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隧道盾构、顶管法施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五施工组织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4)
1.1 编制依据 (4)
1.2 编制范围 (4)
1.3 编制原则 (5)
第二章工程总体概述 (6)
2.1 工程概况 (6)
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6)
2.3 岩土工程评价与分析 (13)
2.4工期要求及场地调查 (14)
第三章施工工艺及施工计划 (19)
3.1 南段施工工艺概述及施工进度计划分析 (19)
3.2 北段顶管段施工工艺及施工进度计划分析 (20)
3.3 整体施工进度计划 (22)
3.4 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 (24)
3.5 劳动力计划及保证措施 (27)
3.6 材料物资计划及供应保证措施 (31)
3.7机械设备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32)
第四章项目组织及场地建设 (36)
4.1 项目管理机构 (36)
4.2 管理制度 (40)
4.3 项目场地建设 (48)
第五章盾构机 (57)
5.1 盾构机选型 (57)
5.2 盾构机各掘进模式的地层适应性 (61)
5.3 各部份功能描述 (63)
5.4 主要尺寸及性能参数 (75)
第六章盾构隧道及配套工程施工 (78)
6.1盾构施工工艺流程 (78)
6.2 盾构机安装调试 (78)
6.3 附属设备设施设计及安装 (82)
6.4 盾构掘进 (90)
第七章顶管隧道施工 (130)
7.1 顶管机的选择及其原理 (130)
7.2 配套设施 (132)
7.3 北段顶管段隧道施工 (134)
第八章竖井及明挖结构工程 (143)
8.1 竖井概况 (143)
8.2 施工部署 (143)
8.3 竖井施工工艺 (144)
8.4 连续墙施工 (145)
8.5 围护桩施工 (161)
8.6 基坑开挖及支撑结构施工 (168)
8.7 主体结构施工 (173)
第九章加固及溶洞处理 (192)
9.1 端头加固 (192)
9.2 过井洞门注浆 (197)
9.3 溶洞处理 (197)
第十章支架工程 (200)
10.1 工程内容 (200)
10.2 支架的生产 (200)
10.3 支架安装 (201)
第十一章砼预制件生产 (205)
11.1 生产规模 (205)
11.2 模具生产 (205)
11.3 预制件生产 (205)
11.4 质量保证措施 (218)
11.5 结构防水 (219)
第十二章余泥渣土运输与排放 (221)
12.1 工程量 (221)
12.2 外运途径 (221)
12.3 余泥渣土运输与排放组织机构 (221)
12.4 余泥渣土运输与弃土场管理 (223)
第十三章工程分析 (226)
13.1 分部分项及WHS (226)
13.2 工程重难点分析 (239)
13.3 重难点项目应对措施 (239)
13.4 工程风险源辨识及应对措施 (243)
第十四章质量保证措施 (250)
14.1 质量体系 (250)
14.2 创优计划和措施 (256)
14.3 质量保证措施 (258)
14.4 质量检测和实验 (265)
14.5 消除质量通病措施 (269)
14.6 强制性条文 (276)
第十五章安全保证措施 (285)
15.1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理目标 (285)
15.2 劳动保护与施工安全 (285)
15.3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286)
15.4重大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识别、管理措施 (287)
15.5专项安全防护措施 (289)
15.6消防措施 (291)
15.7雨季节性施工保障措施 (293)
15.8应急预案和急救防护措施 (293)
第十六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295)
16.1 文明施工措施 (295)
16.2 环境保护措施 (299)
16.3 信息沟通 (301)
第十七章沿线建(构)筑物的补充保护方案 (304)
17.1编制依据 (304)
17.2 沿线建构筑物调查及保护 (304)
17.3 保护综合措施 (307)
六、有关施工组织设计方面需说明的其他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标书编制人员名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技术要求响应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附件一至附件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一:投标人项目管理机构主要人员资历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二:投标人项目管理机构主要人员简介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经理业绩证明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总工业绩证明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三:工程保修期承诺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淤泥运输安全总责承诺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五:施工方案承诺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220千伏航云输变电电力隧道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图纸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二零一二年六月;
2、现场调查的资料;
3、国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以及广州地区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规定;
4、《市政工程技术标准》和有关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材料试验规程以及甲方结合工程所拟定的技术规范;
5、建设部颁发的现行《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7、《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T114-2003)
8、《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
9、《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中国非开挖技术及行业协会标准)
10、我公司在基坑及隧道施工方面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及先进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配套能力和资金投入能力。

