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易错题集及解析:八、光学
中考物理易错题精选-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时,若保持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比较池中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假设两种情况下,人眼看到的物体等大),则有水时( )A .暗箱应略短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大些B .暗箱应略长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大些C .暗箱应略短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小些D .暗箱应略长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小些【答案】B【解析】【详解】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的。
当无水时物体在光屏(暗箱)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有水时,由于光的折射,物体感觉变浅,相当于靠近凸透镜,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原则,在暗箱上得到的像会比原来的像略大一些。
故B 正确。
2.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 、b 、c 、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烛焰位于a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 .烛焰位于b 点时,成等大的实像C .烛焰位于c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 .烛焰位于d 点时,成放大的实像【答案】BD【解析】【详解】A .使烛焰位于a 点时,2U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a 点的物距大于物体在b 点的物距,即a 点物距最大,像距最小,像最小。
故A 项正确,A 项不符合题意;B .使烛焰位于b 点时,2f U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 项错误,B 项符合题意;C .使烛焰位于c 点时,2f U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在c 点,物距最小,像距最大,像最大,故C 项正确,C 项不符合题意;D .使烛焰位于d 点时,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D 项错误,D 项符合题意;【点睛】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正确理解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3.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 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济南中考物理易错题精选-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练习题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给水透镜“戴上”时,如图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①将光屏靠近“水透镜”②将蜡烛远离“水透镜”③对“水透镜”注水④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水透镜”A.①和②都行B.②和③都行C.①和③都行D.②和④都行【答案】B【解析】【详解】近视镜是凹透镜,给水透镜戴上近视镜后,相当于减弱了凸透镜的会聚能力,所以像远离了凸透镜,若要在光屏上得到像,须将光平远离透镜;或增大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向水透镜中注水。
故选B。
2.如图是用手机、凸透镜和纸盒制成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画面放大投射到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透镜表面有一只小虫,墙上能看到小虫的像B.眼睛贴近透镜向纸盒里面看,能看到手机画面放大的像C.要使墙上的像变大一些,应将手机靠近透镜,同时使透镜离墙远一些D.要使看到的像更清楚,应将手机屏幕调亮一些,使周围的环境暗一些【答案】C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详解】A.投影仪的成像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而小虫在透镜表面,意味着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则不能在墙上成像,故A错误;B.投影仪所成的像与透镜的距离较大,若眼睛贴近透镜,则无法观察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C.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将手机靠近透镜相当于将物体靠近透镜,那么像会变大,且像距变远,所以应将透镜离墙远一些,故C正确;D.将手机屏幕调亮,是让物体本身光线更强,成像更清晰,而环境暗一些可避免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CD。
3.有的国家救护车上的“救护车”是反着写的,是为了让汽年司机从观后镜中快速识别以便及时让路,如观后镜是平面镜,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A.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像与物大小相等C.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D.像与物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答案】D【解析】【详解】救护车上的“救护车”是反着写的,由于像与物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那么汽年司机在平面镜上看到的像是“救护车”,故选D。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训练-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的一点光源S,点光源S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的位置开始绕圆筒的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º时,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镜中转过的角度为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转过的角度为θ2,则()A.θ1=30º,θ2=30ºB.θ1=30º,θ2=60ºC.θ1=60º,θ2=30ºD.θ1=60º,θ2=60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如右图所示,平面镜旋转30°,相当于入射角增大30°,因为原先入射角为0°,(如左图)则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夹角为60°,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θ2即为60°(如右图)由左右两图的“虚像”的位置可知: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θ1为60°.2.小蕊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时,她把凸透镜看作眼晴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她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若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D.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答案】CD【解析】【详解】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后;拿走远视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后面;AB.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会更加模糊,故AB不符合题意;CD.可以用增大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或增大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得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的目的,故CD符合题意。
3.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物体与光屏的距离L和凸透镜的焦距f的说法正确的是()A.L=18cm B.L=14cmC.4cm<f<5cm D.5cm<f< 8cm【答案】AC【解析】【分析】【详解】由于当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后,物体及光屏均未移动,仅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又成清晰缩小的像,则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可知,此时物距与像距大小互换,此时物距为10cm,像距为8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与光屏间的距离L=10cm+8cm=18cm。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对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B.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C.手机的人脸识别功能用到了光的反射D.今年疫情期间使用的红外测温仪是利用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温度测量答案:B解析:A.小孔成像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缩小的、也可以是等大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人远离平面镜时,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C.手机的人脸识别,是人脸反射的光进入手机摄像头,手机进行识别,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红外测温仪能检测到的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然后转换成电信号,显示温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
