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各类样品采集记录卡

合集下载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技术方法培训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技术方法培训

地形地貌: 样点应布设在沟 谷低洼地带、在 周围水土汇集的 区域。能够代表 着周围物质风化、 剥蚀、搬运、冲 积、沉淀下来形 查评价中还需土地利用现状:每一 个样品所获取的调查数据均要赋值于相应的土地 利用区块(图斑),因此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 下,样点布设不应跨图斑、或者离图斑边界太近。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 查技术标准方法培训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
工作技术方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郑国东 ·桂林 ·2017年12月
比例尺为1:1万-1:2000 乡镇-村组:详查评价 比例尺为1:5万 市-县:普查评价 比例尺为1:25万
国家-省:区域调查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岩石剖面测量 土壤垂向剖面测量
区域调查兼顾水底沉积物
1:50000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采样密度: 4-16样/Km2。如何确定最终密度,主要根据 经费和出资方需求。按理应该是地形条件越 复杂,地球化学空间变异越强的地方采样密 度越高,越是平坦(地球化学空间变异较弱) 的地方密度可以低一些。但如果政府本身只 关注耕地,那么即便耕地平坦,密度也应该 大些。
手 持 GPS
GPS坐标控制点
机 WGS84大地坐 (实测经纬度坐标) 西安80坐标系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
求 取 DX: 修 正 参 DY: 数 值 DZ:
计算公式程序运算
提 纲
一、土壤地球化学调查 二、大气干湿沉降物调查 三、灌溉水地球化学调查 四、农产品安全性调查 五、原始资料综合整理 六、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③ 野外定点及照相装备:手持GPS、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
④ 野外样品加工装备:尼龙网筛、吹风筒、毛刷、电子天平等 ; ⑤ 其它装备材料:油漆、牛皮纸、记号笔、铅笔、油性笔、手 套、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车辆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评价比例尺即评价级次
1:250000-区域评价 1:50000-普查评价
1:10000/1:2000-详查评价
在全国和省(直辖市和 • 在市县范围内进行, • 在乡镇与村组范围内 自治区)级范围内进行, 主要任务是查明评价 进行,主要任务是评 主要任务是全面掌握评 区优势土地资源和重 价土地资源利用潜力, 价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 要的生态地球化学问 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宏观状况,为各省(直 题,为土地利用规划、 为土地合理利用、基 辖市、自治区)主体功 农业经济区划、种植 本农田划分及名特优 能区划分、土地资源规 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 农产品种植、土壤配 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治理等提供依据。 方施肥、污染土壤治 展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据。 理等提供依据。
地(市)名称 村组名称 地块名称 Y(公里网) 地形部位 田面坡度(度) 常年有效积温(℃) 排水能力 输水方式 典型种植制度 颜色 障碍因素* 采样深度(厘米) 肥料(有机肥与化肥)种类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县(旗)名称 单元编号 地块位置 海拔高度(米) 通常地下水位 ( 米) 坡向 常年无霜期(天) 灌溉能力 灌溉方式 常年产量水平 (公斤/亩) 质地(手测) 侵蚀程度* 成土母质
第五种
第六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第五种
第六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第五种
第六种
采样日期
大气干湿沉降物样品采集
周期 清洗 放置
1年、半年或季节。 用10 %(V/V) HCl浸泡24 h后,再用纯水洗净 距地面10 m~ 15 m处,采样口应距平台1 m~ 1.5 m; 防冻、放溢、放污、防丢。 干湿沉降定量回收
大田(4~6个子样) 0~20cm 林地(2~3个子样) 果园 地:0~60cm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3)2.6采样时期 (6)2.7采样记录 (6)2.8样品分装 (6)2.9采样小组自查 (7)2.10注意事项 (7)3 样品流转 (7)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7)3.2样品装运 (8)3.3样品交接 (8)4 样品制备 (9)4.1制样场地 (9)4.2制样工具及容器 (9)4.3样品制备 (9)4.4注意事项 (11)5 样品保存 (12)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2)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3)附1 (14)附2 (20)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县级土地质量调查野外采样浅析

