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2012060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其文
论道 治国(贬时、议兵) 修身(养生)
论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
译文:道是可以阐述解说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大道;道名也 是可以命名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道之名。 无,称天地的初始;有,称万物的本原。
旁白
老子在出关之前,曾担任过周代的藏书室史官一职。 这正影响了他的学说产生。因为作为守藏室史官,不 但有机会阅读大量官府藏书典籍,从中吸取丰富知识 。 此外,老子身为周室史官,除了掌管书籍收藏及纪录 历史外,也须兼理天文、地理、占卦、卜筮之事,故 此史官都熟知占卜与阴阳学说,因而能够启发到史官 ,从天道(天命)去看世道和人道。因而成就了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 思想。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 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
译文:上善的人如同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夺,汇聚在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因此,近于 大道。
他居于低洼之地,思虑深邃宁静,交接善良之人,说话遵守信用,为政精于治理,处事发挥 特长,行动把握时机。 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没有过失。
修身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七章
译文: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天地不为自己而生,所以能够长久。 因此,圣人把自己置于众人之后,却能得到大家的推崇而占先;把自己置身度外,却能保存 自己。因为他无私,所以能够成就自己。
因此,有了器物可以带来便利,器物中空才能发挥作用。
论道
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的作用在于运货载人,器皿的 作用在于盛物,室的作用在于居住。这就是车、器、 室给人的便利,所以说:“有之以为利。”然而,如 果车子没有车毂中空的地方,把轴放进去,就无法行 驶;器皿如果没有中间空虚的地方,可以容量,就无 法盛物;室屋如果没有四壁门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 通明,就无法居住。可见得中空的地方,所发挥的作 用了。所以说:“无之以为用。”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 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 若可托天下。 道德经-第十三章
修身
译文:得宠和受辱就感到惊恐不安,重视自己的身体如同重视祸患一样。 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就感到惊恐不安?得宠为上,受辱为下;得到宠辱感到惊恐,失去宠辱 也感到惊恐,这就是说,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不安。 为什么说重视自己的身体如同重视祸患一样?我所以有祸患,是因为我有自身的私利;如果 我没有自身的私利,我还有什么祸患? 因此,以珍贵自身的细想治理天下的人,就可以寄托天下;以爱惜自身的细想治理天下的人, 就可以委托天下。
饶尚宽《老子》
学者论争——老子的时代问题
一派以胡适、唐兰为代表的“早出论”, 认为《老子》在春秋末年或战国早期就已 形成,《老子》成书于孔子之前,是老聃 的著作。 一派以梁启超、钱穆、冯友兰为代表的“ 晚出论”,这一派的观点是向传统说法的 一种挑战,但他们的意见也不尽统一。有 人认为《老子》成书于战国中期;有人认 为其成书当在战国后期;极端的意见则认 为其成书更晚,大约要在西汉初期的文景 之世。但是,其一致处在于都认为《老子 》成书远在孔子之后。 郭店出土的楚简《老子》,考古学家推断 它写定的时间为战国中期,至迟不晚于公 元前300年。由此可以断定,《老子》成书 于春秋晚期、战国前期这一段时间是无可 怀疑的。
治国
有 难
无 易
美 善
丑 恶
长 高
短 下
音 前
声 后
译文: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显露出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就显露出不善了。
有与无互相依存,难与易相反相成,长与短互相比较,高与下互相依靠,音与声互相和谐, 前与后互相跟随,这是永恒的现象。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方式处事,实行不言的教化;万物兴起而不首倡,生养万物而不占有, 培育万物而不倚仗,功业成就而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因此他的功业不会泯灭。
修身
持而盈之,不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第九章
译文:把持而使它盈满,不如趁早停止;锤击而使它锐利,不能保持长远。 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守护;富贵而骄,自己招致祸患。 功成身退,这是自然的规则。
养身
本章在于写“盈”。“盈”即是满溢、过度的意思, 自满自骄,都是“盈”的表现,持“盈”的结果只有 一个,那就是倾覆之患。所以老子谆谆告诫人,不可 “盈”,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如能“身退”不盈 ,才是长保之道。“身退”并不是隐身而去,更不是 隐匿形迹。 王真(唐)说:“身退者,非谓必使其功成而去也, 但欲其功成而不有之耳”。“身退”即是敛藏,不表 露。老子要人在完成功业之后。不炫耀功劳,不露锋 芒,不咄咄逼人。可见老子所说的“身退”,并不是 要人做隐士,只是要人不要自我膨胀。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三章
治国
译文:在上者不崇尚贤能之人,使百姓不争夺;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百姓不为强盗;不炫耀贪欲 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惑乱。
老子出关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 自隐无名为务。居周 久之,见周之衰,乃 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彊为我 著书。”於是老子乃 著书上下篇,言道德 之意五千馀言而去, 莫知其所终。
老子其书
《道德经》
马王堆帛书
荆门楚简
敦煌本
通行本
甲本
乙本
马王堆帛书
残页
陈鼓应《老子 注释及评介》
养生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十二章
译文:五色缤纷使人眼瞎,五音繁乱使人耳聋,五味混杂使人口伤,纵马驰骋围猎使人内心疯狂, 金玉宝物使人德行败坏。 因此,圣人只为温饱生存,不求纵情声色。所以,抛弃物欲,只求温饱。
老子与道家
老子与庄子 老子在各个时 期的学术地位 老子与道教 道教中的老子
老子解读
天道与道 反与弱 无为与自然 儒家价值的批评 ……
道是老子哲学上的一个中心观念
在老子的道德经上,它有几种意义: (一)构成世wenku.baidu.com的本体。 (二)创造宇宙的源动力。 (三)促使万物运动(运行)的规律。 (四)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要空虚百姓的心灵,满足百姓的饮食,削弱百姓的意志,强健百姓的 筋骨。永远使百姓没有奸诈的心智,没有贪婪的欲望,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有所作用。用无为 的方式处理事务,那么天下就没有不大治的。
论道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第四章
修身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道德经-第十章
译文:守护灵魂与坚持大道,能够互不分离吗?聚合精气归于柔顺,能够像婴儿一样吗?洗涤微妙 的心境,能够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够顺应自然吗?感官活动,能够坚守宁静吗?通达四 方,能够自己认为无知吗?
