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绿色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启示
心得体会:日本休闲农业特色经营的启示(最新)
心得体会:日本休闲农业特色经营的启示(最新)心得体会:日本休闲农业特色经营的启示(最新)一、日本休闲农业的商业思维日本休闲农业的成功与其商业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日本农民的农业商业思维主要表现在产品品质、生态闭环、产业溢价三个方面。
(1)产品品质:精益化死磕单品日本农民从事生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追求质量。
以稻米为例,一般每亩产量只有300~400千克,但所产大米无论在外观,还是在口感上都属上乘。
所以日本农产品不但销路畅,而且价格优。
同时,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
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
一般来说,日本的农民都是专业户,种草莓的都种草莓,种番茄的都种番茄,种鲜花的都种鲜花。
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1~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而且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商品,农产品的商品率极高。
死磕单品的态度赢得消费者或市场的青睐。
(2)生态闭环:寻找溢价空间日本人很会做生意,同时他们对一件事的考虑也是很完善的。
这也许是他们从小就灌输的一个思维方式吧,在农业问题上给他们很早就采用了“闭环式”的发展模式。
任何一个模式的商业或者什么服务,只要能实现闭环式的发展就能拉大利益空间。
他们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形成一个农业特有的闭环式产业链接,从而增加利益和发展的原动力。
(3)产业溢价:“六次产业”“六次产业”最早是由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
当时的日本面临着农业后继乏人、农村衰落的问题。
为了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开始推动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借此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比如:马路村,村长和农协会长一起带领全村“伐木工”转型向“6次产业创业者”。
种有机柚子,再组织村民把柚子进行深加工,制造柚子果酱,柚子饮料,柚子汤料等。
同时修温泉民宿、农林产物直卖所,吸引东京、大阪等大城市消费者来马路村游玩。
日本绿色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绿色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包书政;王志刚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0(0)20
【摘要】日本的绿色观光休闲农业促进了农村发展。
绿色观光休闲农业主要分为
农林业公园型、饮食文化型、农村景观观赏和山野居住型、和终生学习型四大类型。
日本绿色观光农业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政府、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发展规划、民间组织、环境保护、拓展内涵等方面。
日本政府逐步确立了绿色观光农业在国家发展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相关法规、资金预算和协议会推动其发展。
中国在
积极进行新农村建设时也应借鉴日本经验,统筹城乡科学发展。
【总页数】4页(P413-416)
【关键词】休闲农业;日本;启示
【作者】包书政;王志刚
【作者单位】中国农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1
【相关文献】
1.日本观光农业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J], 蔡金华;刘照亭;王敬根;曲直
2.启东休闲观光农业新观察:启东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J], 王建石
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关于加快推进丹徒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
几点思考 [J], 刘正国;江学军
4.休闲观光结合促进农业发展——太原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见闻 [J], 樊晋铁;畅雪
5.现代观光农业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研究--评《现代观光农业建园与休闲旅游》[J], 肖庆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的绿色观光农业
32 喷雾 施 药 目的是 让有 效 浓度 的药 液 均匀 附着 于作 物 植株 体上 , . 喷液 量少 了 , 能均 匀 喷洒 到植 株体 不
上; 喷液量 多了 , 加喷药 的工作 强度 。因此 , 实际生 产 中 , 增 在 应根 据生 长期 来定 喷 液量 , 水稻 前期 每 6 7 2 6 m
民进行 交 流的一种 滞 留在 型余 暇活 动” 。
目前 , 日本全 国绿色 观光设 施 已超过 50 00个 , 当年 利用 者近 80万人 次 。 日本绿 色 观光农业 大体 可分 0 为四大类型: 一是农林业公园型 , 主要为都市近郊的农林主体公园, 包括观光农业公园 、 林业体验和野营公 园等 。 二是饮食 文化 型 , 即利用农 林水 产资 源产 品进行 餐饮零 售 , 当地 土特产 品 品牌化 。 使 三是农 村景 观观 赏和 山野居住 型 , 主要是 在 山 区和半 山 区的村 落建造 住宅 区和附带 农 园 的别 墅 , 引城市 居 民来此 购房 居 吸 住 和观赏 山景 。四是终 生 学 习型 , 要是从 二 三产业 回归从 事农业 的城市 居 民 , 们在农 村 相关设 施 中参 主 他
加以农林水产品生产和农村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农林水产业研修课程 、体验农村生活和学习生态环境保护
知识等 。
日本绿色观光农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 一是政府倡导 、 重视和扶持 , 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齐头并进; 二是科 学制定 推动 绿色 观光 农业 经济 发展 战略 和规 划 , 规划 , 目标 ; 有 有 三是 在绿 色 观光旅 游 产 品开发 中, 注重保护环境和当地居民的主体性 , 通过 区域居民的合意程序进行决策 ; 四是尊重农村居民和地方特点 , 不过 度关 注经 济利 益 , 实行 低 价销 售 , 利多 销 , 引 回头客 ; 是不 断 拓展 绿色 观 光农 业 的 内涵 , 观 光 薄 吸 五 在 农园、 民俗农 园和教 育农 园等方 面进行 日本 的绿 色观 光农 业
日本观光农业的特点及启示
偏远地 区经济与都市相 比,差距仍然很大 ,因此 , 使 得农村青壮年劳力不断涌进大城市 , 留守在农 山渔村
