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光纤通信中的衰减、色散及非线性特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光纤的传输特性

光纤的传输特性

光纤的传输特性光纤的传输特性主要包括光纤的损耗特性,色散特性和非线性效应。

光纤的损耗特性*************************************************************概念:光波在光纤中传输,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光功率逐渐下降。

衡量光纤损耗特性的参数:光纤的衰减系数(损耗系数),定义为单位长度光纤引起的光功率衰减,单位为dB/km。

其表达式为:式中求得波长在λ处的衰减系数; Pi 表示输入光纤的功率, Po 表示输出光功率, L 为光纤的长度。

(1)光纤的损耗特性曲线•损耗直接关系到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是光纤最重要的传输特性之一。

自光纤问世以来,人们在降低光纤损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31μm光纤的损耗值在0.5dB/km以下,而1.55μm的损耗为0.2dB/km以下,接近了光纤损耗的理论极限。

总的损耗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叫做光纤的损耗特性曲线—损耗谱。

•从图中可以看到三个低损耗“窗口”:850nm波段—短波长波段、1310nm波段和1550nm波段—长波长波段。

目前光纤通信系统主要工作在1310nm波段和1550nm波段上。

(2)光纤的损耗因素光纤损耗的原因主要有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还有来自光纤结构的不完善。

这些损耗又可以归纳以下几种:1、光纤的吸收损耗光纤材料和杂质对光能的吸收而引起的,把光能以热能的形式消耗于光纤中,是光纤损耗中重要的损耗。

包括:本征吸收损耗;杂质离子引起的损耗;原子缺陷吸收损耗。

2、光纤的散射损耗光纤内部的散射,会减小传输的功率,产生损耗。

散射中最重要的是瑞利散射,它是由光纤材料内部的密度和成份变化而引起的。

物质的密度不均匀,进而使折射率不均匀,这种不均匀在冷却过程中被固定下来,它的尺寸比光波波长要小。

光在传输时遇到这些比光波波长小,带有随机起伏的不均匀物质时,改变了传输方向,产生散射,引起损耗。

另外,光纤中含有的氧化物浓度不均匀以及掺杂不均匀也会引起散射,产生损耗。

光纤损耗特性及色散特性

光纤损耗特性及色散特性
本征吸收:是光纤基础材料(SiO2)固有吸收,与波长有关, 对于SiO2石英系光纤,主要有两个吸收带,紫外吸收带和红 光吸收带。 杂质吸收:是由光纤材料的不纯净而造成的附加吸收损耗, 例如金属过渡离子和水的氢氧根离子吸收电磁能而造成的损 耗。


散射损耗
光在通过密度或折射率等不不均匀的物质时, 除了在光的传播方向以外,在其他方向也可以 看到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散射损耗是由于光纤的材料、形状、折射率分 布等的缺陷或不均匀,使光纤中传导的光发生 散射,由此产生的损耗为散射损耗。 散射损耗中主要是瑞利散射和结构缺陷散射对 光纤通信的影响比较大。
光纤的损耗特性及色散特性
June 2011 Alex Wang
损耗特性
光纤损耗:光波在光纤中传输,随着传输距离 的增加而光功率逐渐下降。 损耗原因:光纤本身损耗、光纤与光源的耦合 损耗以及光纤之间的连接损耗。 本身损耗: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

吸收损耗

吸收损耗是光波通过光纤材料时,有一部分变 成热能,造成光功率的损失,与光纤材料有关, 主要分为本征吸收和杂质吸收。

瑞利散射
属于光纤的本征散射损耗,主要是由于光纤材 料的折射率随机性变化而引起。 材料折射率变化是由于密度不均匀或内部应力 不均匀而产生。 瑞利散射损耗与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随波 长的增加而急剧减小,在短波长0.85um处对 损耗的影响最大。

结构缺陷散射

光纤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结构缺陷(如光纤中 的气泡、未发生反应的源材料以及纤芯和包层 交界处粗糙),将会产生散射损耗,与波长无 关。

色散的表示方法源自色散的大小用时延差表示。 时延是指信号传输单位长度时所需要的时间。 时延差是指不同速度的信号,传输同样的距离, 需要不同的时间,即各信号的时延不同,这种 时延上的差别,称为时延差。

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的研究

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的研究

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的研究摘要:光纤作为一种传输信号的重要媒介,其在通信、光学传感、激光器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光纤在传输过程中会出现非线性效应,影响光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性能。

本文主要研究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并分析其原理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非线性效应的研究,可以为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1. 引言光纤通信系统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化对于提高通信效果至关重要。

然而,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却不可忽视,会使光信号的传输出现色散、眩光、非线性失真等问题,降低通信系统的性能和传输质量。

因此,对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机制,为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2. 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一般分为自相位调制、光学色散和拉曼散射等。

自相位调制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相位抖动,其主要原因是光信号对光纤介质中的非线性折射率敏感。

光学色散是指由于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速度不同引起的色散效应,导致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时的波形失真。

