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练习:第15讲 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

合集下载

【最新】2020高考二轮课件(浙江选考)专题十 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

【最新】2020高考二轮课件(浙江选考)专题十 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

生物量(现存生物有 生物个体数目在食
机物的总质量)沿食物 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
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 而逐级递减

每一 级含义
食物链中每一个 营养级生物所含的 总能量
每一个营养级生物 每一个营养级生物
个体的总数目
的总生物量
要点整合 核心回顾
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掌握能量流动的4个去向、3个关系式及2个特点
自查补漏 回归教材
(6)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
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7)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时,能量就从无机环境输入到了生物
群落。( √ )
(8)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
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能量。( × )
(6)防治稻田害虫,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 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 的部分。该操作不能提高生产者和消 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7)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8)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由于大量补偿输 入,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可能小于消费者 得到的能量。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 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 链为主。 (3)DDT可以通过代谢少量排出。
自查补漏 回归教材
(4)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热 带雨林,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是苔原。 ( √) (5)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上某一种 群的全部生物的总和。( × ) (6)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 网可使每种生物都限定在同一营 养级上。( × )
③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未 利用=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 (3)特点:单方向的、不可逆的和 逐级递减 。
要点整合 核心回顾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5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测)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5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测)

2022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之测案【新课标版生物】专题15 生态系统与环境爱护总分 90分时间 40分钟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一、选择题(6×6=36分)1.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2℃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答案】A【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生物多样性是指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D.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答案】C【解析】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它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生态系统包括群落和无机环境,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爱护的意义和措施。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B.生态系统能量流淌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C.植物叶、芽及细胞中特殊物质等可感受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只来源于生物D.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A项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B项正确;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C项错误;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项正确。

2020高考生物课标二轮专题能力训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2020高考生物课标二轮专题能力训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C.植物种类数决定了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外来物种都能增加生物多样性
答案:A
解析:选用植物作为热点区域标志,是因为植物既容易调查和鉴定,又是其他生物类群多样性的基础,A项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项错误。植物种类数只是会影响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项错误。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D项错误。
5.(20xx山东省第二次大联考)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丙和乙的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B.若缺少甲和丁,该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D.照射在甲上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分析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丙和乙都以甲为食,且丙捕食乙,A项正确。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B项正确。碳循环是在每个生态系统独特的营养结构基础上实现的,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C项正确。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仅是接收到的太阳能中很小的一部分,D项错误。
C.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
D.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d1)/(a1+a2+a3)×100%
答案:C
解析: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总能量,A项错误。图1中甲是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丙处于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项错误。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因此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C项正确。图2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1+a2+a3,第二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2,因此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a1+a2+a3)×100%,D项错误。

(浙江省)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学业考试专题练习卷:人类和环境

(浙江省)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学业考试专题练习卷:人类和环境

人类与环境一、选择题1.藏羚羊在我国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分布,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 )A.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B.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C.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D.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多样性B.外来物种入侵增加了本地生物多样性C.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3.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它旨在提醒人们要为保护环境做出努力。

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使用含磷洗涤剂B.使用一次性塑料袋C.选用大排量汽车D.生活垃圾分类处理4.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A.金融危机B.土地荒漠化C.温室效应D.水资源短缺5.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污染物分别是( )A.二氧化碳、氟利昂、二氧化硫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利昂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利昂D.氟利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6.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7.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人们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臭氧层被破坏B.水体污染C.冰川融化D.滥伐森林8.下列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贫乏的是( )A.热带雨林B.荒漠C.北方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9.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1月】(含解析版)

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1月】(含解析版)

2020.1浙江省高考生物选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A.流感B.唇裂C.白化病D.21-三体综合征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B.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3.下列关于艾滋病和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乏病B.HIV由蛋白质和DNA组成C.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D.HIV通过性接触和握手等途径传播4.某条染色体经处理后,其结构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

这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属于A.缺失B.倒位C.重复D.易位5.物质X通过质膜从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到浓度低的一侧,须载体蛋白参与且不消耗能量。

这种转运方式属于A.易化扩散B.主动转运C.扩散D.渗透6.胡萝卜根单个细胞经体外培养,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其根本原因是胡萝卜根细胞A.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B.具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C.通过有丝分裂形成了植株D.能合成胡萝卜所需的蛋白质7.无机盐是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a2+与肌内的兴奋性无关B.Mg2+是类胡萝卜素的必要成分C.H2PO-4作为原料参与油脂的合成D.HCO-3具有维持人血浆酸碱平衡的作用8.细菌内某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戊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①~⑤代表不同的酶。

