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亚硝酸盐中毒应急处置预案

亚硝酸盐中毒应急处置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了提高我院应对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1.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2. 快速反应,协同处置。

3.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内部及周边区域发生的亚硝酸盐中毒事件。

四、事件分类1. 一般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较少,症状较轻,能通过现场急救得到有效控制。

2. 重大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较多,症状严重,需紧急救援。

五、应急处置程序1. 报告与启动(1)发现疑似亚硝酸盐中毒事件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2. 现场处置(1)立即对中毒者进行急救,包括心肺复苏、吸氧、保暖等。

(2)对中毒现场进行封锁,防止有毒物质扩散。

(3)对中毒者进行转运,确保途中安全。

3. 医疗救治(1)对中毒者进行分类救治,重症患者优先。

(2)根据病情,给予特效解毒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等。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病情记录。

4. 事故调查(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有毒物质来源。

(2)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追究法律责任。

5. 应急物资保障(1)储备足够的急救药品、器材等应急物资。

(2)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满足救援需求。

6. 信息发布(1)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公布事故情况。

(2)做好舆情监控,防止虚假信息传播。

六、应急队伍与培训1.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救援工作。

2. 建立应急队伍,包括急救人员、医护人员、消防人员等。

3. 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七、附则1.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确保我院在发生亚硝酸盐中毒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急救组织及救治

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急救组织及救治

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急救组织及救治【关键词】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急救2009年6月四川省大竹县神合乡敬老院发生了一起急性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大竹县人民医院组织参与了全程抢救。

现将对急性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急救组织与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56~82岁,平均72岁。

中毒原因:敬老院厨师误把工业盐误食用盐用于烹调,致使食用者中毒。

1.2 中毒程度分型根据《职业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轻度中毒:以头昏、头痛、精神萎糜、耳鸣、呼吸困难及口唇、指甲及面部青紫,有8例;重度中毒:除以上症状,伴有昏迷、血压降低、肺水肿、呼吸衰竭,有4例。

1.3 急救的组织方法与救治1.3.1 启动急救指挥系统我科接到120指挥中心关于急性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后立即上报院总值班、分管急诊副院长、医务科,通知院内应急治疗小组,遵循《医院救治应急预案》和《院内医疗救治队伍应急预案》,由急救小组领导对抢救进行统一指挥,医疗救护系统即刻实施[1-3]:①调配救护车及人员进行院外急救及转运;②指挥抢救室、急诊留观室、ICU病房、透析室、等部门做好人员、药品、急救设备等急救准备工作,并建立集中救治病房;③通知医院检验科、呼吸科、神经科及相关辅助科室迅速集中人员到急诊科支援抢救;④通知急诊科其他休息人员参加抢救。

1.3.2 院外急救及转运在公安干警封锁现场、维持治安条件下,对患者进行评估及分诊,对4例呼吸困难、肺水肿、休克者,由4辆救护车接送入院,另8例较轻者由小车、警车送入院,途中均给予吸氧治疗。

1.3.3 急诊救治由急诊内科医生及预检护士联合再次进行分检和分流,危重者抢救室监护抢救,轻度者急诊留观治疗。

亚硝酸盐中毒患者进行院内分度救治:对于所有中毒者均予以:①清水彻底洗胃,并用甘露醇导泻;②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保暖;③吸氧。

对于轻度中毒患者,主要以常规治疗为主:①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 5.0 g及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均能有效;②防治感染。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中毒症状,其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气促、心悸等。

严重的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疾病、麻痹和死亡。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本文将着重介绍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治疗方法及相关评价。

1. 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发现患者出现中毒症状,应及时将其送往医院,并尽快进行相关治疗。

2. 氧疗。

对于出现气短、心悸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氧疗以增加氧气供应量,促进心肺功能正常化。

3. 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

亚硝酸盐中毒后,可导致体内代谢出现紊乱,应及时给予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以帮助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及代谢。

4. 给予抗氧化剂。

亚硝酸盐反应产生的自由基可对细胞进行氧化损伤,对于此类情况可给予适量的抗氧化剂,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从而保护细胞。

5.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中毒症状,如休克、昏迷等,应及时考虑做手术治疗。

1. 该治疗方法适用的人群:由于亚硝酸盐中毒多发生于农村地区,特别是青壮年人群,所以这些人群是该治疗方法的适用人群。

2. 治疗效果评价:亚硝酸盐中毒的治疗方法多为支持性治疗,主要是通过护理、给予药物等方法来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

对于病情较为轻微的患者,其治愈率非常高,达到了90%以上。

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其治疗效果则相对较差,甚至会出现死亡率较高的情况。

3. 不良反应:一般来说,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药物较为安全,临床上很少出现不良反应。

但在产生过敏反应或不耐受现象时,应停止相关药物的使用,或改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亚硝酸盐中毒紧急处置措施

