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深基坑边坡支护信息化施工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物深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探讨

高层建筑物深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探讨

高层建筑物深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探讨摘要:深基坑作为整个工程的基础部分,关系着整个建筑物结构是否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行施工,使得施工过程开始走向信息化。

对于实际深基坑工作过程中,我们会面临着各种各样不可控的因素,虽然我们无法预测具体会出现怎么样的问题,但可在实际过程中进行解决,从而不影响整个工程的实施。

而本文中作者所提出的思想就是要将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相结合,从其具体内容来分析应该如何进行深基坑的信息化施工。

关键词:深基坑;不可控的因素;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一、传统设计与施工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以往的设计与施工工艺会表现出以下三个主要问题:(1)侧土压力的计算对于侧土压力的计算,传统的方法存在缺陷,因为它是将侧土压力当成外界荷载力,再将其用于计算围护桩墙的各种力学参数。

这种方法试用的条件必须是施工土壤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下才可以,这时候可以将土压力看到确定的值。

但是一般情况下,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我们无法确保基坑外侧的主动区是否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因此若是将侧土压力作为确定值极有可能导致围护桩墙计算结果的偏差太大。

后续所建造的围护桩墙的安全性也不能保证。

所以要想这种侧土压力看成某种土抗力,它是个不确定量,随着土质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围护结构的设计中,会经常存在将不确定的土压力作为已知的外荷载这种问题,需要人们加以重视。

(2)围护结构与土体的变形问题围护系统和土体的变形是各种施工因素共同导致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结构内力的变化。

对于以往的设计方法中,一般只可以开展强度与稳定分析,但是无法计算变形量,主要通过一些有经验的设计施工人员的估算,这就缺少理论来支撑,无法得到所有人的信服。

(3)施工问题以往建筑的施工都是根据设计图纸来开展的,只有在事故产生或者发现某处结构处于不正常的状态时候,才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设计方案进行一定修改。

这样的修改对于上层结构的施工影响可能并不会很大,但对于已经建造好的深基坑来说就不一样了,这会严重影响到深基坑的安全性。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范文(二篇)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范文(二篇)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范文信息化施工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软件和系统,对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智能化、数字化的管理与控制。

通过信息化施工,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保障施工工期和质量。

以下是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范文,共____字。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基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传统的基坑工程施工方式存在效率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对工程施工的要求。

因此,采用信息化技术对基坑工程进行施工管理,已成为当前科技发展的趋势。

1.2 研究意义通过信息化施工,可以实现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施工风险,保证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此外,信息化施工还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施工成本,促进工程管理的现代化。

1.3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实现方法和技术,包括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流程和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1.4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总结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最佳实践和经验,提出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施工方案。

第二章: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流程2.1 数据采集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首先需要收集工程各个环节的相关数据,包括地质勘察数据、施工设计数据、施工实测数据等。

采集数据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人工测量和现代的电子测量技术。

2.2 数据传输与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到施工现场,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传输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网络,数据处理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如CAD、GIS等。

2.3 施工管理与控制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实现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包括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监测和控制,并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理。

2.4 施工信息化报表与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实时监测结果,可以生成施工信息化报表,包括施工进度报表、施工质量报表、施工整体情况报表等。

刍议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 胡有宏

刍议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 胡有宏

刍议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胡有宏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追去开始趋向于现代化,现代化建设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建筑工程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深基坑支护技术。

深基坑支护技术是保证建筑施工中各项安全的主要基础,也是衡量每一次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

我国的建筑类企业应着重提高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和应用,从不同角度出发打造完善的施工和管理空间,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优化。

因此,本文从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974文献标识码:A引言深基坑开挖会伴随着一些危险因素,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现象,而支护施工就是深基坑施工中常见的防护手段之一。

支护施工主要利用相应设施来支撑深基坑的边坡,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但因为不同深基坑的地质条件、规模等并不相同,所以在进行支护之前,还需要根据实际条件对支护设施的强度进行计算,否则容易出现不良支护,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

1、建筑深基坑支护的基本概述基坑,属于建筑施工的核心,因为土地资源比较短缺,所以在建筑地下空间作业期间,基坑平面不足则应实行空间安全放坡,以此确保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性。

为充分发挥出深基坑支护的最大作用,应合理的设计深基坑支护方案,首先需要保证支护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做好地面下设施、四周建筑的安全防护工作;然后,应确保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合理性,考虑到施工现场因素、地质因素、施工设备和环境等因素进行设计;最后,需参照深基坑支护各项技术的要求,缩短施工的工期,及时排除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促使建筑工程能顺利完工。

2、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特征分析深基坑支护技术是针对较深的地下空间建筑物研究的一种技术。

