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考研笔记 【艺术传播】史上最全的艺术传播理论大汇总
《艺术与传播》—期末考复习资料(最新版)-(最新版-已修订)
《艺术与传播》—期末考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2、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3、艺术作品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二是作者的。
4、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
5、艺术作品的内容由和两种因素构成。
6、艺术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是和。
7、《思想者》雕塑的作者是法国艺术家。
8、德国接受美学家提出了的“隐含的读者”概念。
9、艺术典型主要包括、等。
10、早在50年代就首先提出艺术接受中“再创造”、“再评论”的理论。
11、中国画独特美是与相结合。
12、罗丹的“巴尔扎克”属于艺术中的美术。
二、名词解释(1. 艺术语言:2. 艺术直觉: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4. 艺术风格:5. 艺术意境:三、单项选择题:1.发生周期不规则昀传播类型是( )A.人际传播 B. 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2. 德弗勒模式属于传播过程的( )A. 线性模式B. 环形模式 C.控制论模式 D.社会系统模式3.传播可分为工其性传播稻溏遣牲传播,强调消遣性传播的学者是( )A.托尔曼 B.皮亚杰 C.斯蒂芬森 D.拉斯韦尔4。
开创非语言传播研究的著作是( )A.《物释起源》 B.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表达》 C.《模仿的法则》 D.《人类的身体语富》5.西梅尔把社会传播网络形容为( )A.信息车间 B.意见酒窖 C。
思想仓库 D.舆论厨房6。
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目的是( )A.解释社会变迁 B.理解社会变迁 C.预测社会变迁 D.控制社会变迁7.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有“热媒介”和“凉媒介”之分,其中属予“热媒会”的是( )A.广播 B.电话 C.面谈 D.越规8.金属滔字印刷术和印尉槐的发明者是( )A.摩尔斯 B.马可尼 C.贝尔 D.古鼗堡9. 英尼斯提出的偏向空间的媒介是( )A.黏士 B.石头 C.白报纸 D.羊皮纸10.决定一个国家占主流地位的大众传媒根本立场的是该圈的(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文化制度 D.社会制度11.赛伯特认为,在报刊从集权主义理论向自囱主义理论转变过程中,至少有三个英国人和一个美国人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传艺术史论考研—艺术传播学方向详解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中传艺术史论考研中传艺术史论考研——艺术传播学方向艺术传播学方向详详解艺术史论()艺术传播学方向艺术传播是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使艺术的信息得到复制、保存、扩展,通过优化的处理和组织,积极影响广大的接受者。
作为人类传播行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艺术传播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艺术传播学注重研究艺术传播的立场的选择、过程的组织、价值的实现以及艺术传播中传者和受众的关系等。
艺术传播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展现代艺术学的学科领域,而且对于推动艺术的交流、促进艺术发展、扩大艺术的影响,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艺术传播的特殊性;要求把握中西艺术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人类艺术传播的思想观念及实践经验,特别应该注重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传播的大众化、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等。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艺术学与传播学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和把握人类艺术传播的历史进程,理解人类艺术传播行为的属性、类型、途径,理解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艺术传播的意识形态属性及市场法则,理解艺术传播者、传播媒介、受众、艺术接受与消费等各个环节以及艺术传播的社会心理和审美样态等。
要求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艺术传播学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或从事艺术传播业务;同时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方向结合本校特色,凝聚了相关学科的师资;主要课程包括:中外艺术史、艺术传播学、公共艺术、艺术批评、现当代艺术思潮、审美文化研究等;特别是关注与广播电视等当代大众传媒相关的艺术传播实践诸领域的研究。
中传艺术史论考研专业课复习建议中传艺术史论考研专业课复习建议::凯程老师根据专业课各自的特点制定复习计划。
在复习艺术综合时,凯程老师结合考试大纲,主要以彭吉象的艺术史论概论为主,以王宏建的艺术概论为辅。
艺术史论概论相当重要,从每年的考试真题中都可以看出,与广电艺的艺术史论考试不同,中传的艺术综合大题考的是比较基础的。
传播理论考点(详细版)
传播理论考点(详细版)年份 辨析(名解) 简答 论述(操作) 分析1999 1、大众传播;2、态度;3、把关人;4、类语言;5、完形趋向 1、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及影响?2、媒介的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3、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主要观点?1、根据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功能,论述大众传媒的重要性。
2、“议程设置”理论在客观实际中的运用。
2000 1、新闻学与传播学有何不同?2、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4、谈谈“学习论”和“一致论”在态度研究上的差异?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掌握和运用“使用满足论”。
2、谈谈“经验派”和“社会批判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差异。
2001 1、论述非语言符号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2、谈谈“使用满足理论”的特点和缺陷。
3、谈谈“霍夫兰”及其“耶鲁研究” 你认为INTERNET将对现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论产生哪些影响?(40分)2002 1、阿尔及尔宣言2、塔罗瓦尔宣言3、大众传播 1、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