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已影,俯看杯中自己,下面四幅图,与李白诗中描述的光学现象,成因相同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顾观地上已影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俯看杯中自己,酒面是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此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①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①符合题意;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②不符合题意;③铅笔在水中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④杯弓蛇影是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形成的,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A。
3、如图所示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它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
它的成像原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在最早期的潜望镜的模型中,无论是镜面还是水面,它的成像原理都是“光的反射”。
故选B。
4、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B.街角处凸面镜扩大视野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D.墙上的手影答案:D解析:A.蜡烛在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街道拐角处扩大视野应用的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宁宁对有关光学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1)如图甲所示把一个小平面镜竖直立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出一条垂直于镜面的法线ON,用激光笔沿着白纸表面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①让光沿着白纸的表面照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②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a图能观察到反射光OB,而b图却看不到反射光OB,这说明________.(2)如图乙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①宁宁将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________,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②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③排除了上述情况的干扰后,他继续进行实验,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④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⑤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40cm处,现以5cm/s的水平速度向玻璃板匀速靠近,则经过2s后蜡烛A与像的距离为________ cm,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将玻璃板放置成与水平面成45°角,将会观察到蜡烛A运动的方向与像运动的方向互相________.【答案】显示出光的路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者不在同一平面内像的位置大小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等效替代法不能 60 不变垂直【解析】【分析】(1)①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②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三线在同一平面上,是通过光屏展现在眼前的;(2)①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像的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研究物像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蜡烛A像的大小用蜡烛B来代替;②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③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④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实像光屏能接收到;⑤利用svt=计算出2s蜡烛A移动的距离,求出其距离平面镜的距离,利用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计算经过2s后蜡烛A与像的距离;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作图解答.【详解】(1)①为了更好的观察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实验中采用了白色硬纸板,光线在白色纸板上的轨迹就容易观察到了,也方便观察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②让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镜的O点,a图能观察到反射光OB,而b图却看不到反射光OB,这说明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2)①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 代替蜡烛A的像,来比较物、像的大小;②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③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④光屏能接收到实像,但接收不到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⑤根据svt=可得2s蜡烛A移动的距离5cm/s2s10cms vt==⨯=,蜡烛A此时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40cm−10cm=30cm,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0cm,所以,经过2s后蜡烛A与像的距离为30cm+30cm=60cm;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故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若将玻璃板放置成与水平面成45°角,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蜡烛A沿桌面由A位置运动到B位置时,分别作出蜡烛在两个位置所成的像,将会观察到蜡烛运动的方向与像运动的方向互相垂直,如图所示: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他在探究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2)他选取了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3)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置合,原因可能是_____;(4)拿走蜡烛B,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时,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_____。
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解析】【分析】(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题。
【详解】(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棋子A 的像.国乙〔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棋子B在玻璃板后的纸而上往返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棋子A 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2〕解决上方的问题后,棋子B与棋子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对应点到镜而的距离,分析得出结论: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的距离相等.【解析】【分析】〔1〕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管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A 口•〔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拟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详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所成的像不在桌面上,所以不管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拟像与物的大小.〔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拟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而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而是否垂直,像距和物距是否相等: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而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中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腌.⑴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举措是: ⑵小杰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而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而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上.方向入射,如图丙所示,小杰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填“A〞或"B" 〕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点〔如图丁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而镜垂直,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答案】A减小水的质量B在【解析】【分析】⑴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遇低温液化,气泡减小.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产生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举措是减少水的质量、加盖或者提升水的初温.⑵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始终在同一平面内.