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考试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学名词解释
重估储蓄:是指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时,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正差额权益准备金:权益准备金也称银行的一般准备。
银行的权益准备金是指根据全部贷款余额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
次级债务:银行的次级债务一般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求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银行长期债务。
Z值评分模型:是一种多变量的分辨模型,它是根据数理统计中的辨别分析技术的,对银行以前的信贷案例进行统计分析,选择一部分最能反映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对贷款质量影响最大、最具预测或分析价值的比率,设计出一个能最大限度区分风险额度的数学模型。
杜兰德九因素评分法:通过统计分析找出与发生消费信贷违约事件的相关9个因素,并用打分的方法刻画各个因素与风险的相关性,将各因素的分值加总获得个人信用积分。
回购协议:是对一种证券现实的购买或出售及日后做一笔相反交易的组合,即证劵销售者承诺在未来某一时刻按某一固定价格再购回这些销售的证劵,证劵持有者的收入为买卖差价。
中央银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分散化投资:分散化投资法是指商业银行不应把投资资金全部用来购买一种证劵,应当购买多种类型的证劵,这样可以使银行持有的各种证券的收益和风险相抵触,从而使银行能够稳定的获得中等程度的投资收益,不会出现太大的风险。
灵活调整法:银行的投资不固守一个模式,而是随着金融市场上证劵收益曲线变化随时调整。
证劵调换法:证劵调换法是指市场处于暂时性不均衡而使不同证劵产生相对收益方面的优势时,用相对劣势的证劵调换相对优势的证劵可以套取无风险的收益。
利率风险:指利率变化导致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发生背离,使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者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从而使银行面临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持续期:是指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的所有预期现金流入量的加权平均时间,反映了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
商业银行 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商业银行是指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金融机构,为个人、企业和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机构。
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部门,承担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资金清算、国际结算、信用中介等多种职能。
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监管对象,对于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和社会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票据业务、外汇业务、信用卡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之一,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给个人和企业的业务,包括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等。
票据业务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票据承兑、贴现、兑换等服务。
外汇业务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外汇存取、汇款、结售汇等服务。
信用卡业务是商业银行发行和管理信用卡,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消费和支付方式。
金融市场业务是商业银行进行金融投资、资产管理、资金运作等业务,包括股票、债券、外币、金融衍生品等交易。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多样,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由股东投资设立的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标,股东享有股东权益和收益分配。
国有商业银行是由政府控制或控股的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是在城市设立的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和企业。
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农村地区设立的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并保护客户的利益和银行的稳定运营。
商业银行还需要遵守法律法规,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和金融稳定。
总之,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标,为个人、企业和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机构。
商业银行具有多种职能和业务,承担着金融市场的参与者、监管对象和风险管理者的角色,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题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题《商业银行经营学》练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部门,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融通。
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也称作《1933年银行法》。
在1930年代大危机后的美国立法,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地划分开,保证商业银行避免证券业的风险。
该法案禁止银行包销和经营公司证券,只能购买由美联储批准的债券。
分行制银行:是指那些在总行之下,可在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并都可以从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持股公司制银行:有一个集团公司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
流动性:指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
商业银行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原则的总和。
五、问答1、什么是商业银行?它有哪些功能?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调节经济和风险管理。
2、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有哪些?如何贯彻这些原则?安全性目标;流动性目标;盈利性目标;如何贯彻这些原则:从第1章第五节自己凝练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一、名词解释普通股: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代表满足所有债权偿付要求及优先股东的收益权与求偿权要求后对企业盈利和剩余财产的索取权,它构成公司资本的基础。
商业银行的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的名词解释商业银行是一种以赢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为个人、企事业单位提供金融服务。
