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员工激励理论
合集下载
激励理论及分类
马蝇效应的管理学意义
人的欲求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比较理想, 可能更看重精神上的东西,比如荣誉,尊 重;有的人比较功利,可能更看重物质上 的东西,比如金钱。针对不同的人,要对 症下药,投其所好,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励 他。总之,要让这匹马儿欢快地跑起来。
开保时捷上班?
麦当劳的马蝇
“汉堡包王”麦当劳公司为激励员工的工 作热情,给勤奋上进的年轻员工提供了不 断向上晋升的机会。公司规定,表现出色 的年轻员工在进入麦当劳8-14个月后成为 一级助理,也就是经理的左膀右臂。在这 个阶段之后,那些表现突出的一级助理就 会被提升为经理,使他们当管理者的心愿 得到实现。 麦当劳为了使优秀人才能早日得到晋 升,设立了这样一种机制:无论管理人员 多么有才华,工作多么出色,如果他没有 预先培养自己的接班人,那么其在公司里 的升迁将不被考虑。这一机制保证了麦当 劳的管理人才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由于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前途和声誉,所以 每个人都会尽一切努力培养接班人,并保 证为新来的员工提供成长的机会。这种激 励机制正像马蝇一样,使马儿们欢快地奔 跑起来了。
激励技术
参与(认可) 参与不意味着削弱主 管的职能
认可作为一种报酬
“霍桑效应” “皮革马力翁效应”或“自我实现预言”
皮革马力翁效应
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哲理:期待是一种力量,这种期待 的力量就被心理学家称为 “皮革马利翁效应”。后来美国著名心 理学家罗森塔尔将之运用到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 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 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 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 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 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且各方面都很优秀。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 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 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 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 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7激励
(3)社会需求是感情或归属方面的需求。
(4)尊重的需求是指自尊和受别人尊敬的需求。
(5)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的需求。
(二)成就需求理论
麦克利兰认为:人还有高层次的需求,即权力、亲和及成就这三种需求。
(1)权力需求。(2Biblioteka 亲和需求。(3)成就需求。
该理论认为,有成就需要的人,对胜任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他们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现实的态度对付冒险,绝不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付未来,而是对问题善于分析和估计。
③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指在激励过程中,外部环境对人的需要的影响条件与因素。
④行为。行为是指在激励状态下,人们为动机驱使所采取的实现目标的一系列动作。
2.激励过程
人的行为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进行、不断升华的循环。人的个体行为活动过程的基本模式如图7.1所示。
活动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实现了目的,满足了需求,这会产生一个反馈,告诉此人原有的需求已得到满足,于是在新的刺激下,又会产生新的需求。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这样需要和动机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会产生新的需要的动机。
(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求。
(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适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时间、任何个人的统一管理方式。
三、激励理论——过程激励理论
1.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人的劳动积极性不仅受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相对报酬的影响。这种相对报酬是指个人付出劳动与所得报酬的比较值。人们都有一种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与他人的投入和所得相比较的倾向。
(4)尊重的需求是指自尊和受别人尊敬的需求。
(5)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的需求。
(二)成就需求理论
麦克利兰认为:人还有高层次的需求,即权力、亲和及成就这三种需求。
(1)权力需求。(2Biblioteka 亲和需求。(3)成就需求。
该理论认为,有成就需要的人,对胜任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他们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现实的态度对付冒险,绝不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付未来,而是对问题善于分析和估计。
③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指在激励过程中,外部环境对人的需要的影响条件与因素。
④行为。行为是指在激励状态下,人们为动机驱使所采取的实现目标的一系列动作。
2.激励过程
人的行为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进行、不断升华的循环。人的个体行为活动过程的基本模式如图7.1所示。
活动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实现了目的,满足了需求,这会产生一个反馈,告诉此人原有的需求已得到满足,于是在新的刺激下,又会产生新的需求。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这样需要和动机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会产生新的需要的动机。
(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求。
(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适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时间、任何个人的统一管理方式。
三、激励理论——过程激励理论
1.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人的劳动积极性不仅受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相对报酬的影响。这种相对报酬是指个人付出劳动与所得报酬的比较值。人们都有一种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与他人的投入和所得相比较的倾向。
管理学_激励
评定职称)
自身产生的、发 自内心(认同感、
义务感)
外在激励
内在激励
按产生的原因划分 按性质不同划分
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
管理学_激励
三、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需 要 层 次 理 论
ERG
奥 尔 德 弗 德 理 论
显 示 性 需 要 理 论
成 就 需 要 理 论
激 励 - 保 健 双 因 素 理 论
个月后,一位深受老板信赖的员工和老板透漏,说他宁愿加薪,而不是更多的休息日,而且这位 员工认为其他员工和他的想法一样。他的意见使老板十分惊奇,因为他的公司员工的薪水已经超 过了当地的平均水平的30%,如果他是普通员工的话,他宁愿选择4天工作制,而不选择加薪, 所以他以为他的雇员也是这样想的。公司的老板很开明,接下来他便召开了由所有员工参加的大 会,问下属是愿意加薪还是愿意4天工作制?
要强度决定动机和行为;
的 强
需要是不断变化的;
度
需要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动机类别
需要类别
*
❖需要结构与动机结构
17
管理学_激励
影响动机强度的因素
外界条件一定时,动机的强度与个体缺乏的程度以及个人 的个性直接相关。
内部条件一定时,某种动机的强度随外部环境的刺激而变 化。
某种动机的强度还取决于这种动机在过去是否得到强化。 动机强度随着行为进行的过程而有所改变。
*
14
管理学_激励
*
你觉得饿了吗?
