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项阅读训练
文言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51篇(一)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③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④,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注释】①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②尽却:全部退去。
③童隶:书童仆役。
④正黄: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宜:__________(2)其具是.四美者与是:__________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二)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超曰:“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③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④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5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5篇阅读一: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①之柜②,薰以桂椒③,缀以珠玉,饰以玫瑰④,辑⑤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⑥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⑦珠也。
——《韩非子》【注释】①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②柜:盒子。
③桂椒(jiāo):肉桂及山椒,这里指高级香料。
④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⑤辑(jí):通“缉”⑥椟(dú):盒子。
⑦鬻(yù):卖。
知识卡片韩非和《韩非子》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王(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被尊称为韩非子或韩子。
著有《韩非子》一书,该书共包括五十五篇,十万余字,著作中有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韩非子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阅读训练1.《韩非子》是____时期的____(人名)所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为木兰之柜()(2)此可谓善卖椟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4“. 买椟还珠”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我们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战国韩非2.做善于3.(1)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他的珠宝。
(2)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
4.买了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古文今译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他的珠宝。
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将盒子熏香,用珠宝美玉点缀它,又用翡翠装饰它。
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
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匣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啊!阅读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③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④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⑤然,即彻⑥宴席,厚赒⑦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范仲淹罢宴》)【注】①邠(bī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
②缞绖(cuīdié):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
③亟(jí):急迫地。
④赗(fènɡ)敛:下葬入殓的衣服。
⑤怃(wǔ)然:形容失望的样子。
⑥彻:通“撤”,撤去。
⑦赒(zhōu)同“周”救济。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是进亦忧________③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④使毕其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甲】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
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答案】(1)探求;这,这样;在……之前;完成(2)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
(3)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
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4)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是”:这。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亦若是则已矣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D. 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困于心,衡于虑D. 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2)B(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答题时应注意,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训练题精编50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
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
屈原体忠贞之性而见嫉妒,念谗佞之臣承君顺非而蒙富贵,己执忠正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为,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鬼。
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
故曰卜居也。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卜居序》,有删节)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之弼,字右君,顺天大兴人。
顺治三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转工科都给事中。
八年,疏言:“国家宜重名器。
旧制,胥吏供役年久无过,予以议叙,选用佐贰。
今户、兵等部书役别系职衔,非官非吏,有玷班行。
此曹起自贫乏,不数年家赀钜万,衣食奢侈。
非舞文作奸,何以致此?请严察褫夺。
”上韪其言,并严饬行。
又疏言:“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
上下相诿,彼此相安。
国家事安得不废,百姓安得不困?臣愚谓今日求治,首在择人。
上面召诸大臣亲试才品,因能授任;复考其历事后兴利几何,除弊几何,定功罪,信赏罚,则法行而事举矣。
”上纳之弼言,谕六部去怠忽旧习。
世祖恶贪吏,命官得赃十两、役得赃一两,皆流徙。
令既行,之弼疏论其不便,略谓:“自上谕宣传后,抚按所纠,必无大贪。
何则?一经提问,有司无不图保身命,虽盈千累百,而及其结谳,期不满十两而止。
而今普天之下,皆不取十两之有司,岂真出古循吏哉?良以令严则思遁,徒有名而无其实也。
上但择一大贪者惩之,一大廉者奖之,则众贪惧、众廉奋矣。
”上甚嘉之。
会岁旱求言,与尚书王弘祚廷辨,卒从之弼议。
康熙八年,疏言:“世祖严治贪官蠹役,特立严法,如非官役,不用此例。
今不论有禄无禄,通用重典。
贪蠹事发,被证畏同罪,刑讯不承,使大贪漏网。
如逼抑出钱,倘非官役,许用旧律。
”诏并如所请。
十四年,以母丧去官。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久别不见。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疴,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
”当时,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广问其故.故:既饮而疾.疾:沉疴顿愈.愈:2、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3、乐广再次招待,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D.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 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灵岩记姚鼐(清)①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
重嶂蔽之,事溪络帝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饮余。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②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③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释】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②殊骛而诡趣: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
诡,怪异。
趣通趋,急速地奔驰。
③政和:北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
(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灵岩山很高大,群峰环绕像个玉环,在南面有个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
B. 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片茂密的柏林中。
C. 灵岩寺后的山崖极其陡峭,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
D. 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还有泉水,皇帝巡视时,亲自命名为“甘露之泉”。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20篇(含答案)
5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孔君平诣其父造诣B.甚聪惠惠顾
C.儿应声答曰答应D.此是君家果君子
5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D.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5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5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
A.在对方姓氏上做文章,机智应答。
B.用类推的方法否认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又不失应有的礼貌。
阅读短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A.绝句B.绝技C.绝妙D.断绝
4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45.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46.短文告诉我们知音就是。
47.小学六年,你一定积累了很多有关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诗句,马上就要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请你写一句送给你即将告别的同学:,。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①日中:正午时分。②元方:陈太丘长子。③委:丢下,舍去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专项训练附答案(精选1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专项训练附答案(精选10篇)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C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成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模拟训练(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
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
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古者尝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
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
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
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
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
”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②橧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
③关市:指集市。
