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5我的叔叔于勒》赛课导学案_2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人与人,人与亲人之间应有的关系;2、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导学导读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2、学习字词:学生书写、注音、释义,教师讲评。
拮据 jié jū:手头不宽裕,钱不够用。
栈桥 zhàn qiáo:火车站、港口、矿山或工厂的一种构筑物,形状略像桥,用于装卸货物,港口上的栈桥也用于上下旅客。
糟蹋 zāo tà:指不珍惜,浪费。
形容随便丢弃或毁坏,损坏。
别墅 bié shù:多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住宅。
褴褛 lán lǚ:指衣服破烂,不整洁,十分凌乱,不堪入目。
女婿 nǚ xu:女儿的丈夫。
端详 duān xiang:仔细地看。
恭维 gōng wéi:为讨好而赞扬。
阔绰 kuò chuò:生活奢侈,讲究排场。
煞白 shà bái: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与日俱增 yǔ rì jù zēng: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
形容增长得很快。
十拿九稳 shí ná jiǔ wěn:比喻很有把握。
也说十拿九准。
郑重其事zhèng zhòng qí shì: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一、掌握基础知识1.背景资料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2)词语释义褴褛:(衣服)破烂。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本文指由于恐惧、愤怒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二、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吗?2.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你能将这篇小说的情节划分为这四部分吗?(二)研读分析1.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
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多种角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
原因→结果(逻辑)期待→破灭(心理)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悬念→结局(技巧)2.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你能理解这篇小说的线索吗?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暗线是于勒的贫富变化。
(二)合作探究1.突破重难(1)小说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是不断变化的,你能找出他们是如何变化的,以及他们是围绕什么变化的吗?请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2)品析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各自的言行神态,探讨他们遇到于勒时的心情、态度是怎样的?。
15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15我的叔叔于勒1.多角度把握故事情节,感受本文构思之巧妙。
2.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
3.把握文本主题,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激烈起来。
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期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目标导学二:梳理小说情节1.课文中菲利普夫妇称呼于勒的词语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2.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
试根据下面的提示。
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目标导学三: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于勒形象】1.小说从哪些不同侧面勾勒出了于勒怎样的人物形象?2.你能否在这些材料中发现一个真实的于勒?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评价于勒?作者塑造于勒这一形象的作用有哪些?【分析菲利普形象】3.于勒虽曾是浪子,但终究是菲利普先生的亲兄弟。
那么菲利普夫妇是如何对待这位兄弟的呢?请画出表现菲利普对于勒态度的句子,概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
4.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态度中,你认为菲利普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又有哪些作用?5.文章还有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出作者对菲利普夫妇讽刺的态度?【分析“我”的形象】6.“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学法指导】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4)五、段落划分 (5)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8)九、预习检测答案 (9)一、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本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即金钱对人性的扭曲以及亲情在金钱面前的脆弱。
掌握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手法,分析菲利普夫妇、于勒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探究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根源。
学习作者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和生动的语言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故事情节的写作技巧。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文章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下金钱对人性的腐蚀,以及这一背景下亲情关系的微妙变化,是学习的重点。
需要深入剖析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转变,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心理。
难点在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风格,尤其是通过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方式。
需要仔细品味文中的语言,理解其深层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________的短篇小说,作品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地展示了小市民________的丑陋灵魂。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随着他的贫富而发生变化,称呼的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现。
3.小说的线索是_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对《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菲利普——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无情。
B.克拉丽丝——泼辣、精细、刻薄、庸俗的小市民习气更严重。
C.若瑟夫——是一个涉世不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他的性格与菲利普夫妇形成鲜明的对比。
D.于勒——早年行为不端,糟蹋钱;中年时正直,有良心;晚年时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2.下列对《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思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贫穷则哥哥不认弟弟的悲惨现实进行有力的批判。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15《我的叔叔于勒》(含答案)
我的叔叔于勒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2.按小说的情节结构划分层次。