拉曼散射是指光波在光纤中与光纤材料产生光子-声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散射效应。

3. 非线性效应的原理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主要与光信号的光强、频率和相位相关。

当光纤中光信号强度较高时,会引起材料的非线性折射率变化,进而导致自相位调制。

而光纤中材料的色散性质直接影响着光波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从而产生光学色散效应。

拉曼散射则是光波与光纤材料中晶格振动和声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4. 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因素非线性效应的程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光信号的光强、频率、波长、传输距离等。

光信号的光强越高,非线性效应越明显;光信号的频率和波长对于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则与光纤的色散特性有关;传输距离对于光信号的传输质量和非线性效应的程度也有重要影响。

5. 非线性效应的应用尽管非线性效应会对光信号的传输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也有一些非线性效应被应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

光纤通信第二章(4)

光纤通信第二章(4)

一般,光纤不能按线性系统处理,但如果系统光源的频 光源的频 谱宽度∆ω 比信号的频谱宽度∆ω 大得多,光纤就可以近似为 谱宽度 ∆ωλ 比信号的频谱宽度 ∆ωs 大得 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 光纤传输系统通常满足这个条件。 光纤传输系统通常满足这个条件
光纤实际测试表明,输出光脉冲一般为高斯波形 高斯波形,设 高斯波形
2.3.3 光纤标准和应用 G.651多模渐变型(GIF)光纤 应用于中小容量、中短距离 651多模渐变型 多模渐变型(GIF)光纤 的通信系统。 G.652常规单模光纤 是第一代单模光纤,其特点是在波 652常规单模光纤 长1.31µm色散为零,系统的传输距离只受损耗的限制。 G.653色散移位光纤 是第二代单模光纤,其特点是在波 653色散移位光纤 长1.55µm色散为零,损耗又最小。这种光纤适用于大容量长 距离通信系统。 G.654 1.55µm损耗最小的单模光纤 其特点是在波长 55µm 损耗最小的单模光纤 1.31µm色散为零,在1.55µm色散为17~20 ps/(nm·km),和常 规单模光纤相同,但损耗更低,可达0.20 dB/km以下。 色散补偿光纤 其特点是在波长1.55 µm具有大的负色散。 G.655非零色散光纤 是一种改进的色散移位光纤。 655非零色散光纤
2 σ 2 − σ 12
由此得到, 信号通过光纤后产生的脉冲展宽σ= 或∆τ=
2 ,∆τ1和∆τ2分别为输入脉冲和输 ∆τ 2 − ∆τ 12
出脉冲的FWHM FWHM。 光纤3dB光带宽 光纤3dB光带宽f3dB和脉冲展宽∆τ、σ的定义示于图2.11。 光带宽f 脉冲展宽∆τ 脉冲展宽 、
输入脉冲
2 ln 2 1 187 = ( MHZ ) 2π σ σ
(2.47a)

光纤通信中的衰减、色散及非线性特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光纤通信中的衰减、色散及非线性特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电子信息工程光纤通信中的衰减、色散及非线性特性的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如今光纤通信已经得到迅速的发展,这与其优越性是分不开的。

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有:(1)传输损耗小,容量大;(2)尺寸小,重量轻,有利于敷设和运输;(3) 抗电磁干扰性能好,适合应用于强电干扰和电磁辐射的环境中;(4)光纤之间的串话小;(5)制造光纤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它是地球上蕴藏最丰富的物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但光纤通信也受到光纤的衰减效应、色散效应、非线性效应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光纤材料的本征吸收和本征散射是光纤的固有衰减机理,光纤材料的本征散射主要指瑞利散射。

光纤的损耗特性主要包括光纤自身的损耗和通信系统的插入损耗等。

这方面的新技术有低噪声放大技术、新型调制格式等。

色散是指不同频率的电波以不同的相速度和群速度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现象。

光纤的色散包括模式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

这方面的新技术有群速度色散、偏振模色散等。

非线性折射率波动效应可分为三大类: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以及四波混频(FWM)。

非线性受激散射可分为布里渊散射和拉曼散射两种形式。

这方面的新技术有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抑制等。

光纤的损耗决定了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无中继传输距离,光纤的色散导致光脉冲的展宽,从而从两个方面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在传输距离一定的情况下,色散限制系统的传输速率;在传输速率一定的条件下色散限制系统的传输距离。

