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本段]

词语·五时

【拼音】:wǔ shí

【注音】:ㄨˇ ㄕㄧˊ

[词语解释]

(1).谓春、夏、季夏、秋、冬五个时令。泛指一年四季。

《吕氏春秋·任地》:“五时见生而树生,见死而获死。” 高诱注:“五时,五行生杀之时也。” 陈奇猷校释:“五时者,春、夏、秋、冬、季夏也。本书《十二纪》,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而於《季夏》之末别出中央土一节,是以木、火、金、水、土五行配属春、夏、秋、冬四季,即所谓五时也。”《隋书·王劭传》:“伏愿远遵先圣,於五时取五木以变火,用功甚少,救益方大。”

(2).佛教语。天台宗谓佛陀从成道至涅盘所说之法,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法华涅盘时。

南朝梁刘孝标《<昭明太子集>序》:“五时密教,月犹镜象;一乘妙旨,观若掌珠。” 清龚自珍《总正历代所译一切经》:“ 释迦既没,阿难结集释迦

一代五时之教。”

[编辑本段]

医学·五时

即春、夏、长夏、秋、冬。《灵枢·五阅五使》:“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

【五时】

判教用语。依大小乘经典之说法时期,判定释尊一生之说法为五个阶段。又称五时教。此五时之说,始于刘宋时代的慧观,其后萧齐时代的刘、隋代的天台智顗、唐代的法宝也各立五时说,但分法不同。由于彼等皆视大小乘经典为佛说(实则大乘经

典系佛灭后数百年始告陆续出现),因此所作的教判,并不合历史事实。兹分述如次︰

(一)刘宋·慧观所立︰首先分判一代圣教为顿渐二教,渐教又分五时教︰

(1)三乘别教,又名有相教。

(2)三乘通教,又名无相教。

(3)抑扬教,又名褒贬抑扬教。

(4)同归教,又名万善同归教。

(5)常住教,又名双林常住教。

《三论玄义》云(大正45·5b)︰‘言五时者,昔涅盘初度江左,宋道场寺沙门慧观仍制经序,略判佛教凡有二科。一者顿教,即华严之流,但为菩萨具足显理。二者从鹿苑终竟鹄林,自浅至深,谓之渐教。于渐教内开为五时。一者三乘别教,为声闻人说于四谛,为辟支佛演说十二因缘,为大乘人明于六度,行因各别,得果不同,谓三乘别教。二者般若,通化三机,谓三乘通教。三者净名,思益赞扬菩萨而抑挫声闻,谓抑扬教。四者法华会,彼三乘同归一极,谓同归教。五者涅盘,名常住教。’《大品经游意》亦云(卍续38·11下)︰‘慧观法师云︰阿含为初,波若为第二,维摩、思益等为第三,法华为第四,涅盘为第五。’此中,第一时阿含,即三乘别教。第二时般若,即三乘通教。第三时维摩、思益等,即褒贬抑扬教。第四时法华会,即万善同归教。第五时涅盘,即双林常住教。

慧观此说,为我国判教之嚆矢,一时流行于江南之地,刘、僧柔、慧次、智藏、法云等诸师均争相承袭,僧宗、宝亮等,又以之配于《涅盘经》所说的五味之譬喻,使此说益加彰显,至天台智顗而集其大成。

又,《法华玄论》卷三云(大正34·382b)︰‘爰至北土,还影五教制于四宗。’北地慧光所立之四宗判教,即以此五时教为本。

(二)萧齐·刘所立︰亦判一代圣教为顿、渐二教。渐教中更立五时之别︰

(1)人天教,

(2)有相教,

(3)无相教,

(4)同归教,

(5)常住教。

《大乘义章》卷一云(大正44·465a)︰‘刘说言︰如来一代所说,无出顿渐,华严等经是其顿教,余名为渐,渐中有其五时七阶。言五时者,(一)佛初成道,为提谓等,说五戒十善人天教门。(二)佛成道已,十二年中,宣说三乘差别教门。求声闻者,为说四谛。求缘觉者,为说因缘。求大乘者,为说六度。及制戒律,未说空理。(三)佛成道已,三十年中,宣说大品空宗般若维摩思益,三乘同观,未说一乘、破三归一,又未宣说众生有佛性。(四)佛成道已,四十年后,于八年中,说法华经,辨明一乘,破三归一,未说众生同有佛性,但彰如来前过恒沙未来倍数,不明佛常,是不了教。

