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洲泉镇中心小学:宋海芬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人们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增多,有些信息是新生的。
如何去处理日常生活中这些复杂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注意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是教给学生“现成数学知识”, 学生掌握的是运算方法,学生计算能力是增强了,没有经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解决问题策略淡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没有办法去发挥学生思维积极性,激起学习的兴趣。
长期下去,学生养成一种习惯,给我们就学,不给我们就不学,遇到新的问题就是我们没学过,责任不在咱们。
学习数学不过如此枯燥,就是写写算算的事。
这种现象是危险的信号,学生丧失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应该重新审视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过程”一词,既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又要重视知识的再现过程。
有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才得生显机勃勃,学生才会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
我们在小学阶段就要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过程性学习方式的培养,这种意识的形成不是单单靠一节课或一个数学问题所能彻底解决的,关键在于长期的、不断培养,使学生拥有充分锻炼、参与的机会,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建立探索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之中。
一、联系生活,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如学习“统计初步知识”前,组织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实践性的题目调查市场的价格信息或了解家庭成员的年龄状况等,上课时把这些信息、数据制成统计图表。
又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前,让学生到超市,称一称,拎一拎,掂一掂。
课堂中让学生根据已知的,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解决。
二、动手操作,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并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怎样操作。
关注过程的数学教学
关注过程的数学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关注过程的数学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多地探究学生的学习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关注过程的数学教学注重思考过程,强调学生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记忆知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自主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
第三,关注过程的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关注过程的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的建立。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总结和记录自己的学习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关注过程的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生的学习思路,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全方位的体验,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是指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学习困难等方面进行关注和了解。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情况调查、学习情况记录等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况。
通过这些了解,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并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教师还需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数学活动是学生进行数学实践的一种方式,通过数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点,以提高活动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数学水平,选择合适的数学活动。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数学活动的需求和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确保活动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
教师需要充分准备数学活动所需材料和资源。
数学活动通常需要使用一些教具、教材、游戏等,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这些资源,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还需要设计好活动的流程和环节,确保活动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教师需要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总结活动的效果和问题,为今后的活动提供经验和启示。
试析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三关注
试析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三关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三关注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的三个方面,包括关注学习方法、关注概念和关注问题解决。
一、关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在学习数学时,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
具体来说,学生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性学习: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的学科,学生不能简单地记住公式和算法,而应该注重理解数学概念和思想。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
2.学习策略:学生应该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高效地利用学习资源。
学生还应该学会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如归纳总结、类比比较等,以提高学习效果。
3.练习与巩固: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生应该注重做题和巩固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关注概念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应该注重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具体来说,学生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理解概念:学生需要准确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和特点,尽可能地掌握概念的定义和性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例题和练习题来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2.联系与扩展概念:数学中的概念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应该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扩展。
通过找寻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概念的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的应该注重概念的应用。
学生需要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自己的应用能力。
1.问题的理解与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准确理解和分析问题。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问题的陈述,清楚问题的求解要求和条件,并进行问题分析,确定解题思路。
2.解题方法的选择:学生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以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和类比比较等方法,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3.解题过程的规范和合理: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思维的规范和合理性。
试析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三关注
试析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三关注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三个方面的关注,以达到更好地帮助学生掌
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
认知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它是指人脑
通过感知、思维、记忆等过程,对外部事物和自身经验进行知觉、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在
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认识数学规律、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维方式等。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运算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对
数学符号、运算规律的理解,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过程中的规律性和规律之间的联系,理解
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它是指人们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技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
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几何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际场景中
观察、探究,不断发现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几何观察能力。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1. 引言1.1 为什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只有通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才能够找到最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式。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也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帮助。
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但不愿意开口求助,只有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过程,才能及时给予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知识。
1.2 为什么需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探索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通过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这种积极的心态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2. 正文2.1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无疑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他们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帮助。