亚硝酸盐中毒紧急处置措施

亚硝酸盐中毒紧急处置措施一、亚硝酸盐化学结构二、亚硝酸盐的作用三、中毒原因四、中毒机制五、临床表现六、辅助检查七、鉴别诊断八、治疗措施九、处理要点十、饮食注意亚硝酸盐的前身其实是硝酸盐,而硝酸盐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无机盐,在人们的日常食品与水源中均含有。

尤其是蔬菜,像菠菜、芹菜、土豆、胡萝卜、豆类等,含量较高。

在还原菌的作用下,硝酸盐可以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在高温蒸煮或者长期置于有氧环境下,硝酸盐也会转化成亚硝酸盐。

一、亚硝酸盐化学结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由氮和氧组成的天然化合物。

它们天然的存在于我们体内和土壤、水以及一些蔬果中。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

硝酸盐包含一个氮和三个氧分子(NO3-);亚硝酸盐有一个氮和两个氧分子(N02-)o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我们体内,有一套“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氧化氮”的途径,参与我们的细胞信号传导、血压调节和消化系统的功能。

也就是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以在血液和组织中进行生理循环,形成一氧化氮和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氮氧化物。

所以,人体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两个主要来源:人体自身产生与饮食摄取。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特别丰富。

二、亚硝酸盐的作用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物质,是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业中的发色剂和防腐剂。

它有三方面的功能:一、使肉制品呈现一种漂亮的鲜红色;二、使肉类具有独特的风味;三、能够抑制有害肉毒杆菌的繁殖和分泌毒素。

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略带有浅黄色,外观很像食盐,味微咸,易溶于水,熔点为271o Co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可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性损害。

亚硝酸盐不仅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3〜0.5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g可致死。

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

鉴于亚硝酸盐对肉类脆制具有多种有益的功能,现在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但用量严加限制。

关于亚硝酸盐中毒抢救

关于亚硝酸盐中毒抢救

关于亚硝酸盐中毒抢救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又称肠原性青紫病、紫绀症、乌嘴病,是指食入含亚硝酸盐类植物中毒,亦有误把亚硝酸盐当食盐用的中毒报告。

(1)中毒原因及预防:中毒原因可包括几方面:①贮存过久的新鲜蔬菜、腐烂蔬菜及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此时原来菜内的硝酸盐在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②刚腌不久的蔬菜(暴腌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一般于腌后20天消失;③有些地区饮用水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当用该水煮粥或食物,再在不洁的锅内放置过夜后,则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④食用蔬菜(特别是叶菜)过多时,大量硝酸盐进入肠道,若肠道消化功能欠佳,则肠道内的细菌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⑤腌肉制品加入过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⑥误将亚硝酸盐当食盐加入食品;⑦奶制品中含有枯草杆菌,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针对主要的中毒原因,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①蔬菜应妥善保存,防止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②食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再食用;②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多放,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但现胞的菜,最好马上就吃,不能存放过久,腌菜时选用新鲜菜;④不要在短时间内吃大量叶菜类蔬菜,或先用开水焊5分钟,弃汤后再烹调;⑤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量要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规定,不可多加;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⑧防止错把亚硝酸盐当食盐或碱面用。

(2)中毒机理: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进人人体后,可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氧的功能,致使组织缺氧,出现青紫而中毒。

(3)中毒症状: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速,一般潜伏期1—3小时,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

头晕、头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4)诊断:有进食大量叶菜类或腕制不久的蔬菜,存放过久的熟菜史,中毒表现为组织缺氧而致的紫绀。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紊乱时 ,胃肠道内硝酸盐 还原 菌大量繁殖 ,食人 富含硝 酸盐的蔬 菜, 则硝酸盐在 体内还原成亚硝酸 盐 ,引起亚硝酸盐 中毒 ,使血液 中正常
亚甲蓝后,2 内各种中毒的临床表现基本缓解,特别是皮肤黏膜发绀 h
消失 。中毒抢 救成功 率达 10 0 %,无后 遗症 ,患者住 院时间2 6 ,平  ̄d
【] 郑修 霞 . 阴 、阴道 手术 的护理 [ / 2 夕 M]妇产 科护理 学 . . : / 4 北京 人 版
民卫 生 出版 社, 1:4. 2 028 0
必须不断努力 , 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提高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二是
提高专业水平和 护理技能 。三是 强化职 业道德 ,树立全心 全意为患者 服务 的思想。 3 . 前坐浴 、无渣 半流饮食 、 1 甲硝唑和 清洁洗 肠等 四项 工作都 2术 3 服
于 慧敏 张 艳 云
( 吉林省松原市 中心医院 ,吉林 松原 18 0 ) 3 0 1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急性 亚硝 酸 盐 中毒 的 急救 与护理措 施 。 方法 回顾 分 析 3 例 亚硝 酸 亚中毒 患者 的急救 与护理 。 果 3 例 患者 均治愈 出院 , 5 结 5 无后 遗症 。结 论 做 好 急救 与护 理是 治疗 急性 亚硝 酸亚 中毒 患者 的重要 措 施之一 。
21 0 2年 1月第 1 0卷 第 3期
力,解除了顾虑,建立了信心,全组患者都做到了积极配合检查 , 欣 然接受手术,出院和随访时的满意度调查3 5患者全都表示满意;由 1
于应用改 良洗肠方法 ,排泄充分 ,术 中未发生粪便污染 ;由于术 后患