(五)佛临灭度,一日一夜,说大涅盘,明诸众生悉有佛性,法身常住,是其了义。此是五时。言七阶者,第二时中,三乘之别,通余说七。’

《法华玄义》卷十(上)云(大正33·801b)︰‘北地师亦作五时教,而见谓波利为人天教,合净名、般若为无相教,余三不异南方。’然《出三藏记集》卷九所载的〈无量义经序〉(刘作),唯出七阶而未举五时。

(三)隋·天台智顗所立︰将一代圣教之说时总别为五期,更约化仪立顿、渐、秘密、不定等四教,称化仪四教。约化法立藏、通、别、圆等四教,称化法四教。五时者,(一)华严时,(二)阿含时(鹿苑时),(三)方等时,(四)般若时,(五)法华涅盘时。此五时虽依据前述慧观等人所说,但又并华严摄于五时中,又合法华、涅盘为第五时,乃不同于前者之处,今略述于下︰

(1)华严时︰指佛初成道时,于三七(二十一日)间,阐说《华严经》的时期。‘华严时’系依所说经题而立名,其所说之法既示圆教,兼示别教,谓‘圆兼一别’,乃对大菩萨众及大乘根熟之凡夫(即别圆大机)所说。自佛之化意来说,是佛向钝根机类拟自证之佛慧,试其是否适合而说,故依拟机之宜乐,此期称作拟宜时。结果,其机如聋,如哑,未更发大乘之机。

(2)阿含时(鹿苑时)︰谓继华严时之后,十二年间,于十六大国说小乘四阿含经之时期。因其最初说法处在鹿野苑,故又作鹿苑时。今称阿含时,是从经立名。此时所说之法,仅限于三藏教。从佛化众之立意来说,此时之教法,系为诱引不堪大化之机类而说,故又称诱引时。

(3)方等时︰谓阿含时之后八年间,说示大乘《维摩》、《思益》、《楞伽》、《楞严》、《金光明》、《胜鬘》等经典的时期。此时教法并说藏、通、别、圆四教,乃释尊为诃责于阿含时得小乘证果,而执其所证与佛相同之人,令其兴起耻小慕大之念而说,故从佛之化意来说,此时又称弹诃时。

又,‘方等时’之名,《四教仪备释》释云(卍续102·142下)︰‘四教并谈,曰方;四机普益,曰等。’盖此亦依经题而立,因方等是大乘经之通名。乃阿含之后,初说大乘经之时,故特以‘方等’为名。

(4)般若时︰谓方等时后二十二年间,说《摩诃般若》等诸部般若经典之时期,亦依所说经名而称般若时。其教法说示别、圆二教,兼说通教。从佛的化意来说,系为淘汰由前时所说而引起之大小别见情执,而说一切法空之时期,故又称淘汰时。

(5)法华涅盘时︰由于前四时,四十余年之调停方便,众生根机逐渐纯熟,释尊为使彼等入佛知见,在最后八年间,说示《法华经》,更于涅盘之际,在一日一夜间,宣说《涅盘经》。其所说之法乃纯圆独妙之教,此圆与前四时所说之圆不同,但其体无别。前四时所说之圆是相对于藏、通、别之圆,此时的圆是开会前四时之二乘、三乘之权法,而显真实之圆,即开显之圆。由此说示,二乘小机开会得入一佛乘,佛之化意至此圆满,故此时又作开会时。

以上之五时判教,乃本《法华经》〈信解品〉之长者穷子喻、《华严经》〈宝王如来性起品〉之日光三照及《涅盘经》〈圣行品〉之五味相生之说而成。‘法华穷子喻’以旁追、二诱、体信、领知、付业五段详明五时调机入实之次第。‘华严日光三照’以日出照高山、幽谷、平地之次第(平地又别为食时、禺中、正中三时)喻示五时。‘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