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指标检测实验方案
食品企业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案
食品企业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案第一章食品微生物检测概述 (3)1.1 微生物检测的意义 (3)1.2 微生物检测的基本要求 (4)第二章检测准备 (4)2.1 检测设备的选择与准备 (4)2.1.1 设备选择 (4)2.1.2 设备准备 (5)2.2 检测用培养基与试剂的配置 (5)2.2.1 培养基配置 (5)2.2.2 试剂配置 (5)2.3 检测实验室的环境控制 (5)2.3.1 实验室布局 (5)2.3.2 实验室空气质量 (6)2.3.3 实验室设备管理 (6)2.3.4 实验室人员管理 (6)第三章样品采集与处理 (6)3.1 样品采集方法 (6)3.1.1 随机采样法 (6)3.1.2 分层采样法 (6)3.1.3 区域采样法 (7)3.2 样品处理流程 (7)3.2.1 样品预处理 (7)3.2.2 样品制备 (7)3.2.3 样品检测 (7)3.3 样品保存与运输 (7)3.3.1 样品保存 (7)3.3.2 样品运输 (7)第四章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8)4.1 微生物分离方法 (8)4.2 微生物纯化技术 (8)4.3 微生物计数方法 (8)第五章食品微生物分类检测 (9)5.1 革兰氏阳性菌检测 (9)5.1.1 检测原理 (9)5.1.2 检测方法 (9)5.2 革兰氏阴性菌检测 (9)5.2.1 检测原理 (9)5.2.2 检测方法 (9)5.3 酵母菌和霉菌检测 (9)5.3.1 检测原理 (9)5.3.2 检测方法 (10)第六章食品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检测 (10)6.1 微生物生理特性检测 (10)6.1.1 检测目的 (10)6.1.2 检测方法 (10)6.1.3 检测指标 (10)6.2 微生物生化特性检测 (10)6.2.1 检测目的 (10)6.2.2 检测方法 (10)6.2.3 检测指标 (11)6.3 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11)6.3.1 检测目的 (11)6.3.2 检测方法 (11)6.3.3 检测指标 (11)第七章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11)7.1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1)7.1.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11)7.1.2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11)7.1.3 基因测序技术 (12)7.2 免疫学检测技术 (12)7.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2)7.2.2 免疫层析法 (12)7.2.3 荧光免疫分析 (12)7.3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12)7.3.1 酶传感器 (12)7.3.2 免疫传感器 (12)7.3.3 基因传感器 (12)第八章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13)8.1 检测方法验证 (13)8.1.1 方法验证的必要性 (13)8.1.2 方法验证内容 (13)8.1.3 方法验证流程 (13)8.2 检测结果分析 (13)8.2.1 数据处理 (13)8.2.2 结果判定 (14)8.2.3 结果报告 (14)8.3 检测实验室管理 (14)8.3.1 实验室环境管理 (14)8.3.2 仪器设备管理 (14)8.3.3 标准物质和试剂管理 (14)8.3.4 实验室人员培训 (14)8.3.5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4)第九章食品微生物检测数据分析与报告 (14)9.1 数据整理与分析 (14)9.1.1 数据收集 (14)9.1.2 数据整理 (15)9.1.3 数据分析 (15)9.2 检测报告撰写 (15)9.2.1 报告结构 (15)9.2.2 报告撰写要求 (15)9.3 检测报告审核与发布 (15)9.3.1 报告审核 (15)9.3.2 报告发布 (16)第十章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16)10.1 实验室设计与建设 (16)10.1.1 功能分区 (16)10.1.2 设备配置 (16)10.1.3 环境条件 (16)10.2 实验室安全管理 (16)10.2.1 生物安全管理 (16)10.2.2 化学品管理 (16)10.2.3 环境保护 (17)10.3 实验室人员培训与管理 (17)10.3.1 培训内容 (17)10.3.2 培训计划 (17)10.3.3 考核与评价 (17)第一章食品微生物检测概述1.1 微生物检测的意义微生物检测在食品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食品安全: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通过微生物检测,可以有效监控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证食品安全。
食品微生物检验 GB4789.1-2010总则分解
2.人员 (1) 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教育、微生物专业培训经历,具备 相应的资质,能够理解并正确实施检验。 (2) 检验人员应掌握实验室生物检验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知识。 (3) 检验人员应在检验过程中保持个人整洁与卫生,防止人为 污染样品。 (4) 检验人员应在检验过程中遵守相关预防措施的规定,保证 自身安全。 (5)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执行涉及到辨色的实验。 3. 设备 (1) 实验设备应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 (2) 实验设备应放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便于维护、清洁、 消毒与校准,并保持整洁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实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检定(加贴标识)、维护和保 养,以确保工作性能和操作安全。 (4) 实验设备应有日常性监控记录和使用记录。
例如:n=5,c=2,m=100 CFU/g,M=1 000 CFU/g。含义是从一批产品中采集5个样品, 若5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均小于或等于m值 (<=100 CFU/g),则这种情况是允许的;若 2个样品的结果(X)位于m值和M值之间 (100 CFU/g < X <=1 000 CFU/g),则这种 情况也是允许的;若有3个及以上样品的检验 结果位于m值和M值之间,则这种情况是不允 许的;若有任一样品的检验结果大于M值(>1 000 CFU/g),则这种情况也是不允许的。
(2) 各类食品的采样方案 按相应产品标准中的规定执行。即标准中规定用几级就用几 级采样。 例:白酒 抽样方法 批量在500箱以下,随机抽取4箱,每箱取样一瓶(以 500ml计)其中两瓶做感官和理化检验用,其余两瓶由供需 双方共同封印,作为仲裁样品保存半年