临床护理 ・ 2 5 1
与手术的安全顺利密切相关 陈旧性Ⅲ度会阴裂伤患者肛门收缩功

亚硝酸盐中毒及其解救

亚硝酸盐中毒及其解救

药物治疗:使用特效解毒剂,如美蓝等
特效解毒剂
对于亚硝酸盐中毒患者,可使用特效解毒剂如美蓝等进行治疗。
药物使用方法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按照药物说明书或医嘱使用特效解毒剂。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注意事项
催吐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刺激,以免 引起其他并发症。
洗胃治疗:减少毒物吸收,减轻中毒症状
洗胃治疗时机
在催吐治疗后,应尽快进行洗胃 治疗,以减少毒物在胃内的吸收

洗胃方法
通过胃管将洗胃液注入胃内,反 复冲洗,以清除胃内残留的毒物

注意事项
洗胃时应注意控制洗胃液的温度 和流量,避免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多饮水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避免再次接触亚硝酸盐
告知患者避免再次接触亚硝酸盐,以免再次发生中毒事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能导致死亡。
02
亚硝酸盐中毒的症状与诊断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亚硝酸盐中毒的症状表现
急性中毒
出现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心悸、呕吐物和排 泄物呈蓝绿色等症状。
慢性中毒
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指甲下有蓝色线条等症状 。
严重中毒
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抽搐 、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及时就医
如果不幸摄入过量亚硝酸盐,应立即就医治疗, 避免病情加重。
04
亚硝酸盐中毒的解救措施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摄入较大量亚硝酸盐后引起的以血液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概述亚硝酸盐(常见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味,易溶于水。

亚硝酸盐成人口服的最低中毒剂量约为0.1g,口服最低致死剂量约为1.0g~5.0g。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途径为经口摄入,主要接触机会有:食堂或餐饮业误将其作为食盐使用;进食苦井水、放置过久的腌制食品或添加剂超标的熟食肉类;大量食用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蔬菜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处置人员调查和处理亚硝酸盐中毒事件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现场采样人员采集食品样品时,需要戴一次性乳胶手套;现场救护人员在现场救治点救治中毒病人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然后进行中毒事件相关场所、人员等调查工作,并及时向中毒事件指挥部提出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中毒食品、其他可能导致本次中毒事件物品以及中毒病人呕吐物的建议。

2.2.1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中毒事件涉及的食品生产、储存、加工至食用整个过程的各个场所,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过程(包括使用的原料和配料、调料、食品容器、使用的工具)、环境状况,食品的分装、储存的条件,人员接触情况等。

2.2.2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中毒病人、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饭店负责人、厨师、服务员、食品采购员、同工作场所工人等)。

调查内容包括接触时间、接触物质、接触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故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饮食的加工方法、食品的来源等。

同时,还应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

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亚硝酸盐中毒如何抢救

亚硝酸盐中毒如何抢救

亚硝酸盐中毒如何抢救1.口头医嘱:对于急性中毒事件,应先口头医嘱作常规处理,如吸氧、留取静脉通道、送检等,然后再了解病史、检查病人,建立病历,以赢得抢救时间。

切忌按常规顺序慢慢问病史、书写病历,确诊后才开始作处理往往会延误时间。

2.吸氧:食用腌制蔬菜、熟剩菜等易产生亚硝酸盐,有不法分子从工业用盐中提取的散装食盐更是亚硝酸盐的一大来源,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可使正常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而使组织缺氧。

观察所见病人面色发青,口唇紫绀,静脉血呈蓝紫色都是缺氧的表现,因此立即给予吸氧处理。

3.美蓝(亚甲蓝)的应用:是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输氧功能。

用量以每公斤体重1~2mg计算。

同时高渗葡萄糖可提高血液渗透压,能增加解毒功能并有短暂利尿作用。

4.对症处理:对于有心肺功能受影响的患者还应对症处理,如用呼吸兴奋剂,纠正心律失常药等。

5.营养支持:病情平稳后,给予能量合剂、维C等支持疗法。

6.洗胃:如果中毒时间短,还应及时予以洗胃处理。

7.对大型抢救,医护人员首先要做到的一点是沉着冷静,切忌慌中出错。

附:如何通过变性血红蛋白试验检测亚硝酸盐中毒:1.取病人静脉血3~5毫升,血色呈蓝紫色。

2.离心沉淀,血浆呈淡黄色,说明蓝紫色是细胞本身异常所致。

3.摇匀后在氧气或空气中振摇15分钟,若恢复为鲜红色则表明原蓝紫色是低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所致。

