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共财政的理性思考
对公共财政逻辑起点的重新思考——市场失效的理论纷争与现实启示
20 年 第 1 08 期 ( 第 16期 ) 总 8
厦 门大 学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学 版 ) 哲 JU N LO IM N U I s Y s Sc l c ne) O R A FXA E N、 I ( T & oi i cs aS e
15 年发表的《 98 市场失效的解剖》 一文中正式提出, 并赋予其以特定的含义即市场在资源配置功能
收稿 日期 :07— 9—1 20 0 7 作者简介 : t(91 , , 刘1 17 一)男 福建 长乐人 , 门大学财政 系副教授 ,  ̄ 厦 经济 学博 士 ; 贞, (96一) 男 , 建 邵 谢 g 17  ̄ , 福 武人 , 门大学财政 系讲师 , 厦 经济学博士 。
.・ ຫໍສະໝຸດ l ・ O 维普资讯
上 的缺 陷 , 主要表 现 为 : 部性 、 外 公共 产 品、 垄断 与 自然垄 断 、 确定 性 四大方 面 。 不 ①
对市 场有效 与市 场失 效最 为生 动的表述 是奥 尔森 总结 的经济 学 两大 定 律 。( 92 35 第一条 1 9 :5 )
N . 0 8 o 12 o G n r r o.8 e ea S i N 1 6 lc a l
对公共 财政逻辑起 点的重新 思考
— —
市场失 效的理论 纷争 与现 实启 示
刘 晔 , 贞发 谢
( 门 大学 财 政 系 , 建 厦 f 605 厦 福 -3 10 ) i
摘
性” 只有 靠适 当 的组 织机 构 才能带 来具 有集 体效率 的结果 。 , 上述 市场失 效概 念与 表 现是完 全从 资源 配置效 率角 度 而言 的 , 以 帕雷 托 最优 为 效率 评价 标 并
准。但 帕雷托有 效并 不是 社会 最优 的标 准 , 因为它 回避 了再 分配 问题 , 回避 了诸 如“ 平” “ 公 与 正义”
做好财政工作应树立六大理念
做好财政工作应树立“六大理念”理念即理性概念,常指人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更多地应用判断、推理等手段的理性思考。
为此,要做好当前的财政工作,应树立“六大财政理念”:发展生财的财政理念。
小平同志曾指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
”当前各级财政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问题,如财源后劲不足,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工资难以兑现,财政风险较大,社会保障能力不强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发展。
离开了经济的发展,财政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振兴财政的思想,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财之道。
要以发展为主线,在调整经济结构,壮大财政实力上有所作为。
要进一步改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手段和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良好的大环境上,大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的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第二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其对财政的贡献份额。
通过加快发展,建立起多元、高效、后劲足的立体财源体系,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充裕的源泉和牢固的基础。
依法治财的财政理念。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也是管理财政工作的最理性的方式。
财政部门要实现依法治财的目标,就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使财政活动始终处于法律的监督之下。
当前,要加强财政立法进程,健全财政法律法规体系,深入开展财政法制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财政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用法律知识武装财政干部的头脑。
财政管理要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杜绝随意性。
要严格财政执法,规范程序,加强监督,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和违法责任追究制,强化法律惩处机制,依法严肃处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财政经济领域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维护法律尊严和正常的市场秩序,全面推进依法治财工作。
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重点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目录绪论 (1)第一章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 (3)第二章公共财政职能 (6)第三章财政支出总论 (8)第四章政府消费支出 (9)第五章政府投资支出 (3)第六章社会保障支出 (4)第七章财政收入总论 (6)第八章税收 (8)第九章非税收入 (10)第十章公债 (11)第十一章政府预算 (13)第十二章财政体制 (15)第十三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17)第十四章国际财政 (19)绪论1.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财政学作为研究财政分配关系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财政分配活动及其规律性。
《公共财政概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及其规律性。
2.在新时代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什么特殊的意义?(1)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助于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理论。
通过学习公共财政概论, 在引进、借鉴、消化和吸收西方财政学理论有益成分的同时, 结合我国实际探索公共财政的运行规律和改革路径, 将促进我国财政学理论的发展和繁荣。
(2)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助于指导我国财政工作实践。
学习公共财政概论对于厘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正确认识政府功能和角色定位大有裨益, 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对财政的要求, 正确理解和适应经济社会形态全面进入新时代, 正确认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和财政运行规律, 正确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和工具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系, 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财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3.思考我国进入新时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