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型细菌缺乏酶①、②、③B.酶④与乙结合后不会改变酶④的形状C.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也能催化丙转变为丁D.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9.某海岛上,因为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长此以往形成了现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类型。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5讲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练习含解析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5讲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练习含解析

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B.生产者能将约10%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体重净增长低于变温动物D.消费者营养级具有的能量与该级消费者的平均体重成正相关答案:C2.如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说明该系统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B.图中A、B、C获得能量的方法及能量的用途不一定相同C.池塘中各种生物之间只有垂直分层现象D.在池塘中当B种群数量减少后,C种群数量一定增多,A种群数量一定减少解析:选B。

由题图可知,三种生物的数量发生规律性变化,不能说明该系统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A项错误;由于A、B、C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不能确定,所以A、B、C获得能量的方法及能量的用途不一定相同,B项正确;池塘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既有垂直分层,又有水平分布,C项错误;池塘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当B种群数量减少后,C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多,A种群数量也不一定减少,D项错误。

3.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某种原因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和降低动物的数量增长,这种现象属于(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D C.生物放大.物种灭绝解析:选B。

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反过来抑制和减弱最初所发生的变化,称为负反馈调节,题中所述现象属于负反馈调节。

4.(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如此B.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也是倒置的C.海洋中的含碳量高于大气圈,但CO 还能通过扩散作用从大气圈得到补充2.D.由于海洋面积约占地球的71%,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高于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倍解析:选C。

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以腐食食物链为主,故A错误。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整合训练(十四)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整合训练(十四)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

整合训练(十四) 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全员必做题1.[2022·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和五华县高三一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

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B.引进的芦苇、香蒲在与藻类竞争光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而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涉及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D.放养的植食性鱼类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2.[2022·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C.“毋覆巢,毋杀胎夭飞鸟,毋麝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3.[2022·广东省汕尾市高三期末调研]生态农庄是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新兴农业模式,如图是某农庄生态系统结构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农庄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包括太阳能和饲料中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该生态农庄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据图分析,蚯蚓从粪便中获得的能量属于鸡和牛的同化量4.[2022·山东省济宁市高三模拟](不定项选择)净初级生产量(NP)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GP)和生产者呼吸消耗有机物量(R)的差值。

2020届浙江高考生物(选考)专题训练:21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浙江高考生物(选考)专题训练:21 人类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训练21人类与环境一、选择题【必考集训】1.(2017浙江绍兴模拟)下列关于温室效应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永冻土融化B.植物的分布区发生变化C.农业生产力下降D.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2.(2017浙江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包括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及适合其生存的环境B.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C.最低可达深海地壳的热裂口,即副生物圈带D.清澈的珊瑚海是地球上生物最适宜的栖息地3.人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各地普降酸雨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C.生物多样性下降D.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4.下列有关生物圈和酸雨等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B.植物能吸收硫酸盐并将S元素用于合成核酸和蛋白质C.酸雨能直接伤害植物的根,间接伤害植物的叶和芽D.人类活动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5.三峡大坝建成后,可能会对原有三峡上游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是()A.使下游地区缺水B.拦截大量泥沙,降低下游洞庭湖、鄱阳湖的淤积速度C.改变三峡地区原有食物链,造成某些动物失去“家园”D.上游河道变宽,改善上游地区的航运条件6.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7.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由于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所以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①水资源短缺②人均耕地面积减少③生物多样性锐减④环境污染加剧A.①②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8.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沙尘暴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的大面积扩展的标志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A.①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9.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B.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C.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0.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理解错误的是()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容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也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加试提升】11.若某湖泊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以下选项错误的是()A.如图所示调节方式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B.在人体中也存在类似的调节方式,如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节C.图中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仍旧可能修复D.如图所示调节方式不是生态系统主要的调节方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十分少见12.研究南昌市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科学家对市内几处水体进行了抽样,并在水样中培养玫瑰拟衣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玫瑰拟衣藻对P元素的需求量比对N元素的需求量要大B.在艾溪湖1号水样中培养的玫瑰拟衣藻的种群密度不能达到环境容纳量KC.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的主要因素是P元素,N元素的影响很小D.鱼塘中的N元素远多于湖水,所以富营养化带来的生态破坏在鱼塘最为严重二、非选择题13.在对全球变暖问题上,“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 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 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专题13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题目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备考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知识网络】知识点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知识点二、生态工程知识点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1.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1)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

(2)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

(3)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比较知识点四、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具体应用1.(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地位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②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3)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提醒①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

②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

③分解者除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蟑螂、蚯蚓等。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包括温度,因为温度既非物质又非能量,但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腐殖质属于该成分。

