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导类 影视作品分析 第二节 电影的结构2 (2)

合集下载

电影结构深层读解

电影结构深层读解

03
镜头运动
镜头的运动方式,如静止、晃动、跟拍等,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
体验和心理感受。镜头的运动与故事的节奏和情节的发展密切相关。
画面构图
画面布局
画面中的元素如何布局和排列,如前景、背景、中景等,对于画面的视觉效果和主题表达 至关重要。画面布局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
焦点与透视
观众参与与解读
观众参与
电影通过情节、角色和视听细节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使观众主动参与到 影片意义的构建中。
解读
观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审美倾向对电影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阐释 ,形成不同的解读结果。
06 电影结构的应用与发展
电影与新媒体的结合
电影与网络视频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与网络视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网络平台成为电影传播的重要渠道 ,也促使电影制作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
声画分离
声画分离是指声音和画 面在空间上的分离关系, 通过声画分离,可以创 造出更加丰富的听觉空 间感和视觉空间感。
声画对立
声画对立是指声音和画 面在情感上的对立关系, 通过声画对立,可以创 造出更加深刻的情感表 达和视觉冲击力。
05 电影的深层意义与解读
象征与隐喻
象征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场景来表达抽象的 概念或情感,如《教父》中的鸽子象 征着和平与纯洁,而鸽子的死亡则暗 示着家族的堕落。
跨媒介叙事
跨媒介叙事将电影与其他媒介(如小说、 游戏等)相结合,通过不同媒介的交互, 构建更为丰富和复杂的故事世界,为观众 提供更全面的叙事体验。
未来电影结构的发展趋势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未来 的电影结构将更加注重沉浸式体验,观众将 能够更加深入地融入故事情境中。

影视作品影视作品影视作品影像结构...

影视作品影视作品影视作品影像结构...

影视作品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画面或镜头第一节:作为信息单位的画面(镜头)画面(镜头)的定义关键词—— 1、开停机;2、连贯影像是通过一系列镜头展现的。

你知道一部电影一般由多少个镜头组成吗?400—800个第二节:光学镜头及其特性同:模仿人眼异:视角一、焦点和焦距:焦点。

[关键词:平行光、汇聚]焦距(F)。

决定——视角范围、景深范围、透视程度。

二、光学镜头的分类(以16毫米摄影机为例)1、标准镜头:焦距:25毫米;视野角度:45度左右。

特点:真实感。

2、长镜头(窄角镜头,远摄镜头)焦距:>25毫米视野角度:<40度特点:远摄;突出重点。

缺点:景深小。

3、广角镜头:焦距:<25毫米视野角度:宽广特点:近距离拍摄;信息量;抢拍;变形。

另: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视角130度到180度。

4、变焦镜头:焦:焦距三、光圈与景深光圈:控制曝光量。

景深:清晰范围。

影响因素:光圈、焦距和物距第二章画面构图一、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概念构图的定义构图的处理对象二、画面构图的目的和任务目的:表现任务:1.准确再现。

2.艺术感染力。

第一节:画面构图的特点问:影视构图与绘画构图、图片摄影构图完全一样吗?一、影视摄影构图特点:1、系统性2、动态性3、时限性4、角度多变性5、现场一次定型二、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1)简洁(2)突出(3)明确(4)表现力第二节:画面构图的一般规则1、对称。

2、均衡:[关键词:视觉重量均势]结构的均衡:“补白”、“黄金律”。

色彩的均衡。

影响均衡效果的因素:(1)重量和体积(2)生活经验、心理体验和视觉习惯。

3、对比。

分类:同时对比;相继对比。

对比的手法:虚实对比、大小对比、影调对比、藏露对比4、呼应5、和谐第三节:画面中的景物关系区分:[关键词:所起作用]一、画面主体主体的构成:单一主体、复合主体突出主体的方法(1)直接表现a:空间b:距离c:位置。

d:对比——突出(2)间接表现a:气氛烘托。

影视写作框架结构分析

影视写作框架结构分析

4.视听语言的初步读解 对影像的读解包括画画,色彩,灯光,镜头运动方式等;对声音的 读解主要包括音乐和音响,台词和对白,旁白等;还有蒙太奇以及表演 细节等的读解与分析。 鉴于考生只是初涉影视艺术,故视听语言的读解和分析,要善于抓 住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和段落,或他们在开头,结尾高潮中的综合运用。 以上影评写作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一一列出并不意味着考试必须 面面具到。影评写作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倡在相对完整(思想与艺术) 的分析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一)影评内容
1.主题的揭示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试图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传达作 者的思想和情感,影视作品亦不例外,评论者必须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把 握和主题揭示;对主题读解和把握虽可能有所差异,但它相对的具有客 观性,准确性;对主题准确且深入的理解与分析,是对考生视听语言读 解能力以及思考的综合,概括能力的考核。
3、用排比造势来开头
比如:国歌,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怦然心动的旋律。电影《国歌》讲述了一 个中华民族不屈争抗的故事。吴子牛的《国歌》,使旋律和故事连在一起, 让观众在壮美的感受中,经历了心灵的震撼和感情的倾泻。
4、特色定位来开头
如:“为历史而作,为人生而写”的影片《国歌》以宏大的场面,磅 礴的气势、昂扬的激情和悲壮的美质,重铸了“主旋律”电影的形象坐 标,使“主旋律”影片与历史的丰富细节结合了起来。在“主旋律”影 片中,它是世纪末的新收获。
10、自然结尾法 此种结尾最常见,它们符合行文的需要,我们说过,结尾方式亦无定式, 绝无任何公式可概括无疑,主要依文章来势和表达需要而选定。
常见的几种低分试卷
(一)复述故事型。影媒之光的培训中也常见很多同学顺着故事的线索来写,吧 故事翻译一遍,这样的试卷的分数是不会高的。

