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小微企业

文献综述 小微企业
文献综述 小微企业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许克豪经济管理学院会计08-1 200806010150

摘要本文在参考大量论文期刊的基础上,对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为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展望。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融资渠道

一、小微企业划分标准

1. 微小企业是微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的统称,与通常所说的中

小企所区别。对各类企业,各国一般以企业人数来定义,但又因各发展水平不同而定义不一,因此国际上尚没有被广泛接受的统一标准。我国2003年2月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的小企业口径实际为微型企业加小型企业,此界定为小微企业的研究口径。(吴倩25010)

2.王祝耿认为微小企业是指规模较小和员工较少的企业,OECD

员工20人以下的企业定为微小企业, 我国一般将投资额5万元左右,员工10人以下的企业定义为微小企业。

3.莫荣认为我国将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均在万以下的统称为小型企业,但没有对微小型企业的类型划分。其实若以规模来看,我国还有大量没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脱离政府管理的非正规劳动组织,这些组织主要是微小型企业。

二、融资困境

1. 内部融资能力低与外部融资相比,内部融资可以减小企业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节约企业的交易费用,降低融资

成本因此,内部融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但是,我国大部分服务型微小企业因为存在管理水平低面临市场不确定以及缺乏自我积累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内部融资普遍不足外部融资渠道单一对我国大部分服务型微小企业而言,外部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主要是争取金融机构贷款这也是我国目前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下,服务型微小企业所作出的无奈选择首先,我国股权债券等资本市场还不是很成熟,门槛也较高,因此通过上市或是发行企业债券等直接方式融资对服务型微小企业而言是遥不可及即使是对即将创立的创业板市

场,大部分的服务型微小企业也只能是望洋兴叹其次,在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间接融资方式中,由于我国商业信用和票据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比较滞后,因此服务型微小企业几乎无法通过票据贴现进行融资而由于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者思想观念落后等多种原因,服务型微小企业通过设备融资租赁进行融资的量也很小相比较而言金融机构贷款由于服务品种多样,手续相对简单快捷,因此成为服务型微小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获得银行贷款难在获取金融机构贷款这条途径中,服务型微小企业要想取得正规金融机构银行的贷款并非易事根据统计发现,服务型微小企业中只有左右的企业能够从银行取得贷款由于银行对于其客户的考核往往采取抓大放小的政策,对小企业尤其是服务型微小企业存在信用歧视,因而形成了企业间在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局面另外,服务型微小企业的贷款主要用于满足流动资金需求,贷款频率高数额少风险大时间性强,因此很难引起

银行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依赖非正规金融借贷渠道服务型微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面临较大的约束,而其融资又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这迫使服务型微小企业更多地求助于手续简便的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借贷渠道虽然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往往高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但它们能更好地适应服务型微小企业经

营灵活性的要求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借贷的最大优点是借贷过程简便快捷,能满足小企业应急的资金需求(王悦《服务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措施》)

2蔡翔, 赵君等在《广西微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认为小微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相关扶持法律法规不完善2000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原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国办发[2000] 59号)。作为我国第一个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分别从推进结构调整、鼓励技术创新、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加强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 提出了25条政策措施。2002年, 我国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当然, 这些政策是专为中小企业制订, 专门面向微小企业的相关政策非常缺乏。并且, 这些法规偏重于政策性指导, 缺乏相关的实际操作规范, 这就要求尽快出台配套的操作性法律法规作为补充。

(2) 融资渠道狭窄, 融资成本较高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 主要金融机构也采取了一定措施, 但广西的微小企业信贷占各项贷款

总量的比例不到20%, 有近80%的微小企业面临资金紧张, 年资金缺口在300亿左右。银行放贷的标准主要是考虑企业规模, 而微小企业在生产规模上并不具有优势, 即使在相关政策指导下的微小企业专项信贷也偏向那些行业风险小, 拥有一定不动产的优质微小企业。大多数微小企业由于不动产甚少, 或者根本没有, 而银行又不接受债务、库存货物、知识产权等资产抵押, 使得许多有发展潜力的微小企业因资金的限制而无法做大做强。

(3) 财税优惠政策不完善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实行的是统一税率, 与国外相比处于较高水平。由于微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而实行统一税率使得微小企业税收负担较重, 因而为数不少的微小企业通过偷逃税收来减轻税负压力。国家颁布的若干优惠政策, 由于审批手续复杂,微小业承担不起相关的人力、物力以及行政上的支出, 不得不作罢。