通过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成绩。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思考、探究和总结,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浅谈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发布时间:2021-06-22T10:15:17.6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下)作者:李利英[导读] 课堂教学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特殊的认识活动李利英宁夏银川市回民中学 750004课堂教学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主体以意识的、观念的形式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过程。
它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复杂的双向互动。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
实现素质教育,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如何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呢?有以下几点:一、在课堂上全面关注学生。
1、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教师讲得清,学生未必听得懂,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就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
所以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态度、广度、深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
这就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切实关注课堂学生参与的有效性问题。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必须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否不能只看容量的大小,关键看学生掌握情况,让学生走进学习、走进生活、经历过程、尝试失败、体验成功,在亲历中建构知识、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最终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3、关注学生的情感:长期以来,在我国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存在。
美国心理学家罗士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乐学情趣,这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法。
因此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启发学生的思维。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们需要掌握其基本概念和技能,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
活中得到应用。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
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首先,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挑战和
困难。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难点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辅导。
同时,教师也要经
常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以巩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开设讨论环节、组织小组活动,积极促进学生之间
的合作,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教师应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可以从丰富多样的数学游戏和活动中寻找灵感,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课程、互动题目、动手制作和演示实
验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尝试将
多种数学知识点进行整合,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力,带着学生探索新领域。
同时,教师需
要注意活动规划的平衡性,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还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不
同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如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中需要关注
的问题。
教师应经常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创新、拓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资源和体验,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成为未来
人才的潜力之源。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一教学本质决定了“数学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合作者?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呢?结合教学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上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明白学生想学到什么,以此确定我们教学的目标,从而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9的认识”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9只是比8多了一个,数的组成、读法、写法方法上都一样,可以让学生通过旧知识迁移解决了新知识。
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又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学生已有生活中见到的角,图形中见到的角等经验,教学时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尽快地调动已有的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条重要理念。
所以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儿童生活,让孩子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认真对学生生活及兴趣进行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从数学的角度说,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人为规定的,但这种规定又有相对的合理性,与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后顺序基本一致。
因此,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不能脱离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
例题是“用50元钱买一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容易理解应先算买一个书包后还剩下多少钱,即先算50-20。
试析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三关注
试析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三关注
首先是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思考和探究,而这
些思考和探究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通过提出问题、辅导思考、引导发现规律等方式帮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多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是关注学生的数学语言运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语言+符号”的学科,在数学学
习过程中需要大量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表达和推理。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数学语言运用能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表述和推理,并多
给予学生数学语言方面的训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等方
式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最后是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培
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
式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三关注是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数学语言运
用能力以及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从这三个方面同时出发,才能够培养学生真正
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注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
关注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这门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门科学,更因为它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数学这门学科,我们不仅需要学习数学的知识,还需要关注数学学习的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
一、关注数学学习过程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学习目标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学习目标,目标的确定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过程的把握,并能激励学习者努力向目标前进。
2. 坚持学习数学是一门需要坚持学习才能掌握的学科,没有任何捷径可言,只有不断地学习、巩固和运用,才能够逐渐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3. 注重思考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探究,才能够逐渐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
4. 学以致用学习数学知识后,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计算家庭开支、解决实际问题等,才能够真正地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除了关注数学学习过程,我们还需要培养数学思维品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数学思维品质。
1. 探究精神数学探究精神是指学习者对问题敏锐的思维觉察、独立思考和探究,不囿于既定的思维模式,能够寻找新颖的解决方法。
2. 抽象思维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用符号表示,将问题抽象化,找出一般规律。
3. 逻辑思维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学习者需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准确地进行推理和证明,理清思路,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创新思维数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学习者需要有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创造新的数学知识、发现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关注数学学习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面,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这些方面,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能力,掌握数学知识。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浅谈关注学生学习状况,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及时与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的学习 需求和困难
定期与学生进行 交流,及时反馈 教学情况
鼓励学生提出意 见和建议,促进 教学相长
通过沟通建立良 好的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质量
定期评估学生学习进度
评估方式: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评估周期: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学习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
