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的变异性及其新品种选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梅的变异性及其新品种选育
作者:缪林海周群丁印龙陈榕生黄克福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02期
摘要:三角梅栽培品种丰富,且变异性强,是极好的育种材料。
该文概述了三角梅发生的各类变异,并对三角梅新品种选育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三角梅;变异;新品种;选育
中图分类号 Q949.7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1-02-102-02
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p)属于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三角梅属(Bougainvillea)植物[1],原产南美洲,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为世界著名观赏植物,也是我国近年来应用得十分广泛的一种园林植物。
自1768年法国植物学家菲利贝尔·肯默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rio)发现并命名以来,三角梅在全世界广为栽培,至今有200多年的引种栽培历史,在引种栽培过程中,三角梅常会发生一些自然或人工变异。
作为著名的观赏花卉,三角梅无论是花色、叶色芽变,还是植株形态、物候期的变化,都会对环境绿化美化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发现并研究三角梅各类变异,开展芽变选种与实生选种对三角梅来说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1 三角梅形态特征
三角梅多为直立、半直立、下垂、攀援型的常绿或落叶灌木。
叶呈淡绿色至深绿色,部分品种幼叶呈红铜色,互生,有柄,全缘或波状缘,椭圆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稀为菱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型,无托叶,叶无毛、被微柔毛或长柔毛;叶腋有刺,刺长或短,被微柔毛或无毛,直或弯,或后变扁。
枝常伸长下垂,节处具锐刺。
三角梅的花朵较小,生于大型有色苞片的中脉上,一般3朵花为一组聚生,成三角形对称排列。
花被筒状,常绿色,开口小,5裂,裂片短。
花被管具五棱角或无棱角,无毛、被微柔毛或长柔毛。
三角梅为聚伞花序或圆锥聚伞花序,常密集于枝条末端或沿整个枝条开放,花谢时花苞片宿存或脱落。
三角梅因其独特的花器构造,很难授粉与结果,少数栽培品种会结含1粒种子的小瘦果,圆柱形或棍棒状,具5个棱角,偶见棱角不明显,种皮薄,胚弯,子叶席卷,包被胚乳。
苞片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急尖或钝,偶见翻卷或苞缘起皱,苞片颜色极其丰富,有深红、砖红、水红、粉色、紫色、橙色、黄色、白色、双色等多种颜色,既吸引昆虫传授花粉,又是观赏的主要部位[2]。
2 三角梅的各类变异
生物在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其性状会出现变异,主要有颜色变异、形态变异及生特学变异,这些变异分为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
三角梅出现变异,不管是可遗传的还是非遗传的,都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是产生新品种的基础[3]。
2.1 颜色变异颜色变异是三角梅发生最普遍、最有价值的芽变类型之一。
主要分为以下4种类型:(1)花色的变异,植株大部分枝条上苞片为原有的颜色,但栽培中发生变异,部分枝条产生另外颜色的苞片,苞片呈诸如红与橙、红与粉色、黄与橙、紫与白、橙与白、粉与红等2个颜色,其中不少的重苞品种尤其会出现诸如此类现象,重苞橙黄中变异出重苞粉、重苞大红中变异出重苞橙黄等。
通过花色芽变,可以获得常规杂交育种很难获得的变异类型,如仙客来的育种中黄色仙客来品种即是芽变选育而来。
(2)叶色的变异,植株大部分枝条上叶片呈原有绿色,但栽培中发生变异,部分枝条产生斑叶或金叶。
(3)叶及花色的变异,如原斑叶的品种突然枝条长出绿叶,并且花开它色。
但这种情况要与植物的缺素症引起的变化相区分,如氮缺乏表现出老叶变成淡绿色而叶脉通常会变成红色;缺磷则叶脉会变成红色,整体的叶片外观带紫色;缺钾则老叶的边缘带紫色,叶片将成为棕褐色。
(4)枝干色变异,如枝条由原来黄色或浅粉色突变成红色。
2.2 形态变异三角梅的形态变异多表现为枝、刺、叶、花的形态变化[4]。
枝形变异,如节间缩短致长枝变短枝、植株矮化、枝被毛改变、枝因生长点损坏而成带状分布形成缀化变异等。
刺形变异,如枝刺单刺变双刺或消失及刺长短、刺圆扁、刺直弯、刺被毛等常发生变异。
花型变异,如雄蕊瓣化引起重瓣性,花变狭长变短,花序发生变化;叶型变异,如出现原卵形叶变异成近圆形的叶,原全缘形的叶突变成有缺刻的叶。
2.3 生物学变异生物学变异是芽变创造新种质的另外一个途径。
三角梅的繁殖方式主要为扦插繁殖,经过长时间的无性繁殖,在引入新的栽培环境后,易发生开花提前或延迟、育性降低、抗逆性改变等芽变,笔者2009年在河南看到-5℃的冰天雪地中的光叶三角梅,照样枝繁叶茂,可见其抗寒性有所改变,所以利用芽变途径选育抗逆型的新种质资源的可能性极大。
3 三角梅的选择育种
变异给三角梅的育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选择育种分为芽变选种与实生选种,主要是以自然变异为基础,根据个体的表现型选择符合人类需要的基因型,经过长期积累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5]。
