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仓库温湿度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目前,国内外仓库调节控制环境温湿度措施包括:装备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局部空间使用恒温恒湿机、空调器、去湿机、加湿机和使用调湿材料等。被调节控制的温湿度环境是否达到储备物资保存环境的标准,需用温湿度测量仪表测定。通常使用的温湿度测量仪表有:液体膨胀式温度计、固体膨胀式温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记录温湿度计、微电子温湿度记录器等。温湿度测量仪表分布在各个仓库中,采集温湿度监测数据的传统手段是人工巡检记录,然后进行汇总,记录存档。由于仓库数量多、面积大,工作人员完整巡检一遍需要大量时间。因此,利用人工抄表的方式,每日记录温湿度的次数极为有限,而且在夜间也无法巡查记录。
[13].于微波、林晓梅、刘俊萍.微型机算计控制系统.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5
[14].王森.仪表使用数据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7
仓库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
研究目的及实用意义
防潮、防霉、防腐、防爆是仓库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仓库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储备物资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为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首要问题是加强仓库内温度与湿度的监测工作。但传统的方法是用与湿度表、毛发湿度表、双金属式测量计和湿度试纸等测试器材,通过人工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温度和湿度要求的库房进行通风、去湿和降温等工作。这样不但控制精度低、实时性差,而且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即使有些用户采用半导体二极管作为温度传感器,但由于其互换性差,效果也不理想。由于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库存品失效或由于环境湿度过高而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甚至危及到人员的安全。所以实施对温湿度的监控十分重要,同时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建设与高新科技的结合,把企业仓库监测等监控管理行业发展成为功能丰富多彩的数字家园。
基本内容
本课题通过对仓库温湿度监测系统的充分理解和研究,以实践为基础,应用为目的,设计并仿真出一套完整的、可靠实用的温湿度检测系统。
要求合理选择传感器完成温湿度信号的数据采集、处理和转换,设计相应的测量电路;熟悉单片机的软、硬件设计实现温湿度监测;实现温湿度数字显示、报警等功能。能在仿真机上完成调试。
主要技术参数为:
温度检测范围 :-30℃-+80℃
测量精度 :0.5℃
湿度检测范围 : 10%-100%RH
检测精度 : 1%RH
显示方式 :温度:四位显示 湿度:四位显示
主要步骤
第 1-3 周:收集资料,了解课题研究方向及研究现状,完成开题报告的填写。
第 4-5 周:画出电路图,对设计图纸进行论证研究。
现如今,湿度传感器有Vaisala公司的HMW系列产品 、E+E公司的EE10系列产品、长英科技LTM8901系列等产品。而全新的数字化温湿度传感器LTM8901是全新概念的温湿度传感器,采用了智能线性化技术,使用了全新的生产工艺,发扬长英科技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实现高精度、高互换性、方便的现场校准/安装,是经济性、方便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传感器与传感器之间可联网,也可以单只使用。使得系统更简单,更具兼容性,更易扩展。 LTM-8901使用数字化技术,使得系统精度不受传输影响;无需A/D等繁琐电路,数据由传感器出来直接进入采集器,系统可能发生故障的环节少,便于维护。 LTM-8901不是简单的湿敏元件,而是传统湿敏元件与湿度变送器的融合体,本身具有很强的抗静电、抗干扰、抗反接等保护能力,而且具有很强的结露恢复能力,并对腐蚀性气体有一定的抵御能力(2003年曾通过等同于国家粮食储备库熏蒸试验环境的检验)。 LTM-8901只需5V供电,峰值电流为9mA,极低的工耗符合节电、低热的环保要求。
对仓库温湿度监测系统除了应用于仓库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行业。例如像纺织工艺对温湿度有严格要求,纺织厂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目前纺织厂大部分空调系统控制方式落后、操作不方便。而且空调系统能耗大、机器受损严重、运行成本较高。因此,设计一个操作方便、功能完善、工作可靠的温湿度监控系统,对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率有积极作用。
第 6-7 周:购买元器件,进行系统硬件线路焊接及编写软件程序。
第 8-10 周:进行整体功能的软硬件调试。
第11-12周:整理材料,撰写毕业论文。
第 13 周:准备毕业答辩。
参考ຫໍສະໝຸດ Baidu献
[1].潘永平,王钦若,张慧.大型冷库网络控制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6,11(1)
[2].杨振江等.智能仪器与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新器件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2
[3].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4].李志全等.智能仪表设计原理及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6
[5].何立民.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1
[6].李建民.单片机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江汉大学学报,1996.6
[7].何希才,虹敏.传感器应用接口电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
[8].潘其光.常用测温仪表技术问答.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
[9].陈汝全.实用微机与单片机控制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7
[10].高光天.仪表放大器应用.科学出版社,1995
[11].潘立民,王燕芳.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90
[12].李华. 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接口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