3.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4.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第一课时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拮()据栈()桥煞()白撬()开诧()异牡蛎() 别墅() 褴褛() 阔绰() 糟蹋()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端详:十拿九稳:褴褛:与日俱增:张皇:狼狈:阔绰:迟疑不决:莫名其妙:3.作者简介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短短的一生当中,写了6部长篇小说,300多个短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相关知识链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的契诃夫,代表作为《变色龙》;法国的莫泊桑,代表作为《羊脂球》;美国的欧亨利,代表作为《警察与赞美诗》。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故事涉及到哪些人?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2.朗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
(1)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2)怎样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3.复述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深层探究(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理解小说中环境的描写及其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语言品析(1)“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几句话是否罗嗦?应怎样理解?(2)父亲的话中“竟”和“惊喜”表达了什么意思?四拓展延伸对于金钱,名人这样说:1.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
人教九年级上册(部编)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课题15.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审核班级姓名时间助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曲折的情节,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对反映主题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的利已主义人生观。
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对反映主题的作用。
难点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学习过程学(教)记录【自助学习】(我尝试自学)1、走近莫泊桑: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拮据()栈桥()煞白()撬开()诧异()牡蛎()别墅()皱纹()褴褛()阔绰()女婿()嘟哝()3、划线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A、挣钱挣扎挣脱挣开B、煞白煞有介事煞风景恶煞C、蛋壳蛎壳金蝉脱壳地壳D、万象更新变更新旧更替4、下列词语中解释加线字有误的一项是()A、大事渲染(作)相时而动(看,观察)B、狼狈不堪(不能忍受)缄默(封口)C、莫名其妙(没有人)与日俱增(一起)D、弄性尚气(注重)动辄(就)5、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①、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②请你用类似“盼于勒”这样的三字短语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互助探究】(我参与互研)1、跳读课文,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再读文章,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课文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它的中心词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吗?说说你的看法。
文中的“我”起到什么作用呢?【补助练兵】(我能用新知)阅读“我看了看他的手……以免再遇见他”,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运用的描写方法是:2、母亲的性格特征是:3、选文倒数第二段属于描写,作用是4、菲利普夫人没有再往下说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共助反馈】(我能够达标)展开想象,改写故事结局。
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将进行怎样的对话?请你抓住人物特征,口述一段文字,再来一次出人意料的结局。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能概括小说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自然。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说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3.从蕴涵在人物形象中的思想探究本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内容,理清情节结构,把握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故乡》中我们感受了中国农村小人物闰土、杨二嫂等人的不幸与悲凉,那么外国城市的小人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把视线移向外国,移向城市,共同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板书课题)二、预习导学1、简介作者及背景作者:莫泊桑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说《羊脂球》《米龙老爹》《项链》等。
背景:《我的叔叔于勒》写于一八八三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
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1、给加点字注音拮据..( ) 栈.桥( ) 煞.白( ) 撬.开( )诧.异( ) 牡蛎..( ) 衣冠.( )..( ) 褴褛手帕.( ) 狼狈不堪.( )2、解释下列字词:拮据:栈桥:糟蹋:阔绰:恭维:十拿九稳:三、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开端(~段)发展(~段)高潮(~段)结局(~段)2、为什么菲利普夫妇热切的盼望于勒归来?具体表现:样样——()请吃——()买货——()长袍——()花边——()3、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五、拓展延伸: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或就是于勒),那么菲利普夫妇又会有哪些出色的表现呢?请展开想像,续写故事,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我的叔叔于勒》 导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3、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小说的主题,体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难点(1)从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2)对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和理解。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2、写作背景《我的叔叔于勒》写于 1883 年。
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
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四、预习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拮据()栈桥()牡蛎()褴褛()阔绰()2、解释下列词语。
(1)拮据:(2)栈桥:(3)褴褛:(4)阔绰:3、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五、课堂探究1、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展开情节,请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
开端:________发展:________高潮:________结局:________2、文中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相关描写进行分析。
(1)语言描写:例:“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分析:________(2)动作描写:例:菲利普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他那副郑重其事的神态,俨然是一位将军在指挥作战。
《我的叔叔于勒》表格式导学案【部编版九上第16课】
答:菲利普夫妇: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爱慕虚荣。
7、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什么主题?