(4)政府管理机构混杂按照现行的政府管理机构设置, 既有乡镇企业管理局, 又有中小企业管理局, 以至于有的企业直属两个管理机构, 造成了政出多门, 管理上呈现混乱。有些相关监督执法部门, 频繁的检查执法。为了应付各式各样的开会检查, 企业不得不抽调部分人力物力,而微小企业经济能力较弱, 有的甚至无力承担相关的时间和费用支出, 很多微小企业就此夭折。

(5) 缺少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小微企业主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 业务能力有限, 对于经营管理上的缺陷无力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扭转, 而相关的咨询、培训机构又都发育不良, 这就进一步降低了

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广西微小企业基本属于粗放经营, 很少有企业通过互联网获取外界服务信息。市场信息获取的低水平、销售网点信息共享

的不完善, 使得小微企业在与大中型企业以及外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6) 发展观念落后, 不注重品牌的培育。小微企业由于受到“小富即安”思想的影响,在发展观念上还比较落后, 缺乏危机意识, 特别是不注重品牌的培育。例如玉林福绵的服装企业集群, 发展多年来, 仅注册了“新勇”、“宏达”、“帝皇”三个商标, 其他企业都是无商标生产。这样不利于微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 抑制了微小企业由小做大、由弱做强。

三、对策建议

1王祝耿等在《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认为解决小微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加强微小企业的自身建设, 规范其金融行为。(2)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微小企业资本额偏小, 在发展壮大初期, 急需补充权益资本, 吸收风险投资不失为科技创新型微小企业的一种极佳直接融资方式。(3)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4) 组建专门服务于微小企业的金融机构(5) )开拓直接融资渠道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是国外微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鼓励“天使资本”和风险资本投资于微小企业是经济发达国家支持微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通行做法。

2. 韩玲刘黄金在“中小企业科技金融创新”专题之十六《小微企

业融资困境及解决途径》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金融机构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信贷风险。(2)重视小微企业的认知偏差并予以扶持。(3)各级金融监管机构应逐步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体系。(4)完善微小企业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5)积极推广融资租赁方式。

四、结束语

小微企业融资是目前我国经济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措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而在各种期刊,学术论文中广大专家学者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指明了一定出路,但不可否认单个文章的观点要么不够全面,要么因地域,时间差异不能尽善尽美。为此,我从这些人的观点中整合,升华,而不是简单的罗列,并留意新的东西,为写好论文打好了基础。

【重磅】文献综述3000字

文献综述 ——成都沁和布业有限公司融资租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推动力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持续发展。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融资租赁作为一种以融资为主线,融资和融物相结合,兼顾金融与贸易的新型金融模式,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中小企业广泛使用融资租赁,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小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52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开创了现代租赁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融资租赁业开始高速成长,自此,租赁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继信贷之后的第二大企业融资渠道。美国在融资租赁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整体研究状况和发展规律如下: 第一,国际融资租赁正在受到亲睐:当前,美国融资租赁业有一种向国际融资租赁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随着资本和商品的输出,发达的融资租赁也步入国际技术贸易领域,并不断扩大,在其金融租赁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第二,融资租赁持续高速发展并且租赁服务趋于全面:(1)融资租赁方式多样,直接融资租赁,杠杆融资租赁等;(2)出租物几乎无所不包,从单一设备到整个机器工厂,甚至某个细小零件;(3)服务对象形形色色。 第三,多元化的融资租赁经营被普遍采纳:美国企业在开创多元化经营方式时几乎都考虑到了融资租赁业务。与此同时,融资租赁企业的大批涌现,加剧了融资租赁市场竞争,迫使原有融资租赁企业向其他领域渗透,以保持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二、国内研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综述 系经贸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群体,它们数量多、影响广,可以撑起区域经济的一片天,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器,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差、核心竞争力低等问题,使它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并陷入了生存危机。本文针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特别是融资难问题,进而寻求解决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问题