(4)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2.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

浙江选考真题-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 修改

浙江选考真题-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 修改

浙江选考真题-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考点30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1.(2017·浙江11月选考真题·T10)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B.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C.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转移和富集2.(2017·浙江4月选考真题·T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3.(2017·浙江4月选考真题·T29)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

绿鹭分别处于第个营养级。

(2)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功能较强。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填“能”或“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

在该食物网中,体型较大的鲶鱼的数量比水蚤的少,其原因是。

4.(2016·浙江10月选考真题·T9)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型鱼类种类减少,将导致A.生物群落发生演替B.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C.食物链的环节增多D.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5.(2016·浙江10月选考真题·T29)某苔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所示,其能量流动过程如图2所示。

请回答:(1)图1中的生物构成了条食物链,其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种。

(2)图1中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3)图2中,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用图2中的字母表示)。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3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课件_2_11-15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3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课件_2_11-15
【考法4、5】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 生物A、B、C、D、E,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的组成进行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 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表所示。如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 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表中可知,通常生物所处的 营养级越高,其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2)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中有 3 条食物链。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 捕食和。水蚤
的聚集行为给鱼提供了捕食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竞争
是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①②
(3)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①~⑦中以CO2形式传递的是 ⑤⑥(填图
中序号);①表示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光合作,用丙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分。解者
(4)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 法两种。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体型较大、数目不多的个体的统计。
课件在线
2
◆考点37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 应试基础必备 ⚫ 高考考法突破
➢ 考法6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综合分析 ➢ 考法7 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件在线
⚫ 应试基础必备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 对稳定的能力。 (2)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
燃它们。”其中一个人说。欠债人说,不但能下,而且不比寻常,它在土地女神节会下母猪,在泛雅典娜节会下公猪,买主听了,大为惊异。 BTC https:/// ”
“可是那食品,那床铺……”花猫心有不甘,还在念念不忘黑狗的承诺。 有一天,天上的龙听说有个人很喜欢自己,就飞下来找他了。, 奖杯又得了冠军,他骄傲地来到茶杯家炫耀:“你看我自打出生起都不用劳动,但是每年都会拿冠军

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14讲 教师课件

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14讲 教师课件

6.理解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的内涵 (1)稳态:生态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 相互协调 ,保持稳定,从而表现出物种多样
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 (2)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 功能。 (3)稳态的调节—— 反馈 调节。 (4)稳态的标志: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的 动态平衡 状态。
(5)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 ①破坏原因: 外来干扰 因素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受到损害。 ②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 人为 因素。
提醒 (1)流经生产者的总能量强调关键词“固定”而非“照射”。 (2)流经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强调关键词“同化”而非“摄入”或“贮存”。 (3)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 一定是一个种群,也可能不属于同一物种。 (4)大约1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 率,也不是摄入量的传递效率。 (5)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①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若以“营养级”为单 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 ②能量利用效率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食物 链越短,能量利用效率越高。
动物都是消费者
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都是真核生物 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个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 都会 减少 。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 增加 ,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 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二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都将以 的形式耗散到热周围空间,所以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 输入
能量才能外维界持其正常功能。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
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 。
10%
答案
(2)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 无机物 (如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在一个相对 封闭的循环圈中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过程。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 , 而且可以得到 重复利用 。碳循环的基本路线是从大气圈到植物和动物, 再从动、植物通向 分解者,最后又回到 大气圈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之间碳以 二氧化碳 的形式循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着明显的_昼__夜__ 变化和 季节 变化。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含量,都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 机制得到调整,并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人类因能源消费而向大气中排 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从而严重干扰了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二氧化碳交换 的平衡,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持续增加,最后导致 温室效应 。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 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 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 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 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每一营养级生物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 每一营养级生物的
每一阶含义
所含能量的多少 体的数目
有机物总量
特殊形状

树→昆虫→鸟
极少
3 题型探究

浙江生物(选考)专题训练20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态(2) 含解析

浙江生物(选考)专题训练20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态(2) 含解析

专题训练20—2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态(2)一、选择题【必考集训】1。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A.化石燃料的燃烧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生产者的光合作用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稳态的方向发展B。

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C.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D。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3。

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B。

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D。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依存,能量伴随着物质而循环流动B。

消费者的粪便所含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C。

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使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当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时,捕食者便获得了被捕食者的全部能量5。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102 kJ/(m2·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Pg Pn RA15。