光纤的衰减效应、色散效应、非线性效应严重的影响了光纤通信的质量与传输距离,所以对光纤的衰减效应、色散效应、非线性效应的研究,是对光纤通信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四个方面:(1)光纤通信的基本定义及特点(2)光纤的衰减效应的定义、基本特性及仿真(3)光纤的色散效应的定义、基本特性及仿真(4)光纤的非线性效应的定义、基本特性及仿真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2010年11月--2011年2月为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酝酿课题仿真资料等2011年3月-2011年4月写出初稿2011年5月实施阶段积累资料,完善仿真方案,写出论文,结题验收四、参考文献[1]王铁军, 黄德修.色散补偿技术的最新进展[J], 光通信技术, 2004(6): 57~59.[2]李众.高级调制方式、电子色散补偿与低色散光纤支撑无色散补偿[J].清华大学学报, 2007(3):10~11[3]赵怀罡.光传输系统中色散补偿问题的探讨[J].光通信研究,2008(4)51~52[4]李广, 黄旭光.基于双二进制编码的单工光通信系统设计及其仿真模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5]张晓光,于丽,郑远等.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实验研究[J]. 光子学报,2003,32(12):1474-1478.[6]刘剑飞,于晋龙,王剑等.10Gbit/s的光纤通信系统中一阶偏振模色散自动补偿技术的研究.[J]中国激光,2004,30(4):349[7]孙学明.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3,30(2):102[8]董建军,吴重庆,王秀彦.整段光纤的PMD 与各部分的PMD 的关系[J].半导体光电,2002,20(3):23[9]孙学康,张金菊.光纤通信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0]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精选(2003)[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1]谢自美.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12]马梅忠. 单片机的C 语言应用程序设计( 第三版) [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4.[13]吴建平, 殷战国, 曹思榕, 等.红外反射式传感器在自主式寻迹小车导航中的应用[J]. 中国测试技术, 2004, 30( 6)[14]龚倩,徐荣,张民,等. 光网络的组网与优化设计[M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15]赵梓森. 光纤通信工程(修订本) [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16]张宝富,崔敏,王海潼等.光纤通信[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7]顾畹仪,李国瑞等.光纤通信系统[M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18]李玉权,朱勇,王江平等. [M ].科学出版社 2005。

光纤的基本特性衰耗、色散

光纤的基本特性衰耗、色散

光纤的基本特性衰耗、色散1、光纤的损耗光纤的衰减或损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光信号的传播产生制约作用的特性。

光纤的损耗限制了没有光放大的光信号的传播距离。

光纤的损耗主要取决于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弯曲损耗三种损耗。

1)吸收损耗光纤吸收损耗是制造光纤的材料本身造成的,包括紫外吸收、红外吸收和杂质吸收。

a:红外和紫外吸收损耗光纤材料组成的原子系统中,一些处于{氐能的电子会吸收光波能量而跃迁到高能级状态,这种吸收的中心波长在紫外的0.16μm处,吸收峰很强,其尾巴延伸到光纤通信波段,在短波长区,吸收峰值达ldB/km,在长波长区则小得多,约O.O5dB∕km.在红外波段光纤基质材料石英玻璃的Si-O键因振动吸收能量,这种吸收带损耗在9.1μm,12.5μm及21μm处峰值可达IOdB∕km以上,因此构成了石英光纤工作波长的上限。

红外吸收带的带尾也向光纤通信波段延伸。

但影响小于紫外吸收带。

在λ=L55μm时,由红外吸收引起的损耗小于0.01dB∕kmβb:氢氧根离子(OH-)吸收损耗在石英光纤中,O-H键的基本谐振波长为2.73μm,与Si-O键的谐振波长相互影响,在光纤的传输频带内产生一系列的吸收峰,影响较大的是在1.39、1.24及0.95μm波长上,在峰之间的低损耗区构成了光纤通信的三个传输窗口。

目前,由于工艺的改进,降低了氢氧根离子(OH-)浓度,这些吸收峰的影响已很小。

c:金属离子吸收损耗光纤材料中的金属杂质,如:金属离子铁(Fe3+)、铜(Cu2+)、镒(Mn3+)、镇(Ni3+)、钻(Co3+)、铭(Cr3+)等,它们的电子结构产生边带吸收峰(0.5~Llμm),造成损耗。

现在由于工艺的改进,使这些杂质的含量低于10-9以下,因此它们的影响已很小。

在光纤材料中的杂质如氢氧根离子(OH・)、过渡金属离子(铜、铁、铭等)对光的吸收能力极强,它们是产生光纤损耗的主要因素。

因此要想获得低损耗光纤,必须对制造光纤用的原材料二氧化硅等进行十分严格的化学提纯,使其纯度达99.9999%以上。

光纤通信中的衰减色散与非线性特性研究正文毕业论文

光纤通信中的衰减色散与非线性特性研究正文毕业论文

光纤通信中的衰减、色散与非线性特性研究摘要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速率的加快,对通信的需求也呈高速增长的趋势。

由于光纤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传输领域中光传输已占主导地位。

光纤存在巨大的频带资源和优异的传输性能,是实现高速率、大容量传输的最理想的传输媒质。

光纤通信是传输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其诞生已有近30年的历史,直到今天还没看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能够取而代之。

