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元时期说唱
最新-宋代文人说唱文学 精品
宋代文人说唱文学说唱技艺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源于先秦时期,经过历代的发展形成一门完整的艺术形式。
在宋代说唱艺术展现出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一直以来说唱艺术作为民间的艺术形式不被文人重视,到了宋代欧阳修打破了这种说唱艺术与文人词的隔阂,把词的音乐性和通俗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鼓子词作为宋代说唱技艺的代表,在经历了欧阳修的提倡成为了当时大为流行的独特的文学形式。
一、鼓子词在宋代的发展鼓子词特点是以同一词调反复演唱,主要以鼓伴奏。
①从形式看鼓子词和变文相类似,韵散构成,或说唱相间,或只唱不说,篇幅较为短小,每组词大约有十章左右的歌唱,可能增益一二章。
鼓子词流行于宋代的民间,后来引起了文人士大夫的兴趣。
鼓子词和社会联系比较密切,以社会习俗、时令节序、风景事物为主要题材。
从现存的宋代鼓子词看,最早见于欧阳修的创作,包括其《采桑子》十首、《渔家傲》十二首。
之后的张抡、侯置、姚述尧均有作品留世。
赵德麟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是宋代鼓子词的代表作。
从音乐角度来看,鼓子词包括多样广泛的表演形态和体制在内。
词的连章数、乐器使用、表演体制等皆由创作者,即演唱者选择。
由于宋代的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发展、国家重视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娱乐场所开始普及,文人们的活动也由单纯的家庭聚会和朝廷组织等正式的活动,转向市井的瓦舍勾栏,娱乐性明显增加,因此鼓子词就成了文人娱乐化很好的代言。
欧阳修等政治文人也受其影响加入了其中,使得鼓子词不仅具有了文人的气息,又带有了世俗的氛围。
二、欧阳修的鼓子词的创作从词的音乐性和形式看,欧阳修的《采桑子》十首、《渔家傲》十二首,可以被归纳到鼓子词中。
并且分属于两种形式特点的鼓子词。
《采桑子》前的西湖念语是有致语型的鼓子词,《渔家傲》则是没有致语的一种。
可以从文学特色和音乐特色两方面的结合来看着这些组词的创作特色。
首先,《采桑子》十三首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作。
其中前十首在形式上都有西湖好并且内容上都以歌颂西湖的美丽景色为主。
宋代说唱艺术与民间风俗
唐姝娴:宋代说唱艺术与民间风俗 68宋代说唱艺术与民间风俗唐姝娴(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00)【摘要】说唱艺术的概念最产生于宋代,说唱艺术作为一种民间俗音乐文化,以民间人群为载体,从民间 风俗中吸收演变而来,作为语言民俗中的一支,以其世俗性、民间性、P头性的特征表现大众人民的社会文化与 精神信仰,民间风俗与说唱艺术相互影响,以此一定程度可以通过说唱音乐活动还原了解宋代民间社会生活等。
【关键词】说唱;说唱艺术;民俗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_、说唱艺术概说(一)“说唱”概念的出现。
“说唱”一词的出现,最 早见于南宋笔记小说《都城纪胜》《梦梁录》中,两部笔记小说谈及诸宫调时皆有提及说唱一词:“传奇、灵怪、入曲说唱。
” ®®两则材料从诸宫调的来源与使用上提及“说唱”,表明“说唱”并不特指具体的表演伎艺类型,事实上是对各种说唱艺术形式的概括和统称,而说唱艺术这一概念至宋朝出现。
(二) 中国古代说喝艺术的历史简述。
现今可知,最早 出现的说唱艺术雏形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荀子•成相篇》;说唱艺术至汉代萌芽,而无具体详实的文献记载。
说唱艺术真正的形成是唐以代佛教寺庙用于佛教宣讲的所保存的“变文”为标志,“变文”是我们目前能确定最早的说唱形式。
宋代是中国说唱艺术高度发展时期,自宋代以降,说唱艺术繁盛,宋代也是中国说唱艺术脱离宗教讲唱,逐渐平民化、口头化的重要阶段。
宋代说唱艺术分类,大体上分为以说为主(小说、讲史、商谜等)、以唱为主(货郎儿、诸宫调等);内容上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为题材,是讲民间故事为主的语言伎艺。
说唱艺术在宋代真正向大众阶层发展,在勾栏瓦舍中有表演,具有民间化、世俗化特点。
二、近古民间风俗与说唱艺术的发展(一)“民间风俗”概说。
“民俗”一词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大众人民的文化,指产生于广大民众为大众人民所使用并在民间生活中传承的文化,民俗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潘子嘉 - 浅谈中国古代说唱音乐的发展史
浅谈中国古代说唱音乐的发展史浙江丽水丽水学院艺术学院潘子嘉摘要:宋代是中国说唱音乐趋于成熟并继而勃起的最早时期。
虽然两汉时期已发现击鼓说书俑,唐代佛寺也有说唱变文留存,但在民间大规模地出现音乐表演比重较大、以说唱传统故事独立谋生的职业艺人,还是在宋代;中国文学史上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乐调系说唱艺术作品,也都产生在此时期。
陆游诗《小舟游近村》第三首描述的“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的情况,就是宋代说唱艺术普及城乡的客观写照。
宋元时期的说唱艺术包括许多特点不同的曲种,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乐调系品种是“唱赚”、“鼓子词”和“诸宫调”。
这些曲种所演唱的内容,主要是铁骑战争故事和民间爱情传说。
关键词:中国古代;说唱音乐;发展史“唱赚”名称的来源,据说是由“令人正堪美听,不觉已至尾声”的使人“误赚”之义得来(耐得翁《都城纪胜》)。
这种说唱音乐艺术一般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称为“缠令”,由若干曲调前加引子后留尾声而成。
