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政策与科研体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集中研发资源于少数重点领域与产业
--应以形成国际竞争力的技术能力为发展目标 --政府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应针对整个产业而非个 别企业
三、科学政策
※科学政策需要考虑的8个问题 ●教育和知识储备的重要性 ●科学政策与研究发展的关系 ●科学政策怎样与产业政策配合 ●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国家必须要依靠输入科学知识, 而不是国内自行创造 ●对整个国家而言,最有利的是集中于某些重点的科学 研究,还是作广泛的科学研究 ●政府的科学政策的任务是什么 ●在一个国家中,科学活动是否要依地理状况予以集中 ●国外的科学协助与引进,对于经济发展是一种帮助还 是一种阻碍
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签名
•在大量的铀中建立起的链式反应会成为可能,由此
会出巨大的能量
•几乎可以肯定,这件事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做到
•可以制造出极有威力的新型炸弹来 •美国只有一些数量不多而且品位很低的铀矿 •德国已经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 •美国政府应设法加速实验工作
爱因斯坦与西拉德
3、德国在二战期间未能研制出原子弹的原因
发展研究的平衡点的方法
●以有用发明最大化为标准,理论上存在最佳比例
●两个错误的观念: 基础研究成果可接近免费获得; 存在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
发展研究的平衡比例
●基础研究科研中心的地理位置:适当远离工 业基地;尽量远离政治中心
(七)科技投入中的集中与分散 ●集中是有必要的 ●集中是危险的、有代价的
(3)V.布什的建议:
1942年3月9日、1942年6月17日
•原子弹前景光明 •把全部的研制和生产管理移交给军队
(4)基地 •曼哈顿工程区(曼工区,橡树岭):铀材料 生产(36000人、价值9亿美元) •汉福特工厂:钚材料生产(17000人、价值3
亿多美元)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研制(9000人)
3、科技政策 ●广义:政治系统中有关科学、技术活 动的管理与决策及行动。
●狭义:中央政府之科技机关针对科学、
技术活动所采取的决策及行动。
4、科技政策的目标
●经济发展:运用科技提高生产力(如提高产品与服
务的质量,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发
展新产业等) ●社会发展:运用科技改善公共服务(如提高生活质
•分布在伯克利和芝加哥等地的实验室
•阿拉莫戈:试验,1945年7月16日
格 罗 夫 斯 与 奥 本 海 默
5、原子弹的实战情况
(3)本国的创新可能首先在他国经济社会中
得到采用,在一些情况下,反而会使本国的经 济居于不利地位
(五)技术进步与就业 ●技术进步在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会造成 特定群体的失业
●危险在于人数较多、技术较少的人永久失业
●实际的政策常常无法排除短期利益优先的可 能性
五、美国的国防科研体制
(一)20世纪以前美国的火器工业
究有着特别的商业上的目的,或者希望在产品方面,或者希
望在工艺方面取得进展。 ●发展研究:指同形成产品工艺时遇到的非常规问题相关的
技术活动,即解决在把研究成果或者其它一般科学知识转化
为产品或工艺方面时遇到的非常规问题,但不包括对顾客的 常规的技术服务,也不包括不同于上述研究和发展定义中的
其它项目。
பைடு நூலகம்
下述流行的观念是错误的:
1939-1945美国主要武器装备生产情况
飞机:29.61万架
坦克:8.65万辆 火炮:70万门(其中迫击炮10万门) 炮弹:3.31亿发 舰船:约3000艘(另有登陆艇6.45万艘)
轻武器:1700多万支
轻武器弹药:315亿发
附:核武器的研究与原子弹的使用
1、核科学研究的保密
2、爱因斯坦的信:
1811,约翰.霍尔,霍尔来复枪(后膛装药,法国、普 鲁士仿制) 1817,阿萨.活特斯,杵锤专利(制造枪管,日铸造16 -18把,手工为日生产1-2把)
1817,詹姆斯.格林,枪管镗孔机(国家兵工厂使用) 19世纪美国著名的火器制造商: 科尔特(鱼雷,美国第一支击发左轮手枪)、温彻 斯特、雷明顿 19世纪美国政府建立的兵工厂:活特弗特、弗兰克福、 水城、岩岛、匹克汀尼等
● 4类科研体制
A型:美国、加拿大、芬兰、丹麦
