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 考点整理
数据库复习资料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复习资料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概念模型数据模型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1) 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2) 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概念模型的用途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是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对概念模型的基本要求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相关概念:实体、实体型、实体集、联系、码、属性等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或抽象的概念。
实体型(Entity Type)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实体集(Entity Set)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联系(Relationship)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内部的联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型间联系两个实体型一对一联系(1:1)三个实体型一对多联系(1:n)一个实体型多对多联系(m:n)码(Key)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表示方法:E-R图数据模型:网状模型:网状模型是一个网络层次模型实际是网状模型的一个特例网状模型的条件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父结点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父结点优点能够更为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如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较高缺点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随着应用环境的扩大,数据库的结构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利于最终用户掌握;DDL、DML语言复杂,用户不容易使用关系模型:优点1、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2、概念单一。
数据结构简单、清晰,用户易懂易用。
实体和各类联系都用关系来表示。
数据库复习资料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复习资料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引言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存储、检索和管理数据。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操作语言和管理系统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数据库课程的复习和考试提供一份全面的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基础1. 数据库定义数据库(DB):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有组织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
2. 数据库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最常用的模型,基于二维表格结构。
3. 数据库语言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结构的语言,如CREATE, ALTER。
数据操纵语言(DML):用于数据查询和修改的语言,如SELECT, INSERT, UPDATE, DELETE。
数据控制语言(DCL):用于定义数据库的安全策略和访问权限,如GRANT, REVOKE。
关系数据库1. 关系数据库基础关系:一个二维表,行表示元组,列表示属性。
主键:唯一标识表中每行的字段或字段集合。
外键:用于在两个表之间建立链接的字段。
2. 规范化理论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个字段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
第二范式(2NF):在1NF的基础上消除部分函数依赖。
第三范式(3NF):在2NF的基础上消除传递函数依赖。
3. SQLSELECT语句:用于查询数据。
JOIN操作:用于连接多个表。
子查询:在查询中嵌套另一个查询。
数据库设计1. 设计过程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需要存储的信息。
概念设计:创建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
逻辑设计: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物理设计:确定数据库在物理存储上的实现。
2. 数据库正向工程与逆向工程正向工程:从概念模型到物理数据库的创建。
逆向工程:从现有数据库生成概念模型或逻辑模型。
数据库高级主题1. 事务管理事务:一个或多个操作的集合,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属性)。
2. 并发控制锁机制:确保事务在并发执行时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库知识点整理
数据库知识点整理数据库是指存储、组织和管理数据的集合。
它可以被视为一个结构化的文件,可以按照特定的方式访问和操作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它提供了访问、组织和操作数据的功能。
以下是一些数据库的重要知识点:1.数据库模型:-层次模型:数据以树结构组织,父节点与子节点之间形成层次关系。
-网状模型:数据以网状结构组织,允许一个节点有多个父节点。
-关系模型:数据以表格形式组织,每个表格包含一个或多个属性,每个属性对应一个列。
-面向对象模型:数据以对象的形式组织,支持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2.数据库标准化:-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个属性包含一个不可再分的数据项,每个表格不包含重复的行。
-第二范式(2NF):确保每个非主键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第三范式(3NF):确保每个非主键属性不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属性。
3.SQL语言:-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对象,如表格、视图和索引。
-数据操作语言(DML):用于查询和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如SELECT、INSERT、UPDATE和DELETE语句。
-数据控制语言(DCL):用于授予或撤销用户对数据库对象的访问权限,如GRANT和REVOKE语句。
4.数据库索引:-唯一索引:保证索引中的值唯一-主键索引:唯一标识表格中的每一行。
-聚簇索引:根据索引的顺序物理地组织表格的数据。
-非聚簇索引:在索引中存储了指向实际数据行的指针。
5.数据库事务:-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
-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的执行将数据库从一个一致状态转变为另一个一致状态。
- 隔离性(Isolation):并发事务之间应该彼此隔离,不会相互干扰。
- 持久性(Durability):一旦事务提交,其所做的更改将永久保存在数据库中,即使系统故障也不会丢失。
6.数据库范式:-第四范式(4NF):确保多值依赖不发生,即一个属性不依赖于其他非主键的多值组合。
数据库简答知识点
数据库简答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数据库简答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数据库啊,简单说就是一个放数据的地方,就像一个超级大的仓库。
