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预防及治理措施探究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预防及治理措施探究1. 引言1.1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的危害性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是指在大气中存在的颗粒物质,其直径一般小于10微米,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
这些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细颗粒物能够深入呼吸道,甚至进入到肺泡中,导致咳嗽、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
长期接触细颗粒物还可能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疾病。
大气颗粒物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颗粒物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影响光照和气温,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颗粒物还可能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二次颗粒物,加剧环境污染。
加强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的预防和治理工作,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格式要求等。
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输出的内容: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是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的来源、特点以及预防和治理措施,旨在为有效减少大气颗粒污染物的排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国内外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治理案例,分析当前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的情况,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从而推动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人们对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问题的认识,促进环保政策的实施和技术的创新,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来源及特点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建筑施工、生活燃烧等多种活动。
工业生产是主要的颗粒污染物来源之一,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燃煤和燃油燃烧释放的颗粒物是造成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的重要原因。
交通运输也是一个重要的来源,尤其是摩托车、汽车等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大气环境中的颗粒物污染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质,如细颗粒物(PM2.5和PM10)的浓度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预防和治理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测和数据收集:通过建立监测站点,收集准确的颗粒物浓度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测。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污染源、制定治理政策和预测污染程度,为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减少工业和交通排放:工业和交通是主要的颗粒物污染源。
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净化处理,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限制或减少工业和交通排放,将有助于减少大气颗粒物的生成。
3. 推行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核能,是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的优选选择。
推行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将有助于减少颗粒物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4. 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尽量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源的存在和使用,增加通风设施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和清洁。
室内外的通风设备应该更加智能化和高效,以减少颗粒物的室内浓度。
5. 培育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活动、媒体报道和社区参与,培养大众的环保习惯,共同参与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6. 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限制,加强对违反规定企业的惩罚力度。
政府应当加大对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治理的投入,推动相关政策的实施,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预防和治理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需要多方合作和综合措施。
只有通过监测、减排、清洁能源、室内管理、环保意识的培育以及政策法规的执行,才能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颗粒物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其对人们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针对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我们需要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以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保护人们的健康。
一、预防措施1.降低能源消耗量大气环境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尘埃,其释放的颗粒物浓度和粒径与能源消耗量成正比。
因此,降低能源消耗量是减少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生产工艺等方式减少能源的消耗量,从而降低大气颗粒物的排放。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因为燃烧而产生的能源废气,从而减少大气颗粒物的产生。
可采用更加先进的稳定燃烧技术来促进燃烧反应,同时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排放的颗粒物。
3.合理规划城市合理规划城市可以合理分配城市内产业布局,减少城市内交通和工业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需要合理分布交通枢纽和工业区,以便大气颗粒物的污染不会影响到市民的生活和健康。
同时还可以增加公共交通车辆并挖掘出自行车的潜在使用价值,以便减少交通量,缓解城市交通的拥堵与污染。
二、治理措施1.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管也是治理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必要措施。
需要采用先进的大气颗粒物监测措施,实时监测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扩散和加剧。
同时还需要对实施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治理工作的单位进行监管,要求其在环保意识和技术实力等多项规定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
2.推行绿色环保新技术推行绿色环保新技术也是治理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工业的生产效率,而且能够减少产生的大气颗粒物,比如采用废气吸附器、减少非法垃圾焚烧、提高废气处理的效率等。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绿色环保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为大气颗粒物污染治理提供科技保障。
3.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也是治理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一项必要措施。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
颗粒物污染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预防和治理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以及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预防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关键是减少排放源。
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存在颗粒物排放源。
降低排放源是预防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首要任务。
在工业生产方面,企业应该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管,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气排放。
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对违法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在交通运输方面,应该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建设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机动车使用。
在生活领域,应该加强垃圾处理工作,减少焚烧和填埋垃圾所产生的颗粒物污染,提倡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还应该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燃煤和燃油所造成的颗粒物排放。