3、简述“民主参与理论”。
4、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享有哪些权利?5、简述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观点。
谈谈你对“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认识与理解。
2003 1、观念的自由市场2、沉默的螺旋3、文化帝国主义 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2、“受众即市场”观点的理论基础和缺陷。
3、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以及传播观上的分歧。
1、传播模式经历了直线模式-循环模式-系统模式。
试从传播的发展模式角度,论述传播思想的进步和变迁。
2、麦克卢汉用“延伸”来反映媒介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请论述传播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把关”理论和“培养”理论,请分别对这两个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其中“把关”题目还要谈及其缺陷。
2004 1、拟态环境2、知识沟3、知情权4、可信性研究5、大众文化 1、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艺术硕士考研笔记【艺术概论】相关重要理论讲解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能指与所指:百度:“能指”和“所指”都是索绪尔语言学创作的术语,是索绪尔在谈论语言符号的性质时提出来的一对概念。
能指意为语言文字的声音,形象;所指则是语言的意义本身。
人们试图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叫"能指",而语言实际传达出来的东西叫"所指"。
小编笔记:①也可以说,能指是表面含义,所指是深层含义。
例如,树的读音是能指,指的具体的那个树是所指。
②能指与所指要看语境。
例如,在《罗拉快跑》中女主的头发染成了红色,我们知道红色代表着激昂与紧张,符合影片所要营造的氛围,在这里,红色是能指,红色所代表的激昂与紧张是所指。
例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点灯、熄灯这些动作本身是能指,点灯、熄灯在中国女人心中的封建含义是所指。
俄狄浦斯情结与厄勒克特拉情结:小编笔记:①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又称恋父情结。
②俄狄浦斯情结源于俄狄浦斯王无意中杀死生父,娶母为妻。
③厄勒克特拉情结源于公主的母亲与其恋人共同谋杀父亲,公主决心替父报仇,便怂恿自己的兄弟杀死了母亲。
④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与厄勒克特拉情结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绪。
“格式塔”与“异质同构”:百度:“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重新建构艺术本体,用形式而不是用社会文化关系解释艺术,这是西方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倾向。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
艺术传播学考点
《艺术传播学》(李城)复习“拟态环境”——李普曼:美国著名政治学和新闻工作者他于1922年撰写了一部有影响力的著作《舆论学》。
首次对美国报业进行分析:报业的运作、报业经济基础、新闻检查、报纸与电影内容中刻板化=印象的应用。
他关心报纸的影响力,尤其是将报纸作为宣传工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议题。
他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为后来传播学的研究打开了大门。
“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它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刻板成见”:指人们对待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拟态环境”是说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李普曼提出。
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即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产生之后,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发生了明显了变化,传统社会中人的行为是对环境的直接反应,而在现代社会,“人与他的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对“拟态环境的反应。
较早提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趋势这一观点的是日本的传播学者藤竹晓。
1968年,他在李普曼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
艺术传播艺术传播即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是指艺术信息在社会上的流动。
以往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欣赏,大多采用简单的、直接的传播方式,传播的意义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力水平及科技水平的局限,致使传播功能落后,未能对艺术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
(百度)艺术传播的要素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信息、传播媒介、受传者、效果(拉斯韦尔);艺术传播的这四个要素是不可分割的,丧失任何一个都会造成其他三者意义的缺乏。
香农—韦弗模式中提出的噪音(noise)和冗余信息(redundancy)的问题,给传播学特别是传播效果研究不少新的启示噪音缺焦点营销广义上属于拉式营销的一个分义。
艺术概论整理的笔记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艺术的特质:传播美的信息;引导时尚发展;融合科学与艺术金属艺术品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艺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艺术发展在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艺术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艺术形式的变迁方面,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艺术;还表现在与其社会的盛衰的密切关系上。
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与审美相关的精神生产。
调节精神状态;改善情绪,面貌;丰富精神世界;发展……什么是艺术鉴赏?艺术鉴赏是人们在接受艺术品时,通过感知、情感、理解、想象等复杂的因素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获得审美享受的精神活动。