县级土地质量调查野外采样浅析

县级土地质量调查野外采样浅析对耕地、园地及林地进行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对土壤中元素含量水平的调查,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土壤地球化学基础信息,研究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土壤养分、土壤污染现状,为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调查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具体采样原则有以下几点。

1、样品布设土壤样品主要布设在农用地,并以耕地为主。

土壤布样遵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土壤样品主要布设在耕地,同时在调查区范围内的园地、茶园等适当布设采样点进行控制,便于对工作区进行整体评价,并避免出现较多空白区。

(2)土壤样品布设遵循原则:a.全覆盖原则:保证布设样品对调查区范围内耕地的有效控制,以满足对全区耕地质量的总体评价需要;b.突出重点原则:加大重点区域土地的采样密度,包括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城镇周边、工矿企业周边等区域;c.抓大放小原则:即抓集中连片土地,放弃孤立分散且面积较小(耕地面积小于5亩,即3333m2)、不会对耕地质量整体评价造成影响的土地;d.精准性原则:土地整理、表土剥离或需特别保护的地块,无论地块大小,均需布设样品。

(3)采样点布设情况按1∶5万调查精度布设与采样,以调查单元为基础,耕地区平均控制密度为9件/km2一般布设在面积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图斑中间,尽可能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图布设。

2、调查单元划分依据实际情况,结合技术要求中相关原则,综合考虑了行政权属、地质背景、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地类界线等因素,为能有效地控制或反映区内土地的总体特征,土地环境背景调查单元划分控制面积总体按技术要求相关原则进行,具体做法程序如下:1、以编制好的采样密度分区图为基础底图,以各乡(镇)、街道界线划出第一边界;2、在划分的第一边界密度区块界线内,以地质背景、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地类界线等界线将区块进一步细分;3、调查单元控制面积确定按地球化学异常区、重要农业产业区、低山丘陵区进行分区,原则上耕地面积小于10 km2划定一个调查单元;园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则按小于50 km2进行控制。

分析系数法用于评价农业地质调查样品52个项目分析质量等级

分析系数法用于评价农业地质调查样品52个项目分析质量等级

2012年4月April2012岩 矿 测 试ROCKANDMINERALANALYSISVol.31,No.2355~360收稿日期:2011-07-15;接受日期:2011-09-26作者简介:王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石矿物测试工作。

E mail:wangyehn@163.com。

文章编号:02545357(2012)02035506分析系数法用于评价农业地质调查样品52个项目分析质量等级王 烨1,2,陈爱平1,2(1.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河南郑州 450012;2.河南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12)摘要:土壤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质量控制目前采用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方法,重点从准确度、精密度、虚拟图等方面确保元素地球化学图成图质量,应用效果良好,不足之处是规范未规定统一的分析方法及评价分析质量等级的参数。

分析系数是评价分析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一个综合指标,既适用于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又适用于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其评价方法简便易懂、量化直观,但在地矿实验室较少应用,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文章应用分析系数法评价河南省农业地质调查样品中4个日常监控土壤标准物质中52个项目的分析质量水平。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相关指标计算出分析系数允许限,划分了质量评定等级并进行了实际应用。

