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应从读懂开始

合集下载

高考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高考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解读文题】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诗(即干谒诗)。意即临 近考试了,我的作品会符合考官的心意吗?相传张籍读后大为 赞赏,并有诗回赠。朱因而得名。诗人以“新妇”自比,以 “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 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 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 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 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2019诗歌复习之
高考诗歌鉴赏概述
2016
高考鉴赏诗歌三部曲:
•读懂 •审清 •答准
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
—读懂诗歌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一、读标题 1.读懂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1).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主旨; 2阅 ).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 3读 ).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 方 4法 ).揭示的作品线索;5)表明诗歌的题材; 6).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读作者,暗示了时代背景和可能的作品风格。 例3: 鹊桥仙· 夜闻杜鹃?(陆游) 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作者解读】陆游的一生,处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 年代,他生活在北宋灭亡之际,幼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父亲爱国精神的熏陶,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从军抗金、 誓杀敌寇、恢复失地的抱负,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感情,中年到过当时的国防前线,写下不少战斗性的 诗篇。但一直受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而收 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主线是抗 敌复国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又由于对胜利的热切 渴望和对未来的必然信念,因此感情热烈奔放、境界 雄伟壮阔,想象丰富奇特。这首诗表现诗人岁月蹉跎、 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诗词鉴赏第一步:如何读懂古诗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诗词鉴赏第一步:如何读懂古诗

▪ 6.抓关键(包括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和点明主 旨的关键句)
▪ (1)捕捉诗中主观色彩较浓的词语 如:愁、 喜、客等等
▪ (2)抓抒情议论的句子点明感情的句子
▪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沦落天 涯之恨。
▪ (3)抓首句和尾句首句往往交代写作缘由或 奠定感情基调,尾句往往会直接点明主旨。

醉眠

唐庚
▪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 州时所作。
▪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 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 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 1.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 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 【参考答案】
▪ 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 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 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 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 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 皇帝的恩赐!
▪ (三)读懂诗歌的思维步骤总结 ▪ (1)看题目,看看从题目是否能够看出
▪ 【参考答案】:
▪ 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 前句"门常掩"是因为"世味",表明对“世 味”的厌恶;后句“簟已便”是因为“时 光”(正值盛夏时光),诗人醉卧竹席, 已是非常地适宜:给人的是一种闲适、恬 淡之感。
▪ 4.析意象
▪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 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 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 出来的独特形象。

【超级精美!!】最新高考语文备考资料 读懂诗歌前提:关键要素-讲透诗歌鉴赏

【超级精美!!】最新高考语文备考资料 读懂诗歌前提:关键要素-讲透诗歌鉴赏

课程纲要
核心知识
显性信息
细节信息
整体感知
【细节信息】
二、品情语
(2)表情态、语气的虚词
如“但”“却”“惟”“仍”“又”“ 只”“徒”“空”“尚”“犹”等词语。如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 ”“只”二字,将作者遥望金陵时那种物是 人非、无限怅恨的感叹传达了出来。
课程纲要
核心知识
显性信息
细节信息
鉴赏诗歌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知道每一句具体在 讲什么;第二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诗 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其中第一步是基础。
诗歌鉴赏题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侧重对诗歌内容的考查。要想在诗歌鉴赏主 观题中取得高分,必须学会读懂诗歌。要想做对诗歌鉴赏选择题,也必须要理解 诗歌的基本内容。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必须转变“轻读诗、重做题”的观念,沉 下心去,反复咀嚼,多加品析,做到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
大家能想到哪些词语呢?
如“愁”“怨”“恨”“愤”“忧”“凄”“悲”“喜”“乐”“悔”“思 ”“怜”“泪”“闲”“怅”“怆”“孤”“独”“寂寞”等词语。
课程纲要
核心知识
显性信息
细节信息
整体感知
【细节信息】
二、品情语
(二)隐性词语 (1)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它们虽然不是诗眼,却能暗示作者的 思想感情,这种词语叫“景物语”。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借“风、天、猿、渚、沙 、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点明了节序和环 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以沉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
课程纲要
读懂诗歌前提: 关键要素
核心知识
显性信息 细节信息 整体感知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2024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如何读懂诗歌+课件33张

