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十书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十书读书笔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
《建筑十书》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其中第一书主要介绍了作为建筑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建筑的构成,建筑学的部门,建筑的选址,城墙的基础和塔楼的建造方法,城内建筑的划分以及简单介绍了神庙的划分这七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前三个方面的内容使我受益最深。
一、建筑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到底一个优秀的建筑师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维特鲁威阐述了他的观点,一个建筑师首先应该要既懂技术,又懂艺术,既有实践,也有理论。
“建筑师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种种技艺。
以各种技艺完成的一切作品都要依靠这种知识的判断来检查。
它是由手艺和理论产生的。
手艺就是勤奋不辍的实际联系,通过它利用设计图纸表示的各种必需的材料由人工来完成(建筑物)。
而理论则可用比例的理论论证和说明以技巧建造的作品。
”
建筑师必须是一个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他认为只懂得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根本不够,还要有整体的把握能力。
“建筑师应当擅长文笔,熟习制图,精通几何学,深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具有天文学或天体理论的知识。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建筑师同样都是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就不仅精通建筑,而且还是伟大的美术家、雕塑家,正因为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使得他的建筑作品能够流传千古。
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也表示,希望大家除了知
道他是一个建筑师之外,还是一个出色的画家,他的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等名作都与美术界的立体主义流派密切相关。
要精通这么多的学问,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甚至会觉
得高不可攀。
然而,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告诉我们:“如果注意到一切学问在其间会有相互联系贯通之处,就容易相信这是可能实现的。
”维特鲁威还把“全部学问”比作“一个人的身体”,“各种知识”就相当于“人的肢体”,它们之间是一个整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所谓“触类旁通”。
二、建筑的构成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第一书中指出建筑应是由布置、比例、均衡、适合和经营构成的,并对其进行一一地阐述,下面结合维特鲁威的观点和我对建筑十书的阅读谈一下对这几点我自己的理解。
“布置则是适当地配置各个细部,由于一以质来构图因而做成优美的建筑物。
”当然维特鲁威的见解是独特的,而我以一个现代人的认知来作出解释则是这样的:布置的对象当然就是建筑的内容——功能,作为设计者对一个建筑功能的合理布置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最终这些我们认为合理的布置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建筑方案。
比例、均衡、适合似乎是很难区分的三个建筑的构成元素,某些方面三者是可以合而为一的,结合现在的课程设计来说,比例、均衡与适合不但决定了方案的平面特征而且还决定了方案立面的美观即建筑外观的优美,只有当建筑物细部的高度与宽度配称,而且宽度
同长度配称时,也就是整体具有其均衡对应时,才能设计出具有优美外貌的建筑。
“经营就是适当的经理材料和场地,还有计算和精细地比较工
程造价”。
在我看来经营即营造,更多的带有些许土木工程的性质,那么显而易见经营的对象不仅仅只是材料、场地、造价,还有譬如现场的施工,竣工后的质量检测等等。
三、建筑学的部门
这一部分中维特鲁威向我们介绍了建筑学的三项内容:建造房屋;制作日晷;制造机械。
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今天建筑学的定义似乎有所改变: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系环境等等。
同时维特鲁威也向我们揭示了另外一个问题:好建筑的标准是
什么?这是每一个建筑师都避不开的问题。
古往今来,众多的建筑师都在追问这
个原始的命题,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而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第一书中提出的标准无疑是最经典的,他认为:“建筑应当造成能够保持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
”他还叙述了如何达到这个标准的办法。
“当把基础挖到坚硬地基,对每种材料慎重选择充足的数量而不过度节约时,就会保持坚固的原则。
当正确无碍地布置供使用的场地,而且按照各自的种类朝着方向正确而适当地划分这些场地时,就会保持适用的原则。
其次,当建筑物的
外貌优美悦人,细部的比例符合于正确的均衡时,就会保持美观的原则。
”当然,这是与维特鲁威时代的技术经济条件紧密相连的。
以上则是我读《建筑十书》第一书的一些心得与感悟,之所以以上三点对我最有帮助是因为我现在学习建筑学的实际情况,可能以上三点也正好是现阶段我最关心的,同时读完第一书后使我不得不被维特鲁威的智慧所折服,《建筑十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洗礼,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规划师,直到今天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维特鲁威在该书中提出的很多理论已经成了经典,被广泛地传诵和应用。