15
管理学_激励
望梅* 止渴
16
管理学_激励
人有多种需要;
主导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空
优有势自动然机特:性主决导定需要的驱;使下出 间内,人们同时存在的多种需
自身产生的、发 自内心(认同感、
义务感)
外在激励
内在激励
按产生的原因划分 按性质不同划分
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
管理学_激励
三、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需 要 层 次 理 论
ERG
奥 尔 德 弗 德 理 论
显 示 性 需 要 理 论
成 就 需 要 理 论
激 励 - 保 健 双 因 素 理 论
个月后,一位深受老板信赖的员工和老板透漏,说他宁愿加薪,而不是更多的休息日,而且这位 员工认为其他员工和他的想法一样。他的意见使老板十分惊奇,因为他的公司员工的薪水已经超 过了当地的平均水平的30%,如果他是普通员工的话,他宁愿选择4天工作制,而不选择加薪, 所以他以为他的雇员也是这样想的。公司的老板很开明,接下来他便召开了由所有员工参加的大 会,问下属是愿意加薪还是愿意4天工作制?
要强度决定动机和行为;
的 强
需要是不断变化的;
度
需要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动机类别
需要类别
*
❖需要结构与动机结构
17
管理学_激励
影响动机强度的因素
外界条件一定时,动机的强度与个体缺乏的程度以及个人 的个性直接相关。
内部条件一定时,某种动机的强度随外部环境的刺激而变 化。
某种动机的强度还取决于这种动机在过去是否得到强化。 动机强度随着行为进行的过程而有所改变。
*
14
管理学_激励
*
你觉得饿了吗?
15
管理学_激励
望梅* 止渴
16
管理学_激励
人有多种需要;
主导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空
优有势自动然机特:性主决导定需要的驱;使下出 间内,人们同时存在的多种需
管理学第七章激励理论课件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三、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一)目标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三、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二)目标设置理论的管理启示 目标设置激励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主要
是通过目标管理(MBO)来实现的,要点是: (1)管理者要善于给员工设置有一定难度、
但经过努力又可以达到的目标。 (2)给员工定目标一定要有具体的数字指标,
第四节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一)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反馈是强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应该让人们
通过某种形式或途径及时了解自己行为的结果。 (4)为了使某种行为得到加强,奖赏(报酬)应
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提供,延缓奖赏会降低强化作 用。
(5)对所希望发生的行为应该明确规定和表达。 只有行为的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对行为效果进行 衡量和及时奖赏(给予报酬)。
第一节 激励概述
二、激励的作用与意义
组织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以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具体来说激励的作用与 意义有:
1.激励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 2.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业绩 3.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 4.激励可以为组织吸引优秀人才
第一节 激励概述
三、激励的基本原则
组织的激励措施是否有效,取决于是否遵循 了以下基本原则: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三、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
(一)成就需要理论的内容 麦克利兰提出了三种需要理论,他认为个体
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 (1)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
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2)权力需要(Need for Power):影响或
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3)归属需要(Need for affiliation):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一、运用期望理论,增强管理工作的激励力量 (1)处理好个人努力与工作成绩之间的关系 (2)处理好工作成绩与组织奖励之间的关系 (3)处理好组织奖励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二、运用公平理论,维护被管理者的生产、工作积极性 (1)由主观的判断错误引起的不公平感及其消除 (2)由分配制度不完善引起的不公平感及其消除 (3)由领导的管理素质和不正作风引起的不公平感及
①目标应当具体。用具体到每小时、每天、每周的任务指 标来代替“好好干”的口号。 ②目标应当难度适中。自我效能感影响难度的大小,自我 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他能胜任一项工作的信心。 ③目标应当被个人所接受。 ④必须对达到目标的进程有及时客观的反馈信息。 ⑤个人参与设置目标要比别人为他设置目标更为有效。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案例分析
根据报酬期望设计高校辅导员的薪 酬制度
根据成就期望设计高校辅导员的激 励机制
根据机会期望设计高校辅导员发展 机制: 制定明确的、具体的愿景估计,让 他们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公平理论
为什么企业热衷于薪酬保密制度?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随着他的业务和他与客户们的关系越来越紧 密,他的销售额也渐渐上来了。到去年他就 己经是推销员中的姣姣者。尽管今年 他的定 额比去年提高了25%,但到十月中旬他就完 成了全年的任务。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过程型激励理论
不过他觉得自己的心情并不舒畅,令他最烦恼的 事,莫过于公司不告诉大家干得好坏,没个反应。 可偏又听说别的合资公司都搞竞赛和有奖活动,有 的老板还亲自请最佳推销员到大酒店吃一顿饭,并 向公司 内所有单位通报竞赛结果。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 (3)期望(expectancy:E)指个体对自己通过努 力达到某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 2.期望理论对管理者的启发
¨ 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员工积极性 要正确处理以下三种关系:
¨ (1).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 (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 (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激励 理论及其应用
2020/11/30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第一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着重研究激发人们行为动机的各种因素.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 在其<<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这一理 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
¨ 4.对成就理论的评价