【详解】⑴田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产生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所以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A 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2]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举措是减小水的质量.⑵⑶小杰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而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方向入射,如图丙所示,小杰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B绕OV向前或向后弯折,观察纸板 B上有没有反射光线.⑷任何反射现象都要遵循反射定律,所以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也在同一平而内.3.小科同学在学习了平面镜的知识后,回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支铅笔和平面镜平行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而上,平而镜PN高30厘米,铅笔长20厘米,它们之间相距20厘米.⑴倘假设要使铅笔与其像垂直,那么小科可将铅笔转过__ 度.⑵如果铅笔不动,小科把平面镜绕N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他发现8点在平而镜中的像8"与之前的像〕相距 ________ 厘米.【答案】45 40【解析】【分析】【详解】⑴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是对称的,所以当铅笔的物和像垂直时,铅笔与镜成45度夹角.⑵⑵原来铅笔的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和8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都是20cm:假设铅笔不动,平而镜绕N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 ,那么相当于平面镜中的像转过180度,此时铅笔尖底部8与镜面在同一平面上,所以8的像关于镜而对称,即都在镜而上,即8"与8 点重合,所以8"与之前的像8 ’的距离是20cm+20cm=40cm.4.小东利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小东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由于这样:实验时,小东在玻璃板交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2〕实验中,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如果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东在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后,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m.他用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便于确定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玻璃板与桌而不垂直4.6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析】〔1〕平面镜是不透明的,只能在平而镜中看到平面镜前物体的像,不能看到平面镜后而的物体,所以实验时不采用不透明的平面镜.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楚,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探究实验中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主要是便于比拟像与物体的大小;〔2〕如果玻璃板与桌而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而B蜡烛在桌而上,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视力表与镜距离为2.5m,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 2.5m,即视力表与它的像的距离为2.5m+2.5m = 5m,又由于人在视力表前0.4m,所以人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0.4m=4.6m,即人离视力表的像距离为4.6m.点睛: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而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下图.〔1〕现有厚度分别为5曲和2s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3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防止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3〕实验所用刻度尺是为了〔4〕玻璃板要和水平桌面〔5〕假设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加,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刖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6〕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和A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探究〔8〕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如下图,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A/B〕处.【答案】2mm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测量物距和像距垂直30不能虚像不变前比拟物与像大小的关系A【解析】【详解】〔1〕由于厚玻璃板的两个而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防止出现两个像.〔2〕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能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像, 又能透光看到后面的蜡烛,所以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为了证实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实验中要使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物体到镜而和像到镜而的距离,即测量物距和像距.〔4〕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对称,只能当镜而与水平桌面垂直时,成像的位置才在水而桌面上,否那么会偏高或偏低,影响实验的进行,所以玻璃板一定要和水平桌而垂直.〔5〕由于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故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玻璃板15cm处,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cm,故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15cm+15cm = 30cm:由于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用白纸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6〕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不变.〔7〕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和A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由于是点燃蜡烛A的反射成像,只能在A的一侧看到此像,所以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那么可以说明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这个步骤为了探究:比拟物与像大小的关系.〔8〕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而垂直,所以像和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的,由图知,像A与物体是对称的,符合成像规律,所以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A处.【点睛】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除了熟练掌握成像规律外,还有很多细行问题要注意,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要用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腐板与桌而垂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那么手到擒来.6.如下图,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 然后在中间画一横线,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沿此直线放好,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外一根蜡烛B在玻璃板的前方往返移动.⑴该实验采用半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侧观察.⑶找到A的像的位置后,连结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平而相,两段蜡烛等长是为了比拟像与物的关系.⑷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往返移动,发现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⑸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假设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 那么像将〔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⑹图乙是某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O【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A;垂直:大小;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成像:靠近:不变:寻找普遍规律,防止实验具有偶然性.