在开挖基坑时,由于周边没有多余的空间,或者是在空间周边存在地下管线、邻近建筑物、运输管道等不允许放坡,就只有在支护结构保护的基础上,实施竖直开挖。

基于信息化控制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探讨

基于信息化控制的深基坑围护施工探讨

3 . 2围护 方案 选择 本基坑形状基本为长方形,地下室周长约4 3 0 m。基坑场地平均绝对高程为 本 工程 周 围环 境 条件 尚可 , 基坑 东 、 南、 北三 面 场 地条 件 比较 开 阔 , 其 用 3 . O 0 0 m, 建筑物 , 4 - O . 0 0 0 为3 . 2 0 0 m, 地 下 室 一层 楼 板 面标 高 为 一4 . 4 5 m, 地 下 室 O m 开外 , 该 三 侧具 备 全深 度 采 用 土钉 墙 围 底板底 标高( 含1 5 0 m m厚垫层 , 余 同) 为一9 . O 0 0 m和 一9 . 7 0 0 m, 地 梁底标 高 地 红线 与 本工 程 的最 近 距离 均 在 l 为 一9 . O 0 0 m和 一9 . 7 0 0 m, 承 台底 标高 为 一9 . 4 0 0 m 和一1 0 . 1 O O m。计算 车库 开挖 护 结构 的条 件 。 由于本 基 坑 开挖 深 度 大 ,基 坑 东侧 与 众 多 道路 管 线诸 如 燃 气 管距 离 较 深度( 综合考虑地梁底和承台底标高 ) 为8 . 8 0 m、 9 . 5 0 m( 局部) 和1 0 . 8 m( 局部 ) ; 近, 采用 土 钉墙 围护结 构 需一 定 放 坡空 间 , 同 时 基坑 东 南侧 软 土 层 较深 厚 和 坑 中坑最 大高 差 为2 . 6 0 0 m。
内撑式 围 护结构 可 通过 支撑 对 围护 结构 提 供 支点 , 具有 围 护结 构 受力 合 理, 可靠 性好 , 变形 易控 制 、 对 周 围环境 影 响小 等优 点 , 同 时 占用 的场 地较 小 。 因此 基坑 东侧 , 南 北两 侧 局 部采 用 土钉 墙 结 合 内撑 式 排 桩墙 围护 结 构 : 围护 结构上部采用土钉墙 , 以降低工程造价。 本基坑工程成功的关键在于降水。 根 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浅 , 大部分开挖深度 内上部为填

信息化技术在深基坑支撑支护体系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深基坑支撑支护体系的应用
在第二道环撑土方开挖期间,采用的同样的从北往南开挖。在该过程中,第一道应力监测值YL1、2变化比较剧烈。
在该过程中,先施工的两个出土口,在出土口处,两道环撑之间采用的是直径为200mm的钢管进行回顶(如图1和图2),以增加该处的稳定性。
3.3水平支撑机械拆除过程中的监测
本工程水平支撑拆除采用的是机械拆除,为了确保该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拆除第二道支撑时,对周边沉降数据、支护桩水平位移、第一道支撑应力加强监测。在该过程中,各个数据变化正常,每天在速率变化范围之内,无突变,可得出拆除环撑前换撑的施工是可行的、合理的。
2工程实例
某工程项目基坑深度14.0m~15.5m,属深基坑,工程南侧距离基坑边14m左右有一座主体结构刚完工的工程,同时西侧还有一座公交站。根据工程的特点及相关规范要求,特制订以下监测数据:
3施工过程监测
3.1基坑内水位的监测
在工程深基坑进行基槽及最后一步土方开挖时,对降水井水位及深度进行监测,发现有一半左右的降水井水位维持在-12.500m左右,而基坑开挖深度为14.5m,水位需达到开挖深度以下50~100cm左右,才可进行土方开挖。然后对降水井深度进行测量,发现部分降水井深度已达不到降水的要求,故研究决定对部分达不到深度要求的降水井,进行重新洗井,已达到后续土方开挖的条件。
3.4监测点布置
(1)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沿基坑四周布置,应优先布设在基坑中部、阳角等位置,水平间距20m。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共用。
(2)地下水位观测点:本工程基坑外侧布设地下水位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设,布设在坡顶外2m处。
(3)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位置同坡顶竖向位移监测点,监测点由基坑上边缘起向外侧设置,点间距分别为2m、3m、5m。沉降监测点埋设在原状土中。

论述深基坑边坡支护的问题与对策

论述深基坑边坡支护的问题与对策

论述深基坑边坡支护的问题与对策1 深基坑边坡支护的主要问题分析深基坑边坡支护是确保高层建筑底层结构稳定性和坚固性的重要施工技术。

虽然深基坑边坡支护工程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对深基坑边坡支护工程造成了不良影响。

1.1 施工人员未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设计图纸是深基坑边坡施工的技术性指导文件,若按照图纸施工并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施工队伍只有在遵循设计图纸技术要求进行施工的前提下,方可确保深基坑工程质量。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深基坑工程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施工人员在未全面了解设计方案要求的情况下便进行盲目施工,进而严重影响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

1.2 基坑深度、边界线未到达施工设计要求工程项目管理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以及施工工序均要做出科学的安排。

然而,部分施工单位在深基坑土方开挖阶段没有按照深基坑边坡支护工程设计方案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准确测量放线,从而使得基坑深度、边界线在尚未达到设计图纸要求的情况下便支设基坑支护构架,极容易导致返工现象,严重影响深基坑开挖进度,延误工期。

1.3 放坡坡度的准确性不足深基坑土方开挖要严格执行相关边坡放坡规定,根据施工现场地下水、流砂层以及土质等情况确定放坡的坡度,以此保证坡度的准确性。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因挖土机操作不当、为减少工程量违规放坡、开挖后坡面垂直度和平整度不符合要求、超额开挖土方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监管缺失等问题,进而对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1.4 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缺失在基坑边坡支护设计方案中,由于没有提前针对不同突发事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从而使得深基坑施工过程一旦遭遇局部土层结构坍塌、沉降、开裂,尤其是雨季施工土层受损严重等情况,便会导致施工人员束手无策,甚至会使原本后果不严重的事故演变成恶性事故,如大面积塌方等,造成人员重大伤亡。

所以,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在施工前,综合考虑基础埋深、基底土质、基坑类型、基坑四周等情况,并兼顾气象、水文的因素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制定应对之策。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基坑工程是指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建造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或者深基坑支护工程而挖掘的坑洞。

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繁杂且危险,因此信息化施工在基坑工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意义及其具体应用。

一、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意义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基坑工程的施工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