进行艺术鉴赏需要什么前提条件?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和当下社会环境是客观条件;鉴赏者有一定的艺术素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建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审美联系。
艺术鉴赏活动一般经历怎样的心理过程?直接感受、深入体验、领悟升华。
艺术鉴赏的主要心理要素有哪些?一般怎么发生作用?审美注意、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共鸣、领悟理解。
这些心理要素并非单独存在或依次发生作用,而是相互影响。
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保持一种微妙复杂的影响关系,从而共同构成艺术鉴赏的特殊心理。
审美注意,联系想象、感觉知觉。
领悟理解、情感共鸣。
什么是艺术评论?艺术评论的特征?哪些功能?广义的艺术评论包括对艺术家、艺术品、艺术创作过程、艺术理论、艺术思潮等进行客观性的探讨和分析;狭义的指根据一定标准,对具体的艺术现象的价值和意义做出一定的判断的评价的科学活动。
特征:独立,客观;科学性、学科性;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功能:反应社会的审美需求,反馈艺术创造信息,推动艺术创作的发展;提高欣赏水平;推动艺术理论的完善。
艺术创作的主要步骤是?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表现。
形象思维有什么特点?始终伴随着生动具体的形象;始终结合丰富活跃的想象;渗透着深沉强烈的情感。
艺术理论9
史上最全的艺术传播理论大汇总艺术传播的五要素:艺术传播者、艺术接受者、艺术讯息、艺术传播媒介、反馈。
艺术传播的特点:1.艺术传播应该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艺术传播离不开社会关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
3.艺术传播是一种互动性的行为活动。
4.艺术传播要达到效果,双方必须都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例,我们要知道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什么用大面积的红色,就必须对电影视听语言有一个了解,才能对红色这个能指符号下的所指意义具有一种理解的共通性。
)5.艺术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
【MFA艺术硕士考研】6.当代艺术传播有着信息上的文化性和载体上的经济性。
艺术传播者:1.例,在创作者莫言那里,生产有作品一,即《红高粱》的小说文本;而在传播者张艺谋和郑晓龙那里便有了作品二,即《红高粱》的电影文本和电视剧文本;带我们欣赏了电影和电视剧《红高粱》之后,便有了自己内心所理解的《红高粱》。
这三个层面的《红高粱》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以《红高粱》为原始基础的艺术形象;也有不同的地方,即莫言的《红高粱》,张艺谋的《红高粱》,郑晓龙的《红高粱》,我们内心的《红高粱》,必定是有各自主观情怀互不相同的。
作品一、二、三之间既有联系,即都生根于创作者的原始作品;又有区别,即因为创作者、传播者、欣赏者这三个主体所生活的世界不同、经历不同、体验不同等等造成了三者之间对作品的编码、解码不同。
作品一和作品二都是一种物化的作品,是可被感知的存在。
而作品三则不然,它一般只存在于欣赏者的内心体验,属于并不外露的内心意向。
【MFA艺术硕士考研】2.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把关人”这一概念。
他提出“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
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当前文化中,娱乐化、低俗化的作品泛滥,和艺术传播者的“把关人”理念缺失是有莫大关系的。
《艺术传播学》理论介绍
《艺术传播学》理论介绍《艺术传播学》作者:***日期:2016年9月2日《艺术传播学》理论介绍作者:韩妙第日期:2016年9月2日伟大的艺术品不是简单的生产,而是包含着相对应的时代气息、社会生活及相应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模式、文化教育所决定,当然也要受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
这些因素在艺术的思想、形象以及风格集成绝不是简单的复合叠加,而是相互作用有机地形成一个复杂多样的艺术品的外在现象符号。
并且,艺术品的形象语言、风格以及符号的集成只是艺术传播整个活动形成的基本元素。
况且这些独具魅力的符号其别致的象征性,要具有符合公众内心的审美意识,才能引起公众的共鸣,从而使得其内在的思想内涵得以凸显。
显然,充分体现时代价值观的艺术品,也是能够深刻把握时代的审美意识,能够真正有效诠释和阐述时代思潮、社会意识的艺术作品。
那么在此论述伟大的艺术品所必须具有的内涵有何意义?在这里首先要解决“什么是艺术传播?”这个问题。
作为艺术传播而言,基本上停留在艺术品本身就是媒介,同时艺术品在传播过程中的其它媒介。
并且作为艺术传播需要实现必不可少的五个环节。
第一层面,指将艺术品作为媒介,针对艺术品蕴含的信息进行传播。
第二个层面即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品本身所蕴含的以及作品进行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第三个层面指的是艺术传播这样的行为实现必须具备艺术传播者、艺术信息、艺术传播媒介、艺术接受者、传播效果这五个主要因素。
只有同时具备这五个要素,艺术传播才能顺利进行。
自然,艺术传播的终极诉求就是如何真正有效的诠释其内涵思想,从而独树一帜的建立起自己观点的象征符号语言,并且能够为受者所肯定和接受,唯此才能广泛并且深层次的传播艺术品自身的思想内涵。
既然艺术传播是这样的。
当然作为艺术传播的学术理论构建也要以此为准进行构建。
在本书中,着重论述艺术传播的展览、品鉴以及营销三个重要场合。
同时强调作为艺术品如何在今天信息滥觞的时代脱颖而出?这不仅仅需要的是艺术品具有个性风格、形象卓越、内涵思想,更重要的是如何主动推广?将艺术品及其蕴含的思想、形象、风格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的传播,从而使得艺术品的思想、形象、风格在特定层面得到相应,最终达到互动传播的最高境界。
育明教育:艺术硕士考研参考书 考点、重点笔记资料汇编
育明教育【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考研必看教材《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考点·真题·题库》,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年版欢迎到育明教育订购!押题保过视频同步上线!育明教育推荐: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凤铸)《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育明教育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知识的提升与拓展期刊推荐《中国电视》《现代传播》《当代电视》育明教育:艺术硕士考点、重点笔记资料汇编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笔记)文学概念“三义”——三种不同概念,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2、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4、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
