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解

合集下载

《纳兰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纳兰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纳兰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纳兰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纳兰词》是一部清代词别集。

纳兰词 解读

纳兰词 解读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集,收录了纳兰性德创作的300多首词。

纳兰性德的词以清新脱俗、自然婉约著称,其作品多描绘爱情、友情、离别等情感主题,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解读纳兰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情感真挚:纳兰性德的词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题材,表达对爱情、友情、离别等情感的思考和感悟。

2.
意境深远:纳兰性德的词意境深远,常常以景入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其词中的景色描绘细腻入微,给人以美的享受。

3.
语言优美:纳兰性德的词语言优美,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其词中的语言简洁明了,质朴自然,充满了诗意。

4.
主题多样:纳兰性德的词主题多样,涉及爱情、友情、离别、人生等多个方面。

其作品既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纳兰性德个人情感的抒发和思考。

在解读纳兰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背景:在解读纳兰词之前,需要了解纳兰性德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作品。

2.
注重细节:在解读纳兰词时,需要注重细节,仔细品味其中的语言和意境,以便更好地领悟其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尊重原作:在解读纳兰词时,需要尊重原作,不要随意修改或删减其中的内容。

同时,也要尊重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解读和理解。

自由人解读《纳兰词》不是人间富贵花

自由人解读《纳兰词》不是人间富贵花

自由人解读《纳兰词》不是人间富贵花不是人间富贵花采桑子·塞上咏雪花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难觅人间真颜色,惟雪洁白是天真。

我有一友,身居关内,久未见得雪飘,纠结难安,当我说我要写雪时,其一句“难觅人间真颜色,惟雪洁白是天真。

”脱口而出,使我怔怔然,无语良久。

雪,冰清玉洁,不染纤尘,由古而今,就被诗人借以抒怀,寄托着诗人各自的情怀。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两大源头《诗经》与《楚辞》中,我们就可发现“雪”的踪影。

《诗经·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初离家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屈原《九章·涉江》中亦有“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句。

雪花纷纷,云雨霏霏,其状可见。

谢灵运《岁暮》里“明月照积雪”一句,皎皎月轮当空,漫野积雪映辉,意境空远,此情此景清冷得让你仿佛听见了诗人心底的喃喃低语。

大巧则拙,此之谓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誉之为“千古壮语”。

唐诗中的雪景句更是俯拾皆是。

写的最美的我最喜欢的是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将春景比冬景,意境壮美,颇富有浪漫色彩。

刘长卿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描绘了一幅雪夜客至图:“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中有旅人苍凉,亦有夜归时的温暖。

柳宗元的《江雪》亦尽孤寂与幽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韩愈被贬谪时写下的“雪拥蓝关马不前”,杜甫旅居时的“窗含西岭千秋雪”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雪俨然已经融入了诗人们的心灵,总会给他们以内心丰富而又独特的感受。

然而,诗人们大都写雪景的多,写雪花的少;以景衬情的多,以景喻己的少。

纳兰却是这少之又少中的一个。

纳兰词最能流露容若心迹彰显人格形象者有两句,除“我是人间惆怅客”外,便是这句“不是人间富贵花”。

自由人解读《纳兰词》共君此夜须沉醉

自由人解读《纳兰词》共君此夜须沉醉

自由人解读《纳兰词》共君此夜须沉醉共君此夜须沉醉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谁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又是谁在感叹,“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悠悠苍穹之下,茫茫人海之中,伯牙遇子期,一抚琴,一聆听,青山苍翠,碧水相随,青山碧水间,点点滴滴流淌出一曲绕梁不绝的《高山流水》。

终于,我明白了,王勃那一句“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的感慨。

的确,人生得一知己之音者,无憾矣。

人生苦短,去如朝露,一山一水,一人一物,只有当觅得可怜可懂之人,方不悔世间往来一回。

菊花是幸运的,陶渊明的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了菊花点缀钟南山的淡然优雅;落花是幸运的,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慨,阐释了落红幻化春泥的无私;夕阳是幸运的,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的愁丝万缕,道出了世间多少有情人无尽的思念。

容若是幸运的,因为他有顾贞观,他一生的知己。

人生大抵如此,有的屡屡擦肩,终难相守。

有的只遥遥一见,一个回眸,却宛如三生石上旧相识,相悦相知,无需理由。

顾贞观,别号梁汾,清初著名的词人,美丰仪,高才调,为人俊朗,尚友好义,却一生郁郁而未得志,早年担任秘书省典籍,因受人排挤,忿而离职。

李渔在《赠顾梁汾典籍》一诗中说:“镊髭未肯弃长安,羡尔芳容忽解官;名重自应离重任,才高那得至高官。

”可见顾贞观的离任,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容若的“蛾眉谣诼,古今同忌”,想必也正是为此而发。