这种结构形式在金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中,可以找到实例,如其中的【越调上平西缠令】——【斗鹌鹑】——【青山口】——【雪里梅】——【尾】等曲子组成的套曲,就是缠令形式的曲式结构。
另一种称为“缠达”,由引子加上两个轮流重复演唱的曲调而成。
如《西厢记诸宫调》中有一段由【六幺实催】——【六幺遍】——【咍咍〔hai咳〕令】——【瑞莲儿】——【咍咍令】——【瑞莲儿】——【尾】等曲子组成的套曲,就是缠达形式的曲式结构。
伴奏乐器用鼓、板、笛。
宋《事林广记》中的一幅《唱赚图》,描绘的就是这种说唱音乐形式。
说唱音乐新曲种和地方戏曲新声腔的大量涌现,是明清时代音乐总体构成的另一大特点。
明清说唱音乐曲种名目繁多,称呼各别,遍布全国各地,综合归纳后大致可以划分为弹词、鼓词、牌子曲、道情、琴书等几大类。
弹词类说唱艺术因用琵琶、三弦等弹弦乐器作为特定伴奏乐器而得名,主要流传于中国南方各省,其中以苏州弹词最有代表性,影响也最大。
宋人对说唱伎艺的影响
宋人对说唱伎艺的影响中国古代说唱艺术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深受民众喜爱,而宋代正是中国说唱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说唱艺术蓬勃发展,而宋人对说唱艺术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对说唱艺术的推广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说唱艺术的繁荣。
本文将从宋人的史学著作、文学作品、音乐艺术以及社会风貌等方面来探讨宋人对说唱艺术的影响。
从史学著作方面来看,宋人对说唱艺术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此期间,宋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史学家和纪传体作家,如司马光、司马迁、洪迈等人,他们的著作对中国说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通史之一,其中丰富的历史故事、典故和典籍成为说唱艺术家们的创作素材。
而司马迁的《史记》更是中国古代史学巅峰之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史料和典故,成为了中国说唱艺术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些史学著作的出现,为说唱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推动了说唱艺术的发展。
从音乐艺术方面来看,宋人对说唱艺术的影响也是深刻的。
在宋代,音乐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追求音乐审美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潮流。
在这种背景下,说唱艺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及。
歌舞娱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说唱艺术家们因此得到了更多的表演机会和发展空间。
尤其是在宫廷和文人雅士的支持下,说唱艺术得到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关注,为说唱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宋代音乐艺术的发展也为说唱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空间。
从社会风貌方面来看,宋人对说唱艺术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在当时的社会中,说唱艺术成为了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了社交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说唱艺术家们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认可,其地位和影响力逐渐上升。
在这种社会风貌的影响下,说唱艺术获得了更多的传承和发展机会,为中国说唱艺术的繁荣和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简述宋元戏曲的确立与发展
简述宋元戏曲的确立与发展宋元戏曲的确立与发展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真正成熟、定型和走向繁荣的阶段。
一、宋元戏曲的确立①元杂剧——北杂剧。
到了北宋,逐渐形成了讲唱艺术,它起初主要是说唱当时流行的民间故事,经过长期的演变,最后发展为由“四折一楔子”构成的歌舞小戏。
它是在唐代歌舞大曲中的代言歌曲发展而来的,唐代大曲分散序、曲破等几部分。
这些不同部分的代言歌曲就叫做“曲破”,可以配合舞蹈表演。
这些“曲破”的名称在《教坊记》中有详细记载。
“元杂剧”就是在继承唐代大曲的基础上,对大曲作了进一步加工和发展而产生的。
最早的元杂剧题目是《破幽州》《黄鹤楼》《周公摄政》《虎牢关》等。
北杂剧到了元代已经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峰,所以通常把北杂剧的成熟时期称为元杂剧时期。
当时,著名的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人。
关汉卿的剧本题材内容多样,格律严谨;而马致远的剧作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善用比兴手法。
关汉卿的剧本为广大观众所喜爱,他创作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其中有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理学家,也有市井俗人。
如:《窦娥冤》中的窦天章、《救风尘》中的赵盼儿、《望江亭》中的蔡伯喈。