答:这篇小说展示了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的心理,也反映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
2.写作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一八八三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一、作者、背景简介: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4、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15、 我的叔叔于勒 高效导学案
15 我的叔叔于勒高效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3、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调适自身心态,摒弃虚荣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预习导学【知识链接】——作者•背景: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在母亲和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导、鼓励下,很早就开始学习写作。
1870年中学毕业以后,到巴黎学法律。
不久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
战后长期在海军部和教育部当小职员。
莫泊桑先后结识了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以及左拉、都德和旅居法国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等人,得到他们的指导帮助。
1879年,他发表了第一部小说《羊脂球》,立即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他共写了20O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本游记,以及许多文学、政治和时事评论。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
有《菲菲小姐》《米龙老爹》《项链》《骑马》《绳子的故事》《我的叔叔于勒》等名篇传世。
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独具特色,特别是短篇小说。
一方面,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他善用洗练的笔墨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本篇小说1883年8月7日首次发表于巴黎《高卢工人报》,后来收录在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中,写的是法国西部哈佛尔海港菲利普家的故事。
第一课时一、自主先学1、小说的三要素是、、。
2、小说的情节由、、和构成。
3、注音写字:拮据()()栈桥()煞白()阔绰()褴褛()()撬开( ) 流氓()计较()糟蹋()牡lì()别shù()chà()异二、合作助学——梳理情节。
1、快速浏览全文,归纳出本文的情节。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年 级
九年级
学 科
语文
使用时间
主 备 人
使用者
审 核 人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小说情节
2、理解人物形象
3、明确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过程与方法
谈谈自己对文章主旨的认识,锻炼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理解作者对文中主人公深切的同情,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教学难点
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
一、1、导入新课:
2、出示教学目标
二、梳理故事情节(按故事情节可以分为)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
一、探究人物性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中期:正直,有良心
晚期: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3.若瑟夫
真诚善良、有同情心
四、任何文中的景物描写都不是仅仅作为写景而存在的。
五、这篇文章暴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问题?
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兄弟的前后不同的态度,表现社会底层小市民生活的辛酸,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六、1、请大家小组合作,结合具体语句,多角度探究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人”的原因?
2、“金钱”似乎成了天使与魔鬼的化身,你又是如何看待“金钱” 的呢?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5、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单元要求概述: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
本单元的小说,或涉及少年成长这一话题,或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取材独特而广泛。
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
学习这个单元,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二、《我的叔叔于勒》具体分析(一)课文预习要求:阅读课文,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称呼,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读完课文,与同学讨论一下。
(二)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中莫泊桑被誉为现代文学中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
代表作品有《项链》《漂亮朋友》《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19世纪80年代,正是法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发展的时期。
在文化思想上更加紧用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蚀毒害广大群众。
这篇小说所报写的小资产阶级日益贫闲的境遇和他们海外发财的幻想以及拜金主义的人和人的关系都清晰地反映着时代的面目。
(三)题解: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但小说以“我的权叔于勒”为题,这是因为于勒的命运构成了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引子。
菲利普夫妇性格的刻画正是在对于勒的态度变化中完成的,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被叠钱腐蚀的丑恶灵魂。
另一方面,这个题目采用了叙述者的口吻,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表明虽然父母不把于勒当亲兄弟看待,但“我”认为于勒还是“我的叔叔”,作者用这个题目道出了一个孩子的不满。
(四)字词注音与词语解释:拮据[jiéjū] 栈桥[zhàn qiáo] 牡蛎[mǔlì] 褴褛[lán lǚ]阔绰[kuòchuò] 嘟囔[dūnang] 煞白[shàbái]【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第1-3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情节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品析人物的状态与行为,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
2.通过对侧面描写、插叙与悬念设置的分析,体会小说精妙的情节设计和艺术构思。
【课前学习任务】请阅读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初步梳理情节。
在阅读中,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如果有,请将它写出来。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跳读课文,想一想,小说开头写到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但后文却写他们全家外出旅行,这样的安排合理吗?学习任务二:小组讨论,“牡蛎”对这一家人来说,贵不贵?菲利普为什么不顾夫人的迟疑“不痛快”,坚持要请女儿女婿吃牡蛎?学习任务三:找一找,于勒是在什么时候出场的?品一品,他的出场晚不晚?学习任务四: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相当简单,但我们读起来并不感到枯燥平淡,莫泊桑是怎么做到的?关键词提示:写作顺序。
