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施肥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面施肥发展趋势

在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牧草、食用菌上施用叶面肥,已成为夺取丰收,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几千年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人们早已无意或有意地施用叶面肥料。叶面肥作为强化作物的营养和防治某些缺素症状的一种施肥措施,已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1940年,美国开始用尿素作为根外追肥并获得成功。

一、叶面对养分的吸收

(一)气态养分的吸收:

CO2O2SO2NH3NOx

光合作用所需的CO2主要是从大气中取得。当叶表皮上的气孔开放,与大气交换气体时,大气中的CO2会有部分溶解在叶肉细胞表面的水膜中,根据物质扩散原理,在细胞内的CO2含量低时,水膜中的CO2进入细胞。如人们增加田间大气CO2浓度,完全可以利用叶面能吸收CO2原理,提高光合效率,这也称为CO2施肥。

(二)叶面吸收矿质营养

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硼砂、锌、钼、镁等微量元素。

(三)叶面吸收公害物质

吸收亚硫酸气体,一氧化碳或氧化剂那样的大气污染气体及矿山等排到空气中,降在叶面上的重金属等等。当然,植物本身也有各种抗吸收机能和差异。所以,叶面吸收又和防治公害、保障人体健康密切联系起来。

二、叶面吸收机理与物质转运

叶面即叶片表皮细胞的外面,是角质层和蜡质层,所以从叶面能吸收物质开始是难以想象的。对于叶面吸收,叶片下面(远轴面)比上面(近轴面)吸收快,而气孔的数目通常是下面比上面多,也有叶片上面没有气孔的。据试验,从完全无气孔的叶面上同样也透过角质层被吸收。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表皮细胞外壁上又发现了一种“质外联络丝”的结构。通过试验证明,它也是叶面吸收养分的一条途径。叶面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向生长中心转移。这些已用同位素标记给予证实了。

三、叶面施肥的优缺点

(一)优点

1、养分利用率高,吸收运转快,能及时满足植物需要。

2、解决土壤对养分吸附固定,有效养分低的矛盾。

3、在表土干旱、水分缺乏、养分有效性低的情况下,叶面施肥可以提高有效性

4、减少大量土壤施肥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地下水含量标准为

50mg/L,据调查地下水含量高的地方有①菜地地下水;②城郊、城关地下水;③庭院内小菜地地下水。有50%超标。

5、解决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力下降、养分吸收减少的问题。

6、叶部营养直接影响植物的体内代谢,有促进根部营养、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作用。

7、叶部营养经济效益高,节省肥料。如P、K及微量元素用量只相当于土壤施用量的1/5~1/10。

(二)缺点

1、叶面吸收养分穿透率低,吸收数量少,尤其角质层厚的叶片。

2、叶面施肥易从叶面滴落,喷施养分易被雨水淋失。

3、喷施液在叶面迅速干燥,影响吸收。

4、某些养分(如Ca)难以从吸收部位向其它部位转移。

5、叶面施肥提供的养分数量有限,不足以满足作物全部需要,特别是氮、磷、钾大量元素。

6、叶面施肥配制不当,易造成叶片烧伤。

(北农大种衣剂,招远事件)

7、叶面施肥残效时间短,需多次喷施,费工。

四、影响叶面施肥的内外因素

(一)、叶片:

1、叶片角质层厚度,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角质层薄,叶面积大。

2、叶片代谢活性。

3、叶龄、新叶较老叶易吸收养分。

4、叶片细胞质外体中离子浓度。

(二)、植物本身的营养状况:

养分缺乏的植株吸收养分的能力强。

(三)、环境条件

1、光照:不能太强,一般下午4-5点较好

2、空气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易蒸发、干燥。

(四)喷施液性质

1、浓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2、pH值:供给阳离子时,溶液调至微碱性,供给阴离子时,溶液调至微酸性。

3、溶液的表面张力:(可加2%的中性洗衣粉)增大溶液与叶片的接触面积。

4、养分在叶内的移动性

移动性最好:N>K>Na

较好:P>Cl>S

较差:Zn>Cu>Mn>Mo

最差:B Ca

3、养分离子类型、价数、电荷

不带电离子>一价阴阳离子>二价阴阳离子>三价阴阳离子

4、养分的载体:Mg(NO3)2>MgSO4

(五)、其它因素:

1、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

一般保持叶片湿润的时间在30分钟至1小时内,吸收的速度最快,吸收量大。

2、喷施次数与部位:在喷施不易移动的元素时,必须增加喷施次数

同时必须注意喷施部位。如Fe喷在新叶上。

五、叶面肥的种类

(一)益菌类

利用与作物共生或互生的有益菌类,通过人工筛选培养制成菌肥,用于生产,提高作物产量,改进品质,提高作物抗逆性的肥料,5406菌肥,根瘤菌肥,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增益菌(增产菌)。

(二)天然汁液类

利用各种作物的幼体或秸秆残体,通过切碎(粉碎)加热浸提、酸解或其它生化过程然后做成的肥料。EF植物生长促进剂,(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研究所与广东省雷州林业局研制按树提制出来)。702肥壮素,由黑龙江呐河第一中学生物教师刘槐春研制,即用同种植物残体浸出液处理同种植物。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类

赤霉素(920),多效唑;

(四)、营养类

利用各种化学肥料溶解于水中,喷洒于作物叶面,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浸出液、微肥等。

(五)、复合类

这一类所加的成分较复杂,凡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均可加入,是目前叶面肥品种最多的一类,是人工制造型,最大特点是加入一定量的螯合剂,表面活性剂或载体。

(六)、肥药类

这类叶面肥类似于复合类,所不同的是加入一定数量的和不同种类抗病抗虫药物。目前种类不多,肥药灵(河南逐平县和兴微肥厂生产)。

(七)、天然矿物质类:

稀土

六、叶面肥应具备的共同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