GB 4789.1-2010 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 学检验 总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用于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微生物水平要求的一种分析方法。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步骤,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产品,包括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室工作台面和仪器设备,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并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2. 取样:按照产品的取样标准,从不同批次或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
3. 样品制备:将取样的产品进行样品制备,包括稀释、搅拌和过滤等步骤,以便于后续的微生物检查。
4. 培养: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要求进行培养,并进行恒温培养一定时间。
5. 计数: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结果的记录和确认。
6. 结果判定:将检查结果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比对,根据结果作出是否合格的判定。
7. 结果记录:将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操作步骤、检查结果和判定等信息,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或供应商。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微生物检测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2.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消毒和验证。
3. 实验室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所使用的培养基和试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
5. 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食源性检测实施方案
食源性检测实施方案食源性检测是指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或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源性检测方案的实施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源性检测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包括检测目标、检测方法、检测流程等。
一、检测目标食源性检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污染情况,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有害物质残留:包括农药、兽药、重金属、激素等有害物质的残留情况,如瘦肉精、氯霉素、镉、铅等。
3. 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如硫磺二氧化、苯甲酸钠、阿斯巴甜等。
二、检测方法食源性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检测方法和现代检测方法两种。
1. 传统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显微镜法、生化法等,主要用于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2. 现代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免疫学法等,主要用于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
三、检测流程食源性检测的流程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检测分析和结果判定等步骤。
1. 样品采集:根据检测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样品采集方法和采样点,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 样品处理: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处理,包括样品的制备、提取、浓缩等,以便后续的检测分析。
3. 检测分析:根据检测目标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获取样品中有害物质或微生物的含量和种类。
4. 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判断样品是否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四、质量控制食源性检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主要包括实验室条件、设备仪器、人员素质、质量体系等方面的控制。
1. 实验室条件:确保实验室的温湿度、洁净度等符合检测要求,避免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 设备仪器:保证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避免设备故障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3. 人员素质:培训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检测人员能够准确进行检测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采样方案取样方案有
×××××采样单
样品编号:━━━━━━━━━━━━━━━━━━━━━━━━━━━━ 产品名称(商品名)______规格型号__________注册商标_____________ 生产厂家______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_邮政编码□ □ □ □ □ □ 受检地点______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_邮政编码 □ □ □ □ □ □ 采样地点_______________采样日期__________采样基数______________ 生产日期_______________批 号__________产品依据标准__________ 有效成分及含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目地________________检测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样前调查→现场观察→确定采样方案 →采样 →样品封存 →开具采样证明
(3)采样的要求
1、严格遵守样品采集的操作规程。 2、所采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3、采样操作要防止污染,防止变质、损坏、 丢失。 4、不得加入防腐剂、固定剂等。 5、样品采集和现场测定必须有二人以上参 加。
(4)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采样方案
一、微生物检验的工作流程
检验前准备 样品的采集及样品的送检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样品的检验 检验结果的报告
(一).检验前的准备
