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石阡县历史地理

合集下载

关于介绍石阡的书

关于介绍石阡的书

关于介绍石阡的书一、石阡的地理概况1.1 石阡的位置和地形特点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8′至106°47′,北纬27°38′至28°03′。

它是一个山区县,地势较为复杂,由岩溶地貌、山地地貌和河谷地貌组成。

1.2 石阡的气候条件石阡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湿热,冬季相对干燥。

年均气温约为16.7℃,降水充沛,年降水量达1300毫米左右。

1.3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石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铅锌、稀土等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温泉资源。

同时,石阡的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物种多样性丰富。

二、石阡的历史文化底蕴2.1 石阡的历史沿革石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为蜀汉的军事要塞。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阡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

在明清时期,石阡是贵州的文化重镇,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

2.2 石阡的文化特色石阡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其中以苗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最为显著。

苗族的舞蹈、服饰和节日活动都具有浓厚的特色,而汉族的传统习俗和建筑风格也同样影响着石阡的文化氛围。

2.3 石阡的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石阡拥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文物,如明代的石阡古城墙、清代的石阡县衙等,这些建筑体现了石阡的历史风貌。

同时,石阡积极进行文物保护工作,通过修缮和保护,使这些文物能够得以保存下来。

三、石阡的旅游资源3.1 岩溶地貌景区石阡的岩溶地貌景区非常出名,其中包括苗岩、木门岩、白鹤岩等,这些景区以其奇特的地貌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3.2 温泉旅游资源石阡拥有许多温泉资源,其中最著名的是石阡温泉景区。

石阡温泉水质优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享受温泉之乐。

3.3 文化旅游景点除了自然景观,石阡还有许多文化旅游景点,如石阡苗族风情园、石阡县博物馆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石阡的历史文化底蕴,给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石阡的窗口。

知我石阡爱我石阡知识竞赛题汇总

知我石阡爱我石阡知识竞赛题汇总

“知我石阡,爱我石阡”知识竞赛题1、红军长征曾经几次到石阡?分别是何年何月何日?答:二次。

分别是1934年10月5日和1936年1月10日。

2、红军六军团在石阡什么地方与敌人发生激烈战斗?结果如何?答:现在的甘溪乡。

结果是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企图,胜利突围会师。

3、红军长征在石阡,当时的军事首长分别是谁?答:六军团军团长肖克;二〃六军团总指挥贺龙。

4、红军经过石阡,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一是奉命完成长征先遣任务;二是准备创建“石阡、镇远、黄平”革命根据地。

5、困牛山战斗的时间?困牛山在石阡什么地方?答:发生战斗时间是1934年10月15日至17日。

困牛山位于石阡北部,属龙塘镇川岩坝村的甘溪槽。

6、红军在石阡的困牛山战斗中,发生了什么英雄壮举?答:100余名红军战士集体跳崖,壮烈牺牲。

7、困牛山战斗完成了什么任务?答:掩护主力部队胜利突围转移。

8、解放初,何年何月何日成立第一届石阡县人民政府?县长是谁?答:1950年2月8;县长武大觉。

9、红军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天主堂,于1982年2月23日公布为何级文物保护单位?答:省级。

10、石阡首次设为夜郎县的朝代和年份?答:秦朝。

年份是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

11、石阡县辖区总面积是多少?答:2173平方公里。

12、由中共石阡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红军长征在石阡》的出版时间?答:于1986年8月出版。

13、萧克将军对甘溪红军烈士纪念碑题名内容是什么答:“甘溪死难烈士永垂不朽”题词是:“牺牲决胜勇当长征先遣队,浩气长存信是中华好男儿。

”14、“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是谁题写的碑名?答:肖克将军。

15、红军长征在石阡召开了哪两个重要会议?具体时间?分别有什么重大意义?答: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和“1.19”会议(或称石阡会议)。

具体时间分别为: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是1936年1月13日;“1.19”会议是1936年1月19日。

重大意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一方面,部队得以休整和扩充;另一方面,部队的政治、组织、队伍等各方面得到有效整顿,全体指战员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统一,士气进一步提高。

