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湘教版地理教师文档-第六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含解析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课件第2章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2.珠江三角洲“城市建设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面? 【提示】 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②城市
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
降;③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 治安等一系列问题。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 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学生分组探究一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比分析)
第 1 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歌曲中的地理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 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 起浩浩风帆……”
第二阶段(稳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阶段) 20世纪80 时间 年代初至 1985年
步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90年代
至1989年
以后
大力发展 发 “三来一补 _________” 展 企业,发展 措 劳动 密集型 _______ 施 出口加工业
在_________ 高速度 的基础上 外资 和技术,努 更加注重______ 质量 和 引进______ 境内融资 渠 _______ 效益 ,工业结构得 力拓展___________ 道 到优化调整,工业技术 水平明显提高 工业发展的步伐加快, 初步形成以加工制造业 _____条件有哪些?
【提示】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较快的有利条件包括自
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平原广阔、热量丰富、 降水丰沛、河流纵横。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人口稠 密,城市众多,靠近港澳和东南亚、侨乡众多,资本主义经 济萌芽较早、经济基础较好,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等, 成为我国重要经济区、轻工业基地、商品农业基地、外贸出 口基地等。
2021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0章 第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城市化进程①改革开放初期:以开展小城镇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阶段夯实根底阶段稳步开展阶段时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80年代中期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程特点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开展迅速多种形式引进外资和技术,工业开展步伐加快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构造优化,技术水平提高,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结果为工业起步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起轻型工业体系根本实现乡村工业化;面临开展空间缺乏和工业资源有限等问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工业根底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本钱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兴旺国家和地区进展产业构造调整,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开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展和兴旺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构造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考向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21年就业构造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产业构造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解图流程】【答案】(2021·全国丙卷)与2021年相比,2021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3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共24张ppt)
2020/6/26
14
材料二 广州不同年份的卫星遥感图及李守田的家乡位置图。
2020/6/26
15
1.李守田的儿子李向城1988年进了外资箱包厂。箱包厂属于什么性质的 工业?外资箱包厂得以进入珠三角布局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 劳动密集型。对外开放政策。 2.工业化之初,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 珠江三角洲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缺乏资金、技术、 管理经验,但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价格较低。
2020/6/26
2
自主学习
2020/6/26
3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珠江三角洲范围
(狭义:绿色部分)
广州 深圳
珠海
6个地级 市
东莞 中山
佛山 江门
惠州 肇庆
广义还包括: 香港和澳门
2020/6/26
位置: 广东省 中南部, 珠江口
4
2020/6/26
5
过去的深圳
今天的深圳
2
6
80年代的深圳蛇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守田的老家在皖北江淮平原上。20世纪80年代初李守田 一家来到珠江三角洲从事一些蔗基鱼塘农业生产,几年后,附近的基塘农 田被一家家工厂所取代,许多农田种起了蔬菜、花卉。1988年,李守田的 儿子李向城与数百个来自中西部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一起进入了当地的一 家外资箱包厂工作。20世纪90年代,随着当地几家电子厂的建设,李向城 经过培训后进了一家电子厂工作,每月收入从800元提高到了2 500元。由 于当地规划建造生产电子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李守田的房子被拆迁, 现在,李守田一家住在附近新建的公寓房中,房价为每平方米8 000多元, 是十年前的4倍。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名师课件2
课程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
标准 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结合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优势区位条件
学习 目标
2.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说出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 因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 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主题三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及对策 活动与探究 材料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以江河或国道、公路为中心,较为 密集,建设项目多,工业密集,城市大量占用耕地。火电厂排出大量 SO2等酸性气体,随降水降落,成为我国三大酸雨区之一。由于人口 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围绕在城市周围,成为 一道“美丽的风景”。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珠江,超 过其自净能力。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较大 比重。 结合材料探究:①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 些? ②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 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所示:
主题二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其工业的主导。20世纪90年代以后,劳动力成 本优势和政策优势有所削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 业升级。为了拓展工业发展空间,近年来加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 经济合作,“泛珠江三角洲”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简称“9+2”)。下面两图分别表示了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过程和“泛 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课程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标准解读1)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加;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则主要是由于为了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并向非农业活动转型;在此过程中,既包含着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推进等实体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向乡村扩展,甚至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
