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货币区和欧洲的经验

合集下载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导言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速,各国间联系紧密程度越来越高,货币政策成为协调和平衡各国经济的关键因素。

而最优货币区理论,是一个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建立各国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的重要理论。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基本原理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协调各国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它认为,贸易、资本流动和劳动力迁移等因素越发紧密,使得各国经济之间存在了更多的联系和依赖,货币政策的变化对其他国家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立各国之间的货币联盟或区域统一货币制度,来加强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性,降低经济波动和风险。

在最优货币区理论中,评价一个货币区是否优秀需要从贸易、劳动力流动自由、收入分布、政策协调等多个方面考虑。

例如,市场规模大、贸易稳定和成本低廉的货币区更能吸引投资和企业进驻,从而更具竞争力。

此外,货币区内的社会收入分配比较均衡,能够降低社会不满的风险;政策协调较好,国家之间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协调货币政策,以追求长期稳定和增长。

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实践与应用最优货币区理论最早在欧元区引起广泛关注,欧元区由于束缚了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使得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关系更加紧密,降低了汇率风险和减少了汇率的波动。

同时,欧元区内的政策协调机制也相对成熟,各成员国能够通过加强合作来提升区域经济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除了欧元区外,亚洲地区的货币合作也正在不断深化。

亚洲有望成为继欧洲之后另一个货币联盟的发展地区,周边国家正在进行贸易自由化和互联互通,同时也在加快货币合作和建设亚洲货币体系。

此外,由于区内贸易和投资不断加强,以及疫情的影响,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合作也在逐步深化。

三、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局限性最优货币区理论虽然为理解货币区的经济政策协调提供了重要思路,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该理论假定各国经济的结构和周期性趋势保持一致,忽视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周期和结构差异,政策的协调难度会因此加大;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货币区之间的联系也不断增强,货币协调难度与日俱增。

蒙代尔及最优货币区理论

蒙代尔及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理论之父——蒙代尔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Robert A. Mundell)一直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被誉为“最优货币区”理论之父;他构筑了国际宏观经济的标准模式;他是货币与财政政策混合理论的倡导者。
他重新解释了通涨和利息理论;他发展了贸易支付平衡的货币理论;他是供应学派的代表人。他的著作涵盖了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并对欧元的诞生起到了决性的作用。
*
货币区参加者的成本
加入货币区后,对参加者来说最大的成本是,参加国失去了追求独立的货币政策的自由,并且还会丧失把汇率政策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好处。 最佳货币区应当尽量从长久固定汇率中获得最大效益并使之达到最小的成本,但事实上,测度最佳货币区内每个成员国能从中获得多大收益和付出多少成本是件极困难的事。
世界经理人集团( World Executive Group )和 世界品牌实验室( World Brand Lab )主席、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
*
《国际货币制度:冲突和改革》(蒙特利尔:加拿大私营规划协会,1965年); 《人类与经济学》(纽约:McGraw-Hill,1968年);《国际经济学》(纽约:Macmillan,1968年); 《货币理论:世界经济中的利息、通货膨胀和增长》(加利福尼亚,Pacific Palisades:Goodyear,1971); 《新国际货币制度》(与共同编写,1977年); 《债务、赤字和经济状况》(1991年); 《中国的通货膨胀与增长》(与M. Guitian共同编写)(1996年); 《欧元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器》(与A. Clesse共同编写)(2000年)。
彼得•凯南1969年提出以低程度多元化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理论要点: 产品多样化具有稳定性,不太受汇率的影响,可以采取固定汇率。 产品非多元化应该采用灵活独立的通货区。

最优货币区

最优货币区
●在欧洲货币体系内部,各国货币的浮动汇率并不统一。 ○大部分国家可以相对于制定的平价上下浮动2.25% ○西班牙、葡萄牙汇率可以上下浮动6%
●1993年8月,在投机性冲击的压力下,经济货币联盟中各 种货币之间的浮动范围被扩大到了15%。
(除了德国马克和荷兰盾)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变
㈢欧盟“1992”计划的起步阶段
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其加入固定汇率区对本国经济 稳定性的损害就越小。
该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最优货币区理论
图20-5:LL曲线
加入国的经济稳定性损失
LL 加入国与固定汇率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
①单一货币可以消除欧洲货币体系汇率重估的威胁。消除货 币兑换的成本,实现更高程度的欧洲一体化。
②一些欧盟国家认为德国对欧洲货币体系的管理片面强调德 国的宏观经济目标而牺牲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
③资本完全自由流动使得维持各国货币间的固定汇率弊大于 利,并且单一货币有利于实现欧洲政治稳定。
二、欧元及欧元区的经济政策
●汇率的变动给欧盟在管理上带来了不少麻烦。 ★加快把欧盟变成一个真正的统一市场。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变
●德国在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欧洲货币体系的 信誉理论
★20世纪70年代,德国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并且其中 央银行独立性强。因此德国央行享有成功治理高通货膨胀 的美誉。
★货币经济体系的成员国希望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将本国货币盯住德国马克 来引进德国反通货膨胀的信誉。
图20-4: GG曲线
加入国的货币效率收益 GG
加入国与固定汇率区的一体化程度
最优货币区理论
▪ 经济一体化和固定汇率区的成本:LL曲线
• 经济稳定性损失(固定汇率引起的额外的不稳定性)

