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意义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种将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技术应用于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工具。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应用,了解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能力。

二、实验内容1.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界面和功能,了解地理数据的组成和类型。

2.学习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包括地图扫描、GPS定位等。

4.学习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查询、空间关系分析等。

5.完成一个简单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例如根据地图数据绘制出一些区域的土地利用图。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实验环境准备:安装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并了解其基本功能和操作方式。

4.数据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查询和分析功能,绘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图,并进行空间关系分析。

5.实验结果: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得到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图并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四、实验心得与体会本次实验使我深入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我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方面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理现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我们还可以进行遥感监测、环境评估、城市规划等一系列重要应用。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工具,在地理学、规划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场景,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信息系统开发》实验报告

《信息系统开发》实验报告

主考教师:成绩:《信息系统开发》实验报告报考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独立本科段)准考证号:************考生姓名:******考核地点:河北省************河北省自考“计算机信息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实验报告姓名: ****** 准考证号: ************ 实验地点: ********** 实验课程: 信息系统开发 实验名称: 信息系统的开发(设备管理系统)实验目的:通过实际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来加深对信息系统开发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掌握和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与测试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设备: 一、 软件环境:中文Windows XP ,PowerBuilder9.0,SQL Anywhere二、 硬件环境:586以上的PC 系列机,内存512M ,硬盘空闲空间大于1G实验内容、步骤、图形与结论(答题不要超过装订线,可另附白纸书写):实验内容——为某企业设计一个设备管理系统问题描述:请为某企业设计一个设备管理系统。

手式管理用的记录表有:① 设备信息表,内容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设备类型、规格型号、数量、总价值、产地。

② 设备类型表,内容包括:设备类型编号、设备类型。

功能需求:①设备信息的浏览、添加、删除、保存操作。

②设备类型的浏览、添加、删除、保存操作。

③按设备编号进行查询。

④按设备类型进行设备数量统计。

⑤对于各种数据进行升序和降序的排序操作。

⑥折旧率计算。

市 考核单位(盖章)上机考试要求:1.根据问题描述,设计出设备信息表SBXX和设备类型表SBLX的表结构,并定义它们的主键和外键。

解:根据设备管理系统问题分析描述,并结合系统所要满足的功能需求,借助E-R图等工具设计出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表结构。

<1> 根据设备信息表所给出的信息,设计出设备信息表SBXX,表结构如下所示:表1 设备信息表SBXX表2 设备类型表SBLXsblx,并设置其主键和外键。

环境资源专业实习报告

环境资源专业实习报告

2024环境资源专业实习报告2实习报告2(2024环境资源专业)致:导员尊敬的导员:您好!我是您学生的姓名,本学期在贵校环境资源专业进行专业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进一步了解了环境资源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在这段实习期间,我被分配到了某环保公司的环评部门进行实习。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对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调研和撰写,以及协助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工作。

通过与公司的工程师、技术员和项目经理的合作,我了解了环评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并学到了许多实践技能。

在调研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环评项目的背景和目的,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采访相关人员、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在撰写报告时,我根据规范和要求,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结果以合理的方式呈现出来。

除此之外,我还学会了使用各种专业软件和工具,如GIS地理信息系统和LCA生命周期评估软件等,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环评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环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环境科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此外,环评工作还需要与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个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调,以达到各方的期望和要求。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环境资源专业方面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争取在将来的工作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我要感谢导员和学校给予我的这次实习机会,也要感谢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得到导员的继续指导和支持。

此致敬礼姓名日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研究,深入理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Microsoft Visio 用于绘制系统流程图、数据流图等;SQL Server 用于数据库设计和管理;Eclipse 或Visual Studio 等集成开发环境用于系统的编程实现。

硬件方面,使用了性能良好的个人计算机,配置满足实验所需的软件运行要求。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系统规划首先,明确了实验系统的目标和范围。

以一个小型企业的订单管理系统为例,确定系统需要实现订单的录入、处理、查询、统计等功能。

然后,进行了初步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等方面。

(二)需求分析通过与企业相关人员的沟通和调研,收集了用户的需求。

使用用例图和用例描述详细地记录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用户角色、系统功能、业务流程等。

同时,还分析了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如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三)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