因此,城市化过程与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系的。
事实上,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比重下降,非农业生产的比重逐步上升,伴随着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农业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性状转化的过程。
2)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受国土大小、人口的多寡、历史基础、自然资源、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但在所有因素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可以说,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在我国,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近年城市化发展最快而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这是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可以看清这种关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约占全国的5.9%。
东部沿海是大的经济带,沿长江又是一条大的经济带,长江三角洲正好是这两者的交汇点,这是区位方面的优势。
该地区2000年的GDP占全国的17.2%,2002年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全国的21%。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三、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发展状况
夯实基础阶段(79-90年) 稳步发展阶段(90年后)
存在 工业基础薄弱 问题 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劳动力成本低优势丧失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劳动力资源丰富 优势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恰逢发达国产业结构调整
大珠三角:小珠三角 + 香港、澳门。
泛珠三角:9省份 + 香港、澳门两特别行政区。
四川 云南
贵州
湖南
江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海南
香港 澳门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阶段
进程特点
形成原因
改革开
城乡相融合,农业与 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 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
放初期 乡一体化
布具有广泛性
90年代 以核心城市为中 中期后 心的城市群体系
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
点中的( ) C
A.N
B.P C.Q
D.R
3、何为“三来一补”、“民工潮”? 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
四、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大量占用耕地; 2、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3、环境污染严重,如珠江水质恶化(水污染、咸潮 等)、酸雨、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4、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五、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 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 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6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优质课件(共95张PPT)
【阅读】教材“崛起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阐述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 4个方面表现
【阅读】教材“崛起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阐述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 4个方面表现
①城镇人口多,比重高,达70%; ②数量多,密度大;
③城镇经济实力较强; ④外来劳工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 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水、供电和通信水 平居全国前例。
区位优势:
● 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 近东南亚)
● 交通(水运、陆运) ● 政策(对外开放) ● 侨乡(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 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
调整)……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 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的阶段
3、珠江阅三读角:洲教的材工P6业7页化“对珠城江市三化角的洲推 的工动业作发用展(”3点,)完成下列表格。
①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 ——沿河分布
②广州、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 ——沿河口分布
③珠海、澳门、香港等。 ——沿海分布
P65活动的第3小题参考答案
在左 图红 色的 点中 指出 与
1983 年相 比新 增的 九个 城市
P65活动的第3小题参考答案
四会市 高要市
开平市 恩平市
台山市
从化市 增城市
城市化的标志性特征: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 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反 过来作用于工业化,两者相互促进、 相互推动。
主讲:张厚强
知识点:
引言(珠江三角洲的概况)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
湘教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优选PPT
去年广州、深圳等城市灰霾天气超过了120天;
人 口 4.46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广东省多地特意在2005年春节前夕降低了民工准入门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该区域的合作也必须最大程度地体现发展的多样性,从而达到产业分工。 在引进资金、技术、管理方法的优势下,发展了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业和制造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
纪90 州)为中心城市 (广州、深圳)
年代中 群体系
的辐射带动作用
期以后
5
3、崛起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城镇人口比重 城镇人口多,比重高,达70% 城镇数量、密度 数量多,密度大 城镇经济实力 较强 外来劳工、基础 外来劳工所占比重高,基础设 设施、社会服务 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电、
和供电通信水平居全国前列
9
3、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1)开放珠江三角洲,发展工业化, 机器大生产,劳力多吸纳
(2)外地农民工,纷纷南下,务工 又经商,促进城市化
4、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 转变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方式发生 转变,从而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10
泛珠三角区域(CEPA)合作与发 展
2004年6月3日正式成立
(2)外地农民工,纷纷南下,务工 4、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 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示意图
的34.76 %
国内生产 34474.2亿 占全国的 城中村,也只是“村”的一部分,与此密切相关联的还有城边村,城郊村,城外村等等
理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珠江三角 昨天的一个小渔村,今天的大都市----珠海
总值
元
33.67 %
13
“泛珠三角”区域优势
地理必修ⅲ湘教版21.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解读
24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 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长,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但是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 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使得城市竞争力明显下 降。
“城中村”问题: 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 主的村落。这里是外来人口的主要居住区,生活 与生产设施比较简陋,治安状况较差,成为城市 进一步发展的隐患。
10
从资料三中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 水平差异表现是什么?