有一些诗歌的内容和手法都存在反常的现 象,这些是作者整体构思、表达情感和格律 平仄的需要。
1、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3、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4、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请尝试一下用诗家语读懂一首诗
2023年新高考2卷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2023年全国乙卷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履登山 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 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 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 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 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 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D
“诗家语”的五大“变形”
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句序 互文见义 空白省略 反常搭配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戴锦帽,穿貂裘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下雨
3、沉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之家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青翠苍绿的山色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主语后置
起 描之景、事、物。往往有统率全诗、渲染气氛,铺垫意 境等作用。
即承接上句承”句。承接起句而展开,是对“起”

句的延续、补充、深化。同时,它往往对后面的内 容起铺垫和蓄势作用
即承接或者递进。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

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

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

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总结方法
•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 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 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 ①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 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 • ②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 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 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注: ①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 ② 【子规】一名杜鹃, 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相传子规鸟的叫声如蜀地 方言 :不如归去。此时杜鹃花亦盛开。 ③ 【三巴】东汉末年 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情感? 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 能翻译出诗句大意: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景物
2. 领会深层意思
•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 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看标题,抓题眼;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词”; •(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六)看典故和尾句,明感情主旨。
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 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 作者的思乡之情。

赏诗宜从懂诗始——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赏诗宜从懂诗始——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谭 了: 云和水 的姿 态值 得 欣 赏 , 吟 啸 志 向歌 咏 怀 抱 很 自如 。就 此表 乡 问依 然有 用艾 蒲 辟 邪 的风 俗 , 五 色 彩丝 缠 臂是 荆 楚 风 俗 , 本 地 达 的感情 完 全 不 同 了 。原 意 是 晚 秋 时 节 , 这 里 实 在 没 有 什 么 美 虽无 , 但也有 用 五色彩 丝编 织盛装 咸 鸭蛋 的 小囊 的 风 习 。用 自己 景, 就 拿 眼前所 见的 “ 云容水态 ” 欣赏 欣赏 , 总 聊 胜于 无吧 ; 志 向怀 的生 活 阅历 来理 解这些 现 象 , 岂非 易如 反掌 ? 懵‘ : 老 ; f r 同 I 抱 随意地抒 发 一下 , 也 就算 了 , 诗 人 的心 态应 是 苦 中作 乐 , 自我宽 还有一 些知 识则 由于学 生 缺 乏 相关 体 验 , 需经过广泛阅读, 慰 。而按 照学 生的理解 , 却 变成 了 : 这里 的 “ 云容 水 态 ” 很美, 抒发 不 断积累 , 方 能掌 握 。 比如 , 陈与 义 《 雨》 “ 潇潇十 E l 雨, 稳 送 祝 融
文 怀抱很自 由, 使得诗人的 情绪变得高涨, 充满了欣喜与自 得。
归。 ” “ 祝融” , 上古神话中火神的名字, 这里指夏季。杜甫《 岁暮》
再如 , 辛弃 疾< 南 乡子 ・ 望京 1 2 1 北 固亭 有怀 》 起 首两 句 : “ 何处 “ 烟尘犯 雪岭 , 鼓角 动江 城 。 ” “ 烟 尘… 鼓 角 ” 是 古 代小 说 中形 容 战 却有 个倒 装 , 正 常 的语 序 应 是 : “ 北 固楼 满 眼风 光 , 神 州 何处 望 ? ” 其理解 为代 指边 境战 争之 意 。 言下 之 意为 , 眼前 的北 固 楼 到处 是 风 光 , 可是 神 州 大 地 却无 处 可 至于常见 意象 , 则需 多读古诗 , 对这些 意象见得 多了 , 自然 能理