确定了系统的模块划分和模块之间的关系,绘制了系统的架构图。

2、详细设计(1)数据库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数据库的表结构、字段、关系等。

使用 ER 图进行了概念模型设计,并将其转化为物理模型,创建了数据库表。

(2)界面设计设计了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登录界面、主界面、订单录入界面、查询界面等。

考虑了用户操作的便利性和界面的美观性。

(3)模块设计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包括算法、流程、输入输出等。

(四)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使用选定的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进行系统的实现。

编写了代码,实现了各个功能模块,并进行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五)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地理信息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地理信息系统(GIS)基本操作与应用实验目的:1. 熟悉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2. 掌握地理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

3. 学习地理空间分析的基本技能。

4. 了解GIS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器材:1. 计算机:配置满足GIS软件运行要求的硬件环境。

2. 软件平台:ArcGIS软件。

实验步骤:一、实验准备1. 安装ArcGIS软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准备实验数据:包括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人口分布数据等。

二、GIS基本操作1. 打开ArcGIS软件,熟悉软件界面和基本功能。

2. 导入实验数据,包括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人口分布数据等。

3. 对导入的数据进行编辑,如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4. 创建地图视图,调整图层顺序、颜色、透明度等参数。

5. 查看地图要素属性,了解地理信息。

三、地理数据处理1. 对实验数据进行投影转换,确保数据在相同的坐标系下。

2. 对实验数据进行裁剪,提取所需区域数据。

3. 对实验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了解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地理空间分析1. 使用ArcGIS软件中的缓冲区分析工具,对人口分布数据进行缓冲区分析,了解人口密度分布。

2. 使用空间插值分析工具,对地形数据进行插值分析,得到地形高程模型。

3. 使用网络分析工具,对交通数据进行网络分析,找出最优路径。

五、GIS应用1. 分析实验数据,了解地理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GIS在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GIS基本操作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数据导入、编辑、地图视图创建、图层管理等功能。

二、地理数据处理通过实验,学会了地理数据的投影转换、裁剪等处理方法,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三、地理空间分析通过实验,了解了地理空间分析的基本技能,包括缓冲区分析、空间插值分析、网络分析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研究,深入理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一个具体信息系统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培养我们的系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以下环境中进行:1、操作系统:Windows 102、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93、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80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系统需求分析1、业务流程调研通过与相关业务人员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了系统所涉及的业务流程。

以一个在线购物系统为例,包括用户注册登录、商品浏览、购物车管理、订单生成与支付、物流跟踪等主要流程。

2、需求获取采用了多种需求获取方法,如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和现场观察等。

收集了用户对系统功能、性能、界面设计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3、需求整理与分析对获取的需求进行了整理和分类,绘制了用例图和活动图,以清晰地展示系统的功能和业务流程。

同时,分析了需求的可行性和优先级,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模块划分。

设计了系统的层次结构,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2、数据库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数据库的表结构。

确定了每个表的字段、数据类型、主键和外键等。

同时,考虑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约束,以及数据库的性能优化。

3、界面设计基于用户需求和交互设计原则,设计了系统的界面布局和操作流程。

绘制了原型图,包括首页、商品详情页、购物车页面、订单页面等,以直观地展示系统的界面风格和功能布局。

(三)系统实现1、开发环境搭建安装和配置了所需的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如 Visual Studio 和MySQL 数据库。

2、代码编写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使用 C语言和 ASPNET 框架进行了代码编写。

实现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商品管理、购物车管理、订单管理等。

信息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信息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系统设计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2. E-R图设计方法;3. 数据库设计方法;4. 系统界面设计方法;5. 系统实现与测试。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3. 数据库:MySQL 5.74. 其他:Visio 2016、PowerPoint 2016三、实验内容1.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本次实验以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为例,分析其需求。

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系统功能需求图书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图书查询:根据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查询图书;2)图书借阅:用户可借阅图书,并记录借阅信息;3)图书归还:用户归还图书,并更新借阅信息;4)图书预约:用户可预约借阅图书;5)图书管理:管理员可添加、删除、修改图书信息;6)用户管理:管理员可添加、删除、修改用户信息。

(2)系统性能需求1)响应时间:系统响应时间应小于2秒;2)并发用户数:系统可支持100个并发用户;3)数据存储容量:系统可存储10万条图书信息。

2. 信息系统设计(1)E-R图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绘制图书管理系统的E-R图,包括以下实体:1)图书(Book):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属性;2)用户(User):包括用户名、密码、姓名、联系方式等属性;3)借阅信息(BorrowInfo):包括用户名、图书编号、借阅日期、归还日期等属性。