的主要是 一些老人 、 妇女和儿 童 , 使这些地 区人 口 致 持续“ 过疏” 缺乏生机活力。这样就造成一种恶性循 ,
环 :经济落后——青壮年劳力流失——经济更落后。 如何振兴落后地 区的经 济 、 增加落后地区的活力成为 日本 社 会 一 项 重要 的研 究 课 题 。
日 本得 到迅速发展 。 日 本观 光农 业具有 内容丰 富 、 主体 责任 明确 、 法制健 全 以及科 学开发 有序发展 等特 点。日本发展 观光农 业的
成功 经验 对我 国具有借 鉴意 义。
关键词 : 日本 ; 观光农 业 ; 游 ; 旅 特点 ; 示 启
T eC aa t rsis n l h e me t f i te igAg iut r p h h r ce i c dEni tn n g s en rc l ei J a t a g o Sh u n an Lg ig i Qa n n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4 6 期
20 年 07 8 月
农业科 技管 理
Ma ae n o r utrl ce c a d n g me t f Agi l a S in e n Te h oo y c u c n lg
v 12 No 4 o . 6, . Au 2 0 g, 07
日本的绿色观光农业及其启示
日本的绿色观光农业及其启示责任编辑:孟蕾︱来源:光明日报︱发布日期:2009-6-23从1993年起,日本开始推进“农山渔村休闲余暇”活动,使绿色观光农业成为日本国民生活的一种新方式。
1994年,“农山渔村余暇法”开始实施,各部门大力推进绿色观光农业活动的开展,地方政府成为直接的推进主体。
此后,以观光农园、市民农园和农业公园为主要形式的绿色观光农业发展格局渐次形成。
日本政府扶持绿色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实践,对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绿色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类型和特点绿色观光农业最早勃兴于意大利和英国。
这里的“绿色”具有“生态”之意。
绿色观光与一般的大众观光有着本质区别:在资源利用方面,前者是利用农村一般的自然资源,而后者是利用特殊的自然资源;在客户来源上,前者是城市市民,与农村居民进行相互交流接触,而后者为一般流动性很强的商业旅游者;与当地产业发展的关系,前者强而后者弱;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前者关注合理利用而后者根本不关注。
在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文件中,绿色观光被定义为“在郁郁葱葱的农山渔村,与当地的自然、文化和居民进行交流的一种滞留在型余暇活动”。
绿色观光的内容包括:农产品直销和集会、故乡庙会、农林水产业庆祝活动;市民农园、插秧、割稻、挤奶等农业和农村体验活动,与农村和农民接触和交往,以及观赏接触大自然等;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农林业实习体验,参加农村庙会等文化活动,以及从事农村环境,当地土特产品和文化的教育活动。
目前,日本绿色观光可供选择的内容日趋多样化。
日本绿色观光农业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型。
一是农林业公园型,主要为都市近郊的农林主体公园,包括观光农业公园、林业体验和野营公园等。
二是饮食文化型,即利用农林水产资源产品进行餐饮零售,使当地土特产品品牌化。
三是农村景观观赏和山野居住型,主要是在山区和半山区的村落建造住宅区和附带农园的别墅,吸引城市居民来此购房居住和观赏山景。
四是终生学习型,主要是从二三产业回归从事农业的城市居民,他们在农村相关设施中参加以农林水产品生产和农村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农林水产业研修课程、体验农村生活和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等。
日本观光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及启示管理论文
日本观光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及启示管理论文日本观光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及启示管理论文摘要:目前,在日本以贴近自然、廉价且有利于健康的休养生活为主题的,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陶冶情操、休养与娱乐等多种功能的观光农业旅游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文对此展开研究,分析其特点以及发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日本观光农业经验启示观光农业旅游经济的相关概念内涵(一)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内涵生态农业旅游是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背景、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通过运用生态学、美学、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将农业开发成为以保护自然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集生态农业建设、科学管理、旅游商品生产与游人观光生态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情趣、获取生态和农业知识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活动。
由生态农业旅游的的概念可以看出,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到农村生态环境中进行旅游;二是旅游活动具有参与性,并贯穿了生态意识;三是促进农业、农业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观光农业的基本内涵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的交叉性产业,观光农业除了拥有农业的耕作、渔猎等特征以及旅游业的娱乐、休闲等特征外,还有自身的独特特征。
首先,观光农业本身也是一个市场产物,其开发客源市场定位必须准确。
其次,作为旅游吸引物,观光农业必须能够满足旅游者追求新、奇、特的需求,在空间定位时不能超越游客的心理距离和空间距离,满足节假日的休闲、娱乐的“一日游”需要。
(三)日本观光农业旅游经济概述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的观光农业旅游经济开发相对较晚,仅有30多年的时间,但其发展速度很快,成效也非常显着。
日本最早的观光农业场所是岩水县的小岩井农场。
这是一个具有百余年悠久历史的综合性大农场,自1962年起,农场主结合经营生产项目,先后开辟了600余亩观光农园,兴建了动物广场、牧场馆、农机具展览馆、花圃、自由广场等多种游览设施,农场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各具特色的设施和完善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平均每年约有70万游客,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日本绿色旅游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有何启示?