纯粹编导之影视语言—画面结构

纯粹编导之影视语言—画面结构

六、画面结构一:构成画面的因素构成画面的因素;主体、陪体、环境、背景、前景、空白等。

(1)主体主体是拍摄时的主要对象,它是一个人或某一物体,也可以是一群人或一组对象,它是画面构图的主要构成部分。

主体一般具有两个条件;第一,它是画面所表现内容的主要体现者;第二,它是画面结构的中心。

主体在画面中位置安排的主要几种方式;垂直线三等份;既用两条垂直线把画面分成三等份,而把主体放置在其中的一条垂直线或者接近垂直线的位置上。

“井”构图法;即将画面分成九个等份,在画面中两条平行线和两条垂直线相交处的任意一点上放置主体,视觉感受最为正常。

交叉点构图法;把主体位置放在画面线条的汇聚点上,通过线条与环境引出或者烘托主体。

“V”型线构图法;将主体放置在画面中“V”形线的最底点。

“S”型线构图法;将主体放在画面中“S”形线的某一点上。

画面中,主体是否突出主要由对象本身线条和造型形式来决定,技术上,可以利用主体大小、光影、色彩、拍摄角度等诸多方法来突出主题。

(2)陪体陪体是与主体有紧密联系的对象,是画面中陪衬主体的景物或者人物,是帮助主体揭示内容的成分,在构图中均衡画面,梅花画面和渲染气氛的作用。

陪体的作用;第一与主体共同完成表现主题的任务;第而,使画面更自然、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第三,是画面更富有形式(形体)美感。

(3)环境环境是主体周围的景色,既(周围)人物、景物、空间,是画面的重要组成因素。

环境的作用;第一;烘托主体,帮助叙事,具有表情、表意的作用;第二,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及精神面貌,表达一定的情调和气氛。

画面的位置:1 前景前景一般是指主体前方最靠近镜头的景物,前景有可能是主体、陪体或者是环境。

前景的作用:第一,可以直接说明主体;第二,帮助画面构图。

2. 画面背景画面背景是画面中主体后面的景物,不同的环境可以构成不同的背景。

b.线条形状的轮廓线就是线的形式,轮廓线在画面中是区别不同形象的基本条件。

人们在长期思考和实践中,将线与一定事物相对应,赋予线形一定意义:1.直线:坚强、有力、稳定、舒展2.曲线:流动、顺畅、优雅、柔和3.折线:波动、紧张、不安定4.斜线:运动、兴奋、不稳定5垂直线:挺拔、严肃、庄严、希望总之,电影是一门艺术,所以它的构图首先要美,要“艺术”。

编导高考如何进行影片分析(机位方面)

编导高考如何进行影片分析(机位方面)

编导高考如何进行影片分析(机位方面)第一篇:编导高考如何进行影片分析(机位方面)机位“机位”是电影的创作者对摄影机拍摄位置的称呼,也是影片分析中对摄影机拍摄点的表述。

实际上,机位是影片导演风格中最为重要的语言形式。

机位的运用是电影的叙事形式。

机位的变化是电影的镜头形式。

机位的变化规律是影片的视觉形式。

从宏观的意义上讲,电影中的机位有如下的意义:1)机位就是视点。

是决定我们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看到影片叙事的发展。

2)机位就是构图。

每一个机位拍摄的画面,由于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和构图效果。

3)机位就是调度。

每一个机位反映了导演在空间上,在调度上是如何完成电影的叙事的。

我们知道,戏剧场面调度的核心是人物在舞台中的位置。

他反映了戏剧导演对人物在舞台上每一个点和位置的处理关系。

因为,戏剧的表现是没有景别的划分的,是从一个点上看到的环境关系和人物的关系。

4)机位体现了导演的叙事方式。

有的导演在镜头的转换中,镜头变化的幅度比较小,有的导演在镜头的转换中,镜头变化的幅度比较大。

有的导演机位变化比较有规律,有的导演则表现出更大随意性。

而电影的场面调度则更为丰富,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因素:1)人物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与处理。

人物在场景中的调度处理应该体现叙事的需要,导演风格的要求。

人物的调度既是任意的、主观的,又是受一定限制的。

2)摄影机机位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和处理。

电影场面调度的核心是摄影机机位的调度。

摄影机机位的设计、运用、具体方式、变化的规律,都反映了导演的镜头意识和视觉语言的形式。

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机位的设计与运用既反映了导演的技巧,又反映了导演的叙事风格。

我们分析影片(全片和段落)中的机位关系时,要注意如下的问题:1)具体分析导演在一场戏的镜头段落中,是从哪几个机位的点拍摄完成和表达影片的叙事的?2)分析摄影机机位在这样一个叙事的过程(段落)中,是怎样布局的?平面的构成效果是什么样的?3)分析影片中某一个特定的段落中(例如:表现人物的动作,表现事件的细节)机位的处理有什么样的特点?4)在全片中和一场戏中,机位的处理与布局有什么样的规律?实际上我们在拉片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所有的摄影机机位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不管导演是否有这个意识,这种现象是存在的,我们要分析镜头处理与布局的规律。