关汉卿的杂剧还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形象,她们刚烈勇敢、视死如归,以鲜明的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元杂剧对各类人物都有描写,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后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南戏——南戏又叫温州杂剧,是在温州一带的方言语音和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南戏在流传过程中,结合演员的即兴表演,促使表演艺术日臻完美。
南戏的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王实甫、高明等。
南戏虽然脱胎于宋杂剧,但因其曲调更为灵活自由,唱腔也较简单,表演也较朴实,便于人物心理的刻画。
南戏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就是《荆钗记》和《白兔记》。
《荆钗记》写钱玉莲刺杀王十朋,未遂,被钱妻发觉,赶出家门。
不久,十朋复职,却查知此事,玉莲终于被休回家。
《白兔记》则写书生王娇鸾上京应试,受骗失身,后被救出,并得皇姑赠银。
流行曲艺宋代曲艺与说唱文化的兴盛
流行曲艺宋代曲艺与说唱文化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不仅经济、政治发展迅速,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巅峰。
在宋代文化的繁荣时期,流行曲艺和说唱文化兴盛,为宋代社会增添了一抹色彩。
一、宋代曲艺的兴起在宋代,曲艺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娱乐形式,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杂剧,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戏曲形式,以歌唱和表演为主要手段,包括曲艺、杂歌、快书等多种元素。
杂剧以其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吸引了许多观众。
它富有民间色彩,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特点和人民的生活,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宋代曲艺的艺术形式宋代曲艺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相声、评话和弹词等。
相声是一种以对口技巧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曲艺形式。
它通过对话、段子等方式,讽刺、夸张和幽默地表现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思考。
评话是一种以说书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曲艺形式。
说书人通过朗诵、讲述和解读等手段,将历史故事、传说神话等内容生动有趣地呈现给观众,让人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
弹词是一种结合歌唱和讲述的曲艺形式。
弹词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歌词中的文字和旋律,表达情感和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三、曲艺与说唱文化的交流除了曲艺本身的发展外,宋代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曲艺和说唱文化进行了交流。
这种交流使得宋代的曲艺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在与邻国的交流中,宋代艺人借鉴了西域、南洋等地的曲艺技巧和表演形式,丰富了自己的艺术内容。
同时,宋代的曲艺文化也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成为了东亚乃至世界曲艺文化的一部分。
四、曲艺与说唱文化的价值宋代的曲艺和说唱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曲艺通过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风俗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说唱文化通过讲述历史故事、传播道德观念等方式,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对于培养人们的情操和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宋代说唱艺术研究
宋代说唱音乐研究作者:张军内容摘要:宋代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使得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
宋代百戏盛况空前,说唱艺术臻于高潮。
据文献记载推断,宋代百戏中明确是说唱艺术的至少有:讲史、说三分、五代史、小说、商谜、合生、说诨话、说经、诸宫调、学像生、学乡谈、叫果子、唱耍令、唱赚、小唱等多种。
其中以诸宫调唱赚最为出名。
这些艺术形式都对后来的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宋代说唱音乐诸宫调唱赚宋代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使得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流行于不同文化的市民之间的文化活动,开始不满足于在零散的场地里表演,再加上许多城市中出现了勾栏、瓦舍这样的专业演艺场所,在这一时期里,开始出现了一大批专门从事说唱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艺术家们,同时也产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说唱作品。