¨ 道德与享受的悖论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第二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一. 期望理论模式
¨ 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公式 ¨ 1964年<<工作与激励>>。 ¨ F=VE
¨ (1)动机激发力量(motivational force:F)是指 个人所受激励的程度。
¨ (2)效价(valence:V)是指个人对某种结果效 用价值的判断。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 (2)、赫茨伯格的满意与不满意观点
传统观点:
满意
赫氏观点:
满意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没有满意 不满意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3) 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
¨ 双因素论实际上是说明了对员工的 激励,可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
¨ 内在激励是从工作本身得到的某种 满足,如对工作的爱好,兴趣,责任感, 成就感等等。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 2.期望理论对管理者的启发
¨ 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员工积极性 要正确处理以下三种关系:
¨ (1).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 (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 (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激励 理论及其应用
2020/11/30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第一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着重研究激发人们行为动机的各种因素.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 在其<<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这一理 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
¨ 4.对成就理论的评价
¨ 道德与享受的悖论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第二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一. 期望理论模式
¨ 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公式 ¨ 1964年<<工作与激励>>。 ¨ F=VE
¨ (1)动机激发力量(motivational force:F)是指 个人所受激励的程度。
¨ (2)效价(valence:V)是指个人对某种结果效 用价值的判断。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 (2)、赫茨伯格的满意与不满意观点
传统观点:
满意
赫氏观点:
满意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没有满意 不满意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3) 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
¨ 双因素论实际上是说明了对员工的 激励,可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
¨ 内在激励是从工作本身得到的某种 满足,如对工作的爱好,兴趣,责任感, 成就感等等。
薪酬福利制度与激励理论
❖ 客观地反映职工的劳动差别 ❖ 可促进职工学习技术,一专多能,勇挑重担 ❖ 通过量化考核,对职工形成压力和动力 ❖ 把各类津贴和奖金纳入职工的薪点数中,逐步做
到了收入工资化,便于管理
2020/1/13
工资制度-保密工资制
职工的工资额由企业根据操作的技术复杂熟练 程度与员工当面协商确定,其工资额的高低取 决于劳务市场的供求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
设立相应金额的福利帐户,每一时期拨入一定金
额,列出各种可能的福利选项供员工选择,直至
福利金额用完为止。
2020/1/13
第四节 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
•
一、合理设计薪酬制度的主要步骤
①企业付酬原则与策略的拟定;
②职务设计与分析;
③职务评价;
④薪酬结构设计;
⑤薪酬状况调查和数据收集;
⑥薪酬制度的管理和控制。
□由基础工资、职务(岗位、技术)工 资、年功工资、奖励工资(业绩工资 ,效益工资)四部分构成。 主要问题是按劳分配的比例太低。
2020/1/13
岗位工资制
□按职工所在劳动岗位确定工资率。 •要求有明确的岗位分类,有严密的岗位劳动规范。 •对员工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工资率根据不同岗位对工人的技能要求的程度、责任轻 重、劳动负荷大小以及劳动条件优劣而分别确定的。 •可通过工资的诱导功能鼓励职工从事高技能岗位 •在工资管理上也比较简单。
2020/1/13
薪酬制定的基本过程
确定本企业的付 酬原则与策略
职务设计与 职务分析
职务评价 工资结构设计
企业文化及策 略等文件
组织结构设计, 确定付酬因素
职务说明书
选择评价方法
确定并绘出 工资结构线
工资状况调查及数 据收集
到了收入工资化,便于管理
2020/1/13
工资制度-保密工资制
职工的工资额由企业根据操作的技术复杂熟练 程度与员工当面协商确定,其工资额的高低取 决于劳务市场的供求状况和企业经营状况。
设立相应金额的福利帐户,每一时期拨入一定金
额,列出各种可能的福利选项供员工选择,直至
福利金额用完为止。
2020/1/13
第四节 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
•
一、合理设计薪酬制度的主要步骤
①企业付酬原则与策略的拟定;
②职务设计与分析;
③职务评价;
④薪酬结构设计;
⑤薪酬状况调查和数据收集;
⑥薪酬制度的管理和控制。
□由基础工资、职务(岗位、技术)工 资、年功工资、奖励工资(业绩工资 ,效益工资)四部分构成。 主要问题是按劳分配的比例太低。
2020/1/13
岗位工资制
□按职工所在劳动岗位确定工资率。 •要求有明确的岗位分类,有严密的岗位劳动规范。 •对员工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工资率根据不同岗位对工人的技能要求的程度、责任轻 重、劳动负荷大小以及劳动条件优劣而分别确定的。 •可通过工资的诱导功能鼓励职工从事高技能岗位 •在工资管理上也比较简单。
2020/1/13
薪酬制定的基本过程
确定本企业的付 酬原则与策略
职务设计与 职务分析
职务评价 工资结构设计
企业文化及策 略等文件
组织结构设计, 确定付酬因素
职务说明书
选择评价方法
确定并绘出 工资结构线
工资状况调查及数 据收集
员工激励理论论述PPT课件( 48页)
尊重需要:晋升制度、表彰制度、选拔进修制度、 奖金制度、员工参与制度等。
自我实现需要: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劳资会 议等。
1.2.2 双因素理论
1. 主要内容 (1)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 (2)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
2. 理论应用
(1)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指和工作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 类因素的改善往往能给职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 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 他们的积极性。
保健因素指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类因 素处理不当,会导致职工不满,严重挫伤职工积极 性;反之,这一类因素处理得当,就能防止职工产 生不满的情绪。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质,故称 之为“保健因素”。
(2)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
传统观点:
满意
不满意
赫茨伯格的观点:
激励因素