据统计,目前80% 以上的信息是通过光通信系统传递的。

光纤通信系统问世以来,一直向着两个目标不断发展。

一是延长中继(再生)距离,二是提高系统容量,也就是所谓的向超高容量和超长距离两个方向发展。

从技术角度看,限制高速率、大容量光信号长距离传输的主要因素是光纤衰减、色度色散和非线性。

本文开始阐述了光纤通信的发展与光纤特性对光纤通信的影响,接下来在第二章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光纤的结构、分类、导光原理以与各种新型单模光纤,然后在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中分别对光纤的衰减特性、色散特性、非线性效应展开了研究,最后在第六章用Optisystem软件建立典型的光纤系统补偿模型并进行特性分析研究。

关键字:光纤;光纤特性;Optisystem;补偿模型ABSTRACTAs human society information of communication, the rate of growth in demand. Due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fiber optic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optical transmission in the field has dominated. The huge bandwidth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and superior resources, is to realize high speed and capacity of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ideal transmission medium.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is the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progress, the birth of revolutionary history of nearly 30 years, until today, haven't seen any kind of new technology can instead.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more than 80% of the information is passed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Since the advent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been evolving towards two objectives.One is to extend the relay (renewable) distance, and second, to improve system capacity, which is the so-called ultra-high capacity and ultra-long distance to the two directions. From a technical point of view, restricting high-speed, high-capacity long-distance opt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fiber attenuation, chromatic dispersion and nonlinearity.This article first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influenceof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followed by in the second chapter tells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the fiber structure,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 and basic properties of light, and thenintroduces new type single-mode optical fiber,followed by introduces theoptical fiber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onlinear effects in the third chapter, fourth chapter, fifth chapter, and finally establishes typical compensation model of optical system with Optisystem software and has analysis of compens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fiber in chapter sixth.Keywords:Optical fiber; Optical properties;Optisystem; Compensation model目录第一章引言11.1光纤通信的发展11.2光纤特性对光纤通信的影响21.3本文的主要任务3第二章光纤与光纤通信42.1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42.2光纤的结构和分类42.2.1 光纤的结构42.2.2 光纤的分类52.3光纤的导光原理62.3.1 反射和折射62.3.2 全反射72.3.3 光纤中光的传播72.4新型单模光纤92.5光纤的传输特性11第三章光纤衰减(损耗)特性分析与研究123.1吸收损耗123.2散射损耗133.3其他损耗与损耗系数143.4衰减对中继距离的影响分析143.5小结15第四章光纤色散特性分析与研究164.1色散概述164.1.1 色散的概念164.1.2 色散的表示方法164.2色散种类174.2.1 模式色散174.2.2 材料色散184.2.3 波导色散194.3色散对中继距离的影响研究204.4 色散受限系统中继距离的计算214.5色散补偿技术研究224.6小结23第五章光纤非线性特性分析与研究245.1散射影响245.2克尔效应245.3非线性管理技术研究255.4小结26第六章基于Optisystem的光纤系统补偿模型与光纤特性分析27 6.1Optisystem软件介绍276.2Mach-Zehnder Lithium Niobate调制器中的啁啾仿真276.3XPM引起的非对称的光脉冲频谱展宽仿真32小结36致37[参考文献]38第一章引言1.1光纤通信的发展“烽火戏诸侯”等典故表明人类利用光传递信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

光纤通信中的光衰减与色散机制

光纤通信中的光衰减与色散机制

光纤通信中的光衰减与色散机制光纤通信是一种高速、远距离传输信息的技术,运用的是利用光纤进行信息传输的原理,它比传统的电信技术具有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高的带宽能力。

但是,光纤通信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例如光衰减和色散。

这些因素会影响通信质量和距离,因此,研究光衰减和色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光纤通信中的光衰减机制在光纤通信中,光信号需要通过光纤进行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光信号会受到衰减,这是因为光纤材料本身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另外,由于光信号的传输距离越长,信号衰减就越严重。

1.光纤本质吸收光纤本质吸收是由于光纤的材料通过分子、原子的振动、旋转和电子跳跃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吸收引起的。

这种吸收是光信号的主要衰减来源之一,会随着光纤的纯度提高而降低。

2.弯曲损耗当光纤被弯曲时,由于光线传输路径发生变化,会导致光信号发生衰减。

这种损耗叫做弯曲损耗,通常在弯曲半径小于光纤直径的1-2倍时最为严重。

这就要求我们在光纤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弯曲和扭曲。

3.连接损耗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由于需要进行光纤的连接,连接之间也会引起信号的衰减,这种衰减叫做连接损耗。

其大小取决于连接器和适配器的精度和质量。

4.杂散散射杂散散射是指光线在光纤中碰到颗粒、气泡等物质时释放出的光信号,这些光信号与主信号相互干扰,导致信号衰减。

因此,在光纤通信中,要尽量避免在环境中存在这样的杂散物质。

5.色散色散是指由于光的色散性质,在光纤中传输时引起的信号的扩散和失真。

关于色散的机制将在下面的内容中讨论。

二、光纤通信中的色散机制光的色散是指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波长和群速度的不同,导致光速的差异而引起的信号失真。