梁汾初遇容若便有“一见即恨识余之晚”之言。

从此,两人便一见倾折,如遇故交,被容若视为第一知己。

本篇为容若初识顾梁汾时酬赠之作。

纳兰词全集赏析

纳兰词全集赏析

《纳兰词全集赏析》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纳兰词。

纳兰词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感。

比如说《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里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两句可有名啦。

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想象有两个人,刚开始认识的时候特别美好,可后来却有了矛盾,不再像当初那样好了。

这两句词就是在感叹,如果一直能像刚认识时那样美好,该多好呀。

再看《长相思·山一程》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这几句描绘了路途的遥远和艰辛。

比如说,就像有个人为了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一路上翻山越水,晚上看到很多帐篷里的灯光,心里又想家又疲惫。

还有《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里的“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写出了一种孤独和回忆。

就像有个老爷爷,在秋天的傍晚,一个人站在那里,想起过去的事情,心里很不是滋味。

纳兰词的语言也很美。

像“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用简单的词语,却表达出了深深的情感。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读了这两句词,虽然不太懂意思,但就是觉得很美,很喜欢。

而且纳兰词里还有对爱情的描写。

比如“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无奈。

就像有对恋人,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在一起,读了这句词,觉得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同学们想想,当我们读纳兰词的时候,是不是也能体会到那些情感呢?
好啦,关于纳兰词全集的赏析就讲到这儿,希望大家能喜欢上纳兰词!。

纳兰词词意解析

纳兰词词意解析

纳兰词词意解析纳兰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表现力和深度的诗歌体裁之一。

纳兰词以其典雅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对纳兰词的词意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纳兰词是纳兰性德创作的作品,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通过对纳兰词中的多个词句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纳兰词的独特韵味和情感表达。

首先,纳兰词的词意深沉,常常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痛苦和无奈。

例如《虞美人·听雨》一词中的“如此良辰美景,难得与君同看”表达了作者对幸福时刻的珍惜,同时又有别离之感。

这种深刻的词意使得纳兰词充满了触动人心的力量。

其次,纳兰词的词意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意象,使得其更有意境和艺术性。

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月照花林皆似霰,穿针引线雨纤纤”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纷繁的情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种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得纳兰词更加富有魅力。

此外,纳兰词的词意也常常与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批判性。

在《玉楼春·昨夜雨疏风骤》一词中,“短歌楼堕,春草年年绿”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岁月易逝的悲伤,同时也隐含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思考。

纳兰词的词意解析还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物、表达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展开。

每一首词都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思考,如《木兰花慢·风回小院庭芜绿》中展现了作者对家园温暖的回忆,而《浣溪沙·疏影横斜水清浅》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总之,纳兰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词意的丰富和深刻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对纳兰词的词意解析,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形式的诗歌,并欣赏到其中蕴含的深情和审美价值。

纳兰词的词意解析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次领略中国古代文学魅力的旅程。

让我们一同沉浸于纳兰词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妙与情感。

纳兰词《蝶恋花》赏析

纳兰词《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赏析一、背景与作者介绍纳兰容若,清代著名的词人,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出身于显赫的纳兰家族,其父纳兰明珠为康熙朝权臣。

纳兰容若才华横溢,词风清丽哀婉,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为“清词三大家”。

他的一生短暂而绚烂,词作多表达对生命无常、爱情失落以及离愁别绪的深深感慨。

《蝶恋花》作为纳兰容若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之际。

这首词不仅体现了纳兰容若高超的艺术造诣,更展现了他对生活、情感、人生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二、词意与情感解读《蝶恋花》一词,开篇即展现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纳兰容若以天上的明月作为引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那高远、孤寂的夜空。

月亮,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抒发心绪的媒介。

纳兰容若借月抒情,以月的盈亏比喻人生的聚散离合,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叹。

接下来,“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词人的情感愈发浓烈,他愿意为所爱之人承受一切困苦与寒冷,只为换取那如月般皎洁不变的爱情。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无奈尘心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词人无奈地发现,人心易变,即便自己再如何坚守,也无法抵挡外界的侵蚀与诱惑。

后片,“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词人借秋坟之景,抒发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

他渴望在春日的花丛中,找到那一对双栖的蝴蝶,象征着自己与所爱之人曾经的美好时光。

然而,现实却是“粉衣香褪无人看,绿窗蜂与王。

”蝴蝶的离去,象征着爱情的消逝,留下词人独自面对这空洞寂寥的世界。

整首词中,纳兰容若的情感经历了从对爱情的渴望与坚守,到对人心易变的无奈与感慨,再到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与痛惜。

词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读来令人动容。

三、艺术手法分析在《蝶恋花》一词中,纳兰容若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词既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又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首先,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与比喻的手法。

