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摘要:基于近代发展史可知,我国遭遇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国人将被侵略之举
归因于传统文化的愚昧。

显然,这一观点有失偏颇。

如今,我国迎来社会主义新
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持续深入。

优秀传统文化极富人生哲理与强悍的生命力,历经岁月洗礼,依旧焕发勃勃生机。

今天,我国政府想要打造文化强国,需
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深挖其中的育人功能,以此弘扬我国核心价值观,在思想
意识形态领域内拥有更多话语权与影响力。

本文立足于现实,梳理优秀传统文化
所有的育人功能,就如何育人提出自我观点。

关键词:新时代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
(一)促进民族复兴
习总书记指出:“如果要想在世界动荡不安的文化海浪里站稳脚跟就需要底蕴
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来指导。

”文化是一国价值观、政治观及战略发展目标的另一种体现。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又是一国经济及综合实力的真实反映。

在当前阶段,我国政府将打造小康社会,构筑和谐发展社会视为己任。

文化发展即为其中
的主要内容之一,且事关整个民族的振兴与健康发展。

从理论角度来看,我国治
国政策等同于德与法的结合,彼此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以德治国,对国人的道
德修养做了着重强调。

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以德治国效果改善。

关键,能
够唤醒国人爱国热情,促进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形成,鼓励国人全身心投入到社
会主义建设中。

对于国家来说,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这也是我国能够经历苦难打击,依旧屹立在东方的秘密。

(二)培育核心价值观
2014年,习总书记提到:“中华文明一直持续近五千年已经具备其特殊的价
值体系。

中华民族的基因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深烙印在国人心中,在
不经意间都已经影响了国人的行动和思维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时间演变,持续汲取各种思想予以丰富。

优秀传统文化在
其中处于核心地位,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做了良好铺垫。

备受各级政府与国人认同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动力源泉并非是各种制度的总称,它是由优秀传统文化演变而成,属于是其中的精华。

其实,完全可以将其看做是
中华民族行为习惯与思维模式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实际情况,与传统
息息相关。

同时,需要依赖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

如果将核心价值观当
做思想之树,那么优秀传统文化即为“根”,扎根于人民群众,负责输送各种养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价值导向功能
价值观是一个从无到有,经内化到个体习惯的持续性发展过程。

貌似简单,
实则不然。

社会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化发展进程中,极易受各种因素带来的直接与
间接影响,与之相关的评价保准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从个人角度来看,需要做到“爱国、诚信、敬业、友善”。

深入分析能够发现,此举属于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祸莫大于无信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等传统文化观点在现代社会中的
具体体现。

知悉、分析和提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赋予其
新的意义与时代价值,一方面有助于传统道德观念彰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另一方面可促进统一、正确价值观形成,为集结四方力量,中国梦的达成奠
定基础。

(二)规范约束功能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规范及约束功能,在言行举止等层面明确标尺,使个体向
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并拥有更多自律、自查自省意识。

以儒家文化为例,在生活
方面提倡最老爱幼、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在学习方面,提倡“学而不厌”、“精益求精”;在工作方面,强调职业道德重要性,服从领导;在人际交往中,需要做到以诚待人。

儒学在道德层面发挥着引导及规范作用。

以道家思想为例,道家聚焦
人与自然的关联,认为对人、对事、对物均需要保持敬畏之心,用一颗真心去面
对一切。

面对问题从辩证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对自然充满敬畏,做到与人为善。

凡事有度,切忌肆意妄为。

优秀传统文化犹如一道标尺,告诫国人谨慎而行,时刻衡量自我言行举止,
其规范约束效果丝毫不逊于法律条例。

(三)文化熏陶功能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将人生哲理、为人
处世道理等内化至个人内心,有着感染和熏陶作用。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在岁月
长河中累积了诸多优秀思想和文化,其中富含道德文明与人文精神,在深厚文化
底蕴的支撑下,凭借感性内容与理想思维得到国人肯定。

在提升国人素质、人文
修养等方面优势凸显。

我们可以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打破时空等客观因素影响,开启与圣贤的交流,从中一窥其高深思想,领略卓越不凡的人格魅力,被他
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而倾倒。

长此以往,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国人的生存意志、人生态度定会得到大幅提升。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
(一)经典阅读
经典,是指超越时代束缚,广为流传的观点、智慧及生活指导,是中华民族
原始状态、民族精神、民族追求的集中体现,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

经典阅读
能够促进正确价值取向与思维习惯养成,继而给某种行为带来积极影响。

据悉,
王阳明与徐爱(王阳明徒弟)就阅读价值给予了肯定。

徐爱说: “如今人尽有知得
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

”王阳明回答: “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

未有知而不行者。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通过分析可知,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又能够反作用于思想。

开启课程为了解和知
悉传统文化提供了可行路径,同时需要加大阅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言行一致,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下,取得理想育人效果。

(二)文化感知
随着经典阅读活动的有序推进,如何通过文化感知,启迪国人心智逐渐成为
社会各界力量予以关注角度。

据悉,我国国内很多高等院校习惯引用经典巨著,
将其作为校风校训。

譬如“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中的“自强”源自《易传》中的“自
强不息”,“弘毅”源自《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求是”源自
《汉书》中“务得事实,每求真是”。

尤其是当学生正式步入校园,接受系统性教
育后,各地小学利用早读时间安排经典作品朗读活动,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赋予
其更多文化感知能力,将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小学生内心,使其对优秀传统文化
充满好奇与求知欲。

对于高等院校在读学生,增加教育及人文类通识课程。

同时,从实践角度出发,
推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读物,切实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此外,通过民族
音乐节、国学基础知识比赛等活动开展,打造全面度经典,深入感知传统文化特
点的良好社会氛围,以便促进育人目的实现。

(三)发挥学校及教师引导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继承和发扬需要得到各级政府、学校、广大教育从业者的关注和提供的助力。

对于政府而言,应基于教育体系和教育大纲,完成教学战略的拟定和执行,本着抓主放次的原则,将学生升学率、就业率和人文素养养成等作为工作重点来抓。

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视为育人导向。

同时,为取得理想育人成效,需要通过培训、外出深造等机会提升教师职业及文化素养。

如今,在我国政府的关注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被提升至国家层面,作为教育从业者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努力完成是时代赋予的教育使命。

蔡元培先生认为,“德育为人格完全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因此,校方可以借助德育途径,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加上教师引导和启发,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方瑞. 高校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6, 25(01):42-44.
[2]麦永泰.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策略提升传统文化育人功能[J]. 家庭生活指南,
20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