信息化施工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安全性,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一)提高施工效率:信息化施工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采用信息化施工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时间和劳动强度,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错误率,提高施工进度。

(二)保障工程质量:信息化施工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信息化施工,可以对基坑工程进行立体化、全过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三)降低施工风险:信息化施工可以提前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评估施工风险。

通过提前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施工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提高安全性:基坑工程的施工存在很高的风险,如坍塌、塌方、漏水等。

通过信息化施工,可以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五)减少人力资源依赖: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通过信息化施工,可以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降低人工成本。

同时,信息化施工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减少施工人员的操作。

二、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具体应用(一)数字化测量和建模:利用激光测量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对基坑工程进行数字化测量和建模。

通过数字化测量和建模,可以准确地掌握基坑工程的形状和尺寸,为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三篇)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三篇)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一、监测和预报的作用从许多起基坑工程事故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任何一起基坑工程事故无一例外的与监测不力或险情预报不准确相关。

换言之,如果基坑的环境监测与险情预报准确而及时,就可以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或者说,可以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基坑工程的环境监测既是检验设计正确性的重要手段,又是及时指导正确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

基坑工程的监测技术是指基坑在开挖施工过程中,用科学仪器、设备和手段对支护结构、周边环境(如土体、建筑物、道路、地下设施等)的位移、倾斜、沉降、应力、开裂、基底隆起以及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土层孔隙水压力变化等进行综合监测。

然后,根据前一段开挖期间监测到的岩土变位等各种行为表现,及时捕捉大量的岩土信息,及时比较勘察、设计所预期的性状与监测结构的差别,对原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并判断事故方案的合理性。

通过反分析方法计算和修正岩土力学参数,预测下一段工程实践可能出现的新行为、新动态,为施工期间进行设计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的信息,对后续的开挖方案与开挖步骤提出建议,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及时的预报,当有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将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以确保工程安全。

二.监测系统设计原则施工监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监测工作的成败与监测方法的选取及测点的布设有关。

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以下5条:1.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

为了确保其可靠,必须做到:第一,系统需要采用可靠的仪器。

一般而言,机测式的可靠性高于电测式仪器,所以如果使用电测式仪器,则通常要求具有目标系统或与其他机测式仪器互相校核;第二,应在监测期间内保护好测点。

2.多层次监测原则多层次监测原则的具体含义有4点:A.在监测对象上以位移为主,但也考虑其他物理量监测。

B.在监测方法上以仪器监测为主,并辅以巡检的方法。

C.在监测仪器选型上以机测式仪器为主,辅以电测式仪器;为了保证监测的可靠性,监测系统还应采用多种原理不同的方法和仪器。

刍议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以某工程为例

刍议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以某工程为例
■地 基 工 程

2 0 1 3 丘
刍 议 深 基 坑 支 护 施 工 技 术 应 用
以 某 工 程 为 例
陈 志 荣 ( 福 建 省地 质 工程 研 究 院 , 福建 厦门
3 6 1 0 0 0 )

要 随着我 国高层 建筑的快速发展 , 基坑 工程 的建设规模 不断扩大 , 深基坑工程的施 工成败 对于建筑项 目整
板基 础垫层 底标 高分别 为 一 5 . 1 5 m、 一 5 . 9 0 m、 一 6 . 5 0 m、 一 7 . 2 0 m,
程, 在施工过程 中需要结合具 体工程要求 、 水文气候变化 、 周
围环境 因素等方面进分析 , 科 学开展施工 。本文结 合深基
坑施工实 例 , 在 实 际施 工 中分 析 工 程 中 深 基 坑 施 工 应 该 注 意
下 一层楼 板外隔板施 T , 拆 除 第 一 层 内支 撑 , 地 下 室 一 层 墙
器具 以及摄像 , 摄影等设备进行 。
( 3 ) 巡视检查应做好记录, 并 与 仪 器 监 测 数 据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柱及 一 0 . 7 m楼板 施工 , 外墙 防水 、 土方 回填 , 地 下 室结构 完
土方 开挖顺序 不当 、 速度过快 和局部深挖均可能使支 护 结构产生过大 的位移而 出现险情 。因此在施工 中应严格按 施 工方 案的步骤和要求实施。支护桩边应 留下可靠的反压土。

42 ・
第1 2期 ( 总第 1 5 2期 )
表 1工程地质 参数表 k N / m。
地 基 工 程 ■
体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某建筑项 目为例 , 分析 了深基坑 支护施 工技术 的选择 以及具体应用。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摘要:深基坑工程是指在建筑或市政工程中,由于建设要求或地质条件的限制,需要进行较深挖掘的基坑工程。

而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则是指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和优化,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的相关概念、主要内容以及应用前景。

1. 引言深基坑工程在现代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用于地铁、高层建筑、地下车库等工程中。

然而,由于深基坑工程的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传统的施工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的要求。

因此,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深基坑工程进行信息化施工管理是必然趋势。

2.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的概念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管理和优化。

它包括了传感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虚拟仿真等各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

3.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1)传感器网络:通过布置在基坑内外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基坑工程的运行状态,包括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温度等参数的采集和传输。

(2)云计算:将传感器网络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数据存储和计算,实现对施工过程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3)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的施工数据进行分析,提取规律和预测趋势,为施工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策略。

(4)虚拟仿真: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预防措施。

4. 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技术的应用前景(1)提高施工效率: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深基坑施工的各个环节可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幅提高施工效率。

(2)降低施工风险:深基坑施工存在诸多风险,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施工风险。

(3)改善施工质量: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精确的控制和监测,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4)减少人工成本:信息化技术能够取代传统的人工监测和管理手段,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降低人力成本。