1. 2. 准备好所需的各种仪器。 按技术要求将各种玻璃仪器进行清洗、烘干、包扎、灭菌,冷 却后送无菌室备用。 准备好所用的各种试剂,做好普通营养琼脂或其他选择必培养 基。 做好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的灭菌工作,提前1h灭菌30~60min. 工作衣、鞋、帽、等灭菌后备用。 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后,实验没有完成之前不得随便出入无菌 室。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一般流程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一般流程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应用微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方法的一门科学,是对食品和微生物的存在与否及种类和数量的验证。
众所周知,在生物科学中,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科之一,它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要学习好微生物检验,必须具有医学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病理学等学科的基础,要了解食物中毒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熟悉各种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各种致病菌、霉菌和病毒的检验程序。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一般步骤,可按图1的程序图进行,此图对各类食品各项微生物指标的检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一、检验前准备(1)准备好所需的各种仪器,如冰箱、恒温水浴箱、显微镜等。
(2)各种玻璃仪器,如吸管、平皿、广口瓶、试管等均需刷洗干净(121℃20min)或干法(160℃一170℃,2h)灭菌,冷却后送无菌室备用(3)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药品,做好普通琼脂培养基或其他选择性培养基,根据需要分装试管或灭菌后倾注平板或保存在46℃的水浴中或保存在4℃的冰箱中备用。
(4)无菌室灭菌;如用紫外灯法灭菌,时间不应少于45mln,关灯半小时后方可进入工作;如用超净工作台,需提前半小时开机。
必要时进行无菌室的空气检验,把琼脂平板暴露在空气中15min,培养后每个平板上不得超过15个菌落。
(5)检验人员的工作衣、帽、鞋、口罩等灭菌后备用。
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后.实验没完成前不得随便出入无菌室。
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在食品的检验中,样品的采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
所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这就要求检验入员不但要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而且要了解食品加工的批号、原料的来源、加工方法、保藏条件、运输、销售中的各环节,以及销售入员的责任心和卫生知识水平等。
样品可分为大样、中样、小样三种。
大样指一整批,中样是从样品各部分取的混合样,一般为200g小样又称为检样,一般以25g为准,用于检验。
样品的种类不同,采样的数量及采样的方法也不一样。
2024版年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设计
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食品中的污染和变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维护公众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推动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促进食品产业发展
食品微生物检验重要性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包括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检验方法和技术等。
涵盖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检验原理和方法、实验操作规范等方面。
考试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考试难度,既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体现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把握
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多种题型,全面评价学生的理论水平。
题型设置
理论考试内容设置及难度把握
安排一定学时的实验和实训课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详细介绍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常规方法和技术,如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计数、致病菌检验等。
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通过考核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
02
CHAPTER
基础知识与技能点梳理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体系以及命名规则。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设计
目录
课程背景与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点梳理 实验操作技能培养方案设计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意识培养 案例分析与讨论环节设计 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策略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计划
01
CHAPTER
课程背景与目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培养基种类与选择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验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并评估其在实际样品中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灵敏度,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二、试验范围本试验适用于各类药品、食品、环境以及生物制品等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三、试验设备与试剂1. 培养基:本试验需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如大肠杆菌培养基、沙门氏菌培养基等,以满足特定微生物的培养需求。
2. 灭菌设备:试验中的培养基、工具及试剂需经过灭菌处理,以保证试验环境的无菌状态。
3. 微量移液器:用于准确取样和移液,确保实验的精确性。
4. 微生物培养箱:用于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来培养微生物样品。