针对已经排放出的颗粒物,进行治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气颗粒物污染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会导致人们患上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大气颗粒物进行治理。
一方面,应该加强空气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分布情况,对污染源进行识别和监管。
应该加强大气环境颗粒物的治理技术研究,开发高效的颗粒物捕集和处理技术,减少颗粒物在大气中的浓度,保护人民健康。
在治理技术方面,可以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如除尘器、静电除尘器、过滤器等,对大气颗粒物进行捕集处理,减少颗粒物的排放。
还可以采用湿法净化技术,通过水的洗涤作用将颗粒物清除,净化大气环境。
还可以建设绿化带、湿地和人工湿地,通过植被的吸附和土壤的吸收作用,减少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还可以采用化学方法,如喷射氨水、喷射固氮体等,将氨气和二氧化硫转化为无害的盐类物质,减少颗粒物的生成。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大气颗粒物污染是指存在于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质的污染情况。
细颗粒物(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是较为关注的重要指标。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治对策来应对这一问题。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现状严峻,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排放源的增加使得颗粒物浓度不断上升。
由于颗粒物是细小而轻质的,它们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着空气流动远距离传播,因此污染范围广泛。
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和燃油的燃烧以及城市灰尘等。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颗粒物下,会增加人们患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肺癌等疾病的风险。
针对大气颗粒物污染,可以采取以下防治对策:1.改善工业和能源结构:通过提高工业和能源的清洁化程度,减少排放源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
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装备改造,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2.加强交通管理:加大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并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和治理。
提高燃油质量标准,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方式出行,减少机动车数量和使用频率。
3.强化工程治理和污染源监控:对于颗粒物排放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和燃煤锅炉等进行工程治理和污染减排措施。
建立和完善颗粒物排放源的监控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监管检查,确保排放源在规定范围内。
4.提高环境意识和个体意识:加强公众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认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引导人们采取主动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避免在高污染源附近活动等,减少对颗粒物的暴露。
5.加强国际合作和跨区域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跨越地区和国界,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进行治理。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
在跨区域治理方面,需加强区域内的协作机制,制定共同的治理标准和目标,共同应对大气颗粒物污染。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通过改善工业和能源结构、加强交通管理、强化工程治理和污染源监控、提高环境意识和个体意识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跨区域治理等一系列防治对策,可以有效减少大气颗粒物排放量,改善大气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颗粒物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预防和治理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以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需要重视源头控制。
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源头。
要通过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降低排放物的产生。
对于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可以通过改善交通方式来进行预防。
汽车尾气和道路灰尘是城市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
可以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骑自行车等低污染交通方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加强道路扬尘的治理,定期进行道路清扫,降低道路灰尘的散发。
大气颗粒物的治理还需要关注室内和户外空气质量。
室内空气污染是人们生活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使用低污染材料装修家居,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清洁空调和技术设备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室内颗粒物的积累。
而对于户外空气污染,可以通过建设绿化带和公园,增加植物的种植密度,吸收大气颗粒物,净化空气。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治理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对违反环境保护规定的企业进行处罚,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治理。
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环保技术水平。
公众要增强环保意识,减少排放物的产生,积极参与公共环境的维护。
预防和治理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需要从源头抓起,同时加强交通管理,改善室内和户外空气质量,以及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大气颗粒物的排放,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方面,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大气质量,人们需要采取预防与治理措施来减少颗粒物的排放和传播。
本文将探讨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要预防大气环境颗粒物的污染,关键是降低颗粒物的排放源。
工业排放是主要的颗粒物污染源之一。
工业企业应该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减少颗粒物的排放。
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清洁燃烧技术,减少工业燃烧过程中的颗粒物排放。
汽车尾气也是重要的颗粒物污染源之一。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颗粒物排放,可以通过推广清洁能源汽车、提高车辆燃料的质量、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监控等措施来实现。
应该加强对柴油机排放的监管,推广使用先进技术的柴油机,减少颗粒物排放。
对于已经产生的大气颗粒物污染,需要采取治理措施来减轻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种常见的大气颗粒物治理措施是通过空气净化设施对颗粒物进行过滤、捕集和去除。
大型工厂和发电厂可以安装和使用颗粒物净化设备,在废气排放前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
室内空气净化器也可以用来减少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另一种治理措施是通过改善大气质量的法规和监管机制,对颗粒物的排放进行管控。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规范工业和汽车等颗粒物排放源的排放标准。
应加强对颗粒物排放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建立相应的监测网络和系统,及时了解颗粒物污染的情况。
鼓励人们采取个人的防护措施也是减少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手段。
人们可以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等措施来减少颗粒物对身体的伤害。
提高公众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认识和了解,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治理的社会氛围。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从源头控制、治理技术、监管机制和个人防护等方面入手。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浅谈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大量的颗粒物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颗粒物是大气中的微小固体或液体颗粒,包括灰尘、粉尘、烟尘、气溶胶等。
它们可以来自于工业生产、交通尾气、扬尘、燃煤、焚烧、建筑施工等多种来源。
随着颗粒物排放的增加,大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颗粒物不仅会影响空气质量,导致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
预防和治理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势在必行。
