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诗歌研究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诗歌--日本侵占中国时期的爱国诗歌二首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诗歌--日本侵占中国时期的爱国诗歌二首第一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诗歌--日本侵占中国时期的爱国诗歌二首内容预览:丘逢甲的一首爱国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896年5月,台湾被日本强占一年后,诗人代表当时台湾岛上四百万同胞,写的这首以《春愁》为题的小诗,仅仅四句计二十八字,字字是血和泪写成的。
丘逢甲(公元1864年—1912年),台湾彰化人。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8年)进士,曾任清政府工部主事。
1894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向朝鲜发动侵略,并对中国的陆海军进行挑衅,中国军队英勇作战,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以及缺乏坚决反对……您好,您是本站注册会员,您的权限不够,这篇文章要求升级成本站的收费会员才能阅读全文1、如果您想汇款升级成收费会员,请[点此阅读汇款须知],到当地银行将现金存入指定银行卡号;2、如果您已经汇款,请[点此填写汇款留言],立即留言告诉您在本站注册的注册用户名、汇款金额和汇款日期,管理员核实收到您的汇款后立即开通您在本站注册的注册用户名帐号,您的注册用户名帐号级别升级为收费会员。
用您的注册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即可浏览本站全部文章。
中国文秘之家温馨提示:有很多资料要得很急的用户需要立即开通帐号,本站已经开通网上银行在线支付实时自动开通帐号的功能。
您可以立即点此24小时网上在线支付升级成收费会员方式一(银行汇款方式)流程:点此注册新用户点此到银行汇款点此给本站留言管理员开通注册帐号。
升级成收费会员方式二(网上支付方式)流程:点此注册新用户点此网上在线支付系统自动实时开通帐号。
好消息,为庆贺本站成立两周年,感谢各界朋友的支持与厚爱,从即日起到2006年8月31日为止,只需50元就可享受两年的会员服务,仅需100元即可成为终身VIP会员,站内文章随您看。
优惠活动正在进行中望大家抓紧时间,莫失良机。
到银行汇款后,填写留言审核确认后立即开通账号,网上在线支付,支付成功后不需留言自动实时开通账号。
《重整河山待后生》作品赏析
《重整河山待后生》这个唱段,表现了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歌颂
了中国人民为雪国耻不怕流血牺牲、大
作 义凛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品 这个唱段的旋律激愤、高亢、悲壮。它
赏
是用宫调式写成的。全曲可分两个乐段。 唱段的节奏自由。骆玉笙发挥了她音域
析 宽阔、抒情色彩浓郁的演唱风格,并揉
进了悲壮苍凉的演唱特点。在伴奏形式
上,采用了传统伴奏乐器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洋管弦乐
队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强化了悲壮的、
大义凛然的、坚强不屈的音乐情绪。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诗歌鉴赏10篇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诗歌鉴赏10篇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无数先烈化笔为刀,表达了他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和为民族生存而战的决心。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诗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更多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推荐↓↓↓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诗歌1《沁园春》赵一曼卫我河山,浴血红颜,百炼成钢。
想珠河铁北,纵横驰骋;暴风骤雨,白马红枪。
剑阵横眉,刀丛冷对,烈烈英风正气扬!尤难忘,将红旗高唱,生命华章!难书母爱慈祥,怎忍见,行行是断肠。
幸故国已复,家园正旺,白山黑水,鸟唱花香。
处处丰碑,英雄回首,无悔人生短亦长。
春风里,看宁儿代代,正沐阳光。
赵一曼,四川人宜宾人,抗日民族英雄,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诗歌2《沁园春》杨靖宇雪漫残阳,冰著寒山,铁骨傲风。
笑倭奴痴妄,徒施伎俩;丈夫矢志,为复国兴。
南满烟云,松江烽火,铁骑狂飚正纵横。
须来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黄红。
白山昂首苍穹,望林莽,葱葱是古松。
问英灵安在,后生可记:当年壮烈,那日从容?再度回眸,诗篇血就,当教中华瞩目中。
还休忘,有余魅拜鬼,海上云浓。
杨靖宇,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诗歌3《水调歌头》赵尚志林海雪原上,星月冷刀枪。
任凭几度风起,猎猎大旗扬。
不悔征程坎坷,无憾年华舛错,默默对松江。
忍辱淡生死,负重卫家邦。
百余战,仇未泯,恨犹长。
抛头洒血,浇我国土不彷徨。
江水悲歌未没,甲子匆匆已过,小丑又跳梁。
莫忘枕戈睡,休教鬼猖狂。