满意
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
1.主要内容 (1)目标与动机的关系 (2)目标设置的过程
2.理论应用
(1)目标与动机的关系
联系:凡是能引起人去从事某种活动,指 引活动去满足一种需要的愿望或意念,称 之为这种活动的动机;动机是比目标更为 内在、更为隐蔽、更为直接推动人去行动 的因素。
区别:一是有些行动的动机只有一个,而 目标可以有几个局部或阶段性的具体目标; 二是同样的动机可以体现在目的不同的行 动中。
主要内容
1.1 激励概述 1.2 内容型理论与应用 1.3 过程型理论与应用 1.4 综合型理论与应用
1.1 激励概述
1.1.1激励含义 1.1.2激励的主要作用 1.1.3激励过程
1.1.1激励含义
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通过高 水平的努力来实现组织目标的心理活动过 程。换句话说,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 过程。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
自我实现需要: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劳资会 议等。
1.2.2 双因素理论
1. 主要内容 (1)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 (2)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
2. 理论应用
(1)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指和工作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 类因素的改善往往能给职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 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 他们的积极性。
保健因素指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类因 素处理不当,会导致职工不满,严重挫伤职工积极 性;反之,这一类因素处理得当,就能防止职工产 生不满的情绪。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质,故称 之为“保健因素”。
(2)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
传统观点:
满意
不满意
赫茨伯格的观点:
激励因素
满意
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
1.主要内容 (1)目标与动机的关系 (2)目标设置的过程
2.理论应用
(1)目标与动机的关系
联系:凡是能引起人去从事某种活动,指 引活动去满足一种需要的愿望或意念,称 之为这种活动的动机;动机是比目标更为 内在、更为隐蔽、更为直接推动人去行动 的因素。
区别:一是有些行动的动机只有一个,而 目标可以有几个局部或阶段性的具体目标; 二是同样的动机可以体现在目的不同的行 动中。
主要内容
1.1 激励概述 1.2 内容型理论与应用 1.3 过程型理论与应用 1.4 综合型理论与应用
1.1 激励概述
1.1.1激励含义 1.1.2激励的主要作用 1.1.3激励过程
1.1.1激励含义
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通过高 水平的努力来实现组织目标的心理活动过 程。换句话说,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 过程。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
组织行为学7章激励
四、激励—保健理论即“双因素论”
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ion-hygiene)由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提出。
基本内容
激励因素即内部因素,如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大小、晋升、成长等,这些特征总是与工作满意有关。
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赫兹伯格把公司政策、监督、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这样因素称为保健因素。这些因素与工作不满意有关。当具备这些因素时,员工没有不满意,但是它们也不会带来满意。
一、什么是激励?
二、激励过程(书上的内容) (一)行为和行为的共同特征 综合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人类行为至少有以下5个共同点: 1.自发的。就总的讲,人类的行为是自动自发非被动的。但有时个体或群体的行为也是被迫的。 2.有原因的。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是有其起因的。 3.有目的的。人类的行为不是盲目的,它不但有起因而且有目标。 4.持久性的。行为指向目标,目标没有达成或未改变之前,行为是不会终止的。 5.可改变的。人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但可以变换其手段,而且人类的行为是可以经过学习或训练而改变的。
阅读下面四组描述文字,依据你感觉它们适合评价你的程度分别进行评分.感觉最合适的:4分;第二,3分;第三,2分;最不合适的,1分。 1.我喜欢 a.—挑战性的工作 b.----合作的同事 c.-----熟练掌握我的工作 d. ----施加影响 2.我喜欢 a.----具体的反馈 b.----社会交往 c.----富有创造力 d.----具有影响效果 3.我喜欢 a.----承担中等水平的风险 b.----与他人共同工作 c.----从事高质量的工作 d.----运用权力 4.我喜欢 a.----获得对我个人的赞扬 b.----个人友谊 c.----受到他人尊重 d.----引入变革
员工激励理论概述(ppt 72页)
• 名誉、地位 • 权利和责任 • 尊重与自尊 • 挑战性工作 • 能发挥自己特长
的组织环境
生产条件、用工制度、离退休 制度、失业保险 人际关系、奖金利润分配制度、 娱乐制度
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奖 励制度
参与决策、攻关小组
奥尔德弗(Alderfer)的ERG理论
成长需要,是个人自我发 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相 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
组织对员工有什么期望?
忠诚 无私支持 服从 愿意加班 保守组织机密 胜任 稳定 职业化 规范化 守纪律 支持领导 接受职位变化 保护公司声誉 体现组织形象 好团队成员 与人合作 态度积极 有集体意识 参与培训 拥有专业技能 离职前预先通知 在组织中至少工作两年
为什么要进行激励?
对工作的期望
报酬 工作本身
同一时刻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某种行为是优势
需要决定的。如图:A—生理需要占优;B—社交
需要占优;C—自尊需要占优
需要 的相 生理
安全
自尊 社交
自我实现
对强
度
A
B
C
心理发展
需要层次一般是从低到高发展,但并非完全 固定,有许多例外情况。
低层次需要满足人数比较多,高层次需要满 足人数比较少。
激励就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其工作 积极性,以使个体有效地完成组织目标。
更通俗一些的定义:激励就是用某种有效手 段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员工对组织有什么期望?
高薪金 绩效奖酬 迅速提升 有培训发展机会 工作稳定 人性关怀 专业对口 决策协商 及时反馈 负责任 工作充实 参与社会联系 人事政策公平 高度理解 工作有价值 委以重任 给员工自主权 效益工资 至少一年的工作保障
特点
的组织环境
生产条件、用工制度、离退休 制度、失业保险 人际关系、奖金利润分配制度、 娱乐制度
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奖 励制度
参与决策、攻关小组
奥尔德弗(Alderfer)的ERG理论
成长需要,是个人自我发 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相 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
组织对员工有什么期望?
忠诚 无私支持 服从 愿意加班 保守组织机密 胜任 稳定 职业化 规范化 守纪律 支持领导 接受职位变化 保护公司声誉 体现组织形象 好团队成员 与人合作 态度积极 有集体意识 参与培训 拥有专业技能 离职前预先通知 在组织中至少工作两年
为什么要进行激励?