4.通过以上简单的试验,基本上可作出初步判断。

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临床表现:吞服后,口腔、消化道粘膜腐蚀。

严重者休克。

后期可发生食管穿孔、胃穿孔,食道狭窄。

治疗:1避免洗胃;2饮牛奶、蛋清、氢氧化铝凝胶;3抗休克:输液,止痛,防止食道狭窄。

强碱、氢氧化钠、浓氨水临床表现同浓硫酸。

治疗:1皮肤冲洗;2保护剂:牛奶、生蛋清;3抗休克:输液,止痛。

强酸强碱类中毒强酸中毒及其表现急性强酸类中毒是指硫酸、盐酸、硝酸等经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局部烧伤及全身中毒。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15个技术方案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15个技术方案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15个技术方案的通知卫办应急发〔2011〕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指导各地规范、有效地开展常见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氨、氯气、硫化氢、砷化氢、一氧化碳、单纯窒息性气体、苯及苯系物、甲醇、氰化物、亚硝酸盐、盐酸克仑特罗、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抗凝血类杀鼠剂、致痉挛性杀鼠剂14类常见毒物急性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

现印发给你们(电子版可从卫生部网下载),请参照执行。

联系人: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韩玉红电话:附件:1.氨.pdf2.氯气.pdf3.硫化氢.pdf4.砷化氢.pdf5.一氧化碳.pdf6.单纯性窒息性气体.pdf7.苯及苯系物.pdf8.甲醇.pdf9.氰化物.pdf10.亚硝酸盐.pdf11.盐酸克伦特罗.pdf12.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pdf13.抗凝血类杀鼠剂.pdf14.致痉挛性杀鼠剂.pdf15.化学中毒事件应急医学人员防护导则.pdf二〇一一年七月六日急性氨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氨(NH)是一种刺激性气体。

急性氨中毒是指在短期内吸入较3大量氨气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眼、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灼伤。

1 概述氨在常温常压下是具有辛辣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易液化成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为氨水。

人接触氨气浓度达到140mg/m3~210mg/m3时可明显感到不适,553mg/m3时可立即出现强烈的刺激症状,3500mg/m3~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氨主要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氨水也可经胃肠道吸收。

接触氨的常见机会有:输氨管道、储氨钢瓶或储槽意外破损爆裂,检修过程中液氨外逸;硫铵、碳酸氢铵、尿素、氨水等多种化肥制造;制碱、制药、鞣皮、塑料、树脂、染料、炸药、合成纤维等各种有机化学工业;用作冷冻剂、防冻剂和石油精炼、炼钢等工业;偶见于喷洒氨水。

突发亚硝酸盐群体性食物中毒病人的急救护理

突发亚硝酸盐群体性食物中毒病人的急救护理

突发亚硝酸盐群体性食物中毒病人的急救护理发表时间:2014-07-31T14:25:47.9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雒晓芳[导读] 70例患者被收治后,及时分散对患者进行洗胃工作,催吐洗胃是救治患者的首要方法,一般于患者进食4~6h内进行[3]。

雒晓芳(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030600)【摘要】目的:针对突发的亚硝酸盐群体中毒的患者急救护理的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4日收治的70例突发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立即启动“群体性食物中毒应急预案”进行相关急救总结。

结果:所有70例患者经排毒、氧疗等配合辅助心理措施治疗后67例轻度患者身体恢复,2例严重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治疗后均恢复,剩1例患者入院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对病情及时确诊,尽早催吐氧疗是抢救的关键,而建立健全亚硝酸盐的生产和销售才是预防中毒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亚硝酸盐群体性食物中毒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328-02 亚硝酸盐中毒情况严重者会出现昏迷、心律不齐,最后呼吸衰竭致死[1-2]。

而本次研究就是针对我院收治的70例亚硝酸盐中毒患者进行入院的急救护理,将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如下过程及结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8月4日收治的70例突发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2例,占31.43%,女性患者48例,占68.57%。

年龄范围为3~64岁,平均(30.5±4.4)岁。

就诊时间在患者进食后30min~3h,住院时间为48h~13d,平均住院时间为(4.5±1.4)d。

所有患者70例患者都是在同一时间内,同一地点因宴会聚餐食用了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在30min~3h后出现常见症状。

患者入院时均是四肢发冷,皮肤发紫,头晕,无力,心慌等,之外,其中3例患者伴随呼吸困难,气促,心悸,心电图检测呈血压下降,休克,窦性心动过速症状,3例患者其中1例患者入院时昏迷抽搐,送入ICU进行辅助呼吸,静脉滴注,高压氧治疗等系列措施,但经抢救1h 后无效宣布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