以下是商业银行常见的名词解释:1. 存款:指个人或企事业单位将闲置资金存入商业银行的行为。
存款利率是商业银行对于储户存款支付的利息。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
2. 贷款:商业银行向个人、企事业单位提供的金融服务,使其获得所需的资金。
贷款利率是商业银行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3. 利润:商业银行从各种金融业务中获得的净收入,包括贷款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投资收益等。
商业银行通过经营赢利来保证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4. 非performing loan(不良贷款):指商业银行贷款中已逾期90天以上未还本息的贷款。
不良贷款一般对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和经营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5. 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为履行限额准备金制度而凭存款余额存储于中央银行的一定比例的资本储备。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6. 跨境支付:指商业银行通过跨境支付系统为跨境贸易提供的支付服务,支持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跨境支付和结算。
7. 牌照:商业银行设立和经营需要得到相关金融监管机构的准许和授权。
牌照是商业银行进行业务活动的法律依据,也是商业银行的合法经营凭证。
8. 存款利率差:商业银行放贷利率与吸收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
存款利率差是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一个重要来源。
9. 网上银行: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一种在线金融服务平台。
顾客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账户查询、转账、缴费、贷款申请等各种金融交易操作。
10. 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对各项业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过程,以确保商业银行的安全和稳健经营。
总之,商业银行是个人和企事业单位经常接触的金融机构,它们提供存款、贷款等金融服务,并通过经营赢利来保证其持续发展。
在履行这些业务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注意风险管理和合规要求,以确保安全和稳健的运营。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商业银行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以经营存款、贷款、国内外汇业务以及其他常规商业银行业务为主要业务的金融机构。
其主要服务对象为个人、企业和机构。
2、存款:存款是指个人或机构将资金存入商业银行并由商业银行保管和管理的行为。
存款可以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不同种类。
3、贷款:贷款是商业银行向个人、企业或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借款人同意按照一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款。
4、利率:利率是指贷款或存款利息的比率。
商业银行根据市场需求和风险状况确定贷款和存款的利率,并可以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化进行调整。
5、资本金:资本金是商业银行自有资金中用于覆盖潜在风险的部分,也是商业银行承担损失的能力。
资本金可以来自股东投入的资金、留存收益或其他形式。
6、透明度:透明度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对外部利益相关方提供准确、透明的信息的能力。
透明度有助于提高市场监督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7、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稳定经营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等。
8、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根据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放在央行的一定比例的存款。
存款准备金的目的是保证商业银行的偿付能力和货币市场的稳定。
9、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商业银行在一定时间内对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进行汇总和呈现的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程度。
10、资金流动性:资金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短期内能够满足存款者提款要求的能力。
良好的资金流动性可以保证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银行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法》。
该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2、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在特定条件下对存款人存款提供保险保障的制度。
当商业银行无法偿付存款时,存款保险制度可以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
《商业银行经营学》名词解释(2)
《商业银行经营学》名词解释(2)1. 名词解释 1) 第一章导论*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种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 信用中介: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 支付中介: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 信用创造:当商业银行吸收了一笔原始活期存款并将其贷放出去后,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会转化为存款,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致使商业银行系统形成数倍于原始活期存款的派生活期存款。
* 金融服务: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
这些服务主要有财务咨询、代理融通、信托、租赁、计算机服务、现金管理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服务等。
* 股份制银行:以股份公司为组织形式的银行。
在我国,股份制银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非公众公司,即不面向社会公众发行股份筹集资本金的银行;二是公众公司,即部分或全部股份向公众发售筹集股本资金的银行。
* 国有银行:产权归国家所有,或由国家控股的银行。
* 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以金融业为主;一般以一个金融企业为控股母公司,全资拥有(或控股)专门从事某些具体业务(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的各个子公司;这些子公司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都有相关的营业执照,都可独立对外开展相关的业务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公司董事会有权决定或影响其子公司最高管理层的任免决定及重大决策。
通过内部的资源配置,集团实际上可以从事多样化经营(包括全能制经营)。
