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整中文版

合集下载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摘要及流程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简化流程无反应无呼吸式不能正常呼吸↓启动急救系统→拿到除颤器↓↓开始心肺复苏↘检查心律如有必要时除颤↓用力快速按压每2分钟重复一次,由过去的ABC改为CAB,但不包括新生儿。

一、识别:1、确认环境安全2、判断意识、轻拍、大声呼唤、触摸颈动脉搏动≤10秒钟,未触及颈动脉搏动或病人出现喘息样呼吸时。

二、启动急救系统,院外打120,院内组织急救,备呼吸面罩、气囊、除颤器及通知相关人员。

三、开始心肺复苏,成人基础生命支持(一)C胸外按压,在识别病人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无颈动脉搏动,启动急救同时,尽早尽快心脏按压。

1、将病人置于心肺复苏体位,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硬地面上,施救者位于病人右侧,如为硬地面,双膝跪地,左膝平病人肩部与肩同宽,硬板床应平施救者膝部。

2、部位: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

3、方法①救护者两手掌相重叠,掌跟放于病人胸骨下1/2处,使手掌根部横轴与病人胸骨长轴相重合,两手手指离开病人胸壁。

②施救者上半身前倾,双肩位于病人胸骨正上方,双臂伸直,借助自身体重和肩臂力,垂直向下按压,放松后胸壁充分回弹,放松时手掌不离开病人皮肤。

③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比1:1,按压30次,人工通气2次,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中断控制在10秒钟内。

开始按压2分钟后,检查一次脉搏、呼吸、瞳孔以后,每4-5分钟一次,检查不超过5秒,由协助者检查。

2分钟责任制,按压2-3分钟更换人1次(二)A开放气道新心肺复苏,强调团队精神,如在医院,启动急救系统后,一人行心脏按压,另一人同时开放气道。

松开领口,清除口腔异物,采用仰头抬颏法,即一手压病人前额,一手中食指抬病人下颏骨,耳垂及下颏角连线与地面垂直。

(三)B人工呼吸吹气前用按压病人前额的手同时捏住病人鼻孔,另一手固定病人下颌,开启口腔,救护者正常吸气后,口腔包病人口部缓慢向病人肺内吹气,使病人胸腔扩张,吹气2次后继续心脏按压。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术是指救护者在现场对呼吸、心跳骤停者及时实施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急救技术,为维持基础生命提供必要的氧气及充分的血液循环的紧急急救措施。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不学医的人们也应该学会,急救不存在简单与复杂,只要做了胸外按压,一定会为急救人员争取营救时间。

1.发现病人倒地,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以免影响救治;2.判断病人意识,(注意做到轻拍重唤!)如无反应,立即呼救并请求他人拨打电话,与急救医疗救护系统联系。

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1分钟的现场心肺复苏后,再联系求救;3.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触摸颈动脉,未触及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4.按压30次后立即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例为2:30。

单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每分钟频率至少为100次。

有条件要及早实施体外除颤。

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复苏学会制订的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指导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心肺复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修改了操作程序。

大家比较熟悉的紧急状况下心肺复苏的程序是:A 开放气道;B 人工呼吸;C 维持循环。

这套理论延续了很多年。

现今,此程序更改为:C 维持循环(胸外按压);A 开放气道(畅通呼吸道);B 人工呼吸(吹气)。

请大家记住复苏程序由ABC变成CAB。

心肺复苏的适应症•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心音无、大动脉无;•心跳呼吸停止;•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心电图:一直线、心室颤动和心电机械分离。

心搏骤停的识别心搏骤停的识别一般并不困难,最可靠且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一般轻拍病人肩膀并大声呼喊以判断意识是否存在,以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如果二者均不存在,就可做出心搏骤停的诊断,并应该立即实施初步急救和复苏。

2010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非专业人员不进行脉搏检查
3.革命性的修改:流程更换
更加强调了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05年 A.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C.胸外按压 2010年 C.胸外按压 A.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成年人及儿科病人(包括儿童及婴幼儿, 但不包括新生儿)
3.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 代替 A-B-C

4.团队合作!
第八部分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LS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 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 主要内容:

1.气道管理、通气支持以及治疗缓慢型和快速型心律失常 2.治疗心脏骤停(药物治疗等) 3.改善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预后的措施(第九部分)


2. 弱化了脉搏的检查

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 (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然后,该人员会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 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 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AED(如果有的话)



声门上气道(喉罩、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和喉管),由受过培 训的人员实施CPR时声门上气道可以替代球囊-面罩通气 和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

8.1 气道管理辅助措施和通气

1.球囊-面罩通气:
当放置高级气道有延误或不成功时,球囊-面罩通气尤其 有帮助;

抢救人员应确保用仰头-抬颏法充分开放气道,提起下巴 紧贴面罩,手持面罩紧贴脸,使面罩与口密闭;
以上建议旨在支持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 特别是在发生心脏骤停时现场有AED或除颤器的情 况下

成人BLS在ICU中的应用

2010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美国心脏协会(AHA )[1]每五年根据临床和科研的最新进展推出一个新版本的“心肺复苏指南”。

该指南系统提供心肺复苏应遵循的原则并提供临床实践的操作指南。

2000年版 2005年版 2010年版[2]1. 婴儿和儿童CPR 时,按压/通气比为5:1;成人CPR 时,按压/通气比为15:2;2. 未强调胸外按压的质量和速率,胸腔完全恢复状态,以及减少中断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1. 强调胸外按压的质量和频率,要求“用力而快速的按压,按压频率100次/分”; 2. 所有单人CPR 时,按压/通气比均为30:2;3. 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恢复到正常位置,压/放时间50%:50%。

5. 应尽量控制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

1. 2010年指南,调整了心肺复苏的流程,由A-B-C 更改为C-A-B ,把心脏按压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2. 在除颤之前进行胸外按压,在除颤1次结束之后马上再进行胸外按压。

3.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4. 连续按压,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

持续按压,不过早放弃病人。

5. 可以在治疗科室使用机械按压。

比较中我们发现了以下的趋势:1、 AHA 心肺复苏指南中的按压通气要求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从5:1到15:2到目前的30:2或连续按压,并要求避免过度通气。

在2005年版本之后,美国 亚利桑那大学心脏中心Gordon A. Ewy 等提出了纯胸外按压不通气的方式,并通过临床证实持续胸外按压即可提供充足的氧供。

2、 指南越来越强调在除颤之前,先行进行胸外按压,使得心脏得到足够的灌注。

尤其是2010年指南,调整了心肺复苏的流程,由A-B-C 更改为C-A-B ,并要求更高的按压频率和按压深度。

强调高质量的的有效胸外按压。

[3]3、 指南越来越重视不间断按压,和持续按压,减少中断次数并且不要过早放弃病人。

4、 2010年指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机(17张)南针对心肺复苏的高质量要求促使我们考虑使用一种高效、便携的移动心肺复苏设备来辅助或部分替代人工按压。

美国心脏协会201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全文

美国心脏协会201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全文

美国心脏协会201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全文第一部分实施概要2010 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症救治指南的出版,标志着现代CPR 经历了50 周年。

1960 年,Kouwenhoven、Knickerbocker 和 Jude 发表了心脏骤停后经闭胸式心脏按压存活 14 例病人的文献,同年,在 Ocean 市召开的 Maryland 医学会学术会议上介绍了胸外按压联合人工呼吸的方法。

两年后,即1962 年,介绍了直流电单项波除颤法。

1966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编写了第一个心肺复苏(CPR)指南,此后定期进行更新。

过去的50 年间,以早期识别和呼叫、早期CPR、早期除颤和早期开展急诊医疗救治为基础的方法,已成功挽救了全世界成千上万条生命,这些成功抢救的生命证明心肺复苏研究和临床验证的重要性,也是庆祝 CPR 50 周年的原因。

如果我们全面征求同行复苏科学家的评议,仍有很多挑战。

我们知道不同系统(译注:指机构或专业)之间心脏骤停后的存活预后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报告较另一些报告的存活率高达5 倍。

虽然诸如整合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中的技术有助于提高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但没有那种初始介入措施可用于心脏骤停者,除非目击者准备、愿意且有能力实施救治。