电影结构

电影结构

广东海洋大学公共选修课 2005-2006第二学期
(三)心理式结构电影
1、特点:打破以现实事件顺序发展的逻辑, 借鉴小说中依据人物的意识活动来进行结构 的方式。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把过去、 现在和未来交叉去表现,最求叙述的主观性 和心理性。根据人物的心境变化,用回忆倒 叙的“闪回”形式。 闪回:指在现实镜头中间突然插入放映过去 生活的镜头或是回忆,联想梦幻的镜头。
广东海洋大学公共选修课 2005-2006第二学期
2、从《天云山传奇》看心理结构电影 划分段落结构: 镜头1-204 现实 镜头205-506 回忆 镜头507-540 现实 镜头541-730 回叙 541 730 镜头731-894 现实 镜头895-951 现实 心理结构电影很多时候用到空镜头 空镜头:只有景物而没有人物,并且这些景物不是 主体物的镜头,又称景物镜头。多用于过渡。
广东海洋大学公共选修课 2005-2006第二学期
(四)以叙事因素构成的较单纯的小说式结构电影
1、不以紧张的冲突去吸引观众,而是以亲 切、生动、细致的对人物的描写去渲染人物 感情,激发观众的情绪。 以写人物感情的细微变化为目的,通过人物 感情的一个个场面的积累,从容不迫地把剧 情推向高潮。 在场景的安排上除主要场景外,还可以有次 要场景和插曲。
广东海洋大学公共选修课 2005-2006第二学期
2、从《远山的呼唤》看小说式结构 导演:山田洋次 演员:高仓健 影片风格:质朴自然 含蓄 通过几个生活横断面所构成的场面的有效积累,委 婉细致地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过程。整个情节 像生活一样自然真实可信,是一种处理渐变艺术。 结构铺展除主要情景外还安排了较多次要情景和插 曲点缀其间。 人物性格丰满细腻。
广东海洋大学公共选修课 2005-2006第二学期

影视作品研究分析2

影视作品研究分析2

影视作品分析2————————————————————————————————作者:————————————————————————————————日期:21、娱乐的态度①正确的认识娱乐、理解娱乐方式、娱乐节目。

传媒娱乐以传媒为载体、以娱乐为主体。

而且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大众无疑有享受娱乐、消费娱乐的权利。

然而,娱乐“什么”,“怎么”娱乐,也就是说娱乐的元素如何运用,娱乐的形态如何组合,娱乐的构想如何操作,娱乐如何把握等等,却是应当认真对待的②娱乐节目要注重自己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节目的经营理念。

从文化与艺术的角度看,传媒“泛娱乐化”现象的升温和膨胀,折射出的是文化原创性的缺失,凸显出的是艺术创造力的匮乏,表现出的是审美感悟力的滞后。

作为传媒工作者,特别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循艺术规律,讲究文化内蕴,注重娱乐品质,创作并推广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文化产品,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占领文化阵地,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③理念上注重(泛)娱乐化的运作传媒娱乐在市场运作中是需要讲经济效益,看绩效目标,但它所固有的审美情趣、精神引领、教化作用、艺术品位等社会意识功能却不能被忽视丢弃。

特别应当看到,在当今大众传媒时代,传媒娱乐凭借着强大的时空传播力和广泛的受众消费面,对当代社会时刻都在产生直接的影响和渗透。

传媒责任之重大,前所未有。

我们理当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把握,真正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2现在新闻类节目也独立出了国际新闻类节目,陈述一下国际新闻类节目的传播特点国际新闻具有以下几项基本特点:国际新闻是指对国际上发生的新近事实的报道。

一般来说国际新闻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将国际社会发生的变动事实告诉本国民众,二是将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新闻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

国际新闻具有以下几项基本特点:1、国际新闻以国家或其他国际组织(诸如欧美、联合国等)为主体,大众媒体与本国政府的利益指向一致。

如何分析电影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方式

如何分析电影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方式

如何分析电影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方式电影是一个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媒介,通过情节结构和叙事方式来向观众传递故事和情感。

分析电影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创作意图,欣赏电影的艺术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进行电影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方式的分析。

一、理解电影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是指电影中的故事经过一系列事件的发展和展开,呈现出一种脉络和发展趋势。

分析情节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影的主线和副线,并揭示电影中人物关系、主题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下面是分析电影情节结构的一些要点:1. 引子:电影的引子通常是为了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面的情节展开铺垫。

它可以通过展示主要角色或事件的背景、过去经历等方式来吸引观众。

2. 冲突:冲突是情节结构发展的驱动力,它可以是内部冲突(主角追求自我价值、内心挣扎)或外部冲突(与他人、环境、社会等的冲突)。

冲突的呈现让观众更加关注故事的发展。

3. 转折点:转折点是情节结构中的重要转折,在故事中改变了主角的命运和情节的发展方向。

转折点通常出现在剧情的关键时刻,给观众带来戏剧性的情绪冲击。

4. 高潮:高潮是电影情节发展的高峰阶段,主要角色面临着重大挑战并做出关键抉择。

高潮通常具有强烈的紧张感和情感冲突,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观赏体验。

5. 结局:结局是电影情节的最终呈现,它可以是开放式结局(留下观众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或封闭式结局(对主线故事做出明确的交代)。

结局通常是电影的收尾部分,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分析电影的叙事方式叙事方式是指电影中故事的叙述手法和表现形式。

它影响着观众对电影的感知和理解,也体现了导演的创作风格和意图。

分析电影的叙事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电影的艺术特点和观点。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叙事方式:1. 线性叙事:线性叙事是最传统和常见的叙事方式,按照时间轴线性呈现故事,故事发展过程顺序清晰并且易于理解。