A型修正:英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 瑞士、瑞典、挪威
B型修正:德国、韩国、法国、奥地利 B型:俄罗斯、中国、印度、以色列、意 大利
●美国:基础研究与国防科研经费几乎全部来自政府。
问题:政府是否只应支持知识与技术创新活动本身,而
不应介入科技产业的发展? ●日本:共性技术(共通技术,generic technology) →科技融合(technology confusion)→创造新应用 ●后进国家与地区(含发展中国家与地区):
(1)跨国公司可通过企业总部彼此合作,从而减
少市场的分割 (2)跨国公司人员的流动可以减少知识障碍 (3)跨国公司大多具有较大的研发密集和创新性 (4)一个国家可能通过跨国公司加速从外国引进
技术
(5)同时,本国雇员可以通过跨国公司学习技能, 甚至进而成立自己的研发密集企业
●跨国公司对国家创新的不利之处 (1)使国内刚萌芽的研发密集企业难以成长 (2)导致本国的发明输出国外
(一)教育和知识储备与科技政策
●教育机构与产业界需要形成灵活的互动 ●教育机构――特别是大学――应具有相 对独立性
(二)研究发展与科学政策
●基础研究:指在科学中直接引起知识增加的那些研究。研
究者的基本目的是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更丰富知识或更充分的
了解,而不同于应用研究和实际的应用。 ●应用研究:指在新科学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这种研
2、关于政府介入产业科技发展的争论 赞成理由
外部性(或外溢效果)大
不确定性或风险大
反对理由
外部性很难认定与衡量
高风险往往伴随高报酬(市场 机能已有效运作)
增加税源
其他产业同样能增加税收
政府介入会产生更加严重的 政府失灵(如行政效率差)可 “政府失灵”问题(政府在介 以某些介入方式来弥补(如减 入的方向、方式、程度,以及 税) 产业选择上往往缺乏足够的信 息与判断能力) 创造就业机会 其他产业同样能增加就业机会
量、便利人际交流、协助了解人和人类社会、建立良
好制度)
●科技发展:运用政策增长科技知识与技能,加速科
技进步,甚至包括在特定情况下限制科技的发展
二、政府是否应该介入科技发展?
1、关于政府介入基础研究的争论
赞成理由
培根主义:基础研究是技术 发明的前提 对基础研究,市场失灵
反对理由
技术发明根本不需要基础研 究的支撑 市场能以更高的效率支持基 础研究 第二先行者(第二行动者) 优势
○狭义创新:技术的商业应用(产品、工艺、 管理、营销等)
(三)新技术的扩散 ●一个社会从成功的创新中获益,跟创新的扩 散情形及速度相关
●专利制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在鼓励创新的同
时,大大制约了创新的扩散
(四)国际技术转移 ●国际技术转移的正常方式不是通过政府间合 作,而是通过企业行为
●跨国公司是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角色
2、科学对发展新技术的作用: ●极端观点一:技术发展与科学无关 ●极端观点二:科学对发展新技术是必要的
●折衷观点一:技术依照科学步骤而来,但若
干独立于科学而发展 ●折衷观点二:不同技术情况不同
(二)发展和应用新技术的步骤 ●广义创新与狭义创新 ○广义创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
→产品、工艺、服务→财富和福利
•战争超出了德国经济的承载能力,无法给原
子弹研制提供需要的支持
•盟国对德国核设施的轰炸延缓了德国原子弹
研究的进展
•德国不知道美国在研究原子弹 •德国科学家过高地估计了自身的研究水平和 制造原子弹的困难
4、美国的原子弹研制(曼哈顿工程)
(1)铀矿顾问委员会:1939年10月11日
(2)原子弹计划:1941年12月6日
科技政策与科研体制
一、基本概念 二、政府是否应当介入科技发展? 三、科学政策 四、技术政策 五、美国国防科研体制 六、中国国防科研体制
一、基本概念
1、科技:
●科技就是具有转化的功能,可以把原料、能源
及知识,从一级原始的状态转化成更具生产力、 附加价值、节省时间、控制自然的状态(Street, 史崔特) ●科技包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三部分
●科学与产业技术发展究竟有多少联系 ●在科学知识的技术化上有哪些主要步骤
●怎样通过市场竞争刺激创新
●政府就在多大程度上介入创新 ●哪些因素影响产业中新技术的扩散速率,政 府政策如何变动其速率 ●更换现有设备能引进新技术,以及改进技术
效率,政府是否应当加速更换设备的过程
(一)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关系 1、新技术的来源: ●科学 ●试错法 ●现有技术 ●前三者结合
(二)两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国防科研体制