传播学理论导引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传播学概述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探讨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与互动。
2.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传播过程、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传播环境等。
3.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历史研究、跨学科研究等。
二、传播过程理论1. 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拉斯韦尔提出了传播过程五因素模式,即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和效果。
这一模式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作用。
2. 施拉姆的传播模式施拉姆在拉斯韦尔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播过程模式,包括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反馈和情境六个要素。
3. 格伯纳的传播流模式格伯纳提出了传播流模式,认为传播过程中存在信息流、影响流和意见流三种传播方式。
三、传播媒介理论1.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特性,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
2. 库尔特·卢因的媒介选择理论卢因提出了媒介选择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媒介。
3. 奥尔波特和霍夫兰的媒介效果理论奥尔波特和霍夫兰认为,媒介效果取决于受众的心理特征、媒介内容、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等因素。
四、传播效果理论1. 传播效果的定义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对受传者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2. 传播效果的分类根据传播效果的性质,可分为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和态度效果。
3. 传播效果理论(1)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效果并非直接作用于受众,而是通过意见领袖间接产生。
(2)凯茨和拉扎斯菲尔德的“创新与普及”理论:认为传播效果取决于受众的接受程度和传播者的创新性。
(3)贝克特的“说服理论”:认为传播效果取决于说服信息的强度、受众的易受性、传播者的可信度和说服技巧。
五、传播者与受传者理论1. 传播者的定义传播者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主动发出信息的人或组织。
传播学考研笔记
传播学考研笔记一、传播学基础概念1. 传播:传播是信息交流和分享的行为或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
2. 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科学,涉及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传播过程、传播效果等方面。
3. 媒介:媒介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
4. 受众: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可以是个人或群体。
5. 内容:内容是指传播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
6. 渠道:渠道是指信息传播的途径,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二、传播学理论1.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2. 香农-韦弗模式:信息源产生信息,通过发射器发出信号,经过信道传输,到达接收器,最后由受众接收并处理信息。
3. 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编码、释码、译码、反馈四个环节的循环往复,强调了受众的反馈和传播者的主导作用。
4.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信息源产生信息,大众媒介通过接收器接收信息,再通过发射器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5.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即讯息,强调媒介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6. 伊尼斯的媒介偏向论:强调媒介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分为口头媒介和书面媒介两种偏向。
7. 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强调媒介的自然选择和进化过程,认为媒介的发展是人性化、自然化的过程。
8. 霍夫兰的说服理论:研究说服效果的心理学理论,包括说服者、说服信息和说服对象三个要素。
9. 休眠效果理论:强调重复暴露在信息中可以提高说服效果的理论。
10. 框架理论:指人们在报道和解释新闻事件时所采用的认知框架,包括新闻报道的角度、立场和表达方式等。
11. 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固定看法或评价,可能存在偏见或歧视。
12. 议程设置理论:媒体通过选择报道和强调某些议题来影响公众对议题重要性的认知。
艺术设计传播学复习资料
艺术设计传播学复习资料艺术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艺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1、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
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把创造性的生活与表现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线条等物质手段将形象物质和外观,成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
形象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征。
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人类自由创造能力的体现,它在发展过程中早已成为独立的精神活动领域。
艺术活动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
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全体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推动历史的前进。