大多数电影都采用线性叙事方式,符合大众观影习惯。

2. 非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打破了时间的线性顺序,通过闪回、前后剪辑等手法在时间和空间上穿插故事,给观众带来错综复杂的观影体验。

影视作品分析(二)

影视作品分析(二)

第二节如何写好影评写好影视评论的前提是细心观赏。

影视评论不同于书评,书可以反复地看,而影片却一闪即逝,因此,在看电影时不能漫不经心,而要全神贯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画面、音乐、对白、音响、表演等方面都要体察精微,并及时捕捉闪光的东西。

这样在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在影片中可评的角度很多。

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就多部影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探索片等)进行评论;可综合同一类问题(如古装片的雷同化等)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进行电影专评,如平添编剧、评导演、评演员、评摄影、评美工、评音乐等。

面对这些可评的内容,初学写影评的中学生具体应如何处理呢?最好的办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抓住影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为深刻、最能激发自己写作欲望的问题来写,这样便于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评论,忌面面俱到。

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

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

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

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到。

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一、影评写作规律与要领在考试中,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对一部影片写一篇评论,最重要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以下我们总结了几条写作规律和要领。

(一)选好角度,量体裁衣电影评论的角度,就是写作的切人口、突破点,即从什么地方人手,评论什么。

艺考编导电影叙事结构分析

艺考编导电影叙事结构分析
2、非线性复线 (3) 平行时空
让故事的主人公通过梦境、幻想、平行时空等非现实因素同时存在于另一时空, 与当前的现实世界进行对比,主要打破了空间的单一性,展示了世界另一种可 能。 如「滑动门」、「罗拉快跑」、「盲打误撞」、「吸烟/不吸烟」。
BUSINESS
2、非线性复线 (4) 并置叙事
往往是多个故事或多条情节线索的并置,几个故事互不相关,既没有特定的因 果关联,也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仅仅通过暗含的主题相连接。观众需集中注 意力看完才能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共同的主题思想。此类结构的电影主要有: 「党同伐异」、「云图」、「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电影叙事结构分析
CONTENTS
一 、什么是叙事结构
1、定义:
《电影大辞典》将叙事结构定义为“对人物、动作和 情节线索的全面性组合和安排”。
一般最为传统的叙事结构是由“开端—发展—高潮— 结尾”这四部分组成,其严格按照现实的时间向度来 组织安排,这类传统的叙事被看作是线性叙事。
分类
从叙事结构的角度可以将电影结构分为最基本的线性、非 线性以及反线性叙事。这是电影叙事中最为基本的三个结 构性原则。
BUSINESS
2、非线性复线 (5) 复调结构
复调结构多采取多重内聚焦型视角。对话式复调,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 他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同一事件下,而相互间不发生融合。作者不再是 全知全能型的上帝,以多次闪回这样突兀的心理化手段使人物之间针对同一事 件形成对话。而最后的真相需要观众自己判断。如「公民凯恩」、「罗生门」、 「社交网络」。 还有一种,结构式复调,多视角立体叙事,故事之间互有关 联,因偶然性碰撞,如「低俗小说」、「撞车」、「疯狂的赛车」、「暴雨将 至」、「21克」、「通天塔」等。

《影视作品分析》—2.2视听元素之画面

《影视作品分析》—2.2视听元素之画面
• 幕(act)由一系列段落构成,它引导故事发展到一个 大的转折点。
任务一 光学镜头种类与表意功能
• 【任务导入】 • 影片《公民凯恩》(奥逊·威尔逊导演,1941)第一个闪回段落,每个人物
处纵向(Z轴)上不同的表演区域。
【知识链接】
• 光学镜头按焦距一般分为:广角镜头(短焦距)、标准镜头(标准焦距)、 长焦镜头(长焦距)三种。
• 标准镜头只针对特定影片规格是“标准”的。要达到 相同的倍率和透视效果。35mm影片需要使用50mm的 镜头,16mm影片则使用25mm的镜头。我们这里讲的 标准镜头指的是35mm影片规格下的,35-50mm为标 准,14-35mm通常作为广角镜头使用,35-75mm为 “紧”长焦距镜头,当镜头的焦距长至200mm1200mm则称为望远镜头。
• 二、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
• 广角镜头的特性之一是能够给画面带来大景深。这就意味着前景、中景、 后景可以同时处于焦点范围之内。广角镜头除了在深焦的大景深镜头中广 泛使用,同时因为摄取的环境范围相对宽广,适合拍摄远景、全景,因此 经常用来表现规模较大的场面,用它摄取的远景镜头,可以起着交代环境 的建立镜头作用。
影片的构成单位
• 镜头(shot)是摄影师开启和关闭摄影机为开端和结 束的一段画面。拍摄完之后,剪辑师会进一步对该镜 头进行加工,从中挑选新的起止点。
• 场景(scene)是指在一个地点中(同一时空)的行动 单元,可由单一镜头(长拍镜头)或有多个镜头构成。
• 段落(sequence)是指多个场景的集合,它讲述一个 比较连贯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又是大故事中的一个相 对完整的片段。
• 【任务导入】
• 观看一段视频,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镜头之间的区别, 并试着对它们进行分类,尝试找出景别、角度、构图、 色彩、光线以及运动和镜头之间的关系,体会镜头的 结合形成的节奏感,并从自己的感觉谈谈这些镜头画 面大小与其表达的内容的关系。