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2年2月,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诗歌4《水调歌头》彭雪枫战迹壮山色,风雨慰忠魂。
气吞万里如虎,叱咤皖南云。
冯至十四行诗写作背景
冯至十四行诗写作背景
冯至十四行诗的写作背景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冯至在1941年冬天创作了这组十四行诗。
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冯至作为身处沦陷区的知识分子,深感民族危机和生命脆弱。
这种时代背景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特殊的背景和灵感。
其次,从个人背景来看,冯至是一位具有深刻哲学思考和艺术追求的诗人。
他曾经受到德国文学家和思想家如里尔克和歌德等人的影响,对生命意义和人类孤独等主题有着独特的见解。
这种个人背景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此外,昆明时期的政治环境、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也对冯至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昆明,他与其他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交流频繁,这种交流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同时,昆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最后,从诗歌本身来看,冯至的十四行诗将作者的主观生活体验升华为客观的理性,理性中又蕴含着深厚的感情。
这些诗歌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孤独、爱情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考为他的诗歌创作赢得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冯至十四行诗的写作背景是多方面的,包括时代背景、个人背景、环境和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背景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特殊的灵感和思考方式,同时也为他的诗歌赢得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抗战时期解放区_国统区_沦陷区文学语言的比较
摘要语言跟其他一切上层建筑一样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特定的时期总要有特定的语言系统来适应当时的环境。
在抗战时期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中国被强行分成了三个区域也为研究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文学语言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抗战时期文学语言比较“在某种意义上文学可以说是情感与语言的结合体。
文学是表现情感的它表现情感的方式又是运用语言。
因此人们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159文学由语言的组合来表现反过来说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学面貌。
语言跟其他一切上层建筑一样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特定的时期总要有特定的语言系统来适应当时的环境。
语言在历史上的线性走向是“适者生存”但不一定是“后来者居上”。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持续了近十年的抗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
中国整一的文化被外力强行“三分天下”十年间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吞吐相持割裂了文化形成了断裂式发展。
这些变化都已然呈现在记录时代的文学语言上。
比较这三个区的文学和语言状貌前还得把目光拉回“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语言的变革。
“急先锋”胡适在他“八事”说中“认为中国文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就必须进行语体革新废文言而倡白话”。
27从语言形式即“工具”角度肯定白话文学以此作为摆脱旧文学创建新文学的突破口。
这引发了语言的变革并为后来中国的文学发展和各区域语言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语言学家索绪尔曾对“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做了奠基性的区分认为前者是先于具体的语言实例而存在的语言体系languagesystem而后者是个体的具体言语individualutter-ance。
Langue是语言的社会特征是我们作为言说者无意识地依赖的共同体。
Parole是我们个人在具体言说语言时对语言体系的一种实现。
377不论是国统区、沦陷区还是解放区它们的文学都是多种个体具体言说汇聚而成。
由于“战时形成的地缘政治文化对文学的发展风貌形成了强有力制约”2445各个地区大的环境氛围语言场即语言体系不同这制约个体的具体言语同时又由个人在具体言说语言时实现各自不同的语言体系。