最优货币区与欧洲债务危机

最优货币区与欧洲债务危机

作者: 袁建国[1];王德祥[2]
作者机构: [1]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襄阳441053;[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导刊
页码: 59-6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3期
主题词: 最优货币区;欧元;欧洲债务危机
摘要:欧洲债务危机表明,依据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欧洲货币一体化安排在外来冲击下,由于区域经济结构失衡、市场机制调节无力,成员国突破财政约束、运用传统的财政刺激政策而货币政策又保持紧缩,则产生财政危机和公共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很大。

欧元区要摆脱困境必须加强市场一体化建设,推进政治一体化建设,寻找新的调节机制和财政平衡机制。

蒙代尔及最优货币区理论

蒙代尔及最优货币区理论

θ0
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
通货区参加国与通货 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
16
货币区参加者的收益
(1)消除了由于汇率不固定而生产的不确定性,刺激了 国际分工及在成员国或区域内的贸易与投资的流动; (2)可获得生产的规模经济利益; (3)金融状况不稳、币值波动较大、通货膨胀较高的国 家将会享受到价格稳定、货币流动性增强的收益; (4)提供一种风险分摊机制; (5)保持国际储备的需求,减少资源闲置的成本。
11
(三)金融一体化程度( (三)金融一体化程度(Degree Of Financial Integration)
詹姆斯•伊格拉姆1969年指出,为了决定通货区的最优 詹姆斯•伊格拉姆1969年指出,为了决定通货区的最优 规模,有必要考虑经济社会的金融特征,认为应该用 金融一体化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理论要点: 理论要点: • 国际收支不平衡与资金流动有关,尤其同缺乏长期 证券的自由交易有关。 • 如果金融一体化不充分,大多外国人都会买卖短期 外国证券,因为可以通过外汇市场的套期交易来保 值。 • 如果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 利率的较小变动而引起的长期资本流动来平衡,从 而汇率的变动可以避免。
“最优货币区”理论之父——蒙 “最优货币区”理论之父——蒙 代尔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Robert A. Mundell)一直担任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经济学教授。被誉为“最优货 币区”理论之父;他构筑了国际宏 观经济的标准模式;他是货币与财 政政策混合理论的倡导者; 他重新解释了通涨和利息理论; 他发展了贸易支付平衡的货币理论; 他是供应学派的代表人。他的著作 涵盖了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 并对欧元的诞生起到了决性的作用。
1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Robert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Robert A. Mundell)

最优货币区名词解释

最优货币区名词解释

最优货币区名词解释
最优货币区是指一组国家或地区,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相同或高度相关的经济体。

这些国家或地区面临类似的经济冲击和结构挑战,货币政策的统一或一致性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稳定和增长效果。

最优货币区的形成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经济结构的相似性:货币政策需要针对经济状况做出调整,因此经济结构的相似性可以使货币政策更具有效性。

2. 劳动力和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一致性,货币区内的国家或地区应具备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性,以便在经济冲击发生时实现资源重新配置。

3. 经济一体化程度:最优货币区需要有高度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包括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金融一体化等,以确保货币政策能够对整个地区产生影响。

4. 政治合作意愿:最优货币区还需要各国或地区在政治上有合作意愿,共同决策和执行货币政策,以应对共同的经济风险和挑战。

最著名的最优货币区是欧元区,它由欧洲许多国家组成,在货币政策和汇率方面实行高度统一。

然而,最优货币区的实践也存在挑战,例如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和灵活性不足可能导致货币政策不适用于所有成员国。