* 分业经营:按照法规将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信托业务等分开,规定商业银行除了可以进行投资代理、经营制定的政府债券、用自有资本有限制地购买某些股票和债券之外,不得经营证券投资业务,不能设立从事证券投资的子公司。
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一、名词解释1、现金资产: 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可以用来应付现金需要的资产,是银行资产业务中最富流动性的部分。
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
2、转租赁:简称转租。
承租人在租赁期内将租入资产出租给第三方的行为。
转租至少涉及三方(原出租人、原承租人和新承租人)和两份租约(原出租人和租约)。
3、商业银行制度: 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原则的总和4、回购协议: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买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5、商业银行流动性: 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
商业银行提供现金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到期债务本息,这部分现金称为“基本流动性”,基本流动性加上为贷款需求提供的现金称为“充足流动性”。
二、简述题1、简述西方商业银行“5C”评级法的主要内容。
所谓“5C”:品格、能力、资本、担保、环境条件(1)借款人的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还要具备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2)能力是指借款人运用介入资金获取利润并偿还贷款的能哭,而利润的大小又取决于借款人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3)资本是指借款人财产的货币价值,它反映了借款人的财务和风险承担能力,并作为其从银行取得贷款的一个决定性因素(4)企业为贷款提供的担保状况也时影响贷款信用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5)借款人经营的环境条件是指借款人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外部环境2、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主要原因。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如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原因:1、规避风险管制,增加盈利来源;2、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3、转移和分散风险;4、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需要;5、银行自身拥有的有利条件促使银行发展表外业务;6、科技进步推动银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期末考试-名词解释更新
第一章1.安全性目标: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
2.流动性目标:指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其他支付的需要。
3.效益性目标:这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要求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第二章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主要有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及其他机构款项、拆出资金、短期贷款与短期投资等,它是银行资产中流动性较高的部分。
2.长期资产:长期资产主要由中长期贷款、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应收账款类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等项目所构成。
其中,中长期贷款与长期证券投资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但却是银行主要的盈利性资产。
3.流动负债:流动负债主要有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活期及短期存款、短期借款、发行短期债券、其他流动资产等。
短期负债各项目的共同特点是期限外金额波动大,难以稳定运用。
4.长期负债:长期负债有长期存款、长期借款、发行长期债券等。
长期负债各项目区别于短期负债的特点是期限较长,金额稳定,可供银行长期运用。
5.准备金,又称拨备,是指金融企业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
6.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指金融企业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7.贷款拨备率,是指金融企业计提的与贷款损失相关的资产减值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也称拨贷比。
8.贷款总拨备率,是指金融企业计提的与贷款损失相关的各项准备(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般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
9.税前总利润:是银行营业利润加营业外净收入,该指标的意义在于明确应税所得。
10.净利润:税后净利润为应税所得扣除所得税后的余额。
该指标是银行正常经费活动的最终成果,它综合反映了银行经营业绩,是银行绩效评估的基本指标。
第三章1.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评估的内容:是否有能力达到管理层和股东选定的目标能否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2.银行清偿力是指银行运用其全部资产偿付债务的能力。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商业银行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够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全方位经营各类金融业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企业2、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充当将经济活动中的赤字单位、盈余单位联系起来的中介人的角色3、支付中介: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借助支票这种信用流通工具,通过客户活期存款账户的资金转移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存款转移等业务活动4、信用创造: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5、核心资本:又称产权资本或者一级资本,是指资产总值减负债总值的净值6、附属资本:又称债务资本或者二级资本,是指非产权资本7、银行资本充足性:包括数量充足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数量充足是指商业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10、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11、外国金融债券:外国金融债券是指债券发行银行通过外国金融市场所在国的银行或金融机构,组织发行的以该国货币为面值的金融债券12、欧洲金融债券:欧洲金融债券指债券发行银行通过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在债券面值货币以外的国家发行并推销债券13、现金资产:现金资产是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狭义的是指银行库存现金,一般意义上指广义14、库存现金:库存现金是指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15、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账户上超