(1)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又是一个经济范畴, 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2)新时代,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财政监督体系的理性思考
府实际上就是一个 国家或社会的代理机构, 承担着一种公共受托的 责任 , 居 民则 向政府缴纳税收, 这样在居民与政府之间及政府组织 内 部便构成了一个 “ 委托—— 代理 ”关系。 由于政府是 由众多个人 组成 的若干公共机构 , 受追求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的驱动 , 政府往往 会违 背委托人的期望 ,“ 逆 向选择”和 “ 道德风险”问题。为了保 障国家的公共利益 , 必须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财政监 督 中绩效考核指标缺少客观的评价体系 。考核指标多是 以收入 、 支出的金额、完成进度为主, 缺少科学的公正的指标。因此 , 财政管 三 完善财政监督体 系的政策建议 ( 一) 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法律体系。在划清财政机关与审计机关 理存在较多的漏洞 , 各种打擦边球 的违法犯罪现象不断出现 , 蚕食着 国家和公 众 的利 益 。 等监督主体的职责的基础上 , 尽决制定和颁布 《 财政监督法》, 从法 律上确定财政监督的地位 , 增强财政监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执法 二 、完善财政监督体 系尚需解决 的问题 监督 体系中的地位 。通过法律程序 明确监督机构 的职权、责任 、 ( 一) 财政监督法治环境 尚未完善 。迄今为止 , 我国尚未 出台一 监督程序 、监督方法、当事人 的权利义务、违反财政法规 的法律 部系统地规定财政监督的单行法律法规 , 在预算法中关于财政监督 责任等方面的问题 , 同时制订财政管理、监督各环节的行政法规及 的规定也很不明确 , 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2 0 0 4 年1 1 月3 0 日国务院发 其实施细则, 减少行政手段的使用 , 多采用法律手段 , 公众监督 、违 布的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与 以前的暂行规定相 比, 除了 纪监督更多地通过司法诉讼程序进行 , 减少暗箱操作现象 , 为财政部 国有单位有财政违法行为受处罚外 , 非国有单位和个人若有财政违 门行使财政监督职能、加 强执法力度、坚持依法行政 、提高财政 法行为 , 也将受到处罚 , 而且 , 对 国家机关将不再罚款 , 相关责任人 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 陛创造 良好的法制条件 , 从根本上解决行 员受到 的处分将加重。该条例虽然细化了各种财政违法行为的认 政执法的随意性, 真正把财政活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 建立健全比较 定, 但实施细则还需要制订, 条例中规定的 “ 情节较重”、 “ 情节严 系统完整的财政监督法律体系。 重”的具体情形需要明确 , 证据的获取需根据新情况研究新对策, 处
《公共财政学》-1剖析
2018/10/18
西安变化:
——公共经济学全面采用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即实证分析 方 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前者考察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各种政 府 政策的结果,后者试图估价可以实施的各种政策。 范分析方法属于福利经济学的规范分析方法,成为公共 规 经济学研究的始点,如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条件、生产 条件和总体条件)、契约曲线、效用可能性曲线、生产可 能 性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转换率、消费者剩余和 生产 者剩余、无差异曲线、社会福利函数等。
2018/10/18
西安交通大学 邓晓兰
14
• (二)研究方法:实证与规范分析方法的统一 • 1、规范分析: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需要确定 价值判断标准,根据准则来判断,如果偏离准则, 应该如何调整等。比如,资源配置中的帕累托效 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兼顾等。 • 2、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即分析经济运 行过程以及公共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 旨在阐述事实并解释事实,说明是什么,会怎么 样,但不对事实或结果的好坏做出判断。
10
——财政学主要研究 财政收支本身的问题,特别是 财政收人问题;而公共经济 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 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研究财政收 支活动对经 济的影响。 ——公共经济学是一种“论述公共 部门的经济学”, 主要分析政府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主要 后果及 其与社会目标的关系”。 ——公共经济学经常在经 济学的边缘探讨,越来越 与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的有关 研究相结合, 而且还直接融人了公共选择理论、宪法理论。 官 僚政治理论。
2018/10/18
西安交通大学 邓晓兰
4
• ②第二阶段1993—1998年自为的公共化改 革阶段,是在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已经 明确了市场化方向的背景下进行的。 • ③1999年至今的第三阶段,这是自觉公共 化改革阶段。这是在明确建立公共财政框 架目标之后,有意识地建立公共财政制度 的改革。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
浅谈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摘要:地方财政税收是构成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推进,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也应当进行必要的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只有国家的财政税收体制科学、稳定,才能激发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热情,才能使转移支付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因此,本文旨在探析如何在现有的经济大背景下,进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理性思考一、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1.财税管理控制难在当下的财政税收体制下,税收管理人员不仅受业务影响,还受行政管理体制影响,所以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多弊端。
其主要体现在财政税收的管理难度较大,难以控制,部分工作人员不坚持原则办事,触碰法律红线。