日本绿色旅游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有何启示?在我国,绿色旅游多泛指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环保旅游”或者“生态旅游”,代表了一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态度。
而在日本,“绿色旅游”则有了其官方的独特定义。
1992年,日本农林水产省以欧洲的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或者农业旅游(agri tourism)的内涵为基础,提出了“日本独自型”绿色旅游的概念,并把绿色旅游定义为“在富有田园风光的农山渔村,享受当地独特的自然和文化,并与当地人交流的逗留型的闲暇活动”。
一、“日本型”绿色旅游的形成背景在日本,绿色旅游是在国家农业政策和地域开发政策背景下推进的。
战后工业化带来的高速城市化导致了乡村的衰落,促进乡村发展,激发乡村活力,促进区域平衡一直是日本全国国土规划致力的目标,这一点在第五次全国综合国土规划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中发展绿色旅游是一项重要规划措施,而调动农村内部村民这个主体的主动性,促进城乡交流,构建富有独特内涵的绿色旅游一直是日本相关学者和政府的目标。
当规模化、现代化、市场化成为新农业政策的主要纲领之后,把绿色旅游作为振兴乡村地区的重要策略也成为了日本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加之80年代日本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日本社会对过重劳动的意识觉醒,增加了人们对余暇休闲的需要,绿色旅游就与农业政策、地域开发政策、城市居民的休闲意向被联系在一起。
可以说日本的绿色旅游是明确了乡村与城市的逻辑关系的基础而产生的。
二、城乡对等交流与互动为重要特征无论是从绿色旅游的概念、形成背景我们不难看出,与广泛意义上的绿色旅游相比,日本的绿色旅游特别重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流。
与此同时从一些简单实践当中更是可见一斑:农户向城市居民提供简易住宿地的同时,通过与城市居民的不断沟通让城市居民享受或学习地域性的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等。
从当时农业经济学、观光社会学等学术角度来看,理论倡导者则普遍认为,为了绿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城市和乡村放在对等的两者基础上。
日本观光农业对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日本观光农业对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作者:杨霞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第32期摘要:日本是世界上观光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国家之一,在人多地少以及农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其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在阐述日本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指出贵州省发展观光农业应充分结合自身地理优势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贵州省观光农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本;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2-0017-04观光农业是一种把农业资源作为核心和主体,把旅游业放在从属地位,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来促进现代农业增加收益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并以从事农业基本活动为基础,以旅游、文化、景观为载体,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新形态。
这是一种将多个不同产业融合在一起的发展新模式,在增强环境保护的同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让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实现。
随着贵州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为贵州省观光农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一、日本观光农业发展背景(一)提高农业效率的必然趋势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资料表明,二战后,随着各国经济持续发展,日本政府在借鉴荷兰等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得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发生变化,二三产业相较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
这一趋势使日本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过渡到了现代农业,且在经历多次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日本农业的信息化、机械化、工业化以及市场化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欧美等发达国家。
日本观光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型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日本经济发展。
(二)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要求二战后,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解决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扶贫、整合开发国土资源的工作,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
日本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启示
性, 在全 国范 围内进一步推进休 闲农业( 藤
田武 弘等 ,2 0 0 9) 。
日本 休 闲 农 业 主 要 发 展 业 态
( 一 )市 民农 园
日本休 闲农业发展较早 , 早在 1 9 2 4 年
一
体验活动 , 更注重孩童对农业的参与体验 , 使孩童在体验 中, 了解农业的重要性。 体验
农业园在规划设计上 ,依据不 同游客的年
龄 、爱好等特点提供丰富的体验方式。
些 园艺爱好者便 自发组织 了 “ 京都园艺
俱 乐部 ” , 该俱乐部在京都城郊设置和经营
较好 的应 用性 。 ( 二 )突出特 色且 内容丰 富 ,体验性
较 强
爆发 ,日本 的休 闲农 业也基本消失 。2 0世 纪5 0 年代 末日本经济开始复苏 , 这时休闲 农 业也 开始发展 ,长野县饭山农民在冬季 充分 利用被 称为 “ 雪国”的 自然条件 ,开 设 滑雪场和农民家庭旅馆 ,吸引都市居民