四、试验步骤1. 样品制备: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采集样品,并根据不同样品的特性进行适当处理,以便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2. 培养基接种:将样品按照试验要求接种到相应的培养基中,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以促使微生物生长。
3. 培养基培养:将接种过样品的培养基置于微生物培养箱中,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进行培养,通常包括温度、湿度和培养时间等方面的控制。
4. 结果观察与记录:根据实验要求,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微生物的生长,并记录对应的观察结果。
5.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并评估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准确性和灵敏度。
五、试验评价指标1. 准确性:通过与参考方法的比对,评估限度检查方法的准确程度。
2. 精密度:利用不同实验者、设备和试剂的重复试验,评估方法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3. 确定度:评估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确定方法对微生物的检测能力。
4. 可靠性:综合以上评价指标,评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六、试验结果与分析根据试验评价指标,通过一系列试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限度检查方法在各类样品中的准确性良好,能够准确反映样品中微生物的含量。
2. 试验结果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不同实验者、设备和试剂的试验结果相对一致。
食品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
精选ppt
11
GB/T 4789.2-2010
• 本标准与GB/T 4789.2-2008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 ——修改了标准的中英文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2011年食品企业质量检 验人员培训
2011.09.15
精选ppt
1
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的测定
一、菌落总数测定法 二、大肠菌群的检测
太仓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主讲人:詹克航
精选ppt
2011.09.15
2
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概论
目前,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一般分为菌落 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
• 4.3 无菌生理盐水,见附录A中A.3 :称取8.5g氯化钠溶 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
• (4.4 1 mol/L 氢氧化钠(NaOH):称取40g氢氧化钠溶于1000mL水中。 4.5 1 mol/L 盐酸(HCl):移取浓盐酸90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4.6 PetrifilmTM菌落总数测试片(aerobic count plate)和压板。)
精选ppt
7
• 另一方面,它可以用来预测食品可能存 放的期限程度。如实验表明,菌数为 105cfu/cm2的鱼,在0℃下可保持6d,而 菌数为103cfu/cm2时,保存期可达12d。
• 但上述规则也有例外,有些食品成品的 菌落总数并不高,但由于已有细菌繁殖并 已产生了毒素,且毒素性状稳定,仍存留 于食品中;再有一些食品如酸泡菜和酸乳 等,本身就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制成的, 且是活菌制品。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药品、食品和化妆品等产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是为了验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的方案。
一、试验目的验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范围。
二、试验范围该试验适用于药品、食品和化妆品等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三、试验方法1.试验材料准备a.研究所需的试验材料,包括样品、菌株、培养基等。
b.样品的处理,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处理,如稀释、过滤等。
2.实验操作a.样品处理:根据样品的特点进行处理。
b.菌株培养:选取试验使用的菌株,按照适当的培养方法进行培养,确保菌株的活力和纯度。
c.培养基准备:根据具体需要,配制适当的培养基,确保培养基的质量。
d.接种和孵育: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中,并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进行适当的孵育条件,培养出适量的微生物。
e.培养液的传递:取适量的培养液,经过适当的稀释、过滤等处理,得到试验所需要的样品。
f.复苏:对可能受到不利条件或致死处理的微生物进行复苏,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g.灭菌试验:对培养基等试验材料进行灭菌试验,确保试验材料的无菌性。
3.检测方法验证a.准确性验证:通过添加已知数量的微生物到样品中,检测方法应能准确有效地检测出添加的微生物。
b.反应性验证:通过将不同的菌株添加到样品中,检测方法应能对不同菌株有较好的反应性。
c.选择性验证:通过将其他微生物添加到样品中,检测方法应能对目标微生物选择性地进行检测。
d.灵敏度验证:通过不同浓度的微生物添加到样品中,检测方法应能有效地检测出微生物的存在。
四、试验报告要求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试验目的、试验范围和试验方法的简要介绍。
b.所使用的试验材料和设备的详细说明。
c.试验过程的详细记录,包括样品的处理、菌株的培养、培养基的准备等。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GB4789.2-2016 菌落总数测定
c、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装菌落生长时,而应以无片装菌落生长的平板作 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总数,若片装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 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d、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限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 菌落计数。
6.3如空白对照平板长有菌落出现,此次结果无效 6.4以CFU/g或CFU/ml为单位报告,报告或分别报告霉菌和/或酵 母菌数霉菌蔓延生长覆盖整个平板的可记录为菌落蔓延!