关于抗战的经典诗歌8首_关于抗日战争的诗歌大全
关于抗战的经典诗歌8首_关于抗日战争的诗歌大全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那么你知道关于抗战的诗歌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抗战的经典诗歌8首,欢迎大家阅读!关于抗战的诗歌1其一东北沦陷樟子松连白桦林,乌云翻滚雾森森。
饥民苦受铁蹄踏,少帅甘降赤县阴。
大好河山归兽类,满腔血泪警人心。
骗来一个儿皇帝,卧听荒郊响乱砧。
关于抗战的诗歌2其二卢沟事变年迈帝都影子斜,偏偏倭寇乱中华。
枪声掠过桥边月,海盗击沉梦里槎。
从此历书无吉日,奈何尧地响胡笳。
石狮也落铜人泪,苦对哀哀野草花。
关于抗战的诗歌3其三南京屠城诗家已去谢玄晖,遥望紫金雨意微。
三十万人倭虐死,六朝古都鸟难飞。
南山无竹空长叹,东海有冤未久违。
慷慨楚囚成笑柄,污名仙女自肥肥。
关于抗战的诗歌4其四武汉会战道是用兵类下棋,下棋快乐用兵悲。
雄师百万甘流血,敌寇三番叹背时。
四月纠缠如鬼怨,一江风月看龙驰。
吕仙何处云游去,黄鹤楼头可再思。
关于抗战的诗歌5其五雄师远征云遮雾罩野人山,弹雨枪林印缅间。
倭寇狼心成废物,英雄虎胆震边关。
驼峰航线多奇迹,中美盟军开笑颜。
最是安澜名字好,永垂青史列仙班。
关于抗战的诗歌6其六湖南四役湖南四役道从头,万古长沙未老秋。
数次交锋传捷报,三湘儿女不知愁。
衡阳砥柱推南岳,常德风华证野鸥。
神秘湘西蛮子壮,受降圣地是沅州。
关于抗战的诗歌7其七殉国先贤宣明国史纪奇功,二百将军光耀中。
临死犹存荡寇志,带兵总有慕儒风。
自忠饮弹战袍碧,登禹挥戈落照红。
靖宇左权皆勇士,捐躯何必做衰翁。
关于抗战的诗歌8其八警钟长鸣边疆万里总逶迤,西域流沙到海陂。
隔壁人家无好意,涅槃凤凰绽新枝。
阅兵场上风何劲,战士心头志未移。
青史昭昭岂翻案,红旗猎猎不低垂。
战时沦陷区散文的苦吟
作者: 汪文顶
作者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文学评论
页码: 99-10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诗化散文;抗战时期;沦陷区;苦吟;散文随笔;多样性发展;文史意义;世俗化
摘要:抗战时期沦陷区散文流行着书卷化、世俗化和诗化的三种主要倾向。
书卷化随笔以周作人为典范,世俗化絮语散文数张爱玲略胜一筹,诗化散文有南星等传承何其芳余脉,从知性、感性和诗性诸层面拓展散文随笔在沦陷区艰难生长的空间,形成了特有的普遍的苦吟风和苦涩味。
这为战时中国散文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别样的乱世哀音、遗民心曲和文体艺术,具有不可忽略的存在价值和文史意义。
第十二章:国统区沦陷区文学
(四)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的论争
梁实秋 主流派 文学的普遍人性 否定“抗战八股”
强调特殊时期对文学的需求
一、生平 二、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色
1、她熔古今于一炉,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各 自的优长汇于一身,将小说推向大雅大俗的境 界。第一次在传统通俗文学形式中展示了时代 崩溃与转折的进程,传达出个人与历史、生活 与命运等方面的现代内涵。
二、抗战时期的文学思潮 (一)特点
1、现实主义的抗战文学的主潮 2、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仍有存在 3、重视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
(二)关于大众化文学以及文学民族形式的论争 “旧瓶装新酒”的论争
(三)“七月派”
七月派:形成于40年代国统区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 物是诗人兼诗评家胡风。该派立足于现实生活,忠实于时代 感受,张扬主观战斗精神,强调主客观的统一,并以自由诗 歌体写作,是具有爱国激情和叛逆意识的诗歌流派。主要诗 人:胡风、鲁藜、绿原、牛汉、罗洛、徐放等 基本定位 内在精神 基本风格 变革现实的人生形式
38年在武汉成立的军委会政治部宣传厅,由郭沫若主持工 作,组织演剧队、电影对、剧团到全国各地进行抗日宣传, 开阔了文艺工作者的视野,推倒了抗日运动的高涨。
(三)孤岛文学 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 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在日本人的四面包围 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柯灵、巴人等人紧密联系现实写 下了大量爱憎分明的杂文,爆发了关于“鲁迅风”杂文的 争论。租界的戏剧活动也十分活跃,于伶、阿英等人的 剧作歌颂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形象
1、出嫁前,曹七巧是一个天真而富有活力,泼辣而富 于风情的少女
2、出嫁后,曹七巧一方面忍受性压抑的煎熬,另一 方面又受精神上的歧视和打击,形成了他苦闷、压抑、 空虚、无聊的心理,形成了她不敢追求爱情和自由的 软弱和自卑的性格
档案文献与贵州抗战诗歌研究
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 这对利用业余时间参 其中《 抗战期间贵阳文学作品选》 大量收录了 短暂的。 与汪铭竹 、 吕亮耕等诗人居留贵阳较