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16、资金头寸:资金头寸是指一种以买入或卖出表达的交易意向17、贷款承诺:贷款承诺是指银行承诺客户在未来一定的时期内,按照双方事先确定的条件,应客户的要求,随时提供不超过一定限额的贷款18、补偿余额:补偿余额是应银行要求,借款人保持在银行的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和低利率定期存款19、保证贷款:保证贷款是指按《中国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20、抵押贷款:抵押贷款是指按《中国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者的财产作为抵押发放的贷款21、消费贷款:消费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以消费者个人为对象,以个人消费为用途而发放的贷款22、审贷分离制:审贷分离制指将贷款的推销调查信用分析、贷款的评估审查发放、贷款的监督检查风险监测收回三个阶段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岗位来完成23、国库券:国库券是期限为1年以内的、所筹资金主要用于弥补中央财政预算暂时性的收支不平衡的债券24、公司债券:公司债券是公司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发行债券的公司向债券持有者作出承诺,在指定的时间按票面金额还本付息25、融资性租赁:融资性租赁是指出租人在一定时期内把租赁物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按租约规定,分期付给一定的租赁费26、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27、备用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光票信用证,是商业银行出具的保函性质的支付承诺,以保证申请人履行某种合约规定的义务,并在申请人没有履行该义务时,凭受益人在信用证有效期间内提交的与信用证条款相符的文件或单据,向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28、商业信用证:商业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指进口商请求当地商业银行开出的一种证书,授权出口商所在地的另一家商业银行通知出口商,在符合商业信用证规定的条件下,愿意承兑或付款承购出口商交来的汇票单据29、票据发行便利: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中期的(一般期限为5~7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循环融资承诺30、期货:期货是指现在进行买卖但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31、贷款出售:贷款出售贷款出售是指商业银行一反以往“银行就是形成和持有贷款”的传统经营哲学,开始视贷款为可销售的资产,在贷款形成以后,进一步采取各种方式出售贷款债权给其他投资者,出售贷款的银行将从中获得手续费的收入32、支付结算:支付结算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33、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34、银团贷款:银团贷款是指由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基于相同贷款条件,依据同一贷款合同,按约定时间和比例,通过代理银行向借款人提供的本外币贷款或授信业务35、资产管理思想:资产管理思想是指以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为侧重点的管理思想36、负债管理思想:负债管理思想核心内容是商业银行通过从市场借入资金,调整负债流动性来满足资产的需要,以此来扩大负债与资产的规模37、资产负债管理思想:资产负债管理思想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资产负债进行组合而获取相当收益并承担一定风险的管理思想38、商业银行风险: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不能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部分习题答案与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部分习题答案与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
在法律上,这些银行是独立的,但其业务与经营政策,统属于同一股权公司所控制。
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要求商业银行按存款额的大小和一定的保险费率缴纳保险费给存款保险机构,当投保银行经营破产或发生支付困难时,存款保险机构在一定限度内代为支付。
证券回购:商业银行以其持有的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优质资产,以签订回购协议的方式融资。
回购协议的一方暂时出售这些资产,同时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日以协商的价格购回这些资产。
循环信贷:银行给借款人规定一个借款最高限额,在一定期限内(通常为1~5年),只要不超过限额,借款人可以随时获得贷款和偿还贷款。
住房贷款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指的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稳定的未来现金流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在一起,通过结构重组和信用增级,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动的证券来融通资金的过程。
分级偿还抵押贷款:将还款期限分成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还款比例,在同一阶段内等额还本付息。
各次分期偿还贷款的金额形成梯级越来越大的阶梯形状,因而被称为分级偿还抵押贷款。
反向年金抵押贷款:这是为年老的退休人员所设计的将现有住房变现、支持超前消费的一种产品。
借款人用自己的房屋作抵押,每月从银行得到一笔款项,知道抵押贷款金额被支付完毕为止,期限常为20年。
个人经营贷款:个人经营贷款是指银行发放的、用于借款人合法经营活动所需资金周转的人民币贷款。
个人经营贷款的贷款对象虽然是自然人,但是它不属于个人消费贷款的范畴,其用途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
信用卡:信用卡也称贷记卡,是指具有循环信贷、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和“先消费,后还款”、无须担保人和保证金、可按最低还款额分期还款等特点的个人信用和支付工具。
回购协议:回购协议是对一种证券现实的购买或出售及日后做一笔相反交易的组合,即证券的销售者承诺在未来某一时刻按某一固定价格再购回这些销售的证券,证券持有者的收入为买卖差价。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的特殊的企业。
2.一级准备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在央行的存款、同业存款及托收中的现金等项目3.资本准备金又可称作资本储备,是指商业银行从留存盈余中专门划出来的,用于应付即将发生的有关股本的重大事件的基金。
4.银行的资本充足性主要指银行资本的数量足以吸收可能发生的意外损失,使银行在遭遇风险损失时不致破产。
5.回购协议也称再回购协议,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协议期满时,再以即时可用资金作相反交易。
6.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简称CD,是一种流通性较高且具借款色彩的新型定期存款形式。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商业银行逃避最高利率管制和存款准备金规定的手段,亦是银行对相对市场份额下降所做出的竞争性反应。
7.存放同业存款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
目的是为了便于银行在同业之间开展代理业务和结算收付。
8.银行证券投资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把资金投放在各种长短期不同的证券,以实现资产的收益和保持相应的流动性。
9.贷款指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