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没有责任意,工作没有紧迫感、使命感,从而导致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2.监督监管力度不够我国推进的体制改革,使得部分地区财政税收的管理力量大大削弱了,一些相关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被政府撤销、合并,导致税收管理队伍人员构成缺乏稳定性、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管理措施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甚至有部分地方,没有设置财政税收的专门管理机构,管理经费没有落到实处,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
3.民主管理欠妥现在,部分地方单位并没有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号召,把政务公开落到实处,对财政税收制度进行民主管理。
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推进,要求单位的政务要公开,管理要民主,并鼓励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对其予以监督。
财务公开和理财民主是这一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实中,虽然许多的地方单位成立了理财民主化小组,但其中的成员多为领导直接指定,从而使得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4.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这些年来,我国大规模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效果显著,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2003年取消了农业税等一系列不合理的收费,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热情。
但是,乱收税费的现象在此期间,频频出现,屡禁不止,严重挫伤了农民对生产的积极性,破坏了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后取得的成果。
水滴筹案引发的财政边界问题及其理论反思
S济 严维石丨水滴筹案引发的财政边界问题及其理论反思水滴筹案引发的财政边界问题及其理论反思文/严维石案件简述与其所涉及的财政问题2019年11月,全国首例因网络个人大病众筹求助引发 的纠纷在北京朝阳法院一审宣判。
一审判决,筹款发起人 莫某违反约定用途将筹集款项挪作他用,构成违约,全额 返还筹款153 136元并支付相应利息。
法院审理査明,莫 某除在“水滴筹”筹得的款项外,还先后在其他慈善基金 会内获取8.88万余元的资助款。
莫某因未披露真实情况,将筹集款挪作他用,法院令其返还筹集款。
媒体报道,莫 某已经履行法院判决。
水滴筹案对于不同背景的人来说关注的焦点不一样。
水滴筹以市场化的网络平台进行众筹来帮助病患,实现社 会互助济困,引发了人们对于政府财政范畴的思考。
这个 案例涉及政府职能以及财政范畴的讨论就是政府时政没有 直接介入网络平台发起的社会救助。
在信息网络时代,信 息传递便捷和信息不对称的平台纠错机制使得传统社会和 市场领域的信息l'"j题得到较好缓解,不再需要政府直接 介入。
水滴筹平台的经营模式使得外部性明显的传统社 会救助领域可以市场化运作,不需要政府直接营运。
具 有公共产品共享特性的网络平台使得参与者之间没有排他 地实现共享,这意味着借助信息技术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的 平台不需要政府营运,市场主体可经营。
这些对以公共财 政为主流的财政学理论是一个巨大冲击,因为其所涉及 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公共产品的共享性并没有引发 市场失灵,也不需要进行直接政府干预而产生相应的财 政行为。
基于信息网络视角的主流财政学批判和修正经济学与主流财政学都在市场与政府的两维世界里 寻找两者的平衡点。
信息网络不仅仅改变了市场边界,也 改变了社会互助的功能空间。
社会N情和互助机制是人类 社会与生俱来的,水滴筹案表明,信息网络技术巳经拓展 了社会互惠关系及其互助功能的边界,使其从原来的天生 社会间情与互助局限于社区等局部空间扩展到全国等更大 空间,信息网络在表达社会同情的扶危济困方面发挥着更 大作用:如果说局限于社区等局部空间的社会互助容易被熟视无睹,那么被信息N络拓展的社会互助功能就不能再 被财政学忽略.而理应进入财政学分析框架它是市场以 外社会横向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途 径,信息网络技术将这种横向联系向更广的空间拓展。
地方政府为本地竞争性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的理性思考
2006年第33期(总第1993期)18地方政府为本地竞争性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的理性思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王凤翔天津社会科学院 陈柳钦在我国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中央政府的部分权利向地方政府转移,使得地方政府的行政和经济权利得以扩大。
地方政府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经济剩余分享权和控制权,成为辖区内经济的真正剩余索取者和控制者,地方经济利益逐渐显露。
地方政府实质上成为区域经济调控主体,充当准市场主体的角色,直接或间接介入地方的经济活动。
地方政府往往将促进辖区内的经济发展作为行政目标,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展开经济资源和利益的争夺。
一方面设立开发区,使用土地、税收优惠等手段吸引外部资金,同时抑制资本外流,实施市场保护;另一方面对本地企业给予更多关注,扶植本地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使其获得参与外部市场争夺的优势。
地方政府的这种支持往往以财政补贴的形态实现,甚至超越权限,强制迫使税收、银行等部门减税免息,组织地方性资产重组,以达到扶植发展企业的目的。
地方财政支出涉及区域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地方经济的运行有重大影响。
地方政府向本地竞争性企业提供的财政补贴,是其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按照特定目的、经济方针和政策,对制定事项由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直接或间接向包括私有企业在内的本地竞争性企业提供的一种无偿的财富转移,属于转移支付范畴。
这种补贴能够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调节经济是它的职能,对于地方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补贴的实施使得地方政府的公共财富转移到本地竞争性企业手中,导致利益的再分配,因此学术界对这种补贴一直都存在很大的争议。
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即使在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地方政府对本地竞争性企业提供补贴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美国一家名为 Good Jobs F irst的科研机构的研究表明:仅公开资料就显示,1990~2002年美国沃尔玛公司从州和地方政府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补贴,统计出来的补贴项目分散在上千个地点,真实补贴数额要远超过10亿美元。