这个仓库是有组织、有规律地存放各种数据的,比如你在网上购物时看到的商品信息、用户注册信息等都是存在数据库里的。
②重要程度:在计算机科学这个大家族里,数据库可是非常重要的一员呢。
从企业的信息管理到个人电脑的数据存储,到处都离不开它。
要是没有数据库,互联网世界就乱套啦,各种网站和软件都没法准确地找到它们需要的数据。
(按我的经验,做过一些小项目就知道,数据要是没个好的存储地方,后期查询和修改那叫一个麻烦)③前置知识:咱们得先懂一点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像文件系统这种。
你得知道文件是怎么存储在电脑里的,不然理解数据库就有点费劲了。
其他像基础的编程语言知识,能有一点那就更好啦。
④应用价值:就拿电商平台来说,所有的商品信息、用户订单、库存管理都是通过数据库实现的。
在学校里,学生的成绩管理系统也是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
真实生活中,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也是数据库的应用杰作。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数据库在计算机科学里就像一颗大树的重要枝干,它和很多领域都有交叉联系。
比如网络开发、软件设计。
②关联知识:它和操作系统关系紧密,操作系统得保证数据库所依赖的硬件资源。
还和程序设计语言有关,程序得能操作数据库来实现各种功能。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我感觉数据库刚学的时候有点难理解整体概念。
比如说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之间的关系有点绕。
- 关键点:理解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操作方式(增、删、改、查)很关键。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数据库在计算机相关专业考试中比重挺大的。
- 考查方式:可能会出一些简单的问概念的题目,像“什么是数据库事务”,还有复杂一点的要求设计数据库结构的题目,例如给出一个公司业务场景,让设计合理的数据库表结构。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这是管理数据库的软件,就像是仓库的管理员,负责仓库里数据的安全、有序存放和处理。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数据库知识点总结如下:1. 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一个组织和存储数据的系统,它允许用户创建、访问和管理数据。
2.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使用表格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最常用的RDBMS是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3. 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描述了如何组织和表示数据。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型,其中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模型。
4.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使用表格(被称为关系)来存储和组织数据,每个关系由一个或多个属性组成,并且具有定义在属性上的相互关联性,关系之间可以通过关系代数运算进行操作。
5. 实体-关系(ER)模型:ER模型用于描述实体、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它是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用于设计数据库结构。
6.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是用于与关系数据库进行交互的标准查询语言。
它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定义数据库结构,数据操作语言(DML)用于查询和更新数据,以及数据控制语言(DCL)用于管理用户权限。
7. 索引: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提高数据库查询的速度。
它可以避免全表扫描,通过创建索引来加快数据的访问速度。
8. 事务:事务是数据库中一组操作的逻辑单元,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
事务遵循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特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9. 数据库范式:范式是设计规范,用于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的一致性。
常见的范式包括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
10. 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备份是将数据库的副本存储在其他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
数据恢复是在发生故障时将备份数据重新导入数据库。
这些是数据库的基本知识点,数据库领域还有更多的概念和技术,如关系代数、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
深入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设计和管理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背诵知识点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数据(Data):是用于承载信息的物理符号。
2、数据的型:指数据的结构。
3、数据的值:指数据的具体数值。
4、数据的结构:指数据的内部构成和对外联系。
5、数据的特征:(1)数据有型和值之分;(2)数据受数据的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3)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表示之分;(4)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
6、数据库(DB):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也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7、数据库方法与文件方法相比的两个明显优点:(1)数据库中数据具有整体性;(2)数据中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数据共享性:不同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8、数据库的数据特点:(1)具有较小的冗余度;(2)较高的数据独立性;(3)易扩展性。
9、数据库系统(DBS):指带有数据库并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库管理的计算机系统。
10、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指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是为定义、建立、维护、使用和控制数据库而提供的有关数据管理的系统软件。
]11、数据库应用系统(DAS):凡使用数据库技术管理数据的系统。
12、数据库系统及其发展:(1)手工管理数据阶段;(2)文件管理阶段;(3)数据库技术阶段。
13、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存储结构的依赖程度。
14、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指应用程序对全局逻辑结构的依赖程度。
15、数据的独立性由三级模式二级映像实现。
三级模式:内模式、模式、外模式;二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16、数据库管理员(DBA)的取责:(1)应参与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设计;(2)应参与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储策略工作;(3)负责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条件;(4)数据库管理员负责监视和控制数据库系统的运行,负责数据库系统的维护和数据的恢复;(5)负责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