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

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亚硝酸盐是工业用盐,误食、误投或食用过量可导致中毒发生,不法分子用作投毒可造成大批人员中毒。

主要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使组织出现缺氧现象。

致人口唇、指甲以及全身皮肤青紫,重者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常见的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

1概述1.1理化性质亚硝酸盐的外观像食盐、是工业用盐。

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味,微咸涩或稍带甜,易潮解,易溶于水。

12毒性亚硝酸盐属剧毒化学物质,不能食用。

中毒剂量为0.1克,成人口服致死量为1.0—5.0克。

13接触机会可经消化道直接吸收。

绝大多数误将其作为食盐食用,常见于工地食堂及餐饮业。

偶见于进食苦井水、蒸锅水,未腌透的咸菜或添加剂超标的熟食肉类等。

1.4中毒后临床表现人口唇、指甲以及全身皮肤青紫是最初也是最主要表现,重者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致死。

(1)潜伏期: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小时。

如食用大量不新鲜蔬菜或未腌透咸菜而引起的中毒(肠源性青紫)潜伏期为1—3小时;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或有意投毒做成的饭菜引起的中毒为10—15分钟;如食入量过大仅在3—5分钟内即可发病。

(2)血液系统由于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表现口唇及四肢末梢发劣、呼吸困难、瞳孔散大,抽搐等。

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3)消化系统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4)循环系统面部潮红,头部涨痛并有搏动感,眼前发黑,心悸,眩晕,血压下降及周围循环衰竭。

2.监测与预警卫生监督部门要定期检查餐饮部门,不准购买、储存和使用亚硝酸盐。

职业病防治机构应当对中毒信息报告中的亚硝酸盐中毒信息定期分析,如发现亚硝酸盐中毒信息报告有上升趋势,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橙色预警)。

亚硝酸盐中毒报告有明显上升趋势(如出现频繁),需立即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

在短时间内(10—15分钟)接到2例以上亚硝酸盐中毒的紧急信息报告后,须立即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

医疗机构在短时间内(10—15分钟内)接收2例以上疑似亚硝酸盐中毒的病例后,须立即向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报告(发出红色预警信号)。

一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分析

一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分析

一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分析发表时间:2013-01-09T11:31:30.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22期供稿作者:郑亦峰[导读] 本文通过对一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分析,探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处置的经验和启示,为同类事件的处理提供一些借鉴。

郑亦峰(深圳市龙岗区卫生监督所 518172)【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115-02公共卫生无小事。

在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在事件发生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是我们政府相关部门和卫生部门在应急管理上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一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分析,探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处置的经验和启示,为同类事件的处理提供一些借鉴。

1 案件简介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工业区位于龙岗街道南部,毗邻坪山新区,占地面积11.5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余人。

宝龙工业区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最近几年工业区发展迅速,随着一些知名企业的落户,辖区的务工人员急剧增加。

周边聚集了35间小型餐饮单位和一批流动的饮食摊档。

事件发生的某企业就位于宝龙工业区内,该公司现有员工约3.2万人,公司附近有两个成规模的、主要由流动饮食摊档点组成的简易市场,一个位于公司的正后门,存在时间较长,约有摊位40个(简称旧市场),集中了湖南、四川、河南及西北各地的风味小吃,由于价钱便宜,许多工人前去就餐,本次事件就是在其中的两个摊档(F9和F10档)发生的。

2008年2月23日上午11时左右,该公司开始陆续有工人出现恶心、呕吐,口唇、指(趾)甲轻度紫绀等中毒症状,龙岗区卫生局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抢救病人和开展现场调查,有效地控制了事态的发展。

经过相关部门联合调查,确定是由于不正当竞争而引起的人为亚硝酸盐投毒事件,事件中共造成16人中毒,2人死亡。

2 事件处置此次中毒事件引起深圳市、龙岗区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亚硝酸盐中的紧急救治方法与急救技巧

亚硝酸盐中的紧急救治方法与急救技巧

亚硝酸盐中的紧急救治方法与急救技巧亚硝酸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

它常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但当亚硝酸盐摄入过量或在不正确的情况下使用时,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在遭遇亚硝酸盐中毒的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救治方法和急救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亚硝酸盐中的紧急救治方法与急救技巧。

1. 紧急救治方法当发现有人因亚硝酸盐中毒而出现明显症状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以避免进一步加重伤害。

以下是亚硝酸盐中毒的紧急救治方法:1.1 立即转移至通风环境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迅速排除可能存在的亚硝酸盐污染源,例如停止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饮水。

1.2 切勿诱导呕吐虽然呕吐可能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但对于亚硝酸盐中毒的患者,诱导呕吐可能会导致进一步损害食道和胃部组织。