所以我们说,宋代才是中过说唱音乐真正开始发展的一个时代。
到后来的元明清时期,说唱音乐逐步走向成熟,开始成为一门汇合了文学诗歌、音乐和表演与一身的艺术形式。
在这一时期出现许多不同种类的说唱艺术,主要代表有以下几种。
一、诸宫调相传由宋代汴京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
宋代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写到:“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
”诸宫调的歌唱部分由多种宫调不同的曲牌所构成,有单个曲牌的只曲;有由一个曲牌的双叠或多叠加上尾声而形成的短套曲;以及由属于同一个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接而成的套曲;这些曲式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组合到一起,并间以说白,说唱民间故事。
宋时伴奏乐器主要用:鼓、板、笛;金元时用锣、界方、拍板和笛伴奏,也有用弦乐伴奏的。
这种长短句的歌唱文学体裁可以分为引、慢、近、拍、令等等词牌形式。
在填词的手法上已经有了“摊破”、“减字”、“偷声”等。
现存最完整的诸宫调是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其他不太完整的部分曲牌的曲谱则保存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调》中。
诸宫调体制宏大,音乐丰富,标志着我国说唱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戏曲、说唱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影响到说唱音乐鼓词。
中国宋元时期说唱
艺术上最有成就、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讲史和小说,据《都城纪胜》记载:“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一作捏合)。
”就是指小说家不受书史文传的局限,能够集中描写故事,人物形象也刻画得生动活泼。
不论是长篇讲史还是短篇话本,穿插敷衍,浓淡相间,引人入胜。
说唱艺术是又说又唱的表演艺术,即“曰得词,念得诗,说得话,使得砌”。
“词”和“诗”就是用来唱的;“话”是散说“砌”类似戏曲里的插科打诨,系就表演而言。
最能全面概括说话艺术成就的是罗烨在《醉翁谈录》所称:“小说纷纷皆有之,须凭实学是根基。
开天辟地通经史,博古明今历传奇。
蕴藏满怀风与雨,吐谈一卷曲和诗。
辩论妖怪精灵话,分别神仙达士机。
涉案枪刀并铁骑闺情云雨共偷期。
世间多少无穷事,历历总头说细微。
”。
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形式是指什么
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形式是指什么陶真、鼓子词、诸宫调、唱赚、货郎儿等。
宋元时期说形式比较多,主要有陶真、鼓子词、诸宫调、唱赚、货郎儿等,陶真是当时通俗易懂的说唱音乐,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主要是流行语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歌词大多是七言句式,歌词通俗易懂,唱的时候是上下两句反复吟唱,伴唱的乐器是琵琶和鼓。
鼓子词流行语宋代,是用散文讲说和曲调轮流相间反复说唱的一种形式,主要以唱为主,音乐简单,用一首曲调就可以反复吟唱。
诸宫调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演变而来,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出名,以说唱为主。
唱赚最早是用同一宫调中若干支曲子组成的一个套数来歌唱的,后经过发展,吸取民间音乐的特色,形成了唱赚。
货郎儿是宋元时期贩卖东西的小贩沿途敲锣摇鼓所唱的腔调,经过不断加工最终定型。
“陶真”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当时在临安(今杭州)十三军大教场等宽阔场所,“扑卖并路岐人在内作场”时,演出中就有“陶真”:“唱涯词,只引子弟;听陶真,尽是村人。
”
南宋诗人陆游曾写《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其中第四首:“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译文:夕阳西下,在赵家庄的古柳树下,一个背着扁鼓的
盲眼老翁正在为村民表演节目。
人死后的是非对错谁又管得了呢?满村都记得的只是《蔡中郎》这样的戏文故事。
一般认为写的即是当时农村唱陶真的情况。
陆游这首诗是庆元间在家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即今绍兴,离临安不过百余里,《繁胜录》中所载,也是南宋庆元前后的事情,足见当时陶真这种民间伎艺,深受农民喜爱和在浙东一带农村流行演唱的情况。
liequ宋元时期曲艺音乐的发展过程中的曲种
liequ宋元时期曲艺音乐的发展过程中的曲种一、宋元时期音乐的发展背景(一)经济发展对音乐的影响宋朝的统治者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使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
扩大了市民阶层,带来了城市的繁荣。
经济的繁荣必然促使人们追求精神上的需求,所以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社会音乐。
并且在民间形成了“勾栏”、“瓦舍”等娱乐场所。
因为有了较好的经济物质基础,宋朝的音乐得以快速发展。
元朝时期,农耕、游牧两种不同的文明开始触碰并最终融合,借宋之力,元朝的经济也较为发达,尤以一些大城市为代表。
这一时期音乐的创作者和表现者群体也在不断扩大,更加丰富了这一时期的音乐形式。