数据库复习总结知识点大全
数据库复习总结知识点大全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系统是指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应用程序组成的系统。
本文将对数据库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总结,包括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比较、SQL语言、数据库设计、数据完整性、数据索引、事务和并发控制等内容。
1.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系统是指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应用程序组成的系统。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是指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提供了对数据库的访问、操作和管理的功能。
3.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比较-关系数据库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操作,适用于结构化数据。
-面向对象数据库以对象的形式存储数据,使用面向对象的查询语言进行操作,适用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关系数据库适用于多表之间关系复杂的数据,而面向对象数据库适用于对象之间关系复杂的数据。
4.SQL语言-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于管理关系数据库的标准化查询语言。
-SQL包括数据库定义语言(DDL)、数据库操作语言(DML)、数据查询语言(DQ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等部分。
-DDL用于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和表的结构。
-DML用于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
-DQL用于查询数据。
-DCL用于授权和撤销权限。
5.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应用需求,将实体、属性和关系映射到数据库的过程。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需求分析阶段通过收集应用需求,确定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
-概念设计阶段将实体、属性和关系转换为概念模型,通常使用E-R图进行表示。
-逻辑设计阶段将概念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型,通常使用关系模型进行表示。
-物理设计阶段根据逻辑模型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索引和数据分布方案。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pdf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pdf数据库是用于存储、管理和检索大量数据的系统。
以下是一些数据库的常见知识点总结:1. 数据库类型:- 关系型数据库(RDBMS):采用表格结构来组织数据,使用SQL语言进行操作,如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 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不使用表格结构,可以按照键值对、文档、列族等方式存储数据,如MongoDB、Redis、Cassandra等。
2. 数据库模型:- 层次模型:数据以树形结构组织,父节点与子节点之间有层级关系。
- 网状模型:数据以网状结构组织,允许一个节点有多个父节点。
- 关系模型:数据以二维表格形式组织,通过键值关联实现数据之间的关系。
3. 数据库设计:- 实体-关系模型(ERM):通过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数据结构,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
- 数据库范式:用于规范化数据库结构,减少数据冗余和依赖。
- 主键和外键:主键用于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数据,外键用于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4. SQL语言:- 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定义数据库结构,如创建表、修改表结构等。
- 数据操作语言(DML):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查操作,如插入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等。
- 数据查询语言(DQL):用于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如SELECT语句。
5. 数据库索引:- 索引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用于加快数据检索的速度。
- 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主键索引、唯一索引、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等。
6. 数据库事务:- 事务是一组数据库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
- ACID原则是保证事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的基本要求,包括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7. 数据库性能优化:- 合理设计数据库结构,减少冗余和依赖。
- 使用索引来加快数据检索的速度。
- 优化SQL语句,避免全表扫描和大量JOIN操作。
- 设置合适的缓存策略,减少对磁盘IO的访问。
- 定期备份和维护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安全和稳定性。
数据库主要知识点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MYSQL 重要知识点1、 数据库系统(DBMS )DBS=DB+DBMS+DBA(数据库管理员)+USER+应用系统2、 概念模型与数据模型 信息的三种世界:现实世界:实体,实体集,实体的属性,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信息世界:用E-R 图把现实世界表示出来。
概念模型 数据世界(计算机世界):用某种DBMS 把E-R 图表示数据模型:层次模型:层次结构 网状模型:网状结关系模型:表结构3、 DBMS 对数据库进行的管理。
(1) 定义数据库(2) 操纵数据库(3) 控制数据库4、 在MYSQL 中对数据的增、删、改操作。
<1>数据库的操作(1) 创建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2) 查看数据库:show databases ;(3) 选择数据库:use 数据库名;(4) 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2>表的操作(1)首先选择表创建的位置(该创建在哪个数据库)使用选择数据库命令(2)创建表:create table 表名(列名 数据类型,列名 数据类型,列名 数据类型);(4)数据类型:数值型:int (整数类型) 直接写不加括号/decimal(m,n)【小数类型】 m 精度 n 小数位数;精度=整数位数+小数位数;日期时间型:date(只有日期)/datetime(日期时间)文本类型:char(n) n 表示字节大小不可变长度Varchar(m) m 表示字节可变长度(速度慢)在MySQL 中只有日期时间型与文本型在插数据时需要加单引号;(5)加数据:insert into 表名 values (数据1,数据2,,,,,,,);values 中的数据要与创建表格时一一对应;也可以指定添加哪几个数据:只需在表格名后加括号中写上需要添加的列名;(6)删除行: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不加where 全表都被删除);(7)更新数据:update 表名 set 列名=表达式 where 条件;(8)更改表头:alter table 表名 add (添加一个属性,增加一行);alter table 表名 drop (删除一个属性,删除一列);alter table 表名 modify (更改数据类型);5、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的操作,完整性约束。