光纤通信中的色散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色散和色散。

以下将对这两种色散机制作简要介绍。

1.色散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信号扩散和形变的现象。

这种色散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多模色散和单模色散。

*多模色散多模光在光纤中传播时,会发生信号的色散现象。

光纤损耗特性及色散特性

光纤损耗特性及色散特性

本征吸收:是光纤基础材料(SiO2)固有吸收,与波长有关, 对于SiO2石英系光纤,主要有两个吸收带,紫外吸收带和红 光吸收带。 杂质吸收:是由光纤材料的不纯净而造成的附加吸收损耗, 例如金属过渡离子和水的氢氧根离子吸收电磁能而造成的损 耗。


散射损耗
光在通过密度或折射率等不不均匀的物质时, 除了在光的传播方向以外,在其他方向也可以 看到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散射损耗是由于光纤的材料、形状、折射率分 布等的缺陷或不均匀,使光纤中传导的光发生 散射,由此产生的损耗为散射损耗。 散射损耗中主要是瑞利散射和结构缺陷散射对 光纤通信的影响比较大。

瑞利散射
属于光纤的本征散射损耗,主要是由于光纤材 料的折射率随机性变化而引起。 材料折射率变化是由于密度不均匀或内部应力 不均匀而产生。 瑞利散射损耗与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随波 长的增加而急剧减小,在短波长0.85um处对 损耗的影响最大。

结构缺陷散射

光纤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结构缺陷(如光纤中 的气泡、未发生反应的源材料以及纤芯和包层 交界处粗糙),将会产生散射损耗,与波长无 关。
色散特性
光纤色散就是由于光纤中光信号中的不同频率 成分或不同的模式,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速 度的不同而使得传播时间不同,因此造成光信 号中的不同频率成分或不同模式到达光纤端有 先有后,从而产生波形畸变的一种现象。 由于光纤中色散的存在,会使得输入脉冲在传 输过程中展宽,产生码间干扰,增加误码率, 限制通信容量和传输距离。

色散的表示方法

色散的大小用时延差表示。 时延是指信号传输单位长度时所需要的时间。 时延差是指不同速度的信号,传输同样的距离, 需要不同的时间,即各信号的时延不同,这种 时延上的差别,称为时延差。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分析与补偿研究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分析与补偿研究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分析与补偿研究光纤通信系统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带宽和低损耗的特点使其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然而,随着通信传输速率的不断增加,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也日益显著。

非线性效应带来的衰减和失真会限制光信号的传输距离和可靠性,因此深入理解和研究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并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对于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一、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分析1.色散效应色散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一种重要非线性效应。

由于不同光频率的光波在光纤中传播速度不同,会导致光信号的失真和相位畸变。

色散效应主要包括色散的产生机制、色散的分类、色散的计算和补偿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色散效应的深入分析,可以优化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减小色散引起的衰减和失真。

2.自相位调制效应自相位调制效应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另一种非线性效应,它是由于调制信号引起的相位调制效应。

自相位调制效应会导致光信号的频宽扩展和相位畸变,从而影响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自相位调制效应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优化调制器的设计,降低相位调制引起的失真,并提高光信号的传输质量。

3.光纤非线性效应光纤本身具有一些非线性特性,比如自然色散、拉曼散射和Kerr效应等。

这些非线性效应会导致光信号的非线性失真、相位畸变和频谱扩展等问题。

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非线性效应的特性和产生机制,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补偿和调整光信号,从而减小非线性引起的衰减和失真。

二、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补偿研究1.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线性效应补偿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相关算法,实时监测和补偿光信号中的非线性效应。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活性和高效性的优点,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线性引起的衰减和失真。

2.光学相干检测技术光学相干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均衡原理的非线性效应补偿方法。

通过测量和分析光信号的相位和幅度信息,可以实时监测和补偿光信号中的非线性效应。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研究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研究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光纤通信系统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了增加通信系统的带宽和传输距离,我们需要克服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过程中所引起的非线性效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并探讨当前研究中的一些解决方案。

光纤通信系统工作原理简介光纤通信系统是通过将光信号转换为光纤中的光脉冲来传输信息。

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非线性效应。

非线性效应会对光信号的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产生重要影响。

非线性效应的种类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常见的非线性效应包括自相位调制(SPM)、互相位调制(XPM)、四波混频(FWM)等。

这些非线性效应都会导致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不线性变化,进而影响系统的性能。

自相位调制(SPM)是由于光信号的强度发生变化引起的相位变化。

当光信号的强度增大时,折射率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相位的改变。

互相位调制(XPM)是指在光信号存在交叉的情况下,一个光信号对另一个光信号的相位进行调制。

四波混频(FWM)是指当多个光信号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新的频率组合光信号被产生出来。

非线性效应的影响非线性效应会对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非线性效应会引起光信号的波长漂移,导致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扩散。

其次,非线性效应会使光信号的功率发生变化,从而增加了光纤中的损耗和噪声。

此外,非线性效应还会引起光信号的相位变化,降低系统的传输容量。

非线性效应的解决方案为了克服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使用光放大器来提高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强度,从而减小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此外,采用预先设计的信号调制方法,如四相调制和光载波的调制方法,可以减小非线性效应的出现。