诗人穆旦有代表 胜, 他与贵州仅有两 加本 书编写工作 的同志们来说就更加难能 当时报刊的各类文学作 品。 出人意料的是 , 尽 长不同 , 一次是作为流亡学生经历了 可贵。本书现代文学部分发掘出一批鲜为人 管是档案学者的编选 , 但其文学性鉴定标准 次短暂 的相遇 : 第二次是抗战胜利前夕在 知的作家, 和长期被湮没的作品 , 突破了所谓 却很纯正: 全书二百余篇 , 共分小说戏剧选 、 湘黔滇远途迁徙 , 与方敬等诗友过从甚密。 特别 ‘ 文革’前贵州没有 中长篇小说的错误说法 , 散文杂文选 、 蹇先艾文选 、 诗歌选 、 抗战征 文 贵 阳短暂工作 , 其中既有 是湘黔滇远途步行接触 了当地的底层 民众 , 这在文化积累上是功不可没 的。 ” 郾抽取m贵 选和抗战山歌鼓词选等六个部分 , 巴金 、 林语堂 、 臧克家 、 冯至 、 沈从文 、 艾 历练了战火 中的现实人生 。 这一切 , 既带来诗 州抗战时期而言 , 除了众 多国内文化名人旅 茅盾 、 居贵阳而一度呈现的文化繁荣景象外 , 还有 芜 、 穆旦 、 蹇 先艾 等 一 大 批名 人 的 名 字 , 也有 风硬朗的现实品格 , 也带来重新思考生命 、 土 贵州本土文学的自我发育 , 两者是互为存在 许多写出了佳作的不知名作者。 而且 , 不管是 地 、 语言存在的机会 , 王佐 良就发现他 的诗风
案 文 化
d a n g 。 a n we n h u a
叶圣陶、 朱 自清等一大批名家名作。 百计发掘线索, 跟踪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搜求一个不应遗忘 处理 。这样处理档案文献便尽量给读者以历 过茅盾 、 的作家, 一部 曾经产生影响的作品, 就需要付 史的真实之感 , 最大限度发挥了文献的作用 。 不过 , 外籍文人介入贵州文坛大多是松散而
抗战时期中国诗歌的历史流向_
下载之前请注意: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有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2:如果遇到文件中有些地方图片显示不出来的,可能是文档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和我联系,我将图片发送给你,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请邮箱联系:抗战时期中国诗歌的历史流向或许没有任何一种事变能象一场裹挟了全民族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争这样给文学的历史进程带来如此深刻的影响。
史无前例的战争岁月在彻底改变了民族生存命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诗人认知和表现世界的思维和艺术方式,并进而在诗歌发展的宏观格局上呈现出战争条件下所独具的某种“时段”特征。
本文把“抗战时期的诗歌”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进行总体考察,正是基于战争的时代背景为诗歌的历史进程所带来的鲜明的“时段”因素。
只有充分把握这种“时段”因素才能更为准确地揭示抗战时期的中国诗歌所固有的某些特殊属性。
尽管战争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把握研究对象的总体视角,但抗战时期的诗歌仍旧存在着可以预想到的复杂性:其一,抗战诗歌虽然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但却无法完全从中国新诗三十年的历史过程中孤置出来,五四以来业已形成的诗歌传统依然构成了它的诗学背景;其二,尽管从总体上不妨把抗战诗歌置于战争环境之下,但由于国统区、沦陷区和解放区三个地域的存在,使得抗战诗歌在时段因素之外又具有地域因素。
本文试图在兼顾新诗历史传统以及抗战诗歌地域特征的同时,侧重于梳理这段诗歌历史具有普遍性的几点流向,即大众化、写实化的理论与实践,哲理化的倾向以及“史诗”的创作。
一还是在抗战前夕,中国诗歌会的代表人物蒲风就曾经作出这样的论断:很显明的,“九一八”以后,一切都趋于尖锐化,再不容你伤春悲秋或作童年的回忆了。
要香艳,要格律,……显然是自寻死路。
现今唯一的道路是“写实”,把大时代及他的动向活生生的反映出来。
[(1)]如果说,蒲风所倡导的写实的道路在战前尚有几分预言的性质,那么随后爆发的全民族的抗战则使这一预言成为整个诗坛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
沦陷区文学名词解释
沦陷区文学名词解释
沦陷区文学是指二战期间,被敌人占领的地区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具体来说,它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被敌人占领的地区(如东北、华北等地)内所涌现出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心灵感受,也表达了他们对敌人的憎恨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些作品通常以当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历史背景等为题材,反映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和抗争,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沦陷区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抗日战争初期,沦陷区文学主要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要内容,代表作品包括胡风的《北方》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到了抗战中期,沦陷区文学开始关注战争状态下的人性、道德、社会问题等方面,代表作品包括张爱玲的《金锁记》和路翎的《云雀》等。
在解放战争时期,沦陷区文学则更加注重对人民解放和新中国建设的呼吁,代表作品包括王蒙的《青春万岁》和宗璞的《红豆》等。