1.2.1 中小企业的困难 (一)内部困难 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存在,使得它们在人才引进、战略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遇到了困难。 (二)外部压力 1、融资压力 由于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尚不完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十分狭窄,主要依靠间接融资,也就是从银行贷款。而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信用等级低、财务信息可信程度低、管理水平低、无抵押等因素造成的高借贷风险现实面前,大多都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融资,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 2、成本压力 目前我国各地出现的作为“民工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内劳动力价格快速上升的问题。我国劳动力开始从无限供给向敬爱个决定劳动力供给数量的转变,这使得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面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 3、转型压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目标,国民经济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投资性向消费型”转变、从“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这就要求企业也必须跟从国家大的政策转变,由“粗放型”向“内生型”发展转变。但由于中小企业技术水品低、技术创新水品低、资金短缺等问题,使它们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4、国际市场压力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是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大幅萎缩;另一方面,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对出口型或贸易加工型中小企业的影响巨大,使它们失去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这些困难中,融资难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资金,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需要资金,改进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也需要资金。 1.2.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因分析 目前,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是由企业自身素质、我国金融体系、国家宏观政策等多层次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企业信用等级低,融资意识淡薄 贺云龙(2003)[1]指出近年来,我国企业缺乏诚信已经成为一大问题,而中小企业以破产、改制为名逃避银行债务的事件时有发生。目前,根据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的违约率要高于大型企业。贷款的高违约率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借债还钱的意识淡薄、信用观念缺失直接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章瑶指导教师陈颖 二级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08市场营销C1班学号 0803240137 2009年10月30日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要更加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字:品牌;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资产;品牌传播 一、关于企业品牌的研究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著作中,对于品牌的解释基本与下述说法相类似,都是从最直观、最外在的品牌识别功能出发,将品牌视作一种特殊符号,并没有揭示品牌的完整内涵。比如: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2009)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 大卫·奥格威(2009)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整体组合。品牌同时是因为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乔春洋(2005)指出,品牌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及专有性的无形资产,它不仅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保证。而品牌的强弱、价值、竞争力、影响力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

(完整word版)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作者时间文章名字视角理论方法 实证 结论(应用) 样本期 限 数量所用模型 贺虹吕凡2008.01 对并购协同 效应含义及 计算方法的 认识 协同效应 的含义及 计算方法 规范我国并购协同效应的计 算可以从企业价值评估 和业绩评价的理论方法 着手,例如EVA、BSC、 DCF、股价收益评估、财 务数据等 朱宝宪吴亚君2004.09 企业协同效 应的计算 国内外协 同效应的 实证研究 中的计算 方法 规范协同效应的多种计算方 法发展较成熟的是在异 常累计基础上计算以及 从业绩改变角度着手衡 量,评价新模型和国内 的两种方法在计算的合 理性以及准确性上则需 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

夏新平宋光耀1999.03 企业并购中 协同效应的 计算 内部、外部 计算模型 对协同效 应的计算 规范两种模型各有利弊,不 能忽视企业的市场价值 及交易成本,必须使用 正确的折现率和恰当的 考察时间点,排除非并 购因素对净增加现金流 和股票交易价格的影 响。另外,对并购前后 的市盈率的变化还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董运宝2006年并购的协同 效应分析并购协同 效应的概 念、内容 规范并购的协同效应包括 了经营、管理、财务、 无形资产及产业协同。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 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健 全,组织管理方式落后,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并 购中,通过发挥协同效 应的作用加以改善。 2

张秋生周琳2003.06 企业并购协 同效应的研 究与发展 国内外协 同效应理 论研究 规范研究协同效应的微观运 作机理,应用价值评估 的理论与方法量化,结 合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 情况,实证检验若干影 响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 因素。 方芳闫晓彤2002年中国上市公 司并购绩效 与思考 上市公司 财务和会 计数据 核心 竞争 理论 实证2000年 发生并 购公司 的1999 年-2001 年的财 务数据 80 横向并 购:46 纵向并 购:10 混合并 购:24 对每个样本3年选 取9个指标:每股 现金流量、每股收 益、资产负债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销 售净利润率、总资 产报酬率、流动比 率、速动比率。 将指标按并购前一 年、并购当年、并 购后一年分别做因 子分析 横向并购的绩效明显优 于纵向和混合并购。并 购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 和产业整合手段正在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但 目前上市公司的并购过 程存在着很多问题 3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02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思想古已有之,最早见于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孙子兵法》一书。美国的约翰?柯林斯(John Collins)在《大战略》中指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从军事方面来看,《孙子兵法》已形成了系统和完整的战略思想体系(杨庆山,散襄军,苏锦江,陈炳富,2001)。1938年,美国学者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第一个将战略的观念引入到企业管理领域当中,首开战略研究的先河。他认为,把战略因素局限于管理活动和交易活动的某些方面是没有必要的,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组织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都必须考虑到战略因素。 从此以后,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已形成了众多流派,大有成为丛林之势。当代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将其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分成了十个流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本文将从战略的概念、战略的形成与制定、竞争优势的来源与获取、战略与结构的关系、对企业性质的认识几个方面,来总结企业战略管理不同学派的观点。 一、什么是战略 1. 军事学家眼中的战略: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意义历来为中外军事学家所重视。西方著名军事家博弗尔认为,战略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行动;我国台湾著名的军事研究者钮先钟认为,“战略的本质即为行动的指导,一切战略理论,就概括的意义而言,为也都是行动学……从较广泛的意识来说,计划即为战略”(钮先钟,2003)。毛泽东认,战略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 2. 管理学家眼中的战略: 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钱德勒(Alfred Chandler) 最早提出了“企业战略”的概念。他认为,企业战略是“确定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与目的,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与途径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的管理”。( Chandler,1962)这一定义虽然侧重于企业成长方法和资源管理,但为企业战略研究指明了方向。并且,在他看来,战略管理就是“决定企业基本的长期目标与任务,制定行动方案,配置必要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 Chandler,1962)。 计划学派的安索夫(H. Igor. Ansoff)在《企业战略》一书中提出:企业战略是一条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连线”。他的“战略四要素”说认为,战略包括产品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四个方面。其中,产品市场范围即公司经营的产品和市场的范围;增长向量指企业打算进入的产品市场的变化;竞争优势,即明确在该范围内企业较之竞争者所具有的有利的竞争地位和特长;协同效应,即将企业的不同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单个部分不能实现的方法(Ansoff,1965)。在此基础上,安索夫于1976年在《从战略规