民宿 农 庄 启 示
日本全国的 5 0 %。日本最有名的农业公 园 园” , 一年 四季在这里可 以观赏到应时 的郁
之一便是位于东京足立 区的 “ 都市农业公
金香 、大波斯菊等鲜花 。公 园还开辟 了游
客农业体验区 , 插秧 、 除草、 收 割、 采摘瓜 果等农活在这里都可 以体验和学 习。公 园
据农 园利用方式 的形态 。不 同类型 的农 园
体验 农业 主要 是指 居民直接参与农林 牧渔的耕种 、 生产、 加工等活动 , 体验性较
日本观光农业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1 . 农 园 的 规 模 2
有 专门 的协 会 。 园是在 一定 地域 内 以优 美 的环境 为背 景 , 农 进 行清 洁农 产品如 蔬 菜 、 果树 、 卉 等生 产 , 花 对农 产 品品 赏 、 游购、 采摘和体验 的农 业生产 园区 。 园可 分为菜 园和 果园 . 农
展观 光农 业。 关 键 词 日本 观 光 农 业 : 代 农 业 ; 示 现 启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33 文 章编 号 10— 792 0)1 0 4— 2 07 5 3 (0 8 2 — 3 4 0
观 光 农 业 ( u gi l r) 集 生 态 、 t r r ut e 是 o a c u 生活 、 会 、 技 社 科
的一 种新型 产业 。 简要 阐述 了现 代农 业 中 出现 的观光 农业 、 闲农业 、 态农 业 的几种形 式 , 休 生 列举 了 日本观 光农 业 园 区概 况 , 述 了日本 观 论 光农 业的发 展 与现状 。 出我 国需要 依 据 国情 , 指 因地 制 宜 , 以发 挥 地方 区域优 势 和 自然经 济条 件 为主线 , 保持 自身特 色 , 学规 划 , 步 发 科 稳
菜 园 以生 产一 种或 多种 蔬菜 为 主 , 园 则 是 以生 产 一 种或 果
多种 果 品为主 。 园 的出现 和发 展 , 农 极大 地 改善 了现 代社会
日本 已开辟 了约 6h 观光 型农园 。 7 m2
L1 农 园 的 类 别
和文化 为一 体 , 旅游 业相 关联 的新 型农 业形 式 ; 与 是社 会 经
济发 展 、 人民 生 活水 平 提 高而 互 生 出的 人们 对 高 品位 生 活
日本观光旅游农业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观光旅游农业对我国的启示内容提要:日本农村地区根据本地实际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如建立葡萄与草莓观光农业园等)和渔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农民也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转变经营理念,实施多种经营或兼业经营,以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包括旅游需求)。
为此,有必要大力发展塑料大棚蔬菜和水果、花卉园艺业等,并向游客开放,同时在靠近城市的地方建立一定数量的市民农园与观光旅游农园,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
关键词:观光农业;市民农园;观光农园;农业公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不断进城打工,致使部分土地抛荒,粮食产量下降。
然而,城里打工,对于没有多少文化、又不懂技术的农民来说并非易事。
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廉价的外国农产品将对我国农业造成巨大冲击。
因此,政府部门应尽早采取措施,引导农民实行转业或兼业经营,为他们开辟致富渠道,从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以避免入世后出现被动局面。
在日本曾出现过类似情况。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土地进城成为工人,以致日本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了高龄化农业和过疏化的严峻局面。
日本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集约化水平。
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日本农村地区的兼业化程度普遍提高。
许多农民兼营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有的甚至转向经营园艺和畜牧水产等业;靠近城市的不少农民则充分地将现存的零星土地加以利用,如建造停车场和仓库等,通过出租房屋、店铺等来增加收入。
近年来,随着到农村旅游的市民日趋增多,经营观光农园的农户越来越多。
鉴于日本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的成功实践,以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业资源十分丰富而未被开发或开发得不够的状况,笔者拟就日本观光农业的形态与经营手段等作些探讨,以期能对有关方面有所启发。
一、观光旅游农业的形态与特征所谓观光旅游农业,是指具有保护环境、生态美化环境和观光旅游等功能的农业。
休闲农业典范日本篇
休闲农业典范日本篇题记:日本和台湾的观光农业发展已经走在了亚洲甚至世界的前列,吸收和借鉴其成功和成熟的经验,是中国休闲农业发展必经历程。
本文从发展历程、特点、启示、案例等方面,充分梳理日本、台湾的发展经验,以求对项目的开发和打造有所裨益。
一、日本休闲农业发展历程第一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期,政府和民间共同推进了高级度假村的开发与经营。
日本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长野县的农民在冬季农闲时期,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设滑雪场和民俗旅馆,吸引了大批游客。
第二阶段:泡沫经济破灭后,生态旅游、农事体验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为了改善经济泡沫带来的恶劣旅游环境,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水果采摘型农业园区的发展。
第三阶段: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时期。
随着周末休息时间延长,日本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需求在逐步增加。
同时,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农业的萎缩,日本农业、农民也需要增进与市民的交流,加大宣传农业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作用。
城乡居民的这些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日本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并使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日本休闲农业的特点(一)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型日本森林覆盖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十分重要的保健、文化、教育场所。