【学习资源】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作业设计】同学们,在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有没有运用插叙或者设置悬念的例子?请你找出一个,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示例一:我读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写道:“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这个开头一下子吸引了我:这个小女孩是干什么的?天冷又下着雪,她为什么还光头赤脚?天快黑了,又是大年夜,她为什么不赶快回家?她的命运、结尾如何?童话开头把人物放在一个典型环境中,设置的悬念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急切想知道事情底细的心理。
示例二: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就运用了悬念设置。
周瑜施毒计,要诸葛亮十天造好 10 万枝箭;诸葛亮说只需要三天,还立下了军令状。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读到这里,也和书中的鲁肃一样很为诸葛亮着急:诸葛亮不知对方是在陷害自己吗?只用 3 天能造好 10 万枝箭吗?周瑜不给他足够的工匠和物料,诸葛亮又要怎样造箭的?这样的悬念设置自然引起读者浓烈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5我的叔叔于勒》赛课导学案_3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
2.从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角度分析,把握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人物形象的特征,了解文章主旨。
3.多角度看问题,了解人性的冷暖善恶。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文本,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和主旨。
〖教学难点〗深度研读文本,改变对菲利普夫妇刻板印象和主旨的唯一性认识。
〖教学法〗讨论法、品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录播设备〖学情分析〗初三年级是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小说的阶段,之前对小说有所接触,基本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但对于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本质缺乏深刻认识,学生阅读小说对人物和主旨的认识一般停留在浅表上,这节课重点要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旨。
一、介绍作者,导入重点。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契诃夫、欧·亨利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屏显)左拉: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屏显)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来看莫泊桑的文章到底有没有左拉所说的“丰富多彩”。
一、初识人物,梳理情节。
1、了解小说特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屏显)2、浏览课文,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梳理小说情节。
()于勒——()于勒——()于勒——()于勒3、预设:如有人增加一个情节“赶于勒”,思考课文为何把这个情节放置到“盼于勒”情节之后。
(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屏显)(通过梳理故事情节,了解插叙的妙处,初步认识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特征)4、初步了解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精读第20~47 段,逐步分析菲利普夫妇的人物性格。
(屏显)引导性提问:菲利普这一家人为什么要盼望于勒呢?盼望了那么多年,为什么眼下在船上见到了,他们又急于去躲避呢?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重视朗读指导,通过读来把握人物性格。
16《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16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品读文章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叙事技巧,理解文章主旨。
2课时1.品读文章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叙事技巧,理解文章主旨。
体会叙事技巧,理解文章主旨。
1.查找资料:关于作者鲁迅的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途径查找。
2.圈点批注: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圈点生字词,思考本文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3.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个人对课文的理解与全班同学分享,解决彼此的疑问。
同时也可以相互之间出题目相互考察。
4.质疑探究:对小组内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全班进行探究,或请教老师,或查找资料。
5.达标测试:完成《学习与检测》的相关练习,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1.熟读课文。
①我把课文读了遍,我知道篇小说讲的故事是②读完文章后,我的感悟是:。
2.查阅资料①我查阅了文史资料得知:这篇小说写于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激烈起来。
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的险途,期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②我查阅文学资料得知: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人名)和美国(人名)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短篇小说《》《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长篇小说《一生》《》等。
3.查一查写一写,一个词写两遍并给加点的词注音。
蚝()拮据()栈桥()煞白()糟蹋()牡蛎()别墅()撬开()赔偿()诧异()赚钱()褴褛()阔绰()永不变更()4.查一查,记一记。
利用工具书、教材或网络,查出下面词语的意思并记住。
拮据:栈桥:糟蹋:褴褛:与日俱增:十拿九稳:迟疑不决:郑重其事:莫名其妙:狼狈不堪:端详:恭维:阔绰:煞白:诧异:5.想一想,练一练。
《我的叔叔于勒》精品导学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探讨文章意义: 分析文章所表达 的意义,探讨文 章对读者的影响 和启示。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增强情感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问题导向学习: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品味小说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 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描写方 法
认识金钱对人性的影响,树立正 确的金钱观
理解小说中人物 形象及其社会意 义
掌握小说情节和 结构
理解小说中的象 征手法和讽刺意 味
体会小说中人物 的情感和心理变 化
针对教学重点: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方式突出重点 针对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手段、案例分析等方法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材料等教具
深入分析: 讲解课文 中的重点、 难点和疑 点,引导 学生思考 和讨论
拓展延伸: 介绍与课 文相关的 背景知识 和文化内 涵,拓宽 学生的视 野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 课的主要 内容和知 识点,强 调重点和 难点
