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知名网评写手:一篇好的网评文章该如何锻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篇好的网评文章该如何锻造?
主讲人:张强红
2014年9月29日
笔者从2010年9月正式开始接触网评写作,在创作初期,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解,总觉得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写时“方恨少”,无从下笔。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不假。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我的启蒙老师——胡军。
说句心里话,我是看着胡军老师的评论稿成长的。
他写的每一篇WP文章,起初都是我学习的范文。
从标题到行文,从结构到语言,在慢慢的摸索中,看见自己一篇篇在党网扛旗采用,渐渐就有了点自信。
后面在党网谢老师的点拨下,WP写作也就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2011年在党网全面开花,上稿130多篇,其中被推首页40多篇,也逐渐被网友熟知认可,也在党网扎根落户建立了“惠斯春”文集。
写好一篇网评文章,讲的是主题鲜明、思想敏锐、观点独到,更需要提纲挈领、谋篇布局、语言制胜。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WP文章如何赢得肯定,关键是要以上稿、点击量、转载量来说话。
下面,我就具体从WP写作上,与大家交流思想:
一、要在“源头”上求真解。
写WP文章,主要是针对网络热点新闻事件,撰写评论文章。
假如我们对这个“新闻源”都没有了解清楚,就急于“发声”,难免会“走偏”,更会造成网友“误伤”。
所以,在针对某一事件写WP文章时,一定要把“新闻源”的整个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掌握的一清二楚,然后在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引导舆论,传递网络“正能量”。
二、要在“文题”上多雕琢。
“题好文一半”。
网络更新换代快,舆论新词频出不穷。
面对繁多的网络信息,网民往往取舍的在于首先
映入眼帘的WP文章标题。
事实证明,WP标题阅示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就越能抓住人心,吸引编辑和网民的眼球。
一是巧用“热点词”。
WP的选题往往是领导干部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上,想方设法寻找党的主张与网民期盼的最佳“契合点”。
比如针对社会反映的政府“小金库”问题,撰写了《治理“小金库”就当用重典》一文,既符合网民心理,又给力政府公信。
二是善用“疑问句”。
针对同一网络事件,网民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试图引导网络舆论,就得顺从网络走势,善用“疑问句”,留下交流思想的空间,吸引网民的注意力,从而引导网络健康言论。
例如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低保资金被套取的民生问题,撰写了《还有多少“低保”骗局在上演?》,既鞭策“骗保”丑陋行为,又支招低保政策戴上“紧箍咒”。
三是借用“流行语”。
要学会巧妙地运用当前流行的网络词汇,才能激活网民骨子里的思想火花。
比如针对当前政府遭遇了空前信任危机,不管做或没做,无论做对或做错,即使与政府毫无瓜葛,但躺着也中枪,挨上莫须有的骂名,就撰写了《政府“躺着中枪”直指“信任危机”之殇》。
既站在一个网民的观点阐述原因,又建言政府化解举措。
三、要在“布局”上下苦功。
WP文章贵在短小精悍,让网民一览即明了,如果写成“又长又臭的裹脚布”,只能让人心生厌烦。
所以在谋篇布局上,一定要善于思考,提前谋划好,一句一句、一段一段,讲究逻辑推理,既可以是递进式,也可以是并列式,同时兼容问答式,关键是成文跟要严谨、严密,吸引人。
好的WP,开头能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精神一振最佳;文中要直抒胸臆、直奔主题,把自己观点亮出来、摆出来,让网友“读之而后快”;结尾要“画龙点睛”、“前后呼应”,向大家呼吁号召,引导舆论方向。
四、要在“文风”上求创新。
“新、活、深”的行文风格往往能
引起网民的强烈共鸣,而“党八股”式的评论往往就不大受欢迎。
一是观点要“新”。
无论是宣传政策方针、推介优秀典型,还是澄清事实真相、批驳恶意炒作,观点都要独树一帜、言之成理、明辨是非。
比如针对社会上热议的血库“告急”,要求行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强制献血事件,笔者第一时间发声,撰写了网文《“强制献血”医不好“血浆饥渴症”》,表明强化义务献血宣传、制定科学献血回馈机制、建立健全血浆用途公示透明运行机制的鲜明立场和观点。
二是方式要“活”。
要彻底摒弃传统的说教说理,采取故事、叙述的语气、群众的言语,与网民探讨、交流,最后摆出自己的道理和立场。
例如红头文件徇私现象,笔者撰写了《红头文件“徇私”丢的是公家的脸》,从正确看待、正话反说、就事论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三是思想要“深”。
WP文章不能仅仅满足于以事论事,而是要升华思想,凝聚力量。
例如违反八项规定的泰州滨江工业园区管委会原主任张爱华“下跪”事件,笔者撰写《“下跪”官员被免职背后的“冷思考”》,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执行难问题切题,联系政绩观的认识,再回归到遏制舌尖上腐败,从管住一张嘴开始。
以上是本人不成熟的个人意见,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