茨城县那珂郡美和村通过招商引资,与某著名育婴用品制造公司合作,并租借给该企业20公顷的国有用林,由企业开发管理。
企业在开发建造森林公园的同时,为加深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倡导“育人如育树”的理念,每年在全国募集3500名新生儿搞一次新生儿诞生植树纪念活动。
由于这项活动的实施,为美和村的零售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二)景区边缘与都市郊区型和歌山县白滨町位于关西大都市圈区域内,距离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府驾车1小时的距离。
该地区早期的乡村旅游主要依托附近的温泉、白良滨浴场、熊野古道等著名景区景点的二次客源开发民宿旅馆,以较低的价格和富有特色的旅游内容、接待设施满足游人需要,并与主要景区景点的旅游活动相互错位,成为其重要补充。
日本的绿色观光农业及其启示
日本的绿色观光农业及其启示
佚名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技术》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从1993年起,日本开始推进“农山渔村休闲余暇”活动,使绿色观光
农业成为日本国民生活的一种新方式。
1994年,“农山渔村余暇法”开始实施,各部门大力推进绿色观光农业活动的开展,地方政府成为直接的推进主体。
此后,以观光农园、市民农园和农业公园为主要形式的绿色观光农业发展格局渐次形成。
日本政府扶持绿色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实践,对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总页数】2页(P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日本观光农业对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J], 郭志海
2.日本观光农业发展经验对黑龙江农业的启示 [J], 井焕茹
3.日本观光农业发展经验及对湖南省的启示 [J], 肖熙
4.日本观光农业对宝鸡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J], 邱琳
5.日本的绿色观光农业 [J], 柳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启示
日本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其启示伴随着日本农业现代化和体验经济的发展,日本休闲农业呈现多业态蓬勃发展的态势。
日本的市民农园、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民宿农庄、体验农业园等都迅速发展起来,对日本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日本休闲农业成功之处在于政府大力支持,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规政策;在休闲农业产品上特色鲜明,体验性较强;多方主体积极参与,注重环境保护。
日本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对中国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日本休闲农业市民农园民宿农庄启示日本休闲农业发展历程日本休闲农业发展较早,早在1924年一些园艺爱好者便自发组织了“京都园艺俱乐部”,该俱乐部在京都城郊设置和经营市民农园。
后来,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日本的休闲农业也基本消失。
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经济开始复苏,这时休闲农业也开始发展,长野县饭山农民在冬季充分利用被称为“雪国”的自然条件,开设滑雪场和农民家庭旅馆,吸引都市居民前来滑雪、观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1962年小岩井农场开辟了600余亩观光农园。
兴建了动物广场、牧场馆、农机具展览馆等多种游览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1966年开始在高知市、神户市等成立了渔业观光体验中心,进行渔业养殖、垂钓等体验。
1992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在其公布的《新食品、农业、农村政策方向》报告中,首次以政府正式文件的形式指出重视农事体验、农家乐、乡村文化的开发。
1993年小岩井农场Makiba农业观光园建成。
1999年出台新农业法,即“食品、农业、农村地区基本法”,强调了农业的多功能性,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进休闲农业(藤田武弘等,2009)。
日本休闲农业主要发展业态(一)市民农园日本的市民农园,也称休闲农园或接触农园,是指都市居民以休闲的生产方式种菜、养花、种植果树,自己使用农产品的小面积农地的农园。
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这种农业体验经营方式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除了综合性的市民农园外,很多地区还建立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农园,如老年人农园、学童农园、残疾人农园等。
浅谈日本生态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论文】
浅谈日本生态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摘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追求导致日本生态农业的产生,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 日本生态农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效, 其中, 政府采取的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日本农业生产条件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 因此文章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日本政府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措施, 最后提出日本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生态农业; 政府; 措施; 启示; 日本;1 引言农业污染问题可以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断出现的农业污染损害事件以及“镉大米”“毒韭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令全社会开始强烈关注农业污染问题, 如何防控农业污染, 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变成了学者们不断探讨的现实课题, 也是政府必须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其中, 介绍和学习发达国家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对中国防控和减少农业污染, 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日本与中国同处于东亚, 地理距离相近, 农业文明相似, 日本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也与中国的小农户有很多相通之处, 因此, 中国学者对日本发展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分析和借鉴比较多。