《建筑十书》是由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全书分为十卷,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
书中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的论述总结了古希腊建筑经验和当时罗
马建筑的经验。
本书提出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学的基本体系;主张一切建筑物都应考虑"实用、坚固、美观",提出建筑物的"均衡"的关键在于它的局部。
此外,在建筑师的教育方法修养方面,特别强调建筑师不仅要重视才更要重视德。
这些论点直到今天还有指导意义。
《建筑十书》按现代语言来说,其中第一书是建筑师以及建筑工程管理;第二书讲了盖房子的历史还有各种建筑材料;第三书写的是神庙建筑的各种方法和规范;第四书是修建各种罗马柱的方法和规范;第五书是剧场、广场、体育场和浴场等公共建筑的方法,包括剧场的声学原理;第六书
是气候以及住宅的建筑方法;第七书是写地面和墙壁的处理,包括各种材料;第八书讲供水和上下水等;第九书是天文知识;第十书写了当时很多建筑机械和工具,还有弩炮。
这本书不但是一本非常全面的建筑百科全书,也是2000年前的建筑规范手册。
作者维特鲁威出身富有家庭,受过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熟悉希腊语,能直接阅读有关文献。
他的学识渊博,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一个人当然不可能成为所有这些学科的专家,但掌握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大多有实际用途,比如绘图和几何学是建筑视觉传达的基本手段;音乐学有助于剧场设计,对调校弩炮弹索也有用;法律有助于妥善处理界墙、采光等方面的问题,防止法律纠纷;医学有助于建筑选址;天文学有助于制造日昝等等。
正因为他广博的知识面,他才能在当时对建筑有这么深的造诣并且备受统治者的赏识,任建筑师和工程师,后来又因为著书而受到嘉奖。
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相对于现代,在那个遥远而落后的年代,建筑师们已经研究的相当周全而透彻。
经过千百年来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如今的社会对建筑师的能力要求比维特鲁威时期低得多了,我们不需要精通结构技术、不需要研究各种材料,作为建筑师的我们任务已经简化很多,很多知识我们伸手就可以直接拿来用。
然而生活在那个时代以及那以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的建筑师们都和维特鲁威一样,他们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军工
等技术,同时还涉猎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历史、哲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都是现在的建筑师完全比不上的。
在《建筑十书》中维特鲁威特别强调建筑物整体、局部以及各
个局部之间和局部与整体
之间的比例关系,强调他们必须有一个共同的量度单位。
以这
一点为主,维特鲁威详尽地总结了希腊晚期和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柱式的经验,而在阐发这一点时,总是把以数的和谐为基础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性主义同以人体美为依据的希腊人文主义的思想统一起来。
虽然说维特鲁威编著《建筑十书》的时候,他还是带进去了一
些个人的感情色彩,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这本书很大一部分程度也是为了迎合奥古斯都皇帝的复古政策,有意识的去忽视了共和末期以来券拱技术和天然山灰混凝土的重大成就,不公正地贬低他们的质量。
但这本书确实很值得我们认真阅读来帮助我们反思现在的建筑形势
与倾向。
就拿第六部分城内建筑的划分和避免有害气流的布置方法来说,如果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思考的方向很大可能是想办法利用某些技术将有害气流去除或采用某种能免受有害气流侵入的建筑
材料吧。
而维特鲁威的思考方向却是维持建筑和有害气流本身不变,通过适应基地地形和风向等来避免有害气流,这才是我们追求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低碳建筑。
维特鲁威在书中的很多理论已经成为了经典,广为传颂。
而且
在书中我可以看出维特鲁威是深入掌握生产知识的,他在讲解抹灰时,不但详细叙述了其中的全部工序和操作方法,而且说明了为什么灰浆
中不能有未消化的生石灰颗粒,还提出了在潮湿的地方保证抹灰层耐久的办法和灰浆成分。
这是很值得我们反思自己的。
现在的我们用现在的话说起来可以说就是眼高手低,也就是缺少实践经验,只懂些理论知识而已。
维特鲁威曾经提出著名的建筑三原则——经济、实用、美观。
在建筑的发展历史中一直有人想打破维特鲁威的建筑三原则中的个
别原则,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这三个原则缺一不可。
实用是建筑的本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美观是建筑的容貌,满足精神需求。
而经济作为一种建筑理论范畴,是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兴起,伴随启蒙运动中的“理性原则”而出现的。
早在17世纪法国的建筑理论中,就在维特鲁威建筑三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节约理性”的内涵。
这一思想,渐渐发展成为建筑的“经济”原则。
但这一原则,往往是被包含在建筑三原则中的“实用”或“便利”这一基本原则之下的。
任何不实用、不便利的建筑要素,造成建筑作品的昂贵与浪费,首先是背离了建筑的“实用”原则。
自17世纪之后,维特鲁维建筑三原则中的“实用”原则,就已经包含了“经济”的内涵。
但是,观察今日中国建筑的发展状况,还有几人能够坚持这一原则?建筑的经济合理性已经不再是一些投资