多不可计
GB4789.3-2016 大肠菌群计数
1.范围 1.1本标准第一法(MPN)法适用于大肠菌群含量较低的食品中大肠菌群 的计数 1.2第二法(平板计数法)适用于大肠菌群含量较高的食品中大肠菌群的 计数 2.设备 3.培养基和试剂: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煌绿乳糖胆盐,结晶紫中性 红胆盐琼脂,磷酸盐缓冲液,无菌生理盐水。
2.6.4对实验室分离菌株(野生菌株),经过鉴定后,可作为实验 室内部质量控制菌株。
总则GB4789.1-2016 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3.样品的采集 3.1采样原则:无菌操作,应遵循随机性、代表性。 3.2采样方案 3.2.1根据采检样目的、食品的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 的危害程度等确定采样方案。采样方案分为二级n、c、m和三 级采样方案n、c、m、M
国标号 2003版 2016版
培养基
证实试验
单位报告
乳糖胆盐发酵管 伊红美蓝平板 乳糖发酵管 分离培养基 证实试验 革兰氏染色 复发酵试验 MPN/100ml(g)
LST发酵管 BGLB发酵管
仅进行复发酵试验
MPN/ml(g)
大肠菌群MPN 检索表(2010和2016)
食品中微生物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118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1月Tlogy科技分析与检测国内食品生产和加工等的快速发展,致使个别商家投机取巧,使毒豆芽和棉花肉松等事件出现在人们视野中,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微生物中的细菌导致疾病持续增加,有些细菌会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
文章利用国家检测方法分析检测微生物指标,确保人们食用食物的质量,为人们生命健康提供保障[1]。
1 检验食品微生物基本环节检验食品微生物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需要校正处理检验仪器,确保仪器烘干工作和灭菌操作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在清洗仪器之后,检测人员应该佩戴完整的鞋帽和工作服装开展灭菌工作,积极实施整合管理。
在处理食品样品的过程中,根据管理要求、食品种类,将样品分成大样和小样,同时准确判别采样方案。
目前,在食品采样中,“FAO 采样管理”和“FDA 采样方案”比较常见。
在采样的过程中应该确保食品保持原有状态,根据采样要求详细处理样品细节。
比如采样管理冷冻食品时,需要详细分析冷冻食品受到污染的问题,应保证获取表层样品,避免样品受到破坏或污染变质。
在落实管理工作时,应详细填写标签项目与相关内容,保证送检的实效性、及时性。
送检时间控制在3 h 之内,这样可以确保送检样品不会变质,降低散漏或者变质的概率。
在明确检验方法之后,应该落实国家标准,保证工作流程完整性。
检验人员需要按照要求分析记录各环节的检验数据,结束之后技术人员需要复检具体参数,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2]。
2 国家检验食品微生物的方法2.1 检测菌落总数菌落总数主要指遵从国家标准,在固定温度下,使用培养基,对样品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样品中的微生物总量。
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应该树立无菌意识,在实验过程使用的仪器设备都必须经过无菌处理。
实验环境必须具有无菌性,工作人员的帽子和实验服都需要经过专业的杀菌处理[3]。
开展微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根据GB 4789.2-2016操作流程开展具体操作。
制备稀释样品时,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反复吹吸和摇匀试管,实验中利用移液器或移液管分散样品菌体。
食品微生物检验 课程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背景、实验方法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以帮助读者对这门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背景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一项重要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它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评估食品的卫生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成为食品行业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实验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实验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筛选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菌落计数法是通过将食品样品培养在含有特定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然后计算菌落的数量来评估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筛选法是通过选择特定培养基和条件,筛选出特定的微生物,从而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的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方法则是利用PCR等技术,直接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DNA或RNA,从而确定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三、意义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重大。
首先,它可以帮助食品企业及时发现和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
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评估食品的卫生质量,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最后,食品微生物检验还可以为食品企业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背景、实验方法和意义,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为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做出贡献。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让读者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增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食品微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食品微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不同储存条件对酸奶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储存条件对酸奶微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影响,为提高酸奶保质期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方法:
步骤一:准备样品
选取市售的酸奶作为实验样品,用无菌器具将酸奶样品分装到无菌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装5ml酸奶。
共分装四组,分别为常温储存组、冷藏储存组、冷冻储存组和深冷冻储存组。
步骤二:培养微生物
将样品在37℃恒温恒湿条件下培养48小时,然后用台式培养皿将其转移到可培养的平板上。
在37℃恒温恒湿条件下再次培养48小时,然后进行微生物数量计数。
步骤三:计数微生物数量
采用显微镜法,计算在1ml酸奶中微生物的数量。
通过计算每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平均值,结果用CFU/g表示。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不同储存条件下的样品微生物数量数据计算其均值和标准差,然后进行方差分析,判断不同储存条件下样品微生物数量的显著性差异。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常温储存条件下,酸奶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说明常温存放会加速酸奶变质;
(2)在冷藏储存条件下,酸奶微生物数量减少,酸奶质量会得到保障,适合长时间储存;
(3)在冷冻和深冷冻储存条件下,酸奶微生物数量均减少,其中深冷冻组酸奶微生物数量减少最显著,说明酸奶冷冻存放越低温,保存时间就越长,但低温对酸奶口感的影响也会增加。
菜品微生物检测方法
菜品微生物检测方法
菜品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采集样品:从需要检测的菜品中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2. 样品处理:如果是固体样品,需要进行研磨、稀释等处理;如果是液体样品,需要进行摇匀、过滤等处理。
3. 微生物培养: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然后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让微生物生长。
4. 观察和计数:在培养过程中或培养结束后,观察菌落形态、颜色等特征,并进行计数。
5. 结果报告:根据计数结果,计算出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并给出是否符合卫生标准的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菜品微生物检测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如有需要,可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一般步骤
3、样品的保留 (1)阴性样品:在发出报告可及时处理; (2)阳性样品:在发出报告以后3天才能处理
1.捣碎均质法
• 将中样(≥100g)剪碎或搅拌混匀,从 中取25g放入带225mL稀释液的无 菌均质杯中,8000~10000r/min均 质1~2min即可。
2.剪碎振摇法
• 将中样(≥100g)剪碎或搅拌混匀,从 中取25g检样进一步剪碎,放入带 225mL稀释液和直径5mm左右玻璃 珠的稀释瓶中,盖紧瓶盖,用力快速 振摇50次,振幅要大于40cm。
2、半固体样品采样方法
• 无菌操作打开包装,用无菌勺子从几 个部位挖取样品,放入无菌容器。
3、固体样品采样方法
• 大块整体食品用无菌刀具和镊子从不同的 部位割取,并注意其代表性;
• 小块大包装食品应从不同部位的小块上切 取样品,放入无菌容器。
• 若为检验食品的污染情况,可取表层样品; 若为检验食品品质的情况,应从深部取样。
×××××采样单
样品编号:━━━━━━━━━━━━━━━━━━━━━━━━━━━━ 产品名称(商品名)______规格型号__________注册商标_____________ 生产厂家______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_邮政编码□ □ □ □ □ □ 受检地点______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_邮政编码 □ □ □ □ □ □ 采样地点_______________采样日期__________采样基数______________ 生产日期_______________批 号__________产品依据标准__________ 有效成分及含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目地________________检测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安全与卫生中的微生物检测实验报告
食品安全与卫生中的微生物检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以确保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二、实验原理1. 食品中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可以引起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等危害健康的问题。
因此,及时检测并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步骤。
2. 常用微生物检测方法:a. 培养法:通过将食品样品培养在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微生物生长的特性来检测和计数微生物。
例如,采用总大肠菌群检测食品中的细菌污染程度。
b.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特定抗体与食品中的微生物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测定光信号的强度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
c. PCR(聚合酶链反应)法:利用特定引物和酶来扩增食品样品中微生物的基因片段,从而检测微生物的存在与数量。
三、实验步骤1. 样品的制备:选取一定数量的待测试食品样品,进行表面消毒,以减少外界的微生物污染。
2. 对待测样品进行样品预处理: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选择相应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如液体悬浮液培养法、表面刷拭法等。
3. 进行微生物检测:a. 培养法:将经过样品预处理的食品样品分别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置于适宜温度下进行培养。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点,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菌落计数或荧光染色法来确定微生物的数量。
b. ELISA法:根据所需检测的微生物种类选择相应的试剂盒,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方法进行操作,并利用ELISA仪器检测信号强度。
c. PCR法:根据所需检测的微生物种类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
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微生物的存在与数量。
4. 结果分析与评估: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食品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分析,并评估其食品安全和卫生状况。