深基坑边坡支护信息化施工探讨

深基坑边坡支护信息化施工探讨
挖和护壁桩 内侧斜支撑施工 。
4 . 1施 工 过 程
化砂 质泥岩4 .7~6 .3 m;以下为微风化砂 质泥岩 。地表水位位于地面 下0 .5 m,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下1 0 .7 m。
2 . 基 坑 支 护 体 系的 监 测 内容
( 1 ) 支护桩桩顶帽梁水平位移 观测 : 在桩顶 帽梁共设置 1 6 个水平位移 监测点 ,间距 < 2 0 m,按二等精度进行水平位移测量。
楼8 # { 则点 ,其累计下沉量为2 2 . 5 mm,0 主要原因是此处下部 出现止水帷 幕渗漏水 引起 。
1 . 工 程 概 况
1 . 1工 程 简介
某工程位于两条城市主干道交 汇处 ,建筑面积5 6 0 0 0 m , 地上2 4 层、 地下3 层 ,工程基础设计采用人工挖孔灌 注桩 。 本工程基坑平面形状呈矩形 ,长8 3 .0 6 m、宽4 3 .4 m,开挖深度为 1 0. 5 m。 基坑北侧距某宾馆 1 3 m, 西侧 与二 幢无基桩6 层建筑物相距 1 0 m。 东、西 向两侧距城市主干道红线6 m,属一级基坑 。
深基坑边坡支护信息化施工探讨
周 明林
中煤科 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0 0
【 摘 要 】本 文结合 闹市区深基坑支护工程 ,对深基坑边坡支护信息化施 工技术作一探讨 ,供大家参考。
【 关键 词】基 坑支护 斜 支撑 土体 位 移 中图分类号:T V 5 5 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0 2 . 2 1 2 . 0 1
的方法 ,即通过 “ 施工信息反馈”逐 步调整施工工艺和设计参数 ,从而 保证 了工程的安全 , 并降低了工程造价 。以下两个深基坑支护工程都是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探讨(1)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探讨(1)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探讨(1)深基坑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建造地下建筑或进行基础施工时,需要在地面以下一定深度挖掘的坑。

深基坑的施工一般需要进行支护,以保证安全、高效地完成工程。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一、基坑支护的必要性深基坑的存在对施工现场及其周边环境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进行支护是必要的。

支护旨在保证基坑周边地质环境稳定、施工过程安全有序进行。

支护的目的是确保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边坡稳定性和下浮土体的稳妥顺利进行。

1、锚杆支护锚杆支护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基坑支护方法。

它是一种有效的地下工程支护技术,具有施工方便、支撑性能良好等优点,已经成为了广泛实用的地下工程支护技术。

在使用锚杆支护时,首先要进行孔隙灌浆,并选用适当的锚杆。

锚杆固定后,可以将矩形钢管作为横向撑杆,然后做好抗拔工作,增加支护的稳固性。

具体的强度等级需要根据施工需求确定。

2、桩墙支护桩墙支护在处理深度较大、土层变形大的时候非常有效。

在施工时,挖掘出一个深度在上下缘不同的壕沟,在此基础上,在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处钻孔,将导管架设在孔内,最后浇筑成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加强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强度,提高桩墙支护的稳固性。

同时,还要注意施工现场安全,确保工程安全有序进行。

三、基坑支护的质量控制基坑支护中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为保证支护效果,应根据现场情况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建议对锚杆、桩墙、支撑钢模板等关键部位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和质量验收。

同时,还要注意管理人员、工人的安全教育。

对于各项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等都要详细说明,确保施工任务顺利完成。

结论基坑支护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进行合理选型和施工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工程在安全、高效的基础上顺利完成。

刍议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刍议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刍议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摘要:深基坑支护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会对后续上部结构施工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居住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加大关注度。

通过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能够增强深基坑的稳固性,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对施工各流程及环节要点加以控制,充分发挥支护技术的优势,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

本文将对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并对其质量控制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规模相对较大,做好深基坑支护施工是提高整体工程质量的基础与前提。

尤其是当前高层建筑也逐渐增多,对于深基坑支护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不断提高施工标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

深基坑支护施工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比如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等等,因此其难度也较大,必须保障施工的专业性,消除其中的质量安全隐患。

尤其是软弱土质的存在,会给支护施工造成限制,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当前支护施工技术也更加多样化,在选择支护方法时需要结合具体条件及要求,确保其可行性。

同时,从建筑工程的特点出发,制定科学性、合理性技术应用方案,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指数。

一、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特点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当中,由于土地面积的缩小,高层建筑越来越常见,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化利用,从而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捷条件。

在高层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基坑的施工质量是保障整体项目施工进度和建筑质量的管家因素。

因此,基坑的深度也在不断加大,部分深基坑的深度在20m左右。

在深基坑施工中受到的影响因素会增多,尤其是地质构造情况复杂化,影响施工安全性及结构稳定性,对于建筑的投运使用产生不利影响[1]。

周围地质情况会由于深基坑施工而遭到破坏,进而影响周围环境安全性,这也是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应该着重考量的关键点。

信息化施工在基坑边坡支护施工中的应用

信息化施工在基坑边坡支护施工中的应用

信息化施工在基坑边坡支护施工中的应用摘要:信息化数据过程监测,便于进行数据分析,及时排除基坑支护施工安全隐患,优化施工方案。

关键词:数据监测;数据分析;优化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北京市石景山鲁谷地段,场地东侧为石景山区政府,北侧为石景山路,西侧为银河大街,工程地上21层,地下三层,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基础埋深-14.50m。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场地地貌位置属永定河冲洪积扇上部,地形北高南低,局部起伏较大。