(二)政治环境对音乐的影响宋代统治者极为重视汉族音乐文化的正统地位,故有强烈的雅乐复古倾向。
这在宋及以后,一度成为宫廷音乐的主导方向。
元朝对于汉文化中正统的儒家思想没有以前朝代的强烈推崇,其允许释、道、伊斯兰、基督等教自由发展,使得汉人地位下降,甚至出现了对国内百姓进行等级划分的四等人制,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
汉族地位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使得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民间疾苦,融入到底层人民的生活中,同时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剧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等,极大促进了元杂剧的发展。
(三)民族融合对音乐的影响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多民族的兴起,使得原先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汉族受到了一定限制。
表现在音乐作品上则是出现了强烈民族意识的唱词,如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破阵子》等。
元朝实行种族歧视政策,使得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这为杂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对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即在这时出现,如《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
二、宋元时期的诸种音乐形式(一)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形式1.鼓子词鼓子词演唱时以鼓伴奏,反复应用同个词调,或间以说白,用来叙事写景。
表演形式分为只唱不说和有说有唱两种。
只唱不说,大多篇幅短小,只有一、二首词。
论宋(金)、元、明、清时期中国说唱音乐的艺术形态(下)
明代 的词话基本上 全盘吸收了元 时期 的特征 ,并且在原
有,但以女性演唱者为最多。另外,明代陶真与以前也有明显 有基础上又有发展。在题材上,明代的词话同元代基本相同,
不同,如明代田艺衡在《留青日札》中的记载:“日盲先生者,乃 属 于叙事性的说唱体 ,以历史故事 为主 。但是在体裁上 ,虽然 双 目瞽女 ,即宋 陌头盲 女之流 。自幼学 习小说 、词 曲。弹琵 琶 明代也有一些短篇作品,如《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快嘴李翠莲
击鼓伴奏来说唱陶真,那么在明代则是由职业盲女在西湖水 这种将词话大型化的作法说明当时的词话已经有了更大的形
畔作场,并用琵琶来说唱陶真,而且其表演又是色、艺并重,可 式结构 ,因此也就更适合于表演长篇大套的叙事性作品。应
见陶真在宋、明两代已经有了明显的对比。明代陶真的变化 当指出的是,这种向着大型化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是受明代文 主要表现为:1.经过元代南、北文化的交融,使得明代的陶真 学中所盛行的散文体文风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从详细叙述
其中叙事体的道情在明代已经占有主导地位,而七言诗赞体 莲花落的真正兴盛还是在明末和整个清朝时期,尤其是在清
的道情虽然在唐、宋(金)和元时期已有,但仅仅是作为一种延 乾隆年间 ,出现 了很多职业莲花落艺 人和大量的优 秀作品 ,标
续。这两种演唱体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叙事体的道情在明代已 志着这一说唱艺术在这-,-, j-期已经完全走向了成熟。
题材上,明代的道情仍然以通俗化的劝世说教的道教故事为 加突 出叙事的特性 ,在唱腔上强调 流畅和委婉动听 ,因此具有
主 ,但在形式上 已经有 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在结构上 ,明代的 一 定的抒情性 。同时 ,明代莲花落在 风格上追求生动 活泼与
道情形成了两种形式,一种是叙事体,另一种是七言诗赞体。 通俗易懂,因此在城市和乡村都很受欢迎。但是从总体来说 ,
宋人对说唱伎艺的影响
宋人对说唱伎艺的影响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为中国后世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宋朝时期,说唱伎艺也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文化现象,而且这种文化现象对于中国的文化传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宋人对说唱伎艺的影响。
一、宋人为说唱伎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宋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文化的繁荣使得说唱伎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首先,在宋朝的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市井文化,这些文化包括说唱、笑话、评书等等,而说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种。
宋代的城市中,街头巷尾上的商业繁荣和人口密集,为说唱艺人提供了良好的表演环境和观众基础。
与此同时,投资于说唱艺术的热潮也促进了剧场的建设与发展,这种建筑物为演员和观众提供了更佳的表演和观赏条件,这种场所的出现,也催生了一批专业演员,为说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宋人推动了说唱伎艺的内容发展宋人不仅为说唱伎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还对说唱伎艺的内容进行了推动和创新。