石阡“说春”:传承千年的“国字号”名片

石阡“说春”:传承千年的“国字号”名片

教育文化论坛㊀2018年1期㊀ 硕博论坛收稿日期:2017-12-03作者简介:杨宇浩(1995-)ꎬ贵州石阡人ꎬ贵州财经大学2017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ꎮ研究方向:民族经济学与民族文化学ꎮ石阡 说春 :传承千年的 国字号 名片杨宇浩(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ꎬ贵州贵阳㊀550025)摘㊀要:㊀说春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民俗活动之一ꎮ其最初的主要作用为劝农课桑㊁指导农事ꎬ同时 春贴 也兼有统一时令的作用ꎬ对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ꎮ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各种思潮的不断冲击ꎬ其历史作用逐渐被取代ꎮ说春成为民间文化现象ꎬ正在濒临传承断链的危机ꎮ文章以 石阡说春 为对象ꎬ从其历史演变㊁道具与仪式㊁社会功能㊁传承因由及其保护路径等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ꎬ以从中窥视 说春 这一民俗文化之一般ꎮ关键词:㊀石阡 说春 ꎻ民俗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C953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1-0102-06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1.021㊀㊀石阡ꎬ是贵州省铜仁市的一个市辖县ꎬ位处黔东北ꎬ县内世居有仡佬㊁侗㊁苗㊁土家㊁蒙古㊁瑶㊁彝㊁回㊁壮㊁布衣㊁羌㊁满㊁汉等13个民族ꎬ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2%ꎬ是贵州最早设府的地区之一ꎮ石阡历史悠久ꎬ文化浓郁ꎬ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ꎬ其中ꎬ 石阡说春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ꎬ入列2016年中国唯一世界非遗 二十四节气 的拓展名录ꎬ是传承千年的 国字号 名片ꎬ具有较高的文化知名度ꎮ㊀㊀一㊁石阡 说春 习俗的历史演变据可考资料记载: 春官 是我国二千多年前就有的官名ꎬ负责掌管邦国的礼节ꎮ据«周礼»记载: 以宗伯为春官ꎬ掌邦礼 ꎮ从 唐朝差我送春人ꎬ特来贵府开财门 这一句春词可见说春之俗始于唐代ꎬ也将礼部长官称为 春官 ꎬ从此朝中以 春官 为礼部的代称ꎮ历唐宋至明清ꎬ 司天官 属下有 春官正 夏官正 等官名ꎬ明太祖设春㊁夏㊁秋㊁冬四官ꎬ谓之 四辅 ꎮ而有关 说春 之俗的文字记载ꎬ最早见载于宋朝ꎮ说春之人ꎬ称为 春官 ꎮ说春 又名 鞭春 ꎬ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 劝农行耕 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活动ꎬ主要活跃在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 时节前后ꎮ清康熙㊁同治«石阡府志»记载:明清时期ꎬ每岁立春之时ꎬ石阡府的 僚人 等要整装集队ꎬ扎 芒种㊁纸牛 ꎬ 迎春宇东郊 ꎬ打马游街ꎬ大排宴席ꎬ 行鞭春礼 ꎬ然后到城南 劝农亭 祭祀农神ꎮ石阡知府此时要到劝农亭带头犁田ꎬ 劝农行耕 ꎮ这时为春官出门 说春 的时日ꎮ春官们 说春 前要聚集一起ꎬ举行仪式ꎬ由领事春官交代规则ꎬ统一安排每个人的说春区域ꎬ四散去说春ꎮ说春时间十天半月不等ꎮ石阡境内说春的 春官 ꎬ分为 说正春 和 说野春 两种ꎬ说春者全是农民ꎮ 说正春 者ꎬ即受朝廷所封 春官 的姓氏子子孙孙ꎬ未受封而说春者ꎬ为 说野春 ꎮ具体来讲ꎬ石阡花桥乡坡背村侗族封姓是唐朝开国年间所封的 春官 ꎬ属于 说正春 ꎮ封氏 说正春 的来历是:相传唐朝开国初年ꎬ大封功臣ꎬ封氏兄弟封福兴㊁封福宪立下战功ꎬ当朝天子问他们要封什么官ꎬ二人异口同声说要当 子孙官 ꎮ古时候分封到外地的诸候王ꎬ各霸一方ꎬ都是子孙世袭ꎮ于是唐天子封他俩为 春官 ꎮ并且解释说: 春官 就是掌管一个地方的礼节ꎬ每年向封杨宇浩:石阡 说春 :传承千年的 国字号 名片㊀ 硕博论坛地内百姓讲一讲农事季节ꎬ一年之计在于春ꎬ不违农时就行了ꎮ兄弟二人想:这样的官子子孙孙都做得ꎮ于是 谢主隆恩 ꎬ封到黔地石阡来了ꎮ沿袭至今ꎬ封氏讲春的范围是:石阡㊁镇远㊁施秉㊁天柱㊁八拱(三穗)㊁剑河6县ꎮ坡背封家除石阡外ꎬ只讲镇远㊁三穗二县ꎮ那时候ꎬ 春官 不说春ꎬ也不叫 讲春 而是 派春 ꎮ即将 春贴 印制出来后ꎬ交官府发下去ꎬ并收钱粮上来ꎬ统一交给封家ꎮ改朝换代后ꎬ有的官员不执行旧礼制ꎬ对封氏说: 你们封家既是春官ꎬ知礼知春ꎬ就应该去说给百姓知道ꎬ不能坐收钱粮ꎮ 封氏想:当初唐天子也是这样封过的ꎮ于是说: 要去说春可以ꎬ但是你们这些当官的吃五谷ꎬ靠人民养活ꎬ也要带头犁田ꎬ劝农行耕ꎮ 当时春官还是有威望的ꎬ 见官大三级 ꎬ于是就这样讲定了ꎮ有关 说春 这一过程ꎬ多种史志有明确记载ꎮ㊀㊀二㊁石阡 说春 的道具与仪式(一)说春的道具说春ꎬ离不开道具ꎮ石阡春官说春的道具主要有:春牛㊁春贴和芒神(财神)以及官服ꎮ是春官出门说春过程必不可少的东西ꎬ这些道具有祖辈传下来的ꎬ也有春官自己制作的ꎬ如春贴的内容ꎬ每年都不一样ꎬ则需要年年更换ꎬ芒神跟春牛多为祖辈㊁师徒相传ꎮ春牛又称鞭牛ꎬ春牛为木头雕刻成农人手执牛鞭赶牛像ꎬ牛像又有黄牛和水牛之分ꎬ其意味立春时节ꎬ万物开始复苏ꎬ雨水充沛ꎬ适于农家耕作ꎬ用以提醒农民春天已到ꎬ该开始耕作了ꎮ其中更深的意味ꎬ象征着中华民族千年以来勤勤恳恳如黄牛一样任劳任怨ꎮ春官是十分爱惜他们手上的春牛的ꎬ一个春官通常一生就用一个春牛ꎮ春贴ꎬ把文字雕刻在木板上ꎬ文字内容为 二十四节气 ꎬ雕刻的木板一般为梨木ꎬ然后用红色火纸印刷出来ꎬ是春官说春最重要的道具ꎬ春官每到一家都会赠送一张红色的春贴ꎬ农家按照春贴的指示安排一年的农耕劳作ꎬ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日历ꎮ春贴的制作比春牛的更为繁琐ꎬ春牛需要的是精致的制作手艺ꎬ而春贴除此之外更需要有耐心ꎬ每张春贴上都刻着成百上千的文字ꎬ哪怕刻错了一个字也需要重新制作ꎮ春贴来源于万年历ꎬ雕刻春贴的人一般是懂得春令时节的人ꎬ因为每年都会有变化ꎬ所以春贴必须一年一刻ꎮ芒神就是句芒ꎮ是司春之神ꎬ也称 春神 ㊁财神ꎮ后世也作耕牧之神祭祀ꎮ石阡一带称之为 财神 ꎮ芒神是春官在说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道具之一ꎬ芒神符是一副刻在木板上长约10厘米的正方形红色火纸ꎮ其形象为一个神仙骑在虎背上他这脚下的八宝之地ꎬ地下有五谷杂粮㊁金银财宝㊁童子老人等等物品ꎬ虎为百兽之王ꎬ传说百姓遭受天灾人祸皆为妖兽作乱ꎬ财神骑着神兽到人间召回一切作乱妖兽ꎬ为百姓消除灾祸ꎮ芒神图上有许多孩子老人㊁街道㊁杂货店等ꎬ寓意着收到芒神符的人家中老人身体健康ꎬ子孙满堂ꎬ无论从事何事都会顺顺利利㊁红红火火ꎬ总之ꎬ芒神符代表着春官和家庭共同的美好愿望ꎮ春官有特定的服饰ꎬ在加封仪式上ꎬ春官会穿戴祖传的蟒袍㊁玉带㊁乌纱帽㊁粉底鞋ꎬ这服饰风格为明清两代官服混搭而来ꎬ帽子像明代官员所戴两个翅膀的乌纱帽ꎬ衣服则像清代官员们所穿的长衫ꎬ鞋子则是明代官员所穿的粉底鞋ꎮ由于后来春官由朝廷的官员变成了民间的百姓ꎬ春官出门说春在服饰方面也就没有了那么多的讲究ꎬ有的春官继续穿着他们的官服ꎬ也有的春官穿着便服出门说春ꎮ说春的道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第一ꎬ春牛ꎬ被当做神灵ꎬ意味着当地人是信奉神灵存在的ꎬ代表了这一地区的信仰ꎬ同时也代表了勤劳的人民ꎮ第二ꎬ春贴ꎬ根据千百年的科学经验总结出的生活规律ꎬ用以指导农事ꎬ这代表了我国科学很早就全面的应用于生活中ꎬ同时体现出了古代人的伟大的智慧和精湛雕刻技艺ꎮ第三ꎬ芒神ꎬ为春官对主家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国泰民安的深深向往ꎻ最后ꎬ春官的服饰象征着说春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对我过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ꎮ(二)说春的仪式1.出行仪式石阡说春的具体过程丰富多彩ꎬ由连贯的系列步骤组成ꎬ环环相扣ꎬ意义非凡ꎮ春官出门说春前ꎬ有特定的仪式和礼仪ꎬ叫做出行仪式ꎬ主要包括:春官加封仪式和扶梨行耕仪式两种ꎬ由德高望重的春官师傅主持ꎮ春官加封仪式是ꎬ邀请出行说春的春官ꎬ立春前一日选定吉时ꎬ依照吉礼ꎬ穿戴官服ꎬ在干田之中按照大吉大利方位摆放供桌ꎮ各户从家中请出春牛放于桌子前端ꎮ再在桌上摆放盛由稻谷或大米的量器ꎬ点燃香烛插入其中ꎮ由德高望重的春官主持迎接春神ꎬ念诵秘诀咒章ꎬ烧钱纸ꎬ为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18年㊀第1期JiaoYuWenHuaLunTan㊀ 硕博论坛牛披红㊁挂上纸钱和麻线ꎬ祭拜加封春牛㊁春官服㊁打春棒等ꎮ让春神赋予春官及说春器物能够去灾免难㊁保佑子民ꎬ带来风调雨顺的力量ꎮ扶梨行耕仪式是指ꎬ在立春前的一天ꎬ举行出行加封仪式的春官ꎮ牵出耕牛ꎬ一人扮演支付扶梨ꎬ一人牵牛引导ꎬ下田行耕ꎮ以表示春天即将来临ꎬ春官不可逗留ꎬ将要行使劝课农桑的使命ꎮ完毕即可出门去其他村寨入户说春了ꎮ2.入户说春仪式出门说春首先以开财门开头ꎬ进入主人家里ꎬ其次就是自由随意发挥ꎬ见什么说什么ꎬ原则为说好不说坏ꎬ要求顺口得体ꎬ接着请春牛ꎬ请芒神ꎬ送春贴ꎬ最后为主家送走五方瘟神ꎬ保佑主人家一年四季平平安安ꎬ顺顺利利ꎬ主人家会赠与春官礼物以表示感谢ꎬ接下来春官将会为下一家送春去ꎬ如果有比较富裕的主人家ꎬ在春官出门时候都会以放炮相送ꎮ石阡春官说春限于 立春 前后ꎮ他们习惯最后说道哪家ꎬ便将 春牛 放在这家人的 香火 上供奉着ꎬ待明年立春时ꎬ又从这家人开始说起ꎬ这样便能减少许多 迎春 的礼仪ꎮ㊀㊀三㊁石阡 说春 的社会功能石阡说春是一项兼具地域性㊁音乐性㊁教育性㊁科学性㊁宗教性等于一体的独特习俗ꎬ既是中华农耕文明在石阡这片土地上演绎发展的活态史诗ꎬ也是夜郎故地石阡各个民族㊁各种文化交流融合的深深印记ꎻ既是历代帝王重视课农兴桑的影子ꎬ也是石阡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ꎮ其社会功能与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密不可分ꎬ相互作用ꎬ对石阡的历史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ꎮ(一)现实作用:指导农事不论从石阡说春的历史起源还是从其得以广泛流传的历史原因来看ꎬ说春最丰富的历史内涵毫无疑问是对其石阡地区的农业发展的指导作用ꎮ首先ꎬ不论从 行春 还是 班春 一词的历史起源来看ꎬ其出现的原因最重要的无疑是 为民父母 的行政官员为了使得农民在劳作生产中能够正得其时ꎬ劝导百姓按时耕作ꎮ 班春 就是颁布 春令 ꎬ 春令 就是月令的一种ꎬ而月令出现的作用之一也是为了正确的指导农业生产ꎬ 王者崇宽大ꎬ顺春令ꎬ则雷应节ꎬ不则发动于冬ꎬ当震反潜 指出一般情况雷声始发于仲春二月ꎬ一般而言开始出现雷鸣声了ꎬ就应该为农耕做准备了ꎮ劝农耕作的流行并且逐渐上升到 奉时顺气 的社会高度ꎮ其次ꎬ劝农耕作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的指导ꎬ更是作为一种朝廷官员对百姓的一种生产监督ꎬ在古代中国ꎬ土地是所有人赖以生存必备资源ꎬ统治阶级作为土地的所有者必须依靠土地富足的收成才能锦衣玉食ꎬ老百姓们更是必须依靠辛苦劳动方能果腹ꎮ但是由于地主阶级过分的剥削ꎬ老百姓辛辛苦苦耕作也不能填饱肚子ꎬ于是老百姓对耕作就有了一定的抵触ꎬ因此ꎬ统治阶级不得不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督促老百姓们按时的耕作ꎮ如果老百姓们耽误了农耕生产ꎬ更有严重者会受到朝廷法制的惩罚ꎬ以此来提防老百姓们对农耕的懈怠ꎬ保证土地最高的利益收获ꎮ最后ꎬ在说春演变为民间文化之后ꎬ说春无论从其说春时间还是说唱歌词的内容来看ꎬ其最大的现实意义还是指导农事ꎮ单从时间上来看ꎬ石阡地区的说春智慧出现在农历的正月ꎬ立春前后ꎬ其意义就不言而喻ꎮ根据石阡地区的气候来看ꎬ百姓从事农业劳作开始最为合适的时间也恰好为农历的正月ꎮ再从歌词的内容来看ꎬ说春的场次大多数都是指引百姓从事劳作生产的ꎬ 二月惊蛰响惊雷ꎬ农人春耕紧跟随ꎬ春分杨柳吐绿咀ꎮ候鸟燕子往北飞 三月交节是清明ꎬ祭祖扫墓去踏青ꎬ谷雨梨树开白花ꎬ家家种豆去点瓜 