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企业利与弊辩论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对企业利与弊辩论资料

——张佳佳(10060140)

正方观点:我方观点是信息化对企业有利!

小组成员:张佳佳胡小康黄俊

主辩手:黄俊

二辩:张佳佳

三辩:胡小康

首先阐述我方观点:我方观点是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发展!

理由:谈论企业信息化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很多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使用计算机连接因特网。其实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的确,企业信息化是要使用计算机和因特网,但是,信息化作为一个时代进步的推动力,它早已突破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范畴,而是涵盖了企业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从本质上看,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依据市场竞争规则的企业再造过程,是企业所有的人,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的思想改造过程。那么,企业信息化究竟要“化”什么?企业信息化实际上就

是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实际上是对信息的管理,通过信息的传递,收集和分析,管理者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一个工作岗位当前的工作情况,从而对人,财,物进行合理的分配,使企业以市场为中心正常运转。

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概况:历史上,一个国家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

国时,伴随着国力的增强,在产业组织结构上都有一个大型化的过程,最终形成一批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兼并、收购、重组、破产风起云涌,出现了一大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尽管存在行业差异,但商业咨询界一般认为,在中国大企业收入或产值最少应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如果要具备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实力,据权威分析机构的标准,其销售额下限应不低于10亿美元。在《财富》2005年全球500强名单中,中国有18家企业上榜。最近公布的“2006年福布斯2000强”榜单,有105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而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目前已有12个行业60家大型企业具有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实力。然而,越是规模庞大的企业,内部结构越复杂,管理协调成本越高,越需要信息网络的支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董小英说,大型企业的组织架构层面细分,比中小型企业复杂得多,有的企业集团层级多达13级,这导致信息传递速度减慢,信息失真加大,随后产生大企业病。大企业在获得规模优势的同时失去了效率优势,治疗大企业病的出路就在于依靠信息化。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高度的运行效率和对市场的及时响应,早在20年前,世界500强大企业就纷纷启动信息化工程,无论是研发、生产、运营还是销售、售后各环节,无不依赖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手段。零售巨头沃尔玛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电视调度系统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利用专用卫星进行定位及联络,沃尔玛在全球5000家连锁店的盘点1

个小时就能彻底结束。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手段使得其能做到最大规模采购和销售,具有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通过应用网络技术,使完成一个票据审核流程的时间由原来的两周缩短到了两小时,专门负责票据处理的人员也由500人减少到了150人;福特投资800万美元开发的知识管理系统,运行后的第一年为公司节约的运营成本就达到2.4亿美元。

在市场竞争日趋全球化的情况下,人们认识到,强健有力要比规模庞大更具未来价值,信息化水平日益成为大企业新的“财富指标”。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报告显示,信息化对于销售收入占GDP三分之一的中国企业发挥了明显的带动作用,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发展的新的驱动力。越是市场化程度高的大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对信息化的带动作用越明显。

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报告显示,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大型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提升了公司价值,增强了企业的战略行为能力。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越来越依赖信息化,信息化建设的适宜度和灵敏度达到较高水平,信息化管理处在从功能性管理向业务型阶段发展之中,信息化进入深度应用阶段。信息化决策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特别是7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经营管理层),业务决策体系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决策、管理和控制,成为主要的模式。

信息化对大企业的贡献日益显著。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四年对120个企业集团、520个国家重点企业及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通过信息化,77.5%的企业降低了成本(如采购成本、加班成本等);67%的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64.6%的企业增加产品销售收入;66.3%的企业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率;36.7%的企业提高了按期交货能力。企业信息化每投入1元产生1.64元的效益。但大企业信息化整体发展程度仍不平衡。我国92.5%的大型企业建设了企业内部网,76.3%的企业使用了财务管理软件,73.8%的企业建设了客服中心系统,20%的企业建设了制造管理系统,12.5%的企业建设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11.3%的企业建设了供应链管理系统、反驳反方:如果说信息化弊大于利的话,为什么还会有会有如此多的企业加入到信息化的建设中来?所以不管从历史还是未来展望、企业信息化是利大于弊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助力。

信息化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运行效率,促进中小企业公司制度规范与完善,为中小企业节约运营成本。中国政府也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到2020年,我国骨干企业网上定单的比例将达到70%,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比例提高到40%。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持续推动大大加快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步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持续增长,信息化投资规模连创新高,赛迪顾问数据显示:到2009年底,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规模已经达到2022 亿元。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困境

(一)管理的问题

(二)缺乏相应的人才和资金

二、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一)企业外部———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二)企业内部———意识的提高和管理的优化

1.观念问题。许多企业家认为在现有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下,中小企业获得了蓬勃发展,没有必要非赶信息化这个“时髦”。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把信息化建设仅仅理解为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人们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或者认为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经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种认识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人才问题。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业务品种单一,很少能像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一样建立起自己的IT团队,它们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企业内部很少能够找到既懂得IT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多采用外包方式将信息化系统交给外部的管理软件公司去做,由于开发人员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沟通难的问题导致企业的机会不断流失。

3.资金问题。企业信息化系统每年的维护费用普遍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中小企业由于存在实力弱、管理水平低、信誉差的缺陷,在融资方面一直比较困难,以至于许多企业根本负担不起如此巨大的信息化建设费用,更有许多企业由于后续资金不足间接造成了初期投入的浪费。

4.管理问题。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许多业务规则存在很大的人为性和随意性。许多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业务流程不清晰,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无法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有些中小企业缺乏总体规划,各部门对信息条块分割,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5.信息化进程与企业发展不匹配问题。不同的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截然不同。许多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带有很大盲目性,未能准确把握自身需求,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究其原因,关键是定位不准,未能将适度信息化作为追求的目标。

6.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问题。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是有限的,它们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但又不能偏离信息化,因此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上常常遇到困难。面对如此丰富多变的信息化技术、面对各类经销商、面对诸多可选择的方案,有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走了不少弯路。因此,它们对运营商提供的硬件、软件“一揽子”解决方案很感兴趣。

7.环境问题。企业信息化需要以整个社会环境的基础作为支撑保障。虽然国家近几年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开展信息交流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总体还是很薄弱。同时,国家在电子交易的法律保障、支付信用、货物配送、网络安全等方面有待完善,如对计算机网络犯罪还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技术防范。部分企业担心商业机密泄露,系统遭到攻击与病毒侵袭,导致数据丢失和破坏甚至系统瘫痪,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