【解析】【详解】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⑵⑵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⑶[3]连接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垂直,且对应点的连线被镜而垂直平分:[4]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拟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⑷⑸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也可能是玻璃板太厚,两个而都能反射成像,题干中已经说明玻璃板竖直放置,故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⑸⑹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高相等,假设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那么像将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⑺平而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而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⑹⑻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行屡次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7.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忆和思考:〔1〕如图A是“探究平而镜成像特点〞的装置.两支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①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适宜.②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李红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2〕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①李红在一张卡片上挖了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如图B所示〕,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而5cm处,发现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假设要在地而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填“靠近〞或“远离〞〕地而:前者光斑是由于—〔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色散〞〕形成,后者光斑是______ 〔选填“太阳〞或“孔〞〕的像.②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李红设计了开有三角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C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卡片乙的过程中〔孔到地面的距离使终保持不变〕.李红将观察到的光斑形状和大小变化情况在图D中方格纸内画出〔分别用序号甲、乙、丙、丁表示〕,其中最左边的光斑为移动卡片乙前出现的真实情况.根据你的观察,李红所画光斑中不可能会出现的真实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序号〕.【答案】相同2mm虚远离直接传播太阳乙【解析】【详解】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便于判断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我们应该取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一支作为成像物体,一支用来靠近像与像重合:⑵为了能够判断像与物之间的关系,我们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做实验.玻璃板的两个而都会成像,为了使像不会出现重影,我们选择比拟薄的玻璃板,所以选用2mm厚的玻璃板:⑶光屏能够承接的是实像,承接不到的是虚像,李红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不能用光屏接收到燃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2〕[4]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时,当孔足够靠近光屏时,光屏上成的是与孔形状一样的光斑,而孔离光屏足够远时,成的是成像物体的像,所以假设要在地而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远离地面;[5]前者跟方形孔形状一样的方形光斑是由于孔离地面足够近,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的方形光斑:⑹后者是方形孔离地而足够远时,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经孔形成的像:⑺在卡片到地而〔孔到光屏〕的距离一定时,当孔较大时,在地面上形成的是孔的像,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当孔小到一定程度时,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孔成的像〔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相同,是圆形的,随孔的减小,光斑而积减小,圆形光斑减小,由图可知,不可能会出现的真实情况是乙.8.如下图,是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2〕实验放在〔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3〕为了比拟像和物的大小关系,该实验选择两个外形〔“相同〞或“不同〞〕的蜡烛A和B做实验.〔4〕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它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将〔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前后移动,直到它与蜡烛A的像.〔5〕如果将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为了研究实验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进行的操作是.【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较暗相同不点燃完全重合不变在蜡烛B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看看屏幕上是不是有蜡烛A的像【解析】【分析】【详解】〔1〕[1]实验时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在察到蜡烛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另一侧的蜡烛,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2]蜡烛点燃时比拟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比照度比拟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⑶网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拟物像大小关系;⑷⑷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它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前后移动,直到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A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⑸⑸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故将蜡烛向靠近镜而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⑹⑹为了区分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可以拿白色的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如果光屏上承接不到像,平而镜成虚像.【点睛】〔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楚,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拟物像大小关系.〔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比照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的像越清楚.〔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而的燃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拟物像大小关系:〔4〕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而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5〕平而镜成像的特点是:虚像,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6〕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9.小童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面是他其中的几个实验操作:a.移去蜡烛8,在8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b.点燃一支小蜡烛人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将没有点燃的同样的始烛8放到玻璃板后而,移动至与燃烛八的像完全重合c.记下蜡烛4和8及玻璃板的位置d.移去玻璃板、蜡烛4及光屏,用直线连接八和8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1 〕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2 〕步骤a中,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这样做的目的是.(3)小童在某次改变蜡烛位置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的位置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4 )小童将显示时间为10:21的电子手表放在平面镜前,那么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5 )小组同学进行了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列图乙: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蜡烛的位置屡次实验:【答案】bead探究平而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15:01为了屡次实验防止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解析】【分析】【详解】(1)由于实验目的:探究平而镜成像特点,因此合理的顺序是:b.点燃一支小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而,移动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c.记下蜡烛A和B以及玻璃板的位置;a.移去蜡烛B,在B的位置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d.移去玻璃板、蜡烛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2)由于光屏不能接收虚像,只能接收到实像,所以步骤a中观察光屏上有无蜡烛的像, 这样做的目的是看是实像还是虚像.