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价值导向的理性思考
簟 王 救 豳 瓠 硪 央
盈 亳 敏钕 攫 包 黄 通 过 救 慕 疆 、 |
与
l I
关键 嘲政 娥救年| 氇 奴 径 【 j路
文 献 标识 码 : A
|i l
|
改 革 的价 值 导 向之 一 。它要 求 在 进 行 预算 体 制 、 收 体 制 、 税 国 有 企 业体 制 以及 国债 体 制 的改 革 过 程 中 ,要 既 注 重财 政 资 金 使 用 和投 放 效 率 的提 升 . 同时更 要 注 重 公 平 的价 值 导 向 , 现 实 中 西 部地 区之 间 、财 政 支 出领 域 之 间公 平 与 效率 关 系 的动 态
改革 中能 够在 何 种 范 围和 程 度 上为 人 们 所接 受 ,很 大 程 度 上
制改 革 的方 向 、 容 和重 点 。 在公 共 财 政体 制 改 革 的实 践 中 . 内 财 政 体 制 改 革 的方 向 、 内容 和 重 点 、 改革 的方 案 设 计 . 与财 都
政 体 制 改革 的价 值 导 向 密切 相 关 。政 府 与 市场 、 央与 地 方 、 中 个 人 与 集体 等方 面 的关 系是 政 府在 财 政 体 制改 革 考究 的重 要
价 值 取 向是 “ 益主 体根 据 自身 需要 或信 仰所 采 取 的思 想 利 和行 动 走 向” 价 值 导 向是 “ 会对 个 人 价值 取 向 、 体 价 值 取 . 社 集 向 的有 目的 的路 线 、 针 、 方 政策 、 等方 面 的 规 范 、 组合 和引 导 ” 。
平衡。 3 注 重地 区差 异 与 目标 统 一 相 契合 的价 值导 向 。在 公 共 、 财政 体 制 改革 目标 确立 的基 础 上 .要 遵 循 解 决地 区差 异 性 的 价值 导 向 . 定 改革 政策 时 , 充 分 考 虑 地 区差 异 这 个 难 题 。 制 要 由于 各 个地 方 的 经 济社 会 环 境 、 构 和发 展 水 平 迥异 , 仅 依 结 仅
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财政是国家管理的重要领域之一,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稳定。
然而,在财政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预算执行不到位、财政支出不清、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保证财政工作的正常运转。
一、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执行不到位是财政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政府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考虑不周、评估不准、制定不严、监督不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此外,国家对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意味着很难掌握政府部门实际预算执行情况,很难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预算编制过程的管理,尽量让预算制定更加科学、合理,上级部门应严格审核和批准。
2.完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建立有效监督机构和监管体系,提升预算执行效率,并通过透明的手段向公众呈现预算执行情况。
3.加强预算执行岗位人员管理,加强培训、考核、评估等工作,保证其能够独立、审慎地负责预算执行工作。
二、财政支出不清财政支出不清指政府很难了解预算支出情况,也就很难了解政策实际效果。
这是由于政府在预算支出过程中,经常存在诸如不规范、不健全的支出程序等问题,致使资金使用不规范、不透明、过度冗杂,容易造成资金浪费。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财政支出不清问题:1.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财政预算制度,去除不必要和无效的支出,尽可能提高预算支出的透明度。
2.建立完备的财务监管系统。
监督公共资金使用和监察预算执行的正规流程,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章使用公共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保持高压态势,严惩从轻从严处理相关主体。
3.提高预算执行质量,提升预算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健全提倡疑难解答机制,同时重点培养和优化完善预算执行岗位的专业队伍,注重财务人员的专业背景和能力素质的提高。
三、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是财政工作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不健全、权力过于集中、财政监管不到位等方面。
转换财政职能的理性思考
立; 而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 , 影响了人才在不 同经济成分
之间的正常 流动。
2 收费管理 不规 范。规范 的收 费项 目以不规 范 的 .
形式收取 , 导致收费未 能体现 受益 的直接 性和 对称性 原
( 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滞后。 五)
受各种主 客观 条件 的限制 , 以往改 革 的重点大 多在 财政收入方面 , 而对计划 经济体 制下 形成的财 政支 出制 度的基本框 架尚未 进行大 的改革 , 别是涉及 支 出管理 特 的两项基 础性管理 制度 , 即国 库支付 制度和预 算科 目体 系, 基本上是沿用过 去的做 法 。这就造 成 目前支 出管理
入, 其中介于规 范与非规 范之 间、 未纳入预算但 可比较精
确统计的收入有 : 预算 外收入 、 政府 性基 金收 入 、 会保 社
的事业单位 , 对公共财政体 系存在相 当的依赖性 , 及 不能 时转变经营机制或走向市场 。 ( ) 四 政府财 政支 出缺位 。 表现在对财政职能范围内的一些工作 没有完全尽到 责任 , 出现了财政缺 位现 象。公共 产品是政 府弥 补市场
方面 的问题和 矛盾 越来越 多 , 影响 了财政资金 使用效 益 的提 高。 ( 非税收入缺乏统一管理。 六)
则, 出现再分 配效 应。如很 多规 费的收取 超出填 补或 报
偿标准, 成为带有垄断性质的、 为相关部门和个人谋取利
益的盈利性工具 ; 多使用 费的收 取超 出弥补成 本 的范 很 围, 如高速公路费 、 桥梁费等在收 回成 本以后继续收 取。 ( 政府财政支出越位 。 三)
缺陷的核心领域 。目前 政府在 财力不 足 的情 况下 , 尚未
障基金收入等 ; 有纯属 制度外 且无 法加 以精 确统 计的 还
2024年财政学的感受及心得体会范本(4篇)
2024年财政学的感受及心得体会范本财政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预算等方面的学科,它关注着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学习财政学的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和体会,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首先,财政学的学习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在这门课上,我学习到了关于国家财政运行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了解到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财政学,我逐渐认识到了国家财政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财政政策对各个经济主体的影响和调控。