大一数据库必考知识点
大一数据库必考知识点1.数据库基础知识:了解数据库的概念、特点和应用,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和功能。
2.数据库模型:了解关系数据库模型及其基本概念,包括表(表结构、表关系)、行、列、主键、外键等。
3. SQL语言:掌握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命令,包括查询、插入、更新、删除、创建和修改表等操作。
4.数据完整性:了解数据完整性的概念和重要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域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等。
5.关系数据库设计: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包括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关系规范化、功能依赖等。
6.数据库索引:了解数据库索引的作用和类型,包括B+树索引、哈希索引等。
7.数据库事务:了解数据库事务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事务的ACID属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以及事务的并发控制和恢复机制。
8.数据库安全性和权限控制:了解数据库安全性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数据库的用户和角色管理、权限分配和访问控制等。
9.数据库性能优化:了解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索引的使用、SQL语句的优化、缓存的使用、查询计划的优化等。
10.数据库备份和恢复:了解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方法和策略,包括物理备份、逻辑备份、增量备份、恢复点等。
11.数据库的扩展和集群:了解数据库的扩展和集群的概念和实现方法,包括分布式数据库、主从复制、分表、分区等。
12.数据库的应用:了解数据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企业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科学研究等。
总之,大一数据库必考的重点是数据库基础知识、SQL语言、数据库设计和完整性、索引和优化、事务和安全性以及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并能够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和优化,对于学习和使用数据库会有很大的帮助。
2024年全国计算机二级数据库考点总结
2024年全国计算机二级数据库考点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中的数据库科目也成为了众多考生关注的重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下面对 2024 年全国计算机二级数据库的考点进行总结。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这部分是数据库学习的基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模型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重点掌握关系模型的特点,如关系的完整性约束、关系运算等。
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DBA)。
3、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与两级映射清楚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以及两级映射(外模式/模式映射、模式/内模式映射)的作用和意义。
二、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涵盖了众多考点:1、关系代数掌握基本的关系代数运算,如选择、投影、连接、除等,并能够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关系的完整性熟悉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的规则和实现方法。
3、关系规范化理解函数依赖、码、范式(1NF、2NF、3NF、BCNF 等)的概念,能够对给定的关系进行规范化处理,消除数据冗余和更新异常。
4、 SQL 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需要重点掌握:(1)数据定义语句(CREATE、DROP、ALTER),用于创建、删除和修改表、视图、索引等数据库对象。
(2)数据查询语句(SELECT),包括各种条件查询、连接查询、子查询、聚合函数的使用等。
(3)数据操纵语句(INSERT、UPDATE、DELETE),用于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
(4)数据控制语句(GRANT、REVOKE),用于设置用户的权限。
数据库设计是建立一个高效、可靠数据库的关键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数据需求,绘制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完整版)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二、名词解释1.数据冗余定义:同一数据存储在不同的数据文件中的现象。
2.DBA 数据库管理员3.事务指访问并可能更新数据库中各种数据项的一个程序执行单元(unit)。
4.数据字典:数据库中所有对象及其关系的信息集合。
5.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6.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7.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8. 存储过程是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语句集9.触发器可以查询其他表,而且可以包含复杂的SQL 语句。
它们主要用于强制服从复杂的业务规则或要求10.SQL语言中的视图答:在SQL中,外模式一级数据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视图,它是从若干基本表和(或)其它视图中构造出来的,视图并不存储对应的数据,只是将视图的定义存于数据字典中。
四、简答题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数据库定义、操纵、保护、存储、维护和数据字典。
2.数据库系统中的常见故障有哪些?答:.事务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
3.简述SQL语言的组成。
答:分为四个部分: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嵌入式SQL语言的使用规定。
4.说明关系模型有哪三类完整性规则?答: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5.请阐述在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中,实体之间联系的实现方法。
答:在网状模型中,联系用指针实现。
在关系模型中,联系用关键码(或外键,或关系运算) 来实现。
6.DBS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答:DBS由四部分组成:数据库、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
7.数据库的并发操作会带来哪些问题?答:数据库的并发操作会带来三类问题:丢失更新问题;不一致分析问题和“脏数据”的读出。
8.简述客户/服务器模式DBS的一般结构。
此时数据库应用的功能如何划分?答:DBS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相关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分临时数据(随程序结束而消亡)和持久性数据(对系统起着长期持久作用的作用)。