1.2 编制范围
根据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进行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航云输变电电力隧道招标文件中第一标段规定之所有内容,包括:
1、NDK0+000~+010段明挖隧道施工,BDK0+000~+31.350明挖段;
2、NDK0+010~+918.073段盾构隧道施工;
3、S1#、S2#、S3#盾构井,N5#、N6#、N7#、N8#顶管段井的施工;
4、BDK2+578.445~BDK3+386.282段顶管隧道施工;
5、招标中所涉及的全部支架制作及安装工程;
6、项目施工安全文明措施。

7、上述工程的临时工程与前期准备:总体施工方案部署、工期进度安排;盾构机、顶管机及其他设备、劳动力、资金的配置与投入;各分项工程施工流程、
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为实现我单位在本工程中的安全、质量、工期和信誉的总目标而采取的监测、质量保证、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保卫及健康等措施等。

1.3 编制原则
1)确保工期原则
根据合同工期要求和各施工场地移交的时间,合理、详细地编排施工进度计划。

配置足够的资源并充分利用,有预案和备用资源应对工期延误;投入适应性强、可靠度高的盾构设备;科学组织,加强管理,使各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衔接有序,按计划或提前到达关键工期节点;从而确保总工期。

2)质量把关原则
在组织施工中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验收标准,一次性验收合格并确保获广州市优良样板工程(符合竣工备案制的有关规定),争创鲁班奖。

3)技术可靠原则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在我司丰富的盾构隧道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盾构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成熟技术,确保施工方案技术先进,可靠度高、操作性强。

4)经济合理原则
针对本标段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保证先进性、适应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案和资源配备进行经济比较、选定,并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动态管理,确保质量、工期、安全等目标的同时达到经济合理的目标。

5)安全及文明施工原则
施工方案的制定及设备的配置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施工场地的布置、废水废渣排放和施工管理方面必须与环保安全要求相结合,确保施工过程绝对安全,不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成破坏,实现文明施工。

第二章工程总体概述
2.1 工程概况
航云站电力隧道为220kV航云变电站附属工程。

隧道自220kV航云变电站接出,沿云城西路向北,其中利用已建云城西路电缆隧道的土建结构1744m,沿云城西路、黄石东路、江景路、黄园路与石井-凯旋电力隧道连接。

航云站电力隧道土建设计范围分为南段隧道和北段隧道两个部分,本标段包括南段电力隧道里程为NDK0+000~NDK0+918.073,北段电力隧道里程为BDK2+578.445~BDK3+386.282,S1、S2、S3、N5、N6、N7、N8和31米长N5井明挖段,已有云城西路隧道支架等工程内容。

其中南段隧道南1#~南3#工作井之间为盾构区间隧道。

北段隧道5#~8#工作井之间为顶管法区间隧道。

南段隧道盾构始发井位于航云变电站北侧,内净空24mx10m。

盾构隧道设计断面外径4.1m,内径3.5m;管片幅宽1000mm,分为左转弯环、右转弯环和标准环三种形式的管片,转弯环楔形量为24mm。

顶管段线路断面外径3.6m,内径3m,单节关节长2m。

隧道采用管片(节)自防水,缝处采用弹性密封止水圈止水。

云城西路电力隧道西线为既有明挖隧道,该隧道沿云城西路呈南北布置,南起白云一线与云城西路交叉口附近K1+896.46(云城西路主线里程),北至云城西路设计里程K3+640(云城西路主线里程)。

电力隧道标准断面为3.4(高)×3.0(宽)m,隧道内净宽为2.5(高)×2.4(宽)。

中间设置有两个工作井。

该段需要进行电缆支架的制作安装,以及对两个既有工作井的改造。

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2.1 地形地貌
拟建电力隧道位于广花盆地边缘,沿线原始地貌主要为冲洪积平原及残丘地貌,后筑路回填至现状地形,沿线路两侧多有房屋分布,现主要为道路、绿化带及平整人行道,其中隧道在BDK1+000位置下穿河涌,河面宽约20米,河底距离地面高度约5米。

全线地形较为平坦,全线无较大的坡度。

地面标高10~15m,
相对高差2~5m。

2.2.2 气象特征
广州地区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季风性气候。

全年降水丰沛,雨季明显,日照充足。

夏季炎热,冬季一般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气温38.7℃(1953年8月)。

广州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年均降雨量为1696.5毫米;降雨量在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多集中在汛期(每年4~9月份),最大月雨量大部分发生在5、6月间。