而且,要抢救成功,目击者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行动应在一个系统下充分合作、并将各种行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目标是让患者能够存活出院。

本实施摘要总揽2010 美国心脏病协会CPR 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中最主要的变化和最引人关注的推荐。

科学家和医务人员参与到广泛的证据评估过程中,根据目前科学进展分析 CPR 过程中的系列环节和优先步骤,以确定对存活最大的潜在影响因素。

根据可获得的证据强度,对最有希望的支持措施确定推荐等级。

专家们一致支持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的CPR,即充分的按压频率和深度,允许胸廓充分回弹(或回复),最少的按压间断时间和避免过度通气。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权威版本-最全_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权威版本-最全_
3秒后----头晕 18秒后----脑缺氧 30秒后----昏迷 60秒后----脑细胞开始死亡 6分钟后----全部脑细胞死亡
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
……所以,
我们不能单纯等待医护人员到现场抢救。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自救互救知识,
学习 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心脏性猝T综合征LQTS J波综合征 短QT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 特发性TV/TF 电解质紊乱 药物尤其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的心律失常
Brugada
LQTS
预激综合征WPW(Wolf-Parkinson-White)
WPW
心脏性猝死SCD分期
前驱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数周或数月的前驱症状如心绞痛 、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非特异性。
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 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 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等。若心脏 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则95%为心源性
心脏骤停期: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 心音消失。 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 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很快即停止
CPR
心肺复苏概述 (CPR)
心肺复苏术的目的
◆心肺复苏术是挽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技 术。 ◆心肺复苏的目的: ◇挽救生命,恢复患者中断的心跳、呼吸; ◇恢复大脑功能,避免和减少“植物状态”、 “植物人”的发生。
心肺复苏相关概念
• 晕厥 • 昏迷 • 心搏骤停 • 猝死
心肺复苏相关概念
晕厥
争 分 夺 秒!
大量实践证明: •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 •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官方简体中文版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官方简体中文版


题问要主的者救施有所对针
。据依的议建南指了出给 还外此。议建导指的容内训培苏复或作操苏复改更致导能可有 或的议争有及以学苏复于注专们他助帮在旨�师导会协脏心国 美和员人救急向面容内的要摘本。结总的更变和题 问要重些一》南指 )CCE( 救急管血心及 )RPC( 苏复 肺心 )AHA( 会协脏心国美 0102《对是”要摘南指“
录目
要 摘 》 南 指救急管血心及 苏 复 肺 心 会协脏心国美 0102《
n o i ta ic o s sA tr ae H na c ir emA 0 1 0 2 ©
授教 ,鸣一陆
对校版文中体简
DM ,keoH nednaV .L y rreT cSM ,DM ,srevarT .H werdnA DM ,retsuhS leahciM HPM ,DM ,aeR .D samohT BhC ,BM ,namlreP .M yerffeJ DM ,ydrebeP nnA y raM HPM ,DM ,ronnoC ’O .E t reboR DhP ,DM ,ramueN .W t reboR cSM ,DM ,nosirroM .J eiruaL DM ,kniL .S kraM DM ,kuhcneduK .J reteP DM ,namnielK .E acinoM DM ,lekniwttaK nhoJ SM ,DM ,hcuaJ .C drawdE DM ,yekciH .W t reboR P-TMERN ,DM ,nosugreF .D yerffeJ DM ,araihccuC tterB NEC ,NSM ,NR ,evaC .M anaiD DhP ,DM ,yawallaC .W notfilC DM ,illiB .E nhoJ DM ,ijnahB nahraF DM ,greB .A t reboR DM ,greB .D craM DM ,eryaS .R leahciM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