(2)数据库设计根据E-R图,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包括以下表:1)图书表(Book):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等字段;2)用户表(User):包括用户名、密码、姓名、联系方式等字段;3)借阅信息表(BorrowInfo):包括用户名、图书编号、借阅日期、归还日期等字段。

(3)系统界面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图书管理系统的界面,包括以下界面:1)登录界面: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2)图书查询界面:用户输入查询条件,查询图书信息;3)图书借阅界面:用户选择图书,填写借阅信息;4)图书归还界面:用户归还图书,更新借阅信息;5)图书预约界面:用户预约借阅图书;6)图书管理界面:管理员添加、删除、修改图书信息;7)用户管理界面:管理员添加、删除、修改用户信息。

信息资源管理实验和结果信管专业

信息资源管理实验和结果信管专业

实验一信息资源管理的计算环境1。

学时:22.实验目标:熟悉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3。

实验类别:验证4.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和实验报告5。

实验主要内容:1概念理解1)查阅相关资料,根据你的理解和看法,请给出“信息资源管理”的定义。

并说出这个定义的来源答:信息资源管理是指管理者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生活和其他活动中的利用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信息资源管理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然后渐次在全球传播开来的一种应用理论,是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所催生的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理论。

2)请通过阅读教材和查阅网站资料,清理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1]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知识,它以物质为载体,是有用的数据.[2]知识:是信息的升级,是一切人类总结归纳并认为正确真实,可以指导解决实践问题的观点、经验、程序等信息。

[3]资源:是一切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

[4]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5]信息化: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

[6]信息产业:指将信息转变为商品的行业,包括出版业、电影和录音业、广播电视和通信行业、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行业。

[7]知识经济:也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

[8]知识管理: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

地理信息系统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二

地理信息系统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二

地理信息系统上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和掌握桌面GIS软件MapInfo的界面环境和基本操作(2)了解扫描屏幕数字化的工作步骤, 完成地图的扫描屏幕数字化工作(3)掌握对数字化结果进行编辑与修改的操作(4)了解常用GIS软件数据模型, 掌握利用MapInfo进行属性数据的创建和编辑二、实验环境CPU为i5-2310、内存4G、硬盘为500G的高档微机, 中文版Windows8, MapInfo Professional7.0简体中文专业版, 数据文件为实验指导书自带的地理数据。

三、实验内容(1)使用MapInfo软件进行水库()。

(2)利用MapInfo软件提供的集合选择和SQL查询功能, 对所选择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面积统计。

五、调试过程及实验结果实验一: 水资源保护区评价(1)点击菜单“开始-程序-MapInfo-MapInfo Professional 7.0SCP”运行MapInfo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2)在MapInfo Professional中的“快速启动”对话框中选择启动选项“打开表”, 打开…\实验数据\基础数据\Map-Info目录下的lake.tab文件。

另存为新表…\实验数据\实验七\lakebuffer.tab。

然后打开lakebuffer.tab, 打开可编辑状态。

在下拉主菜单中的“查询”, 选择“全部选中”(3)下拉主菜单中的“对象”, 选择“缓冲区”。

分别填入输入缓冲区半径, 从下拉式列表中选择缓冲区半径单位, 输入缓冲区多边形的光滑度, 选择是为所有选中对象创建一个缓冲区还是为每个选中对象创建一个缓冲区。

(4)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显示缓冲区分析结果。

实验二: 空间数据的编辑和修改(1)打开土地利用现状图(landuse.tab), 然后在主工具箱中选取“矩形工具”, 进行选择。

(2)点击主菜单查询下的“SqL选择”命令(图六)。

在“SQL选择”窗口中, “从表”栏中选择landuse表, “选择列”中填入要分类统计的依据字段和求和函数, “按列分组”栏中填入要分组统计的字段(图七), 统计结果放在临时表“selection”中。

GIS实验报告范文

GIS实验报告范文

GIS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掌握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分析、管理和展示等基本操作,了解GIS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实验内容1.数据获取:选择合适的地理信息数据集,并导入到GIS软件中。

2.数据分析: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如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

三、实验步骤1.数据获取:选择一组关于城市规划的地理信息数据集,包括建筑物、道路、绿地等要素。

2. 数据导入:将数据集导入到GIS软件中,如ArcGIS、QGIS等。

3.数据分析: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如对建筑物和绿地的叠加分析,计算绿地覆盖率等。