场地处于北京西山与东部平原交接边缘,地质历史上构造活动较强烈,场地东侧为八宝山断裂和黄庄—高丽营断裂,断裂的走向均为NE60~75°,倾向SE,倾角34~45°八宝山断裂为压扭性质的断裂,全长约60~70Km,其主断裂面是震旦亚界超覆在中生界及古生界地层之上,在八宝山地段表现为震旦亚界硅质白云岩、灰岩超覆在下侏罗统窑坡组灰绿色、灰黄色砂岩、砂质页岩地层上。

黄庄—高丽营断裂位于八宝山断裂的东南侧,走向与八宝山断裂基本平行,两条断裂相伴而生,相距约1Km。

在八宝山断裂和黄庄—高丽营断裂等多期运动影响下,岩体中断层、层间错动及节理缝隙相当发育,岩体破碎。

并且在断裂带内及其两侧,还发育有低次序的压性小断裂和小褶皱。

根据地质勘查原位测试成果,按照岩性及工程特性将地层划分为六大层,其中①层为人工填土层;②层为断层破碎带;③~⑤层为侏罗系砂岩;⑥层为震旦系白云质灰岩。

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稳定水位埋深为7.40m,水位标高为62.73。

该上层滞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管道渗漏补给,水量不大。

三、工程边坡支护设计简况:本工程地层条件比较复杂,比如基坑北侧开挖范围主要是杂填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而基坑南侧开挖范围却以杂填土和断层泥为主。

因此根据基坑开挖范围内的地层变化及开挖深度情况,将整个支护划分为7个支护剖面(如右图)。

四、制定信息化施工措施由于本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起伏很大,加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仅反映了勘探点的地层情况,开挖后的地层情况可能会更复杂,因此信息化施工在本工程中显得更为重要。

深基坑支护优化设计信息化施工关键技术

深基坑支护优化设计信息化施工关键技术

深基坑支护优化设计信息化施工关键技术摘要:面对日益完善与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在深基坑支护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来发展建设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信息化技术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应用应该贯穿整个工程,本文主要针对深基坑支护中信息化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促进深基坑支护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优化设计;信息化;关键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将建设与施工中,深基坑支护作为施工要点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

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具有极强专业性,对于公司以及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随着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开始应用于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加强深基坑支护的监控,希望能够提高深基坑支护质量,对于我国建筑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深基坑支护信息化施工分析1.1深基坑支护信息化施工内涵信息化施工技术是一种系统工程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的现代施工管理方法,在深基坑支护信息化施工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图1 深基坑支护信息化施工管理图对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而言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施工中会受到开挖、将于等众多因素和条件的影响,甚至对基坑支护结构造成损坏,难以保证基坑支护设计的质量。

而深基坑支护信息化施工的引入,能够对基坑工程系统进行监控,了解整个深基坑支护过程的变化态势,而且还能够很好预测深基坑支护工程变化趋势。

面对深基坑支护施工中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做出预警,针对预警分析险情,然后根据险情进行施工管理和控制,保证深基坑支护的质量和施工安全。

对于深基坑支护设计而言,可以通过信息化数据分析处理,发现设计中问题所在,针对问题进行参数的修改和设计,对于计算模型进行优化,不断总结深基坑支护的经验,提高深基坑设计与优化的水平。

1.2深基坑支护信息化施工监测的目的及作用在深基坑支护信息化施工主要是通过锚桩支护结构体系以及环境中的监控系统来获取信息。

在传统深基坑支护施工中主要根据经验来进行支护设计,同时还需要在一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还会受到实际环境以及水文条件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而且施工进度的不同也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仅仅按照传统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必然会面临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不断对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优化。