10月~次年3月为地下水消耗期和排泄期。

2.2.3场地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据相关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探深度范围所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ml ) ;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第四系残积层(Qel) :下伏基岩为二迭系粉砂岩、页岩、炭质灰岩及石炭系灰岩等。

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ml):
(1)层填土:浅灰,黄褐色,杂色,松散~中密,主要由混凝土、碎石及砂、粘性土组成,局部含砂砾,不均匀,碎石成份多为硷、砖碎块,径2~8cm,全线分布。

厚度0. 40~11.70m ,平均3.00m;层面标高9 .11~16 .91m 。

分布于全线表层。

2、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
(3-1)层粉砂:褐灰、褐黄色,潮湿,饱和,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为次,分选性较好,含粘粒约10%,局部达20%。

仅在ZK85、ZK89号两孔见及。

厚度1.20~1.50m ,平均1 .50m;层面标高8.40~10.69m ,层顶埋深5.40~7.60m。

(3-2)层中粗砂:灰黄、浅灰色,饱和,稍密,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为次,级配一般, ,含粘粒约10~20%,含角砾约5%,砾径10~30mm。

仅在ZK37、ZK48、ZK49、ZK62、ZK74、ZK76、ZK93、ZK106、ZK120、ZK141、ZK145、ZK226、ZK238号等孔见及。

厚度0.80~5.30m ,平均2 .91m;层面标高4.72~13.27m ,层顶埋深2.00~8.20m。

3、第四系残积层(Qel):
(4-l)层粉质粘土:灰黄、褐黄及浅灰黑色,软塑,成份以粘粒为主,粉粒为次,
土质较均匀,切面较光滑,粘性一般,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全线共有66个钻孔分布:厚度0.80~28.4Om ,平均5.96m ,层面标高-13.08~15.30m ,层面埋深0~28.20m。

(4-2)层粉质粘土:灰黄、褐黄及浅灰黑色,可塑~硬塑,成份以粘粒为主,粉粒为次,土质较均匀,切面较光滑,粘性一般,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全线各钻孔基本均有分布,极少数钻孔缺失:厚度0.60~28.3Om ,平均9.67m ,层面标高-9.86~14.78m ,层面埋深0.4~25.00m。

4、下伏基岩:
基岩为二迭系粉砂岩、页岩、炭质灰岩及石炭系灰岩等。

受沉积韵律、气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其岩性有一定的变化。

按风化程度分为全风化带(6)、强风化带(7)中风化带(8),再按岩性(时代)分出石炭系炭质灰岩、灰岩亚层。

(6)层粉砂岩(含页岩、炭质灰岩)全风化带:灰黑色,原岩结构已破坏,仅残余结构可辨,岩芯呈土状或密实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质软,部分孔段夹有强风化岩块。

可用镐挖,干钻易钻进,手捏易散。

厚度0.80~26.6Om ,平均8.16m ,层面标高-12.66~14.67m ,层面埋深0.50~28.10m 。

(7)层粉砂岩、页岩强风化带:暗红、棕褐,灰青色,原岩结构清晰可见,薄层~中层状构造,原岩风化强烈,岩芯多呈半岩半土状,风化不均匀,软硬相间,手碎,水泡易软。

主要分布于北段线路末的江景路、黄园路,云城西路及黄石东路有少量钻孔。

厚度1.10~22.5Om ,平均10.60m ,层面埋深5.0~25.00m 。

(7-1)层炭质灰岩强风化带:浅灰黑色, 原岩结构清晰,薄层~中层状构造,岩体风化强烈,岩芯多呈块状、饼状,少量短柱状,块径2~4cm,风化不均匀,软硬相间。

主要分布于云城西路至黄石东路的路段,仅有11个钻孔见及:厚度0.20~24.9Om ,平均12.97m ,层面标高-13.70~9.26m ,层面埋深 5.60~26.00m 。

(8)层粉砂岩、页岩中风化带:青灰、灰褐色,粉砂状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裂隙较发育,岩芯以短柱状、柱状为主,次呈块状,块径3~5cm,节长10~20cm,,岩质较软、疏松,轻击易碎。