第七章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第七章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通过汇率变动来解决需求转移所引起的不平衡问题,而
只能够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解决。在允许生产要素自 由流动的条件下,资本和劳动力会由经济体B流向商品 价格和工资水平较高的经济体A,通过供给的转移来满 足需求的转移,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同时达到物价稳定和 充分就业。
由于当今世界各国之间要做到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 的完全自由流动仍十分困难,蒙代尔认为现阶段解决问 题的办法只能是区域性的最适度货币区,而不是全球性 的共同货币。要保证国际经济社会的稳定,至少应有两 个以上的区域性货币。关于最优货币区的界限,蒙代尔 指出应以经济疆界即要素的流动性而不是政治疆界来划 分。由于区域内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需求转移引起的外部 失衡可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调节,因此要素流动替代 汇率变动成为区域内的平衡机制;而不同的区域之间由 于种种限制,不具备要素流动性,因而浮动汇率替代要 素流动成为区域间的平衡机制。可见,蒙代尔并不是简 单地否定浮动汇率,只是否定了区域内的单独浮动,同 时提出了实行区域性的固定汇率制和共同浮动的新颖主 张,这就为以后欧共体发展成为一个共同的货币区奠定 了理论基础。
麦金农认为,在典型的开放经济中,汇率的变动不会 改变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价格比例,从而也就不会对经 济均衡产生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①在本币贬值引起 贸易品价格上涨以后,会引起国内物价的全面上涨;② 在开放经济中,由于贸易品所占比例很大,贸易品价格 的上升会迅速而明显地引起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由于货 币幻觉不很明显以及工会和劳工力量的强大,人们会明 显感觉到消费支出的增加和实际收入的减少,并要求提 高工资,从而引起非贸易品价格随贸易品价格的上涨而 上涨;③对于一个开放经济,由于国内对进口商品的依 赖性很强,进口需求弹性较低,要纠正外部失衡所需要 的汇率变动幅度也就很大。

第七章:最优通货区理论及其实践

第七章:最优通货区理论及其实践

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 、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年 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三个阶段: 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三个阶段:P296 成员国过渡到欧洲经济货币同盟的四个标准
• 通货膨胀率不超过前三强平均水平的 通货膨胀率不超过前三强平均水平的1.5个百分点 个百分点 • 当年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3%,累计公债不超过 的 , 当年财政赤字不超过 GDP的60% 的 • 政府长期债券利率不超过三个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 政府长期债券利率不超过三个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2 个百分点 • 加入前两年汇率稳定,中心汇率未重新制定过 加入前两年汇率稳定,
A国(摩托车) 国 摩托车) A国居民的消费偏好从摩托车 劳动力与资本供给过剩
(失业) 失业)
B国(小车) 国 小车)
小车: 小车:
劳动力与资本过度需求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情形1: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只能通过汇率变动缓解× 情形 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只能通过汇率变动缓解× 要素不能自由流动 2:通过要素自由流动缓解经济失衡,无需变动汇 通过要素自由流动缓解经济失衡, 通过要素自由流动缓解经济失衡 率✔
(五)《马约》启动后的一体化进程与欧元诞生 马约》
1993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各国过渡到欧盟进程加快 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1999.1.1欧元诞生,取代了 欧元诞生, 欧元诞生 取代了ECU,作为储备、投资、计价 ,作为储备、投资、 和结算货币投入使用;同年欧洲中央银行运行, 和结算货币投入使用;同年欧洲中央银行运行,各国中 央银行作为其执行机构不再单独制定货币政策 2002.1.1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流通 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流通 2002.7.1部分成员国货币退出历史舞台,欧元成为市场流 部分成员国货币退出历史舞台, 部分成员国货币退出历史舞台 通中惟一法定货币。目前这样的国家共有12个 奥地利、 通中惟一法定货币。目前这样的国家共有 个:奥地利、 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 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 卢森堡、荷兰、 卢森堡、荷兰、葡萄牙 、西班牙

_最佳货币区理论专题

_最佳货币区理论专题

21
(一)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1.创建欧洲货币单位 1979年 欧共体创建欧洲货币体系时, 1979 年 , 欧共体创建欧洲货币体系时 , 决定 统一记账单位, 统一记账单位 , 将原来的欧洲记账单位和欧 洲货币记账单位统一改为欧洲货币单位 Unit,简称ECU ECU) (European Currency Unit,简称ECU). 欧洲货币单位类似于特别提款权 , 是一种 篮子"货币. "篮子"货币.
19
图12-2-1
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联合浮动
20
二,欧洲货币体系 1979 年 3 月 , 欧 共 体 宣 布 将 欧 洲 货 币 体 系 System,简称EMS EMS)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简称EMS)作为 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目标的一个部分, 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目标的一个部分,这目标 还包括最终实现通用货币及建立共同体内部的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
8
(三)金融一体化程度( (三)金融一体化程度(Degree Of Financial Integration)
詹姆斯伊格拉姆1969年指出,为了决定通货区的最优 詹姆斯伊格拉姆1969年指出,为了决定通货区的最优 规模,有必要考虑经济社会的金融特征,认为应该用 金融一体化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理论要点: 理论要点: 国际收支不平衡与资金流动有关,尤其同缺乏长期 证券的自由交易有关. 如果金融一体化不充分,大多外国人都会买卖短期 外国证券,因为可以通过外汇市场的套期交易来保 值. 如果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 利率的较小变动而引起的长期资本流动来平衡,从 而汇率的变动可以避免.
16
货币区参加者的成本
加入货币区后,对参加者来说最大的成本是, 加入货币区后,对参加者来说最大的成本是, 参加国失去了追求独立的货币政策的自由, 参加国失去了追求独立的货币政策的自由,并 且还会丧失把汇率政策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好 处. 最佳货币区应当尽量从长久固定汇率中获得最 大效益并使之达到最小的成本,但事实上, 大效益并使之达到最小的成本,但事实上,测 度最佳货币区内每个成员国能从中获得多大收 益和付出多少成本是件极困难的事. 益和付出多少成本是件极困难的事.