3.1 芽变选种三角梅的芽变选种即是从发生优良芽变的植株上选取变异部分的芽或枝条,用无性繁殖的方法使变异性状得到延续和固定,经过初选、复选、决选等程序的选择、观察和鉴定,最后选出优系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三角梅中众多斑叶系、金叶系品种和双色系品种,如金叶白花三角梅、金叶紫花三角梅、紫白双色等皆为芽变选种育出的新品种。
芽变选种一定要善于发现和创造三角梅的变异,如给予三角梅极度修剪,造成其强度创伤,使之生理上受强烈刺激而产生出一些变异。
一些重瓣品种就是利用极度修剪法迫使花筒退
化、花苞变小变密所得到的。
为提高芽变选种的效率,除采取面上调查定点,点上观测鉴定定株,株间综合分析定性的常规方法外,还必须根据选种目标抓住最易发现变异的有利时机,集中进行选择。
如在开花季节最易发现花的变异。
另外在自然灾害之后,包括霜冻、严寒、旱涝和病虫害等,是选择抗性突变的最佳时期。
发现变异后要进行筛选,只由遗传物质突变而产生的变异是我们所需要的芽变,而由环境因素和栽培条件引起的变化称为饰变,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变异,它会随着环境因素和栽培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这种饰变在分析鉴定过程中应逐步筛除,经筛选的有利用价值的芽变,可剪下芽变枝条,用扦插、嫁接或组培等方法进行无性繁殖,培育成新植株,并展开几代无性繁殖进行稳定性观察。
3.2 实生选种实生选种即从自然授粉产生的三角梅种子播种后形成的实生群体中,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进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因三角梅的细小筒状花被结构,一般认为三角梅只有在原产地的原生种才具有形成种子的能力,且以光三角梅居多,大多数三角梅品种开完花后即自然落花,不易结种子,自然结实率非常低,因此实生选种法在三角梅上不常用,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厦门植物园科研人员历经5a多,对三角梅结实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成功获取了软枝白花、斑叶紫花等10余个品种的种子,在大量的实生苗中发现了众多变异品种并经多代无性繁殖,最后采集稳定性状标本经课题组初步鉴定,成功从变异的实生苗中确定了2个性状稳定的新品种,现正申请新品种鉴定及进行相关的国际登录手续,一个品种拟命名为厦门茄(Bougainvillea glabra ‘Xiamen Qie’),该品种嫩枝具柔毛,刺细小,略弯曲;叶黄色,叶柄具柔毛,叶大,椭圆形至阔卵形;花苞片呈茄色,卵形,中等大小,其最大的特点是花为茄色,叶大,叶长可达7cm,叶色呈完全的金黄色。
作为一彩叶品种,该品种有着非常好的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价值。
另一品种拟命名为厦门圆叶(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Xiamen Yuanye’),该品种叶片较小,叶呈墨绿色,质感厚,近圆形;刺小且密,略弯曲;花苞片紫红色,卵形,花序开放于整枝,花后不宿存。
花被管略肿胀,被毛,星状结构显著,雄蕊不伸出花被管,与其它品种最大的区别是其叶片,为三角梅国际品种登录权威机构中所没有记载的近圆形叶,实属罕见。
4 三角梅新品种报审与登录
要确定选育的三角梅品种为新品种必须经过初选一复选一鉴评一审定(认定)等环节,最后要经品种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提交的复选单系进行审定,通过审定后,即可命名,并作为新品种向生产上推荐。
但若要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还要经权威机构登录,三角梅的权威登录机构在印度,若确属新品种可向设在印度新德里印度农业研究所(IND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的三角梅国际品种登录权威机构ICRA提交登录申请[6],将育种的三角梅种类、类型、品种名称、品种选育过程、适用范围及栽培技术要点,利用照片和实物标本准确描述品种特征、特性等报请登录权威审查,通过后就能获得登录证书,发表登录结果,目前在该中心已登录三角梅品种有300多个,经权威机构登录后可以正式发表育种者的成果,以获得学术界公认,有利于品种的合法流通。
参考文献
[1]傅立国.中国高等植物[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564-576.
[2]周群.中国叶子花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繁殖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321-324.
[3]周群. 三角梅栽培与鉴赏[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50-60.
[4]强胜.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35-37.
[5]Singh,B.,R.S.Panwar,S.R.Voleti,et al.The New Intrenational Bougainvillea Check List (2nd ed.)[M].Ind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New Delhi,1999:23-27.
[6]S.C.Sharma.Bougainvilleas in india [M].Economic botany information service national bota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Lucknow,2000:20-23.
(责编:施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