另一个解决非线性效应的方法是通过优化光纤的设计。

通过选择合适的纤芯材料和纤芯直径,可以减少非线性效应的发生。

同时,控制光纤的色散性质,如色散的程度和色散的补偿,也可以降低非线性效应。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研究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研究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研究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成为了一种主流的传输方式。

光纤通信系统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干扰少等优点,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是指在光纤中传输光信号时,光信号的强度和波长与光纤中材料的光学特性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会引起光信号的变形、色散和光强的衰减,进而影响到信号的传输质量和距离。

其中,光纤中最常见的非线性效应是自相位调制(Self-Phase Modulation, SPM),主要是由于光信号的强度变化导致了光的相位的变化,进而导致了光信号的频谱发生扩展,造成了光信号的失真。

另外,光纤中还存在非线性折射率(Nonlinear Refractive Index, NLRI)效应。

这个效应是指在当光信号的强度很高时,光的折射率会随着光强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导致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时发生损耗和波长的漂移。

此外,还有自发参量混频(Spontaneous Parametric Mixing, SPM)和四波混频(Four-Wave Mixing, FWM)等效应会对光信号的传输产生影响。

自发参量混频是指在非线性光纤中,光信号会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频率成分,造成光信号的频率扩展;四波混频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与其他光信号相互作用产生的混频效应,导致光信号的波长转换和损耗。

为了解决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问题,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技术。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非线性光纤(Nonlinear Fiber, NLF)来增加信号的传输容量和距离。

非线性光纤具有特殊的光学特性,可以减少非线性效应的发生,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距离。

此外,还可以使用光纤的制造工艺和光纤的材料来减少非线性效应的发生。

例如,采用光纤的折射率分布和材料的选择来最小化光信号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预先调制(Pre-Compensation)技术来抵消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光纤通信中的非线性效应与抑制方法研究

光纤通信中的非线性效应与抑制方法研究

光纤通信中的非线性效应与抑制方法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需求的不断增长,光纤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系统的主要传输媒介。

然而,在光纤通信中,非线性效应却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了光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针对光纤通信中的非线性效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探讨一些常见的非线性抑制方法,旨在为光纤通信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

一、非线性效应的原理光纤通信中的非线性效应主要包括色散效应、自相位调制效应、四波混频效应和光纤非线性效应等。

色散效应是指光脉冲在传输过程中,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导致传输速度的差异。

自相位调制效应则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非线性介质折射率的变化而导致相位的扭曲。

四波混频效应指在光纤传输过程中,不同频率的光信号通过非线性介质的相互影响而产生新的频率成分。

光纤非线性效应指光信号与光纤的非线性特性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系列非线性现象。

二、非线性抑制方法的研究在光纤通信中,为了抑制非线性效应,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性能,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

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非线性抑制方法:1. 光纤光栅技术:光纤光栅技术是一种使用光敏材料制作的光纤传感器,通过在光纤中引入周期性的折射率变化,可以有效地调整光信号的频率和衰减。

通过适当设计和调整光纤光栅的结构参数,可以实现对非线性效应的抑制和优化。

2. 相位预调制技术:相位预调制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光信号的相位来抑制非线性效应的方法。

通过在光信号传输前对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可以降低非线性效应对信号的影响,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和容量。

3. 纤芯直径调整技术:纤芯直径调整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光纤的纤芯直径来抑制非线性效应的方法。

通过改变纤芯的直径和折射率,可以调整光信号的传输速度和相位特性,从而降低非线性效应对光信号的影响。

4. 光纤耦合器技术:光纤耦合器技术是一种通过将光信号分割成多个信号并独立传输的方法。

通过将光信号分割成多个频率和相位不同的部分,并分别传输,可以减少非线性效应对光信号的影响,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容量。

光纤色散损耗和非线性 对通信系统的传输特性的影响

光纤色散损耗和非线性 对通信系统的传输特性的影响
通信是以激光作为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与电缆与微波等电通信相比,光纤通信具有传输频带宽、传输衰减小、信号串扰弱、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因此,当今全世界通信方式中已构成了一个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卫星通信为辅的格局。现在,以光纤放大器和波分复用技术共同组成的密集波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已普及到全世界的核心网以及城域网。由光纤构筑的网络拓扑已延伸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光缆的敷设正向着光纤到家庭、到桌面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介绍光纤通信系统以及光纤色散损耗和非线性对其的影响的计算方法。一、光纤通信系统1、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与其他通信系统的区别从原理上讲只是载波频率的不同,光载波的频率在约100THz的数量级,而微波载频范围在1到10GHz,由于光载波频率与微波频率之间的差别,光通信等的信息容量可以比微波系统高出10000倍,调制带宽可以达到约1Tbps的量级,正是由于光通信系统具有如此大的宽带潜力,才使得人们不断研究和开发光通信系统。图1示出了IM/DD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它由发送端机、光纤传输信道,接收端机三个主耍部分组成。图1光纤通信系统组成框图光源产生的光信号耙合到光纤中,经光纤传输到接收端机。在接收端机,由光检测器直接检测光纤中传来的光信号并进行光电转换,形成电信号,再由电接收机恢复成原来的信号。在光纤通信系统中,除光源、光纤和光俭测器外,都是电子线路。这些电子线路基本上由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编码、整形、控制及保护等电路构成,与电通信所用的技术相同。光源、光纤和光检测器则完成电光转换、光的传输和光电转换的功能,正是这一功能实现了光纤通信系统大容量、高质量的传输特性。光纤是光纤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载有信号的)光波的传输媒介,其传输特性直接影响系统的通信质量。光纤的主要传输待性是损耗与色散。光纤的传输损耗特性用衰减系数表示.它与光波频率和光纤中的杂质浓度等因素有关。

