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案 湘教版
湘教版科学四下5.2《失去光泽的铜镜》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下5.2《失去光泽的铜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失去光泽的铜镜》是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铜镜失去光泽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以及金属防护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金属的基本知识,对金属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以及金属防护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他们理解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以及金属防护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知道金属防护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
2.金属防护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失去光泽的铜镜实物或图片。
2.准备金属氧化和腐蚀的相关视频或图片。
3.准备金属防护的方法的相关资料。
4.准备实验器材,如铜片、硫酸铜溶液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失去光泽的铜镜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铜镜失去光泽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金属氧化和腐蚀的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金属的氧化和腐蚀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金属氧化和腐蚀的原因。
教师总结,强调金属防护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金属防护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何运用金属防护的方法,防止金属的氧化和腐蚀。
失去光泽的铜镜-PPT全文课件
较软
颜色 光泽 软硬
铜与铜锈的区别
铜 橙红色 具有光泽
铜锈 蓝绿色 没有光泽
硬
较软
讨论:
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说一说 怎样可以防止金属生锈?
◆ 搜集有关防止金属生锈的资料;
◆ 为了防止家里的金属物品生锈,向家长提出自己的 建议和方法。
•
1.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 的古代 建筑物 就好像 是由石 头堆积 出来的 历史书 。不 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欧洲,不适用于 中国古 建筑。
•
7.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维系中国社会人 际关系 的重要 感情纽 带。在 节日里 ,人们 尽享天 伦之乐 ,亲朋 好友、 邻里乡 亲互赠 节礼, 使节日 洋溢着 浓浓的 人情味 。
8.如今,我国的传统节日已基本失却 了早先 的信仰 内核, 但许多 传统节 俗活动 仍存活 在民众 的生活 中,在 传承中 发展变 化,从 内容到 形式都 更加丰 富多样 。
5.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来看,生态平衡 的维护 就是要 维护其 生物物 种的多 样性, 所以维 护社会 和谐的 基础也 就是文 化的多 样性。
6.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的认同 在维护 民族团 结和和 睦之中 具有最 根本的 作用, 因此就 要建设 好各民 族共同 的精神 家园, 培养中 华民族 的共同 体意识 。
2. 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 土和木 为主要 材料的 中国古 建筑留 存至今 的并不 多,以 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现在根本没有 这种建 筑的实 物。
3. 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 发达, 一直到 明清时 代,在 技术条 件完备 且有需 求的 情况下,石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 。
•
4.多样性意味着差异,我国的民族多 样性决 定了以 民族为 载体的 文化的 多样性 ,这种 文化的 多样性 也意味 着各民 族文化 的差异 。
2.失去光泽的铜镜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五单元 物质的变化 2.失去光泽的铜镜教材简析本课从金属生锈的现象引出问题,引领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研究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金属生锈的现象使学生经常可以见到的,本课研究的正是这来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中以铁为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及查阅资料的方法来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然后让学生比较金属及金属上的锈,知道锈是物质变化中的一种新物质。
学情分析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乐于做实验认识事物。
教学目标 1.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比较潮湿、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等接触。
2.知道在金属生锈的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锈。
3.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 1.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比较潮湿、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等接触。
2.知道在金属生锈的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锈。
3.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比较潮湿、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等接触。
教法引导法、合作交流法、实验法学法合作探究法,实验法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准备尺子植物信息技术整合与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媒体类型: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2、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3、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4、媒体来源包括:A.下载;B.自制教学过程初备复备一、谈话导入铜镜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镜子,在现代考古中有大量发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失去光泽的铜镜-湘科版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材分析在学生认识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后,本课从金属生锈的现象引出问题,引领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研究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金属生锈是常见的变化,本课研究的正是这来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