92.813.1B870.7369。

4501.3C0.90。

30.6D 141。

61。

979.1E211.520.1191。

4A.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五个Pg之和B。

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B→E→D→A→CC。

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5。

7%D。

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被分解者分解掉了6。

下图表示反馈调节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与图示模型不符的是()A.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乙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甲表示种群数量增多,乙表示种内斗争加剧C。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5讲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

浙江省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5讲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

第15讲 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考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a 2.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实例b 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b 4.生物放大b 5.营养级a 生态系统的结构6.生态金字塔b 1.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含义a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c 3.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c 生态系统的功能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c 1.生态系统的稳态a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稳态的调节b 1.生物圈的概念和功能a 2.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a 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b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a人类与生物圈5.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b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生态系统的含义和成分(1)对生态系统的含义理解①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②范围:有大有小。

③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成分①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生物种类a.绿色植物;b.光合细菌和蓝细菌;c.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菌a.绝大多数动物;b.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如菟丝子)、细菌和病毒等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b.腐生动物,如蜣螂、蚯蚓等②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a .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b .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被生物所利用。

c .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d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e .四种成分的关系Ⅰ.基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Ⅱ.桥梁:生产者、分解者。

Ⅲ.主导(基石):生产者。

2.生物放大、食物网(链)、营养级和金字塔(1)生物放大①含义: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并导致危害的现象。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练习:选择题强化提升练(五)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练习:选择题强化提升练(五)

选择题强化提升练(五)1.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燃烧煤不会导致酸雨B.人类活动曾造成野生生物的灭绝C.海洋石油泄漏对海洋生物无影响D.氟利昂大量逸散不会导致臭氧减少答案:B2.下图是两种单细胞藻类(伞藻)示意图,该细胞中通常不能发生的过程是()A.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B.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C.渗透吸水和主动转运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答案:B3.如图为某农作物在不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ef段下降,净光合作用强度下降B.ef段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ab段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而呼吸作用强度不变D.不同CO2浓度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温度不同详细分析:选C。

从曲线图看出,ef段下降,净光合作用强度下降,A正确;从曲线图看出,ef段时CO2吸收速率大于0,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温度改变,呼吸作用强度也不断改变,C错误;由两条曲线的形状和高度可知,饱和CO2浓度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的点是b点,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的点是e点,对应的温度不同,由此说明不同CO2浓度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温度不同,D正确。

4.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详细分析:选B。

题图中A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

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A说法错误;图中的②⑥⑦表示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①表示生产者固定的二氧化碳,③④⑤表示生物之间的有机物传递,B说法正确;⑤是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③的一部分,C说法错误;生产者流向消费者的碳部分储存在B的有机物中,还有部分用于呼吸作用,D说法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B.生产者能将约10%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体重净增长低于变温动物D.消费者营养级具有的能量与该级消费者的平均体重成正相关答案:C2.如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说明该系统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B.图中A、B、C获得能量的方法及能量的用途不一定相同C.池塘中各种生物之间只有垂直分层现象D.在池塘中当B种群数量减少后,C种群数量一定增多,A种群数量一定减少详细分析:选B。

由题图可知,三种生物的数量发生规律性变化,不能说明该系统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A项错误;由于A、B、C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不能确定,所以A、B、C获得能量的方法及能量的用途不一定相同,B项正确;池塘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既有垂直分层,又有水平分布,C项错误;池塘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当B种群数量减少后,C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多,A种群数量也不一定减少,D项错误。

3.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某种原因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和降低动物的数量增长,这种现象属于() A.正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C.生物放大D.物种灭绝详细分析:选B。

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反过来抑制和减弱最初所发生的变化,称为负反馈调节,题中所述现象属于负反馈调节。

4.(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如此B.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也是倒置的C.海洋中的含碳量高于大气圈,但CO2还能通过扩散作用从大气圈得到补充D.由于海洋面积约占地球的71%,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高于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倍详细分析:选C。

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以腐食食物链为主,故A错误。

某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和数量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故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不一定也是倒置的,故B错误。

海洋中的含碳量高于大气圈,并不意味着海洋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圈,故当海洋中CO2含量低于大气圈时,CO2能通过扩散作用从大气圈得到补偿,故C正确。

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值,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这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

5.图a、图b分别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金字塔和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图a所示的数量金字塔B.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会出现图a所示的金字塔C.图b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可以自给自足D.图b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全在10%~20%范围内详细分析:选D。

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用能量金字塔是最合适的,因为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置的情况,能很好地反映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关系,A错误;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树木,生产者往往体积很大,一个个体包含很多能量,能为较多的消费者提供能量,所以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有可能出现图a所示的情况,B错误;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也需要不断从外界输入太阳能,C错误;图b中第3营养级与第4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90 000×100%≈0.001%,远小于10%,故D正确。