光纤的色散与非线性效应精品文档

光纤的色散与非线性效应精品文档
• A narrow spectral width laser might produce only one line with a linewidth of 300 MHz. Modulating it at 1 Gbps will add 2 GHz. 2,300 MHz is just less than .02 nm (at 1500 nm). So now:
• In many cases we can't have DSF because the fibre we must use is already installed.
• four-wave mixing effectively prohibit the use of DSF.
Dispersion Compensating Fibre
• in a typical single-mode fibre using a laser with a spectral width of 6 nm over a distance of 10 km : Dispersion = 17ps/nm/km × 6 nm × 10 km = 1020 ps
结论: 不适用于10Gb/s以上速率传输,但可应用于
2.5Gb/s以下速率的DWDM。
G.653单模光纤(DSF)
低损耗 零色散 小有效面积 长距离、单信道超高速EDFA系统
四波混频(FWM)是主要的问题,不利于DWDM技术
结论: 适用于10Gb/s以上速率单信道传输,但不适
用于 DWDM应用,处于被市场淘汰的现状。
• since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the wave at shorter wavelengths is confined within the core, the shorter wavelengths “see” a higher RI than do longer wavelengths. Therefore shorter wavelengths tend to travel more slowly than longer ones.

光纤的损耗和色散

光纤的损耗和色散

原则单模光纤损耗曲线
掺GeO2旳低损耗、低OH¯含量石英光纤 AllWave:逼近本征损耗 单模:本征损耗+OH¯吸收损耗
OH-
AllWave fiber
0.154 dB/km
常温且未暴露 在强辐射下
商用旳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旳损耗谱比较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旳损耗不小于单模光纤: - 多模光纤掺杂浓度高以取得较大旳数值孔径 (本征散射大) - 因为纤芯-包层边界旳微扰,多模光纤轻易产生高阶模式损耗
新技术:抗宏弯旳柔性光纤
康宁企业帮组Verison处理了问题:可弯曲、折返、打结, 已在2500万户家庭中安装
日本NTT也完毕了这种光纤旳研制
Photonic Crystal Fiber
Photonic Bandgap Fiber
柔性光纤旳优点
对光旳约束增强 在任意波段均可实现单模传播:调整空气孔径之间旳距离 能够实现光纤色散旳灵活设计 降低光纤中旳非线性效应 抗侧压性能增强
vg 2c c d
能够得到传播了L后由D所带来旳群延时差为:
DT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T
d
D
DL
c
d 2n
d2
DL Dm ()
Dm为材料色散系数。
Dm ()
c
d 2n
d2
减小材料色散:选择谱宽窄旳光源
波导色散
假设纤芯和包层旳折射率与波长无关,而且折射率差D = (n1-
n2)/n1非常小,传播函数近似等于:
微弯旳原因: 光纤旳生产过程中旳带来旳不均 成缆时受到压力不均 使用过程中因为光纤各个部分热胀冷缩旳不同
造成旳后果: 造成能量辐射损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电子信息工程
光纤通信中的衰减、色散及非线性特性的研究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

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

光纤的衰减
传输衰减是光纤很重要的一项光学性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输系统的中继距离。

损耗的降低依赖于工艺的提高和对石英材料的研究。

衰减机理又可分为不同的情况:一是石英光纤的固有衰减机理,像石英材料的本证吸收和瑞利散射,这些机理限制了光纤所能达到的最小衰减;二是由于材料和工艺所引起的非固有衰减机理,它可以通过提纯材料或改善工艺而减小,甚至消除其影响,如杂质的吸收、波导的散射等。

光纤材料的本征散射主要指瑞利散射,它是由于光线中折射率在微观上的随机起伏所引起的。

石英光纤在加热拉制过程中,由于热骚动,使原子得到的压缩不均匀,这使物质的密度不均匀,进而使折射率不均匀,这种不均匀性在冷却的过程中被固定下来。

这种不均匀度与波长相比是小尺寸的,因此产生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瑞利散射按1/λ的比例产生衰减,在较长的波长上传输时,瑞利散射衰减大大减小
光纤作为光波导遇到不连续点会产生光功率的衰减和反射。