电影结构分析

电影结构分析
影片分析 ——电影结构 主讲人: 苏博君
什么是电影结构
传统的电影理论把电影结构等同于情节的结构; 实际上; 电影结构是由不同的一些要素 方面 层次和形态构成的复杂 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由于结构系统的整体性 转换性和 自身调整性;不管内部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作为电影的基 本特性却一直保持住了;
电影的色彩结构
对一部影片来说;色彩总是某种东西的色彩;所以色彩不可 能像在绘画中那样加以抽象的运用; 相对于影片的特定表意 来说;色彩的关系与变化又总是特定的;具有逻辑性的; 从整 体上看;一部影片通常总是有一些用色上的特征可以把握;总 是有一种或几种色彩在影片中的出现频率比较高;给观众留 下的印象特别强烈和深刻; 这当然是创作者一种自觉而有意 识的选择;以确定影片用色的基本调子; 色彩基调规定了影 片用色的基本方案;
电影的声音结构
电影在声音中的结构性充分体现在声音合成这个技术环 节上; 声音包含着人声 音响和音乐;这三个声音的元素必须通 过合成的技术处理才可能构成电影的声音; 这就有力地证明 了电影声音作为一种结构性存在的基本事实;
谢谢观看
电影的时空结构
时空结构
时空规定性是影片基本的规定性;这个问题一般是在环境 设计的框架里被讨论的; 对那些传统的戏剧式影片来说;也 许时空问题只需要考察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也就 够了;但电影发展的历史却在表明;剧作构思的日趋复杂;也 直接带来时空关系的复杂; 时空关系不仅不再是单一的 也 不再是完全统一的;
电影结构有哪些
一 剧作结构
1 戏剧式结构 2 散文式结构 3 小说式结构 4 多视角结构 5 时空交错式结构
二造型结构
1 影像结构 2 色彩结构 3 声音结构
电影的意念结构

影视作品的情节结构

影视作品的情节结构

影视作品的情节结构▪一、开端▪开端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还要确定这个故事的矛盾前提和故事背景。

最重要的是要确立最有利于展现人物性格的特定情境,这样才可以让人物在情境中按自己的性格行动。

▪例:《功夫熊猫》的开端▪开端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制造紧迫感,让观众赶快进入剧情。

▪“十分钟决定成败”的原则▪例:《海底总动员》的开端影视作品的情节结构▪二、发展▪发展是故事中的主要部分,在剧情发展过程中,人物遇到一个个合理的阻碍,并且一个个征服,剧情环环相扣,人物性格不断发展终至完善。

▪例《海底总动员》中尼莫的成长经历与性格完善▪例《泰坦尼克号》中露丝的转变影视作品的情节结构▪三、高潮▪高潮是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此时不再有复杂的剧情,一切的疑问和矛盾都直接被摆到镜头前。

▪如《2012》的小高潮与最后的高潮▪一般来说,高潮是伴随着危机在最后的时刻才出现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影视作品的情节结构▪四、结局▪结局是主要矛盾最终解决,主要人物性格完成转变,故事达到了最终的稳定与平衡。

▪结局一般是首位呼应的。

▪如《冰河世纪》的开端与结尾(一)影视作品的结局模式▪1.悲剧结局▪悲剧结局是指由于不可抗拒的外力,给人带来的痛苦结局。

▪如著名作品《泰坦尼克号》就是一个悲剧结局▪悲剧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一)影视作品的结局模式▪2.喜剧结局▪喜剧是将那些无价值的事物撕破了给人看。

▪喜剧结局是由于主人公改正了自身性格方面的弱点,导致判断的正确,带来的喜剧结局。

▪如《神灯》中的阿拉丁(一)影视作品的结局模式▪3.正剧结局▪(1)理论概述▪正剧又称为悲喜剧,始于18世纪,正剧的外部表现特征,主要在于人物命运、事件结局的完满性。

(一)影视作品的结局模式(一)影视作品的结局模式(一)影视作品的结局模式(二)影视作品的结局方法▪1.闭合式结局▪结局出现了绝对不可逆转的故事结尾,满足了观众的心理期待,称为闭合式结局。

▪例《功夫》的结局(二)影视作品的结局方法▪2.开放式结局▪结局留下了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完全满足观众的情感期待,给观众留有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称为开放式结局。

影视编导类 影视作品分析 第二节 电影的结构2 (1)

影视编导类 影视作品分析 第二节 电影的结构2 (1)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片分析1.关于“阳光”的理解和画外音对叙事的支配《阳光灿烂的日子》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它尊重了主人公的心理真实,这种阳光并非真正的物理阳光,而是因为爱情因素的参与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愉悦。

主人公表现的是对记忆的筛选,侧重于对自己记忆中美好事物的表达,因此阳光灿烂所表现的主题就是自己对青春的缅怀以及主人公的爱情体验与回忆。

另外,画外音奠定了整体的叙事基调,配合支配了影片的叙事。

导演从自我观念出发讲述故事,从而使影片具有更大的灵活度,可以任意打断并重新编叙故事,使观众时刻与影片保持间离,从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叙事线索,整部影片按照线性结构发展而画外音的出现则使叙事生出不同的支线,让观众体会导演思想的复杂性。

2.个人化的叙事方式对客观历史的解构影片从个人角度讲述关于文革的记忆,从根本上瓦解了文革的政治本质,以个人的全新视角对文革进行主观化的展现,巧妙的回避了文革的黑暗现实,将观众带入马小军的个人历史体现之中。