数据有型和值之分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DBMS)位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是为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而配置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负责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四大功能ⅰ)数据定义功能: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ⅱ)数据操纵功能: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ⅲ)运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系统恢复ⅳ)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数据批量装载、数据库转储、介质故障恢复等5、数据库系统是指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以及用户等部分。
数据库系统示意图6、数据库系统的特点ⅰ)数据的整体结构化。
ⅱ)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
ⅲ)数据的独立性高。
分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
ⅳ)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7、数据库管理员有三个主要工作ⅰ) 数据库设计ⅱ)数据库维护ⅲ)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效率8、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数据库系统再加上应用软件及应用界面这三者组成,即具体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应用软件、应用界面9、基本概念的界定数据库Array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知识点2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和基本特点人工管理阶段示意图从数据库管理系统角度看,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射。
数据库考点整理
1简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
答: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数据库就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是将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能够自动进行查询和修改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
它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包括数据库的创建、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等。
凡使用数据库技术管理其数据的系统都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2简述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答:当模式改变时(如增加新的关系、新的属性、改变属性的数据类型等),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映像作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
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因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逻辑数据独立性。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如选用了另一种存储结构),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作相应改变,可以保证模式保持小变,因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
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物理数据独立性3简述关系的完整性。
关系模型允许定义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实体完整性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码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可能是相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内容进行的规定,也称为域完整性规则。
4简述 SQL Server的安全性机制。
答:SQL Server 2005的安全性管理机制可分为三个等级:操作系统级、SQL Server 级和数据库级。
在用户使用客户计算机通过网络实现SQL Server 服务器的访问时,用户首先要获得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权。
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基础。
1. 数据库系统概述。
- 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系统(DBS)的概念。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DBA)等组成的人机系统。
-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如数据结构化(整体结构化,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等。
2. 数据模型。
-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常用的概念模型是实体 - 联系模型(E - R模型),其中包括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和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类型)。
-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一组完整性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 常见的逻辑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根结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父结点。
- 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 关系模型:以二维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关系模型中的数据结构是关系(二维表),关系操作包括查询(选择、投影、连接等)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操作,关系的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主关键字不能取空值)、参照完整性(外键要么取空值,要么取对应主键的值)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3. 数据库系统结构。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基本概念1、数据(1)数据的定义: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如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的种类:文字、图形、图象、声音(3)数据的特点: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2、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 简称 DB)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比如:MySql)(1)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 简称 DBMS)是一种控制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是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