以铁为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及查阅资料的方法来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然后比较金属以及金属上的锈,知道锈是物质(金属)变化中产生的一种新物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设计对比实验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教学难点是将金属生锈的现象归结为物质变化中的一种新的类型。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设计对比实验并用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2、观察生锈的铜、铁等金属,能准确地描述常见的金属与金属上的锈的区别。
3、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能提出一些防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乐于探究来自生活中的关于金属生锈的原因。
2.能认真、仔细地观察,尊重证据。
科学知识1、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比较潮湿、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等接触。
2、知道在金属生锈的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锈。
2、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教学难点:将金属生锈现象归结为物质变化中的一种新类型。
学情分析本课以学生熟悉的铁钉生锈为例子,让学生在体验铁钉生锈的过程中,了解铁生锈的缘故原由进而理解各种防锈方法的原理。
铁生锈的条件探讨,虽然动员了学生去准备。
由于铁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以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平常一个星期),因此在备课当中没有安排学生提前一个星期进行实验准备。
只有先自己先提前准备。
其实如果让学生也参与实验准备,其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虽然铁生锈的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并没有学生真正去下手做过或观察过。
由于完成这个实验并不难,学生有能力也有条件去完成义务。
以是在往后的教学中尽量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当中来,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收获更多。
《失去光泽的铜镜》ppt演示课件
•
3.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指自身 的行动 与自己 的目的 相反。 背道而 驰:比 喻彼此 的方向 和目标 完全相 反,是 指某人 的做法 和应遵 循的大 众化的 目标相 反。语 境是“与 时代的 发展” 相反, 据此应 该选“背 道而驰 ”。
•
4、合作学习的培养。合作学习既是一 种方法 也是一 种能力 ,未来 社会的 人没有 合作的 态度是 不行的 。这节 课我要 求学生 合作学 习,培 养学生 的合作 意识。
请根据铜镜埋藏的环境,推测金属生锈的原因:
潮湿是不是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
怎么设计实验来证实?
1. 我们用铁丝来做实验。先用细砂纸将铁丝擦一擦, 看一看铁的颜色。
潮湿是不是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
怎么设计实验来证实?
2. 将一根铁丝(1号)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将另一根 铁丝(2号)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
7.文章的结尾还说,和人类不同的是 ,我们 的主人 公毕竟 慧心未 泯。言 外之意 是肯定 白兔的 做法, 希望人 类也像 白兔一 样要学 会放弃 。
•
8.这是这堂课最精彩的部分,不论学 生的质 疑,还 是探究 ,都热 情高涨 ,高潮 迭起。 由于课 堂气氛 宽松、 和谐, 教学双 方对教 材有深 入的理 解,所 以能全 身心地 投入。
1号
2号
1号
2号
实验表明:_在__潮_湿__的__环__境_里__金__属__容_易__生__锈_。__
查阅资料,引起金属生锈的原因还有哪些?
制作资料卡:
资料卡
主题
搜集时间
出处
搜集人
比较金属和金属上的锈有什么区别?
颜色 光泽 软硬
铁与铁锈的区别
铁 银白色 具有光泽
失去光泽的铜镜-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
失去光泽的铜镜-湘科2001版四年级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2.掌握重点词汇,在口语和写作中运用自如;3.认识拟人化手法,在作品中进行观察和理解;4.提高学生的读解能力和阅读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住拟人化的文学手法;2.学生能够掌握关键汉字词语;3.学生能够在朗读时体现出他们的阅读方法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失去光泽的铜镜》;2.教案、黑板、笔;3.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先通过PPT将一张失去光泽的铜镜的图片投影在教室里,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提问,帮助学生了解今天的主题是关于铜镜的。
2.预读新课文(10分钟)教师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跟读,通过学生身边的常见现物,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出文中的每一种事物的形态和颜色。
然后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并进行红笔标记。
3.朗读与交流(20分钟)1.学生个人朗读(3分钟):教师通过点名方式,一位学生读完一小段课文,直到大家都读完,进行口语练习;2.小组合作朗读(5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交流阅读的方法和感受,然后进行小组练习;3.班级朗读(10分钟):让每个小组依次上台表演阅读,并进行重点的讲解和解读。
4.语言点讲解(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具体的语境对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5.团体讨论(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问题讨论,探究文中铜镜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商讨如何将铜镜重新变得亮泽,并提出自己对文中观点和感受。
然后将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6.课堂作业(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回去后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并选一些感兴趣的关键词写一篇自己的日记。