政府、企业以及每个个人都应该为减少颗粒物排放和改善大气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实施综合性治理措施,才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引言】部分结束。
1.2 问题提出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的严重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颗粒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空气质量恶化,甚至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
颗粒物通过空气传播,不仅影响大气环境的清洁度和透明度,还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颗粒物浓度的环境中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理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1.3 重要性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颗粒物中的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能够进入人体肺部并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增加患病风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大气颗粒物导致的空气污染每年导致全球约700万人死亡,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严重伤害。
颗粒物通过空气传播不仅影响人类健康,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预防及治理措施探究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预防及治理措施探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难题。
颗粒物污染是空气污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预防和治理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成为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颗粒物污染的来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理措施等方面探讨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更好治理大气环境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一、颗粒物污染的来源颗粒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和生活燃烧等多个方面。
在工业生产中,燃煤、燃油等能源的燃烧是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中的化工、冶金和建材等行业也会释放大量固体颗粒物。
交通运输是另一个重要的颗粒物排放源,汽车尾气和道路扬尘是造成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农业活动也会释放颗粒物,比如农田灌溉、施肥和农作物的收获等都会产生颗粒物排放。
生活燃烧中的炉灶、壁炉和烧烤等也是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二、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颗粒物对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造成损害,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颗粒物环境中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等。
颗粒物会影响空气质量,降低能见度,损害植被和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颗粒物还会对大气透明度产生影响,对天空和太阳光线产生遮挡,导致光化学反应的发生,加速大气化学污染的进程。
为了预防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和分布,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加强大气环境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颗粒物排放的监管力度,对违规排放企业进行处罚,推动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和减排技术改造。
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加大对煤炭、燃油等高排放能源的限制力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减少颗粒物排放。
还应该加强对交通尾气和道路扬尘的治理,推广公共交通、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改善交通尾气排放情况。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大气颗粒物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大气颗粒物,即PM2.5和PM10,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和小于或等于10 微米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又叫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由于其微小的直径以及携带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化学物质和细菌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一、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现状1.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成因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排放、交通尾气、农业喷洒农药、城市建筑工地扬尘、生活垃圾焚烧等。
这些排放源不断释放出大量颗粒物,严重影响了大气质量,导致大气污染加剧。
2.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PM2.5和PM10颗粒物能够深入人体呼吸道,甚至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眼睛、鼻子、喉咙和呼吸道造成刺激,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颗粒物中的有害物质会堆积在人体内部,长期暴露在高浓度颗粒物环境中会导致肺癌、心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
3.大气颗粒物对环境的影响大气颗粒物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颗粒物沉积在植被表面导致植物叶片变黄枯萎,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颗粒物蓄积在水体表面导致水质污染,影响水生物生存。
颗粒物沉积在建筑物表面,导致城市景观受损,影响城市形象。
1.加强排放源管控针对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污染源,政府部门需要增加监管力度,对污染源进行严格管控和治理。
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监测,防止排放超标。
加大对高排放车辆的淘汰力度,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减少交通尾气排放。
2.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能源燃烧过程,因此改变能源结构是减少大气颗粒物排放的关键。
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燃煤和石油等高排放能源的使用,是重要的防治对策。
加强对燃煤电厂和工业企业的治理,采用先进的脱硫、脱硝和除尘设备,减少排放。
3.加强空气质量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大气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公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摘要】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从颗粒物污染的来源和影响、预防和治理措施、技术手段在治理中的应用、政策和管理措施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分析不同来源和影响,提出了预防和治理的措施,并强调了技术手段和政策的重要性。
技术手段在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政策和管理措施则是必不可少的支持。
结论部分强调了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治理的紧迫性,指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呼吁各方合作共同推动大气环境的改善。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共同为改善大气环境贡献力量。
【关键词】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 颗粒物污染来源, 颗粒物污染影响, 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 大气颗粒物污染治理, 技术手段应用, 政策和管理措施,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合作共同推动, 城市空气质量, 环保政策1. 引言1.1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颗粒物排放进入大气,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颗粒物的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
预防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措施包括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加强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排放控制,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实施车辆尾气排放治理等。
而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措施则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推广颗粒物治理技术,加强执法和监督,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等。
