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法学习讲义
《农业》 讲义
《农业》讲义一、农业的定义与重要性农业,这个古老而又至关重要的领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简单来说,农业就是通过种植作物、饲养家畜等活动,获取食物、纤维和其他生物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粮食。
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人类的生存将无从谈起。
其次,农业是许多工业原材料的来源,比如棉花用于纺织业,木材用于建筑业等。
再者,农村地区的农业活动还为大量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农业的主要类型(一)种植业种植业是农业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它包括粮食作物的种植,如水稻、小麦、玉米;经济作物的种植,像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还有蔬菜、水果等园艺作物的生产。
不同地区的种植业有着显著的差异。
例如,在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地区,适合种植水稻等高产作物;而在干旱少雨的地区,则可能以小麦、玉米等耐旱作物为主。
(二)畜牧业畜牧业主要涉及家畜和家禽的饲养。
常见的家畜有牛、羊、猪等,家禽包括鸡、鸭、鹅等。
畜牧业的发展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市场需求以及养殖技术密切相关。
一些草原地区以放牧牛羊为主,而在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大的地区,规模化的养猪场、养鸡场较为常见。
(三)林业林业主要是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包括树木的种植、采伐和加工利用。
森林不仅提供木材,还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
(四)渔业渔业包括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
通过捕捞和养殖鱼类、贝类、虾类等水产品,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来源。
三、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一)土地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不同的土地类型,如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以及土壤的肥力、质地、酸碱度等特性,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二)气候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水、光照、风等,对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某些作物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才能生长良好,而有些作物则适应在低温多雨的环境中生长。
第4讲 农业基本法
1
—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状况与
进程。 2、要求:对农产品结构的要求,从注重解决温饱到注重 健康、营养、功能与安全;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要求,种 植业减少而养殖业渔业增加;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要求, 二、三产业加速发展;资本化的农业,专业化的农民 —国际化:国际贸易,包括农产品贸易、农业技术贸易 和国际投资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渗透到 农业的各个领域。 1、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为农业发展开拓两个市场、利 用两种资源开辟了道路; 2、国际化带来的挑战:日益激烈的农产品、农业生产 资料市场竞争给中国农业带来空前挑战。自主的农业体 系受到巨大冲击。 (问题:中国农产品供给体系是否应当效仿韩日模式)
4
发展的“四大目标”
1.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2.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满足农产品需求,提高农
民生活水平; 3.城乡关系变革的目标:缩小城乡差别; 4.农村建设的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
5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
1、坚持农业和农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国家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更好地发挥在提供食物、
11
四、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措施(√)
《农业法》第5章“粮食安全”规定了保障粮食安全的五项措
施:
1.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建立耕地保护制度 2.重点扶持粮食主产区 3.有条件地实行粮食保护价收购
4.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和粮食储备制度
5.建立粮食风险基金
12
五、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
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联合同类商品与服务经营者,为
其提供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行业 协会是一种民间性组织,它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行业协会属 于我国《民法》规定的社团法人。其职能代表职能、沟通职能、协调 职能、监督职能、公证职能、研究职能、统计职能、服务职能。
农业政策与法规第七讲
三、兽药生产经营规范
(一)兽药生产管理 兽药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与所生产的兽药相适应的助理
工程师、助理兽药师以上技术职务的技 术人员及技术工人; (2)具有与所生产的兽药相适应的厂房、 设施和卫生环境。
续
(3)具有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 的设施及条件;
(4)具有质量检验机构和专职检验人员 及必要的仪器设备;
3、有熟悉种子生产技术的专业人员。
4、生产种子的品种(组合)应是审定通 过的品种(组合)。
(二)种子经营管理
1、实行以销定产,以销定购,产销基本 平衡。
2、实行种子经营许可证制度。 3、建立种子风险基金。
4、建立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
(1)实行分级储备种子制度。 (2)储备种子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部
(5)非专门生产兽药的企业兼生产兽药 者,必须有单独的兽药生产区。
(二)兽药经营管理
(三)兽医医疗单位的药剂管理。 (四)新兽药及兽药新制剂的管理。 1、新兽药及兽药新制剂的研制要求。 2、新兽药及兽药新制剂的审批程序。 3、新兽药及兽药新制剂的生产。
(五)兽用新生物制品的管理
1、新制品的研制要求。 2、新制品的审批程序。 3、新制品的生产。 (六)进出口兽药的管理 1、进口兽药的注册管理。 2、申请进口兽药的审批程序。 3、进口兽药质量检验与监督。
(二)品种的选育与审定
品种选育是运用系统选育、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和遗传 工程育种等方法,经过多代比较淘汰, 选出具有一致生物学特征和形态特征, 遗传性状稳定,并与其亲本有明显的区 别、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群农作物个体。
农作物品种审定实行国家和省、自治区、 直辖市两极审定制度。
门解决。 (3)储备种子计划有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农业法学习讲义
凤山乡干部集体学习讲义《农业法》第一部分农业法律制度概述一、农业法律制度概述(一)农业法的概念:广义上的农业法,是调整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特定农业经济关系、农村社会发展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作为基本法的《农业法》和与之配套的相关法律中关于农业及相关问题的规定。
狭义的农业法是指1993年7月2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于2002年12月28日作了修订。
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生效。