这让我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力。
其次,财政学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财政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在学习财政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财政问题的多方面性和交互性,需要综合运用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我也了解到了财政决策的难度和权衡,需要在各种政策目标之间进行合理的平衡。
这让我意识到了财政学是一门较为复杂和深奥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更好地应对财政问题。
财政学的学习还让我认识到了财政问题与社会责任的密切关系。
财政收入的合理配置和财政支出的公平分配是财政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推动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学习财政学,我了解到了国家如何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来实现财富再分配,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
我也发现财政学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为政策制定和改进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另外,财政学的学习还让我认识到了财政问题的时效性和紧迫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各国财政政策对于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国际经济的互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财政学的学习中,我不断关注和研究各国的财政动态,了解各国财政政策的内容和调整情况。
这让我认识到了财政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的知识和理论,更需要关注和研究当前的财政问题,不断跟进和更新财政学的知识。
构建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理性思考
支出评价标准、运作程序和评价体系 ,是提高公共
支出绩效的有效方法。
20 年 ,财政部在湖北全省 进行 了公共支 出 02 绩效评价的试点 ,湖南、河北 、福建等省也进行了
小规模 的试点,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随着我国财政
公共支出评价不同于内部 的审计 ,内部的审计
张 晓 红
( 东北财经大学 财税学 院 , 辽宁 大连 1 . 1 5  ̄ )
文摘编 号 :10 —93 (O6 4 07 A 05 1X 2O )0 —05 一C 摘 要 :财政资金的使用 、效益及其影响 ,是政 府、人 大和社会 民众普遍 关心 的焦点 问题 。随着我 国公共 财政 管理体制框 架的建立和 完善 ,如何强化公共财政 支出的绩效水平 , 是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 下财政 管理 工作 的新课 题 。对公共 支出效益的评价是公共财政制度建设 中的一项重要 工作,也是一个公认 的世界 性难题 ,却 具有十分 重要 的现 实意义 。它在我 国刚刚起步 ,为 了深入开展 这一工作 ,对财政 支出效益的含义 、财政 支 出效益评价 工作 的难点 和 重点 、财政 支出效益评价的方式方法等 问题进行探 讨是非常必要 的。 关键词:公共支出效益评价;财政管理;绩效预算;财政监督 中围分类号 :F1. 824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5 93 ( 0)0 — 07 0 0 — 1X 2 6 4 05 — 3 0 o
分析检查 ,总结经验 ,提出对策。实行固定和非 固
的调控 ( 一)公共 支出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法 ,为了实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
价分析判断方法 。
公共支 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 ,要遵循统一的 定的联系 网络 ,当一项新 的公共支 出政策 出台以 后 ,这些网络要及 时提供政策施行过程中出现的各
中国近年财政方针的思索
中国近年财政方针的思索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多项财政方针包括宏观的财政政策和具体的经济刺激、复苏计划,用以扭转国家经济的颓势。
由于财政方针对经济活动具有意识的指向作用,通过合理适时科学的政策决策使得很多国家保持了经济民生的稳定;相反的,由于认识滞后、方法不当、运用不合理等诸多原因使得一些国家的经济在寒潮中雪上加霜,更有甚者政府破产,国民埋单;还有一些国家,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只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2008年我国的经济走势依然强劲,GDP比上年增长9%,完成了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和民生改善四个大的经济主题工程。
虽然在第四季度遇到了全球经济严冬的冲击,使得GDP增长速度从第一季度的%滑落到%,但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显现积极效果。
2009年三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其中明确了2009年我国在财政上一系列具有指向性的政策方针。
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财政支出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方案。
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国家及国际经济发展走向的准确把握,以及在全球经济大滑坡的形势下中国经济要高调上扬的决心与信心,带领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大国责任心。
针对近年国家推出的财政方针,从以下三个方面谈点思考。
一、财政方针目标定位准确适时合理,促进了经济与民生的稳定与发展1、根据国家政体指定的偏向民生的财政政策,收到了“保稳定、促增长”的双重目标。
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整体结构,就注定了所有的财政方针的最终获利目标定位为广大人民群众。
从我国开始进入市场经济大潮时,没有出现过的经济现象、未发生过的经济问题都不断涌现。
国家通过不断优化经济战略结构、制定适时适应的经济政策,解决了譬如失业、通货膨胀等一些在计划经济中不会出现的经济问题。
自科学发展观提出后,社会的关注焦点越来越集中在了就业、医疗、教育、养老、旅游等民生和社会失业问题上,国家的财政政策自然相应的向这方面进行大幅度偏移。
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理性思考
随着 我 国经济 的持 续 快速 发展 和财税 体 制 改革 的逐步推进 , 财政 收 入增 长 迅猛 , 财政 支 出改 革相 但 对滞后 , 与建 立公共 财政体制 的 目标 要求还 有 不小 的
主要 内容 , 以提高支 出效 益为核 心 , 足社会 公 益性 , 立 着眼 于弥补 市场失 灵 、 足社会 公 共 需要 , 满 构建 公共
般 公 务 支 出 1 7 4 4
公 共 秩 序 和 安 全 29 3 教育
卫 生
1 4 9 98l 3. 4 8 6. . 5 79 1 1. 1 5 5. 8 4 44 O 1 0 2 8 6 2 3 0.