关于租赁业务的文献综述

关于租赁业务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 租赁业是古老而新兴的行业,这一特点决定我们不可忽视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对于有 悠久历史的经济活动,要从历史的研究中发现其规律性,探索其必然趋势。因此,我 们将从租赁业的历史出发来综述其产生、发展、特点、种类、意义以及国内外开展租 赁业务的情况,从而为我国租赁业发展产生的问题提供参考。 二、租赁的基本概念 租赁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一种信贷关系。它是由财产所有者(出租人),按契约规定,将财产租让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根据契约按期缴纳一定租金给出租人,出租人对财产始终保有所有权,承租人只享有使用权的经济行为。 三、租赁业务的历史发展 租赁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信用形式。他经历了由古代租赁、传统租赁、到现代租赁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古代租赁是一种古老的实物信用形式,租赁的目的主要是出租人和承租人互相交换使用物件,以满足对物件使用价值的需要。租赁双方没有采取固定的契约形式确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固定的形式。 传统租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其目的仍是为了获得物件的使用价值,但其与古代租赁相比,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已经采取契约方式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有关租赁的法律条文也陆续出现。在科学技术和工业大生产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租赁设备逐渐被现代化设备所取代,如现代交通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但在传统租赁下,租赁的目的仍然是使用设备本身,租赁设备也只是只租不售。 现代租赁是二战后在美国发展起来,后日渐风行欧美日等发展国家。现代租赁是融资和融物相结合,并以融资为目的的租赁。任远(2009)对现代租赁还做了如下的补充:租赁业务实质上被企业在资本投资中当做获得设备使用权的一种融通资金手段,以取得经营业务所必须的资金。这种金融和贸易相结合的筹措设备资金的新手段被称为租赁融资,并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并列成为一种独立的信用形态——租赁信用。 四、现代租赁业务的概念 戴国强(2007)对现代租赁业务做了如下阐述:现代租赁也称金融租赁或融资租赁,它是以融资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融资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就租赁目的而言,承租人是为了进行设备投资而进行的租赁的。第二,就租赁期而言,承租人在租赁期满后,对租赁设备有停租、续租、留购的权利;同时,融资租赁的期限较长且是不中断的。第三,就租赁物而言,租赁的设备是承租人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而选定的具有一定规格、性能、型号的生产设备。总而言之,现代租赁是具有融资和融物双重性能的信用交易。 谢太峰(2007)对租赁业务做了更为生动形象的阐述:租赁业务是以融资资金为目的的租赁,一般先由承租人自行从供货处选好所需设备,并谈妥交易条件,然后找出租人要求出租人按谈妥的条件向供货商购买设备,得到设备的所有权,然后与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承租人取得设备使用权,并按期交纳租金。 五、现代租赁业务的特点 谢太峰(2007)对现代租赁业务的特点进行了提炼和概括,他认为现代租赁租赁业务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①现代租赁业务是一项至少涉及三方当事人(出租人、承租人、供货商)并至少由两个合同(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构成的三边交易。②拟租赁的设备有承租人自行选定,出租人只负责按照用户的要求给予融资便利,不承担设备缺陷、延迟交货等责任好设备维护的义务。③出租人在基本租期内只讲设备出租给一个特定的用户,出租人从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企业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组织,其目的在于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其中,成本核算是中小企业获得利润乃至生存的关键。因此,在企业运营中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核算,寻找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国外成本核算的研究现和发展趋势状 国外的文献主要从成本核算的内容以及其对影响企业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这些研究都体现着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重要性。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布洛克在《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成本核算在会计和管理领域中对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性: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时代,平淡无奇的公司很难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每种组织或者每个公司都应该拥有各自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吸引较多顾客,而较低的成本或许成为某些公司的竞争优势。低成本是会计领域乃至管理领域比较注重的方面,这样才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为顾客或者股东增加价值。 1987年,库珀和卡普兰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理论,将成本比作因变量,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认为成本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合力相互影响的结果。他们还是认为,业务量,比如产量,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动因。主要论述了业务量对成本的制约作用,但没有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按照这一动因决定思想,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成本动因理论的提出,将成本核算从理论上提升到了系统的高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重要性。 厄休特·库恩(美)在《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核算》中提出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核算是事关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Robert W.Ingram博士(亚拉巴马大学会计学院讲席教授)提出了按成本预算一资本支出一内部核算一业绩评价这条主线剖析管理会计,以企业经营的Et常管理为背景讲解成本会计。这些都使成本核算这一课题更加丰富与祥实。 在国外,成本核算已经是一门非常系统的课程。而在成本核算的研究上,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大

