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逐之武退秦师》作业练习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
B.共(gò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
C.秦伯说(yuè)杞(qǐ)子、逢孙、杨孙戍(sù)之D.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C. 共其乏困 (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D.敢以烦执事
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 吴广以为然②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②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失其所与,不知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
B、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
7、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越国以鄙远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既东封郑
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0.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君知其难也 D.失其所与,不知
11.文学常识填空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并称为“春秋三传”。
[答案] 1.C(A项“汜”读“fàn”,B项“共”读“gōng”,D项“逢”读“páng”。) 2.D(厌:满足;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3.B 4.D 5.A (B项的“说”,通“悦”; C项的“知”,通“智”;D项的“共”,通“供”。)6.D(A、B 、C项均用作介词,D项用作连词,表承接。)7.D(否定判断句) 8.B (B项为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其余的均为使动用法。A项为“使……削减”;C项为“使……灭亡”;D项为“使……成为疆界”。) 9.D(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B项介于姓和名之间的助词;C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C 11.A《左传》《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编年体春秋鲁左丘明春秋 B《公羊传》《榖梁传》
二、思维图谱
课内阅读演练——在阅读中训练你的思维
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军队)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
C、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D、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盟誓)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 越国以鄙远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 郑既知亡矣②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 且贰于楚也② 且君尝为晋君矣
D、① 无能为也已②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14、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15、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是“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而后“夜缒而出,见秦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6、试比较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异同。
17、用自己的话给下列人物写一句话的评说。(可多角度、有创意地评论)
(1)烛之武:
(2)佚之狐:
18、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
(2)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译文: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译文:
[答案]12.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B 项介于姓和名之间的助词;C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 13. C(A项名词用作动词,驻军;B项是“出使的人”;D项是“结盟”。) / 14. A(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不是“反面”)
15.一是交代了烛之武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危难时刻,能够接受规谏,勇于自责。三是赞颂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以解国难为重的爱国精神。/ 16.同:都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异:郑伯:直截了当烛之武:迂回曲折
17.示例:(1)大义:不计个人得失,以解国难为重;大勇:只身赴敌营,说服秦伯退兵;大智: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2)佚之狐力荐烛之武,可谓慧眼识英雄。
18、(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你知道那是很难的。(2)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是不符合用武的准则的。(3)(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边界。
三、多维视角
阅读《宫之奇谏假道》,完成19—23题。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