欧元——最优货币区域实施的理论依据及对其的思考

欧元——最优货币区域实施的理论依据及对其的思考

欧元——最优货币区域实施的理论依据及对其的思考一、德洛尔报告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理论依据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最优货币区是指一种“最优”的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是一种单一共同货币,或者是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性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区域内的国家与区域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最优”是根据同时维持内部和外部均衡的宏观经济目标来定义的,这包括内部的通胀和失业之问是最佳平衡,以及区域内部和外部的国际收支平衡。

最优货币区的概念是在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劣争论中提出来的,其开拓性的论文由蒙代尔 (Mundell,1961年)、麦金龙 (Mckinnon,1963年)、伊格拉姆(Ingram,1962 年)做出的,他们企图找出定义“最优”货币区的决定性经济特质。

格鲁博(Gru~,1970 年)、戈登(Gorden,1972年)、石 (Ishiyama,1975年)、托尔和威策特(Tower&Willet,1976 年)把研究的重点转向评估参加一个货币区的收益和成本。

宾田(Hamada,1985年)研究了一些国家加入货币区的福利含义。

雷曼(s.S.Rehman,1997年)对最优货币区的判断咏准进行了总结;克鲁格曼和奥博斯菲尔德(Krugman&Obstfeld,1998年)也对该理论曲研究作了总结,并提出了GG-LL模型,用于判断加入货币联盟的时机。

1.理论发展的主要线索蒙代尔 (Mundel1)认为,需求转移是引起外部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在两个开放小国的模型中,即使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调整也只能解决不同货币区之间的收支平衡问题。

而在一个货币区内部,只要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具有完全自由的流动性就可以依靠要素的转移消除需求转移造成的冲击。

所以,地区之间劳动力和其他要素自由转移,就成为了判断是否成为一个通货区的标准。

生产要素流动论是对浮动汇率的扬弃,在肯定浮动汇率的同时,提出货币区内应实现单一货币或固定汇率的主张。

7第七章 最优货币区理论

7第七章  最优货币区理论
• 1999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 1999年度瑞士中央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学 奖授予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 A· 蒙德尔 (Robert A. Mundell)教授,以表彰他" 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 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欧元之父
• 罗伯特· 蒙代尔1932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 省一个偏远的小镇上,那个镇子人口稀少, 只有几户人家、一所小学加上一个做奶酪 的工厂。 • 蒙代尔博士因倡议并直接设计了世界第一 个区域货币――欧元,而获得了“欧元之 父”之誉。1997年获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的 杰出人士奖。1998年被选为美国艺术和科 学院院士。199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单一指标法
理论名称 要素流动法 经济开放性 出口产 品多样性 指标 速度/成本 可贸易产品/社会总产品 单一出品/出口比重 代表人物 蒙代尔 麦金农 1969 提出时期 1961 1963
彼得· 凯南
国际金融的 一体化
政策一体化程效 通涨率相似性
长期资金流动/总额
伊格拉姆
1969
政策取向的一致性 原因的趋势
4、詹姆斯.英格拉姆(James Ingram):国内外金融市场一体化 说
5、哈伯勒等:通货膨胀一致说
• 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国际收支失衡和汇率波 动的主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因此,如果区域中各国的 通货膨胀率趋于一致,便可避免汇率的波 动。
6、政策一体化说
• 1970 年,爱德化· 托尔和托马斯· 威莱特指出:一 个具有不太完善的内部调节机制的成功通货区, 最重要的或许在于各成员国对通货膨胀和失业增 长的看法,以及对达成它们两者之间交替的能力 具有一种合理的一致性;一个不能容忍失业的国 家是难以同另一个不能容忍通货膨胀的国家相处 的。从而,提出了用政策一体化作为确定最适度 通货区的标准。这个建议要求建立一个超国家的 统一的中央银行和一个统一的财政制度,这显然 是困难的。

浅谈最优货币区理论

浅谈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亚元构建--经典文献读后有感10210100 金融10级研刘发扬随着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趋势和人民币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东亚区域性货币联盟日益被提上议程。