CPR2010指南
C胸外心脏按压
检查脉搏 -用5秒的时间检查患者
(包括成人、儿童、婴儿)
按压幅度 -胸骨下陷大于等于5cm 按压频率:大于100次/分
——30次按压要在18-23s内完成 ——按压速率:大于100次/分
CPR2010指南
A基本气道处理
用以张开气道的技术-“按额托顎法” 如果患者是颈椎创伤的话,应施行“下 颚前推法”把气道打开
高级生命支持技术
高级人工气道
高级人工气道除了指气管插管 (ETT)外,亦包括喉罩(LMA)及 结合管等。 研究认为喉罩及结合管同样能够提 供有效的通气。
高级生命支持技术
急救药物
2010指南建议:先把药物准备好,在不干扰心 脏按压的情况下给药,给药在每次检查脉搏及 心电后施行, 输药途径首选静脉内给药。
2010 版指南强烈推荐
尖端扭转型室速
患者如果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是多发性室速 的一个特列类型,因发作时QRS波群的振幅与 波群呈周期性改变,宛如围绕等电位线连续扭 转而得名) 处理:可采用硫酸镁。 ——患者如出现反复性多形态室速,应寻求心 脏专科专家的意见
2005版与2010版的几个主要变化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 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 呼吸 (4)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5)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常规使用阿托 品 (6)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98% (7)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8)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2010年_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0年_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在 A-B-C 顺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 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设备或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 中,胸外按压往往被延误。 C-A-B 顺序可以尽快开始胸 外按压,通气延误时间能尽量缩短至仅为完成第一轮胸外 按压的时间(30 次胸外按压大约在18 秒内完成)。
(3)不到50%的心脏骤停患者得到了目击者实施的CRP。 这可能有许多原因,其中最大的障碍可能是开放气道并进 行人工呼吸。若一开始就实施胸外按压,就能保证更多的 心脏骤停患者得到CPR救治,那些不能或不愿实施人工呼 吸的施救者至少能完成胸外按压。
(4)医务人员根据心脏骤停最可能的原因而改变急救程 序是合理的。 如果发现一名患者突然倒地,而现场仅有
一个医务人员时,该医务人员可能会认为患者突发VF型 心脏骤停;一旦该施救者证实该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仅
有叹气样呼吸,施救者就必须立即激活急救反应系统,拿 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后进行电除颤,然后实施CPR 操作。但对一名推测为淹溺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窒息性心脏 骤停患者,在呼叫急救反应系统之前,先给予大约5个循 环(约2分钟)的传统CPR(包括人工呼吸)。对于新生 儿,心脏骤停最可能的原因为呼吸因素导致的,复苏程序 应当为A-B-C顺序,除非已知是心脏原因导致的。
医院应监测从倒下到首次电击之间的间隔时间和复苏后果 (<3min;≥4-5min) 我们要求<1min
电极片放置位置
2005年
2010年
电极位置
前-侧
默认 (前-侧电极)
前尖、双腋部、右或左上背部
三个替代电极片位置
(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 右肩胛)
装有植入式心律转复 除颤器患者的体外除颤 距离设备>2.5cm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官方简体中文版2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官方简体中文版2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摘要针对所有施救者的主要问题 1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 3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5电击治疗9心肺复苏技术和装置 12心血管病高级生命支持 1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17中风18儿科基础生命支持 18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20 新生儿复苏 22 伦理学问题 24培训、实施和团队 25急救 26总结28目录主编Mary Fran Hazinski, RN, MSN副主编Leon Chameides, MDRobin Hemphill, MD, MPH Ricardo A. Samson, MDStephen M. Schexnayder, MD Elizabeth Sinz, MD投稿人Brenda Schoolfield指南编写组主席及副主席Michael R. Sayre, MDMarc D. Berg, MDRobert A. Berg, MDFarhan Bhanji, MDJohn E. Billi, MDClifton W. Callaway, MD, PhD Diana M. Cave, RN, MSN, CEN Brett Cucchiara, MDJeffrey D. Ferguson, MD, NREMT-P Robert W. Hickey, MDEdward C. Jauch, MD, MSJohn Kattwinkel, MDMonica E. Kleinman, MDPeter J. Kudenchuk, MDMark S. Link, MDLaurie J. Morrison, MD, MSc Robert W. Neumar, MD, PhD Robert E. O’Connor, MD, MPH Mary Ann Peberdy, MDJeffrey M. Perlman, MB, ChB Thomas D. Rea, MD, MPH Michael Shuster, MDAndrew H. Travers, MD, MSc Terry L. Vanden Hoek, MD简体中文版校对陆一鸣, 教授©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国心脏协会导师,旨在帮助他们专注于复苏学以及有争议的或有可能导致更改复苏操作或复苏培训内容的指导建议。