可陶冶人的情操与性情。
2、.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子游戏、等。
3、.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
例如:领导艺术,米芾的书法等艺术的产生和表现。
4、.含有贬义的意思,搔欺的意思。
就如冬天光头,夏天戴帽子,充大尾巴狼,都是“艺术”。
艺术无处不在,每一行职业,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每一种形态都可拥有艺术的成份。
自然界更是最大手笔的艺术家。
而任何事物,无论战争、科学、爱情、文艺、生产制造等等都可以发展到艺术的层面。
艺术是一种可以同时被绝大多数人赞同与惊叹的自然或人类的产物。
它的表达方式种类不同,但都是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从而对人的情感、知识和意志进行交流、诱导、感化和训练。
当任何平凡的事物演绎至艺术的层面,将几近于完美。
黑龙江省考研传媒学复习资料传播学理论重点概念总结
黑龙江省考研传媒学复习资料传播学理论重点概念总结传媒学是一门关于传媒行为、传媒机构、传媒产品和传媒效果等内容的研究学科。
在考研中,传播学理论是传媒学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掌握其中的重点概念。
本文将对黑龙江省考研传媒学复习资料中传播学理论的重点概念进行总结。
一、传播学基本概念1. 传播传播是指信息、思想、观念等在不同群体中传递、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传播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网络传播等。
2. 传媒传媒是指各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机构的总称,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3. 传播对象传播对象是指传播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新闻、广告、宣传资料、电视节目等。
4.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行为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可以是信息接受、态度改变、行为变化等。
5. 受众受众是指接受传播信息的人群,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划分,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
二、传播学理论重点概念1. 传播过程模型传播过程模型描述了信息从传播者到受众之间的流动过程。
常见的传播过程模型有传统线性模型、两步流模型、多步流模型等。
2. 媒介依赖理论媒介依赖理论认为受众对于传播媒介的依赖程度会影响他们对于传播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反馈行为。
3. 龙斯特罗姆传播学模型龙斯特罗姆传播学模型将传播过程分为六个环节,包括源头、编码、信道、解码、接受者和反馈。
该模型强调了传播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4. 多步流理论多步流理论认为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传媒和人际关系的交互作用,传媒和人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对受众产生影响。
5. 创新传播理论创新传播理论研究传播过程中新观念、新技术、新产品等的传播和接受情况,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6. 观众研究观众研究是对受众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以便更好地进行传播工作。
7. 效果评估效果评估是对传播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了解传播活动对受众的影响和效果。
三、传播学理论的应用传播学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概论笔记3:艺术接受论》
艺术接受论刘小土名词解释:1.艺术传播艺术传播指的是艺术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是艺术作品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这,使之得到扩展。
艺术传播主题、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是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
艺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现场表演的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2.艺术世界“艺术世界”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艺术哲学家丹托提出来的。
著名美学家迪基继承了这一概念,认为“艺术世界”是指艺术品赖以生存的庞大的社会制度。
艺术世界同时也是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艺术接受作出贡献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包括艺术家、艺术理论家、艺术教师。
各种艺术机构从业人员等;二是各种艺术机构,包括美术馆、画廊、音乐厅、电影院、艺术出版社、艺术教育机构等;三是支配艺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它对艺术接受具有约定俗成额调节和制约作用。
3.艺术鉴赏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远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严格来说,没有艺术鉴赏,就没有真正意义的艺术创作,而艺术鉴赏又是其他一切艺术接收方式如艺术批评、艺术史研究的基础。
4.审美态度审美态度是指对艺术作品采取的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
审美态度不仅是一种接受方式,而且是一种审美能力。
在艺术鉴赏过程的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接受者能否在具体的接受过程中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与艺术作品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
审美态度必然带有个人的思想、人生态度。
不是绝对超然的。
5.审美期待审美期待是艺术鉴赏的准备阶段,只接受主体在欣赏之前和欣赏过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示,它使接受者具有期待视野,并希望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得到满足。
艺术类考研2021年《艺术理论》考研复习笔记
艺术类考研2021年《艺术理论》考研复习笔记第1章艺术理论1.1 核心讲义一、艺术本体论(一)“艺术”的基本涵义1.当代“艺术”概念的三种基本涵义表1-1艺术(1)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审美)艺术(2)文学艺术(3)诗歌、散文、小说……音乐、美术、戏剧……↓↓↓泛义广义狭义2.艺术活动的构成要素(1)内容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为旨归的人类精神文化活动。