从这些春词的内容来看ꎬ不但提示了每个节气农业劳作的标志性事件ꎬ而且说明了每个节气做什么最合适ꎬ以上两句春词中分别说明ꎬ响雷了即该开始耕春ꎬ梨花开的时候中都种瓜最为合适ꎮ这些都是说春中现实作用的最好体现ꎮ(二)传述历史:以历史名人为核心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ꎬ其历史传承的形式多种多样ꎬ其中主要以史学家转述为主ꎬ此外还有文学作品的描述ꎬ也有民间历史的传述等等ꎬ形式繁多ꎬ石阡的说春则是以一种口头说唱的形式ꎬ在歌词内容以历史名人为核心的形式传述历史ꎬ这与当地文化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ꎬ由于地理位置㊁文化氛围的局限导致该地区能读书识字的人数量有限ꎬ阅览历史文献了解历史的人较少ꎬ单一的口述历史形式又太单调乏味ꎬ通过春官说春唱词这周形式的口述更容易被当地百姓所接受ꎬ在石阡说春的唱词中不乏涉及到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春词ꎮ石阡春词中历史人物集中杨宇浩:石阡 说春 :传承千年的 国字号 名片㊀ 硕博论坛在隋唐两代ꎬ主要颂歌和传述的都是唐朝开国将领ꎬ极大的赞扬唐王的历史故事ꎬ如在当地流行的«进屋说»中: 左门神ꎬ秦叔宝ꎬ右门神ꎬ虎将军ꎮ他是唐朝二元将ꎬ唐王差他把财门ꎮ 体现了这一地区百姓的对唐代统治阶级的感恩戴德的传统观念ꎬ更多的是体现了当代对我国历史文化知晓的一种局限性ꎮ也从侧面反应了过去的时代该地区的文化水平的局限性ꎮ还有ꎬ说春的民俗文化内涵对石阡地区的精神文化的丰富产生了一定的引导作用ꎬ其显著的文娱性㊁创新性在很大程度丰富了石阡地区的民间社会生活ꎻ对该地区民众高尚的价值观念产生㊁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ꎮ㊀㊀四㊁石阡 说春 得以保存的原因探析说春本位一种普遍的汉文化现象ꎬ有着数千年的传承历史ꎮ但随着时代的变迁ꎬ尤其是近些年来ꎬ不论是从说春的作用还是从春宫的境遇来看ꎬ说春势必会成为社会发展中被时代淘汰的活动之一ꎬ即使存在也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ꎮ汉族地区的 迎春 活动越来越少ꎬ西北地区的说春也成为过去ꎮ但说春从传入石阡后ꎬ一直保留到现在ꎬ如今县内仍有一定数量的春官还在坚持每年春节时出门说春ꎮ究其原因ꎬ这与石阡的地理位置㊁少数民族文化的吸收性和包容性㊁石阡地区的交通等方面必然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ꎮ(一)文化的包容性和吸收性说春是汉文化的一种延伸ꎬ说春不论是由唐代传入石阡地区还是明代ꎬ都不可避免的面临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的碰撞ꎬ不论唐代还是明代ꎬ都是中原朝廷对石阡地区统治发生实质变化的重要时期ꎬ政治上的真正统一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ꎮ这两个时期也是汉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渗透比较关键的时期ꎮ石阡在吸收汉文化为其农耕服务的过程中融合地方文化特色逐步把 派春 发展成为石阡少数民族自己特具特色的民俗活动ꎮ石阡方言把蜻蜓称为春官ꎬ所以现在每个春官的帽子上都少不了一直栩栩如生的蜻蜓ꎬ这是汉文化和地方文化融合最好例证ꎬ既体现了石阡文化极大的包容性也代表了石阡文化超强的吸收性ꎮ(二)地区偏远ꎬ交通闭塞石阡说春的文化现象得以完整保存ꎬ与石阡的地形和交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ꎬ贵州为典型的南方喀斯特地貌ꎬ四处皆山ꎬ溪流密布ꎬ村落大多位于在半山腰ꎬ百姓多靠羊肠小道与外界联系ꎬ人口居住分散ꎮ古代石阡境内仅有少数驿道ꎬ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ꎬ古代石阡的交通十分落后ꎮ近年ꎬ即使贵州完成了 县县通高速 的宏伟目标ꎬ但是这是一种树枝式的交通构成ꎬ相对蛛网式的交通线路ꎬ还有很大的差距ꎮ所以ꎬ即使在现在ꎬ石阡依旧是贵州黔东的一个偏远地区ꎮ正是从古至今石阡的交通闭塞ꎬ成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有效屏障ꎬ受外界新思想冲击较小ꎬ给古老的传统文化保留其原始的面貌提供了一个封闭的环境ꎬ从而使得说春得以较为完整的保存ꎮ(三)春官的 不变初心石阡地区的人民有敬祖孝祖的传统ꎬ因而十分推崇祖上传下来的职业ꎬ继承它对后代来说是无上的光荣ꎬ都渴望能代代相传并且发扬光大ꎮ说春传承人之一娄兴才说道: 之所以现在还倒贴钱出门说春ꎬ是因为每到立春之前心里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事实现自己真正价值的时候到了ꎮ 不得不说ꎬ说春这一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ꎬ主要得益于石阡春官对说春的坚持ꎬ坚守自己祖辈传承的本领ꎬ坚守祝福㊁娱乐百姓的真诚ꎬ坚持为农业发展做贡献的初心ꎮ近年来各地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迅速ꎬ仍然停留在乡村生活的人群越来越少ꎬ农村社会的大量青年扎堆的挤入城市ꎬ乡村人口呈现老龄化和幼龄化ꎬ传统文化的生境发生了改变ꎬ赖以生存的 土壤 正在变得贫瘠ꎬ传承断链危机正在加剧ꎮ幸亏县内不乏传统文化忠实的爱好者ꎬ和现存传承人的积极配合ꎬ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ꎬ2011年5月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石阡说春 与 九华立春祭 班春劝农 一道被共同以 农历二十四节气 为总体名录列为国家非遗ꎮ2016年12月27号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 二十四节气 被列入世界非遗代表作名录ꎮ石阡 说春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ꎬ也被列入扩展名录中ꎬ使石阡说春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新的希望ꎮ㊀㊀五㊁石阡 说春 的传承㊁保护措施习近平总书记说过: 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去保护好文化遗产 ꎮ说春对我国历史发展有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18年㊀第1期JiaoYuWenHuaLunTan㊀ 硕博论坛着不可替代的作用ꎬ日前这一民间习俗正面临即将消失的危机ꎮ虽然现在是科技时代其历史作用已不复存在ꎬ但是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现象ꎬ将其保护完整ꎬ传承下去ꎬ使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ꎮ对于石阡说春ꎬ应在传承㊁保护上采取如下方面的措施ꎮ第一ꎬ政府投入ꎬ强力监督ꎮ政府作为文化的主要倡导者ꎬ应该积极的响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提议ꎬ把具体实行落实到实际中来ꎬ通过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ꎬ令相关部分成立项目小组ꎬ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ꎬ对传统文化加以更好的保护ꎬ完善相关监督制度ꎬ把保护文化引产真正落实到实际中来ꎬ对在这方面研究有重大贡献的人做出相应的表彰ꎬ鼓励更多的文化爱好者参与进来等等ꎮ第二ꎬ大力宣传ꎬ发挥文化人的积极作用ꎮ众所周知ꎬ早在2012年石阡说春相继成功申报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㊁全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ꎬ2016年被立为世界非遗代表作扩展名录ꎬ这对于整个石阡文化内涵的提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ꎬ对文化界也是一件大事ꎬ政府理当大力宣传ꎬ积极发挥文化学者的作用ꎬ组织㊁号召相关文化学者更深入的研究ꎬ编写相关书籍ꎬ发表研究成果ꎬ呼吁全社会爱护㊁保护非遗ꎬ从而巩固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魂与根ꎮ第三ꎬ把说春推向舞台ꎬ搬上银幕ꎮ2017年8月7号上午ꎬ由中国农业博物馆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 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 二十四节气专题展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5号馆开展ꎮ 石阡说春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主要项目ꎬ在展程中受到各界领导及专家学者的特别关注ꎬ春官们现场教唱春词㊁老人小孩们都认真学唱ꎬ印刷春贴吸引很多嘉宾专心欣赏ꎬ现场热闹非凡ꎮ石阡说春不仅仅是石阡人民的精神财富ꎬ也是全中国的宝贵遗产ꎬ更是全世界珍贵的文化现象ꎬ如果想石阡说春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承ꎬ就必须将它推向全国㊁推向全社会㊁搬上银幕ꎬ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对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ꎬ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它ꎬ更好的保护它ꎮ第四ꎬ整合文化资源ꎬ推动旅游经济发展ꎮ石阡素有 中国温泉之乡 中国苔茶之乡 中国矿泉水之乡 等美誉ꎬ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发展ꎬ获得了外界一致认可ꎬ游客滔滔不绝ꎬ应采取措施合理地利用旅游带来的游客资源来宣传石阡说春ꎮ比如在县城内设置固定场所ꎬ定期演出与石阡传统文化相关的娱乐节目㊁说春等等ꎬ供游客在游山玩水疲乏之余欣赏ꎮ说春传承人多数都具有较高的雕刻水平ꎬ如果把他们聚集起来ꎬ发展春贴的手工艺ꎬ雕刻工艺品ꎬ为外来游客提供一个购物平台ꎬ购买这些留作纪念ꎬ不但能解决部分的就业问题ꎬ还可以为石阡带来实质的经济效益ꎮ通过把石阡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旅游业相结合起来ꎬ这样既能提升当地的文化品位ꎬ也能推动经济更好的发展ꎮ㊀㊀六㊁结语石阡说春是一项兼具地域性㊁音乐性㊁教育性㊁科学性㊁宗教性等于一体的独特习俗ꎬ既是中华农耕文明在石阡这片土地上演绎发展的活态史诗ꎬ也是夜郎故地石阡各个民族㊁各种文化交流融合的深深印记ꎻ既是历代帝王重视课农兴桑的影子ꎬ也是石阡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ꎬ更是传承千年的 国字号 名片ꎬ其社会功能与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密不可分ꎬ相互作用ꎬ对石阡的历史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ꎮ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更应该自觉承担起责任和义务ꎬ切实贯彻党和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方针政策ꎬ在对说春等濒危的文化遗产的传承㊁保护上做出应有的贡献ꎮ参考文献:[1]㊀(清)方齐寿.石阡府志[M].清光绪六年(1876年刻本).[2]㊀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古籍整理委员会.贵州通志 万历志[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ꎬ2010.[3]㊀石阡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石阡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ꎬ1992ꎮ[4]㊀蔡中华.石阡说春[G].石阡文体广电新闻局印制ꎬ内部发行ꎬ2017.[5]㊀刘康宁 班春 劝农 浙江遂昌民间特色风俗考[J]今日科苑ꎬ2011(08).[6]㊀赵命育.黔北的说春[J].民俗研究ꎬ2002(02).(责任编辑:蒲应秋)。