固定接头和活动接头都是光纤通路上的一种特定的不连续点,会引起一定的功率衰减,称为插入衰减,定义为连接器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之比的分贝数。

连接错位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轴向位移、连接间隔、倾斜位移。

轴向位移即两根光纤连接处有轴向错位。

其耦合损耗在零点几分贝到几个分贝之间,若错位距离小于光纤直径的5%,则损耗一般可忽略不计。

连接间隔有时又称端分离。

如果两根光纤直接对接,则必须接触在一起,光线分得越开,广的损耗越大。

如果两根光纤通过连接器连接,则不必接触,因
为连接器接触产生的相互摩擦会损坏光纤。

倾斜错位又称角错位。

如角错位小于2º,则耦合损耗不会超过0.5dB 。

光纤的色散
色散是指不同频率的电波以不同的相速度和群速度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现象。

色散导致光脉冲在传播过程中展宽,致使前后脉冲相互重叠,引起数字信号的码间串扰。

在多模光纤中,不同的传播模式具有不同的相位常数,因而有不同的相速度和群速度。

在光纤的输入端,一个光脉冲的能量分配到不同的模式上,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到输出端,同样会导致光脉冲的展宽。

这种效应与不同频率(也就是不同的颜色)成分以不同的速度传播所产生的作用是一样的,这种现象广义地也可以称为色散。

在光纤传输理论中为了区分不同的物理机理引起的色散效应,把色散分为波长色散和模式色散。

引起波长色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由于光纤材料本身的色散效应;其二是光纤中的传播模式就是色散模式。

所以又可以将波长色散区分为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

光纤的损耗和色散是限制光纤图像系统物种及传输距离的两个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随着光放大技术的成熟,尤其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在石英光纤的最低损耗窗口,即1.55μm 波段友谊的性能,使光功率的损耗得到了有效的补偿,这就使得色散成为高速光纤通信系统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对色散的补偿可以在光纤线路上实现,也可以在发送端或接收端实现。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任何介质(如玻璃纤维)对功率的响应都是非线性的。

由于光注入光线介质产生了电偶极子,电偶极子反过来与光波会产生相互调制的相互作用。

在光功率小时引起的振荡即线性响应,在光功率大时振荡产生非线性响应。

电偶极子的极化强度P 与光场E 的关系为
1230P e k E k E E k E E E ⎡⎤=∙+∙∙+∙∙∙+∙∙∙⎣⎦式中,为真空中的电介常数;为系统n 阶响应系数,n=1时为线性系统,n 〉1时为非线性的高阶响应。

对于各向同性介质如光纤,第二项是正交的,因而该项小时,第三项引起的非线性效应很大,它常称为克尔效应,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光线的折射
率随输入光功率的变化引起的,另一类是由散射引起的。

当光纤中的光功率保持低电平时,玻璃光纤的折射率一直为常数。

当光纤中的光功率提高后,光纤的折射率受到传输信号光强度的调制而发生变化。

非线性折射率波动效应可分为三大类:自相位调制(SPM ),交叉相位调制(XPM)以及四波混频(FWM )。

在光强度调制系统中,当光信号与声波或光纤材料中振动的分子相互作用时,会散射光并把能量向更长波长移动。

非线性受激散射可分为布里渊散射和拉曼散射两种形式。

折射率与光强有关的现象是由引起的,光纤的折射率可以表示为
χ
02/eff n n n p A =+式中为原来的线性折射率;为与有关的线性折射率系数,其量值约0n 2n χ为;p 为光功率。

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折射率随功率变202310/m W -⨯化,引起相位被调制,产生自相位调制(SPM )、交叉相位调制(XPM )及四波混频(FWM )等现象。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虽然经历了全球光通信的“冬天”但今后光通信市场仍然将呈现上升趋势。

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也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流。

而对光纤通信中的衰减、色散及非线性特性的问题也将得到更好的解决。

以下方法可以抑制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1.限制入纤功率
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强弱与光强有关,因此,对特定的光线,限制入纤功率是抑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有效途径。

入纤功率的选择,需要在信号噪声比和信号非线性串扰比之间均衡考虑。

我国信息产业制定的“光波分复用系统技术要求”中规定的32x2.5Gbit/s 系统主光通道的总功率在17~20dBm.
2.保留适当色散
色散是一种制约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物理过程,以FWM 为例,光线色散越小,服用信道间隔越小,串扰越严重。

因为光线的GVD 较大时,相位匹配条件难以满足,四波混频效率较高。

这既是为什么当WDM 普遍应用后,色散位移光线失
去市场,而非零色散光线应运而生的原因。

3.加大光线的有效面积
NZDSF虽然具有适度的色散,但有效面积较小,使得同样的入纤功率下光强较高,不利于抑制非线性光学效应和WDM长距离传输。

在NZDSF 基础上进行改进,开发出大有效面积NZDSF 。

由此增大了光线有效面积但色散斜率依旧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