2010美国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救治指南

2010美国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救治指南

• 证据水平 • 水平 1 随机临床试验或有确切疗效的多个临床试验的荟萃 分析 • 水平 2 小样本或显著性疗效较少的随机临床试验 • 水平 3 前瞻性,对照,非随机的队列研究 • 水平 4 历史性,非随机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 • 水平 5 病例系列;同类病例收集,无对照组 • 水平 6 动物研究或力学模型研究 • 水平 7 由现有的为其他目的收集的资料推断,理论分析 • 水平 8 合理推测(共识);循证指南以前的常规
• 本指南含有12个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 心血管急救流程,重点关注必要的评估和 推荐用于治疗心脏骤停或危重情况的干预 措施。 • 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 程序,并且在心肺复苏期间增加了每分钟 胸外按压的次数和减少胸外按压的间歇。 下面是本指南的一些最重要的新建议:
• 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 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 即开始胸外按压(第4和11章)。 • (2)、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 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 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 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 廓有明显抬高(第4和11章)。
• 建议紧急医疗服务(EMS)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 可考虑先行约5 组(约2 分钟)心肺复苏,特别是在事发地点由呼叫 到EMS抵达反应时间超过4到5分钟时(第5章)。 • (8)、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治疗期间,推荐两次心跳检查之间给予 约5 组(或者约2 分钟)心肺复苏(第5、7.2和12章)。急救者不应 在电击后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而是应该重新进行心肺复苏,先行胸 外按压,而心跳检查应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进行。 • (9)、推荐所有的急救措施,包括高级气道开放(例如气管内导管, 食管—气管导管[Combitube],或喉部面罩气道[LMA])、给药和对患 者重新评价时,均应保证胸外按压间隔最短化。推荐无脉性心脏骤停 治疗期间应限制对脉搏的检查(第4、5、7.2、11和12章)。 • (10)、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时,推荐电击1次后而非 电击3次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开始胸外按压):这是因为新式除颤 器首次电击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并且已知道如果首次的电击失败,给 予胸外按压可以改善氧供和养分运送到至心肌,使得随后进行的电击 更可能除颤成功(第5、7.2和12章)。

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实用中文版)

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实用中文版)
当遇到突然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时,单个施救者必须首先根据没有反应和没有正常呼吸来识 别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识别后施救者应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如果可行拿取AED/除颤器,并 从胸外按压开始进行CPR。如果AED不在附近,施救者应该直接进行CPR。如果有其他施救者,第 一位施救者应该指挥他们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和拿取AED/除颤器;第一位施救者应立即开始CPR。
下面的章节概述了生存链的前三个链环: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和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尽早CPR 及迅速除颤。按照认识施救者、患者和各种资源的实际多样性的方式介绍这些资料。
CPR 的概念性框架:施救者和患者的相互作用
CPR传统上将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相结合以达到优化循环和氧合的目的。施救者和患者的特 点可能影响CPR各部分的最佳应用。
当取来AED/除颤器时,如果可能则使用电极帖,不要中断胸外按压,打开AED“开”关。AED 将分析心律,指示施救者进行电击(即除颤)或继续CPR。
如果得不到AED/除颤器,继续CPR不要中断,直到更多有经验的施救者接手。
识别和启动急救反应
迅速启动急救和开始CPR需要快速识别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患者没有反应。没有呼吸或呼吸 不正常。心脏骤停后早期濒死喘息(agonal gasps)常见,会与正常呼吸混淆。即使是受过培训 的施救者单独检查脉搏也常不可靠,而且需要额外的时间。因此,假如成年患者无反应、没有呼 吸或呼吸不正常(即只有喘息),施救者应当立即CPR。不再推荐“看、听和感觉呼吸”辅助识 别(诊断)的方法。
第 6 页 共 83 页
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实用中文版)
图2.CPR的组成成分(building blocks)
高度
训练
多名施救者协同 CPR
施救者熟练程度