品牌社群文献综述教学内容

一、品牌社群概念及特征 1、定义 Muniz和0’Guinn(2001)认为品牌社群是一个特殊的、不受地域限制的消费者群体,它建立在使用某一品牌的消费者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之上。 品牌社群具有类似于“传统社区”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共同意识、共同的仪式惯例以及基于伦理的责任感。 与以前的营销研究不同,品牌社群是围绕某一品牌的社会集合体,是人与人、人与品牌之间的一种联系。它是一个精神社群,成员通过品牌来寻求对自我的认同,通过社群来重新建构自我向往的牛活方式,这就是品牌社群重要意义所在,它的提出为品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Alexander.Schouten和Koenig(2002)认为品牌社群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关系网络,强调核心消费者的作用。 MeAlexander等人突出强调了消费者在品牌社群中的品牌体验,认为品牌体验来自于成员间的互动,消费者在互动和体验中与营销人员共同建构了品牌意义。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社群的存在和意义就在于给消费者提供与品牌相关的各种非凡的消费体验。 Belk和Tumbat(2005)以及Muniz和Sehau(2005)分别对品牌社群的类宗教性特征做了深入研究,以期能更好的反映消费者对其钟情品牌的极度热爱,甚至是信仰。 人们认为宗教性这比自我更有意义、更具力量并且非同一般。宗教活动使人心醉神迷,而且超越了自我。在有共同信仰的社群成员中,当社群成员对某一品牌极度热爱时,就会表现出消费的宗教性。对消费者而言,品牌取代了传统宗教,成为其个性展现和生活追求之所在。 Bagozzi和Dholakia(2006)认为品牌社群是那些对一个品牌具有共同热情的消费者形成的社会团体,他们可以通过团体行为来完成共同目标或表达出相互的情感和承诺。 本质上,这与Muniz和O’Guinn的定义是一致的,它们都强调某个品牌的消费者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行为。 2、结构 (1)消费者品牌结构模型 Muniz和O’Guinn(2001)所提出的品牌社群概念丰富了“消费者——品牌”关系模型,强调的是以品牌为中心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此模型表明了消费者因品牌而联结在一起的意义,同时也表明“消费者一消费者”关系在品牌创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模型的特点是聚焦,缺点是除了本品牌的其他消费者之外,竞争对手的消费者也会对本品牌消费者产生影响。 (2)基于核心消费者的品牌社群模型 McAlexander等(2002)对Muniz等的三角模型做了扩展,提出了一个“基于核心消费者