出中所 占比重 很低 , 一般 只有 5 ~ 0 。而经 常项 % 1% 目支 出所 占比重 很高 , 一般 超 过 9 % ; 是教 育 和社 0 二 会福利 支 出 占整个 财 政 支 出的 比重 很 高。在 发达 国 家, 二类 支 出 占整 个 财政 支 出 的 比重平 均 达 4 % ~ o
收 稿 日期 :0 0— 9— 5 2 1 0 1
交通运输 其 他 经 济 活 动
45 0 29 4
2. 4 8 4 93
1 5 54 1 9 . 72 . 15 2. 95 0
0.1
l3 0. 2 o 2. 38 5 31 6
1. 8 2 1 5 7 22 O.
共 财政支 出分为经 常性 支 出和资本性 支 出 , 市场 经济 国家的公共 财政支 出结 构一般具 有 以下 主要特 征 : 一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
第一节 公共财政概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四)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 国财政
新时代的中国财政,是具备了国际视野和融入世界发展 潮流的开放型财政,是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的大 国担当财政,是促进世界多极发展与和平发展的包容财政,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财政。
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二)改革开放之后公共财政思想 中国的公共财政在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的推动下,
在吸收中外学者财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1.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的基本理论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财政,是指国家(政府) 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公众(和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 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宗旨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按社会公共利益来进行的一种 社会集中性分配。
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三)新时代的公共财政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全局和 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深 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与主要任务。
第二节 公共财政思想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三)新时代的公共财政思想 新时代公共财政思想对于财政工作的引领体现在:
(二)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公 共财政与国家财政可以被描述为“被包容”与“包容”、“个 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公共财政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实行了市场经 济体制的国家普遍采用的财政模式,它虽然必定和某个具体的 国家相联系,也具有国家的阶级属性,但是更多的是强调它是 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伴随行的财政模式和运行方式。
宪政视角下完善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思考
宪政视角下完善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思考[摘要]财政是以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配置,它不仅是维系国家运转的基础,更是推进国家与公民关系和谐发展的政治基础。
可见,财政本身既具有政治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
本文认为,公共财政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也是同现代宪政理念相符合的财政。
因此,公共财政是连通宪政和市场的一座桥梁。
要建设公共财政,就必须处理好政府(财政)与宪政和市场的关系。
[关键词]公共财政宪政财政立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开展(1994年实施)了具有转折意义的分税制改革,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1998年中央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的目标,2003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颁布实施。
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在有序展开,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不断推进。
本文认为,公共财政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实现宪政为标志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点和突破口。
对此,本文将就宪政和公共财政的辩证伴生关系进行探讨,对宪政制度下的公共财政进行重新审视,就目前我国构建公共财政制度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思路和建议。
一、宪政下的公共财政所谓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存在的财政形式,具有财政活动的共同属性——公共性。
其活动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领域中展开,是对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有力补充。
宪政主要是指宪法规定国家体制、政权组织以及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明确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一种法律化的理念和理想状态。
在宪政的视角下,公共财政的构建应该满足以下两个主要方面:1.宪政下的公共财政是“民主财政”宪政下的公共财政应当以充分实现民主为核心。
财政学心得体会
财政学心得体会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收支及其调节手段和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国家经济的各个方面,是现代社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财政学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财政学教会了我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用财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的政策,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学习财政学,我了解到财政政策是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通过财政收支以及税收、支出、债务等工具的调节,来影响和引导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