2010_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_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整理课件ppt
31
操作后处理
操作5个循环或2分钟后再次判断患者颈动脉 搏动:
如未恢复,继续心肺复苏,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 如已恢复,判断呼吸是否恢复(一看二听三感
觉 5-10秒)
如未恢复,单做人工呼吸,频率10-12次/分,每两 分钟检查脉搏一次;准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如已恢复,安置体位,头侧位,整理患者衣服,保 暖,等待救援,每两分钟检查脉搏呼吸。
如无脉搏,应立即给予心脏按压。
整理课件ppt
16
C-人工循环
要点 ★按压部位 ★姿势 ★按压与放松间隔相等 ★幅度及频率 ★按压/通气比率 ★按压中断时间≤10秒
整理课件ppt
17
心脏按压部位确定法1
步骤1 中指食指沿肋弓 向中间滑移,
步骤2 中指触到剑突,
整理课件ppt
18
步骤3:
另一手掌根部紧贴食 指放在胸骨上,
步骤4:
四指交叉抬起不接触 胸壁进行按压。
整理课件ppt
19
心脏按压部位确定法2
整理课件ppt
2005指南规 定(成人): 两乳头连线 与胸骨交叉 点处为心脏 按压部位。 (腋下法)
20


姿 势
地上采用跪姿,双膝平病人肩部 床上应站立于踏脚板,双膝平病人躯干
双臂绷直,与胸部垂直不得弯曲
• 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 • 进一步强调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
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 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 • 通常不建议在通气过程中采用环状软骨加压。
整理课件ppt
7
针对医务人员的主要问题及更改
• 施救者应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外按压(CA-B 而不是A-B-C)。通过从 30 次按压而不是 2 次通气开始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 的延误时间。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同步电复律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2010(新):心房纤颤电复律治疗的建议双相波能量首剂量是 120 一 200 J。 心房纤颤电复律治疗的单相波首剂量是 200J。成人心房扑动和其他室上性心 律的电复律治疗通常需要较低能量;使用单相波或双相波装置时,一般采用 50 J 一 100 J 的首剂量即可。如果首次电复律电击失败,操作者应逐渐提高 剂量。 ★.室性心动过速 2010(新):首剂量能量为 100 J 的单相波形或双相波形电复律(同步)电 击对于成人稳定型单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较好。如果对第一次电击没有 反应,应逐步增加剂量。 同步电复律不得用于治疗心室颤动。 同步电复律不应该用于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形性心动过速(不规则室性 心动过速)。 ★.起搏 2010(未更改 2005 版本的内容):对于无脉心脏骤停患者,并不建议将起 搏作为常规处理。对于有脉搏但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医务人员应准备好 为对药物无反应的患者进行经皮起搏。
• ★强调胸外按压 • 2010(新增):如果旁观者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 则应进行 Hands-Only™(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 复苏,直至 AED 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 或其他相关施救者已接管患者。 • 所有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应至少为心脏骤停 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如果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 应按照 30:2比率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直至 AED 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已接管患者。
★从 A-B-C 更改为 C-A-B
• 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 持程序从 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 为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 理由: 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上,而在各年龄 段的患者中,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的心 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 (VF) 或无脉性室性心 动过速 (VT)。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 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在 A-B-C 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 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者收集并装 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更改为 C-A-B 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 延误时间。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整中文版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完整中文版

《2010`AHA CPR&ECC 指南》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AHA CPR&ECC指南》《2010`AHA CPR&ECC指南》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避免过度通气,保证胸廓完全回弹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2010(新):C-A-B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2005(旧):A-B-C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生存链的变化★2010(新):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2005(旧):1、早期识别,激活EMSS2、早期CPR3、早期除颤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呼激活应急救援系统。