6.下列有关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B.可能改变本地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C.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D.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详细分析:选D。

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环境中,由于无天敌存在,因此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会导致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同时还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也可能改变本地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一般来说,外来物种入侵不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7.下图表示碳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水圈面积逐渐缩小B.过程①减慢C.过程②③加快D.过程④加快详细分析:选D。

结合图示碳循环过程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加速燃烧,短时间内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所以本题选D。

8.(2019·台州模拟)下列关于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温室效应影响物种的分布区域B.臭氧层被破坏使人的免疫功能减退C.酸雨导致树木生长加快但容易染病D.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很多湖泊变成了死湖详细分析:选C。

温室效应改变大气温度,使得物种分布区域改变;臭氧层被破坏使紫外线照射增强,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的免疫功能减退;酸雨破坏树木使树木生长减慢甚至死亡;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体中的多种植物死亡,微生物增多,溶解氧减少,鱼类死亡,湖泊最终变为死湖。

故C错误。

9.图1中的a、b、c和图2中的甲、乙、丙、丁为两个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的生物成分,生态系统Ⅰ中a、b、c三个种群之间数量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生态系统Ⅱ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同化量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Ⅰ中,能量流动方向为a→b→cB.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丙属于第四营养级C.若a、乙为兔和鼠,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两者的种群密度D.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构成了一个群落详细分析:选C。

按图1中曲线峰值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看,能量流动方向为c→a→b,A 错误。

甲、乙两个种群的同化量之比约为1∶1,不符合约10%的能量传递效率,故它们应属于同一个营养级,因此丙属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

兔和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两者的种群密度,C正确。

图2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甲、乙、丙、丁四个种群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D错误。

10.如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约为800 J/(cm2·a)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80 J/(cm2·a)C.由A直接流向E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详细分析:选A。

由图可知A为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B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0=80[J/(cm2·a)],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则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约为800 J/(cm2·a),A正确;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30 J/(cm2·a),B错误;由A直接流向E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错误;根据图中信息无法得到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D错误。

11.图示为池塘某食物网。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或急剧减少时引起的以下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c的数量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B.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c与d之间存在食物之间的竞争C.浮游植物急剧减少时,c的数量可能大量增加D.浮游植物急剧减少时,浮游植物到a、b的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详细分析:选A。

浮游植物的数量适当增加会导致a数量增加,接着c数量也会增加,但浮游植物过度增殖可能引发赤潮,会引起其他生物如鱼c的死亡,A正确;c和d因为食物来源不同,两者之间不存在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B错误;浮游植物急剧减少可能导致c的数量大量减少,不会导致c的数量大量增加,C错误;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因种群数量变化而改变,D错误。

12.某河段受有害物质a污染后,有害物质a的浓度在各营养级部分生物种类体内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有害物质a沿食物链放大B.图示生物形成的食物链属于捕食食物链C.银鸥处于第五个营养级D.随着食物链延长各营养级的能量减少详细分析:选C。

有害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生物富集现象,即营养级越高,有害物质含量越高,A正确;图示生物因为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属于捕食食物链,B正确;根据有害物质的浓度分析,银鸥处于第四个营养级,C错误;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随着食物链延长各营养级的能量减少,D正确。

二、非选择题13.(2018·浙江11月选考)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生存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等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1)捕食食物链反映了各种生物之间____________的关系。

食物链数量的改变与生态系统内生物____________的变化相关,并能影响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2)分别测定所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值,可以分析能量在____________之间的流动情况。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可分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和____________的能量两大部分。

在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变温动物,其主要原因是恒温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分析:(1)捕食食物链反映的是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

多条食物链构成食物网,食物网中的生物是相互联系的,所以食物链数量的改变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数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生物种类数越多,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数量越多,食物网就越复杂,从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强。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主要有两种研究角度:①研究能量沿一个食物链流动;②研究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营养级。

而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分别属于不同的营养级,所以分别测定不同营养级的能量值,可以分析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的流动情况。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按照是否被利用可分为: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能量也就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假设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同化量相等,由于恒温动物为了维持体温恒定而消耗更多的这一级的同化量,导致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减少,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也就随之减少,所以恒温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变温动物。

答案:(1)捕食与被捕食种类数自我调节(2)不同营养级未利用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恒定14.图甲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河蚌以滤食浮游植物为生,草鱼以水草和浮游植物为食,青鱼以贝类为食,为了得到较高的草鱼产量,工人会定期饲喂一定的饲料,图乙是图甲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单位:J/(cm2·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