无论是人民币国际化还是东亚区域性货币联盟,其本质都要求回答一个问题:东亚地区是否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建立货币区、使用同一种货币,并且能够保证该货币对内固定对外浮动?回答这个问题,关于最优货币区的一些经典著作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为此,我选读了其中一些文献,对其中重要的观点进行了必要的归纳。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最优货币区的概念是在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劣争论中提出来的,其开拓性的论文又蒙代尔(Mundell,1961年)、麦金龙(Mckinnon,1963年)、伊格拉姆(Ingram,1962年)做出的,他们企图找出定义“最优”货币区的决定性经济特质。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最优货币区是指一种“最优”的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是一种单一共同货币,或者是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性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区域内的国家与区域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最优”是根据同时维持内部和外部均衡的宏观经济目标来定义的,这包括内部的通胀和失业之问是最佳平衡,以及区域内部和外部的国际收支平衡。

最优货币区理论首先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蒙代尔(Robert Mundell)于1961年的论文中提出,其后由麦金农等经济学家提出关于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的不同看法,使得该理论不断完善。

总而言之,最优货币区理论考虑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开放度、通货膨胀率、政策一体化、外部冲击、转换成本等因素,以判断在两个或多个区域实行共同货币是否更有利。

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许多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文献涌现,其代表人物有蒙代尔、麦金农等;而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则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80年代末开始,最优货币区的理论研究复活,并催生了“新”最优货币区理论,其代表人物有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弗兰克尔和罗斯、赫尔普曼、卡尔金和华莱士、卢卡斯。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 最优货币区和欧洲的经验)【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 最优货币区和欧洲的经验)【圣才出品】

第20章最优货币区和欧洲的经验一、概念题1.欧洲货币体系的信誉理论(credibility theory of the EMS)答:任何汇率导向的稳定政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汇率政策信誉,政府希望公众相信政府的汇率政策承诺并以此决定本币的持有量。

政策的外部强制性承诺能够保持政策信誉,如通过把本国货币名义汇率钉住低通货膨胀国家的货币来引进政策信誉,这样会使预期通货膨胀率比没有实行钉住汇率时下降得更快,且将其调整到低均衡通货膨胀率的成本会更少。

在欧洲货币体系下,通过固定与德国马克的汇率,欧洲其他成员国相当于引进了德国中央银行的信誉作为防止通货膨胀的屏障,从而减轻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欧洲货币体系的信誉理论认为,违背国际汇率协定而可能付出的政治代价约束了政府的某些货币行为,即通过使得本国货币贬值来获得短期的利益,而实际付出的代价却是长期高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崩溃。

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答: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是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12国政府首脑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城召开会议,并于1992年2月签署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合称《欧洲联盟条约》。

《马约》于1993年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成为欧盟。

《马约》的主要内容是为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确定了时间表和步骤。

《马约》规定:1990年7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为第一阶段,要求各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强财政、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一致;第二阶段从1994年1月1日开始,主要是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的雏形——欧洲货币局;第三阶段最早于1997年1月开始,最晚于1999年1月1日开始,逐步建立一种“真正”的单一货币和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

为了建立统一的货币体系,《马约》规定了经济趋同条款,主要内容是:①各国财政赤字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3%以下;②各国政府债务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低于60%;③各国消费价格上涨率不得超出三个最低国的平均上涨率1.5个百分点;④各国长期利率不得超出三个物价最平稳的成员国的平均利率2个百分点;⑤各国货币在过去两年内处于欧洲外汇汇率机制的正常变动范围内。

货币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国外案例

货币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国外案例

货币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国外案例一、最优货币区理论最优货币区是指采用单一货币或者几种货币,汇率永久固定,对外统一浮动的区域。

“最优”是从宏观经济目标――保持经济的内外均衡的角度来定义的。

内部均衡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最佳置换点上取得。

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的平衡,即收支头寸的持续保持。

而货币一体化是指采用单一货币的最优货币区,区域内流通单一货币,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的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职能,因此,最优货币区理论是单一货币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最早提出“最优货币区”概念的是当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研究处研究员的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随后英格莱姆、麦金农等共同开创了最优货币区这一研究领域。

20世纪70年代最优货币区的研究吸引了更多的国际经济学家,比较突出的有格鲁贝尔、考登、伊师亚玛、托尔和威利特,他们关注的是加入最优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

随着欧洲经货联盟的发展,经济学家着重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考察了欧盟是否符合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以及实现货币联盟的途径和模式安排。

迄今为止,最优货币区理论仍是货币一体化理论的核心。

最优货币区所应具备的条件:价格和工资弹性;要素市场融合;金融市场融合;商品市场高度融合;宏观经济协调和政治融合。

二、欧元区是否为最优货币区最常见的是运用蒙代尔、麦金农等人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对货币联盟进行分析。