包括13章99条。
农业法的调整范围包括产业范围和主体范围两个方面。
在产业范围上,我国农业法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以及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在主体范围上,我国农业法包括国家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类农业企业、农户或者农民个人。
)及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生农业法律关系的其他组织和个人。
(二)农业法的体系农业法的体系包括:1.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法律规定。
2.农业生产制度。
3.农产品流通与加工制度。
4.粮食安全制度。
5.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制度。
6.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制度。
7.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制度。
8.农民权益保护制度。
9.农村经济发展制度。
10.农业行政管理与执法监督。
二、农业法律与政策的关系(一)农业法与农业政策的联系l.农村经济政策是制定农业法律的前提基础,农业法律是对农村经济政策的体现。
2.法律是对农村经济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
(二)农业法与农业政策的区别1.农业法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而政策则是由党和政府部门制定的,不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
2.农业法具有明确的规范性,而政策的规定一般来说比较笼统,原则性强,弹性较大。
3.农业法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政策一般是根据当时的客观实际和具体需要而制定的,相对多变。
4.农业法具有国家强制性,而政策的执行主要是依赖于党的纪律和宣传教育,以及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缺乏国家强制性。
三、农业法的基本原则(五)既是农业法的立法基本,也是执法和守法的基本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解读
共
月1日起施行。
和
国 农 业 法
最新农业法全文包括总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
2 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
支持保护等共十三章九十九条。
》
立法的必要性
1 农业立法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需要 2 农业立法是巩固和发展农村改革成果的需要 3 农业立法是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
修订过程
修订过程
2002年12月28日第九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 议修订
2012年12月28日第十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 议第二次修正
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第 一次修正
修订主要内容
三、粮食安全
四、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 五、农民权益保护 六、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积极采取举措切实保护 与提升农产品综合性生产能 力,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 在政策、资金以及技术等诸 多领域,对农产品主产区域 进行重点帮扶,创建出更为 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改 进农产品储存和加工设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学习解读
主讲人:
目录
contents
概况 修订背景 修订过程 修订主要内容
1
概况
概况
《
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
华 人
1
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 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等而制定的。于2012年12月28
民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公布,自2013年1
有农业法作为强大的后盾,有法可依、有法 可循。农业基础建设得到保障,促进了农村 农业的发展力,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使 农民生活得到了保障,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发 展,引领农民共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农村政策法规教材
❖农村政策法规第一章农业基本法律制度第一节农业法概述一、农业法1、概念农业法广义概念:调整农业农村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农业法狭义概念: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简称《农业法》,本法是1993年7月2日颁布,2002年12月28日修订。
2、农业法的调整范围农业法是一部具有农业和农村经济基本法律性质的,是集国家在今后一个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大成的法律,他要调整的是农业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的社会再生过程。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1、农业的地位:通常提法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法》中规定“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2、农业的多功能性经济功能生态环境功能社会文化功能(休闲农业、社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正是由于多功能性,所以国家对农业大力支持。
3、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B、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专业和城镇的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
C、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三、农业法的基本原则1、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地位)2、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
(组织制度)3、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4、科教兴农的原则5、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二节农业的生产经营体制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二、基本组织制度:《农业法》第5条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有机农业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欢迎大家阅读我们的有机农业基础知识培训讲义。在这个讲义中,我们将会 深入探讨有机农业的原则、好处和挑战,以及市场和发展趋势。
有机农业概述
有机农业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生态友好的农业模式。它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 促进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机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 境做出贡献的方式之一。
有机农业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合理和可 持续的农业实践改善土地质量,同时有 助于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有机农业的挑战和限制
技术限制
生物限制
有机种植和养殖的技术要求更高, 需要更多的注意和较高的技能水 平,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有机农业对仍然有许多没有完全 掌控的生物如虫和杂草问题,占 据了较快的发展。