如姜达炳(2002) [1]介绍日本生态农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胡启兵(2007) [2]分析了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的部分制约因素, 如小规模经营模式等;孟冬(2007) [3]则对日本生态农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进行了介绍;李晓梅(2008) [4]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研推广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经验;姚万军(2010) [5]从农业增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进行了中日对比分析;张文胜(2010) [6]从经营与产销协作的角度对日本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全斌等(2010) [7]通过介绍日本MIDORI发展模式提出了对中国华南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启示;刘星辰等(2011) [8]关注了日本稻作生态农业的发展途径与模式;秦炳涛(2015) [9]探讨了日本生态农业的发展策略问题。
绿色乡村游在日本
绿色乡村游在日本早在19世纪,乡村旅游因现代人逃避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
我国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走得更快,更好。
日本的绿色(乡村)旅游发展虽然比欧美稍晚,但却独具特色。
日本的绿色旅游是1990年代以后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经验对我国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官方定义,绿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绿色(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农、山、渔村地区,享受当地独特的自然和文化,并与当地人交流的逗留型的闲暇活动”。
换句话说,就是“在农、山、渔村所进行的时间宽裕的休假活动”。
在日本,绿色旅游是在国家农业政策和地域开发政策背景下推进的。
发展绿色旅游是其中一项重要规划措施,而调动农村内部村民这个主体的主动性,促进城乡交流,构建富有独特内涵的绿色旅游一直是日本相关学者和政府的目标。
日本发展绿色旅游的相关政策最早可追溯到1970年。
当时,山村振兴基本问题咨询委员会制定了“山村振兴和开发”计划。
1992年,农林水产省又出台了新的政策,提出了“新的食品、农业和农村政策的方向”。
在这个政策背景下,日本战后的农业政策方向发生了较大转变。
在1999年颁布《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
新农业政策把发展绿色旅游作为振兴相对衰落的的乡村地区的策略也逐渐成为日本国内政府和学者的共识。
另一方面,从日本全国地域开发政策的动向来看,日本的五次全国综合国土规划一直把国土均衡发展和消除地域差距作为其核心目标。
该目标通过不同时期的各综合国土规划的理念加以具体化,其中农村和山村的旅游开发作为一环在规划中得以体现。
尽管政策有所变化,但其目标的一致性却得以连续执行。
在日本相关部门提出的休养地开发的重新评估中,绿色旅游产业的开发政策得以继承。
因此,可以说日本的绿色旅游新政策是在明确了乡村与城市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日本休闲农业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休闲农业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宋冀【摘要】伴随着日本农业现代化和体验经济的发展,日本休闲农业呈现多业态蓬勃发展的态势。
本文主要阐述了日本休闲农业发展的特点,分析日本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对中国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启示意义,以期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力量。
【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6(038)006【总页数】1页(P117-117)【关键词】日本休闲农业;发展特点;启示【作者】宋冀【作者单位】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衡水0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920世纪70年代开始,伴随着农业实现现代化,日本农业产业职能发生历史性转变。
由于体验经济的兴起,休闲农业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
日本休闲农业具有内容丰富、主体责任明确、法制健全以及科学开发有序发展等特点,在休闲农业正在快速起步、飞速发展的中国,其成功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1 政府大力支持,健全政策法规。
在日本,政府引导在日本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中起到了最基本的推动作用。
在政府主导责任上,政府主要担负技术支持、公共设施完善、财政支持以及国际合作等责任。
除此之外,日本休闲农业的发展的相关法规体系是比较健全的。
除旅游及农业方面基本法外,还针对休闲农业提出了很多专项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政策的制定鼓励农协和农民广泛参与,充分体现了农民的意愿,有较好的应用性。
1.2 政府、地方公共团体、协会、企业和农民多方参与,专业化规模化趋势明显。
日本休闲农业在各级政府支持引导下,农业园开设主体包括地方公共团体、协会、企业、农民等。
地方公共团体有的利用自己的农地,有的从农地所有者中取得使用权;农业协同组织从协会成员中租借土地使用权,或者向其他农地所有者租借。
企业一般通过与市町村缔结贷付协定,持完整的运营计划向市町村申请。
农民可以利用自己的农地,自己发展民宿农庄等,也可加入所在市町村的农业协会,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
日本休闲农业目前已经走出了农户小规模经营阶段,现在大多采取的是政府引导、协会组织、绝大部分农户参与的形式,既能有效地分散和防范风险,又能发挥规模潜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绿色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及启示引言肇始于日本战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人口的大量无序迁出,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和弱质化,以及农村经济的极大衰退。