美国的艾布拉姆斯曾将艺术活动的要素归结为艺术品(work)、艺术家(artist)、客观世界(universe)、观赏者(audience)四个方面,图示如下。
图1-1(2)相互关系艺术活动的四要素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过程。
它是一个实践性的过程,离不开物质的基础和物质利益的驱动。
它又是一个精神性的过程,离不开主体(艺术家、观赏者)的精神动力,发挥的主要是精神效用。
(二)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1.涵义(1)形式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
艺术作品的内部联系通过内部形式表现出来,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
外部表现形态主要体现为外在形式,即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类型体裁等。
(2)内容①概念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
它是诸多要素的总和,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
②特征作为艺术作品内容的人类生活来源于客观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又不同于实际的客体世界本身,而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愿望、意志、观点,在个人体验感受的基础上,对生活加以选择、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是主客体的融合。
2.关系内容和形式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双向互动、相辅相成、彼此制约的辩证关系。
(1)内容是主导一般说,内容是目的,形式是手段,内容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内容对于形式有着很大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2014年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 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资料汇编、考研笔记、 知识点总结 考研经验
育明教育官方网址:育明教育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考研必看教材《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考点·真题·题库》,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年版欢迎到育明教育订购!押题保过视频同步上线!育明教育推荐: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考研主要参考书《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凤铸)《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育明教育: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知识的提升与拓展期刊推荐:《中国电视》、《现代传播》、《当代电视》【2013年喜讯】2013年育明教育再创佳绩:共有13名学员考入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其中电影领域3人、广播电视领域10人。
连续3年包揽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广电领域多个专业考研状元!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考研笔记、资料汇编、重点归纳知识点总结200.明代四大家: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201.四大名僧:明末清初的“石涛、八大山人、石谿、弘仁”。
202.乔托:雕塑家和画家,欧洲绘画之父和现实主义画派的鼻祖代表作:《信德的拟人像》、《哀悼基督》。
203.东晋:戴逵父子,中国佛像雕塑的奠基人。
204.杨惠之:唐代雕塑大师。
被称为“塑圣”,与吴道子齐名。
205.罗丹:称“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为古代的神品,“美就是性格和表现”。
206.南宋梁楷的《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
207.音乐三要素:旋律(音乐的灵魂)、节奏(体现音乐时间)、和声(体现音乐空间)。
208.布梭尼:新古典主义音乐代表。
意大利人。
209.芭蕾艺术学派: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
210.印度:古典舞。
211.印尼:巴厘舞。
212.日本:盆舞。
213.斯里兰卡:象舞。
214.墨西哥:踢踏舞。
215.波兰:玛祖卡。
216.交际舞:起源于欧洲,生活舞蹈的一种。
育明教育官方网址:217.《毛诗序》:强调了音乐与舞蹈在抒发情感方面具有特殊力量。
考研艺术知识点总结
考研艺术知识点总结一、艺术史1.1 西方艺术史1.1.1 古典艺术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成就古典文艺复兴对西方艺术的影响1.1.2 中世纪艺术时期拜占庭和罗曼风格的艺术特点哥特式建筑和绘画的特点1.1.3 文艺复兴艺术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文艺复兴艺术家的成就文艺复兴对西方艺术的影响1.1.4 巴洛克艺术时期巴洛克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巴洛克时期欧洲艺术的发展趋势1.1.5 浪漫主义艺术时期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浪漫主义对后世艺术的影响1.1.6 现代艺术时期印象派、后印象派和立体派的艺术成就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1.2 中国艺术史1.2.1 先秦艺术时期先秦时期的陶瓷、青铜器和玉器汉代的丝绸艺术和绘画艺术1.2.2 唐宋艺术时期唐代的雕塑、绘画和诗歌艺术宋代的瓷器、书法和绘画艺术1.2.3 元明艺术时期元代的漆器和装饰艺术明代的绘画、瓷器和建筑艺术1.2.4 清代艺术时期清代的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清代的文人画、陶瓷和漆器艺术1.2.5 近现代艺术时期近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轨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二、艺术理论2.1 西方艺术理论古希腊的美学思想启蒙时代的美学思想杜塞尔多夫学派和形式主义的美学理论2.2 中国艺术理论古代中国的美学思想近现代中国的美学思想毛泽东、胡适、鲁迅等人对中国美学的影响三、艺术作品分析3.1 绘画作品分析古代绘画作品的审美特点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趋势当代绘画艺术的多样性3.2 雕塑作品分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现代雕塑作品的多样化3.3 