他以月亮的盈亏比喻人生的聚散离合,以燕子的呢喃象征人心的易变,以双栖的蝴蝶象征美好的爱情。

纳兰词原文与解析

纳兰词原文与解析

纳兰词原文与解析纳兰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纳兰容若短暂而悲剧的一生。

他的作品以婉约、豪放、忧郁为特点,深受后人喜爱。

本文将介绍一些纳兰词的原文,并对其进行解析。

1. 《采桑子》纳兰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最能体现他的忧郁情怀的作品之一。

原文如下:采桑子纳兰性德人间只有黄花白,青草黄昏陌上。

花底青楼人似玉,时人已老。

翠屏浅对金钗小,椒涂浓抹,搂搂错错,相逢何处?恨如花兮恨如柳,又似无端两相忆。

有些东西,人一旦失去,便会永远失去。

把玩他日依然在旁,眼前人却已是慈颜白发,觉得荒唐吗?解析:这首词以黄花、青草、黄昏等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男女之间的别离和离别之苦。

纳兰词特有的感情表达方式,令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忧伤和无奈。

2. 《浣溪沙·一曲阳关》这是纳兰词中最有名的一首,也是最能代表他豪放情怀的作品。

原文如下:浣溪沙 ·一曲阳关纳兰性德一曲阳关,一杯黄酒。

离人心事几时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游。

何须悲风伤别离,尊前跳来又去。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缕。

虽然已没精神,纵轻云之巅,踏天外之羽。

解析:这首词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纳兰容若对追求自由、超越尘世的强烈渴望。

他希望能够通过逍遥自在的方式来摆脱世俗的束缚,飞上青云。

3. 《虞美人·听雨》这是纳兰词中最为婉约的一首,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无奈和哀愁。

原文如下:虞美人·听雨纳兰性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欲问江南情,越绝音之乱。

谁人曾无过,谁家贫不翻。

解析: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揭示了纳兰容若对命运无情的抱怨和对人生矛盾的思考。

他通过对年少、壮年和晚年的不同描写,表达了岁月易逝、人情冷暖的主题。

总结:纳兰词的原文揭示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

无论是忧郁、豪放还是婉约,纳兰词都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描写令人动容。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译文及赏析《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是由纳兰性德所创作的,这首词悼念亡妻,凄美之中透着轻灵,通过对明月圆缺的观察,燕子呢喃的对语,蝴蝶双飞的描写,反映出了对亡妻刻骨铭心的哀念。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清代:纳兰性德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译文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明月,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环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

如果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那么我作为冰雪,将不惜为你融化。

无奈尘世的情缘最易断绝,而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我在秋日,面对你的坟茔,高歌一曲,然而愁绪丝毫没有削减。

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双飞双宿的蝴蝶那样在草丛里嬉戏啊。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注释一昔句: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

”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

这句是说,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圆满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亏缺的。

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

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

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

卿,“你”的爱称。

《世说新语?惑溺》谓:“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春丛句:认取,注视着。

取,语助词。

此句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及其词赏析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及其词赏析

清词之盛,史称中兴,在芸芸优秀词人当中,人们把纳兰容若、朱竹诧、陈其年并列为三大词人。

纳兰容若本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出身名门,其父是康朝名臣纳兰明珠。

纳兰容若天资过人,精通经史,擅书道,工丹青,又善骑射,文武全才。

纳兰容若十七岁入太学读书,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进殿考进士,成绩优异,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官职,后升为二等,最后升为一等。

在当时,纳兰容若是人人羡慕的旷世奇才。

作为当时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随康熙游历四方,和唱诗词,深得皇上器重。

不过,在纳兰容若心中却厌倦庸俗的官场生活,无意功名富贵。

人无完人,纳兰容若的一生得到了常人所没有的富贵与地位,但他失去的远远比他所得到的来得重要。

纳兰容若少年之时恋上了某位女子,可惜后来这位女子被诏入宫中作康熙妃嫔,天子夺了心中所爱,作为殿下之臣又能如何?古代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纳兰容若在十七岁时与卢氏成亲,刚开始的时候还没走出恋人入宫的阴影,后来相处之下渐生情愫,少年夫妻恩爱不在话下。

无奈天意弄人,结发之妻却在她双十年华时病逝而去。

自古诗人、词人俱是风流不羁,至情至性,受到如此沉重的精神打击,纳兰容若对名气、地位、富贵更无心一顾。

续弦,却难圆旧梦,若不是对那份感情的执著,那些哀婉凄伤的词句便不会出现了。

纳兰容若始终无法忘记与亡妻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他的内心充斥着矛盾、压抑、痛苦、悲观,一天天憔悴消瘦,在康熙二十四年暮春,他一病不起,溘然长逝,终年三十一岁。