四、实验结果经过微生物检测,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样品A:采用培养法检测,菌落计数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数量超标。
2. 样品B:采用ELISA法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微生物污染度较低。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基本程序
5)消毒剂: 70%~75%乙醇溶液、中等浓度(100mg/L) 次氯酸钠溶液等。
6)标记工具:标签纸(不干胶标签纸)、油性或不可 擦拭记号笔。
7)样品运输工具:便携式冰箱或保温箱。 8)天平:最大量程为2000g,感量为0.1g。 9)搅拌器和混合器:必要时配备带有灭菌灌的搅拌器
或混合器。 10)稀释液:灭菌的磷酸盐缓冲液、0.1%蛋白胨水、
生理盐水以及其他稀释液如脑心浸液肉汤、M肉汤、 LB肉汤等。 11)防护用品:对样品的防护。即保护生产环境、原 料和成品等不会在取样过程中被污染,同样也保护 样品不被污染。工作服、工作帽、口罩、雨鞋、手 套等。事先消毒灭菌(或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
✓应根据不同的样品特征和采样环境,对采样 物品和试剂进行事先准备和灭菌等工作。
✓ 一般说来,进出口贸易合同对食品采样量有明确 规定的,按合同规定采样;进出口贸易合同没有具体 采样规定的,可根据检验的目的,产品及被抽样品批 的性质和分析方法的性质确定采样方案。
✓ 目前的采样方案多为ICMSF推荐的采样方案和随 机采样方案。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采样,每批货物的采 样数量不得少于5件。对于需要检验沙门氏菌的食品, 采样数量应适当增加,最低不少于8件。
• 对采样人员和制样人员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既要 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又要保证整个微生物检 验过程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完成。
一、 采 样
采样是指在一定质量或数量的产品中, 取一个或多个代表性样品,用于微生物 检验的过程。
样品必须对采样的整个产品或批量具 有代表性。样品的大小应能满足在需要 时进行重复分析的需要。
• 8搅拌器和混合器 • 9 稀释液 • 10 防护用品
二、取样计划
• 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的取样点 • 原料、生产线样品(半成品,环境)、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如何系统的进行检验工作和质量控制
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等确定采样方案。
应采用随机原则进行采样,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采样过程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污染。
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
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
二级采样方案设有n、c和m值,三级采样方案设有n 、c、m和M值。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c: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M: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注1:按照二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 个样品中,允许有≤c 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 值。
注2:按照三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全部样品中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小于或者等于m值;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在m值和M值之间;不允许有样品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例如:n=5,c=2,m=100 CFU/g,M=1 000 CFU/g。
含义是从一批产品中采集5个样品,若5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均小于或者等于m值(≤100 CFU/g) ,则这种情况是允许的;若≤2个样品的结果(X)位于m值和M值之间(100 CFU/g<X≤1 000CFU/g),则这种情况也是允许的;若有3个及以上样品的检验结果位于m 值和M值之间,则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若有任一样品的检验结果大于M值(>1 000CFU/g),则这种情况也是不允许的。
按相应产品标准中的规定执行。
由工业化批量生产加工的食品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或者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样品的采集由餐饮单位或者家庭烹调加工的食品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或者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样品的采集按GB14938中卫生学检验的要求,以满足食源性疾病或者食品安全事件病因判定和病原确证的要求。
采样应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采样工具和容器应无菌、干燥、防漏,形状及大小适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实验方案
题目:食品中微生物指标检测班级:12级食品科学
小组成员:代来鑫郑君花张建敏指导老师:陈莉老师
时间:2012年10月
1 意义
食品微生物指标是指某个或某批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与否(定性分析)
或每个质量、体积、单位面积或每批产品中微生物存在的数目及其毒素(或代
谢产物)的限制(定量分析),用以评价食品的微生物学卫生状况及其安全性。
在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通常微生物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
病菌等的检测,其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是必检项目,致病菌不得检出。
食品中微生物菌落总数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后,
所得1mL或1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主要作为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常用倾注平板菌落计数法。
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7℃,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它反映了食品是否被粪便污染,同时
也间接地指出食品是否有被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常用的检测方法是最大
可能计数法。
2 目的与要求
2.1 了解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测定在食品卫生评价当中的意义