局部夹有少量中风化岩。

遇水干湿交替易破碎。

(8-1)层炭质灰岩中风化带:浅灰色,浅黑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及炭质充填,岩芯呈块状、短柱状,节长5~35cm,块径2~5cm,RQD=35%,岩体破碎,岩质较硬。

仅在云城西路的ZK116、ZK117、ZK120、ZK125少量钻孔见及:厚度1.50~7.2Om ,平均4.00m ,层面标高-5.38~4.52m ,层顶埋深11.70 ~21.50m 。

综合建议本层承载力特征值fak=3000kPa 。

(8-2)层白云质灰岩、灰岩中风化带:浅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层面夹角以5~15°为主,裂隙轴心夹角以5~25°、50~75°为主,裂隙较发育,被方解石脉充填,呈闭合状,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短~长柱状,少量块状,块径2~8cm,节长10~39cm,最长54cm,RQD=75~85%,局部岩芯溶蚀明显。

2.2.4地表水及地下水
拟建电力电缆隧道沿线,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含水介质及水力特征分析,地下水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分别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和碎屑岩类裂隙水。

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岩层冲积-洪积砂层(3-2)中。

由于线路区间内第四系地层以粉质粘土为主,(3-2)砂层未见有连续分布,基本呈透镜状局部见及,因此,该层含水量总体属贫乏。

水位埋深3~8m,且随季节性变化较大;其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下径流,排泄方式主要为大气蒸发和地下径流。

据本次勘察中钻孔抽水试验结果,渗透系数为 2.05×10-5~2.36×10-5,土样分析结果为3.4×10-7~2.16×10-5。

均属于弱透水层。

2、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主要含水层为石炭系、二叠系灰岩。

岩溶水,极不均匀的分布于线路南段及北段的云城西路部分孔段,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溶蚀裂隙、溶洞中,具承压性质。

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下径流,排泄方式主要为地下径流。

其水位埋深较大,一般在12m左右,随季节性变化小;水量丰富。

当未揭穿含水裂隙、含水溶洞时,则与该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

3、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层为二叠系岩层的强、中风化带,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页岩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岩性、岩石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等有关。

分布于线路北段的黄石东路、江景路、黄园路段。

水位埋深2~5m,且随季节性变化较小;水量较小。

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下径流,排泄方式主要为地下径流。

渗透系数一般为2.6×10-5~2.0×10-4,属弱透水层。

4、隧道线路区间混合水位为:埋深1.40(ZK215)~11.4m(ZK65),水位标高
0.98(ZK29)~10.42m(ZK164)。

地下水总体为自北东流向南西。

5、地下水水样腐蚀性评价:线路沿线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2.2.5不良地质作用
线路区间的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

根据招标图纸说明,本标段ZK1~ZK22即里程DNK0+000~+300段有溶洞存在,部分钻孔溶洞呈串珠状发育,溶洞顶面埋深12.50~27.50m,标高-13.90~1.42m,洞高0.40~21.20m(串珠状发育)。

均在隧道底板以下,距隧道最近点为
1.67m(ZK7,NAK0+086)。

2.5.6特殊性岩土
根据招标图纸说明,仅在ZK96孔 4.0~6.30m处见有淤泥质粘土,层厚2.30m,出露标高8.83~11.13m。

深灰色,软塑,含少量有机质,略具腥臭味,土质均匀,粘性好。

下伏硬塑状粉质粘土。

直接构成隧道顶板,施工时应予以注意。

在部分钻孔中也见有软塑状粘土,多在灰岩分布区段的岩面附近,详见剖面图,多与隧道底板相近,施工时应注意超前预测,并做好防范措施。

2.5.7地震效应
1、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地震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

勘察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抗震场地土类至划分时,考虑20米深度以内、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来划分,从本次勘探结果看,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表4.1.3估算等效剪切波速值,覆盖层厚度以强风化表面为界,其厚度均在3~50 米之内,等效剪切波速值150~250m/s 左右,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对应的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2.3 岩土工程评价与分析
2.3.1工程场地的稳定性
从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几条深大断裂均从场地外面通过,场地内未发现新的活动性断裂迹象,属相对稳定场地。

勘探范围内未发现有滑坡、泥石流、塌陷、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

线路区间未见可液化砂土。

区域诸断裂对场地稳定性影响不大;场区无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适宜建筑。

2.3.2电缆隧道岩土工程分区综合评价
第一段(盾构法隧道施工):即ZK1孔至ZK54
隧道南段及北段顶管段局部,通过路段为云城西路穿越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层(4-1)、(4-2)粉质粘土。