因此,在没有专业救护人员指导的情况下,不应刺激患者呕吐。

1.3 漱口、冲洗皮肤如果患者因误食亚硝酸盐而导致口腔或皮肤接触,应立即用清水漱口或冲洗受污染的皮肤部位。

这有助于减少亚硝酸盐的进一步吸收。

1.4 高浓度氧吸入将受害者移至开阔的空间,并为其提供高浓度的氧气。

高浓度氧的吸入可以帮助恢复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减轻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缺氧情况。

2. 急救技巧紧急救治方法只是一方面,正确的急救技巧同样关乎患者生命安全。

下面是在亚硝酸盐中毒过程中的急救技巧:2.1 快速通知急救人员在救治过程中,立即联系急救中心或专业的急救人员,向他们提供详细的病情和紧急情况信息。

急救人员将根据这些信息给予进一步指导和支持。

2.2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检查受害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

2.3 维持循环与呼吸功能确保患者的循环与呼吸功能保持正常。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心肺复苏,如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2.4 镇痛与止血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患者必要的镇痛和止血处理。

这样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同时防止进一步的血液流失。

亚硝酸盐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亚硝酸盐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一、预案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亚硝酸盐中毒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因误食、误用或接触亚硝酸盐引起的急性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事故界定及分类(一)事故界定本预案中的亚硝酸盐中毒事故是指因误食、误用或接触亚硝酸盐导致的急性中毒,包括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性休克等。

(二)事故分类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及造成人员伤亡和危害的程度,由重到轻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职业中毒事故(IV级)四个等级。

四、应急组织与职责(一)应急指挥部成立亚硝酸盐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 指挥长: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2. 副指挥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3. 成员:卫生、公安、消防、环保、交通、安监、通信等部门负责人。

(二)应急指挥部职责1. 组织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2. 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上报;3. 协调各部门、单位开展救援工作;4. 保障救援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5. 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

五、应急响应程序(一)事故报告1. 发生亚硝酸盐中毒事故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二)现场处置1. 事故现场处置由应急指挥部负责;2. 采取隔离、疏散、解毒等措施,控制事故蔓延;3. 组织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

(三)医疗救治1. 成立医疗救治小组,负责中毒人员的救治;2. 对中毒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迅速送往医院救治;3. 加强与医院的沟通,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四)信息发布1. 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2. 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六、后期处置(一)事故调查1. 应急指挥部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2. 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救治与护理

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救治与护理

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救治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方法。

方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应用亚甲蓝拮抗药物,配合维生素E注射液的治疗,及时催吐、导泻措施,消除毒物,给予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结果本组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00%。

结论亚甲蓝配合维生素E注射液是针对性的有效拮抗剂,及时催吐、导泻、清除毒物、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是抢救亚硝酸盐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

【关键词】亚硝酸盐;中毒;抢救;护理亚硝酸盐是工业原料,也用于食品加工,食用含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食品过量,如果用硝酸盐加工的香肠、午餐肉、鲜肉及未腌透的腌菜,腐烂的厚皮菜、青菜、小白菜及误将亚酸盐作食用盐食用等都可引起急性中毒。

2009年8月20日,我们一次收治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30例,由于诊断、救治、护理及时,短期内全部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20~27岁。

为集体就餐误食亚硝酸盐发病,均为打工农民。

进食后3~5 h内出现了中毒症状而就诊,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紫绀28例,出现视物模糊、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口鼻大量白色泡沫状分泌物、肺部布满湿啰音8例,昏迷者2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者5例,未见明显的ST段异常,取剩余食物、呕吐物经防疫部门测定均含大量亚硝酸盐,确诊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1.2 方法我们立即启动急救方案,抽血行亚硝酸盐检测;同时立即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按公斤体重、临床症状给予1%的亚甲蓝0.5 mg/kg体重+高渗糖缓慢静脉推注;维生素E注射液5 mg肌肉注射q1/2 h;继之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的亚甲蓝40 mg静脉点滴,随即进行人工催吐、导泻、排毒,我们做到了快、早、彻底,病情较重不能实施催吐法者,我们进行了对患者胃管洗胃,达到清除内残留的毒素来减轻中毒症状。

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其流量为 4 L/min;并给予必要的保暖、应用还原型的谷胱甘肽、心肌激化夜、小剂量的脱水药、保护心脑、肝、肾及胃肠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摄入较大量亚硝酸盐后引起的以血液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概述亚硝酸盐(常见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味,易溶于水。