市场需求
有机食品的消费需求有它的局限 性,同时市场也存在一些不稳定 性或不确定性的需求因素。
有机农业的技术和方法
典型的有机农业技术包括增加有机物返回,种植旋作作物、依赖生物灭虫草药等。同时,加强生物学处理来刺 激土壤生物并选择适合的天敌是生产方式的建议方法之一。
有机农业的市场和发展趋势
全球对有机农业生产的完全数量快速增长,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人们在一个发展越来越环保和可持续 的世界里变得更注重健康、环保、沟通和稳定性,造成对市场的强烈需求。近年来,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 背景下,许多国家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支持和推广有机农业,同时有机农业生产也越来越受到客户的喜爱, 不断发展,未来也会有许多重要的机遇。
结论和要点
• 有机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生态友好的农业模式。 • 有机农业有助于保持土壤健康和整体平衡,减少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 有机农业生产的食品更加健康,不含有害的化学物质。 • 有机农业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合理和可持续的农业实践改善土地质量。 • 有机农业面临着技术、市场和生物等方面的种种限制和挑战。 • 有机农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自1993年7月2日颁布至今,共进行了1次修订(2002年12月28)和2次修改(2009年8月27日和2012年12月28日)。
现行的《农业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生效,共有13章,分为总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计99条。
下面对各章内容简单解读,重点解读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民权益保护几个章节。
第一章总则1-9条为总则,总则明确了《农业法》立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我国《农业法》立法目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即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的统称。
本章第三条明确指出国家把农业发展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进一步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章包括10-14条,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行了法律规定,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和作用、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从本章还可以看出,国家鼓励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精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民法律知识学习手册
农民法律知识学习手册第一章农民法律基础知识 (2)1.1 法律的概念与作用 (2)1.2 法律体系与法律效力 (3)1.2.1 法律体系 (3)1.2.2 法律效力 (3)1.3 法律适用与法律解释 (3)1.3.1 法律适用 (3)1.3.2 法律解释 (4)第二章土地管理与使用权 (4)2.1 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内容 (4)2.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护 (4)2.3 农村集体土地的征收与补偿 (5)第三章农业生产法律制度 (5)3.1 农业法的基本规定 (5)3.2 农业生产合同的法律规定 (6)3.3 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法律制度 (6)第四章农村经济组织法律制度 (7)4.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7)4.2 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规定 (7)4.3 农村专业市场与农产品流通的法律制度 (7)第五章农村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8)5.1 婚姻法的基本规定 (8)5.2 家庭关系与财产继承 (9)5.3 农村离婚与赡养的法律规定 (9)第六章农村劳动法律制度 (9)6.1 劳动法的基本内容 (9)6.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法律规定 (10)6.3 农村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处理 (10)6.3.1 农村劳动合同 (10)6.3.2 劳动争议处理 (11)第七章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11)7.1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规定 (11)7.1.1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与原则 (11)7.1.2 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11)7.2 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律制度 (11)7.2.1 农村环境保护制度 (11)7.2.2 农村环境治理制度 (12)7.3 农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12)7.3.1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立法背景 (12)7.3.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与标准 (12)7.3.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程序与途径 (12)7.3.4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监管与实施 (12)第八章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12)8.1 金融法的基本内容 (12)8.2 农村金融服务的法律规定 (13)8.3 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 (13)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13)9.1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规定 (14)9.2 农村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制度 (14)9.2.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14)9.2.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14)9.3 农村社会救助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4)9.3.1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14)9.3.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5)第十章农村纠纷处理法律制度 (15)10.1 纠纷处理的基本原则 (15)10.1.1 公平公正原则 (15)10.1.2 及时高效原则 (15)10.1.3 维护社会和谐原则 (15)10.1.4 尊重当事人意愿原则 (15)10.2 农村调解与仲裁制度 (15)10.2.1 农村调解制度 (16)10.2.2 农村仲裁制度 (16)10.3 农村诉讼与执行程序 (16)10.3.1 农村诉讼程序 (16)10.3.2 农村执行程序 (16)10.3.3 农村诉讼与执行程序的衔接 (16)第一章农民法律基础知识1.1 法律的概念与作用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农业法律法规课件模拟法庭
改进建议与措施
针对不足之处,学生可以 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如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 口头表达能力等。
持续改进与提高
通过不断反思与改进,学 生可以在模拟法庭中不断 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实 践能力。