(3)当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即玻璃板与桌而不垂直时,成的像不在桌面上,所以在改变蜡烛位置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始烛B的位置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4)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10:21 ,与“15 : 01〞成轴对称,这时的时间应是15 : 01 .(5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征,要得出一个规律性的结论,因此不能只进行一次实验,而应多次实验,防止偶然性,即为了屡次实验防止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要屡次实验.10.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窕“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而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销而上.甲乙丙〔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0方向射向镜而,反射光沿0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屡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_____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2〕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那么反射角是____ o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上,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假设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纸板沿A0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上的反射情况与图丙中相符的是〔选填序号〕.【答案】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显示光的传播路径0°可逆的不在③ 【解析】【详解】〔1〕①入射光线A.和反射光线.见屡次改变光的入射角度,测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并比拟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因此该实验探究了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而,入射角是0.,那么反射角是0.,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而内,因此假设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而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假设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由于物像关于镜面对称,那么看到的图象应为丙图中的③.。
最新八年级光现象实验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_____。
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解析】【分析】(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题。
【详解】(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将一长方形玻璃砖沿对角线切开,并分开一段距离放置,所图所示.四条光线沿图示位置入射,能得到右边出射光线的只可能是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答案】C【解析】【详解】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光从左侧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从左侧玻璃中出来的折射光线会向上偏折;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右侧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此时的折射角等于左侧玻璃中的入射角),故折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射出,即最后射出的光线如上图所示;d光线由于未垂直界面入射,因此无法垂直射出,故选C.2.如图所示,小海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视物差别。
实验中假定图甲中的透镜为正常眼晶状体的形状,并测得其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图乙、丙的形状。
如图所示,能够模拟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是A.B.C.D.【答案】BD【解析】【详解】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大于10cm的是图丙;因为丙的焦距比乙的焦距大,所以会聚能力减弱,因此B模拟的是远视眼,A模拟的是近视眼;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综上所述,故选BD。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A.照相机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左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会出现清晰的像【答案】AD【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可知,成像时,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A正确;B.如果换一个焦距较小的透镜,所成的像将变小,像距也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左边,所以要想让像成在光屏上,应该将蜡烛向右移动,从而像也向右移动直到光屏上,故B错误;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像也向左移动,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C 错误;D.如果把蜡烛和光屏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 正确。
八年级物理光学部分易错题型讲解
图2
八年级物理(黔西)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学部分易错题专练
易错4 误认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与物体到镜 面的距离无关。人照镜子时感觉“物远像小”,是因为 人眼观察像的视角变小了。
训练 6.小明身高1.5 m,站在平面镜前2 m处,他 以0.1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 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 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D )
八年级物理(黔西)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学部分易错题专练
易错3 误认为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时
反射光线的方向看似“杂乱无章”,是因为反射面凹凸 不平。
训练 4.教室里不同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 的 粉 笔 字 , 这 是 由 于 光 发 生 了 _漫__反__射_ 现 象 , 这 种 现 象 _遵__循___光的反射定律;某个座位上的同学发现黑板某个 区域“反光”,这是因为光在该区域发生了_镜__面__反__射_。
光学部分
易错题专练
易错失分专项练
光学
梁小勇制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学部分易错题专练
易错1 误认为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还需要一个条件:介
质是均匀的。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如海市 蜃楼现象。
训练 1.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径不是直线的是 (D)
A.阳光穿过茂密的森林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冬天,阳光在厚厚的门窗玻璃中穿行 D.早晨,还未升起的太阳就急不可耐地把阳光洒 向大地
八年级物理(黔西)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学部分易错题专练
训练 13.(不定项)“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 影;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 的照片、摄影等。下列关于这些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易错考点专项解析—光现象
中考物理易错考点专项解析—光现象一、易错分析陷阱一:三种光现象区分不清。
(1)光在同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当光遇到两种介质分界面时,若是不透明界面,光会返回原介质中发生反射;(3)当光斜射到透明界面上,一部分光会返回到原介质中发生反射,一部分光会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折射.陷阱二:混淆平面镜成像特点与“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人们在观察物体时,却有“近大远小”的视觉体验同一个物体,人离它越远就会感觉物体越小,但实际上物体本身的大小并没有改变,只是人们观察视角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观察结果,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与人观察到的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陷阱三:影与像、实像与虚像的概念辨析。
影是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被物体挡住无法穿透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如日食、月食,晚上斜射灯光下的人影,手影,皮影戏等;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过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折射后的光线会聚(或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形,该图形明亮、有细节、有层次,如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等。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可以用眼看到,也可以用光屏承接到,如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如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陷阱四:声、光传播的条件及传播速度混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将不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曲,【误区】(只要是在同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径就是直的)。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8m/s(在空气中近似为3x108m/s),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陷阱五:平面镜成像原理理解不透导致作图错误。