(2)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称为 RDBMS,R 指 Relation。
(3) DBMS 的作用: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简称 DBS),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
5、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 (DatabaseAdministrator,简称 DBA),负责全面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系统。
6、DBA、DBMS、DB 和 DBS 之间的关系7、数据库的优点(1)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2)可为各种用户共享(3)冗余度较小,节省存储空间(4)易扩展,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1、DBMS 的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定义数据库的所有特性和属性,特别是行布局、列定义、键列 (有时是选键方法)、文件位置和存储策略,包括命令:DROP(删除数据库)删除数据库:dropdatabaseifexists 数据库名CREATE(创建数据库)创建表:createtableifnotexists 表名(列名列名约束)ALTER(修改数据库)添加列名:altertable 表名 add 列名约束条件修改列名:altertable 表名 change 老列名新列名数据类型修改列字段数据类型:altertable 表名modity 列名数据类型删除列名:altertable 表名 drop 列名修改表名:altertable 表名 rename 新表名GRANT(赋予权限)REVOKE(从当前用户或者组中取销权限)、TRUNCATE(只删除表中的所有数据,不删除表的结构)命令将快速删除数据表中的所有记录,但保留数据表结构。
数据库的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的知识点(总结)1. 数据库基础概念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软件系统,提供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和操作功能。
数据模型:描述数据结构、数据关系、数据语义和一致性约束的概念工具。
2. 数据库类型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PostgreSQL、Oracle,使用表格结构来表示数据及其关系。
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如MongoDB、Redis,适用于分布式数据存储和大数据应用。
3. SQL基础DDL(数据定义语言):用于定义数据库结构,如CREATE、ALTER、DROP。
DML(数据操作语言):用于数据的查询和操作,如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DCL(数据控制语言):用于控制访问权限,如GRANT、REVOKE。
TCL(事务控制语言):用于管理事务,如COMMIT、ROLLBACK。
4. 关系数据库设计范式:用于消除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完整性的设计原则。
-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 BCNF(Boyce-Codd范式)5. 索引作用:提高数据库查询速度。
类型:B树索引、哈希索引、全文索引等。
6. 事务管理ACID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持久性(Durability)7. 数据库优化查询优化:使用索引、优化SQL语句。
数据库设计优化:规范化、反规范化。
缓存机制:如Redis缓存。
8. 分布式数据库特点: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支持水平扩展。
CAP理论: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
9. 数据库安全用户权限管理: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数据加密:保护敏感数据。
10. 数据备份与恢复备份: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
恢复:从备份中恢复数据。
数据库知识点整理(全)
数据库知识点整理(全)Unit 1四个基本概念1.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的运行管理以及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DBMS的用途是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如下:1.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
2.数据结构化。
3.数据独立性高。
4.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
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数据的模拟。
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约束条件。
E-R图E-R图中,实体用矩形框表示,属性用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联系用菱形表示。
组织层数据模型组织层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其中,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基本概念包括关系、元组、属性、分量、主码和域。
关系模式的数据完整性约束关系模式的数据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DBS的三级模式结构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Unit 2在进行数据库的操作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Good nal models should avoid the following problems: data ndancy。
n anomalies。
n anomalies。
and update anomalies.nal ___:___ R(A1.A2.An)。
数据库重点知识点
1.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数据库系统阶段.2.数据库三级视图,用户眼中的数据库称为外部视图.3.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具体的机器和DBMS.4.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5.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不可再分.6.对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的主要目的: 减少数据冗余; 解决更新异常问题; 提高存储空间效率;7.保护数据库,防止未经授权或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漏、非法更改或破坏。
这是指数据的安全性.事务的原子性是指: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8.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选择、投影、笛卡尔乘积、并,差运算(交不是)。
9.现实世界“特征” 术语, 对应于数据世界的数据项。
10.关系模型中3NF是指:满足2NF且不存在传递依赖现象。
11.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这类功能称为数据操纵功能。
12.候选码中的属性可以有1个或多个。
13.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14.对现实世界进行第二层抽象的模型是结构数据模型。
15.数据库保护包括(安全性保护、完整性保护、并发控制、故障恢复)四个方面内容。
16.二元实体间的联系通常可分为 (1:1、1:n、m:n)三种17.数据的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逻辑独立性)两个方面18.数据库设计通常包括(结构特性(静态)、行为特性(动态))两方面内容。