1、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防委员会、军需品标准局、军用品总局、战时工业局的组建
●一战期间美国武器装备生产情况: 步枪 350万支 迫击炮 600门 炮弹 2000万发 重机枪 坦克 7.5万挺 1000辆 35亿发 大炮 飞机 摩托车 4000门 14000架 30000辆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前:火器和火药作坊
1735,“美国来福枪”(肯塔基来复枪)
1775,法国国家兵工厂的枪管制造法传入美国 ========= 1783,国家兵工厂(马萨诸塞州,春田) 1799,西米恩.诺思,M1799手枪(部件可置换,大 批量生产的方法)
●19世纪:创造发明的世纪
●错误的流行观念:重复研究(不是重复工作)
应当避免
●重复研究的益处 (1)通过竞争刺激每一研究小组的进步 (2)每一研究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或方向,而事先很可能不知道哪一个会成功、
会突破 (3)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方向可能提供不同的 技术,以及不同的知识和发明
四、技术政策
※技术政策的6个问题
美国联邦政府战时科技投资情况
单位:10亿美元 时间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联邦R&D经费 0.07 0.20 0.28 0.60 1.38 1.59 0.92 国民生产总值 99.7 124.5 157.9 191.6 210.1 211.9 208.5 比例 0.07 0.16 0.18 0.31 0.66 0.75 0.44
轻武器弹药
毒气 59种
●1918年的情况:军需生产占美国工业生产总值40%;联邦政府几乎控 制了所有的主要经济部门
2、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0年6月,国防科研委员会
●1941年6月,政府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 ●1942年,战时生产委员会(战时生产总局, 生产研究与开发办公室) ======== ●1940年,全国发明者委员会 ●参谋长联席会议新式武器装备联合委员会
(吴大猷)
●科技是将一套有条理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 中的系统化方法(Ayres,艾瑞斯)
2、政策
即公共政策,属政府决策范围,是政治系
统的决策与行动,它规范政府与人民及对外的 关系,影响所有国民的权利义务、个人生活。
●政府的功能是有限的,民众的期望是无穷的
●政策是混乱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合理的政策未必是正确的政策,更未必能够 确保取得成功
(五)国防科研 ●国防科研是一种“可遗憾的必需” (regrettable necessity) ●弥补遗憾的方法:衍生(spin-off)有 价值的商业产品 ●国防科研的真正经济价值是什么?
(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发展研究的平衡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产品、工艺、 服务→财富和福利 ●不存在预先确定一个国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
●GDP成长的增加,必须依靠研究发展费用的增加
●增加研究发展费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水平(数 量与质量) ●更多的研发费用,可以改进低密集研发产业的成 长和获利能力 ●研发费用在GDP中有一个对所有国家都一样的最 佳比例
(三)产业政策与科学政策 ●各国研究与发展的投入重点方向是不同的
(日本的经济Vs美国的非经济)
●创新不宜过快:并非创新速度越高经济上越 有优势 ●技术进步并非总是有利的:在某些情况下, 技术进步会减少一个国家的贸易收获
●特定情况下,限制竞争有利于技术进步与国
家获利(如日本的阶段竞争)
(四)科学的输入和自行发展
●所有的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国外发现的知识
(科学知识的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
●科学知识的输入,不是零成本的→大量低水平的科 学研究是必须的 ●科学知识输入的延迟问题(时差问题) ●科学知识输入的选择性与延迟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