在宋代,说唱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和丰富,例如脸谱、衣裳、道具等的添置使得说唱艺术的表现更加生动和生活化。
另外,在宋朝时期,评书也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说唱伎艺表现形式。
评书以小说内容为基础,加以朗诵表演,助长、扩大了小说的传播,同时也使得说唱伎艺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文化魅力更加浓郁。
宋人的推动和创新,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说唱伎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产物,它代表了早期中国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水平,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当然,为了传承说唱艺术,各个朝代的文化人物都为其发扬光大,宋朝的积极推动只是其中的一个细节。
其次,说唱艺术的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交流,许多东南亚和中亚的国家,都取得了中国说唱艺术的传承,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宋人对于说唱艺术的创新和推动,使得这种文化现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承,同时这种现象也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支点。
为什么说宋代说唱音乐已由发展走向成熟。
为什么说宋代说唱音乐已由发展走向成熟。
我国说唱音乐的发展,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萌芽状态,至唐代说唱音乐形式的完全确立。
北宋时,伴随艺术商品化的出现,说唱音乐步入历史上第一个高潮阶段,至此说唱音乐迅速成长并大放异彩。
宋元时期说唱音乐广泛流行,产生了极其丰富的新形式,较为重要的有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等。
其中诸宫调是众多说唱艺术中较为大型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体制宏大,由若干套曲、支曲单唱等几种曲式单元组成,音乐丰富,曲调来自唐宋词调、唐宋大曲、宋初缠令及流行的俗曲,是我国说唱艺术发展到一个新高度的标志,亦可以说诸宫调是宋元说唱音乐发展成熟的标志。
其对后世说唱、戏曲音乐的发展长生深远的影响。
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与之前相比,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产生了许多新的说唱艺术形式,音乐形式、演出形式也日渐完善,且在伴奏乐器上也加入了新的种类,受到广大群众和士大夫基层的普遍喜好。
宋元时期,都市的发展,商业资本的兴起,经济的发展,促使了艺术商品化的出现,加速了音乐文化的发展,市民音乐的兴盛也丰富了说唱音乐的内容。
说唱音乐在宋元时期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产生了鼓子词、诸宫调、陶真等新的艺术形式,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留下大量优秀的作品。
为明清时期说唱音乐的进一步扩大流行奠定了基础。
宋元戏曲音乐的发展概述
宋元戏曲音乐的发展概述摘要:宋元时期的商业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带动着文化艺术的进步,因此宋元时期文化艺术发展兴盛。
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宋元时期的戏曲音乐形式也较为丰富。
本文从宋元时期的戏曲音乐发展现状入手,对其音乐理论的发展作了分析并进一步了解了这一时期音乐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宋元时期;音乐发展;戏曲音乐一、戏曲音乐起源和发展现状1.戏曲音乐的起源我国戏曲发展历史悠久,在春秋时期就有戏曲演员楚国人优孟,汉代有戏曲剧目《东海黄公》,南北朝时期有歌舞戏,唐代有参军戏,到宋元时期是戏曲发展的辉煌时期,此时戏曲音乐的种类丰富,诸如北宋杂剧、金院本、南戏、元杂剧等众多戏曲种类。
戏曲音乐的受众人群广泛,从皇家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对音乐有浓厚的热爱,主要体现在此时民间市井的勾栏瓦舍出现热闹非凡的演出场景。
声乐在宋元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此时出现了大批歌唱家,歌唱家们对于音乐审美和声乐演唱要素都有了一定的规范。
宋元戏曲音乐的发展在音乐审美、音乐思想、音乐传承等音乐元素上对隋唐声乐都有着汲取和学习,宋代在继承隋唐音乐优点的同时也在音乐风格、形态上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其音乐风格、形态由隋唐时期庄严恢弘的宫廷贵族音乐转向宋代自然淳朴的市井音乐。
以隋唐歌舞大曲在宋代更替为例,浙江师范大学韩启超讲道:“隋唐歌舞大曲在宋代作出应战的表现, 是其演进呈现出两个明显趋势:其一,以“摘遍”形式延续,并实现伴奏的精简化,同时通过音乐结构的固定化渐趋成为南北曲的曲牌;其二是向杂剧演进,形成“杂剧大曲”和宋金杂剧,从而迈向“真正之戏曲”。
”宋代戏曲音乐呈现出一个全民参与欣赏的繁荣景象。
云南艺术学院袁逸桐讲到:“北宋建立以后,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生产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大都市也得到了产所未有的繁华,市民阶层力量壮大,而音乐汇集的中心,也逐渐发展到了大都市。