技术手段在大气颗粒物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颗粒物捕集器、除尘设备、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等,可以有效降低颗粒物排放量。
政府的政策和管理措施也至关重要,如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大环保投入、实施激励机制等,都能有效推动大气环境的改善。
预防和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大气环境的持续改善,确保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摘要】大气颗粒物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从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组成、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现状分析、防治现状和挑战以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通过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等,对环境和人体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细颗粒物对健康影响更甚。
提出了加强监测和控制大气颗粒物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出行等防治对策。
结合当前形势,未来应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共同努力改善大气质量,保护人民健康。
希望未来研究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大气颗粒物的形成机制和传播规律,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污染、环境、健康、来源、组成、现状、防治、挑战、对策、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建议、措施。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气颗粒物污染是指大气中悬浮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如灰尘、烟尘等,它们来自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以及自然过程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数据显示,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日益凸显。
颗粒物不仅会导致能见度下降,影响风景和城市形象,还会对植物、土壤和水体造成损害。
大气颗粒物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深入研究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组成、影响以及防治对策,对于改善大气质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为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探讨针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防治对策,从而为减少大气颗粒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大气颗粒物来源与组成、影响、现状和防治措施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和提高。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大气颗粒物污染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燃煤等活动。
它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影响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加强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防治,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现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因大气颗粒物污染而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700万人,其中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居民。
在中国,大气颗粒物污染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城市的PM2.5浓度都在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大气颗粒物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还对环境、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燃煤和焚烧等活动。
工业生产中的排放物、交通尾气的排放、燃煤发电和取暖等活动产生的废气都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焚烧垃圾等都会产生大量颗粒物排放,加剧了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程度。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严重的。
大气颗粒物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多环芳烃等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癌症。
大气颗粒物还对儿童、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者的影响更为突出,易引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显著,会影响植被生长、土壤肥力、水质等,破坏生态平衡。
大气颗粒物还会影响能见度,给交通运输和航空飞行带来安全隐患,影响城市景观和旅游业发展。
为了减轻大气颗粒物污染带来的危害,净化空气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对策。
要加强大气颗粒物的监测和管控,研究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排放规律,提高监测手段和技术,及时发布相关数据和预警信息,建立健全大气颗粒物应急响应机制。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1. 引言1.1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定义大气颗粒物污染是指大气中悬浮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质,包括灰尘、烟尘、烟雾等,它们的直径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
这些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也包括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沙尘暴等。
这些颗粒物在大气中长时间悬浮,容易被人体吸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甚至引发癌症。
大气颗粒物还会影响能见度、加速建筑物腐蚀、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等。
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1.2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影响大气颗粒物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大气颗粒物污染会影响空气质量,使空气变得浑浊不清,降低能见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大气颗粒物中的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特别是对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为明显。
长期暴露在大气颗粒物中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脏病、甚至癌症等严重后果。
大气颗粒物污染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大气颗粒物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还可能导致酸雨的形成,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分析大气颗粒物污染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固体或液体颗粒物,主要包括颗粒物和细颗粒物。
目前,全球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普遍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在城市地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燃烧等活动是主要的大气颗粒物排放源,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燃煤是一种重要的颗粒物排放来源,尤其是工业用煤和生活燃煤。
火力发电、钢铁冶炼和水泥生产等工业过程也是颗粒物排放的重要来源。
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这些物质能够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
细颗粒物直径更小,更容易进入人体深部,对健康危害更大。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摘要】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问题意义入手,分析了颗粒物污染的来源和其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针对颗粒物污染问题,提出了预防和治理的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和管控,推广清洁能源和减少排放。
文章还介绍了治理颗粒物污染的技术手段,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和法规。
未来发展趋势方面,建议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总结可看到,颗粒物污染严重影响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标。