37.石阡县木偶戏

37.石阡县木偶戏

其远祖可追溯到汉魏以远的“刻木 人像”的“傀儡”,为宋元时期杖头傀儡的 遗存。
本太十有前 家平年七, 班班代代自据 、、发传湖口 泰兴展人南传 洪隆为。辰资 班班鼎至溪料 等、盛上传, 。天时世入大 福期纪,约 班,四至在 、拥、今 杨有五已年 以
200
文石 化阡 遗木 产偶 代戏 表在 作首 名批 录国 中家 金级 榜非 题物 名质
卷首语
石阡木偶戏是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各民族中的一种民间傀儡戏 曲剧种。 鼎盛时期的演出范围辐射到全县各地及周边湘、鄂、渝、 黔等省边区的各民族中。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隶属铜仁地区, 是一个深处贵州东北部腹地的山区小县。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多地下热泉,自然生态保存相当完好,亦有“热泉之乡”的美誉。 石阡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早在秦代即在县境内置夜郎县。石阡境 内现有汉、仡佬、侗、苗、土家等13个民族,古代各族人民和睦相 处,表现出特有的开放心理。石阡木偶戏正是植根于这样一种文化 生态环境之中。
丰富的宗教信仰理念
传祭祀词
演表
义 戏
懂得石阡木 偶戏的老人相 继离世
成就
民 间 的 传 播
教 育 方 式 的 研 究
表演方式
人力资源即将消亡
谢 谢!Biblioteka 。[杭州,一封 关于四季的情] 石阡木偶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目前在该县,能表
演木偶戏的只有三位老人,这项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杭州,一封关于四季的情书]
戏 装
[杭州,一封关于四季的情书]
根据老人的指点,原来这木偶戏的唱腔音乐也是很有讲究的。传说其 起源于辰河(即湖南辰溪一带)但移植于石阡城乡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形成了自己的地方风格特点。
在 读介,盼保曲、头源》 永 远 物绍既,护剧从造及是 以 后 石简既、目艺型根一 《 阡洁概从、术及植本石 木又略关从表唱环从阡 偶系又注传演腔境历木 戏统全到承到音到史偶 的地面期到戏乐杖渊戏

最美茶乡——石阡龙塘镇

最美茶乡——石阡龙塘镇

最美茶乡——石阡龙塘镇主要旅游景点情况简介:石阡县主要旅游有:老乌沟森林公园绿色生态旅游;龙塘万亩有机苔茶观光休闲旅游;坟咀佛教、天主教堂宗教文化;以茶文化为载体的花灯戏;困牛山百名红军集体跳崖遗址红色旅游。

困牛山100余名红军集体跳崖是长征史上的一个壮举,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壮举(碑名由萧克将军所题写)。

茶乡情况简介:中国苔茶之乡——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302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5万人。

石阡先后获得了中国苔茶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最具投资价值重点县、贵州省长寿之乡等荣誉称号。

龙塘镇位于石阡县西北部,距石阡县城19公里,与305省道交接,东与汤山镇、大沙坝乡相接,南与龙井乡相邻,西与思南县瓮溪镇、三道水乡交界,北与思南县塘头镇、板桥乡接壤。

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204个村民组,总人口37235人,其中仡佬、侗、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

据《石阡府志》记载,龙塘镇驻地有迎仙峰,峰下有泉,泉水涌出就地成塘,龙塘以此得名。

早在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在此设石阡府苗民司,1914年置龙川乡,1950年建区,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为龙塘镇。

龙塘镇素有石阡文化大镇之称美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川岩坝花灯剧曾赴北京汇报演出。

当代农民书法家龚绍朴的真迹还被国外博物馆珍藏。

1934年,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为掩护红军主力突围,100余名红军在川岩坝困牛山集体跳崖,在龙塘厚重的文化史上谱写了悲壮的篇章。

镇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茶叶、烤烟、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碳、大理石、硫磺等。

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10665.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28元。

多民族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分区识别——以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为例

多民族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分区识别——以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为例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multi-ethnic areas,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argete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guidance.Key words multi-ethnic areas; rural area; settlement landscape; zoning0 引言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广泛存在不同民族交流、互动、融合的现象,并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形成了多民族混合居住地区。

该类地区通常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还普遍面临着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人地平衡等问题。

文化景观通常是人类为满足需求在自然景观上叠加活动而形成,直接表现为聚落形态、土地利用类型和建筑样式[1]。

其中,乡村聚落作为一种经长期积淀形成的文化特征更具有持续性、标志性和代表性,能够反映人类活动和发展的特点(李旭旦[2]、刘沛林等[3])。

石阡县地处贵州东北部的铜仁、遵义、黔东南三市交界处,是山地地形与多民族混合聚居的典型区域。

因此,对该样本进行研究能够挖掘多民族地区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从而为该类区域的村庄建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设计1.1 研究步骤本研究对乡村聚落景观形态进行量化分析与空间聚类分析,并划分为若干分区,定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与石阡县乡村风貌规划进行对比。

