北省广宗县北塘疃中心小学崔晓霞
小学的语文课本,选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寓言。
在寓言里,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
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
一般地说,我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但是,由于寓言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它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
供了最好的契机。
我们知道,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个性的充分发挥,多角度的对比中才能得到
充分的发展。
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在自己安排好的直线思维槽中往前滑,显然
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们结合寓言教学的
实际来讨论以下这几个问题。
1 课堂导入环节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选与寓言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寓言,能收到多种
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寓言课文旨在说理,而结合故事说道理就是这种文章的常用方法,因
而,以深含哲理的故事作导语,就极能唤起学生的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寓言课文观点的
理解;语文课本中,有一部分寓言课文有插图,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
提起学生的读兴趣;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渐加深认识学习寓言与生活的关系,这是
贯穿于整个小学寓言教学的主线,我充分利用这点,以自然特性,生活问题为相关寓言的导
语,就会顺利导入课文内容;教者动情,学习者方能动容,在为教学气氛酣畅、激情荡漾的
寓言课文设计导语时,我力求创设以情动情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能深刻体会到寓言文
章的思想内容。
2 寓言教学要紧扣三维目标教学
寓言比较通俗易懂,因此要扣住一些“关键词”,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又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如在教学《自相矛盾》时,要紧扣“夸口”这个词的含义,什么是
夸口?卖矛又卖盾的人怎样夸口?透过字里行间,引导学生自己读懂故事内容。
这样,扣住
关键词就落实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对理解文本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在教学寓言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如复述故事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复述不同于朗读、背诵,它要求学生纵观整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
低年级学生有赖
于老师的指导和支持,如二年级的两则寓言《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其中的故事情节虽简单,但孩子太小,寓言表达的确存在障碍,但可以试着慢慢引导。
而六年级的《两小儿辩日》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流程自己去复述,教师只需稍加点拨。
著名寓言《猴子和鳄鱼》,写鳄鱼的妻子病重,要吃猴心,于是鳄鱼谎称对岸有茂密的花果林,愿意背猴子渡水去采摘,把猴子骗到水中央才说出本意,猴子急中生智,“心挂在树上要回去取”,鳄鱼只好背它回去取心,刚上岸猴子便跳到树上去了。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这则寓言有几重含义:骗人者反而被骗,要防止得而复失,不要因为贪欲而入迷途,邪不胜正。
一则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就像这样令人回味无穷。
实际上,现实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的,寓言不过是现实生活的折射。
现代社会愈益复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寓言故事,切实帮助学生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使学生更聪明。
3 学习和运用寓言作品中的表现手法
为了塑造具体生动的角色,使深刻的寓意通过故事表现出来,作家们常常会在寓言中采用拟人、比喻、象征、夸张等表现手法,以达到比较强烈的教育性和讽刺性。
在寓言作品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些表现手法,以绘声绘色的语言再现寓体生动的情节,让学生仿佛看到了活生生的角色,对寓体有了较全面的感受,对寓言的学习有了较强烈的兴趣。
如寓言中常用的拟人手法,也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中,贪婪、狡猾的狐狸,贪慕虚荣、被花言巧语所欺骗的乌鸦,这些形象都被赋予了人的性格和思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抓住角色的特点,并总结其表现手法。
4 自表入里,概括寓意
寓言教学中,学生感知具体的、个别的艺术形象,从认知上讲,只是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是准确理解寓意的起点。
但这种认识还有待深化,即需要舍弃具体的、个别的特征,进行抽象概括,揭示出一般的、共同的本质。
为此,在寓意的概括操作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为学生铺设思维的过渡,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自表入里、由浅而深地概括出寓意。
以《群鸟学艺》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帮助学生逐层深入地概括寓意:第一步:理解故事内容,获取感性认识。
启发学生思考:哪些鸟向凤凰学搭窝?它们是怎样学的?结果怎样?第二步:深入理解课文,尝试就事论事。
启发学生思考:同是向凤凰学搭窝,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像“群鸟学艺”这类事情发生?第三步:深化认识,概括寓意。
启发学生思考:从“群鸟学艺”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明白了什么道理?这种阶梯式的概括,体现了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既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利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寓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学生生活“基石”,应力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
条件下,畅所欲言的氛围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不断问题的探索思考中、交流中得以开展,即真正将阅读放手于学生,切实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鉴赏能力等得以锻炼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