可以说导演是少数的个体的立场来展现属于主流的大众文革,因此,影片风格与历史之间存在着背离。

导演极力淡化文革的政治色彩和历史色彩,使本片成为文革类影片的一个里程碑。

在此意义上说,导演实现了个人主观视角对历史事件的解构,集中展现了个人在历史中的处境,表现了导演对特定历史年代的嘲讽与反思。

3.对马小军人物及其性格的分析影片的明线是马小军对米兰的迷恋,而暗线是青春成长的喧嚣和躁动,马小军是一类文革中的典型,在他身上我们可以体验到青春的躁动与不安。

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和对爱情的渴望,他具有由衷的英雄思想和子承父志的革命自豪感,同时又充满反秩序,反常规的渴望。

这跟父辈的革命规范和伦理法则形成了激烈冲突。

学校管理失控,师德丧失以及社会中权力的真空,社会规模社德约束力的下降,家庭之中父权的转移,父母的放任自流成为他性格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他们青春的叛逆以及文革对他们应有权力的剥夺以及深受毒害而不自知的思想状态。

影片结构总结

影片结构总结

影片结构总结对影片的理解内容:人物(演员)、故事(编剧)、思想(导演)形式:镜头(摄影)、光色(灯光)、场景(美术)、形象(服化道)、声音(作曲)形式与内容关系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从内容和形式上影片还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组成部分:一、故事剧情(优秀的故事,难忘的剧情是影片创作的生命)一、想创作影片故事,先从组成影片故事的关键词入手从人性方面入手(嫉妒、猜疑、自私、复仇、背叛等)从剧情方面入手(矛盾、铺垫《美丽人生》悬念《大男孩》误会等)从思想方面入手《大象》《与狼共舞》《撞车》二、好的剧情就是要提出更多问题、分出更多线索、剧中人物遭遇更多麻烦。

从而达到影片的高潮。

三、如何介绍主角方式?喜剧化地表现、突出被摄对象的主要特征。

具体来讲:1、选择被摄对象最为突出的细节2、使用特写镜头二、结构类型(不同常规的影片结构表现方式,成为影片不朽的灵魂)确立一种类型,就意味确立一种模式。

结构类型:1、按照时间发展进行影片结构—顺序(最长用)2、从结尾开始展示影片——倒叙《背叛》3、影片过程中穿插——插叙4、环形结构—影片首尾相连接《低俗小说》5、一件事情通过不同人叙述,越来越接近真实的事件《罗生门》《英雄》《告白》6、一个故事因为细节的改变产生了不同的结局《月光宝盒》《罗拉快跑》《蝴蝶效应》7、剧中剧结构《法国中尉的女人》《好男好女》8、破碎式结构《上帝之城》《疯狂的石头》9、颠倒式结构《美国往事》《太阳照常升起》10、幻觉类结构《黑天鹅》《美丽心灵》11、揭示人性《神探》三、影像画面(精美的影像画面,考究的构图是影片创作的基础)一、色彩、光影、构图、角度(非正常角度可以仿照动物角度如蚊子)色彩:色彩是电影视听语言中一个重要表现元素。

色彩出现在电影中有两种情况——色调和局部色相。

1、色调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一定的色彩倾向。

色调出现在影片中,有时候是一种色调贯穿整部影片《红》《白》《蓝》,有时候是一种色调贯穿一个段落、一个场景或者一个镜头。

陶碧莹组

陶碧莹组

空间结构分析
镜头(画面)构图空间
景别,景深:景别不同,意味着呈现故事信息的 态度与方法不同。景深不同意味着呈现的重点不 同。
方向,角度:镜头拍摄的方向,对画面构图以及 拍摄对象起到了一定的定向作用。
光影,色彩:影像呈现可以通过光影的明暗处理 和色彩的多样配置而具有分离功能,聚焦功能及 鉴别功能等重要的造型表意作用与功能。
电影的叙事情节,在总体上构成影片的框 架;电影的细节与元素构成影片的内容。 现代电影中,对于叙事中的细节越来越重 视,而且影片的剧作结构和造型结构也越 来越重要,这些影片结构共同构造了电影 这门艺术。
因此分析结构需要注意:
1、把握叙事结构之前,必先把 握叙事角度: ①、全知全能叙事(第三人称)。
②、限制叙事(第一人称)。 《 公民凯恩》 《城南旧事》
③、纯客观叙事(第三人称或无 人称)。《偷自行车的人》
2、传统叙事与当代叙事的区别: ①模仿论—关系论。“讲什么”;“怎么 讲”。注重语言写照;注重言语、语境和 游戏规则。 ②作者论—本文论。强调权威性和生产性; 强调被语言(规则)书写、本文自述性和 读者接受性。 ③单本论—互文论。强调单一性和独创性; 强调改写和重建,看重滑稽模仿和多义性。 ④封闭论—开放论。意义现存,结构完整 自足;意义可读可写,提倡误读,结构残 缺或开敞,可供选择。
那么,电影结构是什么呢?
1.电影作品的结构 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 叙事组合的构造。影片的结构,框架, 就是电影的风格。
电影的结构是电影的最重要的艺术形 式之一。从定义上讲,电影结构是影片 的组织排列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成。而 电影的简易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 潮和结局。
电影结构的符合常规是艺术在创 作和接受之间早已订立的一个契 约,但突破常规则更是艺术在创 作和接受之间所进行的一次新的 谈判。正是在电影结构不断的调 整和更新中,电影的艺术生命才 不断获得重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编导类影视作品分析第二节电影的结构第二节电影的结构影片分析中对影片结构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学经常会忽略分析影片结构,甚至,根本不去关注。

其实,电影的结构是电影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

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

导演根据影片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的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将各诸要素合理、有机、完整地组成一个视听整体,达到艺术上的统一。