对工作的期望
报酬 工作本身
同一时刻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某种行为是优势
需要决定的。如图:A—生理需要占优;B—社交
需要占优;C—自尊需要占优
需要 的相 生理
安全
自尊 社交
自我实现
对强
度
A
B
C
心理发展
需要层次一般是从低到高发展,但并非完全 固定,有许多例外情况。
低层次需要满足人数比较多,高层次需要满 足人数比较少。
激励就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其工作 积极性,以使个体有效地完成组织目标。
更通俗一些的定义:激励就是用某种有效手 段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员工对组织有什么期望?
高薪金 绩效奖酬 迅速提升 有培训发展机会 工作稳定 人性关怀 专业对口 决策协商 及时反馈 负责任 工作充实 参与社会联系 人事政策公平 高度理解 工作有价值 委以重任 给员工自主权 效益工资 至少一年的工作保障
特点
第七章 公共组织人员激励理论PPT课件
2020/11/24
3
第二节 激励理论与实践
激励理论类型
一、内容型激励 理论
二、过程型激励 理论
三、改造型激励 理论
2020/11/24
侧重点 激励的起点
激励的过程 激励的结果
代表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佛隆的期望理论
第七章 公共组织人员激励
第一节 公共组织激励的内涵 第二节 公共组织激励理论与实 践
2020/11/24
1
第一节 激励内涵
一、激励概念
激励,即激发鼓励,
就是持续地激发人的行为
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
保持在兴奋状态中,维持
一种高昂的工作热情,通
俗地说,就是调动人的积
极性。
2020/11/24
2
二、激励的一般模式
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与主管的 关系、工作条件、与下级的关系、地位安全 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改善了,只能够消 除职工的不满,还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 ,也不能激发其积极性,促进生产率的增长 。
2020/11/24
11
激励因素(motivation factor)
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 承认,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重大的责 任,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和成长等因素。这 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和热情 ,从而提高生产率如果处理不好,也能引起 职工不满,但影响不是很大。
2020/11/24
12
满意 满意 没有不满意
2020/11/24
传统观点 Herzberg的观点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不满意 没有满意 不满意
管理学基础第七章 激励
1959年,赫茨伯格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写做出版了《工作 与激励》一书,正式提出了激励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将影响的行为因素分为:
保健因素:当保健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职工的 不满;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清除。但 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包括监督、 公司政策、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资福利、地位、职业 稳定、个人生活需要等,缺少这些因素,员工会产生不满 意。
过程激励理论
2.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其 基本论点是: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 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 个目标。 弗鲁姆认为,人们对某项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 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效价)及实现可能性 (期望率)大小的评价。
激励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 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激励的构成要素
需要
行为
动机
外部刺激
激励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激励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 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 过程。激励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
构成激励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需求。需要是激励的起点与基础。需要是人们
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一些行为原则如下。 (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 定和表述。 (4)及时反馈。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4. 综合型激励理论
综合型激励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波特和劳勒于1968年提出 的。这一模式较为全面地说明了激励理论的全部内容 。
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将影响的行为因素分为:
保健因素:当保健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职工的 不满;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清除。但 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包括监督、 公司政策、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工资福利、地位、职业 稳定、个人生活需要等,缺少这些因素,员工会产生不满 意。
过程激励理论
2.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其 基本论点是: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 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 个目标。 弗鲁姆认为,人们对某项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 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效价)及实现可能性 (期望率)大小的评价。
激励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 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激励的构成要素
需要
行为
动机
外部刺激
激励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激励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 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 过程。激励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
构成激励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需求。需要是激励的起点与基础。需要是人们
强化理论具体应用的一些行为原则如下。 (1)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 (2)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3)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 定和表述。 (4)及时反馈。 (5)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4. 综合型激励理论
综合型激励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波特和劳勒于1968年提出 的。这一模式较为全面地说明了激励理论的全部内容 。
护理管理中的激励
护理管理中的激励
第3页
二、激励模式
需要是激励起点和基础 激励基本模式为: 需要—动机—行为—目标—需要被满足 (反馈)经过反馈组成循环。从这个基本模式看,
激励过程就是满足需要过程。
护理管理中的激励
第4页
三、激励标准
引导标准:是激励过程内在要素 按需激励标准:激励起点是满足员工需要 合理性标准:其一:激励要适度
第27页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公平理论
研究利益分配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员主动性
影响问题.
努力 绩效 奖酬
横向比较
平衡
纵向比较
护理管理中的激励
第28页
公平理论对护理管理者基本启示是:
护理管理者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原因 在按劳取酬基础上应培养护士贡献精神 公平不是平均主义
护理管理中的激励
第29页
(二)期望理论
其二:激励要公平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标准 时效性标准
护理管理中的激励
第5页
第二节 激 励 理 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二、行为改造型理论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护理管理中的激励
第6页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
5 、自我实现需要 4、 尊 重 需 要 3、 社 交 需 要 2 、安 全 需 要
(不稳定内部原因)
▪ 任务难度 (稳定外部原因)
▪ 机遇
(不稳定外部原因)
任务难易程度属于(外部、稳定、 不可控原因)
护理管理中的激励
第26页
归因理论在管理中应用
➢ 引导护理人员将成功归因于个人能力和 自己努力,增强她们自信
➢ 改变护士对过去失败消极归因调动护士 主观能动性.