布置作业: 布置与课 文相关的 练习题或 思考题, 巩固所学 知识
词语辨析:区分近义词,如 “盼望”与“渴望”等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教 学 目 标 03 教 学 内 容 04 教 学 方 法 与 手 段 05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06 教 学 过 程 与 步 骤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了解小说背景及作者信息,理解小说主题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5 我的叔叔于勒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初三语文同步导学案(部编版五四学制)
我的叔叔于勒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初三语文同步导学案(部编版五四学制)课程简介本篇课程是针对部编版五四学制的初三语文课程中的第15节课的同步导学案。
本节课程的主题为《向前一步》,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文言文语言特点和风格,以及对于“适度”的深入探讨。
课程目标在本节课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掌握文言文语言特点和风格;•分析课文结构,重点关注篇章结构、段落结构、语句结构;•深入探讨“适度”这一概念,了解它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学习重点•如何理解课文中的“适度”;•学习文言文的常用语言规则。
学习难点•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对于文言文语言特点和风格的理解。
学习内容课文阅读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向前一步》,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
课文分析在课文阅读之后,请同学们进一步分析课文结构,关注篇章结构、段落结构、语句结构,着重分析语言的运用和特点。
语言规则学习请同学们重点学习文言文的常用语言规则,例如句法、语义、造字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相应的文言文原文进行实践,以帮助加深对于语法知识的理解。
探讨“适度”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对于“适度”这一概念进行深入探讨,了解它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课后作业1.进一步理解《向前一步》这篇文章,撰写一篇读后感,阐述对于“适度”这一概念的理解;2.结合所学文言文常用语言规则,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阅读和理解,并撰写一份语法分析报告;3.点拨一篇你认为写得好的现代散文,理解其中的文言文元素,总结其语言特点,并就其中的语言技巧进行分析。
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向前一步》这篇文章,通过对于课文的阅读和分析,理解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并对于“适度”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品读文章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叙事技巧,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导入新课有人说钱能使黑的变成白的,能使丑的变成美的,能使亲人反目成仇,能使仇人推手言和……钱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还是让我们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寻找答案吧!第一课时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拮()据栈()桥煞()白撬()开诧()异牡蛎() 别墅() 褴褛() 阔绰() 糟蹋()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端详:十拿九稳:褴褛:与日俱增:张皇:狼狈:阔绰:迟疑不决:莫名其妙:3.作者简介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短短的一生当中,写了6部长篇小说,300多个短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相关知识链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的契诃夫,代表作为《变色龙》;法国的莫泊桑,代表作为《羊脂球》;美国的欧亨利,代表作为《警察与赞美诗》。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故事涉及到哪些人?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2.朗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
(1)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2)怎样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3.复述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深层探究(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理解小说中环境的描写及其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语言品析(1)“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几句话是否罗嗦?应怎样理解?(2)父亲的话中“竟”和“惊喜”表达了什么意思?四拓展延伸对于金钱,名人这样说:1.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
——罗兰2.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三毛3.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4.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金钱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人物赏析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思考人物的个性特征。
1.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4.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有哪些变化(在课文中标注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5.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6.课文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这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中心词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对吗?7.什么人物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最重要呢?是“我”么?那么,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二)写法探究1.这篇小说从一个孩子的眼光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教师点拨】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
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申说,而是用人物的言语、动作、神情等,让他们自己去自然地表露。
2.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试举例加以说明。
3.试举例谈谈,本文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有些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三)主题研讨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四)认识亲情自由发挥说说自己心目中的亲情或者是对生活中某种关于亲情的现象的看法。
三、拓展延伸假设破了产又重新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一种情景,口头叙述,适当描绘。
我的叔叔于勒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2.按小说的情节结构划分层次。