19.关系操作通常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两类20.E-R图的三个基本要素为(实体、属性、联系)21.E. F. Codd于1970年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主要是论述(关系)模型。
22.判断分解后的关系模式是否合理的两个重要标志是分解是否满足关系的(无损连接性(不失真)、依赖保持性)。
23.保证数据及语义正确和有效的功能是:完整性控制24.数据库的_完整性___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25.在数据库的表定义中,限制成绩属性列的取值在0到100的范围内,属于数据的____用户自定义____约束。
数据库知识点重点章节总结
1. 基本概念(1) 数据库(DB):是一个以一定的组织形式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相关数据概念(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3) 数据库系统(DBS);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4) 实体;凡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可以相互区别开,并可以被我们所识别的事物.概念等对象均可认为是实体(5) 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某些特征,通过属性对实体进行刻画.实体由属性组成(6)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7)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8)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性质。
用实体名和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9) 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
(10) 1 :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联系称为“1:1联系”。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和E2的联系是“1:N联系”。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联系称为“M:N联系”。
(11)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指我们要管理的客户存在的各种事物.事物之间的发生.变化过程)、观念世界(信息世界)、数据世界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文件系统阶段(数据以文件形式可长期保存下来,文件系统可对数据的存取进行管理,文件组织多样化,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独立性)、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于且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 数据结构化(2) 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3) 独立性高(4) 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4. DBMS的数据控制功能(1) 数据的安全性保护(2) 数据的完整性检查(3) 并发控制(4) 数据库恢复5.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应用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信息化三项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2、数据处理发展的三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一对一的关系)不足:没有独立性、数据缺少共享、数据冗余很大(2)文件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文件之间的接口)、优点: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足:独立性不强、共享性差、冗余量大(3)数据库管理阶段(多个应用程序对应一个数据库)优点:完全独立、共享性强、冗余量少3、数据库技术4个概念——知道相互间的关系(1)数据(数字化)Data(2)数据库(文件化)Database(DB)(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注意: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员4、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数据共享性好(可以减少冗余,节约存储空间)(2)数据独立性强(3)数据结构化(数据是按一定的逻辑结构存放的)(4)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包括安全性控制措施、完整性控制措施、并发操作控制措施)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6、数据库系统的抽象级别(1)逻辑模式:描述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所有关系(2)物理模式:描述逻辑模式中的关系在磁盘和磁带等二级存储设备上是如何实际存储的(3)外模式:用户所看到的可使用的那个模式注意:任何给定的数据库只有一个逻辑模式和物理模式,但可有多个外模式7、数据模型——熟记三种常用模型的特点数据模型描述的三部分:数据结构(基础)、数据操作、数据约束(1)概念模型——用于数据库设计(2)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了解)、对象关系模型(了解)熟悉三种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表示(根结点、父结点、子结点)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关系模型(Access是基于关系模型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第二章关系数据库一、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1.关系模型组成:数据操作、操作集合、完整性约束2.数据结构:关系、元组、属性、键、域、分量、关系模式3.关系操作:(1)查询: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2)更新:插入、删除、修改4.关系的完整性约束:(1)实体完整性(对主键的约束)(2)参照完整性(对外键的约束)(3)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自定义的删除、更新、插入约束)二、关系代数1.传统的集合运算:并(∪)、交(∩)、差(-)、笛卡尔积(X)。
(1)并(∪)R∪S:产生一个包含R、S中所有不同元组的新关系R∪S。
关系R和关系S必须要有相同的属性,并且对应属性要有相同的域。
(2)交(∩)R∩S:属于R也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新关系(3)差(-)R-S:所有属于关系R但不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新关系(4)笛卡尔积:R中每个元组与S中每个元组连接组成的新关系,记作R×S。
如果关系R中有m个元组,S中有n个元组,则R×S中有m×n个元组。
2. 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σ)、投影(∏)、连接( )和除法(÷)(1)选择从关系R中选取符合条件的若干元组(行)。
(2)投影选择关系R中的若干属性(列),并去掉重复元组。
(3)连接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取满足连接条件的元组。
连接操作是对两个关系进行连接,同时生成一个新关系。
注意:等值连接、自然连接(4)除法(不考)第三章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简单看书)1.Access数据库对象:表:存储数据的对象,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源,其他对象的基础。
