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剖析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人辛弃疾
虽然他的诗词成就很高,但这并非他的本意,原来 他更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武将,驰骋沙场,驱除入侵贼寇, 收复失地 。
他竟然有着单人独马追 贼、奔突千里押解叛将的传 奇经历。可见他武艺过人, 胆识超群。
政人辛弃疾
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 朝廷了,但朝廷怕他,烦他, 忌用他。
辛弃疾被任用的20多年期间竟然有37次的频繁调动。 作为一个报国志士还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在一边, 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难怪心中积压了 很多复杂的情感: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奈、 等待、企盼……
❖ 说他的词作说“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是因为 辛弃疾备受打击排挤,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自己 的一腔报国之志不能实现,不少词作反映了作者 的酸辛、悲辛与痛苦。(意对即可)(3分)
❖ 作者说辛弃疾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 磨出来的豆浆汁液”。探究一下这句话的 深刻含义是什么。(6分)
❖ 含义是辛弃疾本欲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 漠,马革裹尸;(2分)
我们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 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 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因此,“把栏杆拍遍”是最能展现 辛弃疾内在思想情感的外延举动, 集中展示了他个性人物形象的独特 魅力。是泱泱三百年大宋王朝产生 的唯一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辛弃疾的招牌动作!
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难以 言说的抑郁、苦闷之气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作者读懂了这位爱国词人空有一身力,空有一 腔志,空有一颗爱国心,又无处施展,唯有痛 拍栏杆,把栏杆拍遍,才能发泄出郁积已久的 悲愤之心。
质疑探究
联系文本,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说,要是 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 遍”,为什么本文着重评价了辛弃疾这一历史人 物,题目不用“辛弃疾传”或“好一个辛弃 疾”……而题目也用“把栏杆拍遍”?
“把栏杆拍遍”的典故:
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 个看不惯丑恶世相的刘孟节, 常常凭栏静立, 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 云: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理清结构 1节 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独特地位。 2-16节 辛弃疾其人、其词的特点。 17节 多种因素成就一个爱国词人辛弃疾。
整体感知
在作者看来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辛弃疾这个人, 词人本色是武人, 武人本色是政人。”
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 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艺术 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慷慨悲 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 辛”。
本文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 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的时代、他的 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
联想的好处: 1、联想辛的词作,更好的展现辛的心 路历程,词为心声。
2、联想其他作家,与辛对照,突出辛 的与众不同、辛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让 读者更清晰地感受到他那颗放不下、关 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
❖ 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 抹而成的。
❖ 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 汁液。
❖ 作者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6分)
❖ 说“是用刀和剑刻成的”,其一,辛弃疾一心想 杀敌报国,收复河山,不少词作反映军旅生活, 充满着刀光剑影;
❖ 其二,辛弃疾词风雄壮高昂,意境雄浑阔大。 (或:辛弃疾有抗金的战斗生涯,词风又属豪放 派,有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3分)
从文章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得的是什么心病?
——“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写法探讨
思考:
1、作品是评传性质的散文,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 人的作品是远远不足以打动读者的。作者通过什么方 法将这些融合到一起的?
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 不仅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还有大胆的联 想和想象。
把栏杆拍遍2014剖析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 20岁,率兵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后 归南宋,力主抗金,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观论 点。在历任地方官期间,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 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 带湖近20年,中间虽短期任官,但很快被罢免。 到晚年,朝廷情势危急才被起用,但仍不得信任, 终身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病死于铅山。 终年六十八岁。
3、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文气逼人。
2、为了表现辛弃疾是历史上独特的并具有 惟一性的词人,文中还运用了什么手法?
善于对比 与杜甫、卢纶比较(有亲身经历) 与陶渊明、白居易比较(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 与豪放的苏轼比较(民族仇、复国志,胡尘飞、金戈鸣) 与婉约的柳永、李清照比较(艺术美感中有政治与哲理)
(请齐读)
作为“武人”,他不能血洒大漠、马 革裹尸; 作为“政人”,他虽满腹经略,却招 谤被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于是他只能把满腔的悲愤之情倾泻于 笔端,成为“词人”。
文本研读
1.正因为他特殊的经历,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点?
(提示:把握关键句——找出文本中的话回答)
❖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 剑刻成的。
❖ 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 地。(2分)
❖ 辛弃疾是为朝廷所迫,才由武而文,从事 诗词创作,并写出了许多精品的。(2分)
Baidu Nhomakorabea
故而,辛词之特点(请齐读)
❖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 和剑刻成的。
❖ 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 涂抹而成的。
❖ 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 浆汁液。
2、对文中引用的古诗,结合诗人的作品、写作时的 境遇及作者的评论,尝试为每首词拟一个标题。
示例:《破阵子》——气势磅礴的报国之作 《水龙吟》——忧国孤客的悲愤之作 《菩萨蛮》——心忧山河的心郁之作 《永遇乐》——自嘲姓氏的辛酸之作 《摸鱼儿》——借史抨政的忧愤之作 《水调歌头》——咀嚼闲愁的寂寞之作 《丑奴儿》——深含政治的婉约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