格(即兑现价格)等,投资者到期可以选择转换股票也可以选择不转换10.担保贷款银行要求借款人根据规定的担保方式提供贷款担保而发放的贷款。
11.备用信用证指开证行对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对受益人开立的承诺承担某项义务的凭证12.福延费是一项包购业务,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将经过进口商承兑的中长期商业票据无追索权地售予银行,从而提前取得款项13.问题贷款指贷款人不能在约定期限内偿还贷款或者银行对该贷款存在潜在的部分或全部损失14.现金资产狭义的是指现今,广义的包括现金和准现金,是商业银行维持其流动性而必须持有的资产15.可用头寸扣除了法定准备金后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及存放同业贷款16.贷款呆帐准备是从银行收入中提取的,用于弥补贷款损失的一种价值准备17.定期贷款承诺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像客户提供约定数量的贷款的业务,借款人可一全部或部分地提用承诺金额,但仅能提用一次18.基础头寸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超额准备金之和,是银行最具流动性的资产19.可待头寸商业银行在某一时期内可直接用于贷款发放和投资的资金,主要来与在央行存放的超额准备金和库存现金,是形成银行营利性资产的基础20.缺口指利率敏感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用于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对市场利率的敏感程度21.持续期也称久期是指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的所有预期现金流入量的加权平均时间22.中间业务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23.资产证券化指商业银行将流动性较差但能产生现金流的创利资产,如抵押品和消费者贷款,在金融市场上以发行债券的方式出售24.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前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25.利率的上、下限及双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期权,银行可以用来消除客户与银行自身的利率风险,并使买方的最大成本或最小收益被固定下来。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商业银行是指经国家批准,以营利为目的,为公民、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储蓄、贷款、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下面对商业银行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1. 储蓄:商业银行通过接受公民、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并支付一定的利息,为客户提供安全、方便的储蓄服务。
客户可以在需要时随时支取存款。
2. 贷款:商业银行通过向有贷款需求的个人、企事业单位提供一定金额的资金,并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利率收取一定的利息,帮助客户解决资金需求。
3. 支付结算:商业银行提供各种支付工具和支付服务,包括现金支付、支票支付、电子支付等,确保客户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资金的支付和结算。
4. 利率: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存款和贷款收取一定的利息,利率是衡量银行贷款和存款成本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吸引客户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5. 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需要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即其资本与风险敞口之比,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这是对银行稳定性和抵御风险的重要要求。
6. 贷款利差:商业银行从存款人手中获得的资金进行贷款业务,由于存款利息远远低于贷款利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利差来获得利润。
7. 财务指标:商业银行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来评估自己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包括净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等。
8. 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面临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进行评估、监控和控制,以保障其经营安全和稳定发展。
9. 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需要按照法定比例将一部分存款保留为存款准备金,以应对可能的提款需求和保证支付结算的安全性。
10. 支付清算: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支付服务涉及大量的资金流动和结算,通过支付清算机构进行资金的结算和交换,确保支付系统的正常运转。
总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服务,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运营机制。
商业银行经营学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经营学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和办理结算为其根本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2.资本充足率: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值为资本充足率,用来衡量资本的充足程度。
3.核心资本:核心资本由权益资本和公开储藏构成,权益资本由普通股和非累积优先股构成。
4.附属资本:附属资本由非公开储藏、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重估储藏、和长期次级债券构成。
5.协定账户:银行与客户达成协议,客户授权银行将款项存在活期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和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账户中的任一个账户中。
6.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一种固定期限、固定利率的,面额较大的可在市场上转让的银行存单。
7.抵押贷款: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不动产、动产和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给银行发放的贷款。
8.质押贷款: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证书为质押品交付银行,按担保的约定出质,银行按出质物品的评估价值的一定比例贷款给借款人。
9.委托贷款:由委托人提供资金,银行作为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视、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10.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本息仍无法收回的那局部。
11.循环信用额度:银行和客户之间达成的不可撤销的正式协议,银行在约定的时间向客户提供贷款,客户可在协议期限内屡次使用贷款。
12.保理业务:商业银行以购置票据的方式,购置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在账款收回之前提供融通资金之外的各项效劳。