建筑作品分析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作品现代建筑作品的设计理念3.4 音乐作品分析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巴洛克和古典音乐的作曲家和作品现代音乐的多元发展3.5 舞蹈作品分析古代舞蹈表演的特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舞蹈艺术现代舞蹈作品的创新与多样性四、艺术与社会4.1 艺术与政治古代君主和教会对艺术的影响现代政治对艺术的审查和引导艺术家的政治立场和作品创作4.2 艺术与经济古代贵族和富商对艺术的资助和支持现代市场对艺术品的流通和消费艺术家的经济生活和社会地位4.3 艺术与文化古代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艺术作品现代大众文化对艺术的影响艺术作品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价值五、艺术与心理5.1 艺术创作与心理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表现方式观众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艺术对个体心理和情感的影响5.2 艺术欣赏与心理欣赏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文艺作品对观众情感和灵魂的触动艺术欣赏对个体心理和情感的影响六、艺术应用6.1 艺术教育古代绘画、音乐和舞蹈的传统教育方式近现代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的影响6.2 艺术治疗艺术作品对心理疾病的治疗作用艺术治疗在心理咨询和康复中的应用艺术作品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促进作用七、艺术现象与趋势7.1 艺术市场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和交易现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艺术品投资和风险管理7.2 艺术节与展览国际艺术节和展览的影响与价值现代艺术展览的类型和特点艺术节对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推动作用7.3 艺术科技古代艺术作品的保存和修复现代科技对艺术创作和表现的影响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艺术创新这些是考研艺术的知识点总结,包括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作品分析、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心理、艺术应用、艺术现象与趋势等方面,对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史上最全的艺术传播理论大汇总艺术传播的五要素:艺术传播者、艺术接受者、艺术讯息、艺术传播媒介、反馈。
艺术传播的特点:1.艺术传播应该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艺术传播离不开社会关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
3.艺术传播是一种互动性的行为活动。
4.艺术传播要达到效果,双方必须都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例,我们要知道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什么用大面积的红色,就必须对电影视听语言有一个了解,才能对红色这个能指符号下的所指意义具有一种理解的共通性。
)5.艺术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
6.当代艺术传播有着信息上的文化性和载体上的经济性。
艺术传播者:1.例,在创作者莫言那里,生产有作品一,即《红高粱》的小说文本;而在传播者张艺谋和郑晓龙那里便有了作品二,即《红高粱》的电影文本和电视剧文本;带我们欣赏了电影和电视剧《红高粱》之后,便有了自己内心所理解的《红高粱》。
这三个层面的《红高粱》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以《红高粱》为原始基础的艺术形象;也有不同的地方,即莫言的《红高粱》,张艺谋的《红高粱》,郑晓龙的《红高粱》,我们内心的《红高粱》,必定是有各自主观情怀互不相同的。
作品一、二、三之间既有联系,即都生根于创作者的原始作品;又有区别,即因为创作者、传播者、欣赏者这三个主体所生活的世界不同、经历不同、体验不同等等造成了三者之间对作品的编码、解码不同。
作品一和作品二都是一种物化的作品,是可被感知的存在。
而作品三则不然,它一般只存在于欣赏者的内心体验,属于并不外露的内心意向。
2.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把关人”这一概念。
他提出“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
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当前文化中,娱乐化、低俗化的作品泛滥,和艺术传播者的“把关人”理念缺失是有莫大关系的。
艺术传播媒介:1.报纸使艺术从小众传播转向了大众传播。
2.广播使艺术从延时传播转向了即时传播。
3.电视使艺术从听觉传播转向了视觉传播。
4.网络使艺术从单向传播转向了互动传播。
5.手机使艺术从非伴随传播转向了伴随传播。
6.传播技术是艺术传播发生变化的直接动因。
艺术传播中的作品:1.跨媒介转化从文学到视听的跨媒介转换,不能只拘泥于文学语言。
文学艺术是依靠语言魅力带给读者想象的美感,时空的无限扩大可以带给读者无限的伸展空间;而语言创造了形象的特点,造就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特点。
而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不能简单的辐射到影视作品上,因为影视主要依靠声画语言来直观展现形象。
从想象中的文学形象转化为影像艺术形象,这之间有巨大的差距。
如文字上可以用“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来形容荣国府的奢华,到了电视中就必须用专门的特写镜头去拍摄细致的景物来呈现。
2.忠实原著精神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原著内容和精神的目的,改变者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认真钻研和理解原著,对原著的思想内容和整体风貌的把握要到位。
如1987年版的《红楼梦》拍摄历时六年,拍摄前所有演员都要细细研读原著,还请来红学专家周汝昌为编创人员们讲解《红楼梦》,在对原著理解的基础上,结合颇有戏曲身段的表演程式,将原著所要表达的精神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艺术传播中的受众:1.在艺术传播的受众观里,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受众即市场”这个观点。
2.在媒体丰富化的今天,许多传媒则认为大众市场已经饱和,因此,准确进行受众定位,开拓具有特定需求的“小众”市场成了保证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