【关键词】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预防、治理、来源、影响、技术手段、政策、法规、发展趋势、建议措施、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课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颗粒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据统计数据显示,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机动车排放、燃煤和废气排放等,其中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最为严重。
细颗粒物能够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健康问题,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为了预防和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政策。
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加强环境监测和警示机制等措施是预防颗粒物污染的关键。
利用高效净化技术如空气净化器、除尘设备等进行治理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也是重要的手段。
通过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促进社会各方合作共同参与,才能有效应对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
希望未来可以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减少大气颗粒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1.2 问题意义颗粒物污染是当前大气环境中的一大隐患,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颗粒物的环境中,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

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探讨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大气颗粒物污染引起的雾霾天气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的常态,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讨并实施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本文将从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源头、危害和预防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源头大气颗粒物污染主要有两个主要源头,一个是工业排放,一个是交通排放。
工业排放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或废渣所排放出的颗粒物。
大量的工业废气排放直接导致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的增加,污染了空气。
而交通排放则主要是机动车尾气中的颗粒物排放,这些颗粒物含量较高,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大气颗粒物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统有直接的危害。
颗粒物会引起呼吸道疾病,甚至诱发肺癌等严重疾病。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有着显著的影响。
颗粒物沉积在地面和水域中,影响土壤、水体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气颗粒物还会导致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亟待找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针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严重程度,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讨和实施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工业排放。
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设施建设和管理,采用洁净生产技术,减少废气排放。
对于交通领域,可以引导和推广清洁能源汽车,控制老旧车辆的使用,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空气质量指数,提醒市民关注大气污染状况,避免在严重雾霾天气下户外活动,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积极开展大气环境治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净化大气环境,减少大气颗粒物的含量。
加强道路扬尘的治理,改善城市绿化环境,减少土壤风蚀、水域沉积等现象,提高大气环境的整体质量。
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提倡节能减排。
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大气颗粒物污染是指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超过一定浓度或者达到一定直径时所致的环境问题。
由于工业、交通、生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气颗粒物污染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从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现状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
一、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现状及影响1. 现状目前,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超过90%的人口生活在受到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地区。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数据显示,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颗粒物浓度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安全标准。
而且,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严重程度还在不断加剧。
2. 影响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大气颗粒物中的有害物质能够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大气颗粒物能够对植被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影响土壤质量和水质,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而且,大气颗粒物还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降低生产效率,增加医疗支出等。
1. 政府层面政府在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府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对大气颗粒物排放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推动企业进行环保技术改造,减少排放。
政府需要加大环保投入,鼓励研发环保技术,提供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政府还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及时通报大气污染情况,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2. 企业层面企业作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排放来源,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保投入和技术改造。
企业应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大气颗粒物排放。
企业还应该引入清洁生产技术,采用环保设备,控制污染排放。
企业还应该加强对职工环保意识的培养,推广节能减排的理念,树立绿色生产的理念。
3. 公众层面公众是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的重要力量。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预防及治理措施探究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预防及治理措施探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
颗粒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预防和治理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探讨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的来源、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理措施。
一、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的来源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农业活动等各个方面。
工业生产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工厂的烟囱排放和废气处理不当都会导致大量颗粒物进入大气中。
交通运输也是造成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排放直接对城市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城市建设和农业活动也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例如建筑工地扬尘、农田灌溉喷洒的农药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大气颗粒物污染。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颗粒物中的细小颗粒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造成危害,长期暴露在高浓度颗粒物污染环境下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严重疾病。
大气颗粒污染物还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加剧土地资源的退化。
为有效预防和治理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大气颗粒物排放的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的企业和机构进行严惩,推动企业加快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减少颗粒物的排放。