建设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技术刍议

建设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技术刍议
响 。 工时不需要降水 , 施 防渗、 挡水 、 挡土性能好 。可以结合锚杆 、 内支 撑 、 筑 法施 工技 术 达 到 很 深 的挡 土 深 度 。 逆 但是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也有不足之处 , 主要是造价高 、 工期长 、 施 工需要大量的泥浆和水 , 如果施工现场管理不善 , 会造 成现场潮 湿和泥 泞, 且施T完 毕需对泥浆进行处理 , 在泥水分离技术不完善时 , 会给施工 带来麻烦 。 1 土层锚杆技术 。上层锚杆 是一种辅助的支护结构。当基坑较深时, . 7 钢板 桩 、 丁 挖孔 桩 、 孑 灌 注 桩 、 下连 续 墙 等 档 土 支 护 结构 不 足 以挡 人 钻 L 地 土或 者 挡 上 不 经 济时 , 常 采 用 锚杆 来 增 强 这 些结 构 的挡 土 深度 。 通 土层锚杆和内支撑结构相 比, 其适用 于各种形状 的基坑 , 占用施 不 工场地 , 于是基坑挖上 , 便 出土速度快 , 有利于缩短工期。其缺点是 : 加 快 施 工 速度 。 1 土层锚杆存在着蠕变和松驰。尤其是软 土地基 , ) 土蠕变和松驰比 该技术适用地基土质较好 , 开挖深度不深 , 以及施工 现场有 足够放 较大, 对支护结构的安全不利 。 坡场地 的工程。 采用该技术将会造成大量的回填土 , 遇到雨季 、 地下水丰 2 如果把支护结构 的地 下连续 墙作为永久结构 , ) 采用锚杆拉锚 , 上 富、 流砂 、 塑 状 的软 土 情 况 , 流 应用 砂 袋 或 其 它方 法 保 护坡 面 。 面所 留的锚杆孔永久防水 比较困难。 从 以往采 用 该 技 术 的 工程 分 布 地 点 看 , 般 在 城 市新 建 区或 郊 区 比 一 该技术的关键就是注浆技术要过关 , 施加的预应力要适当 , 要在施 较适合采用该技术。 工现场进行拉拨试验 ,H 实测 出的锚杆承载力对设计方 案进行调整 , j 否 1 钢 板 桩 支 护技 术 。钢 板 桩 由于 其 施 工 快 , 重 复使 用 , 价 相 对 较 则支护结构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证 。 . 2 可 造 低, 占用的施工场地少等常受到采用。悬臂式钢板桩一般 只用存 单层地 1 内支撑技术 。 . 8 内支撑包括钢支撑和混凝土支撑。内支撑结构是一种 下 室 及 悬 臂长 度 不 太 长 的情 况 。加上 钢 支 撑 能 用 于 基 坑 深 为 5 1m、 ~ 0 施 常用辅助支护结构 。 其优点是施工简单 , 结构安全可靠 , 缺点是占用施工 工场地 狭窄或基坑附近有建筑物 、 车道的基坑支 护。其缺点是钢板桩 场地, 行 不便 于基坑挖土。如果基坑面积较大, 长宽尺寸都大 , 采用内支撑 柔性 比较大, 基坑较深时支撑或拉锚 的工 程量大 , 复使用 的止 水效果 技术和结构 比较复杂。可采用 中心岛施 工法或者采用环型内支撑技术 。 熏 差, 不易打入砂卵层 和密实的砂层 。 拨桩时带土 , 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土 该结构最适用于 比较狭 长的深基工程支护 。 层移动, 严重时会给周围的设施带来危害。 一次投资大 , — 施 时有震动噪 2 怎 样 合理 采用 适 宜 的 深 基 支护 技 术 音 , 市 区 内造 成 噪 声 污 染 , 般 适 合 用 于市 郊 不 太深 的基 坑 支 护 。 在 一 综合多年来 的深基坑施工经验 , 采用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应根据 13 人工挖孔桩支护技 术。人工挖孑 桩挡土是 目前采用较 多而且用得 基坑 的水文地质条件 , - L 基坑 的开挖深度 、 形状 、 面积的大小 , 围环境条 周 比较早的一种深基坑支护技术。当基坑不太深时 , 常做成悬臂式挡土结 件 , 上下管线情况 , 季节( 是否雨季 ) 自然地 貌 , , 施工单位的技术条件等 构 , 坑 较深 时 加 支撑 或 拉 锚 挡 土 。 基 因素来考 虑。从不 同角度分析工程 的情况 , 能设计 出既保证安全条件 才 人工挖孔桩支护支柱 的特点是设备简单 ,不需大型 的机械 没备 , 震 又经济合理 的深基坑支护技 术方案 。 动 小 、 声 低 , 工 现 场 污 染 小 , 施 工 现 场 周 同 的 原有 建 筑影 响 小 , 噪 施 对 施 从基抗开挖的深度与基坑 的形状和面积来考虑 , 开挖深度较小的情 工速度快 , 可多桩同时施工 , 造价比地下连续墙低 , 比喷锚 网高。但是当 况下 , 可采用悬臂式挡土结构 , 开挖深度较 大时 , 如果采用悬臂式挡土就 地下水位高 , 地下水丰富有流砂时施工 比较困难 , 这样就需要降水 。 如果 会显 得不经 济, 甚至 不安全 , 这时要考虑辅助杆 件来 改变结 构支 承状态 大 量 降水 , 易 引起 周 围 的地 面下 沉 。 于安 全 和 人 工操 作 的限 制 , 径 加 强 结 构 ; 果 基 坑 狭 长 , 容 由 桩 如 采用 对 撑 比 较 发 全 经 济 , 果 基 坑 比较 宽 大 , 如 不能小于 80 m。对于施工场地 十分狭窄需要小直径桩支护 时该方 法 则考虑拉锚技术 , 0r a 如果基坑面积很大 , 水文地质条件很差 , 则要考虑复杂 就 不能 适 用 。 的 内支 撑 技 术 。 1 小 型 钻孔 灌 注桩 支 护 技 术 。一 般 都 做 成 钻孑 灌 注 排 桩 挡 墙 作 为深 . 4 L 从施工现场方面考虑 , 如果施工场地 比较空旷 , 土质较好 , 应首先考 基 坑 支 护结 构 。钻 孑 灌注 桩 刚 度 比较大 , 弯 能 力 强 , 形 比较 小 , 工 虑放坡开挖 。如果施工场地邻近的建筑和设施 比较近不 能放坡 , L 抗 变 施 则必须 时 噪 音 比较 小 。 可在 施 工 场 地 比较 狭 窄 时 , 成 小直 径 排 桩 挡 土 墙 作 为 采 用 能保 证 邻 近 建 筑 和设 施 安 全 物 挡 土 支 护 结构 。 做 基坑支护结构。由于 目前很难做到桩之 间相切 , 桩之 间留有 10 2 0 m O ~0r a 从 水文 地 质 条 件 考 虑 , 需 要 支 护 结 构 的深 基 工程 , 果 水 文 地 质 对 如 的间隙, 止水效果差 , 钻桩的泥浆对工地文明施工影响较大。 条件 比较好 , 可考虑排 桩档土墙加锚杆 、 土钉墙 、 喷锚 网作为支护结构 。 1 土钉墙支护技术。该技术 就是将大量的锚杆深入锚固在滑移面后 如果水 文地质条件很差, . 5 则考虑复合挡土结构或者地下连续墙结构。如 的稳定上体内 , 靠锚杆砂浆柱体与土体之间的磨擦阻力 去克服作用在滑 果施工现场水文地质差别大 , 则考虑分段采用不 同的挡土结构 。从施工 移土体的水平力和倾覆力矩 , 用钢筋网将各锚杆连成整体 , 各层 锚杆 单位的技术条件考虑 , 术条件好的施 工单位 , 使 技 可考虑钻孑 灌注桩 、 L 喷锚 发挥整体作用, 并喷射混凝土嵌入土层 , 使钢筋网 、 锚杆在基坑边坡 附近 网 、 锚杆 、 地下连续墙结构 。如果技术条件差 , 则考虑人工挖孔桩挡 土比 形成一道坚固的护壁墙。其机理可理解为通过在基坑边 坡中设置锚杆 , 较合适 。 形成加筋土重力式档墙起 到挡土作用。采用这种方法挡土 , 占用的施 工 深基坑施工支护技术是一个比较复杂 的科学问题 , 由于具体工程 的 影 其 场地小 , 施工周期 比 较短 , 施工灵活 , 低。土钉墙适用 于地 下 造价 水位 以 环境和施工条件不 同, 响因素很多 , 中还包括现有 的设计理论不完 上或人工降水后的粘性土 、 粉土 、 杂填土 、 非松散砂土及 卵石土等 。不适 善的因素 , 阂此还有许多问题需要 大家进一步探索 , 索中总结经验 , 在探 为 用于淤泥质土及未经降水处理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地基中基坑维护 。 土 从 而 充 实完 善 理 论 , 建设 工程 服 务 。 总而言之 , 无论哪种深基坑 支护技术都会 随着工程环境和施工条件 钉墙维护基坑深度一般不超过 lm, 8 使用期限不超过 1 8个月。 而 不 无 16 地 下 连 续墙 支 护 技 术 。地下 连 续 墙 是 一种 常 用 的 深 基坑 支 护 技 术 。 的 不 同 , 具 有 一 定 的适 用 范 围 , 能 一 言 而 概之 。 论 采 用 哪种 支 护 结 . 必须保证支护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这样 才能确保支护工程的安 其整体性好 , 刚度大 , 适用于任何土质和地下水位的深基坑工程 。 其可以 构 , 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密集的地 区施工 , 对邻近的结构和地下设施没有任何 全性 , 避免存在薄