激 励
护理管理中的激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个人行为激励的手段
1.分析职工的工作情绪因素。激发满意因素,消除不满因素。
2.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制度。例如:民主管理、参与管理;目
标管理;工资与奖励;福利与服务;工作丰富化;弹性工作制。
3.开展以工作成效为中心的评比和竞赛。
四、 激励强化方法
(一)强化的概念
强化是心理学术语,是指通过外力来干预某种刺激与行为的联系。按其作用,可分“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或奖励,使该行为巩固、保持;负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给予否定或惩罚,使它减弱、消退。正强化是积极的强化,负强化是消极的强化。如果说引起一个行为是靠动机的话,那么巩固、保持这个行为或减弱、消退这个行为就是靠强化。因此,强化与激励具有同样的意义。
(三)激励是提高职工工效的核心动力
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潜能被挖掘出来了,工效自然会得到提高。激励的历程就是要激发人的潜能,激励人的创造欲和革新精神。职工的创造欲和革新精神一旦被激发起来,不仅会激发职工的工作士气,树立高尚的企业文化,而且还能够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生产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为组织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2.欲欲的关联性。
3.欲望的反复性。
4.欲望的竟争性。优势欲望代替其它欲望。
二、需要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这里所说的客观需求,既包括人体内的生理需求,也包括外部的、社会的需求,如对知识、文艺、道德的需要。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
需要和刺激是分不开的。刺激有两大类,一是来自自身机体的刺激,它是通过内部感受器官感受到的,如饥渴、情感等,它是受本能和心理活动的反应。二是外部的刺激,它是通过外部感受器官感受到的,如眼、耳、身感到的,它是客观环境的各种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
管理心理学中所谓的“激励”,是指调动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的过程就是管理者运用特定的手段,促进工作群体或个人产生有利于管理目标的行为过程。
简单地说,就是管理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以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产生有利于组织目标达成的行为活动。
二、激励的实质
激励是一种外在适宜刺激。从诱因和强化的观点来看,激励就是将外部适当刺激(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动力,从而强化人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激励是一种外在手段或策略。例如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就是一种激励手段,这种手段可以激发职工关心组织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以有益于组织的改革、发展与完善。
外在激励方式虽然能显著提高效果,但不易持久,处理不好有时会降低工作情绪;而内在激励方式,虽然激励过程需时较长,但一经激励,不仅可提高效果,且能持久。
(三)激励的程序
1.了解需要。了解每个人各种需要的强度,需要的结构,满足需要的方法及需要不能满足时如何做工作。
2.情况分析。主要是对影响个人行为周围环境的分析,以求改进,或引导职工适应环境。
1.设置目标。对于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要有明确的规定,使人们能积极努力地奔向目标。
2.规定标准。标准不能订得太高,也不能订得太低。
3.制订方案建议制度。
4.公开的授权。
三、激励的手段和效果分析
对不同成熟程度的人,应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和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不成熟的人,应管得严一些、细一些、多一些;对成熟的人,则应管得松一些、粗一些、少一些。对不成熟的人多采用改变环境满足生理安全上的需要来激励他,调动他的积极性;对成熟的人则多用工作本身、满足社会性需要、成就、理想来激励他,调动他的积极性。
3.利益兼顾。要兼顾组织、团体和个人的利益。
4.目标协调。达成企业目标的同时,满足职工的需要。
在综合考虑上述几方面的情况后,要选择适当的奖励办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激励效果的影响因素
人的行为,一方面受其个体变数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其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两个变数是影响行为的决定因素。
(一)个体因素
3.情绪冲突对行为的影响。情绪的冲突对行为的影响较大,如一个人平时工作不积极,偶尔一次受到了表扬引起强烈的情绪冲突.产生要求进步的需要,开始改变过去的不良行为。
(二)环境因素
人不是改变环境,就是去适应环境。如果人与环境经常处于不相适应的状态,不但影响行为,而且会导致生理上的变化。引导人们适应环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激励效果的分析
激励效果的大小,还与激发的力量有密切的关系。
激发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
这是弗隆姆期望理论模式,它说明积极性被调动的程度与各种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有关。激发对象对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激发的力量也越大。
目标价值表示这种需要对某个人来说有多大强度,或者说这一目标在他看来需要到什么程度。不同的目标,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期望概率是指达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可行性)。目标价值再大,如果期望概率很小,使人感到无望,也不可能调动起人的积极性。
动机与需要的区别: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当人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的目标时,需要才转化为动机。动机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如感觉、兴趣、意图、信念、理想等。人的行动是往往是多种动机推动的。
目的和动机的区别:目的是人的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动机则是推动人的活动去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
动机是促使个人产生行为的原因,而动机的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内在条件(需要),二是外在条件(刺激)。内在条件是个人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称作需要。个人缺乏这些东西的时侯,身心便失去平衡,而产生紧张状态,感到不舒服。外在条件是个人身外的刺激。
内部刺激是根据,它是需要产生的最初萌芽,外部刺激是条件,它使需要具体化、定向化。
需要是在各种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但各种刺激又受其它因素的制约,内部刺激受一定的年龄、生理等个人特点的制约,外部刺激受环境的制约。
三、动机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指引和维持个人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意图、愿望、信念等。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四、激励的方式
激励的方式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采用的激发职工作代表了内、外激励的综合效果。
第二节 激励的过程与因素
一、激励的原则和过程
激励是指引起行为的一种刺激,是促进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受激励的行为将产生一定的结果,激励所研究的问题,就是认识和掌握这种因果关系的规律。
(一)激励的原则
(二)激励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手段
激励作为一种适宜刺激,目的在于通过满足职工的需要,以激发其工作的动机。激励的目的并非仅停留在单纯的满足需要上,而在于通过需要的满足,使职工对组织目标的实现维持高度的热情。衡量一项管理措施是否具有激励作用,不仅要看这种措施能否满足职工的需要,而且更要看该措施能否激发职工实现组织目标的热情。