研究结果显示,4个土壤标准物质共208个分析项目中,其中138个项目达到优秀级,58个项目为良好级,12个项目为及格,总体分析质量好。

对分析质量差的Se、Cr、I、Br、Th、C、Pb、Cd等8个项目,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这些项目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关键词:土壤标准物质;农业地质调查样品;分析系数;分析质量等级中图分类号:O213.1;S151.93文献标识码:BANewMethodofEvaluationforanAgriculturalGeologicalSurveySampleof52QualityGradedProjectsWANGYe1,2,CHENAi ping1,2(1.HenanRockandMineralTestingCenter,Zhengzhou 450012,China;2.HenanKeyLaboratoryforMetalMineralOre formingGeologicalProcessandUtilizationofResource,Zhengzhou 450012,China)Abstract:Soilgeochemicalsampleanalysisqualitycontroliscurrentlyusedtocombineintra andinter laboratoryqualitycontrol.Theaccuracy,precisionandvirtualfiguresplaykeyrolesingeochemicaldrawingmappingqualitywithagoodapplicationeffect.However,thedeficiencyisalackofaunifiedanalysismethodandtheevaluationparametersofthequalitylevel.Theanalysiscoefficientisthecomprehensiveproxytoevaluateanalysisresultsforaccuracyandprecision,whichissuitableforthelaboratoryinternalqualitycontrolandforinterlaboratoryqualitycontrol.Thisassessmentmethodissimpletounderstandwiththedirect viewingquantificationindexes.Sincetherearefewapplicationsinthegeologyandmininglaboratory,ithasagoodpromotionapplicationvalue.TheanalysiscoefficientmethodwasfirstappliedtoevaluatetheanalysisqualitylevelofagriculturalgeologicalsurveysamplesinHenanProvinceconsistingof4dailymonitoringsoilstandardmaterialsin52projects.Theallowablelimitoftheanalysiscoefficientwasachievedbasedontherelatedindexesofmulti targetregionalgeochemicalsurveyspecifications(1∶250000).Thedivisionofthelevelofqualityevaluationwasestablishedwiththispractical—55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application.4soilstandardmaterialswithatotalof208analysisprojectswereverifiedbythismethod,inwhich138itemsreachedtheoutstandinglevel,58projectsweregood,12projectsqualified,andtheoverallqualityoftheanalysiswasgood.ForthepoorqualityofSe,Cr,I,Br,Th,C,PbandCdprojects,furtherworkneedstobeinvestigatedfurthertoimprovetheanalysisaccuracyandprecision.Keywords:soilstandardreferencematerials;agriculturalgeologicalsurveysample;analysiscoefficient;analyticalqualitylevel农业地质调查分析测试面临的挑战是要求分析测试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以满足区域地球化学编图的需要,以现有54项指标分析测试质量监控体系为基础,进一步提高某些介质及测试指标的质量水平。

高岭土批次样记录单

高岭土批次样记录单

高岭土批次样记录单一、样品基本信息样品名称:高岭土批号:XX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二、样品检测信息1.外观检查:样品外观应为白色粉末状,无明显杂质或异味。

2.颜色检测:使用色差计测定样品颜色数值,应符合标准要求。

3.比重检测:样品比重应在标准范围内,使用天平精确测定。

4.粒度检测: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样品粒度分布情况,并记录下主要粒径。

5.化学成分分析: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样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如SiO2、Al2O3、Fe2O3等。

6.灼烧失重:使用热天平对样品进行灼烧,记录样品在各个温度范围内的失重情况。

7.吸湿性检测:使用湿气吸附仪测试样品的吸湿性能,记录下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附量。

三、检测结果记录1.外观检查:检测结果显示样品外观为白色粉末状,无明显杂质或异味。

2.颜色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样品颜色符合标准要求,数值为XXXX。

3.比重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样品比重为XXXX。

4.粒度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XX-XXum。

5.化学成分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SiO2的含量为XX%,Al2O3的含量为XX%,Fe2O3的含量为XX%。

6.灼烧失重:检测结果显示样品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失重情况如下:-200℃下失重X%-500℃下失重X%-800℃下失重X%7.吸湿性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样品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附量如下:-30%相对湿度下吸附量为X%-60%相对湿度下吸附量为X%-90%相对湿度下吸附量为X%四、结论及建议1.根据样品检测结果,该批次高岭土外观正常,颜色、粒度、比重、化学成分等符合标准要求。

2.样品在灼烧过程中的失重情况表明其在高温下会发生脱水反应,但失重幅度较小,不影响使用。

3.样品的吸湿性能良好,可以满足应用需求。

4.建议该批次样品可以用于XX领域的生产或应用。

备注:该样品记录单仅适用于批次样品的基本信息和检测结果记录,并不能代表所有可能的检测项目。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