心肺复苏2010指南

心肺复苏2010指南

碳酸氢钠
• 适应症:
• 有效通气及胸外心脏按压10分钟后,PH 值仍低于 7.2
• 心跳骤停前已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 伴有严重的高钾血症
2010心肺复苏方法
呼救
C (circulation)
心外按压的作用原理:
• 胸泵机制 胸外按压造成胸内压升高,动静脉均承受压 力,但动脉的对抗力大于静脉,在按压时保持开放, 主动脉收缩而将血液泵入大循环;而大静脉则被压陷, 回流停止;放松按压时胸内压下降,静脉回流心脏, 动脉停止泵血,回流的动脉血被主动脉瓣阻挡,血液 不能返流入心脏,部分可从冠状动脉开口流入心脏冠 状动脉 。
电除颤
2010年的指南未对除颤、电复律和起搏进行很大的修 改,强调在给与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同时早期除颤是提 高心肺复苏存活率的关键。
电除颤
• 对一个室颤患者来说,能否成功地被给予电除颤,使 其存活,决定于从室颤发生到进行首次电除颤治疗的 时间。
• 应尽早除颤,5分钟之内开始。除颤延迟1分钟,存活 率降低7—10%,超过10分钟再除,存活率仅为2—5%。
• 心泵机制 超声技术已经证实,在按压时,心脏内的瓣 膜出现与生理情况一致的交替开放与关闭。
定位1
• 两乳头连线中点
定位2
• 定位在剑突上方2横指处
要点
★按压部位 ★姿势 ★按压与放松
间隔相等 ★幅度及频率 ★按压/通气比

胸外按压
• 双手指交叉垂直按 压胸骨。
• 心脏按压的 • 频率:至少100次/
分 • 深度:至少5cm
2010心肺复苏方法
2010心肺复苏方法
一手的鱼际处紧贴 在按压部位上,双 手重叠握紧,双臂 绷直,双肩在病人 胸骨上方正中,垂 直向下按压,按压 力量应足以使胸骨 下沉大于5 厘米, 压下后放松,但双 手不要离开胸壁。 反复操作,频率大 于100次/分钟

2010心肺复苏指南(BLS)

2010心肺复苏指南(BLS)
初级救助者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只要准备好除颤仪,有除颤指针,医务人员就应尽 快使用 ;
美国总统克林顿致全美人民电台演讲 (21 May 2000 04:28)
• 今天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一种用于挽救成千上万人们生命的新方法, 它使那些受害于最大杀手——心脏骤停的人劫后余生。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 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基础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概述
心肺复苏 :对心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 救措施。
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BLS)是心脏骤停后挽救生命 的基础,是所有救助者能够和应当进行的关 键部分。
心跳骤停的识别
患者无反应,并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 (仅有喘息 )。 不再强调检查呼吸。 弱化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重要性。判断脉搏 时间不应超过10秒。
胸外按压
1、快速而且有力的按压。救助者对成人胸外 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速率较为合理,按 压的深度至少要2英寸/5厘米。救助者每 次按压后要使胸廓完全回弹,按压和放松 的时间大致相等 2、救助者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以获得每分 钟最多的按压次数。按压-通气比推荐30:2。
胸外按压示意图

强调
可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 通气前先胸外按压(CAB而不是ABC)。
人工呼吸
1.口对口呼吸;
“正常”吸气(不是深吸气),再进行第二次呼吸 。
2.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 3.口对鼻呼吸,口对气管套管呼吸; 4.气囊面罩通气 ;
30次按压和2次呼吸,按压暂停时进行人工呼吸 。
5.人工气道的通气。
按压者进行连续的频率为100次/分的胸外按压,实施通 气者进行8到10次/分的通气。二者每2分钟交换操作。
开放气道
• 初级救助者