孔子问礼
老子出关
孔子问礼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 ,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 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 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 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 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 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 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 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其文
老子其文
《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 分,所以又称《道德经》。 历史上为《老子》作注者甚多。最早《韩非子· 解老》,晋 王弼的《老子注》和假托西汉河上公的《老子章句》,清 魏源《老子本义》,今人高亨《老子注译》、陈鼓应《老 子注译及评介》。 老子五千言,篇幅不长,论述精辟,意义丰富,思想深邃 。内容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 的天道,并将这种天道用以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包括贬 时、议兵)和修身(包括养生),直面现实社会,涉及到 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 尽管《老子》行文隐讳曲折,正言若反,扑朔迷离,飘忽 不定,但是其思想学说始终如一,贯彻到底,用朴素的辩 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上,有了车毂的中空,才能具有车的作用。 把粘土放进模具做成器皿,有了器皿的中空,才能具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以为房舍,有了门窗的中空,才能具有房舍的作用。
凡译圣贤经典,皆载千秋功罪,吾深知其中因果 ,自然不敢造次。世人未必皆能解老,但必期一 睹圣境,以汲取精华,吸收灵气,饮慧开智,明 识真谛。愿借圣人之圆满智慧,通天玄机,以此 元真济世,福润苍生。
——赵云鹏《为老子正名》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子像
思想主张
清净无为。 老子认为柔弱就能谦下不争,愚鲁就能弃华取实 ,一切依循自然。 老子的思想恢弘有容,可大可久。能处顺境,也 能处逆境。虽遇挫折打击,也能承受。还能迂曲 转进。 老子反对物欲,讲求精神生活。反对人为,讲求 效法自然。重视精神生活,以精神来役使物质。
译文:道是空虚的,然而使用它或许不会穷尽。深邃啊!好像万物的宗主;隐秘啊!又好似实有而 存在。 我不知道它是谁家之子,好像是在天帝之前。
治国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尤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五章
译文:天地没有偏爱,把万物像刍狗一样对待,全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没有偏爱,把百姓像刍狗 一样对待,全靠百姓自己成长。 天地之间,岂不像风箱吗?空虚却不竭尽,鼓动起来风吹不息。 政令繁多而屡次失败,还不如坚守空虚无为。
老子道德经
培训中心 肖云朗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大纲
老子其人
老子其事
老子其书 老子其文(节选)
为什么开课?
开光的故事(视频)
翟鸿燊
我国当代传统文化的 倡导者和传播者,国 学实践应用专家,经 济与文化学者,清华 大学、北京大学、北 京科技大学、美国国 家大学客座教授。
因此,从常无中,将以观察道的微妙;从常有中,将以观察道德边际。
这无、有二者,同出于道而名称不同,都可谓玄妙幽静。玄妙而又玄妙,正是天地万物变化 的总源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 物作 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第二章
历史背景
希腊 大哲学家 泰勒斯和赫拉克里特斯 印度 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 中国 百家争鸣 农、儒、法、阴阳、名、道、纵横、杂、墨
老子其人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 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聃,周守 藏室之史也。
——《史记· 老子 韩非子列传》
老莱子说
太史儋说
隐君子说
老子其事
本章用水性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
水显著的特性和作用是: (一)滋润万物而不与大自然相争。 (二)柔。 (三)停留卑下的地方。 老子认为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 “处众人之所恶”。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愿意去 ;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愿意做。他具有骆驼般的精 神,忍辱负重,谦卑守屈。他能尽其所能地去贡献自 己的力量以帮助别人,而绝对不和别人争名争利,这 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