模拟法庭的意义与价值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模拟法庭将农业法律法规 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 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 法律的理解和掌握。
旨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
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
02
农业环境保护法要求对农业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
解决环境问题。
农业污染防治措施
03
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农业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化肥、农药使
用限制,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概述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旨在维护消费 者权益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法律法规课件模拟法庭
目录
CONTENTS
• 农业法律法规概述 • 农业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 模拟法庭的流程与规则 • 农业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 模拟法庭的实践与反思
01
CHAPTER
农业法律法规概述
农业法律法规的定义与特点
农业法律法规的定义
农业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 ,用于规范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 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总称。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案
农业知识产权法案例
案例一
农业专利侵权纠纷案
案例二
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案
案例三
农业商标权保护案
案例四
农业商业秘密保护案
05
CHAPTER
模拟法庭的实践与反思
模拟法庭的实践经验
真实法庭环境的模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讲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讲义新修订的《农业法》是我国农业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对我们农林人来说,以学习贯彻《农业法》为契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农业法制建设新局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新使命。
★《农业法》修改制定的背景★《农业法》的主要特点★ 《农业法》修改制定的重点★贯彻实施《农业法》的重要意义一、《农业法》修改制定的背景。
通过分析修改制定《农业法》的背景,使大家更加充分地了解《农业法》修改制定的必要性、必然性。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
●国际背景●国内背景●修改过程国际背景:从国外的经验看,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繁荣都离不开法制。
例如当今世界法制建设健全、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早在1933年就颁布了《农业调整法》,至今已有70年时间了,该法为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获得合理收入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后,美国每隔5年左右就重新修订一次农业法。
我国现行农业法已颁布实施了10年,从时间上看,应当进行修订。
2002年5月13日,美国颁布了新的农业法案,加强了对农场主的收入安全保障。
再如亚洲,与我国毗邻的日本、韩国针对工业高速增长、农业相对萎缩、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于20世纪60年代先后制定了《农业基本法》,使农业产业结构显著改善、农业生产能力成倍增加、农户的平均收入显著提高。
正如日本专家所说,没有《农业基本法》,就没有60年代以来日本农业的迅速发展。
为了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日本、韩国于1999年又分别颁布了《食物、农业和农村基本法》、《农业和农村基本法》,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加强对本国农业的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上述三国的情况分析,总的来看,各国依靠农业法制促进和保障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并大幅度地提高了务农人员的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因工业化而日趋严重的农业萎缩,逐步缩小了城乡差别。
法律农业讲堂内容介绍(2篇)
第1篇一、讲堂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法治建设成为保障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增强农业法治观念,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特举办“法律农业讲堂”。
二、讲堂目标1. 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使其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 增强农业法治观念,使农业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法治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 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农业专业人才队伍。
三、讲堂内容1. 农业法律法规概述(1)农业法律法规体系(2)农业法律法规的特点(3)农业法律法规的作用2. 农业生产法律制度(1)农业土地法律制度(2)农业生产经营法律制度(3)农业环境保护法律制度3. 农业市场法律制度(1)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制度(2)农业投入品法律制度(3)农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4. 农业补贴法律制度(1)农业补贴政策概述(2)农业补贴法律法规体系(3)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的作用5. 农业争议解决法律制度(1)农业争议的类型及特点(2)农业争议解决途径(3)农业争议解决法律制度6. 农业法治建设与乡村振兴(1)农业法治建设的重要性(2)农业法治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关系(3)农业法治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四、讲堂形式1. 讲座:邀请农业法律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农业法律法规知识。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农业法律法规在农业生产、市场、补贴等方面的应用。
3. 互动交流:组织学员与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解答学员在农业法律方面的疑问。
4. 角色扮演:模拟农业生产经营、市场交易等场景,让学员在实践中掌握农业法律法规知识。
五、讲堂对象1. 农业生产经营者2. 农业科研人员3.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4. 农业行政管理干部5. 农业院校师生六、讲堂时间与地点1. 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举办法律农业讲堂。
2. 地点: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管理部门等。
农村法规基本知识
农村法规基本知识一关于农业法1.农业法的概念广义的农业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农业经济主体行为和调控农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农业法即农业法典,即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对农业领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双层经营体制:集体统一经营、农民承包经营。