沦陷区文学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记录了当时沦陷区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和抗战历程,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同时,沦陷区文学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灵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创作者。
抗日战争时期的诗歌朗诵运动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抗日战争时期的诗歌朗诵运动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00.4.1抗日战争时期的诗歌朗诵运边研究'——‘———-,h-———~一一学科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李怡,研究生:杨小锋5x中文摘要无女扩乙一/X中文摘要尤《孑L一/1‘‘抗战诗歌朗诵运动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首次具有较大规模的群众性诗歌运动。
它孕育于战前诗坛和战初的上海诗坛,正式爆发于1937年lO月19日武汉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到1945年7月31日《文艺先锋》第7卷第1期刊载《论新诗与朗诵》时止,历时近8年。
在国统区,诗歌朗诵运动受战争进程的影响和诗人们居留地域的限制,主要集中于武汉、广州、香港、重庆、桂林、昆明、成都等中心城市展开,但在其他地区仍然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因重庆有战时陪都身份,故重庆的诗歌朗诵运动历时最久,影响最广。
解放区的诗歌朗诵运动以延安为中心展开,并辐射到其他地区。
诗歌朗诵运动得到一大批诗人和其他艺术家的精心扶持,他们是高兰、柯仲平、光未然、徐迟、闻一多、赵丹、洪深、张瑞芳、赵讽……等。
他们利用《新华日报》、《大公报》等报纸和《时调》、《文艺阵地》、《抗战文艺》、《时与潮文艺》、《战地》、《战歌》等杂志发表朗诵诗作和理论文章,出版专著《诗歌朗诵手册》和《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探索朗诵诗刨作和诗歌朗诵的理论问题,就朗诵诗的存在意义、朗诵诗的内容与形式、朗诵的本质、朗诵的效果与技巧、如何开展诗歌朗诵运动等问题展开争鸣,初步建立了诗歌朗诵运动发展的理论框架。
他们还成立社团专门从事诗歌朗诵运动,印行朗诵诗集供人们使用,翻译介绍国外的朗诵诗和诗歌朗诵运动。
他们利用各种群众集会、文艺界名人诞辰或逝世纪念会、诗人节纪念会、文艺界的其他集会进行朗诵实践,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利用广播等现代传媒进行朗诵,甚至专门组织诗歌朗诵会,并召开座谈会总结经验教训,涌现了高兰、柯仲平、光未然、赵讽等独具风格的朗诵艺术家群体。
沦陷区文学的名词解释
沦陷区文学的名词解释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学形态,被称为沦陷区文学。
这是一种流行于上世纪30至40年代的文学现象,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并发展,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对沦陷区文学进行名词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的内涵。
1. 沦陷区文学的起源沦陷区文学起源于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的特殊历史时期。
由于日本军队在沦陷区对中国人民进行严重的压迫和剥削,许多作家被迫逃亡到沦陷区,生活在这片受到侵略者控制的领土上。
这种特殊的环境和社会状况直接影响了作家们对故土和人民的表达方式。
2. 沦陷区文学的主题沦陷区文学的主题主要围绕着人民的痛苦、抗争和希望展开。
作品中描绘了人民在日本军队的统治下所经历的暴行和苦难,同时也表现了人民的顽强抗争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种主题反映了作家们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关注和人民意识的觉醒。
3. 沦陷区文学的风格沦陷区文学的风格多种多样,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描绘,也有浪漫主义的抒情叙事。
作家们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沦陷区特殊的生活氛围和人民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风格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学氛围,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4. 沦陷区文学的影响沦陷区文学对当时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打破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对于人民困境的沉默,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抗争意志。