宋代人民从各方面创造出来的音乐艺术,因为有了适宜的环境,从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如宋代大城市中兴起的勾栏、瓦肆之类的娱乐性场所。
浅论宋代说唱音乐的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 货 郎儿 展 而 成的 一 种歌 曲和 货 郎 儿是 宋 时期 由 叫 声 发 因 市井诸 色歌 吟 卖
” ” 、
物 之 声 采 合 宫调 而 成 也 ( 《 武 林 旧 事 》 ) 宋 元 以 来 贩 卖 日用 杂物 和 儿 童玩 具 的挑 担小 贩 因 为 来往 于 城 乡叫卖 在 当时称 为货 郎儿 其 源起 是 和宋 代城 市 化进程 的发展 市 民 阶层 的 壮 大 有着密 切的 联 系
,
、
,
。
其集
,
,
、
,
对中
、
。
,
。
【 关 键 词 】 宋 代说 唱 音 乐 民 间 发展 河 南 科 技 学 院 艺 术 学院 【 女 作者 简介 】 吴 澳博 自 9 9 5 )
一
, ,
,
研 究 方向
:
声乐
。
二 宋 代 说 唱 音 乐 的 门类 大 致可 分 为 诸 宫 调 宋 代 说 唱 艺 术 种 类有 很 多 唱赚 货 郎 儿等 ( 一 ) 诸 宫调 诸 宫调 是 宋时 流 行的 大 型 说唱 艺 术形 式 之 一 有 以唱 为主 说有唱 歌唱 部 分 是 用 多种 宫 调 的若 干 不 同 曲调 组 成 首尾 一 韵 再用不 同 宫调的许多短套 以说 唱 长篇 故事 因 此称为 联 成长 篇 诸 宫调 或 诸般 宫 调 演唱 时采取 歌 唱和 说 白相 间 的方 式 基 本 上 属 叙 事 体 其 中 唱 词 有 接 近 代 言体 的 部 分 ( 二 ) 唱赚 缠达 的基 础上 发 展 而 成的 唱 赚是 在北 宋 缠 令 一种汉 族说 唱艺术 缠令 缠达 郡 是 尝 曰 彬 我阴 曲 艺 是 宋 末 元 初 在瓦 舍 中流 行的 通 俗歌 曲 前 者是 有 只 在 引子 之 引子 和 尾 声 的小 型 套 曲 后 者没 有 尾 声 后 有 两 个 曲 牌 交 替 演 唱 唱 赚 的 唱 词 叫做 赚 词
论宋(金)、元、明、清时期中国说唱音乐的艺术形态(上)
论宋(金)、元、明、清时期中国说唱音乐的艺术形态(上)胡天虹
【期刊名称】《乐府新声》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中国说唱艺术源远流长,自唐代萌芽以来在宋(金)、元、明、清时期成为融文学、音乐、表演于一身的主流世俗文化,其艺术特征不仅表现在题材上广泛反映了各个时期中国社会的不同层面,同时又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门类繁多的承载.在体裁和形式上,中国古代说唱艺术种类繁多,自宋以来既互有联系又各具特色,其间体现了相互吸收、并存、合流并相得益彰的势态.本文从宋至清代各个门类的发展、演变及相关文献略做论述,旨在从总体上对其做一阐发.
【总页数】5页(P23-27)
【作者】胡天虹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
【相关文献】
1.领受中国文化感悟艺术人生——记宋明远开创中国海洋画派新纪元 [J], 夏煜
2.不施丹青遍人间——金、元磁州窑瓷枕绘画与宋、金、元宫廷画 [J], 俎少英
3.宋、元、明、清时期民歌的发展概况 [J], 黄明政
4.论宋(金)、元、明、清时期中国说唱音乐的艺术形态(下) [J], 胡天虹
5.云南民族美术研究(续四)——元、明、清时期的云南美术概说(上) [J], 李靖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音乐史宋代词乐歌曲及宋元说唱音乐宋代音乐发展概况社会
現存「諸宮調」作品
• 宋代無名氏南戲《張協狀元》中的《諸宮 調》一段
• 無名氏《劉智遠諸宮調》 • 金章宗時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 宋張五牛作、元商叔正改編《雙漸蘇卿諸
宮調》 • 元戴善夫《諸宮調風月紫雲亭》 • 元王伯成《天寶遺事諸宮調》
宋代的說唱音樂形式
• 鼓子詞 • 諸宮調 • 覆賺:「唱賺」形式用於說唱 • 陶真:多由路岐人演唱,為明清彈詞的前身。
明清時多由盲藝人演唱,以琵琶伴奏。
• 崖詞:流行於城市中,歌詞可能較文雅 • 金代「連廂詞」:一種有表演的說唱,有角色
分工,但唱者不演、演者不唱
鼓子詞
• 以散文講說和歌唱輪流相間而成 • 歌唱部份只用一個曲調,重覆多次 • 由三人以上合作表演,一人負責講唱,
詞牌的類別
• 依字數區分:小令、中調、長調 • 依段落分: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 依音樂體裁分:
– 引:可能為大曲中「中序」開始的部份 – 序:可能為「引」之後第一個慢曲的專稱 – 慢:曲調比較長,抒情 – 近:慢曲之後、入破以前,速度加快的曲調 – 令:較短、曲破所用速度較快的曲調 – 捉拍(促拍):曲破中節奏極快的曲調
(1) 勻粉淚,恨檀郎,一去不歸花又落。 (2) 涼 氣 侵 樓。 蕉葉荷枝各自秋。 (3) 海 月 新 生。上得高樓無奈情。
(1) 對斜暉,臨小閣,前事豈堪重想著。 (2) 前 溪 夜 舞。化作驚鴻留不住。 (3) 簾波不動凝釭小。今夜夜長爭得曉。
(1) 金帶冷,畫屏幽,寶帳慵熏蘭麝薄。 (2) 愁 損 腰 肢。一桁香銷舊舞衣。 (3) 欲 夢 高 唐。只恐覺來添斷腸。
《天寶遺事》諸宮調:〈馬踐楊妃〉
宋代说唱
小说《西游记》的演化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是从艺术形式上来看,它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初唐时期,也是其经历的第一个时期,即从地理性著作向传记文学的转化。
其具体作品便是玄奘法师奉太宗皇帝诏令口述西去天竺求法途中见闻、由其弟子辨机辑录而成的《大唐西域记》,和玄奘法师去世后由其弟子慧立、彦惊所作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二、唐末五代至宋代,即由传记文学向民间说唱的转化。
体现这一转化的代表作品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三、宋末至元代,即由民间说唱向戏剧艺术的扩展。