电缆管廊顶板基本为(4-2)粉质粘土,北段BAK0+475~0+800段,顶板将断续为(3-2)中粗砂层,侧壁及底板主要为(4-2)层粉质粘土,BAK1+730始为(6)全风化岩、局部为(7)强风化岩。

盾构易推进,岩土工程条件较为复杂,局部地段可能产生流砂、坍塌等岩土工程问题,建议施工时及时做好排水及衬砌支护措施。

管廊底板的风化带中可能间有硬夹层,施工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第二区段(顶管法隧道施工):
自北段5#竖井至线路终点,包括钻孔ZKl96~ZK241,全长约820m。

通过路段为江景路、黄园路,穿越的地层相对简单,基本为(6)层全风化粉砂岩,少量为(4-2)层粉质粘土,局部为(7)层强风化粉砂岩(BAK3+100~3+150段)。

由于全风化层均已风化呈土状,该段线路总体较易掘进,但管廊局部可能间夹有硬层及强风化区间,相对掘进较困难,施工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2.3.4工作井岩土工程评价
工作井上覆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1>,第四系冲洪积层的中(粗)砂<3>-2、粉质黏土软塑<4>-1、硬塑<4>-2;揭露基岩为二叠系页岩、炭质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根据岩体的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带、强风化带、中风化带。

各岩土层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简述如下:
<1>层人工填土:主要为人工填筑的素填土、杂填土,主要成份为碎石、砂砾及粘性土,碎石大小一般3~20cm,大者大于50cm,不利于工作井施工,透水性弱~中等,开挖后稳定性差,易坍塌,需进行支护处理。

<3>-2中粗砂:呈稍密~中密状态,具中等偏低强度,属中~强透水性层,为冲洪积层潜水主要含水层,涌水量相对较大。

稳定性较差的特性,并在作业面一定的地下水水头差的条件下会产生流砂,不利于工作井施工,需进行支护处理。

<4>-1粉质黏土:呈软塑状态,具中等强度偏低、压缩性中等偏高的工程特征,属微透水层,可视为潜水含水层中的局部隔水层。

稳定性一般,需进行支护处理。

<4>-2粉质黏土:可塑~硬塑,具中等强度偏低、压缩性中等偏高的工程特征,属微透水层,为相对隔水层。

稳定性较好,适于工作井的施工。

<6>层全风化页岩、炭质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呈坚硬土状,具中等偏高强度及中等偏低压缩性,但遇水易软化;属微透水性地层,为相对的隔水层;局部夹有硬层,工作井施工有一定掘进难度。

<7>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呈坚硬土状,少量碎块状,具较高强度及较低压缩性,但遇水易软化;属弱透水性地层,稳定性好,为工作井支护结构的良好持力层。

<8>层中风化粉砂岩:透水性弱,岩质较硬,为工作井支护结构的较好持力层。

<8>-2层中风化灰岩、白云质灰岩:透水性弱,岩质硬,为工作井支护结构的较好持力层。

2.4工期要求及场地调查
2.4.1 工期要求
按合同要求:合同内所有工程将按照施工工期要求,组织尽早进场作业,暂定2012年8月30日开工,施工609日历天完成(含验收)实际开工以开工报告为准。

在完成竖井及相关设施施工,具备场地条件后,我司盾构机等设备将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尽早进入隧道掘进施工。

2.4.2 现场条件调查
我司组织拟投标项目成员和投标小组成员对本标段现场进行了实际踏勘,掌握了一定的现场资料。

1、南段始发井位于云城南一路与云城西路接口处,拟建航云变电站北侧,现场开阔,云城变电站场地已围蔽,施工场地较好如图2.1所示。

图2.1 始发井S1场地示意图
2、南段工作井S2临近云城南二路与云城西路十字路口,中央绿化带,该处早晚高峰期车流量较大,平峰期每分钟车流量在20辆左右,流量一般。

图2.2。

3、南段吊出井S3位于云城西路隧道南侧,距离隧道入口约40米,施工时需要占用车道,增加该处的交通压力,需要对招标中的交通方案进行优化。

图2.3。

4、北段顶管兼盾构井N5井位于黄石东路与江景路三岔路口,该处车流量大,交通压力大,施工时需要对交通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