亚硝酸盐成人口服的最低中毒剂量约为0.1g,口服最低致死剂量约为1.0g~5.0g。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途径为经口摄入,主要接触机会有:食堂或餐饮业误将其作为食盐使用;进食苦井水、放置过久的腌制食品或添加剂超标的熟食肉类;大量食用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蔬菜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处置人员调查和处理亚硝酸盐中毒事件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现场采样人员采集食品样品时,需要戴一次性乳胶手套;现场救护人员在现场救治点救治中毒病人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然后进行中毒事件相关场所、人员等调查工作,并及时向中毒事件指挥部提出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中毒食品、其他可能导致本次中毒事件物品以及中毒病人呕吐物的建议。

2.2.1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中毒事件涉及的食品生产、储存、加工至食用整个过程的各个场所,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过程(包括使用的原料和配料、调料、食品容器、使用的工具)、环境状况,食品的分装、储存的条件,人员接触情况等。

2.2.2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中毒病人、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饭店负责人、厨师、服务员、食品采购员、同工作场所工人等)。

调查内容包括接触时间、接触物质、接触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故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饮食的加工方法、食品的来源等。

同时,还应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

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2.3 现场中毒样品的快速检测中毒事件现场采集的可疑中毒食物及中毒病人的呕吐物、胃内容物、以及血液等样品可在现场进行快速定性检测。

可使用固体格氏试剂法定性测定食品的亚硝酸盐(附件1)或盐酸萘乙二胺法半定量、定量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附件2)。

可使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现场定量测定中毒病人血中高铁血红蛋白(附件3)。

有条件可选用便携式血氧分析仪测定高铁血红蛋白。

2.4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2.4.1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a)中毒病人有亚硝酸盐接触机会;b)中毒病人短时间内出现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为主的临床表现;c)中毒现场食物样品或中毒病人呕吐物亚硝酸盐含量增高。

2.4.2 中毒事件的鉴别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群体事件鉴别(如急性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杀虫脒等中毒事件)。

2.5 现场医疗救援对于所有意识清晰的中毒病人立即予以催吐。

当出现大批中毒病人,应首先进行现场检伤分类,优先处理红标病人。

2.5.1 现场检伤分类a)红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意识障碍;休克;抽搐。

b)绿标,具有下列指标者:出现胸闷、心悸、乏力、口唇、指端发绀、恶心、呕吐等症状。

c)黑标,同时具备下列指标者:意识丧失,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

2.5.2 现场医疗救援红标病人要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并立即以1%亚甲蓝溶液按1mg/kg~2mg/kg剂量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20min~30min后可根据病情重复给药1次。

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予以心肺复苏等对症支持治疗。

绿标病人暂不予特殊处理,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2.5.3 病人转送中毒病人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立即就近转送医院继续观察和治疗。

3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3.1 采集样品的选择可能导致中毒的食物、中毒病人的呕吐物、胃内容物是首选样品。

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可供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病人的诊治参考。

另外,可根据中毒事件的现场调查结果,确定应采集的其它样品种类。

3.2 样品的采集方法呕吐物、胃内容物、固体食品和半流质食品使用具塞玻璃瓶或聚乙烯瓶密闭盛放,采样量50g~100g;液体样品(血液除外) 使用具塞玻璃瓶或聚乙烯瓶盛放,采样量300ml~500ml;血液样品必须立即采样,若现场不能分析,可带回实验室测定,采样量约10ml,抗凝剂以肝素为佳,禁用草酸盐。

3.3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所有样品(血样除外)采集后最好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和运输,如无条件冷藏保存运输,样品应在采集后24h内进行实验室检测。

所有实验室检测完毕的样品,应在冷冻条件下保存一周,以备实验室复核。

3.4 推荐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定量测定(GB/T 5009.33—2008)。

4 医院内救治4.1 病人交接中毒病人送到医院后,由接诊医护人员与转送人员对中毒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交接,并签字确认。

4.2 诊断和诊断分级救治医生对中毒病人或陪护人员进行病史询问,对中毒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认中毒病人的诊断,并进行诊断分级。

诊断分级a)轻度中毒:口唇、耳廓、舌及指(趾)甲等发绀,可伴有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血液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在10%~30%。

b)中度中毒:皮肤、黏膜明显发绀,可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视物模糊等症状,血液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在30%~50%。

c)重度中毒:皮肤、黏膜重度发绀,并可出现嗜睡、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休克、昏迷、抽搐、呼吸衰竭,血液高铁血红蛋白含量高于50%。

4.3 治疗接收医院对所接收的中毒病人确认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病人送往不同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轻度中毒病人留观,中、重度中毒病人可住院治疗,必要时送至危重症监护病房抢救。

4.3.1 清除毒物中、重度中毒病人入院后进行洗胃,必要时给予导泻。

4.3.2 解毒药物a)亚甲蓝(美蓝):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特效解毒剂。

根据病情给予1%亚甲蓝溶液1mg/kg~2m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注射0.5h~1h后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下降或发绀不见缓解,可重复用药一次全量或半量,直至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消失。

b)维生素C:可给予维生素C 5.0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4.3.3 氧疗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4.3.4对症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密切监护心、肺、脑等脏器功能,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5 应急反应的终止中毒食品和其他可疑毒物已经完全收缴和销毁,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中毒病人且原有病人病情稳定24h以上。

