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污染及其防治范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污染及其防治范文》

一、农业污染现状

化肥污染

农民为使土壤肥沃,大量使用化肥,而施用的化肥中,只有三分之一被农作物吸收,三分之一进入大气,剩余的三分之一则留在土壤中。大量盲目施用化肥已成为一种掠夺性开发,不仅难以推动农作物增产,反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药污染

我国农药除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多余的药液进入了水体和土壤及农产品中。而且我国农药使用中以杀虫剂为主,占农药总用量的78%,其中,又以甲胺磷、敌敌畏等毒性较高的品种使用最多。目前,在蔬菜上使用过高毒农药的种植户已占到32.8%农膜污染我国每年有上百万吨的农膜投放到农田,且其使用量还在逐年增加。我国目前使用的农膜绝大部分为不可降解塑料,是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在2万以上,是难降解物质,不受细菌等生物的腐蚀,也不易在强日照等自然条件下自动分解。一般的农膜在土壤中自然降解周期为200~400年时间。年复一年,农膜的碎片不断地累积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渗透性,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极大地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同时残留的农膜会阻碍农作物根系的发育,影响其正常生产,最终造成农作物减产。废弃物污染

我国养殖业盲目的集约化、城郊化,种植业粗放的省工、高效的发展模式,使每年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农业废弃物,其中农作物秸秆

6.5亿t,畜禽粪便及粪水19亿t,蔬菜废弃物1.0亿t,其他类的有机废弃物约有0.5亿t近年来,在畜牧业规模养殖迅速崛起的同时,牲畜粪便造成的农业污染也呈现出加重的趋势。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它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造成农产品污染严重的主要放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而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由于复种指数提高,农民为抢农时不得不就地燃烧秸秆。过度施用化肥使土壤中有机质不断下降,而大量焚烧秸秆又使大量的有机养分以气体的形式失散到大气中,既造成了空气的污染,又造成了宝贵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农业环境污染类型

1.大气污染型这类污染物来自被污染的大气,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如so2、no2等主要酸性气体,通过酸雨形式降落到地面,破坏土壤肥力与生态系统。

2.水污染型污染物主要来自城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污染农用的排放水。污染物通常以污灌、污水养鱼等形式进入环境。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

3.固体废弃物污染型污染物主要来自工厂固体废弃物、废渣、垃圾和污泥等。它们直接或间接进入农业环境,使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地表水受到污染。

4.农业污染型污染物主要来自农药、化肥。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

的程度与化肥、农药的利用方式及耕作制度有关。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里,但因其种类不同也可挥发到大气和流失到水体中。

以上四种污染类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可转化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农业污染本身就包括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而且往往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迭加发生。

农业环境污染具有以下特征:

1.污染物一般浓度较低,持续时间长,往往是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共同作用于人体。

2.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生物或理化的作用发生转化、增毒、降解或富集,从而改变原有的性状和浓度,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

3.污染物还可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

4.污染物一旦大量进入农业环境造成污染,则很难消除,如重金属、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以及半衰期很长的放射性物质等,能长期在农业环境中残留,通过土壤、水体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三、农业污染危害

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形成从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到空气的“立体污染”,对环境质量、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四、农业污染成因

分散经营导致的粗放经营模式

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有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

低、农业生产效率低等特点。由于每个农户经营的土地极其有限,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道路不通,加大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就成了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的唯一途径。

分散经营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受阻,广大农户仍在延用旧有的粗放经营方式。单个农户分散经营加大了技术推广工作的难度,农户缺乏系统的技术指导。防治农业污染,农民应该是“主力军”,然而,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使他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

农业污染不受重视,环保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检测技术水平不高“非点源”特性导致农业污染控制工作十分困难

“非点源”污染(即。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来说的。由于农业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农膜的过量施用和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于是就形成了所谓面源污染。工业点源污染(工业污染源明确,称为点源污染)经过多年的治理后,污染程度大为降低,而农业非点源污染则由于来源和形成过程模糊不清,在控制上十分困难,且具有随机性、滞后性、模糊性和潜伏性等特点,因此,控制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要比控制工业生产导致的点源污染更困难。绿色消费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绿色农业生产缺乏利益推动

五、农业污染防治措施

实行清洁生产

农业清洁生产是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使用原材料的清洁生产,二是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三是产品的清洁生产。

阻断“循环链”

现在,在农村流行的沼气池,解决的是粪便回收利用节约农业能源问题;现在流行的绿色生态农业,解决的是无化肥污染的有机化问题。

实际上,现在的污染,比如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大气中的酸雨等,这些各形各色的污染,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干,事实上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如土壤中过量施用氮肥,大量流失的废氮会污染地下水,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导致水藻生长过盛、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施用的氮肥中有很多挥发,以n2o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温室气体之一)形式逸失到空气里。过量的氮肥形成了“从地下到空中”的立体污染。

污染存在于一个大循环体中,这个大循环体牵涉到许多种污染物质的交换、转变和迁移。如单纯治理大气,大气里的物质会返回到土壤中,污染了土壤,又不得不去治理土壤。只有通过控制整个“立体污染”的循环链,阻隔污染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污染。从“农业立体污染”防治角度来讲,我们必须尽快全面实施一体化的综合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主要污染物在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系统中迁移规律的研究及高新技术在立体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绿色扶持政策弥补小规模农业生产的不足,提高农民从事绿色生产的积极性

政府通过法律手段调控和引导“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农业循环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