13.信用风险: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意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造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
14.资本风险:商业银行资本金过少,缺乏承担风险损失和对方存款及其他负债的最后清偿能力,是银行的经营平安受到威胁的风险。
15.债转股:国家通过组建金融资产公司依法处置四大国有商业而银行局部不良资产,把局部企业的银行贷款转移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账目下,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企业的投资主体,将债权转化为股权。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种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闲散的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们投向需要资金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货币资金的融通。
3.商业银行资本:是指银行投资者为了正常的经营活动和获取利润而投入的资金和保留在银行的利润。
(账面资本>=经济资本>=监管资本)4.资本充足性: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监管当局规定的能保障银行正常经营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资本量;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资本的要求。
因此银行资本充足性包括资本数量的充足性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巴塞尔协议1》: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
核心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4%)5.《巴塞尔协议2》基本内容包括3大支柱:1.最低资本要求 2.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3.市场约6.《巴塞尔协议3》核心资本充足率由4%上升到6%。
7.负债:是指负债人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负债人经济利益流出的现实义务。
8.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也是开展资产业务的前提和基础。
就其范围而言,可以分为广义负债和狭义负债:广义负债不仅包括银行对外界的债务,还包括银行的自有资本;狭义负债只包括银行对外界的债务。
9.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亦称“付息的活期存款”。
既可用于转账结算,又可支付利息,年利率略低于储蓄存款,提款使用规定的支付命令的账户。
10.货币市场存款账户:是介于活期存款账户和储蓄存款账户之间的一种账户,它的利率要比活期存款账户利率高,但是比储蓄存款利率低。
但是该账户的存款准备金要远远低于活期存款账户和NOW账户,经营成本较低。
商业银行名词解释
第一章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与货币资本,经营的内容包括货币的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相关联的金融服务。
2、总分行制:又称分支行制,是一种设有总行同时又在总行之下设立分行的商业银行制度。
3、单一银行制:又称独家银行制,是一种仅设立总行,不允许下设任何分支行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4、全能银行制:又称综合性银行制,即混业经营,是一种在金融业务领域内没有什么限制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5、银行分业制:即分业经营,是指不同的金融业务由不同的经营机构经营的一种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6、股份制银行:商业银行资本来自银行公开发行的股票筹资,股东是银行的所有者。
7、私人银行:即独资形式的银行,大多由西欧大陆十六七世纪家族银行,特别是德国的家族银行演变而来。
私人银行负无限责任。
8、安全性:安全性目标要求银行在经营中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能够随时应对客户提存,使客户保持对银行坚定的信任。
9、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于随时应对客户提存以及银行支付的需要。
10、盈利性: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该目标要求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章1、会计资本:银行总资产-银行总负债2、经济资本: 用以应付银行的非预期损失,即用来抵补超过期望损失的风险3、监管资本(法定资本):指一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的资本要求,包含了用于抵补银行非预期损失的经济资本以及系统性风险损失等。
4、一级资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
资本公积:溢价发行所取得的大于面值的资本额。
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一般风险准备: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
未分配利润5、二级资本: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减值准备超过预期损失的部分。
固定资产重估储备的70% :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时,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正差额。
新版自考商业银行与经营资料名词解释
商业银行指以提供存款、贷款和汇兑为核心业务的金融机构。
萌芽是早期的货币经营业。
资本高杠杆率指以一定数量资本为基础,开展数倍于基础资本数额的资金运作的活动。
支付中介指商业银行以存款账户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流程设计,为客户完成货币收付或清偿债权债务关系提供转移货币资金的服务。
是银行的最初始职能。
信用中介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入到需要资金的部门,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信用创造指商业银行所具有的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并据以扩大贷款和投资的能力。
金融服务指商业银行利用所处的经济枢纽的特殊地位,凭借联系面广、信息灵的独特优势,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为客户提供诸多服务,赚取手续费、扩大联系面,争取客户。
商业银行的发展类型:单一融通短期商业资金----英国型,综合融通资金----德国型。
根据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的宽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可分为分离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商业银行资金被分流是指银行储蓄账户所发生的定期向活期储蓄的转移、储蓄资金被转移用于投资,并造成储蓄资金金额减少大量储蓄资金在银行体系之外循环的现象,也叫“脱媒”现象。
银行信贷业务被分解是指银行对贷款的发放,由原来单一的银行机构承担转为由不同的机构共同来完成。
金融工具也叫信用工具,是社会资金转流过程中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资金借贷的载体。
安全稳健原则是指在商业银行建立与发展中,尽管竞争、效率为首要原则,但仍要强调安全、稳健经营,防止、限制过度竞争。
规模合理适度原则是指在一定规模下,每单位产品成本最低,而获得的利润又最大。
单一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完全由一个营业机构来办理,不设立分支机构。
总分行制是一种既设有总行又设有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集团银行制又称银行持股公司制,是由一个企业集团成立一个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的一种组织形式。