1.1.1 划分基本单元基于石阡县高程数据,利用GIS 水文分析功能划分汇水区,作为聚落景观分区的基本单元。

1.1.2 研究指标确定综合现有研究确定聚落景观分区的地理环境、文化摘要 我国多民族地区是在长期交流互动中形成的特殊区域,其发展与特色保护面临诸多问题。

乡村聚落作为长时间文化积淀的载体,是进行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研究以石阡县自然地理、空间建设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综合地理环境、文化背景、聚落景观、建筑形态因素,运用K-均值聚类法将石阡县划分为七类分区,并进一步分析自然地理、乡村发展和民族迁徙历史对乡村聚落“条带-核心”模式分区形态的影响。

贵州石阡存百年万寿宫

贵州石阡存百年万寿宫

贵州石阡存百年万寿宫:见证赣商入黔历史石阡县城内的万寿宫大门行走在石阡县城内,可以看到宽阔的龙川河穿城而过。

在河边不远处,便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一座建筑物——万寿宫。

古老的气息,让万寿宫在周围的喧嚣中,显出一种别致的稳重。

明清年间,石阡正是凭借着龙川河,成为当时西南地区数一数二的繁华城市。

而万寿宫,则是那段繁荣商贸历史的见证。

1两江之地汇聚四方商旅石阡县文物管理局局长兰光忠告诉记者,明朝年间实行土司制度,石阡是当时的军民长官司所在地。

与直接由朝廷管辖的城市相比,石阡的时政环境较为开放,这让它的地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发源石阡境内的龙川河贯穿县城,是乌江上游最大的支流。

在古时,人们的贸易运输主要依赖水运,这让龙川河为石阡带来生机。

兰光忠说,当时贵州人食用的盐多来自四川,所以来到石阡的重庆人(当时属四川)较多。

商人将盐通过水路运到石阡,挑夫将其转运到数十公里外的镇远,从而进入贵州西部。

这条通道为石阡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来自湖南、江西等地的商人,也经过沅江将物资运到镇远再转运石阡。

石阡不仅成为连接贵州东西部的通道,也是当时龙川河流域内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石阡人的口音,是商人们为石阡带来的另一转变。

直至今日,石阡当地人的口音接近于400多公里外的重庆。

兰光忠解释说,那是明朝时石阡当地人与四川商人频繁接触后,习惯了重庆口音并延续至今。

2江西商人石阡抱团发展在石阡县城内离龙川河约200米远处,有一座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建筑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

它的出现也得益于当时石阡良好的商业环境。

明末清初,各省商人为保护自身利益,捐资修建同乡会会馆作议事之用。

万寿宫,就是在外地的江西商人,为了让同地商人聚集起来而修的建筑。

作为早期江西商帮的会馆,万寿宫分布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是早期赣商的标志。

据历史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88年),5名江西商人在石阡修建了万寿宫。

它的正殿是庙宇风格,里面有江西商人供奉的神灵——道家人物许真君;每个房间内,用于隔火的木板被制成徽派建筑里特有的马头墙;戏楼上的八角形梁柱撑起重重屋檐,颇具皇室风格。

石阡县五德镇概况

石阡县五德镇概况

⽯阡县五德镇概况五德镇概况五德是⼀个富有历史⽂化底蕴的乡镇,因过去治所位处贵州古夷州与古思州重要驿道上的⼩鸡公,⽽鸡具有“⽂、武、勇、仁、信”五种美德⽽得名。

我镇位于⽯阡县东南部,地处东经108°、北纬27°,东西长16.65千⽶,南北宽14.5千⽶,周长61.5千⽶,全镇⾏政区域总⾯积132.24平⽅千⽶,耕地⾯积3356.5公顷,平均海拔812⽶。

东连青阳乡,西接坪⼭乡,南交岑巩县、镇远县,北邻枫⾹乡,距县城30公⾥,到⽟屏98公⾥,离铜仁170公⾥,⽯岑公路穿镇⽽过,素有⽯阡“东⼤门”之称。

全镇辖20个村,1个社区,居住着汉、侗、苗、仡佬、⼟家等10多个民族,共136个村民⼩组,5024户,总⼈⼝18086⼈,其中农业⼈⼝17477⼈,青壮年劳动⼒10851⼈。

全镇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属半⾼⼭丘陵地势、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候,年平均⽓温为15℃,年平均降⾬量为910-1000毫⽶,森林覆盖⾯⼴,⾃然⽣态良好,空⽓清新,⽆⼯业污染。

独特的⽓候地理环境,孕育了这⾥特有的物产,造就了⽯阡独⼀璀璨的⾼原明珠。

镇党委政府紧扣“两加⼀推”主基调,按照“稳中求快、快中保好”总要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着⼒做好三个核⼼区、三个产业带、三个重点建设,现初步形成了以茶叶、⽔果、烤烟三⼤产业为主,特种养殖、⽣态旅游、中药材等新兴产业为辅的“3+X”产业发展模式,依托苔茶之源、最美茶乡、桃源五德三张名⽚,倾⼒将五德打造成为茶叶重镇、⽔果名镇、烤烟强镇。

这⾥是苔茶之源塑造茶叶重镇古苔茶母树、古⽼的茶叶加⼯器具,茶灯、茶歌、茶祀等茶⽂化,从明代出产贡茶到周恩来总理的题词“茶叶⽣产·前途⽆量”,就是“苔茶发源地”“贵州最美茶乡”名号的有⼒见证。

⽽⽯阡苔茶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是制作⾼档绿茶最理想的品种。

它具有栗⾹持久,滋味醇厚⽢爽,⾊泽绿润、叶⾁肥厚,汤⾊黄绿明亮、耐冲泡、匀齐不散脱的特性,经农业部检验,芳⾹物质含量丰富,富含锌、硒、钾等有益物质。

石阡县汤山镇概况

石阡县汤山镇概况

石阡县汤山镇概况革命老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毛龙艺术之乡、鸳鸯天堂——汤山镇,位于石阡县府驻地。

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石阡建设“公园县、旅游县、疗养县”的中心区域。

全镇国土总面积78.6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

辖温泉、万寿、临江、大关四个社区和香树园、龙泉、银泉、高楼、北塔、万安六个行政村111个村民组。

汤山镇是石阡的农业大镇,镇内交通便利,信息灵通,近几年来农业效益发展迅速,涌现了沙田柚、金钱橘、大蒜、黄花菜等一批名优农产品,建有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和生猪、波尔山羊为主的一批养殖基地,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

有以城南温泉为代表的温泉群景观;以五峰山森林公园、洋溪河峡谷、山坪“情人谷”、鸳鸯湖为代表的山水自然风光;以神仙洞、太虚洞为代表的溶洞景观;以万寿宫、府文庙、禹王宫、北塔寺、启灵桥为代表的古建筑群;以红“二�六”军团长征遗址为代表的革命历史文化;以县城天主教、洞沟太平寺佛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有以“毛龙”“茶灯”为主的丰富民间民族文化,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新兴的后续支柱产业。

汤山镇属喀斯特地貌,山地面积占70%,各种天然溶洞多,红松及杉树是森林主要树种,植被覆盖面积达40.9%。

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17℃,年降水量1050—1150毫米。

拥有享誉中外的城南温泉等温泉群,有万寿宫、府文庙、禹王宫、启灵桥等国家级省级古建筑,有洋溪河峡谷、山坪鸳鸯湖、五峰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区。

全镇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物产富饶、景致优美、人杰地灵,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疗养、投资开发的最佳场所。

这里有洗心涤虑的天然温泉;有奇险妖异的大小洞天;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有古朴纯正的仡佬风情;这里可以疗养度假,可以漂流探险,可以览胜采风。

来吧,朋友,美丽的汤山欢迎您。

作者:信息中心来源:石阡政府网。

石阡介绍

石阡介绍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位于贵州省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尧上组,文化村坐落在佛顶 山脚,包溪河畔,距县城38公里,从县城出发,车程大约需要1小时。该村居住 着六十七户仡佬族居民,所有的房屋都是两层。前面伸出挑廊,典型的吊脚楼式建 筑,但又有其独特之处,门高根木柱承受着整栋木房的重量,除宗祠为悬山顶建筑外,其 余均为歇山顶建筑,总体结构精巧、造型奇特。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这里的仡 佬族人沿袭着祖先留下的习俗,并保持着他们独特的民族风格。
关于温泉的起源,当地有神话 流传。从前,一勘舆家由云南 驱赶火龙,行抵石阡,见山水 幽美,物产丰富,人民勤劳俭 朴,不忍离去,乃将火龙镇于 江底,尾在云南,头在石阡, 从地下喷出温泉,利民浣浴。 勘舆家临终前,嘱将其埋葬于 温泉北面小山上丛林间,罩以 三层石塔,永镇火龙于其下, 为石阡万民世代谋幸福。
石阡温泉:灵幻极,地喷水如汤。暖沸肤添 润,云蒸气自香。人心能去垢,炎世就生凉。 独有探奇客,临流歌未央。"泉水中含有大量 的矿物质,浴后可净肤发,愈风湿疮诸疾。 《石阡县志》(民国)载:"冬浴则身暖而寒 退,夏浴则体轻而闵生,夜浴则睡眠安稳, 疲浴则精神复振......
重建新温泉 :建国后,人民政府 曾多次修扩温泉,改名为人民温 泉,不分官塘和民塘,只设男塘 和女塘。另引水新建国营温泉, 内设男女浴池,附设旅馆、餐馆、 茶楼、理发室和小卖部,以供旅 游食宿停车之便。1992年7月, 石阡温泉重建工程破土动工。 1993年底建成长廊、男女大池、 小池、茶楼等设施,主体建筑坐 东各西。由大门而进建有长廊、 聚景亭、武侯词、太白祠、斗姆 阁、茶楼、石塔、碑群等风景群。 与松明山麓、龙川河、温泉大桥 浑然一体,成为贵州高原的璀璨 明珠,是贵州东线旅游的重要景 点。随着石阡县城公布为省级文 化名城后,石阡温泉群又公布为 省级风景名胜区。