者与建筑师关心的问题,许多建筑作品的造价之昂贵,材料之奢侈,空间之浪费,即使在发达国家的投资者与建筑师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
中国的投资者与建筑师们,几乎陷入了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奇所
说的“名利场逻辑”之中,而名利场逻辑的盛行必定会导致一些人的灵魂被物质的蛀虫所吞噬。
同样的,不仅是建筑师们,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本心也已经在市场的发展中渐渐的走向物质的深渊。
为了满足甲方的需求,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一再的修改,已经不是当初艺术家和设计师心中所追求的、所想的样子,失去了作品原有的风貌,反而成了甲方的“作品”。
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丰富,然而,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前所未有的贫瘠,我们迎来了新的激变、社会浮躁、全民拜金,在信仰缺失的悲催年代,全民维稳全民致富的年代,世间各种无底线,成为了生存的技能,让人感到悲哀。
如果大家都在营造一个自我的世界,而没有艺术的世界,将会失去想象,当代艺术家,创造性精神是他的核心,也是当代艺术的核心。
当艺术家创作一件作品,是要反映这个时代下发生的敏感事情以及所带来的思考,但似乎这精神粮食,艺术家所提供的营养,目前,是极少一部分的人群愿意去读,去了解的,更多的人是生活在利益驱动的纯物质世界里,当面对经济利益所带来的巨大满足时,文人、知识分子、艺术家的言论将变得黯然失色。
当代的中国人有点过于功利了,过于的追求物质生活。
中国人过分的物质化,为钱而钱,为物而物,极度空虚,除了每天在低廉的娱乐信息下自享其乐之外,没有深层进的精神世界,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的创作甚至成为了一种极为奢侈的精神行为,艺术创作也成为对中国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行为。
当今中国人的物欲高度膨胀,某种意义上我们看高度化的物质膨胀背后,实质上这是精
神危机,是国人对信仰、道德、伦理的缺乏。
当精神没有了,就需要一种可以代替的,比如原来的宗教社会后来就变成如今的物质社会,用物质来填充。
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人们几乎没有信仰,也没有任何的精神上的追求,都希望在物质生活里面去追求以达到平衡。
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流行的一句话“越有钱越有安全感”。
近30年来我国
大搞经济建设,主导思想之一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着耗子就是好猫。
引申下去,就是不管好人坏人,挣到钱的就是能人。
全社会在这样的标准之下,不择手段成为富人,变成了很多人认可的行为。
近来,人们时常在谈论一些“当代艺术家”出奇制胜的故事,
老实说,我在得知这些耸人听闻的故事后,更担心一个个出奇制胜的故事会变成一个个陷阱,原因是渴望在“当代艺术”竞赛场上头角峥嵘的人难免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创作逻辑,这使得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在复杂的竞争场上悠游航行,如何创造知名度,如何引人注意等等。
一些艺术家已经把当代艺术看成了争名夺利的竞技场。
特别是更年轻,地位更低下的人坚持认为,倘要沿续既有的“轨道”,即按常规进行创作,将永无出头之日,而改变命运的最好办法,就是要用惊世骇俗的方式去创造新的“轨道”。
于是,如何向人们的习惯认知挑畔便成了重要的课题;于是,道德随之成了无辜的牺牲品。
既然“当代艺术”演变成了“事件”与“谋略”,其内在的价值与存在的合法性也完全失去了,这使相当多的人视当代艺术如洪水猛兽。
但是,这样的做法恰恰违背了从事当代艺术应该遵从的道德标准,那就是以艺术的方式促进当代文化的健康发展。
在当代艺术的发
源地,一些西方评论家常说,当代艺术是长新的。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要人们不停地追赶艺术的新浪潮,更不是要人们卷入一浪高过一浪的新奇竞赛,而是要当代艺术家们将眼光投向自己生活的现实,直至提炼出具有文化意义的新艺术观念和个人化的表达方式。
事实上,虽然当代艺术不以传统绘画和雕塑,而是以观念来定义,但其远不是无标准的,更不是可以随意胡来的。
其标准就体现在:首先,一件作品是否涉及到当代文化中的敏感问题;其次,一件作品是否深含着艺术家独特的个人体验;再其次,一件作品是否充满智慧地表达了新的观念。
在这里,完全以出人头地作为既定目标去追求,就会使我们以极其浮躁的、盲目的、非理性的态度去投入创作。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陷入此种怪圈后,就算有人真的可以显赫一时,也不可能在艺术史与当代艺坛上生效,它仅仅是闹剧一场而已。
不仅无助于我们创造具有当代文化价值的艺术,也无助于艺术家对个人价值的弘扬。
我并不否认,每个艺术家都有“机会主义”的成分,否则他就会失去必要的敏感度,最终象唐吉诃德一样肩负着不切实际的文化使命感,让时代淘汰。
历史的发展进程证明,相对古典主义艺术家,现当代艺术家的机会主义因素在增加。
传记《毕加索》中一些关于这位艺术大师如何操作批评家、经纪人以及新闻记者的事例足以证明这一点。
不过,机会主义无限的膨胀,艺术家难免会异化为阴谋家。
作为其结果,所谓当代艺术也会丧失它的人本属性,成为冒险家的智力游戏。
希望视当代艺术为闹剧的人必须对以往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省。
时尚的旋转木马仍然在当代艺术的名利场上转动,每一个严肃的当代艺术家都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多一些使命感,少一些名利场的逻辑。
[建筑十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100字_读书笔记
2.家的读书笔记
3.意林的读书笔记
4.关于《家》的读书笔记
5.《红岩》的读书笔记
6.1500字的读书笔记
7.《论自由》读书笔记
8.国史读书笔记
9.根鸟读书笔记
10.小学读书笔记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