查询:是一个表窗体:报表:数据库的数据的输出形式之一宏:一个或多个操作命令的集合,其中每个命令实现一个特定的操作页:实现internet与数据库的相互访问模块:不考2.创建数据库(1)直接创建空数据库(2)利用向导创建数据库第四章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基于关系模型设计出来的若干张二维数据表的集合。
表是关系数据库用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对象,是整个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也是数据库中其它对象的操作依据。
要点:掌握表结构的定义的方法,掌握创建表的操作方法,掌握表中数据输入的操作方法,掌握表中数据编辑的操作方法,掌握表的使用方法,掌握建立表间关联关系的操作方法。
4.1 表的构成与创建设计表主要是对下列内容进行定义与规划:(1) 表的名字;(2) 每个字段的属性,包括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和约束条件等;(3) 确定索引字段;(4) 确定与其它表的关联;(5) 向表中输入数据。
以上设计中前四个步骤称为表结构的设计,第五个步骤为表的数据操作,包括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等。
确定表的结构还需要确定表中各字段的约束条件、表的索引以及与其它表之间的关联。
(1) 约束条件:数据表的约束条件是对数据库数据的约定,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从作用范围来看,约束主要分为列级约束和表级约束。
列级约束:仅对表中指定的字段起作用的约束,如非空约束、检查约束、唯一约束等。
表级约束:对表中多个字段起作用的约束,如由多个字段构成的主键约束等。
主键,外键,唯一约束都是列级约束或表级约束一般定义某字段为外键的表称从表,其所引用字段所在的表称为主表。
(2) 索引:数据库中的索引与书籍中的目录类似,在一本书中,利用目录可以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无须从头到尾顺序查找整本书。
利用索引可以加快数据查询的速度。
(3) 关联:一个关系数据库一般由多张表组成,表与表之间可能是相互联系的4.1.2 Access中的数据类型1、字段标题与输入输出格式设置:1. 字段标题设置 2 /出格式设置3. 自定义格式化输入/输出格式4. 输入掩码的设置2、有效性规则与有效性文本(掌握)字段设置这两项主要用来避免一些输入错误。
当输入数据时,系统检查该字段新输入数据是否满足“有效性规则”表达式,如果满足则可接收此数据并存入数据库。
如果不满足“有效性规则”表达式,则系统给出错误提示,要求重新录入。
4.3 表数据的输入与维护建立表的目的是存储数据,因此建立表结构后对表的主要操作就是数据的录入与维护。
数据录入与编辑1. 数据修改修改表中的数据最简单的方法是选择相应记录的要修改的字段,直接输入新值即可。
但为保证数据安全、提高效率,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采用数据替换方式进行数据批量修改。
②用SQL查询语言进行数据单个或批量修改。
③设计专门用于数据修改的窗体,让用户在窗体中进行数据修改。
2. 数据复制与一般的复制相同。
但注意定义了主键或其它字段的唯一性约束,则插入不成功。
3. 数据的查找操作(1) 按记录号查找数据使用记录定位器指定记录号,或到首末记录。
(2) 查找指定内容使用查找替换的方法。
查找操作较多采用的是SQL语言。
导入与导出数据及链接外部数据:1. 导入表操作可以导入其它Access数据库文件、Word文档、Excel等多种符合Access规格的文件。
2. 导出表操作导入的反操作。
3. 链接表操作4.4 记录操作包括对表中数据记录的排序、筛选、查找等操作。
1、记录排序:在数据表中查看数据时,数据的顺序是其输入顺序或按主键升序。
而在数据库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依据不同需求排列数据。
2、排序记录时所依据的规则:1..中文按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序。
2..英文按字母顺序排序。
大、小写视为相同。
3..数字由小至大排序。
3、四种方法筛选记录:1. 按选定内容筛选2. 按窗体筛选3. 输入筛选目标4. 高级筛选/排序当涉及到条件复杂的筛选情况时, 使用“高级筛选/排序”窗口筛选记录可以方便地在同一界面中设置筛选的准则和排序方式。
4.5 表的索引与关联索引相关知识:1. 索引的概念索引是非常重要的属性。
在一个字段上建立索引后,可以以索引作为入口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访问。
建立索引的目的就是加快查询的速度。
2. 索引的分类索引一般分为聚集索引(又称主键索引)、非聚集索引(又称非主键索引)两类。
1) 聚集索引其主要特点是索引的顺序与数据表中记录的物理顺序相同。
在一般数据库系统中每个表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
字典中的拼音查找目录就是聚集索引,因为它的顺序和字典中内容的顺序相同(2) 非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不会改变表中的记录的物理顺序,一个数据表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非聚集索引。
字典中的部首查找法就属于非聚集索引。
另外,索引还可分为唯一索引与一般索引。
唯一索引并不是对于索引存储类别的分类,它表示该列的值唯一,它既可以是聚集索引也可以是非聚集索引。
而一般索引列的值可以是重复的。
3. 索引的创建方法(1) 主键索引的建立方法进入表的设计视图,选中某个要做主键的列后,右击表中最左端。
(2) 在单个字段上创建索引的方法在表的设计视图下,选择索引条目,选“有(有重复)”,则建立一个允许重复值存在的索引;选“有(无重复)”,则建立一个唯一索引。
(3) 输入SQL语句的方式创建索引1. 关联分类(1) 一对一(1:1)关联(2) 一对多(1:n)关联(3) 多对多(m:n)关联注意:Access只支持1:1、1:n关联,不支持m:n联系。
所以m:n的联系要考虑转换成1:n 联系。
2. 关联的建立方法建立数据库中表之间的关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表与表之间两个字段是有关联的,其次是主表相应字段已建立了主键。
主表指被关联的表,而关联到主表的另一表称为从表。
建立两张表之间关联的过程如下:(1) 打开工具菜单/关系;(2) 将要建立关联的表选择添加到“关系”窗口;(3) 将从表中的相关字段拖到主表的相关字段位置,则系统弹出“编辑关系”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中选中“实施参照完整性”,然后单击“创建”按钮。
子表:当两个表之间建立关联后,两个表的数据就通过关联字段联系起来。
此时在查看一个表时,可以设置显示另一个表中关联字段上取相同值的记录数据。
Access中这种关系通过建立子数据表来实现。
方法是打开父表,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子数据表” ,选择子数据表并填写关联字段信息,完成建立子表的操作。
第五章数据库设计一、数据库设计概述广义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狭义数据库设计:设计数据库本身1.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新奥尔良方法,基于E-R模型的设计方法,ODL方法2.数据库设计的步骤:1.需求分析阶段:是最初阶段,也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2.概念机构设计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4.物理结构数据库: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5.数据库实施阶段6.数据库运行维护阶段注:以上步骤既是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也包括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二、需求分析(详见书本)1,调查内容2,调查步骤3,调查方法三、概念结构设计(核心:E-R模型)1,E-R模型:即实体-联系模型,是描述概念模型最常用的工具。
1.实体、属性和实体集2.联系和联系集(联系集是反映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非各自的属性)注:详见书本2,E-R图:实体-联系图,用来表示实体集、属性及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另外:(○)(1)E-R模型中包括三类元素:实体集、属性、联系集E-R图中相应的表示:矩形、椭圆、菱形(○)(2)联系的类型可在实体集与联系集之间的线段上用1,n,m表示四、逻辑结构设计1,E-R模型与关系模型的转换:(1)6个规则(详见书本)第六章数据查询一、查询概述1、查询是Access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