四、实验结果1.数据获取:成功获取了关于城市规划的地理信息数据集,包括建筑物、道路、绿地等要素。

2. 数据导入:将数据集成功导入到ArcGIS软件中。

3. 数据分析:利用ArcGIS进行了建筑物和绿地的叠加分析,计算得出绿地覆盖率为30%。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GIS实验,我深刻认识到GIS在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重要性和作用。

GIS软件能够帮助我们有效获取、管理、分析地理信息数据,为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通过本次实验,我也掌握了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该软件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和展示。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GIS技术,提升自己在地理信息领域的能力和水平,为实际工作中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希望能够将GIS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总结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门融合了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领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我对地理信息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些实验的总结。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本次地理信息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领域。

具体要求包括:1、熟练掌握 GIS 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常用工具。

2、学会数据的采集、编辑、处理和分析。

3、能够运用 GIS 技术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数据采集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如何通过多种途径采集地理数据,包括实地测量、遥感影像解译、网络数据获取等。

例如,在进行校园地图绘制的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全站仪进行实地测量,获取了校园内建筑物、道路、绿地等要素的坐标信息。

(二)数据编辑与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或不完整,需要进行编辑和处理。

这包括数据的几何纠正、属性赋值、拓扑构建等。

例如,对于测量得到的校园地图数据,我们需要对建筑物的边界进行平滑处理,给道路赋予名称和宽度等属性。

(三)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 GIS 的核心功能之一。

我们通过实验掌握了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

以城市规划为例,通过缓冲区分析可以确定污染源周边需要保护的区域,通过叠加分析可以判断不同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四)地图制图与可视化将处理和分析好的数据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能够更直观地传达信息。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地图符号的设计、地图布局的安排以及地图的输出格式选择。

通过合理的可视化,可以使地理信息更易于理解和应用。

三、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一)数据质量问题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测量误差或数据录入错误,导致部分数据不准确。

通过仔细检查和核对原始数据,并运用软件中的数据清理工具,对错误数据进行了修正和删除。

(二)软件操作不熟练对于初次接触的 GIS 软件,操作界面和功能不熟悉,影响了实验进度。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验报告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1101姓名:张馨学号:1110010116指导教师:郭斌陈秋计吴雅睿王涛二零一四年一月一、重要概念缓冲区:是对一组或一类地图要素按设定的距离条件,围绕这组要素而形成具有一定范围的多边形实体,从而实现数据在二维空间扩展的信息分析方法。

空间叠置分析:将代表不同主题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置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叠置结果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性通用土壤侵蚀方程:一种用于计算土壤侵蚀强度的公式,由威斯启梅尔结合美国20世纪30年代起的8000多个土壤侵蚀试验观测点资料统计总结提出,其公式为:A=R·K·S·L·C·P。

水文分析:对防止水旱灾害和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的工程或非工程措施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管理运用,提供符合规定设计标准的水文数据的技术。

地图: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

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方法: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主要包括空间聚类、空间聚合、叠置分析等内容。

TIN:又称不规则三角网,是根据区域的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等的三角面网络,数字高程由连续的三角面组成,三角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测点的密度和位置。

DEM:数字高程模型。

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的一个分支,其它各种地形特征值均可由此派生。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

空间分析能力是区别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方面,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指标。

土地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土地资源详查、土壤普查、规划、计划、各种遥感图像、地形图、控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统计处理、分析、评析、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工程。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 GIS 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方法,提高对空间数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软件为 ArcGIS 106,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实验数据来源于网络和实地采集。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数据采集1、通过网络搜索获取了某地区的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道路数据。

2、使用 GPS 设备进行实地采集,获取了一些特定地点的坐标信息。

(二)数据预处理1、对下载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统一为 ArcGIS 支持的格式。

2、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去除重复和错误的数据。

3、对坐标系统进行定义和转换,确保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能够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分析。

(三)地图绘制与数据可视化1、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加载到 ArcGIS 中,创建了不同的图层,如地形图层、土地利用图层和道路图层。

2、对每个图层进行符号化设置,以直观地展示不同类型的数据。

例如,将地形图层用等高线和颜色填充来表示海拔高度的变化;土地利用图层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来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道路图层用不同宽度和颜色的线条来表示不同等级的道路。