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课题地来源 固定资产是企业进行循环发展中非常重要地生产劳动资料,它在不断被消耗地同时也得以源源不断为企业带来利润,会计准则中通过对固定资产地静态折旧以计算消耗,并通过折旧方法对消耗进行补偿[].通常来说,固定资产地折旧是按月进行计提(或提取),并按照会计准则计入企业运营成本或者企业生产成本,而在这之中关键地一环就是对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地选择,折旧计算地科学性,合理性保证了企业地所得税地缴纳和利润表地编制.所以,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地探讨成为了会计发展中重要问题之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课题地主要内容 通过对固定资产折旧地影响因素地分析,来判断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这四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地利弊和因折旧所带来地企业运营中所面对地税收及现金流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课题地研究意义 固定资产地一个重要属性,就是使用期限长,其效益地体现是一个长期地过程,不是一次性实现其效益地,也就是说固定资产地成本是逐期分摊,转移到它所生产地产品或者提供地劳务中去,这也符合企业所得税中收入与支出配比地原则要求.所以,固定资产需要按照规定计提折旧,以确定企业所实际发生地成本.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文献综述 我国采用年限平均、工作量、双倍余额递减或者年数总和等折旧方法.在美国,企业在会计上普遍采用直线折旧法,而纳税申报时采用加速折旧法,会计上较为复杂地业务不是固定资产折旧本身,而是因会计和纳税申报采用不同地折旧方法而出现地时间性差异.英国地固定资产折旧普遍采用直线法,而年数总和法很少采用.日本地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普遍采用税法规定地折旧年限.允许采用地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和产量法,普遍用地方法是余额递减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固定资产地折旧不仅关系到资产本身地价值问题,也关系到企业运营多个层面地问题,固定资产折旧是对资产流转损耗地计量[],准确客观地按照一定地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能够更加真实地反应企业地运行成本和此阶段地利润,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提高企业地发展能力.企业应当根据通过此固定资产可带来地经济效益地实现方式来采取合理地,准确地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从而规避掉企业发展中地风险因素,增强企业地运营能力和生产能力.以使企业地经营活动更加有效地进行,增加企业价值.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 【摘要】固定资产折旧是企业运营中非常重要地一环,采取何种方式对企业地固定资产折旧,关系到企业地利润率,所得税等多个方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提纲 固定资产折旧地定义与现状 固定资产折旧地定义 固定资产折旧地现状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地因素 不同折旧方式地比较 年限平均法 工作量法 加速折旧法 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2006年第2期第30卷(总第134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知“撇z旷肌e,z,,田塘Ⅳo舰以‰面e倦渺细c泓sc拓船e尉i砌州 №2.2006 V01.30 General.№134 【管理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郭媛媛,王季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间涌现了许多学派和理论观点。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战略管理理论产出了三大成果: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并每种理论观点都体现出特定的前沿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战略管理;竞争;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o睢5226(2006)02一0137一03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经历了20世纪初至50年代的经典战略理论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传统战略理论阶段后,进入了80年代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的战略管理理论更加重视竞争,强调企业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协调;更注重企业间的合作,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竞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成果可概括为三大主要理论: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 一、竞争战略理论 1.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迈克尔?波特在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和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中,曾运用产业经济学的sCP范式进行了阐述,大意是企业在制订战略时必须考虑其所处的行业环境;行业结构决定企业的竞争范围,从而决定企业的利润水平。 波特的竞争战略认为,在决定企业赢利性的因素中,市场结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企业如何在各种竞争力量中确定合适的定位是取得优良业绩的关键。理解行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制定的起点。同时,波特还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这五种力量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讨价能力、供方讨价能力及现有行业内企业的竞争。他认为一个行业的竞争状态和盈利能力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其中每种竞争力量又受到诸多经济技术因素的影响。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的结果在于对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在企业制定战略时,它们分别强调企业通过努力降低产品成本,追求产品差异化和专一在某一产品或细分市场来创造优势,并以此战胜竞争对手。波特认为,竞争战略的选择由两个中心问题构成:噬择有吸引力的、高潜在利润的产业;堰在已选择的产业中确定自己的优势竞争地位。 波特还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模型。价值链是采用系统方法来考察企业所有活动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分析获得企业竞争力优势的各种资源。为了认识成本、行为与现有的和潜在的经营差异性资源,价值链分析方法是将一个企业分解为战略性相关的许多活动。企业正是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地或更出色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 2.竞争战略理论的评价 20世纪80年代,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处于战略管理理论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前该方面理论的缺陷,对后来的理论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该理论给我们提供制定战略的全新角度,深化了人们对产业 [收稿日期】2005一09—11 [作者简介】郭媛媛(1978一),辽宁辽阳人,女,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辽宁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王季(1978一),辽宁沈阳人,女,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辽宁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 ?137? 万方数据