财政政策的正确运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调节经济波动、改善收入分配、推动结构调整等。
同时,财政政策还需要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其他政策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政策组合,以实现整体的经济目标。
其次,财政学使我认识到了收入分配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收入分配是指国民经济中各种收入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状况。
合理的收入分配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则可能加剧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现象。
财政学告诉我,收入分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需要考虑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阶段、社会需求、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因素。
财政政策在收入分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支出等手段来调节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再次,财政学让我深刻认识到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财政可持续性是指财政收支平衡能够长期保持,财政体系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稳定的支持。
财政可持续性是国家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财政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通过学习财政学,我了解到财政可持续性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财政收支平衡、债务控制、财政体制和财政机构的完善等。
财政可持续性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支出压力、债务偿还压力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财政管理体制,才能够保持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财政学启发了我对财政活动的理性思考。
公平性:高等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理性思考
新增设备等 问题 ,很多高校在 国家投 入严重不足 的情
况下 , 只能被迫负债经 营。 二、 促进高等教 育财政资源配置公 平性 的思考
1 . 制定和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法规 。 教育财政的法制 化建设 至关 重要 ,是 教育财政改革措施 和政 策得 以实 行 的法律保 障。一方面 , 我们要完善《 中华人 民共和 国 教育法》 中华人 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和《 以及有关行政
投人不足。 可以说 , 高校的贷款冲动是在 19 年大学扩 99 招开始的 , 19 自 9 9年 , 国高校开始 大幅扩招 , 我 虽然按 照教育法 的规定 ,中央和地方政府有 责任保证公办 高 校教育经费 的稳定来源 ,但是 国家财政并没有 为高 校 的扩招新投人相应的经费。扩招之后面临的新建校舍 、
是少数重点高校专项拨款数额 巨大 ,国家重点学校政
策存在严重公平隐忧。从“ 十五” 开始 , 国家开始对少数 95工程学校投 入大量资金 , 8 以北大 、 清华 、 复旦 、 交大
为代表 的一 些院校 在三年 时 间内就获取 了 l 亿 元 巨 8 额资金 , 而对其他绝 大部分学校的投人却在锐减 。 我 国有 限 的公 共高 等教育 资源集 中在 少数学 校 , 使高等学校之间难 以平等竞争。从统计数据来看 ,0 1 2 0 年 中央部 门高校生均教 育经费支 出为 25 0 3 , 30 . 元 地 2
重点学科 、 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以上 的科研 经费、 科研成 果基本上被 “ 1 工程” 2 1 学校包揽 。
两个同时并存的制度性问题 。那么 , 如何解决?也成 为
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 道难题 。在此 , 笔者从公平 的角度
对财政支出改革的理性思考
、
关 于财 政 支 出 改 革 的 必 然性
目前 , 一 些 理 论 文 章 和报 刊 宦传 中用 了 小 的篇 幅 来 宦 染 我 国的 财 政 困 难 。认 为 财 政 支 出 改 革 是 困 难 所 迫 “ ” 出来 的 。 这 种 认 识 是 片 面 的也 可 说 是 有 害 的 困 为 财政 困难 H 是 一 逼 种 现 象 , 而 财 政 体 制 改 革 却有 着 极 为 深刻 的 内在 根 源 。通 过 财 政 体 制 改 革 有 利于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从 而 克 服 财 政 困难 . 但 能 倒 过 来 说, 改 革 的 动 因是 克 服 财 政 困 难 。 要 况困难 ,这 几 年 我 国财 政 并 是 最 困难 的 时 期 ,那 么 过 去 为什 么 不 进 行 财 政 支 出 改革 呢 ? 用 财 政 困难 解 释 财 政 改革 容 易 给 人 们 一 种 误 导 ,好 象 财 政 支 出改 革 仅 仅 是 为 了压 缩 支 出 。 从这 误 导中人 们 自然 而 然 地 会 产 生 一 种 错 觉 , 似 乎 财 政 支 出 改革 只 是 权 宜 之 计 , 一旦 财 政 形 势好 转 了改 革 就 必 要 了 , 从 而 忽 视 这 场 改 革 的 艰 巨性 和 将 会产 生 的 深 刻 影 响 。还 有 一 些 同 志用 矛 盾 学 说来 说 明 财 政 支 出 改 革 ,认 为 我 国 前 财 政 矛 盾 比较 突 出, 主 要 矛盾 是 财 政 收 支 的 矛 盾 。矛 盾 的主 要 方 面 又 是 财 政 支 出 问题 。这 种 说 法 也 有 点牵 强 附 会 。 任 何 国家 在 任 何 时 候财 政 的主 要 矛盾 都 是 收 支 的 矛 盾 .儿 要 财 政 存 在 ,这 个 主 要 矛盾 都 会 改变 . 而 且通 常 情 况下 支 出都 是 矛盾 的 主 要 方 面 。矛盾 理 论 同样 况 清 楚 我 国财 政 体 制 改革 的 必然 性 。 我 认 为 .应 该透 过 表 面 现 象 从 建 立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理 论 商度 去 深 思 财 政 支 出改 革 的重 大 意义 和 这 场 “ 命 ” 必 然 到 来 的 深 层 原困 。财 政 支 出 改革 之 所 以具 有 必然 性 ,真 正 深 层 次 的 革 根基 在 于 『 经 济 体 制 及 其 与之 相 适 应 的 公 菇 财 政 。 r场 经 济一 公 共 财 政 一 收 入 改 革 一 支 出 场 H 改 革是 顺 理 成 章 的理 论 必 然 。 在 高度 集 中 的计 划 经 济 体 制 下 . 由于 公有 制 经济 一 统 天 下 , 国营 经 济 占绝 对 优 势 ,因 而 整个 社 会 资 源 几 乎 部 掌 握 在 国家 手 中 ,国 家 就 好 比是 一 个 大 工厂 . 财 政 通 过 参 与 国 民收入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公共财政的理性思考
对公共财政的理性思考
近年来,公共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财政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热点,财政理论界将其视为我国财政体制根本性改革的关键,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也纷纷在公共财政这个大标题下尝试着财政预算管理的改革实践。