深基坑边坡支护施工技术探讨

深基坑边坡支护施工技术探讨

深基坑边坡支护施工技术探讨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建筑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实施深基坑工程有着重要作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该工程的施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导致深基坑边坡支护施工的质量受到了一定影响。

为此,本文将围绕着深基坑边坡支护施工技术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深基坑;边坡支护技术;应用1深基坑边坡支护技术的概念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中,深基坑边坡支护技术是一种防护工程,这一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保证工程的质量。

当建筑工程进入到地下施工阶段时,施工单位就需要对工程进行基坑开挖和降水等各项措施,进而保护施工环境。

除此之外,还必须围绕建筑环境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同时对建筑物、道路以及地下管线等各项内容开展相应的维修工作,只有这样,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才能够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深基坑边坡支护技术在开展的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于养护系统的布置,另一方面是基坑开挖。

施工阶段的维护结构只是临时的一种防护措施,因此具有较大的风险。

只有保证施工和作业的环境位于地下水位之上,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施工场地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道的安全性。

2深基坑边坡支护施工前的控制工作2.1对设计方案的审查在地形较为复杂的环境中,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

在普通地形的施工中,如果设计方案和施工场地所在的地形之间产生了冲突,就需要设计人员及时对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此才能够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而如果地形较为复杂,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实际考察,如果忽略这项工作,就会导致设计人员因为设计失误而导致工程开展的不连贯性。

在地形较为复杂的环境中施工,施工阶段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更改,就变得更为困难。

作为监理方,对于设计方案应进行严格的审查,审查人员应对设计图纸中的每一个细节部分进行研究,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同时也需要掌握整个工程的具体情况。

这样审查人员才能够从中发现相关的错误,进而有效对施工人员进行引导,发挥出监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刍议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 王素龙

刍议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 王素龙

刍议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王素龙发表时间:2019-04-11T14:28:44.7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王素龙[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升。

身份证号码:13073119880929xxxx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升。

而近些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居住的建筑环境越来越高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对于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和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从而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带来更好的保障。

不但会增加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让人们生活的建筑更加安全可靠。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深基坑支护;技术管理引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在不断的提高。

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还能够为建筑企业降低成本,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加稳定的发展。

文章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高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的效果,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1.1钢板桩支护技术钢板桩支护技术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深基坑支护技术,钢板桩支护技术通常情况下是在土地比较柔软的环境进行应用。

其中存在的不足是在柔软土地的施工过程当中,由于钢板桩的柔韧性十分强,所以在整个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当中,一旦错位系统方面的设计不合理,就会使得变形的问题出现,对于整个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钢板桩支护技术的应用要求很严格,在深度为七米的软土地层时不能进行应用。

而在对多层土地进行支撑时,也要考虑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对整体的支护施工的质量提高带来更好的保障,使得钢板桩支护技术本身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深基坑边坡支护信息化施工
摘要:本文结合某深基坑支护工程,对深基坑边坡支护信息化施工技术作一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基坑支护;斜支撑;土体;位移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a deep foundation pit bracing projects, and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lop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sway brace; soil; displacement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地面道路纵横交织、建筑密度和高度不断加大,地下空间(或洞室)星罗棋布、管线密如蛛网,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深基坑工程。

深基坑的开挖容易引起周边土体变形,影响基坑围护结构和地下施工环境,严重时将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甚至导致结构本身或周边环境发生破坏,进而造成基坑施工安全事故。