3.农业法的基本原则1)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
2)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利益。
4)“科教兴农”原则。
5)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
4.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概念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决策以及组织这些决策实施的基本组织制度和形式,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生产经营主体和经营形式。
5.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或者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二农村土地承包法1.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2.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条件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划应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并予以公告。
2)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3)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3.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适用范围《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这一规定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它规范和调整的是农村土地。
农业农村知识讲义
农业农村知识(讲义)一、农业基础知识(―)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主要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利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以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二)农业的地位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农耕时期,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产业,也是一国实力强大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
1农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等。
2.农业保障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
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
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2019年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目标任务:(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1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质量兴农战略。
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农业初中课件ppt
稳定,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法规的制定原则
03
制定农业法规应当遵循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系统配套、及时
稳定等原则。
农业政策与法规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1 2
农业政策的实践
在实践中,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 的农业政策措施,如扶持农业生产、促进农产品 加工和销售等。
农业法规的实践
在实践中,各级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农业法规,加 强执法力度,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机械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也在 不断升级换代,向着高效、智能、环 保的方向发展。新型农业机械如无人 驾驶拖拉机、智能灌溉系统等不断涌 现。
智能化农业技术及其应用
智能化农业技术的概念
智能化农业技术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精细化控制和科学化决策。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结构与功能介绍
详细描述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家禽家畜、农业害虫及其天 敌、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土壤、水域、气候等非生物成 分组成的。它的结构包括生产者(农作物)、消费者( 家禽家畜、农业害虫及其天敌、微生物等)、分解者( 微生物等)三个营养级。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 供食物、纤维、燃料、建材等人类所需的产品,同时还 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 功能。
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现途 径,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探讨转基因作物、生物农药等生物技 术在农业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04
农业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的基本原理
生态平衡
养殖业应遵循生态平衡原理,合 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讲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讲义新修订的《农业法》是我国农业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对我们农林人来说,以学习贯彻《农业法》为契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农业法制建设新局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新使命。
★《农业法》修改制定的背景★《农业法》的主要特点★ 《农业法》修改制定的重点★贯彻实施《农业法》的重要意义一、《农业法》修改制定的背景。
通过分析修改制定《农业法》的背景,使大家更加充分地了解《农业法》修改制定的必要性、必然性。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
●国际背景●国内背景●修改过程国际背景:从国外的经验看,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繁荣都离不开法制。
例如当今世界法制建设健全、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早在1933年就颁布了《农业调整法》,至今已有70年时间了,该法为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和农民获得合理收入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后,美国每隔5年左右就重新修订一次农业法。
我国现行农业法已颁布实施了10年,从时间上看,应当进行修订。
2002年5月13日,美国颁布了新的农业法案,加强了对农场主的收入安全保障。
再如亚洲,与我国毗邻的日本、韩国针对工业高速增长、农业相对萎缩、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于20世纪60年代先后制定了《农业基本法》,使农业产业结构显著改善、农业生产能力成倍增加、农户的平均收入显著提高。
正如日本专家所说,没有《农业基本法》,就没有60年代以来日本农业的迅速发展。
为了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日本、韩国于1999年又分别颁布了《食物、农业和农村基本法》、《农业和农村基本法》,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加强对本国农业的保护,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上述三国的情况分析,总的来看,各国依靠农业法制促进和保障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并大幅度地提高了务农人员的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因工业化而日趋严重的农业萎缩,逐步缩小了城乡差异。