作品中对于侵略者统治的揭露和抨击,使更多的人意识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 沦陷区文学的现实意义沦陷区文学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揭示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残酷统治,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坚定的抵抗和团结的力量。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了整个国家,推动了民族解放的浪潮。
沦陷区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为历史留下了珍贵的文化痕迹。
总之,沦陷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独特而重要的一个分支。
它源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通过独特的主题和风格,描绘了那个时期人民的痛苦和抗争。
沦陷区文学的存在和影响,不仅为后来的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
抗战时期的抗日诗歌分析
抗战时期的抗日诗歌分析一、前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孕育了许多英雄事迹和文学作品。
其中,抗战时期的抗日诗歌更是独具特色,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坚定信念和不屈抗争的精神,成为了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对抗战时期的抗日诗歌进行分析。
二、抗日诗歌的主题和特点1. 主题抗日战争是民族危机的时刻,抗日诗歌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表现中国人民民族精神和抗日决心的一种文学形式。
在抗战时期的抗日诗歌中,主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表现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主题。
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充分表现出了自己的民族意识,这也是抗战诗歌中最基本和突出的主题。
在这类诗歌中,常常出现的主题有对祖国的深情和忠诚、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对故乡的眷恋和团结抗争的呼声等等,这些主题都表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坚定不移地抵御外敌的决心。
(2)表现战争的特点和残酷性的主题。
抗日战争是一场血色残酷的战争,这场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牺牲一直深铭于心。
在抗战诗歌中,大量出现了表现战争的特点和残酷性的主题,如华夏遍地荒、万里千山独携机枪等,这些主题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所支付的巨大代价和所承受的无尽苦难。
(3)表现爱国英雄和英雄事迹的主题。
抗战时期有许多爱国英雄,他们不畏强敌,英勇抗争,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榜样。
在抗战诗歌中,有很多的主题都是表现爱国英雄和英雄事迹的,如铁血沙场烈士志、萧磊烈士等等,这些主题肯定了爱国英雄的英勇事迹,激励人们团结向上,抗击外侮。
2. 特点(1)语言简练、雄伟慷慨抗战时期的抗日诗歌语言简练、雄伟慷慨,许多诗篇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抒情和感人。
其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也更加自由、丰富和多样化,体现出新时代的创作风格、鲜明的主旋律和国家大势。
(2)艺术形式多元化在艺术形式方面,抗战时期的抗日诗歌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和题材。
如民歌、山歌、童谣等,这些作品言简意赅、语言通俗,贴近人民生活,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抗战诗歌的战斗力来源浅析
抗战诗歌的战斗力来源浅析一、诗歌艺术方面形成的战斗力田间抗战时期的街头诗把口号的内容以及战斗故事、形象化、歌谣化,同时又以短小、精悍、明快的节奏和语调表现出来,像无处不在的小匕首,插在敌占区的墙上、石头上,鼓舞了解放区的群众、战士。
(一)意象、意境田间的诗歌有很深刻的现实性。
全民抗战是那个时代最大的现实,所以田间诗歌的意象人、物、事件、现象,全都是围绕着爱国和抗战,来源于战斗生活。
但少年田间的诗歌并不是这样,它们来源于文献、想象,比如他的《海之歌》:我,/是海的一个,/我是一片日/我自海中出。
语言和描述意象的方式都带有书面和文言的气息,结构也是相对整齐,有对仗工整的意图,但到了解放区边区的诗歌,随着所见所感的不同,就发生了极大变化,比如歌颂东北义勇军的诗歌: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中国的高梁/正在血里生长。
/大风沙里/一个义勇军/骑马走过他的家乡。
/他回来:/敌人的头,/挂在铁枪上!意象特别简洁有力:长白山、高粱、风沙、骑马的义勇军,敌人的头,铁枪。
形成了一种带有军旅、战争肃杀场景的一种意境,让人立刻体味到了义勇军的勇猛、肃杀.此外在构建情景和意境时,田间的抗战诗是冷峻简洁的,比较少细节,少描写和平铺直叙,代之以鲜活的切片式的生活场景素描。
比如《呈在大风沙里奔走的岗卫们》,像一本速写,记录了服务团内的战地生活,因为身心在战地,情绪控制不住,虽然少了对于生活的提炼升华,少了语言的着墨,但却能够为当时的群众所乐见,所传唱。
(二)情感田间早年间学习过《唐诗三百首》《诗经》,读过郭沫若等人的新诗,但他的抗日诗歌并不是从这些作品中汲取营养的,而更多来源于革命人民的誓词和民间的歌谣,可以说是后者给他诗歌战斗力的。