调整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节奏 并掌握知识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
关注学生学习状况,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汇报人:
目录
01 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02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0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0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05 不断反思与改进教学方法
了解学生学习 状况
观察学生的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观察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观察学生在数学测验中的成绩变化 观察学生在数学应用方面的能力表现
分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教学方法不当:教师的教学方法可能不适合某些学生,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或掌握知识。
缺乏互动与参与:课堂氛围可能不够活跃,学生缺乏参与感和互动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教学内容枯燥:教师可能没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失 去兴趣。
学生基础薄弱:学生的数学基础可能不够扎实,导致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难以理解和掌握新 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应用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应用过程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试想如果学生不会寻找数学问题,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会寻找数学问题呢?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如在三年级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我是这样做的:让三四个学生为一组,量一量教室内门框、窗框、镜框等长方形的长与宽,并设计一下做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
最好再给每种不同的材料标上单价,让他们计算一下,选择怎样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经济实惠,又满足需要。
又如,在四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只停留在教师所教的范围内,离开这个范围就一问三不知。
如他们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积是若干平方米(这是从家长那里知道的),但问他们这一数据是根据什么得出的,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学生认识面积后,我组织学生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居住面积的大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接着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动手测量自己居室的面积。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几种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方法。
首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风格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学生喜欢通过听课来学习,有些学生则更喜欢通过看书来学习,还有些学生则更擅长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交流和作业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在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来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小组讨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讨论答案,相互学习和帮助。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方式。
此外,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尤为重要。
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践操作来理解概念,有些学生则更需要通过图表和图像来帮助他们理解问题。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在教授几何知识时,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各个图形的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和趣味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当学生采用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时,教师应该及时肯定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当学生采用一种不太适合的学习方式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风格、通过小组讨论、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方式,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的时代,更倾向于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是需要我们教师去关注和引导,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积累经验去开展各种数学活动。
本文将探讨如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如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困惑和疑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关注他们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听取学生的反馈以及及时纠正他们的学习方向来更好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尤其是在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并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或者小组讨论,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数学活动是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使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数学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
我们可以从教材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不断总结每个数学活动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我们可以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借鉴他们成功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数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外,我们还需要重视数学教学的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们也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来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数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数学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数学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有效掌握学生授课进度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有效掌握学生授课进度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掌握学生授课进度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掌握学生授课进度呢?首先,教师应该注重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展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提前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难点和重点,掌握教学的整体框架。
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其次,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都不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图示、实物演示等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和测试等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的难度和数量。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小测验或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作业和测试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最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
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有效掌握学生授课进度,需要注重课前准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通过作业和测试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多样化的过程,特别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便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我们也需要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有趣味性的数学学习体验。
本文将探讨如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意味着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有些学生喜欢尝试新事物,有些学生更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知识。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学习特点的数学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例如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作,听取学生的学习反馈等。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也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不断积累各种数学活动的经验,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有趣味性的数学学习体验。
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数学活动的积累经验。
我们可以积累各种数学游戏的经验,比如数学竞赛、数学拼图等,这些数学游戏可以通过竞赛和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我们可以积累数学实验的经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我们还可以积累文化活动的经验,通过数学诗歌、数学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通过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我们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有趣味性的数学学习体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他们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而且对学生终生发展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下面以圆柱体体积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数学的力量,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前,我设计如下故事情境:一只小猴子学习了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后,大吹不管什么样的体积它都会算。
一只老山羊听到后便对小猴子说:“那么我来考考你。