(四)空间分析1、缓冲区分析以道路图层为基础,创建了不同宽度的缓冲区,分析道路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和环境影响。

例如,创建了 500 米和 1000 米的缓冲区,研究道路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2、叠加分析将地形图层、土地利用图层和道路图层进行叠加,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地利用的分布规律和道路建设的适宜性。

例如,找出坡度较缓、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且距离道路较近的区域,为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五)数据输出1、将分析结果以地图的形式输出为图片文件,如 JPEG、PNG 等格式。

2、将分析结果以报表的形式输出为 Excel 文件,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结论。

gis实验报告

gis实验报告

gis实验报告GIS实验报告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了地理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

它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交通管理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一、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1 地理数据收集与管理GIS通过收集和整理地理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获得。

GIS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实现数据的存储、更新和共享,为规划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1.2 空间分析与模拟GIS能够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和模拟,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影响,比较不同区域的优劣势,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GIS还可以进行城市模拟,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情况,为规划者提供参考。

1.3 可视化展示与决策支持GIS能够将地理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规划者更直观地了解城市的情况。

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可以清晰地展示城市的地貌、道路网络、绿地分布等信息。

这些可视化的展示方式有助于规划者做出决策,并与相关利益方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GIS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2.1 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GIS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地理数据的分析和模拟,可以评估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同时,GIS还可以帮助规划者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交通管理与城市运营GIS在交通管理和城市运营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道路网络、交通流量等数据的分析,可以优化交通规划,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GIS还可以对城市的公共设施进行管理,包括水电供应、垃圾处理等,提高城市的运营效率。

2.3 社会经济发展与决策支持GIS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决策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复杂地形中的选址姓名:路婉君学号:071340608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指导老师:汤弟伟实验内容一、基本背景某区域需要选址建设一处火电厂,区域面积约为6000k㎡。

区域内有一处煤矿,为火电厂的煤炭来源。

东侧有湖泊,为火电厂的水源。

有3条铁路主线,需要修建一条专用铁路支线,用于煤炭运输。

区域内还有3个城镇,一处森林公园。

火电厂的建设要考虑因素的很多,某些和地理位置无关,如发电设备、厂房、对排放烟气的净化处理等。

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因素中影响较大的有两大类:(1)环境因素。

城镇、森林公园对电厂位置有限制。

(2)经济因素。

水源供应、铁路支线、煤炭运输都对电厂的建设、运营费用有影响。

二、环境限制分析1.栅格分析的初始设置环境设置:2.确定城镇周边3km范围如地图中3个城镇多边形进入选集:建立有城镇距离的栅格D_town产生新的分类栅格R_town,该栅格的单元离开城镇距离大于3000m,在区域范围内。

3.确定森林公园周边5km范围和第二步骤一样,产生森林公园的距离栅格D_forest.新的分类栅格R_forest,表示只有离开森林公园的距离大于5000m的单元4.产生只包括“范围内”的栅格范围内面转栅格,为site5.环境因子综合通过栅格计算器,产生环境评定栅格R_site.可建设电厂的栅格应取值1,不可建设电厂的栅格应取值NODATA(空值)。

打开属性表,栅格单元大小为1000m*1000m,可建设范围为3493k㎡。

三、计算取水费用发电用水费用和取水距离及地形高程有关。

由于取水口的一级水泵站加压能力有限,在输水过程中,当地面高差大于50m时,要建设升压泵站,这就增加了输水费用。

因此,用水费用受输水管长度及地形高差两个因素的影响。

建立图层Data frame2,。

1.建立成本栅格产生不规则三角网tin1,将tin转换成高程栅格高程栅格还不能反映水的输送费用,需要再分类。

再分类产生新的分类栅格:R_site_elev.即使在栅格范围内,森林公园、城镇依然不能铺设水管,还不能铺设到研究边界之外,但是水管可以沿着森林、城镇的边缘绕行,为此需要在输水成本图层中扣除不能铺设水管的部分,进一步设置:选中“范围内”和“湖泊”,面转栅格产生栅格S_water,进一步利用栅格计算器,产生输水成本栅格Elev_cost,由于S_water有效单元取值为1,对成本没有影响,排除了“森林公园”和“城镇”的位置:2.产生取水费用栅格使用成本距离,建立栅格calculation1,,在calculation1的范围内能铺设输水管,但不能建电厂,应从中扣除不能设置电厂的部分位置。