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多由个人自己判定。目标价值的确定与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有关,也与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地点、时间等条件有关。前者是内
在运用激励方法时,要注意不同的目标价值或同一目标对不同人的不同价值。在管理工作中,通过积极引导使职工对目标价值有正确的认识。
激励是个体内在动机的激发。但对于被激励者来说,激励实质是这些外在刺激对被激励者内在心理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促使其产生、维持、增强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推动力,即是对职工工作动机的激发。
激励是使组织目标转化为职工个人目标的过程。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最根本的策略就是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达成统一、一致,即将组织目标转化为职工的个人目标。具体而言之,就是管理者通过适宜、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起职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使职工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满足和实现其自身需要和个人目标。职工努力完成组织目标本身也是在实现其个人目标,因而实现组织目标对于职工而言,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便会随之产生。
1.个人情绪的反应直接影响行为的引发和进行。如当领导批评得越是严厉时,职工的“自卫反应”便越强烈。这说明,人们不可能完全以理性为主进行反应。
2.情绪虽有时被压抑,但其作用却不会消失。情绪总是不断地在影响人们的行为、思考、推理、判断和决策的,当个人对某种情况有情绪反应时,该情况必与其本人的利益有关,绝对地客观看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是综合运用理性和情绪来思考问题的。
第七章 需要和激励理论
第一节 欲望、需要和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欲望
欲望:人的需要在尚未得到满足以前的一种反应形式。欲望是激起人们心理活动的普遍原因。
形成欲望有两个条件:一是缺乏,不足之感;二是期待,求足之感。也就是说由于人体内维持生理或心理作用缺乏某种东西,并期待获得满足,就会产生欲望。
欲望的特性:
1.欲望的无限性。人的欲望没有止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等级:生理的、安全的、社会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这五级需要相互关联,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可排成一个需要等级。
图2-1 需求层次模型
① 生理的需要。包括维持生活和繁衍后代所必需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这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因而也是推动力最强大的需要,在未满足之前,各级更高的需要便不会发挥作用。
个人的行为(B)是个体(P)与环境(E)交互作用的结果,即B=F(P、E)。所以个人行机行为的产生,有赖于个人当时的生理状态,社会环境因素及个人对此环境的认识。
行为的基本模式(S-O-R)是:
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四、激励理论分类:
第二节激励过程和因素
一、激励的含义
“激励”即激发、鼓励。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是指持续激发个体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个体在某些内在或外在刺激与诱因的影响下,对某种活动持续维持一种兴奋状态。显然,这种状态将影响个体行为,使之具有方向性、持续性、灵活性和效能性。
4.个人需要的满足。按照职工心理活动的规律,承认需要,满足需要,以激发职工动机,强化行为。对于不能满足的需要,也要做好工作,避免产生消极情绪。
各种强化因素,对不同的人,效果不同。管理者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强化因素对不同人的作用。
第三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分析职工的工作情绪因素。激发满意因素,消除不满因素。
2.采取各种有效的管理制度。例如:民主管理、参与管理;目
标管理;工资与奖励;福利与服务;工作丰富化;弹性工作制。
3.开展以工作成效为中心的评比和竞赛。
四、 激励强化方法
(一)强化的概念
强化是心理学术语,是指通过外力来干预某种刺激与行为的联系。按其作用,可分“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或奖励,使该行为巩固、保持;负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给予否定或惩罚,使它减弱、消退。正强化是积极的强化,负强化是消极的强化。如果说引起一个行为是靠动机的话,那么巩固、保持这个行为或减弱、消退这个行为就是靠强化。因此,强化与激励具有同样的意义。
(三)激励是提高职工工效的核心动力
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潜能被挖掘出来了,工效自然会得到提高。激励的历程就是要激发人的潜能,激励人的创造欲和革新精神。职工的创造欲和革新精神一旦被激发起来,不仅会激发职工的工作士气,树立高尚的企业文化,而且还能够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生产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为组织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2.欲欲的关联性。
3.欲望的反复性。
4.欲望的竟争性。优势欲望代替其它欲望。
二、需要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这里所说的客观需求,既包括人体内的生理需求,也包括外部的、社会的需求,如对知识、文艺、道德的需要。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
需要和刺激是分不开的。刺激有两大类,一是来自自身机体的刺激,它是通过内部感受器官感受到的,如饥渴、情感等,它是受本能和心理活动的反应。二是外部的刺激,它是通过外部感受器官感受到的,如眼、耳、身感到的,它是客观环境的各种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
管理心理学中所谓的“激励”,是指调动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的过程就是管理者运用特定的手段,促进工作群体或个人产生有利于管理目标的行为过程。
简单地说,就是管理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以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产生有利于组织目标达成的行为活动。
二、激励的实质
激励是一种外在适宜刺激。从诱因和强化的观点来看,激励就是将外部适当刺激(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动力,从而强化人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激励是一种外在手段或策略。例如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就是一种激励手段,这种手段可以激发职工关心组织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以有益于组织的改革、发展与完善。
外在激励方式虽然能显著提高效果,但不易持久,处理不好有时会降低工作情绪;而内在激励方式,虽然激励过程需时较长,但一经激励,不仅可提高效果,且能持久。
(三)激励的程序
1.了解需要。了解每个人各种需要的强度,需要的结构,满足需要的方法及需要不能满足时如何做工作。
2.情况分析。主要是对影响个人行为周围环境的分析,以求改进,或引导职工适应环境。
1.设置目标。对于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要有明确的规定,使人们能积极努力地奔向目标。
2.规定标准。标准不能订得太高,也不能订得太低。
3.制订方案建议制度。
4.公开的授权。
三、激励的手段和效果分析
对不同成熟程度的人,应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和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不成熟的人,应管得严一些、细一些、多一些;对成熟的人,则应管得松一些、粗一些、少一些。对不成熟的人多采用改变环境满足生理安全上的需要来激励他,调动他的积极性;对成熟的人则多用工作本身、满足社会性需要、成就、理想来激励他,调动他的积极性。
3.利益兼顾。要兼顾组织、团体和个人的利益。