尽管多年来我国许多财政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公共财政的性质,但更多的只是“外围战”,尚未触及财政旧模式的核心,这就决定了我国财政虽已初步具有公共财政的轮廓,但离真正的公共财政尚有相当距离。
因此,为推动公共财政改革向纵深发展,对公共财政的本源、公共财政同我国社会环境的相容性、在我国推行公共财政的重要性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一、在我国推行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公共财政。
历史证明,无政府主义的市场经济或者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中的成本很高,并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有效形式,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引导。
通过对市场行为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达到资源配置最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公共需要,这一公共需要呼唤政府的公共财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财政所面对的基础,已从作为行政附属物的企业和个人,转到了独立的市场主体上来,财政的“独立主体性”正在形成,财政活动也正转到为经济主体的公共利益提供服务上来,成为满足经济主体公共需要的基本手
段。
国家财政对市场的调控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建时就被充分认识到,而起调控作用的财政应采取公共财政的形式,则是近些年才被我们逐渐认识到的。
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的国家财政不应是延续计划经济诸多特征的传统财政,而应是与市场经济的公共需要相适应的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对市场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营造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
所谓硬环境,就是要能保证市场的物资流动、资金流动和信息流动畅通。
这种市场环境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所谓软环境,是指能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并有一套相应的机构,来监督这些“游戏规则”的实行。
2.公共财政是提高政府支出效率、遏止腐败的一剂良药。
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政府预算建立在一整套科学公开的运作程序之上,这就为精打细算、有效地使用政府经费提供了制度保障,从而避免了由预算制度流于形式所造成的政府支出铺张浪费现象,大大促使政府支出效率的提高。
公共财政的又一重要特征,是通过对政府财力的法律制约,将所有政府预算内外的收入都纳入政府预算中,将政府的一举一动都纳入到法治范围之内。
政府收支行为如果不能受到有效的法制约束,政府预算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就为权力腐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肥沃的土壤。
因此,公共财政的推行实为医治政府权力腐败的一剂良药。
二、我国公共财政改革向纵深推进所面临的难题1.在公共财政体制下国有经济的定位问题。
无论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
定了与国有经济相关的财政收支始终是一种客观存在。
西方公共财政学建立在以私有经济为主的“社会共同需要”之上,我国在借鉴西方公共财政体制时如何给大量的国有经济定位,就成为一大难点问题。
有些学者认为我国的`财政应该由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财政所组成,提出所谓的公共财政双元结构论。
也有学者将国有经济视作构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关键障碍,主张放弃对国有产权的庇护。
“公共财政双元论”本身违背了公共财政论将财政定位在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这一初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涉及国有资产的财政收支,也同样服务于社会公共需要这一大目标,这部分政府收支仅仅是财政的一个构成要素,而非独立成分。
也即是说,国有资产财政只是公共财政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根本上说,如果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作为财政分配的唯一目标,那么公共财政必然是一元论。
至于将国有经济视作公共财政的障碍、主张放弃对国有产权庇护的观点,与我国政治经济的本质特征相违背,也是不符合国情的。
我国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曾经担负的责任,远比西方的一般企业多,它们不仅承担了大量理论上应由政府承担的职责,而且在经济发展中充任了“龙头”作用,带动了大量的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
现如今,国有企业担负的政府职责不可能马上全部转给政府承担起来,同时,能替代国有企业龙头作用的经济力量尚未真正形成。
在此情况下,如果让国有企业“一刀切”式地退出,很可能出现一些“真空”或“半真空”状态,这对社会资源的充分运用和调动是不利的,为此,在
公共财政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去留,应该注重效率标准。
真正有效率的企业,应予以保留和发展;确实无效率的,应予以裁撤。
就我国国有经济目前发展的势头看,随着国企脱困目标的如期实现,国企上交给政府的利润必将大幅度增长,如果将此部分收入用于国企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或安置下岗职工,这或许更能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即将与国有经济相关的财政收支定位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之上。
2.如何根本变革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
如果说我国多年来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大多数改革都只是“外围战”,尚未触及财政旧模式的核心,那么这个核心就是政府预算制度。
乍一看,我国的政府预算也是按照必要的程序编制的,但更多的仅是流于形式而已。
预算编制中长官意志过强,主观随意性过大,政府预算草案是在预算年度已开始之后才提交人大会议审议,且审议、批准时间过短,使得人大会议实际上难以深入地对政府预算进行审议和修改。
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法律的权威性,确定了的预算可以不执行,而没有预算的也可以随意收支,预算的追加、追减没有执行相应的法律程序,带有很强的任意性和长官意志性。
大量的预算外财力的存在,直接否定了政府预算应包括所有政府收支的基本原则,使之无法约束和规范政府行为。
迄今为止,我国的政府预算未能真正决定和约束政府行为。
目前我国的政府预算,只是政府安排自身收支的粗略的年度计划,而不是真正的政府预算,这决定了公共财政尚未在我国建成。
为此,我们必须下决心根本变革政府预算制度,构建科学的
预算编制程序和规章,增强人大对预算的审议和批准的实效性,对违背政府预算的行为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并将预算外财力也统一纳入政府预算之内。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预算制度,确保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从而真正构建起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