纳兰容若博学多才,尤以词著称于世。

传世的《纳兰词》是纳兰容若毕生词创作的总集,当时的文人学士俱有高度评价,在民间“家家争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在当代,有不少评论指纳兰词“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纳兰容若的词多以抒发友情与爱情,没有描写祖国河山如何美好,也没有描写民间百姓如何疾苦。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人间词话》),文人雅士写诗写词最重要的是发乎自然,情感真切,人类之间的情感是最为微妙的,能够在情感上有此境界的史上不多。

课件:纳兰词鉴赏

课件:纳兰词鉴赏
纳兰容若天资聪颖,博古通今,文武双全,擅丹 青又通骑射。然而,纳兰容若被人记住的即不是他 出生豪门、贵为相国公子,也不是因为他丰神俊逸、 文武全才,甚至也不单单是因为他学富五车,能做 一手好词,而是因为他诗词背后流露出的深沉爱, 是豪门富贵后面追求真性情。这一点,足以让他辉 耀千古。上天赋予他绝世文采,却没有给予他美满 的爱情和婚姻。这些悲愁,在他心中划下一条永难 愈合的伤口。他如同一个专程来尘世接受磨难的修 道者,一面收获着天赐的福气,一面把所有的不如 意都尝遍。当病魔最终夺去了他的生命,他一生修 来的,只是一身惆怅。令人慰藉的是,这些惆怅并 没有消磨掉他的热情与真挚。他的感慨、他的轻言 丽语足以让后世人为之动容,这个在悲苦间沉浮的 生命,也随着他长留世间的词韵,透入人心。
4、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词语解释: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本句词化用唐李商隐《马嵬》: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 愁”之句意。意思是:怎比得上当 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 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另外, 理解为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
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
四、通篇解释
情劫——人生若只如初见。代表作品《人生若只如初 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仕途——失意每多如意少。代表作品《金缕曲》:此 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伤逝——我是人间惆怅客。代表作品《完溪沙》:我是 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三、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赏 析
二、纳兰词传 ——纳兰人生的心路写照
童年——不是人间富贵花。代表作品《满庭芳》:剩 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
青葱——红烛迎人翠袖垂。代表作品《忆王孙》:睡起 重寻好梦赊,忆交加,倚着闲窗数落花。

纳兰《唐多令·雨夜》诗词赏析

纳兰《唐多令·雨夜》诗词赏析

纳兰《唐多令·雨夜》诗词赏析纳兰词·唐多令雨夜丝雨织红茵,苔阶压绣纹,是年年、肠断黄昏。

到眼芳菲都惹恨,那更说,塞垣春。

萧飒不堪闻,残妆拥夜分,为梨花、深掩重门。

梦向金微山下去,才识路,又移军。

词译暮雨又潇潇,点滴无聊,又将梨花瓣轻敲。

梨花飘落的时候,肠断黄昏。

你叹息一声,轻轻掩上了房门。

想起远方。

想起远方他的春天,他的瘦损,你只能对花泣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孤寂的夜里,你行也思君,梦也思君。

奈何从此银汉路迢迢,两地煎熬,忍待何时鹊踏桥?泪眼朦胧中,无语叹今宵。

评析这是一首拟闺怨词。

词人全从对方写来,假想雨夜黄昏时候的闺人思我之情景。

词从雨中红花写起。

“丝雨织红茵”,霏霏的雨是细细的,所以言“丝雨”。

丝雨飘飘,朦朦胧胧,落在花瓣上,像是女子用丝线编织着什么似的。

这个“织”字,联想巧妙,用笔工致,直是将春雨的迷离之美写活了。

“红茵”,本义是红色垫褥,此处形容红花开遍,犹如铺了红色的地毯。

这是写花红。

“苔阶压绣纹”,“苔阶”,是生有苔藓的石阶。

“压绣纹”,是说阶上青苔苍苍,似是织物上的花纹。

这是写阶绿。

首二句以丝雨、红花、苔藓、石阶为抒情主人公勾勒了一个冷艳凄迷的意境,为下文的女主人公的伤心断肠,寂寞相思伏了暗线。

“是年年、肠断黄昏”,此抒情之句将首二句营造的意境在时间上进行无限延伸。

“是年年”,是说红花满地、苔痕上阶的景象、黄昏悲伤的愁情,不是今年才有,而是年年如此,情意一出胸膛,便倍加深厚;语气一吐唇间,便愈益沉痛。

“到眼芳菲都惹恨,那更说,塞垣春。

”花草满园,蝶飞燕舞,如斯好景,衬人哀伤心肠,本来就“惹恨”,更何况思念的人又远行塞垣,经久未归,年年春天,年年不能相携呢!一边是伤春惹起的幽恨,一边是远人不归牵出的幽怨,一经“那更说”三字的连接、强化,遂生成如潮水般的相思苦情。