4.目标协调。达成企业目标的同时,满足职工的需要。
在综合考虑上述几方面的情况后,要选择适当的奖励办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激励效果的影响因素
人的行为,一方面受其个体变数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其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两个变数是影响行为的决定因素。
(一)个体因素
3.情绪冲突对行为的影响。情绪的冲突对行为的影响较大,如一个人平时工作不积极,偶尔一次受到了表扬引起强烈的情绪冲突.产生要求进步的需要,开始改变过去的不良行为。
(二)环境因素
人不是改变环境,就是去适应环境。如果人与环境经常处于不相适应的状态,不但影响行为,而且会导致生理上的变化。引导人们适应环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激励效果的分析
激励效果的大小,还与激发的力量有密切的关系。
激发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
这是弗隆姆期望理论模式,它说明积极性被调动的程度与各种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有关。激发对象对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激发的力量也越大。
目标价值表示这种需要对某个人来说有多大强度,或者说这一目标在他看来需要到什么程度。不同的目标,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期望概率是指达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可行性)。目标价值再大,如果期望概率很小,使人感到无望,也不可能调动起人的积极性。
动机与需要的区别: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当人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的目标时,需要才转化为动机。动机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如感觉、兴趣、意图、信念、理想等。人的行动是往往是多种动机推动的。
目的和动机的区别:目的是人的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动机则是推动人的活动去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
动机是促使个人产生行为的原因,而动机的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内在条件(需要),二是外在条件(刺激)。内在条件是个人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称作需要。个人缺乏这些东西的时侯,身心便失去平衡,而产生紧张状态,感到不舒服。外在条件是个人身外的刺激。
内部刺激是根据,它是需要产生的最初萌芽,外部刺激是条件,它使需要具体化、定向化。
需要是在各种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但各种刺激又受其它因素的制约,内部刺激受一定的年龄、生理等个人特点的制约,外部刺激受环境的制约。
三、动机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指引和维持个人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意图、愿望、信念等。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四、激励的方式
激励的方式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采用的激发职工作代表了内、外激励的综合效果。
第二节 激励的过程与因素
一、激励的原则和过程
激励是指引起行为的一种刺激,是促进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受激励的行为将产生一定的结果,激励所研究的问题,就是认识和掌握这种因果关系的规律。
(一)激励的原则
(二)激励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手段
激励作为一种适宜刺激,目的在于通过满足职工的需要,以激发其工作的动机。激励的目的并非仅停留在单纯的满足需要上,而在于通过需要的满足,使职工对组织目标的实现维持高度的热情。衡量一项管理措施是否具有激励作用,不仅要看这种措施能否满足职工的需要,而且更要看该措施能否激发职工实现组织目标的热情。
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多由个人自己判定。目标价值的确定与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有关,也与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地点、时间等条件有关。前者是内
在运用激励方法时,要注意不同的目标价值或同一目标对不同人的不同价值。在管理工作中,通过积极引导使职工对目标价值有正确的认识。
激励是个体内在动机的激发。但对于被激励者来说,激励实质是这些外在刺激对被激励者内在心理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促使其产生、维持、增强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推动力,即是对职工工作动机的激发。
激励是使组织目标转化为职工个人目标的过程。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最根本的策略就是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达成统一、一致,即将组织目标转化为职工的个人目标。具体而言之,就是管理者通过适宜、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起职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使职工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满足和实现其自身需要和个人目标。职工努力完成组织目标本身也是在实现其个人目标,因而实现组织目标对于职工而言,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便会随之产生。
1.个人情绪的反应直接影响行为的引发和进行。如当领导批评得越是严厉时,职工的“自卫反应”便越强烈。这说明,人们不可能完全以理性为主进行反应。
2.情绪虽有时被压抑,但其作用却不会消失。情绪总是不断地在影响人们的行为、思考、推理、判断和决策的,当个人对某种情况有情绪反应时,该情况必与其本人的利益有关,绝对地客观看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是综合运用理性和情绪来思考问题的。
第七章 需要和激励理论
第一节 欲望、需要和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欲望
欲望:人的需要在尚未得到满足以前的一种反应形式。欲望是激起人们心理活动的普遍原因。
形成欲望有两个条件:一是缺乏,不足之感;二是期待,求足之感。也就是说由于人体内维持生理或心理作用缺乏某种东西,并期待获得满足,就会产生欲望。
欲望的特性:
1.欲望的无限性。人的欲望没有止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等级:生理的、安全的、社会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这五级需要相互关联,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可排成一个需要等级。
图2-1 需求层次模型
① 生理的需要。包括维持生活和繁衍后代所必需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这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因而也是推动力最强大的需要,在未满足之前,各级更高的需要便不会发挥作用。
个人的行为(B)是个体(P)与环境(E)交互作用的结果,即B=F(P、E)。所以个人行机行为的产生,有赖于个人当时的生理状态,社会环境因素及个人对此环境的认识。
行为的基本模式(S-O-R)是:
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四、激励理论分类:
第二节激励过程和因素
一、激励的含义
“激励”即激发、鼓励。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是指持续激发个体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个体在某些内在或外在刺激与诱因的影响下,对某种活动持续维持一种兴奋状态。显然,这种状态将影响个体行为,使之具有方向性、持续性、灵活性和效能性。
4.个人需要的满足。按照职工心理活动的规律,承认需要,满足需要,以激发职工动机,强化行为。对于不能满足的需要,也要做好工作,避免产生消极情绪。
各种强化因素,对不同的人,效果不同。管理者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强化因素对不同人的作用。
第三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