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截止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分别是1978年的98倍和93倍,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城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相对收入达到 2.72:1,绝对差距达到了21253元,如果加上城乡在住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以及教
育等方面的隐形福利差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更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俨然已成为目前中国社会无法规避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的顺
利进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乃至民心团结和社会稳定都会受到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直接影响。我国政府一直对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十八大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
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本研究将对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包括政策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及农业产业自身特性的影响。每种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起到怎么样的作用,以及影响力度有多大,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本论文从政策性因素中选择户籍政策、城镇化政策、对
外开放政策、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以及金融资源的城乡配置等
因素,从结构性因素中选择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教育结构、收入分
配结构和消费结构,再加上农业与非农产业特性差异因素,对这些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从中确定不同要素的影响方向和贡献度,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施路
径和具体对策。本文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通过对政策性因素变量的筛选,论文选择了包括人口城市化率、社会保障差别、人均GDP、对外贸易依存度、农业财政支出比重、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发展规模7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结果来看,政策性因素变量之间存在相关,人口城市化率、社会保障差别、人均GDP、对外贸易依存度和金融发展规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正向作用。结构性因素筛选出第一产业比重、非农业人口比重、人力资本差异、科技拨款占
财政支出比重和城乡恩格尔系数比值共5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
模型,得出第一产业比重、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和城乡恩格尔系
数比值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负向作用,非农业人口比重和人力资本差异为正向作用。农业与其他产业特性差别,这也是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论文建立二元对比系数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回归模型,二元结构因素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显著关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负向作用。为了进一步确定各要素的影响力度,论文对13个变量的贡献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了第一产业比重、二元结构对比系数以及金融发展规模是当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主要
的因素,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解决。了解和研究世界各国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方面的政策对于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通过对欧盟国家、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所采取的政
策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得到的启示:为实现现代化持续发展,避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应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现
代农业;此外,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建立一体化的城乡保障体制,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也是解决当前我国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重要方法。结合量化模型分析以及国外经验,论文提出了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上应该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城乡公共产品一体化等有效路径,逐步消除城乡居民在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
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在具体的措施上,要以新型城镇化作为重要抓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通过规范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管理
体系、建立激励农地规模流转与经营的专项补贴政策、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优先政策、农地用地和项目扶持政策、信贷政策以及保险政策等措施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要通过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优化农村金融结构、重视农村金融体系的应用效率、加强农村金融的政策监管力度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效率。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粮食产能,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推进产业融合,积极发展“第六产业”,试点推广“五常模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后加大农村教育及科技投入,扩大教
育经费投入规模,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和人力资本投资,大力推动科技和制度创新,逐步提高农业人口素质,达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