影片的结构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统工程,我们认定的电影的结构分析应该包括:1.剧作结构分析:剧作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设置,情节的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

从电影的创作规律研究表明:戏剧性结构的电影无非是无数件有因果关系、有内在联系的事件,有机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终构成一种结局。

纵观世界各国故事片电影的样式,电影的叙事结构、电影的剧作结构及故事的结局基本是四种存在模式:A、情理之中,预料之中B、情理之外,预料之中C、情理之中,预料之外D、情理之外,预料之外但无论哪样的一种结局,都会充满了“因果关系”“偶然关系”“必然关系”和“戏剧关系”的味道,都会有一种人为主观的因素。

非戏剧性结构的电影,在表面构成上,会更为随意,更为自然和偶然的,许许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机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后形成上,无非是形成两种模式“n个体无意识形成集体的有意识。

整体有意识形成风格的有意识”。

现代电影的剧作结构,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变异性,重点表现在剧作的合情与合理的处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从大多数的影片的构成上分析,合情比合理更为重要。

2.情节结构分析:情节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体分析。

传统的电影情节,往往是顺序型的,线型的排列关系,现代电影的情节则更为复杂,更为混淆。

但电影的情节和细节是影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的叙事情节,在总体上构成影片的框架;电影的细节与元素构成影片的内容;电影情节的推动,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着重依赖于人物的动作和细节的设置。

电影情节的编排,往往是依据于人物的心理线索和发展。

以往的“戏剧式”电影叙事,对于精巧的外部情节的设计和设置是十分依赖的。

现代电影中,对于叙事中的细节越来越重视,用细节的动作和细节的场面积累来推动情节。

这种电影的特点是:重视细节的强调,重视细节的重复,形成影片内在的结构,注重细节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对人物的塑造和对情节的帮助。

总体来讲,影片的结构是导演风格和主题思想表达的最重要的手段。

经分析发现,电影的叙事结构、剧作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影片最终结构的选择与确定,一定是有利于影片的主题,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有利于风格的体现,有利于叙事的多样化。

《阳光灿烂的日子》结构分析:一部电影在格局上应该是下面这个样子:情节点Ⅰ情节点Ⅱ情节点Ⅲ├——────┼──——───────┼─——───┤\__开头 1/4__/ \____发展 2/4___/ \__结尾 1/4_/30分钟60分钟30分钟对于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电影格局,我们应有如下把握。

1、《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开头”《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开头部分始于幼年时空:“段落1送父出征”、“段落2窥视跳舞”、“段落3扔书包”。

影片从“段落4街道游荡”进入少年时空:开头※ 1、送父出征:幼年马小军送父出征。

(场景1-3,“第一本”)※ 2、窥视跳舞:幼年马小军隔窗窥视女孩跳舞。

(场景4)※ 3、扔书包:幼年马小军扔书包,少年马小军接书包。

(场景5)※※ 4、街道游荡:少年马小军等在街道游荡。

(场景6-7)※※ 5、教室风波:胡老师上课,学生们向胡老师捣乱。

(场景8)※※ 6、吹避孕套:马小军私开父亲抽屉,翻出避孕套。

(场景9)※※ 7、初见“画中人”:马小军开锁入室,无意中看到墙上的“画中人”。

(场景10—13,“情节点Ⅰ”。

)“段落1送父出征”的主要特征是节奏快,刺激,表现幼年马小军送军人父亲去执行军事任务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红旗招展,坦克奔驰,巨大的飞机直冲云天。

豪情激荡中的幼年马小军甚至渴望中苏开展,以便自己在新的世界大战中成为英雄。

开头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交代电影的背景,主要人物出场。

从电影格局的角度讲,“段落1送父出征”是开头部分的“第一本”(头10分钟)。

电影对“第一本”的要求是:节奏快,刺激,立刻吸引观众。

“段落1送父出征”、“段落2窥视跳舞”、“段落3扔书包”、“段落4街道游荡”、“段落5 教室风波”、“段落6吹避孕套”、“段落7初见…画中人‟”是电影《阳光》的开头部分。

其中,“段落1、“段落2”、“段落3”是幼年时空。

从“段落4”开始,影片进入少年时空。

开头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段落3扔书包”、“段落4街道游荡”之间的时空转换。

这是一个大的时空转场,通过马小军“扔书包”事件连接两个时空。

应该说,这个转场处理异常精彩(后面“四、影片段落读解,(四) …扔书包‟”中详细分析)。

另外,“段落7初见…画中人‟”是开头部分的“情节点Ⅰ”:少年马小军用自己私下配制的钥匙,鬼使神差地打开了一个房间。

马小军走进房间,倏然间,马小军看到了墙上微笑的“画中人”。

马小军被震撼了。

这个平时大大咧咧、行为粗俗放浪的马小军遭遇爱情,从此,马小军的生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里,“情节点Ⅰ”结束影片的开头部分,并且,它紧密勾住了影片下面的发展部分。

发展部分表现的是马小军和“画中人”的关系和爱情。

就像我们所说的:“演出开始了。

”2、《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发展”《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发展部分均为少年时空:发展※※8、大院见于北蓓马小军在部队大院见到于北蓓,被于北蓓强吻。