五、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估。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交流、小组讨论、班级朗读等形式,让学生互相评估和提高。
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失去光泽的铜镜》教学设计
《失去光泽的铜镜》教材分析在学生认识了可逆变化过程和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后,本课从金属生锈的现象引出问题,引领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研究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教材中以铁为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及查阅资料的方法来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然后让学生比较金属以及金属上的锈,知道锈是物质(金属)变化中产生的一种新物质。
学情分析金属生锈的现象是学生经常可以见到的,本课研究的正是这来自学生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金属生锈的原因并不太清楚,本课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生锈的秘密,通过金属与锈的对比让学生认识防锈的意义及方法。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比较潮湿、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等接触。
2.知道在金属生锈的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锈。
3.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科学探究:1.能设计对比实验并用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2.观察生锈的铜、铁等金属,能准确地描述常见的金属与金属上的锈的区别。
3.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能提出一些防锈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乐于探究来自生活中的关于金属生锈的原因。
2.能认真、仔细地观察,尊重证据。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难点:将金属生锈的现象归结为物质变化中的一种新的类型(分类标准是“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评价任务1.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2.能够搜集金属生锈原因及防锈的资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丝、细砂纸、吸水纸、小塑料盘、生锈的金属与没有生锈的金属(铜、铁、铝)、图片。
学生准备:查阅关于金属生锈原因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引入:从前一课的青铜器引出铜镜,再到考古挖掘出来的锈迹斑斑的铜镜,引导学生来探究金属生锈的问题——我们能根据埋藏铜镜的环境,推想金属生锈的原因吗?2.出示埋藏铜镜的环境(有潮湿水的环境、有空气等等)。
二、活动1: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1.提出问题:潮湿是不是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2.猜测假设:潮湿是引起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
《失去光泽的铜镜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失去光泽的铜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失去光泽的铜镜》的内容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兴趣,增加文学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失去光泽的铜镜》的作者,背景和写作风格。
2.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 小说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深意。
4.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启示。
三、教学方法1. 综合教学法:结合讲解、讨论、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探究、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开拓思维,深入理解。
3. 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促进学习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解:讲解小说的背景、作者、主题等内容,让学生对《失去光泽的铜镜》有初步了解。
3. 分析:以小组形式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深入挖掘其内涵。
4. 思考: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中的哲理和深意,思考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5. 总结:对于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表达观点的清晰度等。
2. 作业评价:要求学生撰写小结、读后感等,展示对《失去光泽的铜镜》的理解和思考。
3. 小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的结果及展示,评价小组合作能力和探讨深度。
六、延伸拓展1. 设计相关作文题目,让学生以《失去光泽的铜镜》为题材展开文学创作。
2. 组织相关主题活动,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了解。
3.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与《失去光泽的铜镜》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宽视野。
七、总结通过《失去光泽的铜镜》这一名著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更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不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课件失去光泽的铜镜PPT模板
颜色 光泽 软硬
铁与铁锈的区别
铁 银白色 具有光泽
铁锈 黄色或黑色 没有光泽
较硬
较软
颜色 光泽 软硬
铜与铜锈的区别
铜 橙红色 具有光泽
铜锈 蓝绿色 没有光泽
硬
较软
课堂检测
讨论:
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说一说 怎样可以防止金属生锈?
◆ 搜集有关防止金属生锈的资料;
◆ 为了防止家里的金属物品生锈,向家长提出自己的 建议和方法。
怎么设计实验来证实?
2. 将一根铁丝(1号)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将另一根 铁丝(2号)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1号
2号
1号
2号
实验表明:_在__潮_湿__的__环__境_里__金__属__容_易__生__锈_。__
查阅资料,引起金属生锈的原因还有哪些?
制作资料卡:
资料卡
主题
搜集时间
出处
搜集人
比较金属和金属上的锈有什么区别?