2.2学习并掌握细菌分离和活菌计数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3学习并掌握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
3 实验器材
3.1食品检样
3.2培养基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将胰蛋白胨 5.0 g、酵母浸膏 2.5 g、葡萄糖 1.0 g、琼脂 15.0 g、蒸馏水 1000 mL、pH 7.0±0.2加于蒸馏水中,煮沸溶解,调节pH。
分装试管或锥形瓶,121 ℃高压灭菌15 min。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auryl Sulfate Tryptose,LST)肉汤:将胰蛋
白胨或胰酪胨 20.0 g、氯化钠 5.0 g、乳糖 5.0 g、磷酸氢二钾(K2HPO4)
2.75 g、磷酸二氢钾(KH2PO4) 2.75 g、月桂基硫酸钠 0.1 g、蒸馏水 1 000 mL溶解于蒸馏水中,调节 pH 为pH 6.8±0.2。
分装到有玻璃小倒管的试管中,每管10 mL。
121 ℃高压,灭菌15 min。
煌绿乳糖胆盐(Brilliant Green Lactose Bile,BGLB)肉汤:将蛋白胨10.0 g、乳糖10.0 g溶于约500 mL蒸馏水中,加入牛胆粉(oxgall或oxbile)溶液200 mL(将20.0 g脱水牛胆粉溶于200 mL蒸馏水中,调节pH至7.0~
7.5),用蒸馏水稀释到975 mL,调节pH为7.2±0.1,再加入0.1%煌绿水溶
液13.3 mL,用蒸馏水补足到1 000 mL,用棉花过滤后,分装到有玻璃小倒管
的试管中,每管10 mL。
121 ℃高压灭菌15 min。
3.3 试剂与器皿 3.3.1 试剂
无菌生理盐水: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 000 mL 蒸馏水中,121 ℃高压灭菌15 min 。
无菌1 mol/L NaOH :称取40 g 氢氧化钠溶于1 000 mL 蒸馏水中,121 ℃高压灭菌15 min
无菌1 mol/L HCl :移取浓盐酸90 mL ,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121 ℃高压灭菌15 min 。
3.3.2 器皿
灭菌锅、恒温培养箱:36 ℃±1 ℃、冰箱:2 ℃~5 ℃、分析天平、振荡器、恒温水浴箱:46 ℃±1 ℃、均质器、无菌吸管:1 mL (具0.01 mL
刻度)、10 mL (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mL/3个、500 mL/3个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15个
试管:30个
玻璃小倒管:20个
容量瓶:100mL ,2个
4 流程
4.1菌落总数
4.1.1样品的稀释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 25 g 样品置盛有 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
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10000 r/min 均质 1 min~2 min,或放入盛有 225 mL 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 1 min~2 min,制成 1:10 的样品匀液。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 25 mL 样品置盛有 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
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4.1.2 培养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36 ℃±1 ℃培养48 h±2 h。
水产品
30 ℃±1 ℃培养72 h±3 h。
4.1.3 菌落计数
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
落数量。
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表示。
选取菌落数在 30 CFU~300 CFU 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
低于 30 CFU 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 300 CFU 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
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分布又很均匀,即可计算半个平板后乘以 2,代表一个平板菌落数。
当平板上出现菌落间无明显界线的链状生长时,则将每条单链作为一个菌
落计数。
4.1.4结果与报告
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
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 g(mL)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
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公式(1)计算:
式中:
N——样品中菌落数
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n 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 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示例:
上述数据数字修约后,表示为25000或2.5×10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 300 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
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 30 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 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 30 CFU~300 CFU 之间,其中一部分小于 30 CFU 或大于 300 CFU 时,则以最接近 30 CFU 或 300 CFU 的平均菌落
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菌落总数的报告:
菌落数小于 100 CFU 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以整数报告。
菌落数大于或等于 100 CFU 时,第 3 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 2 位数字,后面用 0 代替位数;也可用 10 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若所有平板上为蔓延菌落而无法计数,则报告菌落蔓延。
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称重取样以 CFU/g 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 CFU/mL 为单位报告。
4.2 大肠菌群
5 进度安排
第一天下午玻璃器皿的清洗与灭菌;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检样稀释与接种培养
第二天下午观察产气与否,用产气的菌种接种至BGLB肉汤
第三天下午菌落计数,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