地理信息系统_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桌面GIS软件ArcGIS的界面环境。

2. 掌握ArcGIS的基本操作,包括地图的创建、编辑、查询、分析等功能。

3. 学习使用ArcGIS进行空间数据的导入、导出和空间分析。

4. 了解GIS在地理信息管理、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中的应用。

二、实验环境1. 软件环境:ArcGIS 10.52. 硬件环境:Windows 10操作系统,Intel Core i5处理器,4GB内存,NVIDIA GeForce GTX 1050显卡三、实验内容1. 空间数据的导入与导出(1)实验目的:掌握ArcGIS中空间数据的导入与导出方法。

(2)实验步骤:a. 打开ArcGIS软件,创建一个新的地图文档;b. 在“数据”面板中,选择“导入”选项,导入实验提供的矢量数据文件;c. 导入成功后,查看数据在地图上的显示效果;d. 将导入的数据导出为其他格式,如shapefile、GeoDatabase等。

2. 地图创建与编辑(1)实验目的:学习使用ArcGIS创建和编辑地图。

(2)实验步骤:a. 在地图文档中,添加底图图层,如地形图、卫星影像等;b. 添加实验提供的矢量数据图层,如行政区划、道路、河流等;c. 使用“编辑”工具,对矢量数据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d. 设置图层属性,如颜色、线型、填充等;e. 保存编辑后的地图。

3. 空间查询与分析(1)实验目的:掌握ArcGIS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

(2)实验步骤:a. 使用空间查询功能,查询特定区域内的数据,如查询某个行政区划内的所有道路;b. 使用缓冲区分析,计算指定点、线、面的周边缓冲区;c. 使用叠加分析,分析两个图层之间的空间关系,如道路与行政区划的叠加;d. 使用网络分析,计算最短路径、最近设施等。

4. 空间分析应用(1)实验目的:了解GIS在地理信息管理、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中的应用。

(2)实验步骤:a. 以某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估土地利用效率;b. 分析城市道路网络,优化道路布局,提高交通效率;c. 利用GIS进行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

实验报告-地理信息系统

实验报告-地理信息系统

实验编号:实验报告 2012 年10 月 01 日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名称:数据编辑姓名:成绩:同组人:指导教师: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数据、点、线、区、系统库编辑和拓扑处理的方法和流程。

基本原理点是地图数据中点状物的统称,是由一个控制点决定其位置的符号或注释。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点,而是包括各种注释(英文、汉字、阿拉伯数字等)和专用符号(包括圆、弧、直线、五角星、亭子等各类符号)。

它与线编辑中“线上加点”的点的概念不同,“线上加点”的点是坐标点。

所有的点图元数据都保存在点文件中(* .WT)。

线是地图中线状物的统称。

MAPGIS将各种线型(如点划线、省界、国界、等高线、路、河堤)以线为单位作为线图元来编辑。

所有的线图元数据都保存在线文件中(* .WL)。

区通常也称面,它是由首尾相连的弧段组成封闭图形,并以颜色和花纹图案填充封闭图形所形成的一个区域。

如湖泊、居民地等。

所有的区图元数据都保存在区文件中(* .WP)。

主要仪器与试剂MAPGIS6.2实验内容新建工程:打开MAPGIS软件,在“图形处理”子系统下单击“输入编辑”,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默认设置,依次单击“确定”按钮,新建一工程。

矢量化的基本流程:第一步:新建工程后,单击“矢量化”目录下的“装入光栅文件”命令,装入待矢量化的光栅文件(三圣乡图1);第二步:读图、分层,建立点线面文件(建立的文件分别为“点文件”“路”“第二次线”),这里以创建点文件为例,线、区文件创建方法类似;(附:读图的目的:对整个底图有个了解,然后对底图上的图形要素进行分类;分层的意义:排除同种文件类型的干扰,便于做专题地图)新建点文件:在左边的工程管理窗口,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点”命令,弹出新建点文件对话框,命名后单击“创建”按钮即可(创建的文件名为“点文件”);第三步:在确保当前编辑的文件处于打勾的状态下进行矢量化。