失去光泽的铜镜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课件
汇报人:XXX
目录
复习巩固
01入
02.
延伸拓展
04.
复习巩固
请根据铜镜埋藏的环境,推测金属生锈的原因:
潮湿是不是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
怎么设计实验来证实?
1. 我们用铁丝来做实验。先用细砂纸将铁丝擦一擦, 看一看铁的颜色。
新课导入
潮湿是不是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
失去光泽的铜镜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课件
汇报人:XXX
四年级下-失去光泽的铜镜-湘科版(27页)
•
3、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 ,石上 清泉的 声音, 浣衣村 女的笑 声,渔 舟穿过 荷丛的 动态, 和谐完 美地融 合在一 起,有 声有色 ,有景 有人, 有静有 动,构 成了空 山秋天 恬静幽 美的乡 村生活 图景。
•
4.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 人过安 静淳朴 生活的 理想和 对污浊 官场的 厌恶。 诗中以 物芳而 明志洁 ,以人 和而望 政通。 泉水、 青松、 翠竹、 青莲, 可以说 是诗人 高尚情 操的写 照,也 是为诗 人理想 境界的 环境烘 托。
•
7.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 间、地 点、官 职,人 物的行 为、实 效方面 ,应仔 细查对 原文的 词句, 全面理 解,综 合分析 ,两者 间的差 别正是 把握全 文的关 键所在 。对似 是而非 处,要 有借题 解文的 意识。
•
8.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 续的的 消沉, 而是在 一片肃 杀的秋 景之中 强调一 种高洁 的人品 。
颜色 光泽 软硬
铁
银白色 有光泽
硬
铁锈
褐色 无光泽
软
铁锈还是铁吗?
颜色 光泽 软硬
铜与铜锈的区别 铜 金黄色
具有光泽 硬
铜锈 蓝绿色 没有光泽 较软
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 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
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如金属生锈。
判断下列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的变化
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
•
5、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 己。诗 人曾为 王孙、 来自官 场,而 今隐居 山间; 表达了 诗人寄 情山水 田园, 对隐居 生活怡 然自得 的满足 心情, 也是他 高洁品 质的写 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去光泽的铜镜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设计对比实验并用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初步探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2.观察铜铁等生锈的金属,能准确的描述常见的金属和生锈的金属的区别
3.根据金属生锈的原因,能够提出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认真仔细的观察、准确的描述,爱动脑、并尊重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金属生锈的原因
2.绣是金属变化产生的
3.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
教学准备:
铁丝、细砂纸、吸水纸、小塑料盘、生锈的金属与没有生锈的金属(铜、铁、铝)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讲解青铜的历史,让同学们对此产生兴趣
二、过程:
T:我们书上的这面铜镜的表面上有一层绿色毛茸茸的东西,这是这是什么呢?
S:是铜生的锈
T: 金属生锈是一种常见的情况,这面铜镜生锈会不会和它所处的环境有关系呢?
S: 有潮湿水的环境、有空气等等
活动1:初探金属生锈的秘密
提出问题:
T:潮湿是不是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
猜测假设:潮湿是引起金属生锈的一个原因
设计实验:P53-54
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我们用铁丝来做实验,先用细砂纸将铁丝擦一擦,看一看铁的颜色。
装饰一根铁丝(1号)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另一根铁丝(2号)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铁丝发生的变化,做好记录。
4.实验结果验证
5.得出结论:金属的生锈是与潮湿的环境有关。
6.例举生活中的实例:炒菜的锅的底部一圈黄色的锈迹、瓷碗的底部有黄色的一圈锈迹活动二、阅读资料卡
引起金属生锈的原因有三点:潮湿的环境、与空气接触、与酸、碱、盐接触。
T:想办法验证后面两个引起金属生锈的原因
S:学生讨论方法,教师评价
活动三、金属与锈
1.观察生锈的铜、铁等金属。
发现锈是某种金属发生变化后的新产物
2.讨论交流:铁与铁锈的区别?完成P55的表格
活动四、阅读指南车信箱
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一些方法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