下阕夜雨萧萧,再添心中之愁。

“萧飒不堪闻,残妆拥夜分。

”窗外是萧飒的风雨,不忍听闻;窗内是伤心的闺人,泪罢妆残。

纳兰《虞美人·风灭炉烟残冷》诗词赏析

纳兰《虞美人·风灭炉烟残冷》诗词赏析

纳兰《虞美人·风灭炉烟残冷》诗词赏析纳兰《虞美人·风灭炉烟残冷》诗词赏析纳兰词·虞美人风灭炉烟残冷,相伴惟孤影。

判教狼籍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词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那是屈原沉重的感喟。

判教狼籍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那是你悲苦的叹息。

世上人皆浑浑噩噩,却活得简单快乐,若独清独醒,便活得悲凉寂寥。

你的时代并不需要你。

所以没有红袖为你添香,没有英雄为你温泪。

你始终是一个孤独者,在人生戏剧惨白的舞台上演出苍凉的悲剧。

你是一尊华丽的雕塑,是情为你安上了那颗会滴泪的心。

你永远是心的所有,唇是远离。

评析本词有“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一句,有人据此推测是容若为好友顾贞观作的。

与否如此,无法考证。

但从本篇秉承骚踪,蕴含骚人之旨来看,此说还有颇有道理的。

首二句即以冷风、残烟、烛灰、孤影交织而成一幅孤寂凄凉的室内独居图景。

“风灭炉烟残灺冷,相伴惟孤影”,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陪伴他的,只有自己孤单的影子。

他既是自感忧愁如此,漫漫长夜该如何打发呢?借酒消愁吧。

“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说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

“判教”“狼藉”,都是决绝之语,这就说明词人之愁并非一般愁楚,其中定然包孕许多痛切和无奈,否则他也不会大声质问苍天,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呢?“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这句质问,似也点明了词人为何会有满腔郁郁之怀。

《楚辞·渔父》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显然,容若这句“为问世问醒眼是何人”正是由此化出。

历史上,屈原因为独醒,所以悲愤太深,以致憔悴可怜。

如今,容若因为清醒阅世,所以“闲愁”萦怀,以致孤清之感难以排遣。

“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是何人”?还不是容若自己?“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花间饮酒,李白《月下独酌》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纳兰词全集纳兰容若词全集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纳兰词全集纳兰容若词全集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纳兰词全集纳兰容若词全集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成德。

满族正黄旗(今内蒙古吐默特)人。

自幼勤于修文习武。

康熙十五年(1677)应殿试,赐进士,任殿前侍卫。

曾随从康熙巡游北方。

为人谨慎,避涉世事。

工于诗词,擅长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词作自然流丽,凄婉蕴藉,郑振铎称'缠绵清婉,为当代冠'。

形式上以小令见长,语言清淡素朴不尚雕饰。

抒情状物不落俗套,以白描手法写眼前景物,自然流露出真挚之情。

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内容上题材范围狭小,多写离别相思和个人闲愁,很少接触社会问题。

著有词集《饮水词》、《侧帽集》,辑有《全唐诗选》、《词韵正略》。

纳兰词卷一忆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赤枣子惊晓漏,护春眠。

格外娇慵只自怜。

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忆王孙西风一夜翦芭蕉。

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

读离骚。

愁似湘江日夜潮。

玉连环影(按此调谱律不载,或亦自度曲)何处?几叶萧萧雨。

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掩屏山,玉炉寒。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遐方怨欹角枕,掩红窗。

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沈水香。

湔裙归晚坐思量。

轻烟笼翠黛,月茫茫。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倚香篝。

春睡起,斜日照梳头。

欲写两眉愁,休休。

远山残翠收。

莫登楼。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又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又木叶纷纷归路。

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

一半西风吹去。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翦,玉郎经岁音书断。

暗钟明月不归来,梁上燕,轻罗扇,好风又落桃花片。

又好在软绡红泪积,漏痕斜罥菱丝碧。

古钗封寄玉关秋,天咫尺,人南北,不信鸳鸯头不白。

又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

纳兰词《梦江南》赏析

纳兰词《梦江南》赏析

纳兰词《梦江南》赏析一、词牌与作者背景纳兰词中的《梦江南》是一首极具特色的词作,其词牌又名《望江南》、《忆江南》、《江南好》等,自唐代白居易创作《忆江南》三首后,这一词牌便逐渐为人所熟知并传颂。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愣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出身名门,才华出众,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纳兰性德以其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梦江南》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二、词句精析与情感表达《梦江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与对逝去时光的思念。

词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与诗意,让人回味无穷。

首句“昏鸦尽,小立恨因谁?”便营造了一个暮色四合、鸦群飞尽的寂寥画面,以此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作者用“小立恨因谁”这样的疑问句式,引导读者一同进入词人所描绘的情感世界,探寻那隐藏在心底的思念与愁绪。

接下来的词句“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则通过描绘柳絮纷飞、梅花飘落、心字香灰的景致,进一步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奈。