促使他写下这些战斗力的,也是这些战斗的充满了激烈斗争性的场面。
少年时见到爱国者被杀戮的血腥场面,所引起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巨大震撼、蜕变,让沉默少语的少年长久不能平静。
他曾说,少年时代明白了“爱国者还要被枪毙吗?”这对我似乎是一阵霹雷。
台湾抗日爱国诗歌探析
台湾抗日爱国诗歌探析罗存康内容提要:1895—1945年,日本通过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占台湾50年。
在这50年里,台湾同胞创作了大量的抗日爱国诗歌(少数为词),这些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台湾沦陷的悲愤,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憎恨,对台湾同胞苦难生活的同情,对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期盼。
这些用血泪和生命谱写的诗篇至今读来仍让人心潮澎湃,其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关键词:台湾抗日爱国诗歌“诗歌合为事而作”。
1895—1945年,日本通过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占台湾50年。
在这50年里,台湾同胞创作了大量的抗日爱国诗歌,这些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台湾沦陷的悲愤,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憎恨,对台湾同胞苦难生活的同情,对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期盼。
这些用血泪和生命谱写的诗篇,“或记生民之悲,或抒忧世之怀,或咏抗日之烈,或诛日人之暴”①,直可动天地、感鬼神,闪耀着光彩夺目的思想光辉,至今读来仍让人心潮澎湃,其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弥足珍贵,有些已经成为千古绝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本文拟对此做一初步分析,期望今后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再做更多探讨。
一、台湾抗日诗歌的兴盛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拱手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台湾同胞奋起保台,义不臣倭。
此间记录台湾同胞奋起抗战及日军疯狂镇压台湾同胞的诗歌一时蜂起。
许多诗人同时也是战士,他们直接操戈御敌,保家卫国。
武装抗日失败后,许多诗人或内渡大陆以诗明志,或者继续留台,成立诗社,把酒论诗。
台湾有诗社,始于清康熙廿四年(1685年),由沈光文、季麒光等人组成的东吟社。
清朝统一台湾后,大陆往台的宦游诗人激增,台湾各地书院勃兴,带动了台湾诗歌的兴盛。
嘉庆以后,台湾本地出生的诗人逐渐增多,台湾诗坛也因此呈现本土诗人与宦游诗人并驾齐驱的局面,近代以来,本土诗人更成为台湾诗歌创作的主体力量。
日据台湾后,全台各地纷纷成立诗社,台湾南北一时诗社林立,台湾岛成为“诗人岛”。
《文艺阵地》抗战诗歌研究的开题报告
《文艺阵地》抗战诗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文学创作方面的一段历史。
在抗战期间,中国文艺界积极配合全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歌作为文学的核心形式之一,也在抗战时期扮演着巨大的角色。
抗战诗歌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旨在了解抗战时期中国文艺界的特点和抗战诗歌的主要特点,分析抗战诗歌的意义和价值,深入探讨抗战诗歌对于当时的文学、文化和历史的贡献和影响,以及对于今天的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1)抗战时期中国文艺界的特点
(2)抗战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体裁
(3)抗战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4)抗战诗歌对当时文学、文化和历史的贡献和影响
(5)抗战诗歌对今天的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研究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对于抗战诗歌的文学资料和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2)文化分析法。
通过对于抗战诗歌文本和历史背景的谈论,了解和分析抗战诗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贡献。
(3)比较分析法。
通过与其他时期的诗歌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抗战诗歌的特点和价值。
四、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可以深入探讨抗战时期中国文艺界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抗战文化价值,同时也可以深入探讨近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现代诗歌的创作特点。
此外,对于当今社会对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研究也有一定的意义。