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实际汇率水平变动的相关性,如果分析表明这些国家以上这些经济指标的相关性低,通常认为这些国家容易遭受非对称性冲击,从而不宜组成货币区。

然而,理论上对相关性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标准,通常就是把美国或者是加拿大作为研究的参照对象。

例如,爱琴格林研究发现,欧盟各国的实际汇率差异要比美国主要各州的差异要大;名义工资刚性强于美国;而内部的劳动力流动程度要比美国各州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来得低。

大多数研究表明,欧元区总体上还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从贸易结构的相似性,产业内贸易程度,实际GDP和失业率增长的相关性等六个主要指标的比较结果看,只有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五个核心国家基本符合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其余各国均在不同方面有着差距。

最优货币区域与欧元区

最优货币区域与欧元区

最优货币区域与欧元区在国际贸易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选择和制定变得愈发重要。

最优货币区域理论提供了一个分析经济整合中货币政策的框架,欧元区作为一个货币联盟的典型案例,也在实践中探索和应用这一理论。

本文将通过分析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和欧元区的案例,探讨最优货币区域的形成和运作机制,并进一步评估欧元区作为最优货币区域的适用性。

一、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基本概念与要素最优货币区域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经济学家罗伯特·门德尔森提出。

该理论基于以下假设:1.劳动力和资源在区域间具有自由流动性;2.相对于其他货币区域,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具有弹性;3.货币政策对区域内的经济产生潜在的副作用。

基于这些假设,最优货币区域理论主要关注以下要素:1.区域内经济的同质性;2.区域间经济的差异性;3.区域间劳动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性。

二、欧元区作为最优货币区域的案例欧元区是一个由19个成员国组成的货币联盟,使用欧元作为共同货币。

欧元区的形成和运作机制与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密切相关。

首先,欧元区内成员国面临的经济差异性较大,包括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竞争力等方面。

其次,欧元区内实行自由货币和资本流动,劳动力和资源在成员国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流动性。

最后,欧洲央行作为欧元区的共同货币政策制定者,试图通过统一的货币政策来应对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以实现最优货币区域的目标。

三、评估欧元区作为最优货币区域的适用性然而,欧元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欧元区内成员国的经济差异导致了货币政策的不适应性,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率的差异使得一些成员国遭受了经济危机。

其次,欧洲央行作为唯一的货币政策制定者,难以同时满足所有成员国的需求和利益。

此外,欧元区内的政治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减少了成员国间协调货币政策的能力。

因此,欧元区作为最优货币区域的适用性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和挑战。

结论最优货币区域的形成和运作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和货币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最优货币区理论:欧洲的实践与亚洲的前景