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

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

诗歌鉴赏的六大注重点一、读懂诗句表达的意思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读懂古代诗歌的语言。

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像空间大,隐含意义多。

要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首先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

和古代文言文一样,诗歌语言也会有词类活动,倒装语序的特点,而且会涉及到古代人名、地名、官职名,专有名词等,此外诗歌省略成分较多,需要适当补充才能理解,有时会出现名词铺排的现象,形式简洁但寓意丰富,学生必须了解古人作诗的语言习惯和古代文化文学常识,学会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遭遇知人论世,学会展开联想和想像,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画并准确理解其整体的意境。

(补充实例名词铺排:能够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词类活用: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语序倒装: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叶梦得《贺新郎》“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陆游《昼卧》“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叠词、拟声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此外,古代诗歌和现代汉语一样,为增强表达效果会用到大量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对偶、夸张、借代、互文,诗文中使用修辞手法,大体和现代汉语中修辞的作用一样。

学生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是为了强调表达的情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实行夸大或缩小。

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诗歌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古代诗歌的赏析,看看如何读懂这些美丽的诗句。

我们要明确一点,古代诗歌可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就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俚语、成语、俗语一样,都是人们用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所以,只要我们用一种轻松幽默的心态去阅读,就能领略到其中的韵味。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读懂古代诗歌呢?这里我给大家提供几个小技巧:1. 熟悉诗歌的基本结构古代诗歌有很多种形式,比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固定的结构和韵脚。

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举个例子,五言绝句的结构是:每句五个字,共四句,每两句押一韵。

我们可以先从这个基本结构入手,慢慢熟悉各种诗歌的形式。

2. 注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古代诗歌往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来传达作者的思想。

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抓住这些意境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比如,杜甫的《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里的“国破山河在”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代的忧虑;而“城春草木深”则描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

3.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夸张、排比等。

这些手法可以帮助诗人更加生动地描绘景物,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我们在阅读时,要学会发现这些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欣赏诗歌的美。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里的“离离”形容草长得茂盛,而“一岁一枯荣”则形象地表现了生命的无常。

通过这种修辞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感慨。

4. 多读多练,积累经验我们要记住,读懂古代诗歌需要时间和实践。

我们要多读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读懂古代诗歌并不是一件难事。

只要我们用一种轻松幽默的心态去阅读,同时注意诗歌的基本结构、意境和情感以及修辞手法,就一定能够领略到其中的韵味。

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读懂古诗 -教学课件

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读懂古诗 -教学课件
专题九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二讲 两节“入门课”——教你怎样读懂古诗
栏目一 入门第1课 栏目二 入门第2课
栏目导引
诗歌鉴赏一向是考生最头疼、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 读不懂。由于时代的久远,文词的迥异,学生很难理解古人表述的内容,更 难体会诗人在面对这个世界时的独特感受。本讲两节 “入门课”拟从诗歌 常识和诗歌题材两个方面进行讲解,帮助考生读懂古诗。
返回
入门第1课
入门第 1 课 3 角度切入赏古诗
一、由诗歌基本知识切入
诗歌分类
结构章法
基本特点
唐以前的诗,又称古诗、
①前后内容是对应
古风,句式大体整齐,有
一致的,如乐景对
古 代

一定节奏韵律,但在句数、
乐情,哀景对哀情。
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 以自然段 诗 ② 前 后 内 容 是 相
诗 歌