在光学作图题中,实际的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作图的痕迹则应该用虚线表示;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也应该用虚线画;法线作为研究问题的辅助线,也要画成虚线,部分同学在作图时不能分清楚什么情况下画实线,什么时候画虚线.二、错题纠正【例题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云在水中飘”,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解析】A、潭清疑水浅的形成原因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B、“云在水中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D、手影游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2020-2021历年备战中考物理易错题汇编-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f=10cm B.f= 5cmC.f=8cm D.f= 12cm【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f<l AO<2f,l BO>2f已知AO=10m,则f<10m<2f解得5m<f<10cm故选C。
2.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放大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凸透镜A的焦距大于凸透镜B的焦距D.凸透镜B的焦距大于凸透镜A的焦距【答案】AD【解析】【分析】【详解】A .由图甲可知,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故A 正确;B .由乙图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放大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不相同,故B 错误;CD .由甲图可知,物距35cm 5cm 30cm u =-=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所以A 30cm 2f >得A 15cm f <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 ,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 和2f 之间,即B B 30cm 2f f <<可得B 15cm 30cm f <<所以A 的焦距小于B 的焦距;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AD 。
3.小满同学经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她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B .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C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还有等大的D .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还有等大的【答案】D【解析】A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故A 正确;B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成虚像时,是正立的;故B 正确;C 、当物距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 正确;D 、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没有缩小的,故D 错误.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只有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逐一分析,对号入座,才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4.如图,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把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发现窗外景物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最新中考物理精题典题易错题精编(全国通用版) 光学作图题(解析版)
专题17 光学作图题2023年中考物理精题典题易错题精编一、作图题1.(2023·陕西宝鸡·统考一模)如图,请作出A点人眼看到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详解】作S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像点S′,然后连接像点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画上箭头,即为入射光线;如下图:2.(2023·江苏·校联考一模)在防溺水教育活动中,老师告诉学生,池塘里水的实际深度比看起来的深度要大不能贸然下水游泳。
下图为解释这一现象的情景,其中A为水底的物体,A′是岸边儿童看到的A的像。
请你在图中作出过O点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详解】人在空气中看到A'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在水中的像的位置,所以找到A 在水中的像的位置,A发出的光经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所以找到此光线的入射点;分别连接A'到人眼找到入射点O,实际是A发光,所以连接AO为入射光线;A'到O是找到入射点所做的辅助线,应用虚线表示。
如图所示:3.(2023·江苏苏州·校考模拟预测)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详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4.(2023·河南周口·统考一模)如图所示,已知S是点光源,请画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位置,并画出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路图。
【答案】【详解】先作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然后连接S′A,与镜面的交点即入射点O,连接SO即可。
如图所示:5.(2023·湖北黄冈·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请在图中画出它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答案】【详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6.(2023·广东佛山·统考模拟预测)根据图中光线,完成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光路图。
最新中考物理精题典题易错题精编(全国通用版) 光学选择题(解析版)
专题8 光学选择题2023年中考物理精题典题易错题精编一、单选题1.(2023·陕西西安·统考一模)西安大唐芙蓉园举行兔年新春灯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图示是一组花灯的照片,有关照片中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花灯在水中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B.花灯采用LED灯,是因为其发光效率能达到100%C.花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游客拍摄照片时相机镜头到花灯的距离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答案】B【详解】AC.花灯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花灯在水中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于能量的损失,故彩灯采用LED灯,其发光效率不能达到100%,故B错误,符合题意;D.游客拍摄照片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所以相机镜头到花灯的距离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湖北黄冈·统考模拟预测)平面镜水平放置且镜面朝上,在镜面上方竖直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左侧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关于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成像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两个实像,两个虚像B.两个实像,一个虚像C.一个实像,两个虚像D.一个实像,三个虚像【答案】A【详解】由题知,凸透镜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首先可以确定点光源S在凸透镜右侧两倍焦距处可以成一个等大的实像S1,这个实像又可以通过平面镜成一个虚像S2(平面镜成像),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可以成一个虚像S3,形成的这个虚像S3(相当于一个发光点)又可以通过凸透镜再成一个等大的实像S4(因S3在两倍焦距处的正下方,且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由于通过S4的光线不能被平面镜反射(或不能再射向平面镜),所以S4不能在平面镜中再成一个虚像;所以,会出现两个实像,两个虚像,即S能成四个像。
如下图所示故选A。