图2.4。

5、N
6、N
7、N8现场见图2.5、2.6和2.7。

云城南一路
始发井S1
云城
西路
图2.2 工作井S2现场图
图2.3 工作井S3现场图
吊出井S3井位 云城西路隧道
图2.4 工作井N5现场图
图2.5 工作井N6现场图(挖掘机所在位置为N6竖井位置)
N5
N7
图2.5 工作井N7现场图
图2.5 工作井N8现场图(靠近机场高速桩基础)
第三章施工工艺及施工计划
3.1 南段施工工艺概述及施工进度计划分析
3.1.1 南段(盾构段)施工工艺概述
南段盾构施工根据设计资料和我单位多年从事盾构施工的经验,确定其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1
3.1.2 南段进度计划节点分析
根据图3.1可以看出本工程的节点工程为各竖井工程及溶洞处理,计划节点安排如下:
1、中标后即入场施工,拟定时间为2012年8月30日;
2、始发井围蔽及完成管线迁改用时40天,节点工期2012年10月8日;
3、始发井施工至满足盾构组装始发条件,用时115天,节点工期2012年12月30日;
4、盾构组装及辅助设施完成满足盾构始发条件,节点工期2012年12月7日;
5、溶洞处理完成节点工期2012年12月30日;
6、盾构到达过井,过井围护结构施工完成节点工期2013年5月20日;
7、盾构接收井施工及端头加固完成节点工期,2013年7月1日;
8、盾构到达接收井节点工期2013年8月2日;
9、支架安装工程节点工期2013年11月19日;
10、竖井结构完成节点工期2013年10月30日;
11、盾构段验收撤场节点工期2014年4月28日;
3.2 北段顶管段施工工艺及施工进度计划分析
3.2.1 北段顶管段施工工艺概述
北段顶管段施工根据设计资料和顶管施工工艺特点,拟采用一台泥水顶管进行施工,施工采用顺作法进行,具体流程如图3.2.
3.2.2 北段顶管段进度计划节点分析
根据图 3.1可以看出本工程的节点为竖井施工和顶管工程,但根据现场调查,该线路竖井范围交通繁忙,道路狭窄预计前期时间较长,可先进行小范围围蔽进行管线迁改,然后进行竖井施工。

1、前期交通疏导协调及管线迁改工作节点2013年1月30日;
2、N8井满足顶管顶进节点2013年5月21日;
3、N7井满足顶管接收条件节点2013年6月15日;
4、N6井满足顶管接收条件节点2013年7月10日;
6、N5井满足顶管接收条件节点2013年10月8日;
7、顶管完成时间2013年11月20日
7、支架安装完成节点2014年1月15日;
8、竖井结构完成节点2013年12月25日;
9、工程竣工验收2014年4月28日。

图3.2
顶管段工艺流程概述
3.3 整体施工进度计划
3.3.1进度计划编排原则
1、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顺序
本工程由盾构隧道、顶管隧道和10个井口组成,施工时应该制定一个总体计划,各工点施工计划服从总体计划的安排,由总计划为工期控制目标安排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

按照总计划的安排,优先解决节点工期的移交,使得盾构以及交接口能顺利移交,为下部工序提供条件。

2、采用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科学地确定施工方案
工作井采用连续墙+内衬墙叠合结构,能有效地减低投资成本,叠合墙的钢筋连接、锚固和防水施工是关键,在施工前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

采用“先隧后井”施工方法,能节约端头加固措施费用,减少投资,还有节省了重新始发时间、避免隧道与井口交叉作业和井口保持连续施工等优点,在施工前必须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安全,特别是接口处的封堵措施,必须通过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

3、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安排进度计划
在施工中,根据盾构隧道的结构特点、场地情况和各关键工期点,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合理安排进度计划,按业主要求树立里程碑点,必须做好各工点的施工安排。

在工程实施中,按计划施工,合理安排各阶段工作,并每月更新计划,最终按时完成各里程碑目标工期。

4、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图,减少工艺临设转换工作量
根据设计图提供的施工场地使用计划,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特别是土建和盾构的工作场地,必须合理地布置两种工艺临设的布设和可转换性,以减少多次搭建临设的工作量。

避免将临时设施布置在盾构交叉使用的场地内,短期需要改移道路的地方。

5、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
我公司拥有多台隧道施工设备、成槽机和其他配套机械设备,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料,提高机械的使用率,扩大机械化的施工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