急雪、香阁、柳絮、胆瓶、梅花、心字香灰等意象的交织,使得整首词作充满了哀感顽艳的色彩。

在这首词中,纳兰性德以江南的美景为载体,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与对人生短暂性的反思。

他用凄美的词句,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相融合,使得整首词既具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三、意象与意境构建纳兰性德在《梦江南》中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意象来构建词作的意境。

昏鸦、柳絮、香阁、胆瓶梅、心字香灰等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幅凄美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也使得整首词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纳兰性德通过这些意象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既凄美又宁静的意境。

黄昏时分,鸦群飞尽,留下了一片寂寥的天空;柳絮随风飘落,如同急雪般纷纷扬扬;香阁中,梅花静静绽放,散发出淡淡的幽香;胆瓶中的梅花与心字香灰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纳兰性德诗词点评

纳兰性德诗词点评

纳兰性德诗词点评1、历代文学,大家都说唐诗、宋词,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能够名世的也只有一个纳兰性德了。

纳兰性德的词风,可以称为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性灵。

以王国维这样的大家,也推崇纳兰性德为北宋之后的词坛第一人。

纳兰性德,他的姓是纳兰,这两个漂亮的字可不是汉人的复姓,而是满语的汉译。

旧时译作纳兰,后来改译那拉。

--如果叫那拉性德,似乎有损于这位浊世佳公子的形象了,就像林黛玉不能叫林翠花一样。

但纳兰和那拉确实是一家人,这个姓的最著名的人物还不能算是纳兰性德,而是慈禧太后。

如果作一次寻根之旅,纳兰或那拉也不是满姓,而是蒙古姓,原本是蒙古的土默特姓。

土默特消灭了一支满人,占领了他们的地盘,却不知为什么改称了这些被征服者的姓氏--纳兰(那拉)。

后来,他们又举族迁徙到了今属辽宁省的叶赫河岸,建立叶赫国。

叶赫,是蒙语"伟大"的意思。

我们在清史里边经常遇到的一个词"叶赫那拉",源头便在这里。

同在东北,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之间既有姻亲,也有血仇--前者,皇太极的皇后就是纳兰性德的高祖姑;后者,叶赫兵曾在萨尔浒战役中策应明军,并随着明军一起被努尔哈赤击败,随后,努尔哈赤消灭了叶赫,纳兰性德的曾祖父便被努尔哈赤的军队所杀。

祖先的仇恨与亲情,纠缠不清。

2、清朝定鼎之后,大学士明珠成为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正是他,给了纳兰性德这个家中长男以人见人羡的贵公子的出身和精英级的满、汉两种传统的教育。

出身始终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最强有力的因素,这是命定的,也是很难摆脱的。

这种天生的富贵造就了纳兰性德一副贵公子的气质与风骨,正如普希金论诗的时候所说的:"诗歌要有贵族气",所以,纳兰性德的诗词便天然带有了这个"贵族气"。

诗歌,就其精神意义来讲,是高贵的,它需要高贵的声音和高贵的情怀,而不仅是高贵的出身--在这层意义上,纳兰性德更加符合贵族的标准。

纳兰词全解析情感与艺术的结合

纳兰词全解析情感与艺术的结合

纳兰词全解析情感与艺术的结合纳兰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瑰宝,它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琢磨和欣赏的对象。

纳兰词的艺术魅力之所以深入人心,正是因为其中深刻地融合了情感和艺术。

纳兰词中最为明显的特点之一便是对情感的真挚表达。

作为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纳兰性情敏感,情感细腻。

他常常通过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对事物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生活的感慨,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思想情感的抒发。

比如《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一词中,“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痛苦和不舍,“总无恨无悔”,则是词人对于命运的顺从和豁达的态度。

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和真挚性是纳兰词深受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纳兰词中最吸引人的当属其艺术上的功力。

纳兰词深受宋代文人文化的熏陶,他的词作中充满了精巧而富有变化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例如《木兰花慢·离离原上草》一词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运用对比和排比的手法,使描写更为生动有趣,意境更加深远。

此外,纳兰词的形象描写也非常出色,他善于通过点染细节的方式,塑造出深入人心的形象,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投入词作中。

情感与艺术的结合造就了纳兰词独特的魅力。

情感是纳兰词的灵魂,是其艺术表达的源泉。

正是因为纳兰词的情感真切,读者们才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艺术则是情感的载体,是纳兰词表达情感的形式。

纳兰词的艺术性取决于其精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情感和艺术相辅相成,使纳兰词成为了艺术与情感完美结合的代表作。

在纳兰词中,情感和艺术一同发挥作用,为读者带来了深度的享受。

纳兰词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情感的思考和探索。

同时,纳兰词也是一幅艺术的画卷,用细腻而瑰丽的笔触勾勒出了情感的世界。

纳兰词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深远,同时也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

纵观纳兰词的作品,它们承载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通过情感和艺术的交织,给予了读者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2023年文学_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八篇