连锁银行制又叫联合制,是指由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购买若干独立银行的多数股票,进而控制这些银行的业务和经营决策的组织形式。
兰大商业银行管理学题库 名词解释及试题答案
1.市场细分商业银行按照客户需要、爱好、及对金融产品的购买动机、购买行为、购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运用系统方法把整个金融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2.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3.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所持有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债券权转让给一家专业机构,该机构通过一定的形式(如担保)将债权重新进行包装组合,再以债权的未来现金流为抵押,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一种融资行为4.利率互换是指两笔货币相同、债务额相同(本金相同)、期限相同的资金,但交易双方分别以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借款,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和利率风险,双方做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调换。
5.操作风险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6.中间业务影响因素有:经营环境;硬件设施及人才方面;金融产品种类方面;管理办法及操作程序。
7.保理指卖方在与买方签约并交付货物后,将发票提交保付代理人(保理人),保付代理人相应地付款给卖方,然后按照商务合同的条款,保理人向买方收取应收帐款。
它是继汇款、托收和信用证之后的一种融资代理业务。
8.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强调“全员”的质量意识,建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以标准化工作为手段,努力提高工作质量,目的在于保证产品质量。
9.福费廷是指对大宗国际贸易应收帐款按照无追索权的原则进行的贴现。
又称卖断,还有人称“包买”,它是国际贸易中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
10.次级贷款贷款的缺陷已经很明显,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偿还贷款本息,而不得不通过重新融资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归还贷款。
11. 易变性存款对市场利率的波动及外部经济因素变动敏感的存款。
该类存款稳定性差,不能作为行稳定资金的来源。
12. 内部评级法新巴塞尔协议中用于评定信用风险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2资本盈余:主要由投资者超缴资本所形成,此外还反映银行资本的增值部分及接受捐赠所增加的资本等。
资本盈余可以转增资本,发放股息。
3留存收益:是尚未动用的银行累计税后利润部分,是银行所有者权益的一个项目,其大小取决于企业盈利性大小、股息政策及税率等因素。
3资本性金融债券:是商业银行为弥补资本金的不足而发行的资本性债券,其性质介于存款负债和股票资本之间,又称为附属资本或长期债务。
4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
5在途资金:也称托收未达款,它是指本行通过对方银行向外地付款单位或个人收取的票据。
6垫头:即抵押率,是抵押贷款本金利息之各与抵押物估价值之比。
(银行在发放票据抵押放款时,所贷出的款项不是票据面额的全部,而只是其中一部分,通常为票据面额的60%—80%,以免在有些票据难以赎回或贷款难以收回时遭受损失,这时垫头为票据面额的20%—40%。
银行在发放以商品或商品凭证(如铁路的提单、仓库的栈单、水运的提单等)作抵押的放款时,垫头较大,通常为商品市价的30%—50%,因为银行必须考虑到在处理担保品时商品的价格可能会跌落,商品的销售可能遇到困难等情况发生,从而引起无法收回贷款金额的风险。
)7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
从持票人来讲,贴现是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贴付利息取得现款的经济行为。
8呆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在贷款余额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用于冲抵呆账的准备金。
9经营性租赁:以称作业性、服务性或操作性租赁。
这是一种短期租赁,指的是出租人向承租人短期租出设备,在租期内由出资人负责设备的安装、保养、维修、纳税、支付保险费和提供专门的技术服务等。
10融资性租赁:是以商品资金形式表现的借贷资金运动形式,是集融资和融物为一体的信用方式,兼有商品信贷和资金信贷的双重特征。
11信托投资;指由信托机构将个人、企业或团体的投资资金集中起来,以、代替投资者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最后将投资收益和本金偿还给收益人,银行收取手续费的金融信托业务。
12个人理财:包括个人委托投资咨询管理、委托巨额款项处理、委托综合理财服务等,以实现包括现金、存款、外汇、债券、股票、房地产等个人资产的最佳配置。
13进出口押汇二简答和论述题1什么是银行资本充足性?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银行资本充足性是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因此银行资本充足性有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的内容。
银行的资本管理与对策:分子对策和分母对策。
(1)分子对策包括内源资本策略和外源资本策略。
内源资本策略认为,在银行增加利润留存而不影响其股份的前提下,这种内源资本来源是银行充裕资本金的每一选择;外源资本策略为,对核心资本不足的银行来说,一般通过发行新股方式增加资本,同时应充分考虑这种方式的可得性、能否为将来进一步筹集资本提供灵活性以及所造成的金融后果,同时银行可以发行次级债来增加银行核心资本。
(2)分母策略的做法有压缩银行的资产规模、调整资产结构等。
资产规模越大,其对银行资本的需求越强。
对一些银行资本不足的银行则可以通过销售部分高风险或有问题或市价水平较高的金融资产,以减少银行资产规模,相应就提高了资本对资产的比率;资产结构调整则是,银行可以在总资本额和总资产额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资产的结构来提高资本充足率。
2、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及原则。
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流动性最强产资产,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资产,主要目的在于满足银行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需要。
但由于现金资产基本上是一种无盈利或微利资产,过多地持有这种资产,将会失去许多盈利机会,合银行的盈利性下降。
因此,银行持有现金资产需要付出机会成本。
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在保证经营过程中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将持有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降到最低程度,作为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杠杆,服务于银行整体经营状况最优化目标。
适度存量控制原则、适时流量调节原则、安全性原则3、银行并购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银行并购的最根本原因是追求利润和迫于竞争压力。
具体原因有:追求企业发展、追求协同效应和管理层利益驱动。
银行并购的的效应:第一,并购带来更多的金融产品,提高了银行的收益水平及现金净流入;第二、并购改善了产品的推销和销售;第三,并购可将银行融入有吸引力的新市场;第四,并购改善了经营管理水平;第五,并购降低了银行经营成本。
4、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开展证券投资业务?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主要有:获取收益,保持流动性、分散风险和合理避税。