资产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资产管理系统研究综述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发展,各种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已开始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提高企业事业单位的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此对领域研究也是丰富多彩。 企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盘活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实现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将资产的申购、使用、维护和处置的管理与折旧、估值等财务处理实现账实一体化的管理 本人尝试对资产管理系统研究领域内主要观点和开发技术方案进行归纳分析。本文首先从资产管理系统基本概述展开,然后对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工具和技术、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以用安全性分析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最后扼要的分析总结,力求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资产管理系统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和参考方案。 关键词盘活资产;管理;一体化; 前言 一、企业内部资产管理现状 任何的管理首先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也是一样。一直以来,企业无论是在发展还是在管理方面都提出了要创新、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企业经常要对各种资产的统计以供分析使用,然而由于计算量非常大,通过人力去登记、计算、查找,正确率无法保证,而且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长年累月积攒起来的材料过多,不易保存,也容易丢失和损坏。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如何找到一种好的办法既提高准确率,又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可以使材料积累起来供以后综合分析使用呢?在当今社会,以高科技为标志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选用现代化手段解决上述问题是再适合不过的了!于是,在管理领域建立一系列管理信息系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随着信息活动在国民经济中主导地位的确立和信息产业的崛起信息资源管理(Informetion Resouces Management,简称IRM)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和独立的学科逐渐发展起来。如何积极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广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成为推动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管理信息系统正是应用计算机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进行电子数据处理的人——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具有管理和支持决策的功能利用计算机能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巨大数据流收集组织起来。经过处理转换为对各部门不可缺少的数据,经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使其变为各级管理人员做出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总之,管理信息系统用于管理中可以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使管理更加程序化、科学化。 2 企业内部资产管理概述 人们普遍使用计算机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但是在需要许多人一起协同工作的现代工作环境中,我们更需要提高我们的整体工作效率,利用网络通讯基础及先进的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开放、高效的信息网络和信息管理电子化系统,为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日常办公条件及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2],实现资产管理自动化和资产分配处理自动化,以提高管理水平。传统的分配模式主要以纸介质为主,在信息革命的浪潮中,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如何实现信息处理的自动化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以及团队的协同运作等无法完美的实现,极大地限制了工作的效率。Internet/Intranet的迅猛发展,为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团队的协同运作提供了技术的保证[3],同时也预示着网络化时代来临。 软件操作界面友好、使用灵活、易操作,是一套通用性、实用性非常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广泛适用于电子、电器、医药、服装、建筑、物资、化工、商贸、超市、旅游、机械、建材、科技、通讯等各类企业公司,及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研究所等机关事业型单位。可用于资产调配管理、财务统计分析等方面,对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避免资产流失具有良好的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文献综述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文献综述【摘要】中竞争中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都受到严峻的威胁。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所以,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刻不小企业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中一直都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它们在大企业的阴影下,举步维艰。当前在激烈的市场容缓,是中小企业发展和我国经济强大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本文对国内外的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资料和研究进行归类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供大家参考。【关键字】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一导言 中小企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一个长久性的课题。说它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是因为不论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那么,中小企业是如何界定的呢?中小企业是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一方面它有决定自身本质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另一方面也有量的界线。确定企业规模。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界定标准范围的弹性,避免僵化,选用双指标较为合理。目前主要以企业资本金和从业人员数为准,只要任何一个指标符合规定划分标准,即可认定为中小企业。小企业标准为凡工业企业雇用人数在3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800万元以下者为小型企业,非工业企业雇用人数在2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者为小型企业。中型企业标准:凡工业企业雇用人数10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下者为中型企业,非工业企业雇用人数在500人以下或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下者为中型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突出,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

品牌建设文献综述

品牌建设文献综述 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针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的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更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在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词:品牌、品牌建设 1国内外品牌理论研究综述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他非常形象的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 美国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这些要素的组合,其目的是借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些销售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1]。” 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和整体组合。品牌同时是为消费者对其使用产品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2]。 本文认为,朱华锋为品牌写的一个构成公式很清晰准确地表述了品牌的内涵,即:品牌=品名+品记+品类+品质+品值+品德+品行[3]。 大卫·奥格威(Confessions of an Advertising Man)将罗塞·瑞夫斯的USP 理论看作是在强卖,奥格威认为品牌的建立与提升是要塑造一个个性与发布一项成功的广告运动,这十分重要。企业必需思考品牌要用塑造怎样的形象,形象代表着个性,和人一样,产品也要有自身的个性,是产品形象决定了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成功或者失败[2]。 定位理论的创建者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认为企业品牌提升的关键是要在目标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2)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陈世荣<越南留学生》行研09级 一、关于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企业战略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指导各行各业企业发展发挥了作用。国际学术界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可将国外企业战略管理发展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的企业—环境综合分析范式阶段。进入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企业出现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国际市场逐步开放,大多数大企业以并购方式采取多元化经营。企业不满足于年度预算,开始采用运筹学和预测技术进行规划,形成了战略规划学派。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应当使企业自身条件与所遇机会相适应,实质上是认为企业战略应当放到如何使公司能力与竞争环境相匹配的框架上,寻求发展商机。 (2)以环境适应范式为中心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环境变化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是不可预测的,环境是不确定、不连续的,从根本上动摇了战略规划关于未来可以计划、可以预测的思想。以环境变化分析为中心的战略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仅从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出发制定战略具有局限性,因此开始出现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如价值链理论)的战略理论及基于企业社会关系分析的战略理论(如网络优势理论)。环境适应范式认为战略决策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认为最适合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这个学派包括: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及由此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思想,伊丹敬之的战略适应性观点,奎因的逻辑改良主义等。产业组织分析也可以视为一种环境适应理论,只是更重视环境中的产业结构分析。1980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分析竞争战略思想,既可以视为早期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也可以视为环境适应理论的深化。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从企业内部价值创造过程寻求竞争优势来源,弥补对企业内部因素不够重视的缺陷。 (3)多种范式并存阶段。进入90年代后,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化步伐加快,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及产品设计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客观要求企业通过提高自身 能力,全面考虑企业内部要素和企业外部环境要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这种背 景下,基于企业内部分析和企业内外部综合分析的战略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 包括:①资源论。1984年沃纳菲尔特的发表“企业的资源基础论”,意味着资源论的诞生。