3.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4.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第一课时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拮(jié)据栈(zhàn)桥煞(shà)白撬(qiào)开诧(chà)异牡蛎(mǔ lì) 别墅(shù) 褴褛(lán lǚ) 阔绰(chuò)糟蹋(zāo tà)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端详:仔细地看。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褴褛:(衣服)破烂。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张皇:惊慌;慌张。
狼狈:形容受窘的样子。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
说明事情很古怪,使人不明白。
3.作者简介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短短的一生当中,写了6部长篇小说,300多个短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相关知识链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的契诃夫,代表作为《变色龙》;法国的莫泊桑,代表作为《羊脂球》;美国的欧亨利,代表作为《警察与赞美诗》。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
(2)故事涉及到哪些人?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故事涉及到“我”的父母亲菲利普夫妇,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于勒,“我”的两个姐姐,“我”未来的二姐夫,船长等人物。
2.朗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
(1)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于勒: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做生意很得意,老年时破产失意;“我”付给于勒牡蛎钱并送他10个铜子的小费。
(2)怎样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和他们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
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5~19自然段):插叙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简况,交代一家人到哲尔赛岛游玩的缘由。
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20~47自然段):写在海轮上巧遇于勒的经过。
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四部分(第48、49自然段):交代归来时改乘其他渡轮以避开于勒。
这是故事的结局。
3.复述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开端:(1段—4段)盼于勒发展:(5段—19段)赞于勒高潮:(20段—47段)遇(惧)于勒结局:(48段—49段)躲于勒小说这样巧妙地安排情节,有力地突出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反复无常的态度完全着眼于金钱。
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二)深层探究(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理解小说中环境的描写及其作用自然环境:去哲尔塞岛旅游时的景物描写,衬托了一种欢快心情;狼狈地灰溜溜地离开哲尔塞岛时的景物描写,衬托了一种灰暗的心情。
社会环境: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
2.语言品析(1)“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几句话是否罗嗦?应怎样理解?不罗嗦,这三个称呼用在一起强调了于勒叔叔与“我”家的骨肉关系,写出了若瑟夫的善良、纯真,既表现出若瑟夫对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和不满,又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饱含讽刺,意味深长。
(2)父亲的话中“竟”和“惊喜”表达了什么意思?“竟”突出了他祈求能有出乎意料的发现。
两个词都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对于金钱,名人这样说:1.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
——罗兰2.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三毛3.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4.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金钱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人物赏析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思考人物的个性特征。
1.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
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钱,因而被视为“恐怖”全家的。
终于,他被送到美洲。
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了生意赚了钱,并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
于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重又潦倒,沦落成为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弃之门外。
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
但是,他们知道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并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哥一家“一起快活的过日子”。
于是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订了婚。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直接原因:于勒又沦落为穷人,而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
根本原因:金钱至上的社会观念。
4.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有哪些变化(在课文中标注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原因:外在原因是于勒的贫富变化,内在原因是人的自私贪婪、虚荣势利、冷酷无情的思想性格。
5.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自私、贪婪、庸俗、虚荣、势利、冷酷6.课文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这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中心词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对吗?不是。
尽管于勒叔叔这个人物却贯穿了课文的始终,但他不是主人公。
因为判定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是不是主人公,关键看这一人物形象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都是紧紧地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的,但是,于勒只是小说中的线索性人物,作者设置他是为了组织材料,结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并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
7.什么人物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最重要呢?是“我”么?那么,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我”仅仅充当了作者的代言人,虽然“我”从头到尾出现,整个故事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而构成的,但那只是为了使作品有一个更客观的叙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