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

非 专 业 简施 化救 流者 程成 人
BLS
专业施救者成人BLS流程
BLS步骤总结
快速除颤
• 先电击?先C-A-B ?先胸前捶击? • 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有心电监护的患者, 从VF到电击的时间应<3 min,并且应在等 待除颤器就绪时进行心肺复苏。 • 儿童(1~8岁)首选剂量衰减型AED • 婴儿(<1岁)建议首选手动除颤器 • 电极位置:前-侧(或前-后、前-左肩胛以 及前-右肩胛) • 装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者:应避免将 电极片或电极板直接放在植入装置上。
专业与非专业施救者BLS区别
• 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
• 经过心肺复苏培训者: C-A-B • 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者,可进行HandsOnly™(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或按照 急救调度的指示操作
• 专业施救者
• 未触摸到脉搏(<10 秒钟):C-A-B并尽早 使用 AED。 • 不建议常规性地采用环状软骨加压。 • 根据最有可能的骤停病因展开施救行动。 • 团体合作。
2010
美国心脏协会(AHA)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
• • • • •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 并启动急救系统
发现患者突然倒地:
• 立即检查:
• 无反应 • 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即仅有濒死喘息)
电复律与除颤能量
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 动过速 室性心动 过速
Af 双相波 单相波 AF 稳定型单型 性 无脉性或多 形性 Vf(成人) Vf(儿童) 双相/单相波 双相波
2005
未确定 100 - 200 J 未建议 未建议 非同步电击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Gordon)
体表电除颤 (1956-57年,Zoll,
Kouwenhoven)
闭式胸外心脏按压 (1960年,Kouwenhoven,
Jude,Knicherbocker) 肾上腺素等药物的应用 (1963年,Redding, Pearson)
心搏骤停的原因
心肌收缩力减弱
严重心律失常
心搏骤停
冠脉血流量减少
血流动力学剧烈改变
心搏骤停的诊断
必须迅速、果断(10s内),凡符合下列条 件者均应诊断为心搏骤停
原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呼之不应 呼吸停止或呈喘息样呼吸 下列条件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 大动脉搏动消失 测不到血压,心音消失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CPCR的阶段
三个阶段
循环支持(胸内心脏按压, OCCM )
ECCM存活率5%~15% 新法CPR—改善不显 改变观念 OCCM存活率28%~58% 遗憾 — OCCM —目前未广泛使用 1960年代推崇——OCCM ECCM转变 —也许是一错误 ※重拾OCCM——可能能抢救成活更多CA患者
首选
循环支持(胸内心脏按压, OCCM )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建立人工循环——血液流动
CPR 进行人工通气——血液氧合
▲所有急救技术中最基本最急杂设备与技术
▲只要按照规范化流程标准实施
现代CPR四大基本技术
口对口人工通气 (1950s末,Elam,Safar,
呼吸支持
压额抬颌法
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一 手置患者前额向后加压使 头后仰,另一手(除拇指 外)的手指置于下颌骨骼 部分接近下颌的地方,将 下颌抬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AHA CPR&ECC 指南》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生存链的变化
★2010(新):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05(旧):
1、早期识别,激活EMSS
2、早期CPR
3、早期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
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呼激活应急救援系统。

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010(新):
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2005(旧):
成人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2次通气后再做30次胸外按压,如此循环
原因:
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抢救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CPR的高。

2、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3、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4、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

在开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5、不管是单人还是多人抢救,以胸外按压开始CPR不会推迟进行人工呼吸这点应该明确。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10(新):
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

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

仅建议旁观者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

原因:
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过电话,就可实行仅有胸外按压的CPR。

然而,经过训练的救援人员,还是应该胸外按压和通气同时进行。

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2010(新):
CPR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

30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抢救者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气。

●2005(旧):
开放气道实施时CPR的前提。

气道开放后,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评估呼吸。

评估没有呼吸心跳后,在进行胸外按压!
原因:
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顺序,对于没有意识,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应首先给予胸外按压。

因此,呼吸作为心脏骤停后简要检查的一部分,应放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2次通气之后
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2010(新):
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2005(旧):
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100次/分
原因:
按压次数,中断时间,决定了胸外按压的频率。

这也是影响正常循环和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在大多数研究中,胸外按压次数与存活率成正比。

作为CPR组成的重要部分,胸外按压不仅要把重点放在按压频率上,也要尽量缩短中断时间。

按压不足或频繁中断将会使每分钟的按压次数减少。

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5 ㎝≥5cm
★2010(新):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至少5㎝≥5cm
●2005(旧):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4㎝-5 ㎝4-5cm
原因:
胸外按压通过挤压心脏增加的血流量,可以为脑和心脏提供氧和能量。

尽管建议按压时要用力按,快速按,从几年来的实际操作情况看,多数抢救者按压深度还是不够。

此外,现有科学表明,按压深度至少5 ㎝时比4 ㎝更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