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1-14课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历史1-13课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补充:①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②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迹
③氏族特点:血缘、公有、平等(居住在一起、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距今四五千年):出现贫富分化、私有财产(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 华夏之祖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皇帝被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人文初祖。

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二、禅让制: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被推举的条件:德才兼备)
三、原始社会的结束
1、过程:生产力的发展 剩余产品的出现 私有财产的出现
早期的奴隶主 早期的奴隶、战俘
原始社会的终结 奴隶社会的开始 贫富分化
2、标志: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3、意义: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①桀、纣残暴失民心;②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③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政治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
(1)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a服从周天子的命令;b向天子交纳贡品;c平时镇守疆土,
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2)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商朝的灭亡
(1)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纣鹿台自焚——商灭亡
5、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国人暴动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五谷)。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

(夏至西周奴隶制繁荣的基础)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的分期:①春秋:BC770——BC476 ②战国:BC475——BC221
一、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标志:葵丘会盟),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胜利),楚庄王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
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通过会盟成为霸主。

晋文公在城濮大战中,打败楚军称霸。

百年后,楚庄王打败晋军,称霸。

3、影响:①消极: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积极: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理解下: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就有了加快统一步伐的积极作用)
二、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公子重耳、晋文公)、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讲的是赵国的赵括——长平之战)、一鸣惊人(楚庄王)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出现:春秋时期;推广:战国
2、著名的都江堰:①秦国蜀郡太守李冰②地点:成都平原;泯江中游
③功能: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和航运的功能
④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第8、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说服教育;道:顺其自然;法: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惩罚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②严酷的刑法③二世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
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经过:略根本原因:秦的暴政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破釜沉舟)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相关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故事:鸿门宴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刘邦是汉高祖。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②提倡节约;③提倡“以德化民”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意义: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四、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都城:洛阳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农业的进步:西汉出现了犁壁(翻土碎土)、耧车(播种工具)、二牛抬杠的方法。

二、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

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治铁工具),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经
济大一统)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市。

(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