关于服装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服装行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姓名:程潇宵学号:110510110 [摘要] [关键词]服装;品牌;定位;品牌营销; [英文摘要] [关键词] 一、中国房地产行业品牌营销研究的必要性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产业部门,其产业涵盖面广,涉及面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房地产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第一,房地产业关系人们的安居条件。住房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之一。第二,房地产是产业链较长的行业,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由此可见,房地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深化,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明显由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这标志着供需关系起了实质性的变化。即买方市场将以个人购房为市场主力,消费者在考虑价格和承受能力的同时,对开发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在日益开放的经济体系中,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与本国经济状况及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受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1。近几年,随着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许多房地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不仅如此,很多大企业也纷纷涉足房地产行业。如华润、中铁和中粮等大型国有企业,还有像新希望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行业竞争也异常激烈。而且国家不断出台房地产政策和金融政策,以调整住房结构,打压投资性需求,稳定住房价格。 在市场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的方式则是通过设计各式各样的营销推广策略。2009 年上半年主要表现为暗降价,进入下半年以后,明降价开始明显增多,而且降价力度开始加大,到2012年降价的力度始终未减。但由于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在严重持币待购心理的影响下,房地产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降价并不能带来销售量的大幅度提升,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即消费者认为价格为持续下降,持币待购的心理会更加严重。数据显示,2009 年中国商品房交易量增长5.7%,而2009 年行业盈利增长却在下降。2011年商品房市场交易量快速增长态势有所缓和,总体增速呈下降态势。商品房成交量总体增速1陈兰青. 房地产品牌营销. 中国房地信息, 2006, 4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国内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经济管理制度是高度集中的,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也随之无法分散。既然政府要控制有关的人权、财权和物权,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事权和职责。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惟一主体是政府,直接配置社会资源、组织和管理社会活动,则逐渐形成了国家所有、国家经营、国家管理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模式,导致政府和事业单位一体化。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没有明确划分,这一时期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财务制度体系,和行政单位共同执行1988年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郑哗,2005) 直至1989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财政部(88)财文字第634号通知),标志着事业单位独立的财务制度体系开始建立。同年颁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对于预算管理单位的分类,在原来的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和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基础上增加了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这为后续的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条件。(童建良、单惟婷,1998) 1997年起执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取代了1989年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规定》。《规则》提出取消了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三个种类的划分,要求所有的事业单位都是接受财政补助的单位。事业单位之间的预算管理等级差异转变成了补助数额大小的数量差异。(金素文,1998) 行政单位会计在1998年以前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分立,与事业单位会计相融合成为单位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事业单位进入市场,会计不仅要核算预算资金的领报,而且要核算自行组织的收入、支出,以及收支的盈亏情况,形成与原事业行政单位会计不同的事业单位会计。为适应政企分离,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行政单位主要执行政府的管理职能,行政单位会计主要核算和监督拨付预算资金的取得、运用,形成与事业单位会计不同的行政单位会计。因此1997年5月财政部制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1997

关于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以其自身的特色经营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保持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中,一方面,其自身存在的弊端初露端倪,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技术创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得中小企业在新的时期有必要做出新的战略选择,不断地探索、研究,以便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从对中小企业的内涵、成就、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优劣势及其经营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做了比较全面的整理,以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供一些经营发展战略对策和建议,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中小企业的内涵及其作用 中小企业在理论上就是中型和小型规模的企业,其特征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规模不大、销售不大、从业人员不多、管理跨度较小。不同国家针对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中小企业进行了具体的界定。界定通常从质的标准和量的标准两个角度进行。在质的标准方面,主要是从企业资本来源、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目标、企业的法律形式等方面进行的。在量的标准方面,选取的指标主要有企业人数、企业资本额和年度经营额等。就我国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小企业主要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有关资料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企业已达293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为%,而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截至2006底,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增加值的58%,社会零售额占59%,上缴税收占%,提供就业机会占75%,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68%。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