体 诗
景对哀情。②前
代 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 气氛,主句

词媚 后内容是相关、
诗 牌。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 写景,尾句
相反、相衬的,
歌 牌下另标题目。基本分为婉约 过渡。下阕
形成虚实相衬
派、豪放派两大类。
抒情
的关系,如乐景
衬哀情等。
返回
①前后内容是对应
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宋、小 令 有 单 阕
返回
答案: 正常语序为:“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 这首诗里主要是写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非同寻常——稻 米是被鹦鹉偏爱啄食的香稻,梧桐乃凤凰栖息的碧梧。(意思是:即使是剩下 的香稻粒,也是鹦鹉偏爱吃的,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的。)诗句与原 意句均为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的律句(注意:“啄”为古入声字, 所以为仄声)。但老杜偏不遵循常规,而是将原属宾语位置上的“香稻粒”与 “碧梧枝”,硬是拆开来变成分属主、宾位置的词语,遂使诗句在一种拗折 的韵味中,透露出崎崛不平的情味来。由于语序的颠倒,词性的变通,使诗 增强了语势,像兀立于高岩石罅的奇松,勃然生动,桀骜不群。

读懂诗歌——寻找诗歌鉴赏切入点

读懂诗歌——寻找诗歌鉴赏切入点
一、切入点——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 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 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 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 歌鉴赏的向导。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内容(人、事、景、物)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暗示)
孤雁
(唐)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解读】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标题点出所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之物,一“孤”字
【注】矰(zēnɡ):短箭; 缴(zhuó):系箭的丝绳。
含感情色彩。全诗 以“孤雁”自喻, 抒发孤凄忧虑的羁
旅之情。
借助标题解读诗歌的表达技巧
春行即兴
(唐)李华 【解读】 有感,顿 生兴致而创作。由
涧水东流复向西。 标题可预知用借景
芳树无人花自落, 抒情法。诗中透露
春山一路鸟空啼。 伤春、凄凉之情。
标题可以帮助解读 BIAOTIJIEDUSHIGE
【总结】
一、内容 二、思想情感 三、表达技巧
看作者,知人论世
李太白的自信与狂放; 柳三变的相思与艳情; 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 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 寸心千里目。
前本人诗认作为者,不“熟最悉苦,无可山借遮助望所眼给”的在注本脚诗:中南最宋 具后式期,有诗联表人想现。南力联宋,想时你当 期对时 的此南 著有宋 名何王 爱看朝 国法偏 诗?安 人请一 辛作隅弃简的疾要政、分治陆析形游。 等人的诗作,再结合该诗的后两句,就很容易得 出:作者该是一位爱国诗人,这首诗应表现诗人 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之情。

2025届高考教你如何初步读懂古代诗歌课件

2025届高考教你如何初步读懂古代诗歌课件
教你如何初步读懂 古代诗歌
【教学目标】
1、 训练学生掌握诗歌 鉴赏的基本思路和方 法。
2、 通过课堂训练,让 学生能初步读懂诗歌 并提高鉴赏的能力。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苦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貂裘,千骑卷平冈。为 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 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 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分析:此曲前三句九个名 词组成不同景物的意象, 它们奇妙地组织在一个画 面里,渲染了一派凄凉萧 瑟的晚秋气氛(刻画了一 幅凄凉萧瑟的晚秋图景), 从而含蓄地烘托出羁旅之 人的哀愁。
四、 关键词,找突破 •古人常称为“诗眼”或 “词眼”。它们常常是 一些动词,形容词或显 示诗人情感的词语,可 以出现在题目或诗句中。
问:诗的前两句通过哪些
意象描画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参考答案:通过秋风、 汉关、寒云、冷月、 西山描画了一幅初秋 边关阴森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疆局势的紧张, 战争即将打响。
实战演练 浣溪沙·和无咎韵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 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 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五、审题材,抓全面
•按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 词往往可分为八类:
•1.闺怨诗 2.送别诗 •3.羁旅诗 4.边塞诗 •5.咏物诗 6.山水田园诗 •7.咏史怀古诗 •8.即事感怀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请结合本诗题材,你认为它主要 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比答题更重要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比答题更重要