3.(2023·陕西西安·校考一模)西安大唐芙蓉园举行新春灯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图示是一组彩灯的照片,有关照片中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彩灯在水中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B.彩灯采用LED灯,是因为其发光效率能达到100%C.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D.我们看到水中的一轮明月比实际的月亮暗是因为光在水面处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答案】B【详解】A.根据彩灯形成原理可知,彩灯在水中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彩灯的构成可知,彩灯采用LED灯,其发光效率不能达到100%,故B 错误,符合题意;C.根据倒影形成的原因可知,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可知,我们看到水中的一轮明月比实际的月亮暗是因为光在水面处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练习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 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了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B .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大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D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 45 cm 刻度线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答案】C【解析】【详解】A .从图中可以看到,蜡烛物距20cm u =,像距30cm v =,可知u v <,而照相机的是u v >,A 错误;B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是逐渐变小的,B 错误;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 正确;D .由题意可知10cm f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45 cm 刻度线处,此时5cm u =,u f <,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适当移动光屏是不能得到清晰的像,D 错误.2.小蕊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时,她把凸透镜看作眼晴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她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若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 .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B .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D.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答案】CD【解析】【详解】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后;拿走远视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后面;AB.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会更加模糊,故AB不符合题意;CD.可以用增大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或增大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得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的目的,故CD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易错题精选-光学问题求解方法练习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1.某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如图所示,当蜡烛距透镜1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6cmC.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像一定会变小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4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可能得到烛焰的像【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由题意可知,物体经凸透镜后成的是实像。
物距为10cm,像距为6cm,物距大于像距,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10cm>2ff<5cm①此时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f<6cm<2f3cm<f<6cm②综合①②得3cm<f<5cm故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像一定会变大,故C错误;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4cm时,如果3cm<f<4cm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可以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2.有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现在将一个物体从离凸透镜4f处沿主光轴移动到1.5f处,在此过程中()A.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减小B.物体和像之间的最小距离为4fC.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 D.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D【解析】【详解】A.从4f向2f移动过程中,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减小,从2f继续向1.5f处移动过程中,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故不符合题意;B.当物距等于2f时,像距等于2f,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最小为4f,故符合题意;C.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从离凸透镜4f处沿主光轴移动到1.5f处,物大小不变,像一直变大,因此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一直变大,故不符合题意;D.从4f向2f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从2f继续向1.5f处移动过程中,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的移动速度,因此像移动速度与物体移动速度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故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之《光学》易错点汇总(有范例)
中考物理之《光学》易错点汇总(有范例)“影”与“小孔成像”相互混淆从影和像的特点可以看出,两者的原理都是光沿直线传播。
影是光不能到达形成的,而像是光能到达形成的。
判断是影还是像,关键是看光线能不能到达该区域。
光沿直线传播小不一的圆形光斑,他认为()A.圆斑是太阳的影B.圆斑是太阳的像C.圆斑是树叶的像D.圆斑是树叶的影【解析】树上树叶很多,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细小的缝隙。
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太阳光经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就是我们看到的圆形光斑,像的形状和太阳一样是圆形的。
故选B。
有部分同学知道圆斑是像,但是分不清这种圆斑是谁的像,错选C。
也有部分同学分不清像与影的区别,误认为圆斑是树叶的影,错选D。
【答案】B“阴影”与“倒影”相互混淆阴影和倒影看似都属于影,但事实上其原理并不相同。
阴影的产生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而倒影的产生原理则是光的反射。
判断是阴影还是倒影,关键依然是看光线能不能到达该区域。
【例2】人说山西好风光”,下列图片中的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五台山白塔的倒影B.晋祠铁人的影子C.壶口瀑布上方的彩虹D.透过云层的光束【解析】五台山白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本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晋祠铁人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阴影,有的同学看见影就觉得是倒影从而误选B。
C选项壶口瀑布上方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答案】A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认识不清晰有些同学认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一定要相交。
这是错误的!这是对“会聚光线”与“会聚作用”两个概念的含义不明确造成的。
物理上通常研究的光线有三种:平行光线、会聚光线和发散光线。
所谓会聚光线是指随着光的传播光线之间越来越靠近的光线。
“会聚作用”是对光学元件所起作用而言的,实际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跟原来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相比较,传播方向更加集中,相互靠拢一些.经过会聚的折射光可以是发散的,可以是平行的,可以是会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易错题集第二部分声现象光学热学八、光学【习题148】汽车的车前灯为什么安装在车头的下部,而不安在顶部?(条件开放) 【分析】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可知,光源照射不透明物体时,在其后方形成没有光线到达的暗区域,称为不透明物体的影。
对同样高的物体,如果光源高则影短,光源低则影长,如图所示。
夜间行车时,驾驶员判断前方路况须打开车前灯,如果没有什么障碍物,路面平坦,则车前路面一片亮;若路面凸凹不平,就会看到长长的黑影。
【答案】所以把车灯安在车前底部,能使障碍物的影子长些,便于驾驶员观察,提前处理情况。
【习题149】请根据图2.4中给出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在方框中填放适当光学元件,以满足题设条件,并作出光路图加以说明,请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法。
(结论开放)【分析】既可利用光的反射知识,也可利用光的折射知识解决此问题。
【答案】如图所示,还有其他的解法。
【习题150】将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从贴着透镜的位置开始,逐渐远离透镜的过程中( )(结论开放)A.像先变大,后逐渐变小 B.像先变小,后逐渐增大C.像逐渐变小 D.像先是虚像,后是实像【分析】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以内时,为放大镜。
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越大像越大,所以物体远离透镜时像逐渐变大。
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物距增大时,像逐渐减小。
当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物距越大像越小。
所以像先变大,后逐渐变小;先是虚像,后是实像。
【答案】 A、D【习题151】如何判断一个透镜是凹透镜还是凸透镜?简要写出判断方法。
(策略开放) 【分析】利用透镜的光学特性、形状等特点解题,此题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
【答案】 (1)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来判断。
可把透镜放在阳光下,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如出现一个亮点,则是凸透镜,有暗影的是凹透镜。