其次是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再次是加强市民教育,提倡低碳生活和绿色出行,减少人为因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最后是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问题,促进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加以治理和预防。
通过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加强市民教育以及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才能够有效解决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气颗粒物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固体和液体颗粒物,包括灰尘、烟尘、花粉、细菌等,是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
在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交通运输量不断增加,都导致了大气颗粒物排放量的增加。
大气颗粒物不仅污染空气,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特别是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为显著。
加强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工作,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的探讨,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大气颗粒物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课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研究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意义在于增进我们对环境问题的理解,找出污染源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
通过深入研究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可以更好地保护大气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研究大气颗粒物污染还有助于推动政府和企业加大环保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探讨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助于提高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促进环境治理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3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其来源、影响,探讨有效的防治对策,提出相关的监测和管理措施,以减少大气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深入了解当前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程度和分布特征,揭示其在不同地区和季节的变化规律,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分析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探讨各种排放源对大气颗粒物浓度和组成的影响,为减少排放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3.评估大气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影响,深入分析其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危害,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风险防范建议;4.探讨大气颗粒物的防治对策,包括源头管理、减排技术、治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综合性的防治方案和措施;5.强化大气颗粒物的监测与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管理机制,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气颗粒物污染现象在我国日益严重。
据统计,中国城市PM2.5平均浓度排名全球第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指数也居高不下。
大气颗粒物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加重了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甚至威胁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首先,要加强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于存在大气颗粒物污染现象的地区,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停工停产、限行限号等措施。
此外,要加强大气污染物源头管理,鼓励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措施,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其次,要促进燃煤清洁利用。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也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优化燃煤方式,加强煤炭气化、洁净燃烧等技术研发,减少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是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步骤。
再次,加强排放管控和监测执法。
要建立完善的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头数据统计和监测机制,做到“一张网”管理,并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监测和处罚。
此外,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对排放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排放许可控制。
最后,加强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度,让大众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大气颗粒物污染。
通过环保科普宣传、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加强室内空气检测等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共同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总之,大气颗粒物污染危害巨大,治理难度较大,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成果。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多方参与,共同推进大气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宇(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摘要:近几年,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逐步推进,我国整体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提高,但颗粒物污染依旧影响着绝大多数城市空气质量,并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
本文针对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产生危害进行探讨,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5-0067-01DOI:10.16647/15-1369/X.2019.05.039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pollutionTeng Yu(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advancement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the overal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hina has improved, but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still affects the air quality of most cities and poses certain harm to human health.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hazards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in China are discussed,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Keyword: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Current situation; Prevention measures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增大,机动车总量增加,煤炭消耗量持续攀升,导致经济发达地区严重颗粒物污染,灰霾天气时有发生,能见度降低。
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且可能增加暴露人群的死亡风险,也是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的罪魁祸首[1]。
因此,对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大气颗粒物污染势在必行。
1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大气污染开始由煤烟型转向复合型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虽有所控制,但未从污染源头得到完全解决。
与此同时,汽车尾气和工业燃烧排放增加,一些城市群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在持续增加,区域性大气污染愈发严重,并且呈现扩张趋势。
研究表明,2016年我国有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2]。