2023年文学_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八篇

2023年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八篇篇一: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纳兰词》作者:纳兰容若《纳兰词》简介:纳兰词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纳兰性德的作品。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愣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大学士明珠之子。

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

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词》收录的纳兰性德的词,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

《纳兰词》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

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图等,通过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艺术境界。

关于纳兰词爱情名句,纳兰经典名句诗词名句1、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

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

——纳兰性德《纳兰词》2、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纳兰容若《纳兰词》3、浮生若梦,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纳兰容若《纳兰词》4、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纳兰容若《纳兰词》5、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生平——纳兰性德《纳兰词》6、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纳兰容若《纳兰词》7、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纳兰容若《纳兰词》8、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纳兰容若《纳兰词》9、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纳兰容若《纳兰词》10、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纳兰词》11、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释①一昔句: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

‛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

这句是说,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圆满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亏缺的。

②不辞句:意思是不怕严寒而为你送去温暖。

卿,‚你‛的爱称。

《世说新语•惑溺》谓:‚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③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④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⑤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⑥春丛句:认取,注视着。

取,语助词。

此句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

李商隐《偶题二首》:‚春丛定是双栖夜,饮罢莫持红烛行。

‛分析: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曾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此词即先从"天上月"写起。

上片三句借月亮为喻,写爱情的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

后两句,写假如爱情能象月亮那样皎洁园满,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

"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包蕴了无限的哀伤与怀念,表达了对亡妻的真挚爱恋。

下片写伤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帘间呢喃,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

结语化用"双栖蝶"的典故,表达了他与亡妻的爱情生死不渝,抒发了无穷尽的哀悼,把永恒的爱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

这首词把作者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

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

辑评一、余在春《清词百首》:‚作者自己只活到三十二岁,可是,他的妻子比他还早死几年。

他有许多题名是悼念亡妻的词。

着一首虽没有题名,看起来也是悼亡的作品,而且是最动人感人的。

‛(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二、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这首《蝶恋花》是容若的代表作之一,历来受到论者和选家的重视。

词上阕因月起兴,以月为喻,回忆当初夫妇间短暂而幸福的爱情生活,则曰‘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真是深情人作深情语。

下阕借帘间燕子,花丛双蝶来寄托哀思,设想亡妻孤魂独处的情景,则曰:‘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人去双飞蝶’,这又是伤心人作伤心语。

纳兰词既凄婉,又清丽的风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称它为传世的名篇,是当之无愧的。

‛(1988年远流出版公司)三、吴世昌《词林新话》:‚容若《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此亦悼亡词。

‘昔’即‘夕’字,见《左传》。

‛(1991年北京出版社)四,钱仲联《清词三百首》:‚四首是悼亡之作。

性德原配卢氏,乃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成婚,婚后三年,卢氏死于难产。

继室官氏。

这当是悼念卢氏。

第一首首句,以后作者《沁园春》小序,点明悼念亡妻。

其余秋坟鬼唱,化蝶双栖,斑骓无寻,梦成今古,暗香飘尽,惜花人去等,都是死别之词。

缠绵悱恻,哀怨凄厉,诚如杨芳灿所云‘思幽近鬼’(《饮水词序》语)者,谭献《箧中词》评曰:‘势纵语咽,凄淡无聊,延巳(冯延巳)、六一(欧阳修)而后,仅见湘真(陈子龙)。

’‛(1992年岳麓书社)五、赵秀亭《纳兰丛话》(续):‚《饮水》短制如《蝶恋花》诸阕,颇近欧柳,清雅过之而蕴藉不及。

‛(1998年第4期《承德民族师专学报》)作品赏析纳兰性德仅活到三十一岁,这位才华绝代的人物,来到世间不过‚惊鸿一瞥‛,留下的雪泥鸿爪便是那《饮水词》。

读他的词,你会感受其中有那么个饱含挚意深情且十分凄惋动人的主旋律,久久地在你心上萦回,且听这首《蝶恋花》吧:‚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月光下的世界,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易惹人冥思遐想。

离别的人们则更易逗起无限相思之情。

唐人诗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之类。

纳兰性德继承前人却又自创新意,他仰望夜空一轮皓月,浮想联翩而至,情感勃郁而生。

他高声叹息:‚明月呀明月,最可怜你一年到头东西流转,辛苦不息;最可惜你好景无多,一夕才圆,夕夕都缺。

‛那‚环‛和‚玦‛皆美玉制成的饰物,古人佩在身上。

‚环‛似满月,‚玦‛似缺月。

纳兰性德词镂刻精工入妙,于此类比拟可见。

但其长处还在于写景亦处处有情,故其词抒情气氛特浓。

此处以‚辛苦最怜‛四字领起,顿使天边那一泓寒碧,漾起许多情思。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随着情感的高涨,想象的飞腾,他进一步梦想起来,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他日夜思念的爱人,用她那皎洁的光辉陪伴着他。