(2)利用凸透镜的形状特点来观察,中央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3)利用透镜的成像特点,可把透镜放在报纸上,如果报纸上的字变大,则是凸透镜,如果报纸上的字变小,则是凹透镜。
【习题152】请写出两种可以比较方便地估测一个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策略开放) 【分析】解答该题,可以利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的性质或者利用置于凸透镜焦点上的物体经凸透镜后不能成像的性质来估测,这样比较方便。
将物体放在凸透镜主光轴2倍焦距点上,成等大倒立实像的方法,就比较麻烦。
【答案】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放置,在凸透镜下放置一张白纸,上下移动白纸,当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2)将凸透镜作为放大镜,正对自己的手纹观察,逐渐增大凸透镜和手纹之间的距离,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手纹的像逐渐变大,当像变得模糊不清时,手纹到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是凸透镜的焦距。
【习题15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你分析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结论开放)【分析】可能的原因一是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二是不能成像。
【答案】原因有四个:①光屏与凸透镜、烛焰不在同一高度上;②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上;③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④烛焰虽在焦点以外,但可能离焦点很近,使所成的实像,像距过大,在教室的范围内找不到。
【习题154】已知凸透镜焦距为l0 cm,设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结论开放)A.将该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10 cmB.将物体作为一点光源时,利用该透镜可得到一束平行光,此时u=10 cmC.将该透镜作幻灯机的镜头使用时,u>10 cmD.将该透镜作照相机的镜头使用时,u<20 cm【答案】 A、B、C【习题155】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请你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方案,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要求老花镜的度数,就必须知道老花镜的焦距。
老花镜是凸透镜,故测凸透镜的焦距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器材:刻度尺、老花镜的镜片。
步骤:(1)在晴天,把镜片放在阳光下,使光线与镜片垂直。
(2)调整镜片与地面的距离,使地面上的光点(或光斑)最小、最清晰。
(3)以m为单位,用刻度尺测量镜面到光点的距离,用f表示。
计算公式:镜片度数D=100/f。
(此题还有其他答案)【习题156】请举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4个实例。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
【分析】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常见的现象和实例大都发生在空气中。
【答案】 (1)站队看齐;(2)射击瞄准;(3)木工判断木板是否刨平;(4)激光测距;(5)挖隧道时用激光校准隧道是否平直;(6)激光制导弹。
【习题157】郭沫若在《游武夷泛舟九曲》一诗中写道:“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
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
”这四句优美的诗中包含了许多物理现象,如“幽兰生谷香生径”包含扩散现象,请写出其中两种物理现象的名称(扩散现象除外):.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机械运动;②曲线运动;③声现象;④声音的产生;⑤声音的传播;⑥光的反射;⑦平面镜成像(任选其中两种即可)。
【习题158】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结论开放)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分析】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就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如图所示,薄膜距离小孔越近,像越小,但光线相对集中,所以像会更加明亮。
如果薄膜距离小孔远些,像会大一些,因光线分布的区域大,像会暗些。
如果内筒足够大,光屏距小孔的距离也足够大,(大于烛焰距小孔的距离),则所成的像就比物大,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所以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答案】 A、B、C、D【习题159】如图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
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和它的平面镜中的像S’。
(策略开放)【分析】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解答,也可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来解答,属于策略开放题。
【答案】方法一:如图甲所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先作过入射点A、C的法线AN、CN’,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光源S的位置。
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像S'方法二:如图乙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先把两条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相交点S’点找到,则S’点即是光源 S的虚像,然后根据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可得到光源S的点。
【习题160】用镜头焦距不同的两架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处景物的清晰的照片。
则用焦距较小的照相机拍到的景物的像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策略开放) 【分析】可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或画图法来解答,此题属于策略开放题。
【答案】解法一: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从图甲中不难看出,当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这里的远近是相对于凸透镜焦距而言的。
本题中物体到两架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虽相等,但物体距焦距小的镜头焦点的相对距离比距焦距大的镜头焦点的相对距离远,由“物远、像近、像变小”知,用焦距较小的照相机拍到景物的像较小。
解法二:也可用画图法直接得出答案。
如图乙所示。
【答案】小【习题161】如图所示的是几幅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图片,请你指出图片中反映的相关物理知识。
【答案】 (1)苹果受重力作用;(2)光的反射;(3)摩擦生热;(4)光的折射。
【习题162】如图所示,一盛水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左上方斜射向水面,这时反射角为α,折射角为γ。
若把容器的左端稍微垫高,待水面重新平静后,反射角为α',折射角为γ',那么α'和α,γ'和γ关系如何?(条件开放)【分析】因为容器中装的是水,把容器左端垫高,水面仍然水平。
垫高前后入射光线保持不变,所以折射角和反射角不变化。
此题属于条件开放,隐含条件为水面总是水平的。
【答案】折射角和反射角不变化。
【习题163】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实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虚像【分析】物镜的焦距较短,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实像,这个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成放大虚像,选项A、D正确。
【答案】 A、D【习题164】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通过平面镜,人可以在哪个范围内观察到此发光点的像?【分析】确定光源在镜子边缘反射光线,就能确定人观察发光点像的范围。
【答案】方法一:如图甲所示,从光源S像镜子边缘分别作入射光线SA、SB,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SA的反射光线 AC和SB的反射光线肋,则在C—A—B—D的范围内均可观察到S的像。
方法二:如图乙所示。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可得到光源S的像S'。
连接AS,并延长到C,连接BS'并延长到D,则在C—A—B—D 的范围内均可观察到S的像。
【习题165】如图所示,在薄板上挖一小孔,正好放入一凸透镜,设透镜与光屏间相距为d,在透镜左侧主光轴上距透镜 d/2处放一点光源S,在光屏上恰得到一个与孔等大的光斑,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应为多少?(策略开放)【分析】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作出合理的光路图,再由凸透镜成像规律求解。
【答案】作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解法一:此凸透镜的焦距为d/2时光线如图所示①的折射光线。
依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点在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为平行光。
解法二:凸透镜的焦距也可能为d/4,折射光线如②,依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点在2倍焦距处,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像也在2倍焦距处。
因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d/2或d/4。
【习题166】放映电影、幻灯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目的在于:一是利用__________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_________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分析】漫反射的光射向各个方向。
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答案】光射到不平的物体表面时会发生漫反射,漫反射的光射向各个方向。
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此题应填:漫反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