贵州茶叶产区和主要产茶县

贵州茶叶产区和主要产茶县

第六章茶叶产区和主要产茶县一茶叶产区简称"黔〞或"贵〞,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有88个县(市、区、特区),其中超过半数的县市均有茶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

2013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评选的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中,的凤冈县、余庆县、黎平县、市西秀区、丹寨县、纳雍县、江口县榜上有名。

根据行政区划、海拔、产茶类型等条件将产茶区主要分为5个,分别是黔中、黔南高档名优茶产业带,黔东优质出口绿茶产业带、黔北锌硒优质绿茶产业带、黔西北高山有机绿茶产业带、黔西南大叶种早生绿茶和花茶产业带。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茶叶网.GJCYW.1 黔中、黔南高档名优绿茶产业带黔中、黔南高档名优绿茶产业带涵盖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共16个县市,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以及东南部向**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起伏较大,奇特的喀斯物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

该产业带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约23℃,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8%,年平均降水总量大于11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1150小时,土壤主要为酸性黄壤,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该产业带主要以高档绿茶为主,近年来开发有少量红茶和其他茶类,茶叶主要出产主要集中在、开阳、清镇、都匀、贵定、三都等区域,该产业带大小集中的茶叶生产、销售公司上百家,区较为著名的茶叶有高寨茶场生产的高寨白茶、开阳蓝芝茶叶公司生产的蓝芝玉叶、都匀毛尖茶叶集团生产的都匀毛尖、都匀东驰贸易公司生产的垣梗牌都匀毛尖、垣梗牌都匀红茶、经典云雾茶叶**公司生产的黔枝御叶牌贵定云雾贡茶、黔枝御叶牌都匀红茶等等。

该产业带是典型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模式,辐射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开展。

区拥有专业的茶叶、茶青销售市场十余个,大型茶叶批发市场3个,大小茶叶面店、茶馆、主题茶餐厅等上千家,大型茶叶公司数十个个,茶叶专业研究所1家,开办茶叶专业的学校有大学农学院、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省贸学校、盛华职业技术学院等,为省外茶叶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贵州石阡佛顶山研学基地介绍

贵州石阡佛顶山研学基地介绍

贵州石阡佛顶山研学基地介绍贵州石阡佛顶山研学基地,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场所。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亲近自然,了解佛顶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感受石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下面,就让我为您详细介绍一下这个独具特色的研学基地。

一、地理位置石阡佛顶山研学基地位于贵州省石阡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交通便利,气候宜人。

佛顶山海拔高度为1689米,为武陵山脉的一部分,是贵州省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二、自然资源1.生物多样性:佛顶山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植被类型多样,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

基地内生长着红豆杉、银杏等珍稀植物,以及猕猴、穿山甲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2.地质地貌:佛顶山地处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缝合带,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研学基地内设有地质科普展区,展示了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

三、历史文化1.佛教文化:佛顶山因山形似佛顶而得名,拥有悠久的佛教历史。

山上有始建于唐代的佛顶山寺,为贵州著名的佛教圣地。

2.苗族文化:石阡县是苗族聚居地,佛顶山研学基地充分挖掘和传承苗族文化,开展苗族风情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苗族的历史、民俗和艺术。

四、研学设施1.室内展区:基地设有生物、地质、民族文化等多个主题展区,通过实物、标本、模型等形式,生动展示佛顶山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2.实践基地:佛顶山研学基地设有户外实践区,开展植物观察、地质考察、苗族文化体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五、课程体系佛顶山研学基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发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包括自然科普、历史文化、户外拓展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结:石阡佛顶山研学基地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善的设施设备和特色课程体系,成为贵州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研学旅游胜地。

石阡老街上的古温泉与红色印记

石阡老街上的古温泉与红色印记

石阡老街上的古温泉与红色印记作者:***来源:《乡村地理》2021年第02期河流依傍着老街,逶迤而去。

石阡人就按照河流的走向,把二三里长的老街,分为上河坝、中河坝、下河坝。

城南古温泉,紧邻上河坝。

于是,上河坝人天然对古温泉持有一股深沉的自豪感,仿佛温泉是自家的一般。

其实,只要是石阡人,无不以温泉为傲。

城南古温泉,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据《石阡县志》载:“此泉颇奇。

冬浴之则身暖而寒退,夏浴之则体轻而凉生;夜浴则睡眠安稳,疲浴则精神复振,感冒者浴至汗出而霍然病去,饱食者浴则腹胀立消;衰老者浴之,人方惊其呻吟而彼心正感舒适。

温泉于人之身体健康,裨益匪浅。

”——石阡人老早就知道了温泉的妙处。

石阡人爱干净,完全是这古温泉洗浴的结果。

老街住户,世代泡在温泉里,不仅洗澡,还洗衣服鞋袜、被单蚊帐;甚至过年祭祀用的整猪头,也背到温泉外面的出水口去洗——天然热水,永不枯竭,四十五度恒温,正相宜。

石阡洗浴文化悠久,温泉之名源远流长。

所有到过石阡的人,慕温泉之名,必去洗一次澡,感受天然温泉的舒适安逸。

一件棉大衣当年红军两次经过石阡,都曾到过温泉,洗掉满身疲劳。

一九三四年秋季,随红六军团西征长达十八个月的神父勃沙特,在他的自传《神灵之手》一书中,对红军去温泉洗浴,就有一段充满喜悦的文字描述:“提到下一站石阡是非常令人兴奋的,那里有温泉。

石阡城外的断岩处有三个温泉:最上面那个虽然小一点,但温度较高,主要供官员享用;中间的供一般人洗澡用;最下面的那个则归妇女专用,除了洗澡之外,妇女还在里面洗衣服。

温泉的水很充足,泉水经过这些澡堂后流向下游。

有围墙绕着洗澡处,以便人脱衣服;同时修有通到水里的台阶。

”“战士们听我介绍后非常高兴。

他们都想目睹一下温泉。

他们的想象中,温泉的水是很热的。

”第二天,战士们果然去温泉洗澡了。

老勃写到:“温泉使那些洗澡的红军官兵很惬意。

他们在温泉里洗泡后,看上去都很精神、脸色红润。

石阡县本庄镇简介

石阡县本庄镇简介

本庄本庄位于石阡县西北部,西部重镇。

东临白沙,南接聚凤,西界河坝场,北面思南县,是连接铜仁地区与红色城市的交通枢纽。

全镇总面积252.9平方千米,总人口4.8万,有汉、土家、苗、侗、仡佬等8个民族。

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交通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是西部大开发前沿投资环境最具优势的地方。

??本庄镇全景石阡县本庄镇简介本庄历史悠久,地理优于。

全镇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谋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阡西民族文化和美丽的中国小江南。

本庄,是一片古老神奇的热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景色隽秀的乌江,气势磅礴,撼人心魄,曲径幽幽的神仙洞更是让人心坦身舒,耳目清新。

境内乌江横贯南北,山重水复,风光秀丽。

绿水青山,装点着这片锺灵神奇的土地。

神奇的山,秀美的水,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润育了本庄丰富的自然资源,全镇境内有农作物品种60余种,以水稻、玉米为主的粮食总产量已突破10万吨,以猪、牛、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油菜、花生、中药材为主的经济作物,以果、茶为主的经济林木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花生、油桐、油菜籽在全县占有重要地位。

已开采的矿产资源近10种,其中储量较大的有煤、锰、铅锌、含钾页岩、重晶石、大理石等,已形成生产多种产品的地方工业格局。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4万千瓦,可开发量31万千瓦。

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提供了经济开发与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镇内公路四通八达,水上航运直下长江,乌江航线通航,315省道横穿境内,正在兴建中的铜(仁)——遵(义)公路将贯穿该镇大窝驼、和平坝、河闪渡三个行政村,一个水、陆、交通网络将在本庄形成。

光缆通讯线路覆盖全镇大部分地区,已经开通国内、国际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信息传送迅速便捷。

改革开放以来,本庄以其独具的优越区位,优势资源,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者。

当前,我们面临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本庄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开明的形象,更加良好的环境,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喜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开发,共谋发展。