在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广州、 深圳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已相当高,城市化水平 增长缓慢,而中小城市则正处于积累和快速发
展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增长相对较快,并成为
推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增长速度的主要力量 (对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贡献率为93%)。 11
14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夯实基础阶段
稳步发展阶段
15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区域中心城市的广州和 深圳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逐 步有城乡一体化向有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 群模式转变。目前,该区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和城 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初期:
在珠江三角洲,特别是广州—深圳,广州--珠海等主要的 交通走廊,城市与乡村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形成城市和乡村 相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区域中心城市的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珠江 三角洲的城市化逐步由城乡一体化向由区域核心城市引导 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目前,该区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和城 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2020-2021学年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2章+第6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理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成因。
(重点) 2.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难点)3.培养学生树立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共同发展的意识。
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概况①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②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阶段成因特点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城市和乡村相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中心城市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向由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3)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为止,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夯实基础阶段)第二阶段(稳步发展阶段)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1985年1989年发展措施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引进外资和技术,努力拓展境内融资渠道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结果为工业起步提供了必要的资金积累,形成许多家来料加工装配企业工业发展的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了以电子、机械、家电、纺织、服装、食品、玩具、精细化工等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工业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基本上实现了乡村工业化(4)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农村城市化大机器生产吸纳大量劳动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人口向城市集中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1)问题①大量占用耕地。
高考地理 11.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 湘教版
主要 问题
原因
主要表现
调整和 治理的 具体措施 对策
产业 升级 面临 困境
20 世纪 90 年 代以来,特别 是长江三角洲 地区的崛起, 使得支撑珠江 三角洲地区产 业升级的动力
正在减弱
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产业基础、科 技实力、人才队 伍均处于劣势, 国内腹地范围较 小,许多外资企 业由珠江三角洲 地区迁往长江三 角洲及国内其他
特别提醒 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形成城市群,这也是区 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城市群可以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和规 模效应。构建城市群需具备以下条件:①高密度的聚落;②一国 乃至全球的发展枢纽;③拥有发达的网络结构;④合理的城市职 能分工与合作。
对点训练 2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
生态 矿企业的迅速发 严重,“水质
强交通、通
环境 展 , 导 致 “ 三 型”缺水问题 加强规 信、环保等
问题 废”排放量大, 突出;噪声扰 划与管 基础设施建
日趋 但处理量小,环 民;耕地锐减,理 设和环境污
严重 境污染问题日益 土 壤 肥 力 下
染的治理;
显露出来
降;水土流失
对外来人口
严重
加强管理
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 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于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1.城市化进程的阶段特点
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
形成 原因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 导,工业企业发展迅 速,分布具有广泛性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PPT课件 4 湘教版共34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 三角洲为例 PPT课件 4 湘教版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考纲展示]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9页[基础梳理]一、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包括A广州、B深圳、C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阶段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原因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进程特点城市和乡村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形成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
(2)城镇数量多,分布密度大。
(3)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4)外来劳动力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
三、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夯实基础阶段稳步发展阶段时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80年代中期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程特点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多种形式引进外资和技术,工业发展步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优化,技术提高,保持伐加快较高的增长速度结果为工业起步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起轻型工业体系①基本实现乡村工业化②面临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的问题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分类问题解决对策工业化问题①大量占用耕地②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③环境污染严重④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①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②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③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城市化问题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③珠江水质恶化④城市酸雨现象严重⑤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图文拓展]1.