银行利率较高,但贷款风险较大。
在没有合适贷款机会时,银行将资金投资于高信用等级的证券,获取稳定的收益,可在分散风险的前提下保持或提高利润水平。
银行为保持流动性而持有过多的现金资产会增加银行的机会成本,可销性很强的短期证券是商业银行理想的高流动性资产。
它们既可随时变现,又有一定的利息收入,是银行流动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第二准备。
商业银行投资地方政府债券往往享有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故银行可以利用证券组合达到避税目的,使收益进一步提高。
5、解释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和理论内涵。
资产管理理论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商业性贷款理论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资产可转换性理论阶段,第三个阶段是预期收入理论阶段。
商业性贷款理论:该理论产生于西方商业银行发展初期,当时英国的产业革命刚刚开始,大机器工业尚未出现,占支配地位的还是工场手工业和发达的商业,所需资金多数属商业周转性的流动资金。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分配资金时应着重考虑保持高度的流动性,这是因为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流动性很高的活期存款。
由于存款决定是外在的,因此,银行资金的运用只能是短期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不宜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即使发放这些贷款,也应将其限定在银行自有资本和现有储蓄存款水平范围内。
由于将银行的资金运用限定在商业流动资金贷款上,而不拓展其他贷款和资产运用业务,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局限在十分狭窄的范围内,不得于银行的发展和分散风险。
资产可转换理论:该理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后由于西方强国迅速恢复经济,后加上经济危机爆发和加深,这些国家开始大量发行公债,政府贷款需求急剧增加。
商业银行也逐步把资金部分转移到购买政府证券中去,资产可转换理论应运而生。
该理论的内容可概括为:流动性要求仍然是商业银行需特别强调的,但银行在资金运用中可持有具有可转换性的资产。
这类资产应具有信誉高、期限短、容易转让的特性,使银行在需要流动性时可随即转让它们,获取所需资金。
预期收入理论:该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从战时状态转入恢复和发展,鼓励消费的经济政策使得消费品市场对生产企业的设备更新提出要求。
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态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贷款的按期还本付息,这与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
贷款期限并非一个绝对的控制因素,只要贷款的偿还是有保障的,银行按照贷款各种期限合理组合,使资金回流呈现出可控制的规律性,同样可保障银行的流动性。
6、什么是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的来源是什么?哪些方法可以衡量利率风险?如何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利率风险防范利率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波动造成商业银行持有资产的资本损失和对银行收支的净差额产生影响的金融风险。
市场利率波动是造成银行利率风险的主要因素,而市场利率的波动受一国货币供求的影响。
当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或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畅通时,利率会随银行可贷资金供给量的增加而下降;当经济处于增长阶段,投资机会增多时,对可代金的需求增加,利率也由此上升;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市场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通货膨胀率之和,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市场利率也会相应提高。
因此,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价格水平、国际金融市场等对市场利率都会造成影响。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衡量指标是利率风险敞口和利率的变动。
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
7、影响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因素。
如何进行超额准备金的调节。
影响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存款波动,商业银行的存款包括对公存款和储蓄存款,客户在提取资金或转账时会导致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减少,本行客户收取他们客户支付的货款,購会使本行对公存款增加,同时超额准备金也增加。
(2)贷款的发放与收回。
如果贷款的使用对象是在他行开户的企业,或者本行开户的企业在取得贷款后立即对外支付,就会减少本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从而使本行的超额准备金下降;同理他行开户的贷款企业归还贷款,会使本行超额准备金增加。
(3)其他因素对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影响。
这些因素主要有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因素、同业往来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因素、信贷资金调拨因素以及财政性存款因素等。
商业银行在预测了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基础上,就应当及时地进行头寸调试,以保持超额准备金规模适度性。
当未来的头寸需要量较大、现有的超额准备金不足以应付需要时,银行就应当设法补足头寸,增加超额准备金;当未来头寸需要量减少、现有超额准备金剩余时,则应及时地将多余的超额准备金运用出去,寻求更好的盈利机会。
方法有:同业拆借、短期证券回购及商业票据交易、通过中央银行融资、商业银行系统内的资金调试以及出售其他资产等。
8、银行信贷人员怎样从表面现象中分析可能成为不良贷款的预警信号。
•(1)企业在银行的账户上反映的预警信号•经常止付支票或退票;•经常出现透支或超过规定限额透支;•应付票据展期过多;•要求借款用于偿还旧债;•要求贷款用于炒作本公司股票或进行投机性活动;•贷款需求的规模和时间变动无常;•银行存款余额持续下降;•经常签发空头支票;•贷款的担保人要求解除担保责任;•借款人被其他债权人追讨债务,或索取赔偿;•借款人不能按期支付利息,或要求贷款展期;•从其他机构取得贷款,特别是抵押贷款。
(2.)从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的预警信号•企业财务报表上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可能存在影响贷款偿还的因素:•银行不能按时收到企业的财务报表;•应收账款的账龄明显延长;•现金状况恶化;•应收款和存货激增;•成本上升,收益减少;•销售上升,利润减少;•销售额下降;•不合理地改变或违反会计准则,如折旧计提、存货计价等;•主要财务比率发生异常变化;‘•呆账增加,或拒做呆账及损失准备;•审计不合格等。
(3.)人事管理及与银行的关系方面的预警信号•主要负责人之间不团结;•企业管理人员对银行的态度发生变化,缺乏坦诚的合作态度;•在多家银行开户,或经常转换往来银行,故意隐瞒与某些银行的往来关系;•董事会、所有权发生重要的变动;•公司关键人物健康出现问题,且接班人不明确或能力不足;•主要决策人心理过重;•某负责人独断专行,限制了其他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发挥;•无故更换会计师或高层管理人士;•对市场供求变化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用人不当,各部门之间不能相互协调配合;•缺乏长远的战略,急功近利;•借款人家庭出现危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