【行政】石阡县行政区划

【行政】石阡县行政区划

【关键字】行政一、地理环境,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国土面积2173平方公里。

S25 纵贯县境南北、江瓮高速公路(在建)横穿县境东西。

石阡森林覆盖率53%,下辖7镇11乡,总人口约45万。

其中: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

木偶戏、仡佬蹦蹦鼓、其中属石阡毛龙最富盛名。

仡佬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更被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民歌博物馆永久收藏。

名品特产中国驰名商标™“石阡苔茶。

周边与江口、、思南、、凤冈、、施秉8县相邻。

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我省重点生态区和多民族聚居区。

距县城南端30公里的佛顶山方圆45平方公里,原始生态植被保护完好,与誉称姊妹山,是难得的科考、之地。

1992年,石阡被列为贵州,1998年被评定为。

县人民政府驻,邮编:555100。

代码:522224。

区号:0856。

拼音:Shiqian Xian。

二、行政区划石阡县辖7个镇、2个乡、9个民族乡:、龙塘镇、、、、、、、、、、、枫香侗族仡佬族乡、、、、、。

三、少数民族至2010年有、、、壮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侗族等民族分布、仡佬族。

四、历史沿革古代石阡古称,历史悠久,建置较早。

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于今县境西部,属。

汉属夜郎国、牂牁郡地。

晋分牂牁置夜郎郡。

民国32年(1943年),石阡实行新县制,设置乡镇保甲。

全县共置18乡镇,164保,1618甲。

18乡镇即:汤山镇、花桥乡、、中魁乡、永盘乡、、甘溪乡、国荣乡、、乐回乡、庄乐乡、、大新乡、、石固乡、、五德乡、坪山乡。

五、自然资源石阡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暖湿共节,长。

特异,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水资源和地热水资源分布较广,水中普遍含有氡、硅酸、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符合医疗矿水和饮用矿水水质标准。

石阡籍贯怎么写

石阡籍贯怎么写

石阡籍贯怎么写石阡籍贯可以这样写。

石阡县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南部,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

石阡籍贯是指石阡县的原籍户籍和血缘血统归属。

石阡县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

石阡的籍贯文化对于石阡本地人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石阡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石阡县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古代的石阡县发展了较为独特的地方文化,并且形成了多个民族的聚居格局。

石阡籍贯因此也具有多民族融合和交流的特点。

石阡县的籍贯主要分布在各个乡镇和村落中,每个乡镇和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籍贯文化和特色。

石阡县的主要民族包括布依族、苗族、汉族、壮族等。

不同民族的籍贯文化在石阡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石阡县的布依族是当地的主要民族之一,布依族的籍贯文化对于石阡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布依族的籍贯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服饰风俗、建筑艺术、节庆活动等方面。

布依族的语言文字是石阡县籍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布依族语是布依族人民的日常交流工具。

布依族的语言文字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石阡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布依族语言。

除了语言文字之外,石阡布依族的服饰风俗也是石阡县籍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依族的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

布依族的男女服饰在颜色、图案、材质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色,体现了布依族人民的审美观和文化态度。

石阡县的苗族也是当地的主要民族之一,苗族的籍贯文化同样对石阡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苗族的藏龙类歌舞、侗族花灯、锣鼓舞等传统艺术形式在石阡县的节庆活动中常常出现。

苗族人民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浓厚的苗族文化特色,这些特色也贯穿在石阡县的籍贯文化之中。

石阡县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离不开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支撑。

石阡籍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当地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设立文化交流交流机构,加强文化教育培训等手段,推动石阡县籍贯文化的繁荣。

石阡县情介绍

石阡县情介绍

石阡县情介绍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横跨东经107.44′55″-108.33′47″,北纬27.17′5″-27.42′50″,地处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

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东南高、西北低,岩溶地貌明显。

全县辖18乡镇,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总人口42.03万人,其中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2%。

全县有耕地31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47%。

周边与江口、印江、思南、余庆、凤冈、镇远、施秉8县相邻。

石阡古称山国,历史悠久,建置较早。

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县于今县境西部,属象郡。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石阡府,分辖龙泉县(今凤冈县)及石阡、苗民、葛彰葛商3个长官司。

1949年11月5日解放军入黔解放石阡,1950年2月8日,石阡县人民政府成立。

石阡是革命老区。

1934年和1935年红军二过石阡,并在石阡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烈战斗,在甘溪战役中突破湘、赣、黔三省敌军和地方民团的层层合围,在困牛山写下100余名红军集体跳崖的壮丽史篇。

他们用鲜血换来红六军团主力与红三军的胜利会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战斗整体。

之后,开辟了湘、赣、川、黔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

石阡县有多处值得人们深入研究的历史,如:河坝场乡城门山遗址的定性与河坝安姓家族之间的关系、石阡古夜郎文化的发掘、明末清初清政府国策湖广填四川对石阡的影响等等。

石阡县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县境内矿藏种类多,有煤、铁、重晶石、黑滑石等矿。

热水资源分布较广,出露密度居全省之冠,达19处。

水中普遍含有氡、硅酸、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符合医疗矿水和饮用矿水水质标准。

极具饮用、医疗、旅游价值,故有“温泉之都”的美誉。

石阡作为全国古老茶区之一的石阡,苔茶一直是众品种中的一支奇葩。

石阡苔茶是国内少有的茶树良种,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都比外地品种要胜几筹,而且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鲜活匀整。

发挥石阡苔茶资源禀赋 全面推动生态茶叶产业(石阡苔茶典型经验)

发挥石阡苔茶资源禀赋 全面推动生态茶叶产业(石阡苔茶典型经验)

发挥石阡苔茶资源禀赋全面推动生态茶叶产业(石阡苔茶典型经验)一、基本情况石阡是“中国苔茶之乡”,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有千年的茶叶栽种历史。

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明万历年间《贵州通志》记载:“石阡茶始于唐代,种茶、饮茶盛于明初,黔省各属皆产茶…石阡茶…皆为贡品”。

建国后,石阡是贵州省红茶的试验区和青毛茶(黔青)的主产区,生产的青毛茶是贵州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的茶叶标准样。

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笔为石阡题词“茶叶生产,前途无量”。

石阡县茶园种植面积43.6万亩,投产茶园33.72万亩,产业规模位居贵州省前列,铜仁市第一,形成以“石阡苔茶”为主导,推进农业集群发展。

依托“中国苔茶之乡”品牌名片,以建好石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推动形成“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产业带”核心产区和其他辐射产区。

建立健全统一标准的全产业链体系,全力推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

历年来均入选“全国茶业百强县”名单,根据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石阡苔茶品牌价值14.32亿元,全国第81名。

二、经验做法近年来,石阡县为推动生态茶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和健康发展,在茶园基地建设、茶园绿色防控、茶叶品牌创建、苔茶系列标准制修定,创新开展工作,着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石阡苔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有力促进了产业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022年全县茶业总产量2.49万吨,总产值突破30亿元。

(一)强化基地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今年以来,石阡县统筹项目资金共计2620万元,用于茶产业发展,其中推进全县茶园标准化管护L5万亩以上,结合其它项目,全县共推广茶叶专用肥实施10万亩,社会化服务管护茶园面积5.5万亩,高效茶园管理面积2.2万亩。

目前,结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在建羊角山科技示范基地500亩,品比园300亩,优质苔茶母本园150亩。

同时,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石阡苔茶信息化基地建设,围绕苔茶生产种植、质量追溯、社会化服务等内容,建设石阡苔茶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现已有30余家企业已投入使用,覆盖茶园面积3万亩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 历史学班级: 2007级****: ***学号: ****************: ***二○一○年10 月20 日试析石阡县历史地理摘要石阡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名胜众多。

这里有国家级保护单位万寿宫等明代古建筑群。

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府文庙、太虚洞和“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

贵州天主教三大教区之一天主堂,管理周边二十几个县的天主教。

石阡县资源丰富,特别是低热矿泉堪称一绝,素有“泉都”之称,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

2009年荣获“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最佳旅游休闲目的地”。

距县城南端30公里的佛顶山方圆45平方公里,原始生态植被保护完好,与梵净山誉称姊妹山,是难得的科考、探险旅游之地。

1992年,石阡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定为革命老区。

关键词:历史沿革;明清政权;石阡地理位置;石阡概况石阡古称山国,历史悠久,建置较早。

秦嬴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县于今县境西部,属象郡。

两汉时期,属武陵郡、辖地爿羊牁郡。

梁武帝时,在此设建昌县。

隋朝,相继置寿州、充州、宁夷县。

唐朝复置充州。

元朝实行土司统治,至元初年置石阡军民长官司于今县城,置葛彰葛商长官司于本庄葛商屯,置洋溪公鹅长官司于石固公鹅一带。

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置石阡军民长官司于今治所。

明洪武初,置石阡、苗民、葛彰葛商3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

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分思州宣慰司置石阡府,设治于石阡长官司,隶贵州布政司;十二年三月,分思州宣慰司所属的石阡、苗民、龙泉坪、葛彰葛商长官司隶石阡府;十七年五月初一日(1419年6月10日),置板桥山巡检司,属府;二十一年七月(1423年9月)设贵州思仁道,石阡府隶之。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龙泉坪长官司为龙泉县。