此时,词人也发出了自己的誓言:要不畏‚辛苦‛,不辞‚冰雪‛去到自己爱人身畔,以自己的身躯热血‚为卿热‛。

无奈天路难通,一个天上,一个人间,遐想烟消云散之后,剩下的只是对往事的追怀和物在人亡的沉痛感慨。

纳兰性德本是一位在精神气质上颇似贾宝玉的贵胄公子,身居‚华林‛而独被‚悲凉之雾‛。

当了康熙的侍卫,却深以为苦,‚惴惴有临履之忧‛。

他率真,性好自由,喜欢‚闲云野鹤‛式的生活:‚仆亦本狂士,富贵轻鸿毛‛,他爱书,爱友朋之乐,还很钟爱他的闺中伴侣。

《饮水词》中有些篇章如初日芙蓉,晓风杨柳的姿影般明丽、娇嫩,又如出谷春莺,天边云雀的鸣声般曼妙、清新,它记录了词人的初欢,描绘了他的少年行乐图。

可惜这段时间很短促,大约才结婚两、三年后他就赋‚悼亡‛了。

我们看到他在一首《沁园春》词前《自序》中道:‚了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

‛哦,原来他心中的明月,寄托了他如此深沉的哀思,自不同于一般。

他们夫妻间只有‚几年恩爱‛,又还有别离,早知如此,真不该离别:‚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围月?‛他在词中常这么叹息。

‚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下半阙拉回到现实:室在人亡,双燕依然,一片凄清。

小燕子也是很多情的,象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就有一只小燕子来陪伴。

如今一双燕子出现在纳兰性德的帘钩上,只有它们那儿娇小、轻盈才能够‚软踏‛,这‚软‛字下得多神!燕子呢喃、似絮语;它们在说什么?是说当年这室中曾有那‚一生一代一双人‛的事儿吧?于是我们从那‚说‛字里随之想象出此间曾有过的旖旎柔情的梦幻中的画面来了,随即,又都消逝了。

眼前只有这帘间燕子。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一结是那样沉挚,又是纳兰性德式的爱情的表现。

他是不甘心这样凄凉到底的,他又梦想起来了。

‚唱罢秋坟‛出自李贺诗中‚秋坟鬼唱鲍家诗‛一语。

‚鲍家诗‛似乎指的就是鲍照的《蒿里吟》这类挽歌。

纳兰性德说:‚在你的坟前我悲歌当哭,唱罢了挽歌,悲哀还不得解脱,我只有明春到此来认一认,花丛中可有一双栖香正稳的蝴蝶。

‛为什么要‚认取‛呢?想必是旧时曾见过的了。

于是我们从他自己描绘的年少风光里,看到了这样的镜头:‚露下庭柯蝉响歇,沙碧如烟、烟里玲珑月。

并着香肩无可说,樱桃暗吐丁香结。

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

‛这不就是那难得的‚一昔如环‛的花月良宵吗?在他心上萤飞蝶舞,时时闪过,他所以要时时去寻觅,以重温旧梦。

但这样的解释似嫌不足。

我们反复吟咏全篇,感到其中热烈深沉的感情是一贯到底的。

‚最怜‛——‚不辞‛——‚认取‛这些字眼下得‚字字沉响‛,力量很大。

应该容许他的想象继续飞腾起来,应该换一种理解:对着秋坟,他痴心地发愿‚眼泪已流尽,悲歌已唱完,倒不如率性化去,和死去的爱人一起变作一双蝴蝶,到来年,春光如海万花丛中有对双栖蝶,这就是我们俩——永远地摆脱悲哀,永远地相依在一起——请旁人来‘认取吧。

‛他的早逝的妻子,在他心中永久是一位娇憨情态的少女,他们相恋的时光在池心中是永久的纪念。

他感到那时候他自己也很纯洁无邪,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而后来他便陷进许多烦恼中去了,所以他对一逝而不复返的人生这段美好时光无限依恋,格外追想。

他的‚悼亡‛篇章很多,其缘由也在此。

纳兰性德词中有一个理想境界,那就是希望青春和爱情得到永生。

青年词人是非常执着于这一理想并且热烈地赞颂它的。

《蝶恋花》可为范例。

故而我们读他这篇词后,会感到于凄惋中还燃着一种象火一般炙热人心的东西,这就颇具力量,而不纯然是消沉。

他的同时代词人陈维崧评他的词曰:‚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但我以为散发着青春气息的纳兰性德的词,几乎在‚南唐二主‛之上。

纳兰性德词善设色点染,此篇先以素谈之色为主,只见青白的月色,又见帘前的双燕,最后却让我们看见那春丛双蝶的想象中色采绚烂的特写,映衬之下,分外地美。

即令‚悼亡‛,也不尽是一片素色,这恐怕也是他的特点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