1992年6月应运而生的绿色观光农业,促进了日本城乡互动和一体化建设,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给山区占绝大部分的日本农村带来了极大的生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加快发展的重要潜力与希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振兴中国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在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变进程中,很重要的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绿色观光休闲农业的兴起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绿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将农业和旅游业相互结合,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改变单一农业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生产、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及市民参与融为一体,使城市居民充分享受农业艺术与自然情趣。
它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为资金、技术在耕地上的集约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绿色观光休闲农业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地保持耕地,节约资源,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提高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日本由于与中国地理环境相似,文化相承,而且都属于人多地少的情况。
十八年之后的今天,在中国积极进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时候,重温日本绿色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有着别样的深远意义。
1 绿色观光农业产生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实行积极转变农业政策,制定了农业基本法。
以农业人口转移为前提,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寻求“自立经营农户”,积极缩小农业和其他产业的收入差距。
这样,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出,造成了山区和半山区农业生产的衰退,农村的过疏化和高龄化,耕地撂荒、农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日趋严重。
农村居民渴望与城市市民进行食品、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活动。
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很少返回农村居住。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紧张,以及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显现,城市居民越来越向往清洁的自然资源、新鲜的食物和悠闲的生活。
逐渐萌生了到农村去观光休闲的愿望。
与此同时,日本加入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导致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在农业政策上仿效欧美的效率主义、环境主义和地区主义日趋抬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日本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区域开发战略,其中农村的旅游开发作为其开发政策的重要一环被逐步推行。
1970年由日本农林水产省山村振兴基本问题咨询委员会起草了“山村的振兴与开发”的政策文件。
该文件首次阐述了山村区域具有长期保护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健全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予城市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为了城市居民缓解自身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农村区域经济的振兴,利用城市和乡村相邻的特点,日本农村地区从70年代左右开始出现了“观光热”,即向旅游方向发展的现象,当时被称为“农村观光”。
进入80年代后,日本处于“泡沫”经济时期,利用民间资本大规模地开发休养地(度假村)和进行旅游开发的热潮喷涌而出。
自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在日本各地农村各种综合休养地、农业主题公园和模仿欧洲风情的庄园相继建成。
1992年6月,“绿色观光(green tourism)”这一提法首次出现在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新的粮食、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方向”的政策文件中,以此为标志,日本绿色观光农业的发展拉开了大幕。
此后,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以观光农园、市民农园和农业公园为主要形式的绿色观光农业发展格局渐次形成,不断发展壮大。
2 绿色观光农业的概念和内涵在农林水产省的文件中,绿色观光被定义为“在绿郁丛丛的农山渔村,与当地的自然、文化和居民进行交流的一种滞在型余暇活动”。
绿色观光农业最早勃兴于意大利和英国。
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乡村旅游在民俗学中逐渐诞生,不断展开。
这里的“绿色”具有“生态”之意。
从1993年起开始推进的“农山渔村休闲余暇”活动,绿色观光农业成为日本国民生活的一种新方式被逐步宣传推出。
1994年,“农山渔村余暇法”开始实施,日本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农林渔业民宿体验的登记制度。
政府各部门都在大力推进绿色观光农业活动的开展。
可以看出,日本的绿色观光农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推进农村区域发展的目的,地方政府是其直接的推进主体。
据此,“绿色”也有“区域振兴”之意。
在日本,绿色观光的内容包括:(1)农产品直销和集会、故乡庙会、农林水产业庆祝活动;(2)市民农园、插秧、割稻、挤奶等农业和农村体验活动,与农村和农民接触和交往的活动,以及观赏接触大自然等活动;(3)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的农林业实习体验,参加农村庙会等文化机会活动,以及从事农村环境,当地土特产品和文化的教育活动。