编辑点:第1类注释点第2类点圆点:圆半径:0.807632024153826 颜色:1 线宽:0.05 线:线宽:0.7 颜色:270 线型:1 折线拓扑造区:第一步:单击“其它”菜单下的“清线重叠坐标及自相交”命令;第二步:单击“其它”菜单下的“自动剪断线”命令;第三步:单击“其它”菜单下的“清除微短线”命令,默认“最短线长”,并单击“确定”按钮,这时系统通常都会检测到矢量化的过程中存在的拓扑错误(系统会弹出“拓扑错误信息”对话框,选中一条微短线,单击右键会自动弹出改错方式);第四步:单击“其它”菜单下的“重叠线检查”命令;第五步:单击“其它”菜单下的“自动剪断线”命令;第六步:单击“其它”菜单下的“拓扑错误检查”命令(系统会弹出“拓扑错误信息”对话框,选中一条微短线,单击右键会自动弹出改错方式);第七步:单击“其它”菜单下的“线转弧段”命令,系统会自动生成一区文件,命名为“XXXX ”,单击“保存”按钮;第八步:在“工程管理窗口”单击“添加项目”按钮,将上一步生成的“XXXX”文件添加到当前的工程中来,并使其处于“当前编辑状态”(即处于打勾的状态下);第九步:单击“其它”项目下的“区拓扑错误检查”命令,如果有拓扑错误同样要进行反复修改;第十步:单击“其它”菜单下的“拓扑重建”命令,系统会自动的对每个区域进行颜色的填充,形成不同的区;所形成的区为:。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GIS软件(如ArcGIS)的基本功能和常用操作。

3. 学习地理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方法。

4. 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分析能力。

二、实验环境1. 软件:ArcGIS 10.52. 硬件:个人电脑(配置:CPU:Intel i5,内存:8GB,硬盘:500GB)3. 数据:实验数据来源于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行政区划数据等。

三、实验内容1. 地理数据采集(1)实验目的:学习地理数据的采集方法,了解不同数据类型的采集工具。

(2)实验步骤:1)利用ArcGIS软件中的“矢量化”工具,将纸质地图数字化成矢量数据。

2)利用ArcGIS软件中的“栅格数据”工具,将遥感影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3)利用GPS设备采集实地数据。

2. 地理数据处理(1)实验目的:学习地理数据的编辑、拓扑检查和空间分析。

(2)实验步骤:1)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编辑,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地理要素等操作。

2)进行拓扑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进行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

3.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1)实验目的:学习GIS软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2)实验步骤:1)分析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2)分析某地区交通网络,绘制交通图。

3)分析某地区人口分布,绘制人口分布图。

4. 地理信息可视化(1)实验目的:学习地理信息的可视化表达方法。

(2)实验步骤:1)利用ArcGIS软件中的“地图制作”工具,制作美观、实用的地图。

2)学习不同地图符号的应用,提高地图的表达效果。

3)学习地图比例尺、图例等地图要素的设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GIS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

2. 实验分析:(1)地理数据采集:本次实验采用矢量化、遥感影像转换和GPS采集等方法,成功获取了所需地理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实习
耕地地力评价实习报告
班级:地信071
实习报告
我们实习主要进行了耕地地力评价,包括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因素并确定单因素评价评语和权重,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确定耕地地力等级。

以下是主要步骤:
一、地图校正及数字化
1、将扫描好的地图在ArcMaP使用Georeferencing工具条进行纠正。

2、在校正好的地图的基础上数字化土壤类型图、行政边界图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注意保
存为相同的坐标系统。

3、将测试数据的dbf格式的表格调入ArcMap,点击菜单栏上Tools/Add XY Data,如下图
设置,设X Field及Y Field分别为X_COORD、Y_COORD,设坐标系统为WGS_1984,保存并输出,最后转化为其它图相同的坐标系统。

二、制作评价单元图
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土壤类型图做出评价单元图
1、提取耕地
用根据属性选择工具选择土地利用现状图属性表里code字段中编码为111、112、114的项,输出并保存。

2、制作评价单元
点击ArcToolBox,打开工具箱,点击Analysis Tools/Overlay/Intersect,在出现的对话框
中选择耕地、村行政区划及土壤图,以下为生成图:
三、评价单元图的属性信息获取
评价指标:立地条件(坡度、地貌类型、坡向、海拔);土壤性质(土壤质地、土壤
类型、土壤结构和土体构型);土壤肥力(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pH );土壤管理(包括农田基础设施、灌溉能力)。