因此,大气颗粒物污染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2 大气颗粒物的危害2.1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建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
人体如果吸收空气中大量颗粒物会对心肺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引发各种肺部呼吸疾病,严重的话会导致肺癌。
特别是PM2.5中的细微颗粒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并长期存在。
研究表明,生活在颗粒物污染水平较高地区人群的死亡率显著增加,且颗粒物浓度和暴露时间决定了吸入剂量,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则损害越大[3]。
2.2 大气颗粒物对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方面,大气颗粒物对光具有散射和吸收作用,其中吸收效应是由碳黑颗粒物引起,不同程度地削弱光强度,使得视野受限,能见度的下降容易使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造成交通阻塞[4]。
当大量细颗粒物(PM2.5)长时间停留在空中则会造成空气混浊,严重时则会产生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雨水凝结核中同样含有大气细颗粒物PM2.5,不同条件下,PM2.5会吸附空气中水分而引发干旱天气,或使雨水凝结核的数量异常增加,最终会导致暴雨天气[5]。
3 大气颗粒物防治对策3.1 重视工业布局,加强工业污染源头控制合理规划城市中的工业布局,城市建设或改造过程中,工业企业的选址应充分考察周边的气象因素及地理条件。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颗粒污染物,需要对其产生的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避免发生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从源头进行有效控制。
因此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加快重污染企业发展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整治高排放产业,严格督促清洁生产审批环节,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相关企业减排目标落实到位,使空气质量不再恶化。
3.2 加强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以及扬尘污染治理城市发展过程中,加大对裸地及施工扬尘的治理,尤其对于无植被覆盖、风沙尘影响范围大的区域,重点加强防尘措施,尽量避免扬尘的生成及传输。
加快城市生态绿化工程建设,保护城市周边湿地,建设周边绿化防护带,对开放型土地资源进行生态修复。
提高植被覆盖率,对大气环境进行杀菌、滞尘,有效控制大气颗粒物,改善城市整体大气环境。
3.3 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大气颗粒物有很大部分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其中含有大量芳香烃、有毒有害气体和含铅细颗粒物,阳光照射下会发生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为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要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标准,合理控制机动车数量的增长,采用限号的方式适当管控机动车出行。
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策略,加快城区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提倡公共交通出行;同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石油燃料,对大气污染治理也十分有效。
4 结论大气颗粒物可由局部扩散至周边甚至全球,对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大气颗粒物来源十分复杂,污染特征具有区域差异性,传统的固定区域单一污染因子治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复合污染防治需求,迫切需要制定适合我国污染状况的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对策,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下转第71页)3.1 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现有的微生物或经人为培养、并具有特殊功效的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通过转化或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来降低其毒性,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微生物修复在生物修复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利用其新陈代谢活动来对物质进行各种转化作用,利用微生物在土壤中大量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功能来达到消除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经常被应用于农药或石油污染的土壤中。
在农田土壤中掺入具有降解作用的有机肥,分解污染物,提高土壤活性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施用快捷、成本低、设备简单的特点。
3.2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直接利用绿色植物及与其共存的微生物系统来吸收、富集环境污染物的一项新技术。
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表现在影响植物的萌芽、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生理代谢和植物体内化学物质含量的改变等方面。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修复是一种更经济更易于操作的污染修复技术,用超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类型主要有植物吸收、植物挥发和植物稳定三种。
植物吸收指利用超富集植物的根系从污染土壤中吸收重金属,然后再将其转移到植物地上部,最终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植物挥发是指植物将自身吸收与积累的重金属元素转化成可挥发的形态,从植物体挥发出来,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植物稳定是指利用植物来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减少其生物有效性,或促进其转化为低毒形态,降低其危害性。
3.3 动物修复土壤污染的动物修复技术,即利用土壤中自身存在的动物及其肠道中现有的微生物,在自然条件或人为优化下,在其生长、繁殖、穿插等代谢活动过程中,对污染物进行去除、分解、消解和富集作用,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一种生物修复技术。
3.4 固化、稳定化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化学修复技术中的一种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应用于土壤重金属快速控制修复。
比如:我国处理冶炼企业堆放重金属的污染土、铬金属污染土等。
这种修复技术投入成本很小,见效快。
常用石灰、沥青和硅酸盐水泥来做稳定固化剂,尤其是对同时处理受到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复合污染土壤有明显的效果。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大多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来处理非有机物污染,并为此专门设立奖励基金。
4 结语土壤的有效监测是为了更好对土壤进行优化和改良,解决土壤环境污染的问题,从具体的修复技术来讲,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受污染程度、污染物类型等都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修复技术来进行有效治理。
土壤污染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解决土壤重金属等污染问题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和科学技术方案,避免造成对土壤的二次污染。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生因土壤污染而导致的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食物链安全也正面临威胁,因此,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1]陈美军,段增强,林先贵.中国土壤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J].土壤学报,2011(48).[2]张敏,郜春花,李建华,卢晋晶,卢朝东,靳东升,刘靓.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山西农业科学,2017(04).[3]石扬,陈沅江.我国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7(01).[4]曾希柏,徐建明,黄巧云,等.中国农田重金属问题的若干思考[J].土壤学报,2013(50).[5]曹建伟.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研究前沿与展望[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11).收稿日期:2019-03-26作者简介:冯杰,男,硕士研究生,环境监测工程师。
(上接第67页)参考文献[1]刘立宅.浅析大气颗粒物污染及防治措施[J].节能与环保,2018(10):40-41.[2]吴静,宋晓明,刘硕,吴荣山,黄薇.中国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致癌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8,36(15):32-38.[3]吴小红.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4):181.[4]陈诚.浅析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污染及防治措施[J].能源与环境,2015(04):53-54.[5]燕丽,杨金田.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82-84.收稿日期:2019-03-25作者简介:滕宇(1994-),男,汉族,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与修复。
(上接第69页)4.5 提高补水水质建议通过对外秦淮河生态引水进行前处理,使水质达到IV类,或从其他地方引调更优质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