4
4.1 4.2 4.3
总则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属于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范畴,调查区域主要包括第四系发育的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方法以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主,辅以区域水地球化学测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依据我国经济发展与地理地貌特点采取正确有效工作方法,一般
平原、盆地、滩涂、近岸海域、湖泊、湿地、草原、黄土高原及丘陵山地等地区。 量。工作比例尺按 1﹕250000 国际分幅,工作区域按行政区划、经济区带或景观类型划分。 在东部和中部城市密集、水网发育等景观多样地区,采样密度相应较大;西部以草原为主地区, 景观单一,采样密度相应较小。 4.4 求。 4.5 4.6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主要提供高精度、高质量地球化学数据,绘制各类地球化学图,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要求对基础地质、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论述;在生态 查明元素地球化学分布、分配特征,对发现重要异常进行查证,为各个领域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环境领域,还应依据元素分布特点,对主要元素成因来源、迁移转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科学评价 和预测。 4.7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具有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向社会公众发布地学 信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层面、多领域服务功能,是一项多目标的地质大调查。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通过采集具有代表性样品,利用大型精密仪器测定其中数十种元 素及十几种有机物指标, 要求样品分析具有较低检出限与较高精密度, 以适应测区特点和调查需
1
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是依照 1﹕250000 采样网度和采样密度,系统采集湖泊沉积物样 品,测定其中数十种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编制地球化学图件及编写相应测区调查报告。 生态地球化学 ecosystem geochemistry 生态地球化学是研究元素或化合物地球化学分布、分配特征及在地球系统中(岩石圈、土 壤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循环过程和迁移转化条件、机理,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预测 的科学。 生态地球化学预警 Ecological geochemical forecast 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是指运用生态地球化学方法理论, 对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进行风险预测, 主 要针对有益与有害元素指标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对可能产生的生态安全提出警示。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 Soil geochemical baseline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是指第四纪地层未受人类作用的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值。 第四纪地层包括 不同的沉积时代、沉积相或物源类型,存在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差别,基准值是反映这些差别的系 列值。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采样点智能化布设研究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采样点智能化布设研究

第45卷 第6期2023年11月物探化探计算技术COMPUTINGTECHNIQUESFORGEOPHYSICAL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Vol.45 No.6Nov.2023收稿日期:2022 08 30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221807)第一作者:常婵(1995-),女,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勘查地球化学系列软件研发及地质信息化研究工作,E mail:changchan@mail.cgs.gov.cn。

通信作者:周怡宁(199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GIS二次开发、地球化学勘查系列软件研发与地理信息处理等研究,Email:zhouyining@mail.cgs.gov.cn。

文章编号:1001 1749(2023)06 0824 09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采样点智能化布设研究常 婵1,2,高艳芳1,2,孙彬彬1,2,周怡宁1,2,吴 超1,2,柳青青1,2(1.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重点实验室,廊坊 065000;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廊坊 065000)摘 要:地质调查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是地质调查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土壤采样点位布设工作量大,快速合理地完成采样点位布设,是野外调查工作有序开展的首要前提。

这里依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相关规范,基于MapGIS平台实现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不同工作比例尺下土壤采样点位的自动化、智能化布设,主要包括:①实现了1∶2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土壤双层采样点位的初步布设及自动编号;②遵循采样网格加土地利用图斑的布设原则,实现了支持不同平均密度要求下,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采样点位自动化布设,布设结果兼顾空间均匀性及合理性;③基于Kmeans算法,实现了地块尺度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化采样密度的点位自动化布设,且单一不规则地块内点位分布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A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各类样品采集记录卡
表A.1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记录卡
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填写说明
A.1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信息按如下填写:
a)市、县名称:可在印制表格时印制。

b)乡镇名称:按照样点位置所属乡镇填写。

c)样品号:按照设计点位图及采样顺序填写。

d)原始样号:为重复采样号对应的原始样品号。

e)样袋号:填写装样品的布袋编号。

f)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按平面直角坐标记录,坐标加带号记录到米。

g)海拔高程:按照GPS高程填写到米。

A.2 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信息按如下填写:
a)地貌类型:按照设计划分的地貌区类型填写代码。