珠江三角洲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原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为此,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3.“城中村”问题城中村的弊病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景观、环境等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问题:人口密度过高;建筑密度过大,布局混乱;市政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环境卫生条件差;社会治安混乱。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31页考点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高考经典题)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指向型和原料指向型工业B.技术指向型和市场指向型工业C.动力指向型和劳动力指向型工业D.原料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工业规范审答1.获取和解读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不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安徽省经济欠发达,劳动力充足,中小城市在资金、技术方面不存在优势,因而适宜发展劳动力指向型、原料指向型工业。
我的答案:(1)D(2)A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下图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题。
1.图示时间段后期,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主要是()A.农业B.工业C.第三产业D.采矿业解析:由图中信息可判断,图示时间段后期,城市化水平提高,而工业化水平降低,据此可推断,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不是农业、工业、采矿业,而是第三产业。
答案:C(2019·高考天津卷)太湖流域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
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
读图文材料,回答2~3题。
2.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3.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解析:第2题,据图可知,该镇原有的桑蚕产业主要产品是丝绸服装、服饰,后来增加了桑蚕良种的培育与销售、蚕丝被,并开发了桑蚕文化及相关旅游和服务、创意等产业,产业逐渐多元化,且都是在桑蚕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对。
该发展方式开发了新的产业链,而不只是扩大了丝绸服装产业规模。
A错。
蚕丝被制造业和桑蚕文化都是Z镇产业多元化的一种,不能全面概括该镇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式。
B、D错。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该镇主要在挖掘传统产业潜力的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了产业多元化,促进了本地城镇化发展。
A对。
吸引外来人口并不是该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B错。
从图中看出,其产业链是平行开发,而非线性延长。
C错。
题干材料中并无保护环境内容,该地实现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因地制宜发展多元经济。
D错。
答案:2.C 3.A考点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高考经典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❶。
下图示意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❷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❺,并简述原因❻。
规范审答我的答案: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
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受工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形式的变化及国内、国际竞争的增强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产业升级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显现出如下主要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下图示意我国沪宁杭城市群。
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群竞争优势大的原因在于()A.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早B.劳动力成本低C.水资源丰富D.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2.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产业饱和,亟待转移升级B.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差C.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D.发展资金不足解析:第1题,沪宁杭城市群经济发达,教育水平高,相对我国其他地区人才优势突出。
第2题,沪宁杭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科技领先、城市等级结构合理的地区。
这里产业发展早、发展程度高,现在已经极为饱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空间小,所以鼓励部分产业转移出去,并加快产业升级换代。
答案:1.D 2.A铅(yan)山连四纸出产于武夷山脉,以嫩竹为原料,配以当地天然泉水及秘方,通过72道工序,经纯手工制作,需一年多时间才能制成,有“寿纸千年”之称,是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工艺。
随着当地工业化的发展,如今铅山连四纸生产举步维艰,当地老牌企业经营困难,传统技艺濒临消失。
据此完成3~5题。
3.铅山连四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因为其()A.历史悠久,工艺独特B.成本较低,价格低廉C.品种单一,竞争力强D.制作过程简单,品质好4.铅山地区大力推进工业化,将()A.促使人口大量外迁,缓解人地矛盾B.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C.制约连四纸产业的进一步复兴和发展D.减慢城市化速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5.为复兴连四纸产业,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①不断开拓市场,增加销量②革新工艺,提高产品竞争力③强制扩大规模,保护传统文化④积极与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结合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铅山连四纸产业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制作过程复杂、品质好,故成为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工艺。
第4题,大力推进工业化会增加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外迁;工业化会使连四纸产业劳动力减少,进而影响生产成本,而且工业化将加剧环境污染,减少优质水源,制约连四纸产业的进一步复兴和发展;推进工业化会加快城市化进程。
第5题,不断开拓市场,增加销量,有利于连四纸产业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大批量招收青年学徒,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在保证连四纸品质和特色的前提下,嫁接现代技术,革新工艺,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连四纸产业与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结合,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连四纸,促进连四纸产业的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
答案:3.A 4.C 5.D考点三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高考经典题)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❶。
下图为崇明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1)~(2)题。
(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崇明区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❺。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A.休闲旅游业B.高端金融业C.农贸批发业D.房地产业规范审答我的答案:(1)A(2)A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