日本的绿色观光的内容是逐渐推展到多方位的城市和乡村交流活动,可供选择的内容也日趋多样化。
一般来说,绿色观光与一般的大众观光有着本质区别:在资源利用方面,前者是利用农村一般的自然资源,而后者是利用特殊的自然资源;在客户来源上,前者是城市市民,与农村居民进行相互交流接触,而后者为一般流动性很强的商业旅游者;与当地产业发展的关系,前者强而后者弱;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前者关注而后者根本不关注。
3 绿色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类型和特点自1992年正式实施以来,日本绿色观光农业的发展令人瞩目。
到2005年,日本全国绿色观光设施共有5009个,当年利用者共有770万人次;产地直卖所13538个,同年利用者高达2.3亿人次;农业和农村研修资料馆904个,同年利用者1716万人次;农业公园662个,利用者1727万人次;森林和林业研修资料馆有387个,利用者472万人次;体验实习林有204个,利用者32万人次;在森林休闲设施中森林公园有1561个,利用者4771万人次,宿营地2596个,利用者1484万人次。
另外,市民农园2006年有3124个,比1996年的1496个增加了109%,其中滞留型农园从2000年的21个增加到2006年的68个。
随着设施场所的增加,绿色观光旅游的人数逐年攀升。
据国土交通省的统计,日本国民人均国内观光旅行的次数和住宿次数从2003年的1.70次和2.81次分别增加到1.82次和2.93次。
日本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日本市民愿意到农村居住,超过一成的市民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由此可见,绿色观光在日本已经蔚然成风。
日本绿色观光农业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型。
一是农林业公园型。
主要为都市近郊的农林主体公园,包括观光农业公园、林业体验和野营公园等。
二是饮食文化型。
即利用农林水产资源产品进行餐饮零售,提升当地土特产品的品牌化。
主要有农林水产品的早市、直卖、配送和直销业务、土特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以及农村的便利餐馆等。
三是农村景观观赏和山野居住型,主要是在山区和半山区的村落建造住宅区和附带农园的别墅,吸引城市居民来此购房居住和观赏山景。
这有利于传统农村景观的保护。
四是终生学习型。
主要是从二三产业回归从事农业的城市居民,他们在农村相关设施中参加以农林水产品生产和农村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农林水产业研修课程、体验农村生活和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等。
日本绿色观光农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政府积极倡导和扶持绿色观光产业的发展。
二是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齐头并进,做到了有法律、有预算。
三是科学制定绿色观光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总结。
四是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发挥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且适时对其进行财政支持。
五是在绿色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注重环境保护和当地居民的主体性,通过区域居民的合意程序进行决策。
六是尊重农村居民和地方特点,不过度关注经济利益,实行低价格销售,薄利多销,吸引回头客。
七是不断拓展绿色观光农业的内涵,在观光农园、民俗农园和教育农园等方面进行创新和下工夫。
4 日本绿色观光农业发展的制度保障机制1992年,农林水产省开始实施绿色观光计划,1993年在全国挑选50个示范区,大力宣传和推进绿色观光农业开发。
在此基础上,1994年6月制定了“促进农山渔村滞留型余暇活动的基础建设的法律”,对全国农山渔村滞留型余暇设施建设进行软硬件支持。
2006年5月1日重新修订的该法将“余暇活动”定义为“城市居民利用余暇到农村滞留期间所进行的农作物的体验以及其他对农业加深了解的活动”,规定了日本都道府县地方政府必须制定景观良好地区的的农村滞留型余暇活动功能建设的基本方针,主要包括土地利用事项,农事作业体验设施的建设等。
市町村可以根据地方政府的基本方针制定计划,包括设施建设的区域范围,功能建设方针,农用地利用以及农事作业体验设施(设施的种类、大致的位置和规模等)。
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包括按照市町村确定的计划,向农业经营者以及农业团体的农事体验设施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给予市町村计划实施者必要的培训指导及其他援助;将市町村计划纳入国家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计划等。
此后,日本政府逐步确立了绿色观光农业在国家发展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制定了通过发展绿色观光农业来促进城乡交流的法律制度框架。
在每五年修订一次的“粮食、农业和农村基本法”及其实施计划中将绿色观光与城市居民的休闲观光、农民就业机会以及区域振兴相并列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大力促进绿色观光活动和城乡交流,不断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2002年制定的“食和农的再生计划”和“城市和农山渔村的共生和对流推进大纲”以及2007年制定的“关于强化2007年城市和农山渔村的共生、对流关联对策”等政府文件中都明确阐述了“城市和农山渔村的共生和对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强调通过发展绿色观光农业、促进农山渔村体验式学习和多样化主体参与,满足退休族和年轻一代旅游休闲愿望等手段实现城乡互动,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此外,日本政府还制定了推动绿色观光发展战略和计划,并辅以资金预算。
做到有战略、有计划、有预算。
政府设立由内阁两名官房副长官和总务省、文部科学省、后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农林水产省、国土交通省和环境省的副大臣组成的领导委员会负责绿色观光农业开发活动,而且每年都为其提供大量的投入。
做到有主体、有预算,有规划,有目标,有总结,各项活动都落到实处。
如2006年有关区域开发绿色观光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达415亿日元之多。
2007年“农山渔村振兴计划”的实施主体为各地方政府和所属市町村,2016年政策目标为农山渔村的定居者增加150万人,城乡两地居住者增加300万人;“跨地区协作共生活动计划”的实施主体为民间团体,实施期限为2007—2011年,目标为城乡交流设施的住宿者增加110万人。
此外,日本有各地的绿色观光推进协议会和区域农业振兴协议会等大量致力于推进绿色观光农业的团体和企业,特别是特定非盈利活动法人(NPO)等民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