1、 土壤肥力包括的属性提取(以有机质为例)
1、 打开测试点数据的属性表,将有机质字段按升序排列,选择非零数据点,将其输出保存
为 有机质.shp 文件。

2、 提取行政单元内的有机质的插值图 ①打开Spatial Analyst 工具条,点击options 进行
②对有机质进行反距离加权
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结果图:
③在评价单元基础上统计经过反距离加权的有机质
点击Spatial Analyst/Zonal Statistics,进行如图设置:区域集(评价单元),zone field(编码),value raster(IDW of 有机质)
在Join output table to zone layer 前打钩
评价单元的属性表中就会缀有有机质的属性
④输出评价单元数据,并加载进来。

删去后缀中不必要的属性列,只留Mean(平均值),添加一名为有机质类型为双精度(double)的列,将属性字段mean的值赋给它,删除mean 列。

⑤同理,给评价单元添加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pH等字段。

2、土壤性质包括的属性提取(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土壤结构和
土体构型)
①在Arcview对测试点属性数据中的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土壤结构和土体构型等构造泰
森多边形。

②将生成的各三角网加入ArcMap中以评价单元的为基础对各个三角网进行统计,添加相
应属性字段。

A、以土壤质地为例,打开Zonal Statistics,进行如下设置
B、评价单元的值近似认为是落入单元内中属性的极多值。

将评价单元重新输出,重新加载进来。

将土壤质地属性字段(value)与评价单元属性字段(majority)连接(以评价单元为基础)。

C、把评价单元输出并加载进来,添加名为土壤质地字段,将属性表中S_value的值赋给它,删除所有连接后加缀的字段。

③同理,添加土壤类型、土壤结构和土体构型各字段
3、立地条件包括的属性提取(坡度、地貌类型、坡向、海拔)
①在评价单元中添加名为地貌类型类型为字符串的字段,并赋值为中山。

②提取坡度、坡向
A、将等高线添加进来,打开3D Analyst工具栏,设置掩膜为乡界(options/General中
Analysis Mask设为乡界)
B、点击Create/modfy TIN / Create TIN From Feature,通过等高线生成TIN
③对TIN进行坡度分析,点击Surface Analysis/Slope,生成坡度图(slope of tin);再在评
价单元基础上统计slope of tin,并将其缀到评价单元属性表的后面,输出,重新加载后删除不必要列。

④对TIN进行坡向分析,点击Surface Analysis/Aspect,生成坡向图(slope of tin),对它进
行重分类,使不同坡向的方向号不同,再进行统计,在最后的评价单元中属性字段中按方向号赋方向。

⑤利用等高线提取海拔属性
4、土壤管理包括的属性提取(农田基础设施、灌溉能力)
四、评价单元图打分值
具体过程:首先按照以下标准给评价单元各属性字段打分;再将每一标准中的指标和估价值导入excel表中,以指标作为X值、估价值作为Y值,添加曲线及合时的方程。

最后将拟合好的方程用于评价单元属性表中每一字段打对应分值的计算。

归入国家地力等级体系
表2 数量型评价因素专家评估值
表3 非数量型评价因素隶属度专家评估值
表4 评价因素组合权重计算结果
将立地条件(坡度、地貌类型、坡向、海拔);土壤性质(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土壤结构和土体构型);土壤肥力(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pH);土壤管理(包括农田基础设施、灌溉能力)赋值。

在评价单元的中添加一名为结果类型为浮点型的属性列,再其上点击栅格计算器,根据评价因素组合权重计算结果表在计算器中输入:0.1748 * [坡度分值] +0.0399 * [坡向分值] +0.0652 * [海拔分值] +0.1748 * [地貌分值] +0.0424 * [土壤类型分] +0.0729 * [质地分值] +0.0252 * [土壤结构值] +0.1225 * [构型分值] +0.0587 * [有机质分值] +0.0369 * [碱解氮分值] +0.0227 * [有效磷分值] +0.0139 * [速效钾分值] +0.0088 * [PH值分值] +0.1129 * [灌溉分值] +0.0282 * [设施分值];
结果值如图:
五、实习总结
我们练习使用了ArcGIS,首先利用ArcGIS数字化土地利用图及行政区划图,再对其进行处理,提取评价单元及属性,穿插使用了Arcview软件。

通过实习我们充分熟悉了耕地地力评价的主要思想及主要过程。

ArcGIS应用多且广,土地地力评价只是其中小小的一应用,我希望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