比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好莱坞就开始了类型电影的探索和发展,并且在实践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艺术传播效果:1.值得注意的是议程设置的效果理论: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证实研究发现,在公众对艺术的认识、判断和审美能力与媒介的传播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关系:传播给予重要关注的内容,同样也会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媒强调的越多,公众的重视程度越高。
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2.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子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
其他传播学基础理论整理:1.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5W模式拉斯韦尔提出的。
Who谁、what说什么、whom对谁说、which通过什么渠道、what取得什么效果3.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意见领袖理论起源于拉扎斯菲尔德和伊莱休·卡茨的两级传播论。
4.两级传播论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
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
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
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5.先有倾向先有倾向指人们在接触媒介信息或宣传之前已有的立场和态度倾向,这个概念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的,他们在对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研究中发现,在人们就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作出决定之际,这种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他们迄今为止所持的政治态度。
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先有倾向的作用不仅仅止于政治问题领域,在时尚,生活方式以及娱乐等领域,人们对大众传播信息的态度都受到既有的关心,兴趣,信念,价值等先有倾向的制约。
先有倾向作用的发现,对大众传播万能论是一种否定。
6.选择性接触假说拉扎斯菲尔德等认为,受众的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
他们把这个结论称为“选择性接触假说”。
7.个人差异论个人差异论由卡尔·霍夫兰于1946年最先提出,并由德弗勒在1970年作了某些修正而形成的。
这个理论以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阐述接受对象,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差异,是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对媒介所讨论的问题和事物所采取的行为的关键因素。
”8.沉默的螺旋诺利-纽曼提出。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
9.信息与符号索绪尔把符号定义为一种能指与所指。
能指:符号的物质形式。
所指:符号所指代和表示的意义。
皮尔斯认为,符号是一个代表者,其中涉及一种三项关系:代表者、它的对象、它的解释。
10.媒介决定论麦克卢汉提出。
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在麦克卢汉看来,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
B.媒介就是讯息C.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麦克卢汉认为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等等是“热媒介”;漫画、有声电影、电视等等属于“冷媒介”。
11.“拟态环境”李普曼提出。
所谓“拟态环境”,也即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但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12.“皮下注射论”“皮下注射论”,又称“子弹论”或“魔弹论”。
施拉姆曾对它做过如下概述“传播被视为魔弹,它可以毫无阻拦地传递观念、情感、知识和欲望。
”它是一种建立在大众社会论基础上的受众观。
用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看问题,我们眼前呈现的是一大群呈原子结构的、沙粒般的、分散的、无防护的个人,这些个人在大众传媒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播活动面前是被动的、缺乏抵抗力的。
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媒介本身被认为是根据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控制者的意志,以强大的力量去形成舆论和信念、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并指导人们的行为。
13.培养理论格伯纳等人对12年间美国电视剧暴力镜头影响的研究。
“培养”理论着眼点有两个:一是电视的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之间的关系;二是这些内容对人们认识社会现实的影响。
关于第一点,格伯纳等人的研究发现:观看电视暴力内容会增加侵犯行为。
关于第二点,格伯纳等人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电视节目中充斥的暴力内容增大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而且,电视媒介接触量越大的人,这种社会不安全感越强。
14.“上限效果”假说艾蒂玛等人提出。
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非无止境,达到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止。
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获取知识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早,经济地位较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
15.符号互动论G·H·米德提出。
米德将“主我”(I)定义为个体对他人作出反应的冲动性趋势,“宾我”(me)是个体关于他人如何看待“他”或“她”的观点——是个体所认为的他人的态度。
主我和宾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
自我的形成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16.“电视人”日本学者林雄二郎提出“电视人”的概念: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为“跟着感觉走”。
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
17.“容器人”日本学者中野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