(场景14—18)※※ 9、欢迎西哈努克:马小军、胡老师等在街道欢迎西哈努克亲王。

(场景19)※※ 10、再见“画中人”:马小军来到米兰家,再次看“画中人”。

(场景20)※※ 11、遭遇“画中人”:马小军在米兰家与米兰遭遇。

(场景21)※※ 12、派出所被抓:马小军在展览馆拍婆子,被抓,回家后发泄。

(场景22—24)※※ 13、胡同殴斗:马小军、刘忆苦等在胡同与人殴斗。

(场景25-27)※※ 14、街道见米兰:马小军在街道见到米兰。

(场景28-29)※※ 15、妈妈生弟弟:马小军妈妈生下马小军的弟弟。

(场景30-32)※※ 16、桥下打架:马小军、刘忆苦等在铁路桥下与人打架。

(场景33-34)※※ 17、老莫欢聚:打架后,马小军与“小坏蛋“等在老莫欢聚。

(场景35)※※ 18、冲头发:马小军在米兰家,为米兰冲头发。

(场景36—39)※※ 19、跳烟筒:马小军跳烟筒。

(场景40—43)※※ 20、父亲遇米兰:马小军父亲遇到米兰。

(场景44)※※ 21、看电影:马小军、米兰等看电影。

(场景45—50)※※ 22、唱歌、送米兰:众少年月夜唱歌。

马小军清晨送米兰。

(场景51—53)※※ 23、回老家奔丧:姥爷死了,马小军回老家奔丧。

(场景54—55)※※24、米兰与刘忆苦在一起:米兰和刘忆苦在一起,二人关系亲密。

(场景56—60)※※ 25、游泳池对峙:马小军、刘忆苦等为米兰与流氓“彪子”对峙。

(场景61)※※ 26、老莫过生日:马小军、刘忆苦在老莫过生日(两次)。

(场景62—66)※※ 27、雨中示爱:马小军雨中向米兰表达爱情。

(场景67—69)※※ 28、强暴米兰:马小军绝望中强暴米兰。

(场景70—74“情节点Ⅱ”。

)发展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展开故事和人物。

发展部分是电影的主干部分,该部分处理重要的是,怎样让观众觉得有意思,让观众看得津津乐道。

这是电影剧作的结构问题,也是我们常说的讲故事的技巧问题。

要使观众觉得有意思,首先是要表现重点,其次是要使故事内容、节奏富于变化。

从上面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影片选择的都是一些有意思的事件:像“再见…画中人‟”,“遭遇…画中人‟”,“胡同殴斗”,“街道见米兰”,“桥下打架”,“冲头发”,“跳烟筒”,“唱歌、送米兰”,“游泳池对峙”,“雨中示爱”,“强暴米兰”等等。

同样,影片制作者为了使这些事件富于变化,它们在影片中是以相互对称的形态出现的。

这种对称的核心是:暴力和爱情暴力:“胡同殴斗”,“桥下打架”,“跳烟筒”,“游泳池对峙”,“老莫刺杀刘忆苦”,“强暴米兰”等等。

爱情:“再见…画中人‟”,“遭遇…画中人‟”,“派出所看到…画中人‟”,“街道见米兰”,“为米兰冲头发”,“唱歌、送米兰”,“雨中示爱”等等。

暴力和爱情(乃至色情)都是观众有兴趣观看的事件。

同时,这两类事件的性质又是相互对立的:阳刚与阴柔,壮烈与抒情。

制作者把这两类迥然不同的内容,交叉在一起展示,会给观众完全不同的观看享受。

同样道理,这种相互对立内容的交叉表现,体现在影片节奏上,会使影片节奏一“紧”一“松”,一张一弛,变化有致。

“段落28强暴米兰”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情节点Ⅱ”。

这里,不断经受爱情折磨的马小军,在绝望中强奸了他心中的偶像,他心中的“美”的化身──“画中人“米兰。

从此,马小军与米兰的关系彻底结束了。

少年马小军初对爱情,他的肉体和心灵是分裂的。

正是因为马小军得不到米兰的爱情,马小军才对米兰采取了这种极端粗暴的方式。

肉体与心灵的分裂的背后,是马小军对心灵、对美好爱情的强烈渴望。

“情节点Ⅱ”是电影中仅次于“情节点Ⅲ”的情节点。

同时,“情节点Ⅱ”结束了影片的“发展部分”。

3、《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结尾”《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结尾部分“段落29街头游荡”、“段落30高台跳水”是少年时空。

最后一个段落“段落31长安街遇古伦木”是中年时空。

结尾※※ 29、街头游荡:马小军街头游荡。

(场景75)※※ 30、高台跳水:马小军遭众人唾弃,马小军高台跳水。

(场景76,“情节点Ⅲ”。

)※※ 31、长安街遇古伦木:中年马小军等在长安街遇到古伦木。

(场景77)(全片结束)结尾部分的主要任务是:结束故事,完成影片的升华。

《阳光》结尾部分的重点是“段落30高台跳水”。

“强暴米兰”后,马小军与米兰的关系彻底终结,同时,马小军也被自己的少年团伙所驱逐。

马小军来到了过去经常和米兰还有自己的少年伙伴们一起来的游泳池。

马小军独自一人走上高高的跳台,然后从跳台上一跃而下。

“高台跳水”段落的核心是“告别”。

马小军告别少年,告别爱情,告别“阳光灿烂的日子”。

马小军的起跳与落下的处理完全不同。

马小军如一个跳水王子姿态优美地起跳。

然后,马小军如同一个不会跳水的正常之人,挣扎着落下。

起跳与落下是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异常精彩、让人心动的一笔。

优雅的起跳恰如一个人的青春少年。

落下则是一个人少年之后的平凡、“正常”的人生。

最可叹的是:起跳与落下之间的那个转换的时刻:升与降,乐与苦,优雅与平庸,浪漫与实际,理想与现实,诗情画意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与普通平凡的“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叠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