分为:1 平原;2 丘陵;3 盆地;
4 山地;
5 谷地;
6 岗地
b)地形部位:是指采样点所在地貌区具体位置,分为:1 平畈田;2 滨河洼地;3 (山
脊)岗地;4 坡(塝地)地;5 冲地。

c)地面坡度:1 平原<6°;2 缓坡地 6°~15°;3 斜坡地 15°~25°;4 陡坡地
>25°。

d)农作物:01 小麦;02 玉米;03 水稻;04 油菜;05 蔬菜;06大豆;07 花生;
08 棉花;09 瓜果类;10果树;11 茶;12 其他;或者直接填写农作物名称。

e)田面坡度:指采样图斑中各田块的田面坡度,填写具体估测的度数。

林地图斑较大,
坡度以采样的小格地面坡度为准。

f)坡向:主要是指丘陵山地、岗地图斑朝向,采用 360°方位,记录度数。

平原记为
0°。

A.3 生产条件
生产条件按如下填写:
a)农田基础设施:1 配套;2 基本配套;3 无设施。

田间排灌沟渠、土地平整、田园
化、机耕路、行树等均为农田设施。

①土地平整,田块成方;②三沟(撇洪沟、排
水沟、灌溉沟)配套;③三网(沟网、路网、林网)配套。

以上三项全有的为1 配
套,缺第③项的(路网、林网)为2 基本配套;缺第②③项为3无设施。

b)排水能力(选填):排水能力强,可保排 1,指平原河谷圩区排涝设施齐全;能排
或不需要排水(坡地)2;排水能力差(不具备条件或不具备排涝设施)3。

c)灌溉能力(选填):分为无 0(不具备条件或不计划发展、不需);保灌 1;能灌
2;可灌(将来可发展)3。

d)水源条件:自然水系 1;水库 2;湖水 3;塘堰 4;井水 5;集水窑坑(池)6;
无 7。

e)输水方式(选填):指灌溉水水源输水方式+灌溉水源到地块提水方式+输水方式,
采用三位数。

灌溉水源输水方式:无 0;自然水系 1;土渠 2;衬渠 3;固定管道 4;移动管道
5。

灌溉水源提水方式:提水 1;自流 2。

灌溉水源到田块输水方式:土渠 1;衬渠 2;固定管道 3;移动设施 4;直灌 5;
无 6。

示例:本图斑水源为山谷自然水系,灌溉时用手扶拖拉机提水,用软管直接输送到
田块,输水方式记为:1(自然水系)+1(提水)+4(移动设施),记为114;自
然水系土渠直接导入农田:1(自然水系)+2(自流)+1(土渠),记为121。

a)灌溉方式(选填):分为畦灌、漫灌 1;浇灌 2;沟灌 3;喷灌 4;滴灌 5;无 6。

A.4 土壤状况与地质背景
土壤状况与地质背景信息按如下填写:
a)土壤类型:B11黄棕壤、B12黄褐土、B21棕壤、C21褐土、G12红粘土、G13新积
土、G23紫色土、G25粗骨土、G26石质土、H21潮土、H22砂姜黑土、H24山地草
甸土、J11沼泽土、K11草甸盐土、K20碱土、L11水稻土。

b)土壤颜色:1黑色,2灰色,3褐色,4灰黄色,5红色,6棕黄色,7其它颜色。

c)土壤质地:1 砂土(砂粒含量超过85%);2 壤土;3 粘土(粘粒含量超过25%)。

d)土壤成因:00人工堆积(仅限城区),01残积物,02坡积物,03残坡积物,04
冲积物,05冰积物,06江湖堆积,07岩溶堆积物,08风积物,09洪积物,10沼
泽沉积物,11湖积物,12坡—冲积物,13冲积—积洪积物。

e)土壤组分:记录3 位数,从左至右分别代表样品中粗砂(第1位)、细粉砂(第2
位)和粘土及有机物(第3位)成分;其含量以编码方式分级填写,分为:0无;
1少(<33%);2中(33-67%);3多(>67%)。

f)侵蚀程度:无 0;轻度 l;中度 2;强烈 3。

g)土地利用:11水田,12旱地,21果园林地,23茶园地,23灌林地,25疏林地,
26其它林地,41高覆盖草地,42中覆盖草地,43低覆盖草地,51农村居民点,
52城镇居民点,53工业区,54矿区,55建筑用地,61滩涂地,62海产养殖地,
63沙滩地,71河渠,72湖泊,73水库、坑塘,80未利用地。

