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顶岗支教与大学生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贫顶岗支教与大学生的成长
郝瑞经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本质上是一种强化的教育实习,是对师范院校传统的教育实践环节的一大拓展,是教师养成教育的一项大胆尝试。其组织形式表现为在校大学生到农村学校的教师岗位上完成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期间全面承担在职教师的岗位职责。“扶贫”即到经济不发达、生活条件落后、办学条件差的农村基层支援教学工作。“顶岗”首先是补充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缺陷,其次是顶替部分代教和临时教师,弥补在编教师的显性或隐性流失,同时减轻部分正式教师的教学负担,为他们的培训、提高提供可能。“实习”则体现了师范类学校教育实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通过对传统实习的改革和深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支教”是在校大学生到贫困农村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当地缓解师资紧张的压力,激活农村基础教育,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逐步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既强调师范院校的社会职能,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使之形成良性发展,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均衡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又强调师范院校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养成教育的必要途径。
长期以来,国内师范教育师资培养与使用距离越拉越大。实践教学的薄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师范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师范生必须走上讲台,作为真正的教师个体,全程感受
教师工作的全部内涵。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强化了师范教育的实践环节,为培养合格师资提供了保障。帮助大学生实现“毕业即合格”。忻州师范学院十年顶岗实习工作具体说明了师范类高校实行顶岗实习的实践意义。
忻州师范学院是忻州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高校。周边农村多为贫困山区,基础教育十分薄弱,学院针对当地基础教
育的现状,把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为:“培养愿意到基层献身党
和人民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合格教师”,并实行了扶贫顶岗支教活动。1997年以来,组织4700多名专科生到原平、五台、繁峙、河曲等县市的贫困山区中学顶岗支教,赢得了社会的关注。2006年启动了师范本、专科大学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计划。从2007年初开始,承担条件最艰苦的农村学校的1000个教师岗位。每年稳定地选派两批共2000名左右学生到支教点全程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大规模、长时间的与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结对子,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在全国高校中还是首例。国务委员陈至立在给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方明同志信上的批示
说:“忻州师范学院做了我们近年来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事。”2007年4月16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忻州师院本科生顶岗实习走活农村教育一盘棋》报道忻州师院扶贫顶岗支教工作。2007年6月12日,《中国教育报》头版以《进一步做好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教育部举行师范生实习支
教座谈会》为题,再一次肯定了忻州师院扶贫实习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职业素质
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核和基础,是大学生必
不可少的知识储备。然而,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也有着比较严重的缺口。一方面,由于大学课程的开设有很强的专业性,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有“深度”而没有“广度”。据调查,有过半的学生不能掌握其他专业常识性知识。另一方面,大学生所学知识绝大多数还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理论阶段,没有接受实践检验。
作为准教师个体的支教学生,其文化素质更多地反映在
教师素质上。从调查表2.1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文化素质有缺陷。有18.5%的大学生认为教学中最大的困难是“与学生沟通困难,讲课不能顺利进行”,说明有一部分大学生还没
有掌握授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有53.5%的大学生则认为教学中最大困难是“学生基础薄弱”,这说明大学生还没有了解农村教育的实际,不善于因材施教。另外,有9.8%的大学生“对教材的处理有困难”,可以看出,有少部分大学生的基础知识
不够扎实,不能满足中小学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调查表明,经过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大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书本知识接受实践的检验。在教学中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
能及时改正,发现不足并加以弥补。实践中既能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能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协调发展;
既能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又能结合当地的实际。在支教过程中,他们会更加自律自强,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转换,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教师素质会得到
显著提高。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扶贫支教中普遍得到提高
1、通过教学实践,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和承认
据调查,有73.9%的支教学生觉得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自身价值得到肯定和承认”。虽然支教生活是艰苦的,工作是繁重的,但内心却充满了幸福感。大多数支教学生在思想上收获颇丰,有77.2%的大学生认为通过顶岗实习“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有56.5%的大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帮助自己“丰富了人生经历,增长了应对坎坷的能力”,在认识能力、价值取向、应对挫折方面有显著提高。
扶贫支教大学生都是本科三年级、专科二年级的学生。也许会有人由此认为他们不够成熟,但他们身上的进取、博爱、宽容、严谨、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们看到的是大写的“人”字。每一位支教大学生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他们的敬业和勤奋,
令人感动!
2、通过与农村孩子的接触,增强了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情感
支教活动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学生深入基层社会实际,亲临农村贫困地区,看到当地人民真实的生存状态,了解农村孩子求知的艰难。从而反观自身,改变从前以自我为中心,娇生惯养的态度,培养艰苦奋斗、敢于吃苦的精神。据调查,
有72.8%的大学生认为支教的收获是“提高了自身觉悟,懂得了奉献”,有59.8%的大学生认为支教“巩固了他们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很多支教学生都被乡村中善良的人性、纯朴的民风深深打动,他们与学生、家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都能尽自己的所能为贫困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渐渐地由从前事不关己的旁观者转变为身体力行、乐于奉献者。大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勤劳、正直、奉献、利人、勇敢、智慧等高尚的人格品质,综合素质也有很大提高。
3、扶贫支教让大学生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在随机调查的300位支教学生中,有38%表示“愿意”,有44.6%表示“可以考虑”毕业后留在现在支教的学校工作。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生活让大学生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择业观念,愿意为落后的农村教育出一份力。谢晓丽是忻州师院英语系9529班毕业生,大学毕业之际,她毅然放弃了到大城市党政机关任职和留校的机会,到连饮用水都是靠雨水,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贫困县乡镇中学——河曲县沙泉中学任教。不少人不解地问:“你家在运城地区,那里条件比河曲县不知要好多少倍,你怎么选择这么个穷地方?”谢晓丽坚定地回答:“是河曲县那难忘的支教扶贫顶岗实习使我毅然选择了这条艰难的道路。”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贫困山区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先后获得二十多项国家和省市级奖励。她向山区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刘晓妍是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2006届毕业生。她在大二第二学期曾在繁峙县赵庄中学扶贫支教。赵庄中学是一所由当地一位农民创办的私立中学。校长的办校宗旨就是让农民的孩子有学上,孩子们来这里上学都是免费的。刘晓妍深知这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