即此,石阡府领1县、3长官司。

龙泉县(今凤冈县),位府西250里。

元置龙泉坪等处长官司,为思州宣抚司驻地。

明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复置,属思州宣慰司。

永乐十二年(1414年)改隶石阡府。

石阡长官司,元置石阡等处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

明洪武初改置。

永乐十一年(1413年)以为石阡府治;十二年隶石阡府;十四年增设副司。

其正司置于城南安家坝(今中坪街),副司置于城西官田坎。

清道光年间迁至老教场。

葛彰葛商长官司。

明因元置,初属思州宣慰司。

永乐十二年(1414年)隶石阡府。

苗民长官司,位府西北70里,即今思南县属塘头一带。

明洪武十年(1377年)置,属思州宣慰司。

永乐十二年隶石阡府。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石阡府入清朝,仍领上述1县、3长官司。

康熙二年(1663年)废葛彰葛商长官司;四十三年(1704年)废苗民长官司。

乾隆七年三月(1742年5月)载分守贵东道,石阡府改归粮储道兼管。

时石阡府分设七里:江外迎仙里(今凤冈县地漆树坪一带)、江内迎仙里(河内渡以南至本庄一带)、水东(今花桥区域)、苗民里(今思南县塘头原苗民司地)、在城里(河坝场一带,原葛彰葛商司地)、苗半里(五德、中坝部分辖区)、龙底里(龙川区地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裁撤粮储道,改设劝业道,专管全省农工商矿及交通,不再管辖地方行政,自此及清末,石阡府直隶于省,仍领龙泉县。

永乐十一年(1413年),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为争沙抗地发生战争,朝廷屡禁不止,遂派顾成率兵讨伐,平息了两田之争。

迄后,将思州地划置思州、石阡、新化、黎平4府,废除了思州宣慰司。

石阡府隶属贵州布政司,下辖石阡正副长官司、葛彰葛商长官司、苗民长官司、龙泉坪长官司,府署建于今县城北,内设同知、通判、经历、推官、训导、熙磨、司狱、学官等行政官员。

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经略洪承畴率师取贵州。

石阡于次年入清版图。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仍领上述1县(龙泉县)3长官司。

康熙年间,实行改土归流。

康熙二年(1663年)废葛彰葛商长官司。

乾隆七年三月(1742年5月),石阡府分设7里,即江外迎仙里、江内迎仙里、水东里、苗民里、在城里、苗半里、龙底里。

直至清末,石阡府直隶于省,仍领龙泉县。

至雍正初年,相继裁葛彰葛商长官司、苗民长官司、石阡正长官司。

光绪年间,裁石阡副长官司。

石阡土司制度自此结束。

至清末,石阡府直辖龙泉县。

清代,石阡府袭明代建制,设同知、通判、经历、推官、训导、熙磨、司狱、学官等行政官员。

雍正八年(1730年),府辖1县7里:龙泉县、江外迎仙里(原属石阡长官司)、江内迎仙里(原属石阡长官司)、苗民里(原属苗民长官司)、水东里(原属石阡长官司)、龙底里(原属石阡长官司)、苗半里(原属石阡长官司)、在城里(原属葛彰葛商长官司)。

乾隆四年(1739年)设乡、保、甲。

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搞预备立宪,贵州省开咨议局,选县人谭西庚为议长。

宣统二年石阡府设议事会,议员皆府内士绅,吕忠文任议事会议长,黄培杰任副议事长。

民国二年(公元191 3年),石阡改府为县,沿习至今,原府属龙泉县改为风泉县,即今凤冈县。

新中国成立后,石阡隶属铜仁地区。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初沿袭清制。

民国2年(1913年),贵州设立都督府和行政公署,实行军民分治。

石阡改府为县,设立县公署,县官称知事。

龙泉县(今凤冈县)另设。

民国5年(1916年)县公署知事将全县划分为6个区,即城区、小鸡公、本庄、王家寨、龙洞、大地方。

第二年,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分为10个区,即增设石家场、葛荣场、白沙场、龙塘场。

十六年(1927)年直属贵州省。

民国16年(1927年)国民政府下令改县公署为县政府,县知事称县长,石阡县为二等县。

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改组贵州省政府,实行行政督察区,石阡划归铜仁行政督察区。

民国27年(1938年),重新调整行政区域,石阡划分五个区,即泗王庙、石家场、大地方、本庄场、龙洞场。

民国32年(1943年),石阡实行新县制,设置乡镇保甲。

全县共置18乡镇,164保,1618甲。

18乡镇即:汤山镇、花桥乡、枫香乡、中魁乡、永盘乡、龙川乡、甘溪乡、国荣乡、聚凤乡、乐回乡、庄乐乡、白沙乡、大新乡、和平乡、石固乡、青阳乡、五德乡、坪山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5日,石阡解放,全县人民获得了新生。

1950年2月8日,石阡县人民政府成立,随即将民国时期18乡镇划为3个区分辖,设立区公所。

7月,改置3区为6区1镇。

1951年2月,改置汤山镇为城关区,同年将区公所改称为区人民政府。

1953年,缩小乡、村行政管理范围,将全县划为80乡1镇,区治不变。

1954年7月1日,县辖各区分别第一(龙塘)、第二(花桥)、第三(五德)、第四(中坝)、第五(白沙)、第六(本庄)、第七(城关)区公所。

1955年4月8日,县人民政府称县人民委员会。

同月,各区将所在地治所改为区公所名称。

1956年1月,中共石阡县第五次党代会作出决定,进行并乡工作,将82乡(镇)调整为44乡1镇(城关镇)。

1961年撤区并社,将7个区改为区级人民公社,45乡镇为管理区。

1962年恢复区的设置,设6个区调整公社为27个。

1963年,恢复7个区治,将27个公社增至43个。

1967年3月29日,石阡开始“文化大革命”。

4月2日,“石阡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各区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

石阡初属铜仁专区,1970年起属铜仁地区至今未变。

1981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9条规定,撤销县、区、公社“革命委员会”,县称县人民政府,区称区公所,公社称管理委员会。

1984年,根据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政分开,建立乡人民政府的通知)的意见》,县政府所辖43个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相应改为行政村和村民组。

1992年,全县实施撤区并乡建镇工作将原7个区43个乡调整为18个乡镇(其中:9个民族乡),即:龙塘镇、龙井乡、花桥镇、坪地场乡、石固乡、五德镇、枫香乡、青阳乡、中坝乡、甘溪乡、坪山乡、白沙镇、聚凤乡、本庄镇、河坝场乡、汤山镇、大沙坝乡。

2004年,为加强区域经济活动,加快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实施撤小村并大村工作,将原304个行政村调整为87个行政村。

现全县共辖18个乡镇,5个居委会,87个行政村,39.08万人正沿着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三县”建设目标,奋勇前进。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中部,横跨东经107。

44′55″——108。

33′47″,北纬27。

17′5″——27。

42′50″,地处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

县境东西最大间距86.6千米,南北间距47.6千米,境域面积2173平方公里。

东邻江口、岑巩县,南接镇远、施秉县,西接凤冈、余庆县,北靠印江、思南县,辖7镇11个乡,是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

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东南高、西北低,岩溶地貌明显。

石阡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暖湿共节,无霜期长。

地质构造特异,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水资源和地热水资源丰富。

全县大小河流117条,水能理论蕴藏量10.9万千瓦,可开发量4万千瓦。

地热水资源分布较广,出露密度居全省之冠,达19处。

根据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贵州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科学研究所1985年联合调查评价,全县地热水总流量58.45——62.4升/秒,平均水温34.7℃,水质为硫酸重碳钙镁(So4HCo3——CaMg)型及重碳酸硫酸钙镁(HCo3So4——CaMg)型水,矿化度0.192——0.421克/升,总硬度(德国度)10.72——18.50。

水中普遍含有氡、硅酸、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符合医疗矿水和饮用矿水水质标准。

极具饮用、医疗、旅游价值,故有“温泉之都”的美誉。

县内有多处国家级、省县级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县城汤山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禹王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武庙、北塔寺等古建筑群,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

还有亟待开发的困牛山百名红军跳崖壮举和甘溪战役遗址。

还有列入省自然保护区佛顶山原始常绿叶林原生植被,珍禽异兽,珍贵树种及具有石阡地方仡佬族,土家族,侗族民族风情和科考探险等自然景观;还有上千对鸳鸯栖息的情人谷,还有风神洞,太虚洞等上百个溶洞等旅游资源,迎接八方来客。

县境内矿藏种类多,有煤、铁、重晶石、黑滑石等矿。

煤:主要分布在本庄镇、坪地场乡、龙塘镇3个乡镇,其蕴藏量为1250万吨。

铁:县内铁矿分属原生沉积、次生残积、热液次生及冷水渗滤等4个类型。

除汤山镇外,其余乡镇均有分布。

主要有赤铁矿、褐铁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