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及其研究
作者: 黄万华[1]
作者机构: [1]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文学评论
页码: 124-130页
主题词: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文学;殖民批判理论;民族精神;女性文学
摘要:中国抗战时期的沦陷区文学提供的是可以称之为后殖民的文学形态,近20年对它的研究与对话充分关注了“话语”空间、文化“权力”、“身份”对话等话题,凸现了乡土文学、通俗文学、女性文学这几种或挑战、或疏离于殖民中心话语的“边缘”文学形态,从而在日占区文学由国家、民族关系决定的中心一边缘结构中,表现出中国近代以来在帝国主义强权压抑下的被压迫者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诗歌研究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诗歌创作,在很长一段时间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作为解放区文学、国统区文学的必要补充,沦陷区文学,特别是沦陷区诗歌创作在回避政治混乱、战争阴霾、民族危亡等重大主题后,更多倾向于个人抒发,描绘出自我独特的生命体验,反映了沦陷区人民的生存困境以及无法言说的痛苦。
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沦陷区诗歌是有必要的。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为钱理群教授主编的《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诗歌卷》,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借鉴上,本论文从沦陷区诗歌的创作环境所造成的言说困境入手,对诗歌的内容、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探讨沦陷区诗歌的价值意义。
论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引言、正文、结语。
引言部分主要阐述沦陷区诗歌创作概况以及学界对沦陷区文学及诗歌研究的研究情况,简单地说明研究沦陷区诗歌的意义。
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章“言说的窘境”主要探讨和分析了沦陷区诗歌创作时的背景、作家心态。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采取高压政策,不仅对政治、军事进行统治,而且对思想文化方面进行残酷的压制。
相对于抗战时期的国统区与解放区来说,沦陷区创作环境是极为严苛的,“言”与“不言”制约着作家创作,但是正是这种言说的窘境,使得诗人将创作的视角由“大我”转成“小我”,发掘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永久人性”,由此决定了他们的创作方式和内容以及其创作的特点和价值。
第二章“沉重的独语”是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提炼出沦陷区诗歌在内容与表现手法上的特殊性,本章在结合沦
陷区诗歌创作的背景及其发展的基础上,对沦陷区诗歌的内容以及艺术特点做了研究分析。
主要从沦陷区诗歌体现的“写实主义”倾向与诗歌的“现代派”路线以及诗歌“古典主义”情调三方面方面来展现沦陷区诗歌的特点,由此引出沦陷区诗歌创作对抗战时期沦陷区人民生存窘境、对于战争的深刻思考。
第三章是“旷野的回响”,这一章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寻找沦陷区诗歌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从北京诗人群体、长诗及“史诗”创作和沦陷区诗歌与解放区、国统区诗歌的关联以及与五四时期诗歌的关联来说,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寻找其价值和意义;二是从对当代的影响来说,虽然由于政治以及自身的因素,沦陷区诗歌对于当代诗歌创作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我们在一些著作中还是看到了沦陷区诗歌对当代诗歌的影响,特别是吴兴华的诗歌以及其诗论对港台地区的影响。
以此说明沦陷区诗歌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结语部分主要对沦陷区诗歌创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沦陷区诗歌创作中的不足。
【关键词】:抗战时期写实主义现代派古典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25
【目录】:中文摘要6-8Abstract8-10引言10-16一、创作概况10-14
二、沦陷区文学及其诗歌研究14-16第一章言说的窘境16-201.1创作背景16-171.2作家心态17-20第二章沉重的独语20-352.1诗歌的“写实主义”倾向20-252.2诗歌的“现代派”路线25-282.3诗歌的“古典主义”情调28-35第三章旷野的回响35-423.1沦陷区诗歌的价值35-393.2当代余音39-42结语42-44参考文献44-46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6-47致谢47-48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8-50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