体现这种扩展的代表作品是南戏《陈光蕊江流和尚》、杨景贤(一作景言)的《西游记》杂剧。
四、元末至明代中叶,即由说唱、戏剧向白话小说的演变。
体现这一演变的作品便是百回本小说《西游记》。
其次,从故事内容上来看,它大体上也经历了相应的四个历史时期:一、初唐时期,由玄奘师徒著书介绍西域风貌见闻,逐渐转向玄奘弟子著书赞颂玄奘法师历险取经的奇特功业;二、唐末五代至宋代,由赞颂玄奘法师,万险取经奇迹的宗教性故事,逐渐转向讲说唐僧师徒同行西天取经、战胜妖魔鬼怪的世俗性故事;三、宋末至元代,唐僧师徒五人西天取经、降妖除魔的故事由雏形走向成型;四、元末至明代中叶,唐僧师徒五人西天取经的故事由成型到日趋完善、最终定型。
客:请先生结合具体作品的内容和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谈谈这种演化过程,好吗?主:好的。
《西游记》故事的源头在于玄奘法师西去天竺国求法取经的历史事实。
玄奘法师俗姓陈,本名棉,洛州缑氏县(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人。
自幼聪敏。
因父母早亡,十三岁出家,二十一岁受具足戒。
后遍游各地,广求名师,很快他自己也成了名僧。
在深入钻研佛学的过程中,他发现各地流传的佛经很不统一,译文有的晦涩难懂,有的很不准确,这样既妨碍了人们对经文的理解,更使人们对诵读这样的经文是否可以真的成佛产生了疑问。
他决心亲赴佛祖所在地求取真经。
玄奘法师就是后来的西游故事中的唐僧。
由于当时大唐初立,边境不够安宁,朝廷禁止国人出境。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
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摘要】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并广泛流行。
本文从说唱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宋代和元代说唱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及在文化意义上的影响和传承。
在结论部分指出,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该独特的音乐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展现自身情感和态度的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价值取向。
说唱音乐的流行程度和深远影响,使其成为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社会意义、流行、起源、发展、特点、表现形式、影响、传承、文化意义、丰富多彩、历史、文化内涵、音乐文化、发展、重要影响。
1. 引言1.1 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中国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它融合了诗词、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以吟唱的方式传达情感和故事。
说唱音乐在宋元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娱乐、民间传唱和宗教仪式等场合,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风采。
这种音乐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歌唱,而是通过快速的唱腔和流畅的演唱技巧来展现情感和节奏感。
在当时,说唱音乐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与推崇。
通过说唱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宋元时期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趣味,了解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说唱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传统音乐形式,更是人们对于时代风貌和文化内涵的生动表现。
1.2 说唱音乐在宋元时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中国宋元时期,说唱音乐是一种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音乐形式。
它不仅是人们娱乐的方式,更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和传播者。
说唱音乐在宋元时期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通过歌颂英雄、批判社会弊端、抒发民间情感等方式,说唱音乐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上最有成就、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讲史和小说,据《都城纪胜》记载:“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一作捏合)。
”就是指小说家不受书史文传的局限,能够集中描写故事,人物形象也刻画得生动活泼。
不论是长篇讲史还是短篇话本,穿插敷衍,浓淡相间,引人入胜。
说唱艺术是又说又唱的表演艺术,即“曰得词,念得诗,说得话,使得砌”。
“词”和“诗”就是用来唱的;“话”是散说“砌”类似戏曲里的插科打诨,系就表演而言。
最能全面概括说话艺术成就的是罗烨在《醉翁谈录》所称:“小说纷纷皆有之,须凭实学是根基。
开天辟地通经史,博古明今历传奇。
蕴藏满怀风与雨,吐谈一卷曲和诗。
辩论妖怪精灵话,分别神仙达士机。
涉案枪刀并铁骑闺情云雨共偷期。
世间多少无穷事,历历总头说细微。
”从说话的题材内容,到它的艺术特色,作了一个完整的总结。
说话伎艺对后世的小说、戏曲、曲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