h)盐渍情况:0无,1轻度,2中等,3严重。

i)土壤母质:根据1:50 000地质图岩石组合编制土壤母质图填写。

一般包括:河流
冲积物、黄土、红土、红色碎屑岩、浅色碎屑岩、碳酸盐、(变质)碱性侵入岩、
(变质)火山岩母质等。

j)耕层厚度(cm):填写具体厚度数字。

耕地、园地注意如下几个界线判别:1 厚层>18cm;2 中厚层 15~18;3 中层 10~15;4 薄层<10;林地填写腐殖层厚度,
表层土腐殖质含量高、颜色黑色、深灰色部分厚度。

k)采样深度(cm):记录实际采样深度
l)污染情况:污染采用污染类型、污染程度双数位填写。

污染类型:无污染为 0;矿山采冶 1;工业生产 2;居民生活 3;交通 4。

污染程度:无污染为 0;可能 1;轻度 2;明显污染 3。

如矿山污染轻微,记为12;居民可能污染记为:31。

A.5 照片编号
填写照片编号(与样号一致,如一个样点多张,编以-1,-2 等后缀)。

A.6 周边环境描述
周边环境按如下描述:
a)局域生态系统:如大宗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森林公园、自然
保护区等,记录局域生态系统名称。

b)生态环境现状, 厂矿企业分布及可能的污染情况:采矿场及类型,厂矿企业类型及
名称、企业规模(大型、中型、小型)及污染物种类(废水、废气、废渣),与样点
相对方位、距离等。

A.7 施肥情况
选填,现场问讯或后期收集资料及补充调查。

A.8 备注
填写采样过程中遇到的状况,如点位变更情况及原因等。

表A.2 农作物及根系土采样记录表


A.9 样点布设
样点布设信息按如下填写:
a)样点编号:样品设计时的编号,若采集时有变动,以实际采集为主。

b)位置:填写村、居民组。

c)容器:口径及缸底直径具体量算精确到毫米,形状为容器接收降尘的容器口形状,
材质根据容器填写,如“陶瓷,塑料,不锈钢”等。

d)坐标:按GPS 坐标记录,记录平面直角坐标,80坐标系,坐标加带号记录到米,
高程记录到米。

e)放置起始时间:填写安装时间;终止时间:填写采样时间。

f)放置高度及环境:推断缸口到地面的高度,填写到米;环境指房屋是否有围墙隔挡,
接尘缸口超出隔挡围墙的高度,房屋周边是否有树木高出接尘缸口、与缸口距离等。

g)周边环境:样点布置目的是控制性样点还是控制污染源样点,控制性样点位于村庄、
农田的部位、距离,周边是否有公路、采矿等影响因素。

控制污染源样点污染源类
型,距离点的方位、距离。

A.10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信息按如下填写:
a)样点维护情况:是否中途置换过接尘缸等日常发生的情况及采取的措施等。

b)样品特征及采样情况:样品特征包括采样时降尘量在桶内占比,样品的颜色,是否
有异物、气味等;采样情况包括采样方法,是否分次采样,是否用其他方法采样等
(如直接用量桶测量体积、干样是否添加溶液等)。

c)全样采样:是接尘缸内的全部物质作为样品。

d)缩分采样:接尘缸内液体较多,只抽取部分液体作为样品。

e)干样采样:指采样时接尘缸内无液体,需要添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清洗接尘缸并全
部作为样品。

f)送验样:分为上清液和浑浊液两部分,也可全部作放在一起作为浑浊液送样。

g)混合液样品编号、重量、体积:采集送化验室的上清液与固体物质混合样品的编号、
重量、体积。

h)上清液样品编号、重量、体积:采集送化验室的上清液样品编号、重量、体积。

i)添加剂样品编号:干样采样需要添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添加剂样品为所添加的蒸
馏水或去离子水做空白分析。

j)采样人:当一年中由于接尘缸漫溢中间分次采样时可在横线上下分别填写。

表A.4 灌溉水采集记录表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