深基坑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另外,由于深基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当前设计理论的不成熟导致无法准确预测基坑开挖引起周围土体、建筑物和埋设物的变形。

因此,作为一种新的施工管理技术——信息化监测不仅可以利用深基坑开挖前期监测成果指导后续施工,而且成为深基坑
开挖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2深基坑工程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基坑所在位置土体强度及地质条件勘察资料的精确性和全面性。

2)基坑边坡及支护结构的选择和设计。

这主要取决于基坑开挖深度、土体的土质条件及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周围环境、支护结构受力特征、设计控制变形要求、工期和造价等因素的影响。

3)基坑开挖工艺流程设计、开挖进度控制以及围护和支撑结构的建造质量。

4)气候条件的不利影响,如降雨、气温的变化等。

据统计,80%以上的基坑工程安全事故都是由于降水造成的。

5)监测数据短缺或不全面,数据分析不够,报警不及时、不准确。

3信息化监测必要性分析
正是由于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多,勘察工作的局限性,设计和计算所依据的参数不尽合理,围护结构所受荷载常常受到突发和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以及有关计算和设计理论不成熟等现象,使实际施工状况与原有设计并不相符。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经济合理和安全作业的目的,就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监测来判断前一步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并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以实现深基坑工程信息化监测。

信息化监测不仅将施工和设计连接成为一个交互系统,而且为指导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4 信息化监测及分析
4.1 工程简介
某工程位于两条城市主干道交汇处,建筑面积56000m2 ,地上24层、地下3层,工程基础设计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本工程基坑平面形状呈矩形,长83.06m、宽43.4 m,开挖深度为1o.5m。

基坑北侧距某宾馆13m,西侧与二幢无基桩6层建筑物相距10m。

东、西向两侧距城市主干道红线6 m,属一级基坑。

场地土体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1.0~4.5 m;黄褐色粉质黏土5.0—6.7 m;砂砾层0.7~1.0 mm;强风化砂质泥岩1.0—3.6 m;中风化砂质泥岩4.7~6.3 m;以下为微风化砂质泥岩。

地表水位位于地面下0.5 m,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下10.7 m。

4.2支护桩桩顶帽梁水平位移的观测
一般情况下随着开挖的进展,每挖一层土后观测一次,直至观测到地下二层施工完为止,当发现有异常情况时,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在测点3和11处桩顶最大位移设计值为56ram,所以我们把位移报警临界值确定为60mm。

从表中可以看出,挖完第二步土的11月15目前,基坑支护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当12月22日土方工程全部完成后,11#观测点已达到65mm,当即发布警报,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论证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在南部11点处留着10m宽的出土坡道,造成不均衡挖土的缘故。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在基坑内对正北部的支护桩增设4道φ219钢管斜撑。

从此到地下二层结构施工完的几次观测表明,支护体系基本趋于稳定状态,未影响基础施工。

4.3支护应力测试
支护应力的测试包括支护桩设计弯矩值和环梁设计内力值最大处的钢筋应力变化及环梁与帽梁+30的连系杆应力变化。

支护应力测点共设置了20个,其中支护桩上布点8个,环梁上布点4个,帽梁上布点4个,连梁和拉杆上各布点2个。

在支护结构施工时,把20个xgj一2型钢弦式应力计分别埋在设计位置上,引出线头并保护好,待测试时用。

测试采用zxy一2型振弦仪,根据土方开挖及基坑施工的不同阶段进行观测。

共观测11次,其应力变化情况基本符合设计计算,且均比设计值小,未发现任何异变现象,说明支护结构受力稳定。

4.4 对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和开裂情况观测
因基坑周围建筑物、构筑物较多,共设置沉降观测点27个。

在基坑降水和开挖前各观测一次,从降水开始到基坑挖完第二步土方以前是每10d观测一次,从挖第三步土方开始到地下二层施工完毕,每周观测一次。

从观测情况看,挖完土方的12月25日观测的最大下降值在东边住宅楼8#测点,其累计下沉量为22.5mm,0主要原因是此处下部出现止水帷幕渗漏水引起。

在沉降观测的同时,对建筑物墙体裂缝情况也给予了关注。

首先在施工前对各建筑物、构筑物作了详细的调查,把墙体原有裂缝位置和大小记录在案,并在缝隙处贴上石膏饼。

施工中定期进行观测,分析其变化情况。

观测结果表明,除基坑止水帷幕两次漏水影
响东部建筑物墙体裂缝出现增大外,其余均未出现任何问题。

据沉降观测结果和建筑物裂缝的发展情况,我们在基坑东侧和南侧用高压水泥注浆的方法加固土体,每侧按梅花形布置三排注浆孔,孔距lm,用水泥浆和水玻璃混合在0.3~0.5mpa的高压下注入支护桩后的土体内。

这样提高了支护结构土体被动区强度,减小了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周围土体结构的下沉,保护了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5 效果分析
1)施工中采用原设计为二层地下室的护壁桩作为三层地下室的基坑土壁支护,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寻求解决施工难题的一种尝试。

2)本工程采用了先期预留护壁桩平衡土,后期增加护壁桩内支撑,基础工程桩分两次施工的支护方案,确保了基础施工工期,同时节约了施工措施费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根据施工方案,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采用科学仪器,对基坑周围地表、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和变形进行跟踪监测,对护壁桩桩顶及桩身水平位移实施全过程监测,最终监测结果显示各观测点位移均处于正常稳定状态,说明该支护方案是成功的。

4)利用监测的信息直接指导施工,能及时消除施工隐患,为环境安全提供保证,也为基坑支护的方案设计、施工积累了经验。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