农业法课程理解土地纠纷的法律权益
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深化了对农业法律制度的理解
通过学习,我对农业法的基本原则和土地法律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农业合同的订 立和履行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增强了解决土地纠纷的能力
通过学习农业法课程,我掌握了更多解决土地纠纷的法律武器,能够更好地维护当事人 的合法权益。
证据种类和收集方法
书证
物证
包括土地权属证书、土地转让协议、土地 租赁合同等书面材料,通过收集、复印等 方式获取。
指与土地纠纷有关的物品或痕迹,如界桩 、界线标志等,需要进行现场勘查、拍照 或录像等方式收集。
证人证言
鉴定意见
与土地纠纷有关的当事人或知情人的陈述 ,通过询问、调查笔录等方式获取。
由专业机构或专家对土地纠纷中的专门性 问题进行鉴定后提出的意见,如土地评估 报告、土地测量报告等。
案例三
土地流转合同效力纠纷。丙与丁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约定将丙的承包地流转给丁经营。后 丙以合同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为由主张合同无效。法院经审理认为,该合同系双方真实意 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应认定为有效合同。
03
当事人权益保护与救济途径
当事人权益内容梳理
土地使用权
依法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 收益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土
成本比较
非诉讼程序的成本通常较低,因为协商、调解和仲裁的费用相对较少。 而诉讼程序需要支付律师费、诉讼费等一系列费用,成本较高。
03
效力比较
非诉讼程序达成的协议或作出的裁决通常不具有强制执行力,需要当事
人自觉履行。而诉讼程序作出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可以通过司法手
段强制执行。
04
证据规则在土地纠纷中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山乡干部集体学习讲义《农业法》第一部分农业法律制度概述一、农业法律制度概述(一)农业法的概念:广义上的农业法,是调整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特定农业经济关系、农村社会发展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作为基本法的《农业法》和与之配套的相关法律中关于农业及相关问题的规定。
狭义的农业法是指1993年7月2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于2002年12月28日作了修订。
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生效。
包括13章99条。
农业法的调整范围包括产业范围和主体范围两个方面。
在产业范围上,我国农业法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以及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在主体范围上,我国农业法包括国家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类农业企业、农户或者农民个人。
)及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生农业法律关系的其他组织和个人。
(二)农业法的体系农业法的体系包括:1.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法律规定。
2.农业生产制度。
3.农产品流通与加工制度。
4.粮食安全制度。
5.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制度。
6.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制度。
7.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制度。
8.农民权益保护制度。
9.农村经济发展制度。
10.农业行政管理与执法监督。
二、农业法律与政策的关系(一)农业法与农业政策的联系l.农村经济政策是制定农业法律的前提基础,农业法律是对农村经济政策的体现。
2.法律是对农村经济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
(二)农业法与农业政策的区别1.农业法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而政策则是由党和政府部门制定的,不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
2.农业法具有明确的规范性,而政策的规定一般来说比较笼统,原则性强,弹性较大。
3.农业法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政策一般是根据当时的客观实际和具体需要而制定的,相对多变。
4.农业法具有国家强制性,而政策的执行主要是依赖于党的纪律和宣传教育,以及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缺乏国家强制性。
三、农业法的基本原则(五)既是农业法的立法基本,也是执法和守法的基本准则。
(一)保护农业,加强农业,确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原则。
(二)巩固农村改革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则。
(三)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尊重和保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和物质利益的原则。
(四)坚持从农业产业特点出发,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原则。
(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四、《农业法》的主要特点(四)(一)《农业法》是农业发展法。
强化了新阶段农业发展保障措施。
(二)《农业法》是农村改革促进法,确立了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
(三)《农业法》是一部农业基本法,体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要求。
(四)《农业法》是一部农民权益保障法,反映了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根本要求。
第二部分农业基本法律制度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法律规定(一)土地所有权及其经营管理制度我国的土地制度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
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形式有三种,即乡(镇)农民集体所有、村农民集体所有和村内农民集体所有(主要是指村民小组所有)。
根据《农业法》规定,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
权利: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对承包的土地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
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义务:承包方在承包期内,有义务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有义务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流转方式,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转让是指承包方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转移给第三方,由第三方同发包方确立并履行有关承包权利义务关系,原承包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或部分终止。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企业(四)农业产业化经营(五)农产品行业协会二、农业生产法律制度(一)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国家、地区或农业部门内各生产部门及生产项目的组成情况和比例关系。
(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政策和法律措施是:1.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鼓励动植物良种的科研、开发与应用。