最优货币区理论:欧洲的实践与亚洲的前景

是欧元 的启 动 。欧洲货 币联盟 在政 权分 立的情况
下通过 协商 实现货 币 的统 一 , 造 了 区域 货 币一体 创 化 的成功先例 , 得不 说是 一种创举 。 9 7年 , 不 19 亚洲 金 融危 机爆 发后 , 国际金融 机 构 和欧 荚 大 国柏 手旁 观, 危机 国家 产生 了加 强亚 洲 金 融合 作 的 想法 和探 讨亚洲 区域货 币联合 的可能 性 。最 优货 币 区理论 无 疑为区域 货 币一 体化 奠定 了理论 基 础 , 欧盟 的实 而 践 使 这 一 理 论 变 为 了现 实 。 本 文 拟 通 过 分 析 最 优 货 币区理论 在 欧洲一 体 化进 程 中 的实践 , 讨亚洲 货 探 币 合作 的可 行性 , 出亚 洲货 币合作 的设 想—— 建 提 立 共同 钉住美 元 的亚洲 汇 率机 制 , 终过 渡 到实 现 最
( 国^ 民银 行 成 都分 行 , 中 四川 成 都 60 4 ) 1 0 1
摘 要 : 州 一 体 化进 程 的 实践 , 证 了囊 优货 币 区理 论 亚洲 货 币合 作 同样 可行 , 欧 验 亚洲 货 币合作 可 妄行 建
 ̄4 同钉住 燕元 的亚洲汇率机制 , 4 , - 最蚌过 渡到 实现亚洲单一货 币
抱 有通货 膨胀 预期心理 , 以会要求 相应增 加工资 , 所
导致生 产 成本 的增 加 , 消贬 值对 纠正 国际 收支逆 抵 差的作 用 ; 再次 , 根据 马歇尔一 纳条件 , 勒 贬值政 策的
际 收支 的机 制 . 个 机 制只能 是生 产要 素 的高度 流 这 动。在 蒙代尔 的分 析 中, 价格具有 刚性 , 如果假定 物
价 是 完 全 弹性 的 , 求 转 移 导 致 宏 观 经 济 的 不 均 衡 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金融合作的前景: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竞争关系强; 缺少主导国家。
汇率制向经济货币联盟过渡的蓝图。 该条约规定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指标,申请加入经 济货币体系的欧洲各国必须满足上述指标。 该条约还致力于逐步敦促欧盟各国形成协调的社会 政策,并形成欧盟的共同防御、外交政策。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化
欧盟决定更进一步,从经济货币联盟过渡到推行
单一货币,主要有以下几条理由:
二、欧元及欧元区的经济政策
1997年签订的稳定及增长公约: 各成员国的中期预算应接近收支平衡或略有盈
余 对于迟迟不能改善赤字和债务状况的国家设定 了实施金融惩罚的时间表。
二、欧元及欧元区的经济政策
欧洲央行体系
欧洲央行体系由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及成员国的
中央银行组成。欧洲央行体系为欧元区制定货币 政策。 《马约》赋予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追求价格稳定,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化
得洛斯计划由三个步骤组成:
欧盟所有成员国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下的汇率机制。 要继续缩减汇率浮动的上下限,某些宏观经济政策
的决策要置于欧盟决策。 在欧洲实行单一货币制,将各国的货币政策决定权 交由欧洲央行体系。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化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1)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是欧洲从欧洲货币体系下的固定
单一货币可以消除欧洲货币体系汇率重估的威胁,消
除货币兑换的成本,实现更高程度的欧洲一体化。 一些欧盟国家认为德国对欧洲货币体系的管理片面强 调德国的宏观经济目标而牺牲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 资本完全自由流动,使得维持各国货币间的固定汇率 弊大于利。并且单一货币有利于实现欧洲政治稳定。
二、欧元及欧元区的经济政策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化
(三)欧盟 “1992”计划的起步阶段
欧洲国家不仅固定相互间的汇率,并且通过鼓励 内部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经济的进一步统 一。
1957年,欧盟初始缔约国间建成关税同盟,这是建立 欧洲共同市场的开端。 1986年出台的《单一欧洲法案》准许劳动力、货物、 服务、资本在欧洲内部自由流动。 更重要的是欧盟成员国决定在制定和通过有关统一市 场的方案时,不再要求全体一致同意原则。
1993年8月,面对着来势汹涌的投机性攻击,经济货
大部分国家可以相对于制定的平价上下浮动2.25%; 西班牙、葡萄牙货币可以上下浮动6%
币联盟中,各种货币之间的浮动范围被扩大到了15%。 (除了德国马克和荷兰盾)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化
德国在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欧洲货币体系的
信誉理论 20世纪70年代,德国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并且
其中央银行独立性强。因此德国央行享有成功治理高 通货膨胀率的美誉。 货币经济体系的成员国希望通过将本国货币盯住德国 马克来引进德国反通货膨胀的信誉。 经济货币联盟中那些已发生通货膨胀的国家倾向于参 考德国的低通胀率来制定本国的货币政策。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化
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通货膨胀收敛情况(1978-1997年)
三、最优货币区理论
欧盟内贸易占欧盟GDP的百分比
三、最优货币区理论
1996年变换居住地区的人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国家
百分比
英国
1.1
法国
1.3
德国
1.1
意大利
0.6
日本
2.6
美国
3.0
三、最优货币区理论
案例:欧洲是最优货币区吗?欧洲并非最优货币
区。 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对其他欧盟国家的出口额占其产
出的10%-20%。 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要远远大于欧洲劳动力市 场的流动性。 联邦转移性支付和联邦税制改革为美国抵御区域经 济冲击提供了很大的缓冲余地。在这一点上,欧盟的 收支计划要逊色很多。
三、最优货币区理论
一些欧元区国家的通胀率
三、最优货币区理论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未来