古代诗歌鉴赏:读懂比答题更重要【学习目标】1.掌握读懂诗歌的“三种路径”(八读法)。

2.综合运用多种途径读懂古诗。

【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导学案“找准路径,精准理解”部分。

(20分钟)2.边讲边练:读懂诗歌的“三种路径”(八读法)。

(45分钟)3.强化训练:完成“即练即悟”(10分钟)4.归纳整理笔记(5分钟)【学习内容】找准路径精准理解一、找准最直接的路径——标题、情语和注释1.读标题,挖信息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

其蕴含信息有:①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④表明诗歌的题材或体裁;⑤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鲁望春日多寻野景日休抱疾杜门因有是寄》皮日休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

乌纱任岸穿筋竹,白袷从披趁肉芝。

数卷蠹书棋处展,几升菰米钓前炊。

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边练边悟1 根据下列标题,挖掘蕴含信息。

①交代写作缘由、目的(袭美抱疾杜门)②表明诗的题材或体裁(奉和诗)③暗示可能的情感(安慰朋友,希望早日康复)①表明诗的题材(咏物诗)②交代写作对象的特点(苦)③暗示表达技巧(托物言志)敲黑板【不要被标题引入歧途】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

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等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青楼曲”等。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一走好“三个步骤”读懂诗歌大意二抓住“九大题材”了解每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一走好“三个步骤”读懂诗歌大意二抓住“九大题材”了解每

阅读帮
第二步,读诗歌正文 1.抓“变形”之处,读懂“诗家语”。颔联对仗工整,正常语序应是 “曾闻湓浦似衣带,见说庐峰胜香炉”。“曾闻”“见说”为“听闻” 之意。诗人在此运用虚写的艺术技巧呈现出友人贬谪之地江州的自然 风光。 2.抓意象,体悟意境。颔联中的意象有“湓浦”“庐峰”。前句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湓浦”比作“衣带”,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 后句描写庐峰的盛景。诗人通过写江州的美景,宽慰朋友。颈联中的
阅读帮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 解?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 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 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6分)(评分参考:每答 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阅读帮
阅读范例 诗1 [2021新高考Ⅰ卷,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 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 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阅读帮
3.读注释。 借助注释可以理解一些生僻的字词,了解冷僻的史实、典故等,扫清 阅读障碍;也可以了解一些不太熟悉的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第二步,读诗歌正文 1.抓“变形”之处,读懂“诗家语”。 诗歌语言的“变形”之处表现为:在语法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 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运用互文、列锦等手法。
阅读帮

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2013-11教学研究接感知文字符号,速度要比出声的阅读快得多。

(2)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

逐字逐词的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

(3)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过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兴趣。

(4)读后要试着用这些疑问词提问自己:谁、什么、何时、何地且努力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5)要培养浏览、跳读和快读的能力,即抓住关键词、主题句和中心大意的能力。

总之,阅读理解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以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浮滨镇启新中学)•编辑马燕萍“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诵的古代诗歌,我们读着、背着,陶醉于其中。

可是现在古代诗歌却让很多学生感到头疼,试卷上的古代诗歌题,让他们无从下手,看不懂或是似懂非懂,更别说准确地做出考卷上的题了。

现在的课堂上,我们往往只注重给学生讲解古代诗歌各种手法、技巧和各种解题方法,却忘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帮助学生把诗读懂。

如果诗都没有读懂,那么又何谈正确地解答试题呢?读懂古代诗歌并非是朝夕之功。

但如果学习得法,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也是可以取得很大的成效的。

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三大方面入手,即:多读、多记、多练。

一、多读要多读诗,多看古代诗歌鉴赏文章。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很多时候诗看得多了,也就多了些读懂诗歌的灵性。

诗歌的内容、意境,诗人的情感、风格,就会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慢慢领会。

对于那些诗意深奥、句子难懂的诗,也可以借助工具书、鉴赏辞典和他人的鉴赏文章来读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名家、学者们的鉴赏文章可以让我们茅塞顿开,少走不少弯路。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总结方法
(五)看意象,品意境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
,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意象:含有特定情意的物象。 意境:由意象组合构成的艺术境界。
【例五】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
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
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六)再现情景,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的情景,设身进入
这一情景中去体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要有再现诗词画面的习惯和能力。
练习
通过联想或想象,描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这两句诗句的画面,品味其意境。