讥:查,盘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宗:尊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关市讥而不征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C.然则曷以禄夫子常以身翼蔽沛公D.如此,则诸侯其至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初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1.阅读《爱莲说》选段,下列对文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
B.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正确答案)C. 我只有看到莲花从泥里出来才不觉得它脏。
D. 我单独欣赏莲花因为它长在淤泥里却不显得脏。
2.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的何种情怀?A. 对个人得失的忧虑。
B.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正确答案)C. 对岳阳楼美景的喜爱。
D. 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
3.阅读《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中的“意”字解释为?A. 意思B. 意图C. 情趣、乐趣(正确答案)D. 意义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是如何成功说服齐王的?A. 通过威胁和恐吓。
B. 以自身经历为喻,委婉劝谏。
(正确答案)C. 直接指出齐王的错误。
D. 利用他人的言论来施加压力。
5.在《三峡》一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描述的是三峡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季B. 夏季(正确答案)C. 秋季D. 冬季6.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比喻(正确答案)B. 拟人C. 夸张D. 排比7.《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宋濂通过自身经历告诉马生什么道理?A. 学习无用B. 学习需要艰苦努力和良好态度(正确答案)C. 无需尊师重道D. 富贵才能成才8.在《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A. 老人和小孩都忧愁不安。
B.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快乐,自得其乐。
(正确答案)C. 只有年轻人快乐生活。
D. 村里人都在忙碌工作。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系列专题复习50篇(答案解析加译文版)战马记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战马记[明]罗洪先王公桢,济阳公孙也。
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
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
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
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
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
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
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
贼欲降之,公大奋骂。
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
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
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
”如其言。
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
载箦上,令不深没。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
守者纳之,血淋漓,毛发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
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
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
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得之。
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为止。
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枥。
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
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翌日,呕血数升死。
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
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
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注]①莝(cuõ):铡碎的草。
②绐(dài ):欺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战。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这里的"肉食者"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课文中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2. 他的"远谋"具体内容指的是____________用我们的话说就是________3. "齐师伐我"的"我"指的是( )A 鲁国B 鲁庄公C 曹刿D 乡人4.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是说,你又何必参与呢?B "肉食者鄙"的"鄙"指目光短浅.C "弗敢加也"是说,不敢再增加D "战则请从"是说,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5. 第一段文字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 )A 受过恩惠的近臣们的勇敢精神B 靠神灵的保佑C 鲁庄公自己的指挥才能,有勇有谋D 为人民尽本职,取信于民6. 用"||"将第一段文字分为两层,正确的是( )A "乃入见.||问:"何以战?" …B 公将战.||曹刿请见…C …请见.|| 其乡人曰D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7. 第一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A 战则请从B 曹刿请见C 肉食者鄙D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 对第一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鲁国战前的准备,曹刿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讨论战争取胜的条件B 鲁庄公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C 曹刿请见鲁庄公D 曹刿与鲁庄公密谋作战方案.9.下边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弗敢专也(专门)B、未能远谋(谋划)C、小惠未偏(恩惠)D、齐师伐我(讨伐)10.下边加点字古今字意思一致的一项是A、战则请从B、小大之狱C、再而衰D、肉食者鄙11.下边加点字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彼竭我盈竭其庐之入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公问其故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12.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13.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1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何以战?译:凭什么作战?B、可以一战。
译:可以打一仗。
C、夫战,勇气也。
译:大丈夫作战,(是靠)勇气的。
D、牺牲玉帛。
译: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
15.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
B、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16.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17.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交待鲁国战胜了齐国。
(二)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奢。
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
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
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不然,必败。
”赵奢曰:“请受令。
”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
”赵奢曰:“胥后令邯郸。
”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
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候:即军候,负责侦察敌情的军士。
B.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间谍。
C.乃卷甲而趋.之趋:追赶。
D.胥.后令邯郸胥:通“须”,等待。
⒉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③国.弱则诸侯加兵②赵奢纵.兵击之④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谏者死.. B.有以军事C.秦军鼓噪..与廉颇、蔺相如同位..勒兵 D.赵奢于是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王乃.令赵奢将君安.得有此富乎艨艟斗舰乃.以千数君安.与项伯有故⒌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会轻视天下人吗?B.道远险狭,难救——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救援C.赵奢善食而遣之——赵奢用好的饭食款待他,然后把他送回去D.请就鈇质之诛——请让我接受死刑⒍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奢杀了平原君的手下,而平原君丝毫不计较,还把他推荐给赵王并委以重任,反映了平原君任人唯贤的宽广胸襟。
B.赵奢能力排众议,主张出兵解阏与之围,并阐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
C.赵奢在距离邯郸三十里的地方停留二十八日而不进军,目的是麻痹秦军,以出奇制胜。
D.赵奢接受了军士许历的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占据有利地形,因而一举打败秦军,解了阏与之围。
(三)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①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②,破东胡③,降林胡④,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①彀者:善于射箭的人。
②襜褴:部族名,在代地北面。
③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是后世乌桓、鲜卑族的祖先。
④林胡:部族名,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击数牛飨.士飨:用酒食招待B.赵王让.李牧让:责备C.以数千人委.之委:抛弃D.李牧多为奇陈.陈:陈列⒉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赵之北.边良将也③出战,数.不利②匈奴小入,详北.不胜④以数.千人委之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敢奉令.后十余岁.得过.皆出于此乎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好学而.不勤问虽.连城拱璧不啻也⒋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防地内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B.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保卫国土C.牧杜门不出,固称疾——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D.大纵畜牧,人民满野——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满山遍野⒌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牧“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①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②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③出战,数不利,失亡多④大纵畜牧,人民满野⑤匈奴小入,详北不胜⑥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⒍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牧长期驻守雁门关,他养精蓄锐,为后来打败匈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李牧被免职后,一直卧病在家,直到赵王重新起用他,才勉强领命出征。
C.李牧被重新起用后,仍然坚守不出,匈奴因此认为他胆怯。
D.李牧以小利引诱匈奴单于,然后出奇制胜,大败匈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其真无马邪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执策而临之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