”小猴子说:“考就考吧”,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如果我会算,你要拜我为师。
”老山羊微笑着开始出题了:“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样算?”“那还不容易,将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
”“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该怎样算?”“太简单了吧,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再测量计算。
”“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该怎样算?”“容易容易,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读:本文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西省大余县池江中心小学黄学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一教学本质决定了“数学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切不可在课堂教学中独揽课堂、过多限制、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重结果,而轻过程。
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处理好“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多启发引导,少灌输传递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能够由其他人代替。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是学生在学数学,他们应当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决不只是模仿者。
在教学中,应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中掌握知识。
但是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仍有许多教学跳不出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怪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经常只是简单的传递和灌输知识,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如“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课教学,许多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出示例题,让学生计算,然后直接要求学生观察分母并进行分解质因数,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结论。
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虽然学生在老师的强制灌输下,能够机械的模仿知识,但对知识并不能获得深刻地理解。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这课时:在学生完成、、、化成小数的计算后,并不急于让学生观察分母,先让学生讨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跟分数的分子还是分母有关系呢?引发学生猜测和争论,有的学生就提出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来论证,如:(能)(不能)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观察分母,最后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课堂中,这位教师敢于放手,善于启发,不越俎代庖,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争论、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学生敢于探索,敢于评判,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策略探究
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策略探究摘要:在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组织各种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绝不可缺的。
本文主要探讨注重实施高效学习过程的一些策略,如:组织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构建直观形象的学习过程;联系生活,组织有个性的学习过程;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等展开有效的数学的教与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过程;主体;知识技能;合作学习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生的学习多是通过被动接受学习的,学生有没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没有接收问题信息主动独立思考,有没有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等等,这些学习过程的细节都非常需要老师给予关注、教导,需要教师给时间、空间让学生去磨练。
生动活泼的、愉悦的学习过程会使学生有效获得良好的数学知识教育,形成认真专注、动手动口、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绝不可缺的。
怎样给学生组织实效的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勤研教法,精心组织,探求对策。
一、组织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要学习。
学习是学生接收信息内化的思维过程。
怎样才能让学生顺利“接收”和及时正确“内化”,就需要教师恰当精准的“扶”一把。
正如刚学走步的小孩,要呵护扶着扶着,适时“放”手,鼓励独立尝试,才勇敢的走出第一步、第二步......一年级十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石。
从物体的个数,抽象出数字,建立数与物的对应关系的这种思维的飞跃,一年级学生入学前已有所认知,对这十个数字,思维有了对接,这得益于时代的进步(有学前教育等)。
但数字符号的内涵,还是模糊不清,如教学认识“5”这个数,“5”里面有五个“1”,“5”里面有二个“2”和一个“1”等这些抽象的知识内涵,就要教师认真组织学生的学习,扶上一程——教师有序组织学生“数小棒”,学习“5”的学习过程可以设计如下:每个学生准备一扎小棒,左手拿着这扎小棒,老师在讲台上左手也拿一扎小棒,老师右手从左手中拿出一根小棒扬起,同时念“一个1”,右手的小棒放到桌面上,同时念“一个’1’是1”;再用右手从左手中取一根小棒边扬起边念“第二个1”,再把小棒放到桌面上,同时念“二个’1’是2”;再用右手从左手中取一根小棒边扬起边念“第三个1”,再小棒放到桌面上,同时念“三个’1’是3”;如此示范,待念完“五个1”放在桌面后,右手把数到桌面上的五根小棒一齐握起往上举,念“五个1是5,5里面有五个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他们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而且对学生终生发展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下面以圆柱体体积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数学的力量,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前,我设计如下故事情境:一只小猴子学习了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后,大吹不管什么样的体积它都会算。
一只老山羊听到后便对小猴子说:“那么我来考考你。
”小猴子说:“考就考吧”,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如果我会算,你要拜我为师。
”老山羊微笑着开始出题了:“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样算?”“那还不容易,将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
”“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该怎样算?”“太简单了吧,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再测量计算。
”“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该怎样算?”“容易容易,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
”老山羊点点头,微笑着捋了一下胡子说:“要求院子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该怎样算?”“那……”小猴子挠了挠额头,眨了眨眼,说不出话来了。
这时我问学生,“如果你们是小猴子,你要怎么办?”学生情绪高涨,结合学到的知识都想表现自己,但马上又面面相觑,面露难色。
这样由浅入深不断地施问设境,让学生主动地卷入童话角色体验中,发现并体验到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局限性,进而激发学生产生探究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强烈愿
望。
二、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
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也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
在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这一课中,当学生遇到了不能解决求圆柱体体积时,我说了这样几句话:“刚才小猴子回答的三个问题中,是把圆柱体转化为什么后计算的?我们以前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是怎么学的?现在再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用来推导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时有好多同学举起了手,他们都说,圆柱体底面是圆,可以把圆柱体像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那样,把圆柱沿着底面直径平均切成若干小块,再把它拼成一个底面近似长方形的长方体,然后测量计算。
可见,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活动”是儿童与人们交往、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强”,蒙台梭利的这段话在一定程度上较深刻揭示了活动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大教育家杜威“三个中心论”思想体系之一就是“以活动为中心”。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当学生提出把圆柱体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的方法时,老师要给予肯定,并提供给每个小组一个圆柱体割拼组合教具,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这时,老师可以进行巡视,偶而给予质疑,在各组都能把圆柱体割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后,老师再提出这样的问题:拼成的形体是长方体吗?如果把圆柱体平均切成的块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就怎样了?接着再让学生结合割拼过程,讨论如下问题:“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圆柱体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有什么关系?根据这些关系,你能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吗?”讨论后,让各组派代表汇报交流,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整个过程,学生始终是在小组活动和积极思考与反思中寻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整个过程中,学生
既获得了数学知识,又获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
四、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缩。
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模拟知识被发展的过程中,获取探索学习的方法,进而再创造出更多的知识。
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之后,设计如下练习:一个圆柱体木块,底面半径5厘米,高10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下面的列式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1)3.14×25×10,(2)2×3.14×5×10,(3)3.14×25×2+2×3.14×5×10, (4)(2×3.14×5×10)÷2×5。
通过练习,不但巩固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应用,而且通过第(4)个算式的判断,发现圆柱体体积还可以等于侧面积的一半乘底面半径来求得。
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新知识,促进学生在批判的思维中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新知识。
一堂课结束了,学生的学习还在继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在学生的思维中产生。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关注学生获得思想与方法、发展智慧、丰富情感形成态度的过程。
归根结底,关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