3.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
4.促进农业机械化。
5.加强灾害预防工作。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措施是:1.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监督体系。
2.鼓励和扶持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
3.国家实行动植物防疫、检疫制度,健全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
4.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资料的安全使用制度。
三、农产品流通与加工法律制度(一)农产品流通基本制度:根据《农业法》的规定,农产品购销的基本制度是实行市场调节,同时,国家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制度,完善仓储运输体系。
(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1.国家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
2.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活动。
(三)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制度四、粮食安全法律制度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是:第一建立耕地保护制度。
第二建立粮食主产区扶持制度。
第三建立粮食保护价制度。
第四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采取措施保障粮食供给。
第五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五、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法律制度(一)农业投入的原则基本原则:①统筹安排,协调增长。
②严格管理,讲求效益。
③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加农业投入。
④国家为加快西部开发,增加对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二)农业投入的法律规定农业投入的来源有:l.国家农业投入。
2.农业贷款。
3.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
4.社会投入。
5.农业利用外资。
其中,国家是农业投入的特殊主体。
(三)农业投资使用分工的法律规定1.国家对农业投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供给。
2.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主要用于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性和小型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
(四)农业投资和管理各级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
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国家对农村金融进行监管。
六、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五)国家发展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事业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步增加农业科技经费和农业教育经费。
第二,国家保护植物新品种、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鼓励和引导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传播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第三,国家扶持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与无偿服务相结合,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使先进的农业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
第四,国家在农村依法实施义务教育,并保障义务教育经费。
国家在农村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发放,校舍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安排。
第五,国家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支持农民举办各种科技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和其他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
七、农民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一)农民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1.《农业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规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以任何方式要求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的,属于摊派。
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有权拒绝任何方式的摊派。
2.第六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所属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集资。
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在农村进行任何形式的达标、升级、验收活动。
(二)农村义务教育费用农村义务教育除按国务院规定收取的费用外,不得向农民和学生收取其他费用。
禁止任何机关或者单位通过农村中小学校向农民收费。
(三)土地征用补偿国家依法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保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给予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用。
(四)土地承包权益保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及公益事业制度1.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
2.实行村务公开。
3.按自愿原则,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八、农村经济发展法律制度新农业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事宜专门做了法律规定。
(一)城乡协调发展(二)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富余的农业劳动力。
(三)有重点地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
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发展。
(四)农村社会保障建设。
(五)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六)扶贫。
贯彻实施《农业法》的重要意义《农业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解决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许多新的问题,如国内农产品的生产相对过剩,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布局不合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等。
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等,都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和制度基础。
贯彻落实《农业法》,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它是新形势下落实党中央农业和农村政策的法律保障。
也是新阶段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法律保障。
《农业法》涵盖的内容很广,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