赏 01
2024高考专题复习
❀ 如何读懂古诗词
古代诗歌基本知识介绍
(一)了解诗歌发展的概况:
《诗经》 《楚辞》
汉魏五、七言 古体诗
唐诗(近体诗)
宋词
元曲
明传奇(剧本)
清(集大成) 现代诗(自由体、律诗)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古体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吟”“引”等)
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 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羁旅思乡之情。
从军行 杨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应从读懂开始-中学语文论文
古代诗歌鉴赏应从读懂开始
◎孙立红
古代诗歌鉴赏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中规定属于“鉴赏评价”能力层级的两个考点,包括: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一考点的的能力层级是D级,就是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而在新课标高考试卷中,诗歌阅读题通常是1则,2题左右,分值10分左右,占试卷总分的十五分之一,因此,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从高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诗歌鉴赏,而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大量地做诗歌鉴赏题,可在我执教多年后发现,不论我们做多少题,讲多少题,总结多少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思路,学生还是在考试时关于诗歌鉴赏普遍得分不高,沉下心来,与学生畅谈后才明白,学生的根本问题不在诗歌鉴赏的方法上,也不在诗歌鉴赏的技巧上,而是学生首先根本读不懂诗歌本身,不知道诗句的含义,更何谈鉴赏。

所以,我认为诗歌鉴赏应该从读懂一首诗开始,理解诗中每一句的含义。

那么,如何读懂一首诗呢?我认为:
一、反复吟诵品赏韵昧
诗,皆为诗人感于物而作,是诗人心灵的映现。

一首好的诗歌,往往给人塑造一种美丽的氛围和意境,让人读起来身心愉悦,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效应。

吟诵对于诗歌的欣赏具有很大的作用。

我国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声律顿挫的特点,是声情并茂的产物。

诗人在进行创作时,随着情感的兴会,神思的涌起,
“言泉流于唇齿”,“吐纳珠玉之声”,诗人内心的情感伴随着吟诵自然涌出,所以刘勰在其《声律》篇中说:“故言语者文章,神明枢机,吐纳律吕,唇吻而已。

”“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

”所以古人作诗又称吟诗。

二、联系实际获得体验
教学诗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当然这里的生活包括社会、自然和人生三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自己说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从而更深刻地领悟诗歌的内涵。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故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诗人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诗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置这种机会。

如在分析宋朝刘敛的《新晴》一诗时,赏析原诗“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中“偷”字的妙处,我让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什么时候会“偷开”呢?再一次重现学生进教室时的动作,让学生通过动作的再现感知“南风”的“偷”的效果。

我们有时可以在找准整首诗歌的关键之后,再找一个小的贴近学生生活、情感的切入点,作为进入一首诗的楔子。

三、发挥想象调动思维
诗中的世界已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他们总是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投上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得进入诗中的世界。

读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

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

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联想和想象。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如“请同学们团上眼睛,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并让同学们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大多能结合诗歌内容有所想,有所说,当然学生此时所说的已不完全是诗之内容了,而总是带有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了。

在诗歌教学中,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品味了诗情画意,又培养了他们口头描述的能力.。

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加进了自己的感悟,又不同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马戴《落日怅望》: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在此调动学生的联想,承“微阳下乔木”而来,应该是夕阳西下时的景象。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今人似乎已经难以越唐诗宋词的巅峰。

所以,我们不乞求我们的学生能够写出上乘之作,但我们需坚持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能够读懂诗,可以鉴赏诗,愿意吟诵诗,不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我们灿烂的文化瑰宝——古典诗歌!
孙立红,教师,现居新疆霍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