如果经济货币联盟在欧洲成功 ,那么它将会促进欧洲的
得不放弃独立的货币、汇率政策。 随着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提高,加入固定汇率区使该国 遭受的经济稳定性损失越小。
LL曲线
该曲线表明了加入固定汇率区获取经济稳定的代价。 该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三、最优货币区理论
加入国经济稳定的代价
LL
加入国与汇率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三Fra bibliotek最优货币区理论
是否加入货币区的决策:将LL、GG曲线放在同一
GG曲线:
该曲线显示,如果一国和固定汇率区国家有贸易经济往来,
对于该国而言,加入固定汇率区将获得多大的潜在利益。 该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三、最优货币区理论
加入国的货币效用利得
GG
加入国与汇率区之间的一体化程度
三、最优货币区理论
经济一体化及固定汇率区的成本:LL曲线
经济稳定的代价
固定汇率区的成员国为取得稳定的就业、国民产出,不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化
欧洲货币经济联盟
1989年, 欧洲委员会主席得洛斯(Delors)报告提议分
三个阶段实现完全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目标,为欧 元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得洛斯的目标是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在该体制 下,各成员国的货币由一种单一的欧洲共同货币所取 代,改单一货币由唯一一家代表各成员国央行的中央 银行进行统一管理。
第三讲 最优货币区及欧洲的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 范志勇
主要内容
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化 欧元及欧元区的经济政策 最优货币区理论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未来 对亚洲的启示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化
(一)初始阶段:1969-1978欧洲货币改革
1969年欧盟首脑会议制定卢森堡总理沃纳(Pierre Werner)组织委员会,负责制定具体措施:
加入国的收益和损失
GG 2 1
LL2 LL1 1 2
加入国与固定汇率区经济一体化程度
三、最优货币区理论
什么是最优货币区?
最优货币区是某地区最适合推行单一货币制。 最优性取决于经济一体化的程度。
商品和服务的贸易 要素的流动性很大
如果成员国间商品、要素贸易量很大,那么固定汇率制
会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使欧洲在世界货币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汇率的变动给欧盟在管理上带来了不少麻烦。
加快将欧盟变成一个统一市场。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化
(二)欧洲货币体系,1979-1998
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的八个原始缔约国
(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爱尔兰、荷 兰、卢参堡)开始运行正式的成员国间“相互盯住彼 此汇率”的机制。 在欧洲货币体系内部,各国货币的浮动范围并不统一。
由流动进而形成经济高度一体化,那么固定汇率 对于该 区而言是最合适的汇率制度。
三、最优货币区理论
经济一体化和推行固定汇率区的利得:GG曲线
推行固定汇率的优点:
可以节省因汇率浮动导致的换算、交易成本;避免不确定
性、困惑造成的损失。 如果一个国家与固定汇率区的经济联系非常一体化,那么 当着各个国家与该地区货币的汇率固定以后,将获得很大 的货币效率收益。
四、对亚洲的启示
亚洲债券基金
2002年,由泰国提出建立亚洲债券基金。2003年 正式成立。 各成员国从官方储备中出资组建,购买成员(除 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行的主权美元债券 和准主权美元债券。
四、对亚洲的启示
清迈倡议与货币互换机制
2000年5月,10+3财长会议通过《清迈倡议》。主
亚洲金融中,IMF未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危机之后,东
亚国家开始尝试地区金融合作。 1997年日本正式提出亚洲货币基金设想(东盟+3,1000亿
美元),因各方反对搁浅。 1998年日本“新宫泽构想”规模为300亿美元,为危及国家 提供长期和短期贷款。 1999年,马来西亚“东亚货币基金”,以东亚为主,促进 东亚地区长期货币金融合作。
马斯特里赫特一致性标准及稳定与增长公约, 《马约》规定欧盟成员国必须满足下述宏观经济 指标:
成员国最高通货膨胀率不得超过同期内欧盟通货膨胀 率最低的三个成员国平均通胀水平的1.5%。 汇率稳定,成员国不得在各自初始汇率上贬值。 公共部门预算赤字最多不能超过GDP的3%。 国债占GDP的比例不能超过60%。
图中。 GG曲线和LL曲线的交点决定了一国是否加入固定汇率区
所依据的经济一体化的临界程度。 从GG-LL图中容易看出一国如何做出是否加入欧元固定汇 率货币区的选择。
三、最优货币区理论
加入国的收益和损失
GG
损失大于收益
1
收益大于损失
LL
1
加入国与固定汇率区经济一体化程度
三、最优货币区理论
要内容包括两项:
完善东盟货币互换安排,提高互换额度; 在10+3范围内建立双边互换、回购协议。 《清迈倡议》货币互换只提供10%的自由额度,超
过额度必须首先执行由IMF提供的援助计划。
四、对亚洲的启示
国际金融合作的三个层次:
初级阶段,双边合作,松散,单一功能; 汇率协调和联动机制; 统一货币
经济政治一体化。如果经济货币联盟在欧洲失败,那么它 将阻碍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在将来未来面临的问题:
• 欧洲并非一个最优货币区 • 目前,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要远远先于政治一体化进程。 • 欧洲劳动力市场有较强的刚性 • 稳定与增长公约对财政政策独立性的束缚。
四、对亚洲的启示
东亚金融合作进程:
并且规定了许多旨在把货币政策独立于政治影响的条款。 欧洲央行体系在如下两方面受到政治的影响:
欧洲央行体系中的高级工作人员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元区的汇率政策受欧盟政治权威
的制约。
三、最优货币区理论
欧盟一体化进程推动了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