附件1固体格氏试剂快速测定食品的亚硝酸盐1 适用范围适用于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定性测定。

测定结果可作为初步判断事件性质的重要参考,不能作为确定事件性质的依据。

重大突发事件性质的判定,建议采用分光光度法加以确认。

2 原理亚硝酸盐在酸性介质中与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反应,所生成的重氮化合物再与α-萘胺耦合,生成红色偶氮染料,颜色深浅与亚硝酸盐氮含量成正比。

3 方法重要参数检测限:0.1mg/g样品4 仪器10ml具塞比色管;小试管;滤纸;50μl微量注射器。

5 试剂5.1 固体格氏试剂:称取0.1gα-萘胺,1.0g对氨基苯磺酸及8.9g 酒石酸于乳钵中研成细末,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5.2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制备纸片用):每毫升含600μg亚硝酸钠。

5.3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测试纸片用):每毫升含10μg亚硝酸钠 5.3 亚硝酸钠纸片制备:取滤纸剪成1cm2的小片,用50μl微量注射器于每张滤纸上滴加5μl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使每张纸片上含有3μg亚硝酸钠。

自然晾干后,置棕色试剂瓶中保存备用。

保存期为一个月。

5.4 纸片含量试验:取制备好的纸片10张,置于10支10ml的比色管中,分别取每毫升含10μg亚硝酸钠的标准溶液0.0ml、0.1ml、0.3ml、0.5ml分别置于10ml比色管中,以上各管均加水至5ml,各加格氏试剂0.2g,混匀,放置5min后,目视比色。

若纸片有半数未达到2.5μg~3.0μg,该批纸片则需重做。

6 操作取均匀切碎的试样1g左右(水样取1ml左右)于烧杯中,加水100ml,浸泡5min过滤。

取三支小试管,一管加样品滤液2.5ml,一管加亚硝酸钠标准纸片一张,另一管则为空白。

三管分别加水至5ml,各加格氏试剂0.2g左右,混匀,放置5min左右。

目视比色,若样品管颜色与标准管颜色相近(桃红色)或深于标准管,则有亚硝酸盐中毒的可能性。

若浅于标准管,则亚硝酸盐引起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7 说明和注意事项7.1 纸片亚硝酸钠剂量设计:设定成人摄入1kg含亚硝酸盐的白菜发生中毒,按亚硝酸盐中毒0.1g计算,取样品1g,加水至100ml,则每2.5ml样液中含相当于2.5μg亚硝酸盐。

7.2 显色后颜色很深且有沉淀产生,或者很快退色变成浅黄色,说明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很高,需稀释后重新测试,否则会得出错误结论。

附件2盐酸萘乙二胺半定量、定量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半定量和定量测定。

2 原理样品由沉淀剂沉淀蛋白,在酸性条件下(pH 2.5~3.5),亚硝酸盐与氨基苯磺酰胺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呈现偶氮色素的红紫色, 与标准色阶进行目视半定量或使用分光光度计比色定量。

3 主要参数3.1 测定范围:(0.0~100.0)mg/kg。

3.2 检出限:1.0mg/kg(目视法)和0.2mg/kg(分光光度法)。

3.3 回收率:75%~105%。

3.4 相对标准偏差:≤10%。

3.5 全程测定时间:30min。

3.6 干扰:5mg/L亚硝酸钠的溶液中,0.5g/L的Na+、Ca2+、Mg2+、Zn2+、2-、F-等共存离子对测定无明显干扰。

Cr3+、Cl-、SO44 试剂4.1 亚硝酸钠(优级纯)、氢氧化钠、硫酸锌、活性碳、酒石酸、对氨基苯磺酸、N-1-萘乙二胺4.2 亚硝酸钠标准贮备液:准确称取0.1g干燥恒重的亚硝酸钠,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浓度为100mg/L。

4.3 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准确吸取5.0ml亚硝酸钠标准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浓度为5mg/L。

4.4 格氏试剂:取80℃~100℃干燥后的酒石酸60g,研细,与N-1-萘乙二胺1g、对氨基苯磺酸10g混合,混匀后密封保存。

5 器材:100ml锥形瓶、100ml量筒、5ml比色管、小漏斗、滤纸、分光光度计。

6 操作步骤6.1 样品前处理a) 肉类、粮食(米、面)、奶粉:称取5.0g捣碎、研细的样品于100ml锥形瓶中,加水50ml,摇匀,加约0.05g 氢氧化钠摇匀,调节pH为8.0,然后再加1.2g硫酸锌,混匀,置60℃水浴10min,取出后用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收集滤液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